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90800000020

第20章 体验科学逻辑思维方法(1)

(第一节 )反思当前的思维形式

一、逻辑思维的形式结构

为了能从事物本身的运动变化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这样两个方面对事物作出概括与间接的反映,人类创造了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外壳(口头语言以“语音”作为物质外壳,书面语言以“字形”作为物质外壳),并在语言基础上逐渐形成一套概念、判断和推理系统,以此来实现对上述两个方面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之所以说是“间接的”反映,是因为这种反映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间接地完成的,而不是直接对事物本身(就像照相机那样)进行反映;之所以说是“概括的”反映,是因为这种反映不是对客观事物全部属性的复制,而是对事物的运动和内在联系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所作出的概括性反映。下面我们对概念、判断和推理系统的作用做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概念是关于事物本质属性(即该事物矛盾运动的特殊性)的反映,是在分析、综合事物的各种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概括而成。它是人类在长期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关于各种事物矛盾运动特殊性的认识。对事物的认识越广泛、越深入,积累的概念就越丰富、越明确。概念既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总结,也是人类思维的材料即思维的加工对象。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人类已建立起从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门具体学科到日常生活概念的不同层次的庞大概念体系,从而为人类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奠定了基础。

判断不仅可以对某个(或某类)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作出判定,更重要的是可以对事物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作出决断。思维中的判断是由若干个概念构成的。为了说明判断的分类及结构形式,需要先了解事物之间是通过何种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众所周知,辨证唯物主义不仅强调事物的运动变化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且还强调这些运动变化和相互联系是有条件的:事物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发展和衰亡;事物之间联系的性质、结构和特点也随条件的不同而改变。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时间”“地点”(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它们与运动不可分割;而条件则是事物运动变化和相互联系的前提或外因,因而其重要性可以与时、空相提并论。总之,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联系都是有条件的,只有“有条件”这一点才是无条件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的普遍联系论也可称之为“条件论”。条件既是事物运动变化和相互联系的前提或外因,在此前提或外因的作用下,必有相关的效应,即结果。由此可知,条件——结果关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因果关系)是客观世界中的一种最普遍的关系。通常所说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就是条件——结果关系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体现。

实际情况的具体条件是复杂多样、千变万化的,但按其抽象的类型则可划分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等三大类;与条件有关的事物可以是单一的个体(用“单称”表示)或是某一类事物中的一部分(用“特称”表示),也可以是某一类事物的全部(用“全称”表示);与同一结果对应的条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从若干个中选择出的一个。为了反映这几种不同情况的条件结果关系,逻辑学中建立了一套如下面所示的“判断系统”:

复合判断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假设复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条件复句)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假设复句、条件复句成二者结合)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选择复句)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假言判断(选择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

其中各种假言判断就是专门用于对不同的条件——结果关系作出反映,选言—假言判断则适合于两个以上可选择条件的情况。括号内给出的是实现相应判断时的语言表达形式——各种不同类型的复句。

除了上述用于反映事物之间相互联系规律的假言和选言判断以外,还有直接用于判定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直言判断。由于判断结果有肯定、否定两种可能,判断所涉及的事物也可以是单称、特称和全称三类,因此综合起来,直言判断便有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等六种。

至于推理,则是用于对事物之间更为复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作出反应。推理要在判断的基础上进行,推理的前提可以是直言判断、假言判断、选言判断或选言—假设判断,因此,根据推理前提所用判断的不同,推理相应地可分为直言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和选言——假言推理等多种。

由以上分析可见,通过在语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系统,即可满足对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规律这样两个方面作出概括与间接反映的要求。由于概念如何定义,以及判断、推理的形式结构等问题是普通逻辑学研究的内容,所以通常也把建立在语言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而实现的思维称之为“逻辑思维”。

二、逻辑思维存在的局限性

作为逻辑思维物质外壳的语言(不管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其实质都是运用线性符号序列(语音符号序列或字形符号序列)来表示思维内容(事物的本质属性或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既然是线性符号序列,就有时间上的顺序性与持续性问题。换句话说,在运用基于语言符号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时,只能是按照不同词语符号出现的先后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例如,在假言判断这种复合判断中,一般包含若干个简单判断。其中反映“条件”的部件称为“前件”,反映“结果”的部件称为“后件”,另外还有起联结前、后件作用的联结项。判断过程中总要顺序扫描完这三个部分(逐个字形读完或逐个字音听完),才有可能对前后件之间是否存在条件——结果关系作出判断。显然,这种判断过程要持续较长的时间,所以效率是比较低的。推理过程的效率就更低了——由于要涉及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等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包含一个甚至几个判断,因而按照这种按部就班、顺序扫描的思维方式,持续时间将会更长。

