“原典”
怠倦者不及,无广者疑神。
——《管子·形势》
“古句新解”
懒惰的人总是落后,勤奋的人总是办事神速有效。
管子向来鄙视懒惰,他认为任何一种杰出的成就都与好逸恶劳的懒惰品性无缘,个人奋发向上的辛勤实干才是取得成功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
懒惰,是一种恶习。人一旦养成懒惰习性,就会精神萎靡,做事提不起兴趣,得过且过。现实生活中,懒惰的人大都没有雄心壮志和负责精神,宁可指望别人来领导和指挥,也不肯自己奋斗,就算有一部分人有着远大的目标,也缺乏行动的勇气。
有一个青年,20岁的时候,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了。
阎王从生死簿上查出,这个青年应该有60岁的阳寿,他一生会有一千两黄金的福报,不应该这么年轻就饿死。
阎王心想:“会不会是财神把这笔钱贪污掉了呢?”于是把财神叫过来查问。
财神说:“我看这个人命里的文才不错,如果写文章一定会发达,所以把一千两黄金交给了文曲星。”
阎王又把文曲星叫来问。
文曲星说:“这个人虽然有文才,但是生性好动,恐怕不能在文章上发展,我看他武略也不错,如果走武行会较有前途,就把一千两黄金交给了武曲星。”
阎王再把武曲星叫来问。
武曲星说:“这个人虽然文才武略都不错,却非常懒惰,我怕不论从文从武都不容易送给他一千两黄金,只好把黄金交给了土地公。”
阎王再把土地公叫来问。
土地公说:“这个人实在太懒了,我怕他拿不到黄金,所以把黄金埋在他父亲从前耕种的田地里,从家门口出来,如果他肯挖一锄头就挖到黄金了。可惜,他的父亲死后,他从来没有动过锄头,就那样活活饿死了。”
最后,阎王判了“活该”,然后把一千两黄金缴库。
真正的幸福绝不会光顾那些精神麻木、四肢不勤的人,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
懒惰的人都有拖延的毛病。对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延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托,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找借口的专家。如果一个人存心拖延逃避,他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把“事情太难、太费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更努力、信心更强,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头容易得多。
总之,懒惰是一种腐蚀剂,它会使人碌碌无为,虚度一生。
与懒惰相对的是勤劳。勤劳,是人的优秀品质之一,是通向成功的唯一的捷径。要想远离懒惰,人就必须勤劳。
纵观历史,大凡一切卓有成就的学者和名流、专家,都是在某一领域内,坚持不懈地在事业上倾注了毕生的精力,方能获得精湛的技艺。他们那一朵朵绚丽多彩的成功之花,无不凝聚着辛勤劳动的汗水,他们共同的成功经验,则是刻苦勤奋的结晶。
苏东坡自幼天资聪颖,在父亲的悉心教育和耐心指导下,他逐渐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很有一股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经过几年的奋发努力,他的学业大有长进。小小年纪,就已经读了许多书,渐渐能出笔成章。父亲的至交好友看了,都赞不绝口,称他是个难得的“神童”,预言他必是文坛的奇才。少年苏东坡在一片赞扬声中,不免有些飘飘然起来。他自以为知识渊博,才智过人,颇有点自傲。
一天,他洋洋自得地取过笔墨和纸,挥毫写下了“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这样一副对联。他刚把对联贴在门前,有位白发老翁路过他家门口,好奇地近前观看。这位老翁看过,深感这位苏公子也太自不量力,过于自傲了。
过了两天,这位老翁手持一本书,来到苏府面见小东坡,言讲自己才疏学浅,特来向小苏公子求教。苏东坡满不在乎地接过书本,翻开一看,那上面的字竟一个都不认识,顿时脸红了。老翁见状,不露声色地向前挪了几步,恭恭敬敬地说道:“请赐教。”一句话激得小东坡脸红一阵、白一阵,心里很不是滋味。
无奈,他只得鼓足勇气,如实告诉老翁他并不认识这些字。这个老翁听了哈哈大笑,捋着白胡子又激他道:“苏公子,你不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了吗?怎么会不识此书之字?”言罢,拿过书本,扭头便走。苏东坡望着老翁的背影,思前想后,甚是惭愧。他终于从老翁的话中悟出了真谛,立即提笔来到门前,在那副对联的上下联前各加了两个字,使对联变成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这次,他冷静地端详了好久、好久,并发誓,要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满足,永不自傲。从此,他手不释卷,朝夕攻读,虚心求教,文学造诣日深,终于成为北宋文学界和书画界的佼佼者,博得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盛誉。
如果春天没有耕耘的辛劳,那么秋天就不会有收获的喜悦。学习如此,做事亦是如此。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经过艰辛的奋斗。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意思是说,学业上的精深造旨,来源于勤奋和刻苦,如果不勤奋,贪玩享乐,那学业就荒废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奋是一种长期的艰苦劳动,它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优良品德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