除了效率低以外,语言的直线性给逻辑思维带来的另一缺点是难以真实地反映动态的事件和视觉情景。即使在一个最简单的直言判断(即陈述句)中,语言的这种影响也会清晰地显露出来。苏珊·朗格就曾用一个陈述句作例子,形象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一种事实,如果通过一种语言陈述呈示出来,就会遭受这样一种‘变形’:其中各种动态关系(或联系)均变成了静止物体。以‘A杀死B’为例,这一陈述句中所描述的情景确实涉及A与B之间的某种活动顺序,先是A出现,接着有‘杀死’的行为,然后出现B。而事实上,A与B是同时出现的,‘杀死’的行为也在同一时刻出现。然而,由于语言符号本身是直线性的、分离的,它们就像念珠上的一颗颗珠子,只能一个一个地依次出现。”

阿恩海姆针对这个例子指出,“由语言呈示出来的理性概念的先后排列,常常是对一个直觉把握到的情景的陈述,而且涉及这一情景的重新组构。‘树上结满樱桃’这一陈述句是来自说话者或写作者对一个果园的直觉表象,又用来在读者或听者的心中唤起一种同样的表象。同理,‘A杀死B’则可以唤起一种凶杀活动的表象。我们看到,在这些例子中,语言实际上是说话者的表象与接受者的表象之间的桥梁。由于起桥梁作用的媒介本身是线性的,它就不可能不对自己所描述的表象发生影响。举例说,‘某种同时性的相互作用’就不可能用语言直接描述出来。”

莱辛在关于诗与画的专论中对这类问题也有很精辟的论述。莱辛指出:“绘画主要同空间中的形状和色彩打交道,可用来描绘各种在空间中同时存在的物体,或在同一空间中同时存在的某一物体的各个部分。至于‘活动’,由于它们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的,所以只能是诗描绘的对象。绘画可以通过人的身体间接地描绘‘活动’,诗则可以通过‘活动’间接地描述人体。如果诗(包括一切语言)不是用来描绘‘活动’,而是去描绘一种视觉景象,它就只能通过一一列举这一景象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方式来描述。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者的心灵往往不能够将这些依次出现的‘部分’综合成一个符合原视觉景象的‘表象’。”

苏珊·朗格所举的例子和莱辛的论述表明,对空间视觉景象的描述,如果直接采用将该景象的组成部分加以一一列举的方式,往往不能使读者心目中重新建构起写作者本人所具有的那种表象。换句话说,逻辑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对空间视觉景象的反映是不完整、不真实的。能否改变这种状况,使得逻辑思维对于空间视觉景象的反映也能像对时间顺序过程的反映一样完整而真实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采用作家们通常使用的方法,通过一系列事件(活动)来描写视觉景象。也就是说,对某种视觉景象,不是简单地把它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静态的景象转换为一个个“活动”型事件。由于活动是按时间顺序展开的,语言在这种场合就可充分发挥作用:既可以将其中每个事件的局部关系用丰富的细节表现出来,又可以用直线性联系去贯串整个事件。这样一来,对整个视觉景象的描述,就转变为像放电影一样,一帧接一帧呈现的场景(在论述某种观点时,一个接一个的论证步骤与此类似),也就是将三维立体空间的视觉景象,转换成为一维时间轴上展开的一个个活动时间序列。

显然,这样一种转换确实是有效的,因为它确实解决了上述由苏珊·朗格和莱辛等人提出的难题。也正因为如此,使得许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们大喜过望,以为逻辑思维已经解决了人类思维所面临的全部问题,认为“只有逻辑思维才能达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是人类的高级思维”,“形象思维只能停留在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阶段,是低级思维形式”。更有甚者,干脆提出,只有基于语言概念的逻辑思维才是真正的人类思维,其他基于表象的思维都不算思维。极力鼓吹逻辑思维的“左脑优势”论者就是这种观点的突出代表。目前在我国哲学界、心理学界乃至全社会,仍是这种观点占主导(甚至是占统治)地位。

我们不能同意这种观点,我们认为这是对逻辑思维的过高估价。因为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逻辑思维对于空间视觉景象的完整而真实的反映,并不是无条件实现的,而是通过把三维空间转换到一维时间轴上来实现的,也就是以牺牲效率作代价换来的。应该说,这样的代价是沉重的,尤其是在要求对当前事物的空间结构特性在瞬间作出整体把握(比如需要随机应变的情况),或是要求对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尽快作出重大决策的场合(比如面临困境或险境急需摆脱),上述线性顺序的逻辑思维将显得无能为力。而这时基于表象的另一种思维——空间结构思维,则正好能在这类场合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弥补逻辑思维的不足。下面几节我们就将较深入地讨论这种思维。

(第二节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如下:

一、归纳和演绎

归纳是从许多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形式,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运动。演绎是从一般性的概念、原理引出关于个别事物的知识的推理形式,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运动。归纳和演绎的客观基础是现实事物的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辨证统一关系。

二、分析和综合

分析是在思维中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分别加以考察的思维方法,是由整体到部分的认识运动。综合是在思维中把对事物的各个部分的认识统一起来,揭示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是由部分到整体的认识运动。分析和综合也是两种方向相反的思维运动。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三、抽象和具体

客观事物包含有多种矛盾,具有多方面的规定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这就是事物的具体性。抽象是相对于具体而言的。科学意义上的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出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是事物某一方面的本质在思维中的反映。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以感性的具体为起点,经过抽象这个中间环节,达到理性的具体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两个阶段:

第一,从感性的具体到思维的抽象,马克思称之为“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

第二,从思维达到的抽象规定到理性的具体,马克思称之为“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

四、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

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是两种重要的理性思维方法。“历史的东西”指客观事物自身发展的历史过程和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发展的历史过程;“逻辑的东西”指历史的东西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在理性思维中的反映。是历史的东西在理性思维中的再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是一致的,但又是相区别的。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的区别和一致,是正确理解和掌握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所谓历史方法,就是通过考察、描述客观事物的发展的实际历史过程揭示其发展规律的思维方法。逻辑方法就是舍弃客观事物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细节和偶然因素,通过一系列的概念、判断、推理,以理论体系的形式揭示客观事物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

人们常常在形容某一个人聪明能干的时候说:“他的脑子,科学家的脑子。”这里说的“脑子”,当然是指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但是,什么才是科学家的思维,大多数说这话的人也许并没有想过。和世界上一切“家”们一样,一方面,科学家们不大可能超越时代去展开自己的思维,另一方面,显然,科学家们也有自己独到的思维定式,他们在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过程中,也遵循着思维的规律性。讨论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是研究人类科学地认识世界的方法论问题。

思维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活动,因此,思维方法应当说是一个整体的东西,不宜于将它分拆开来,但是为了能够表述,我们还是不得不将它们分拆开来,这一点务请读者明了。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TFboys青春校园修炼手册

    TFboys青春校园修炼手册

    三只来到美丽的赣州,和梦家三姐妹,有怎样的故事呢?先提醒,萌妹不到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时候,是绝对不写男女朋友的,是不是和别人的不一样呢?
  • 综漫永恒主宰

    综漫永恒主宰

    王浩穿越平行世界,获得了由无尽时空的天一,凝聚在一起的主宰辅助系统,他上了无尽时空的主宰之路!无敌文!
  • 镜面妖梦

    镜面妖梦

    魂魄妖梦是口爱的男孩纸?不!其实那是她的双胞胎弟弟,是弟弟哦!白玉楼的三代庭师,他会和幽幽子小姐之间发生肿样的离奇故事呢?跌宕起伏,绝对出乎你的意料!
  • 如果流年划过那年夏天

    如果流年划过那年夏天

    高三是我们每个人刻骨铭心的一段时光,也是最值得怀恋的一生记忆。文章用真实的视角,以作者亲身经历为蓝本,为您呈现一个亲切感人的高三岁月。没有以往的小说电视里那么多曲折离奇,也没有什么跌宕起伏,有的只是一个真实的回忆录。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当年的自己,或者这就是现在的你。
  • 山洪云烟

    山洪云烟

    刀光暗影,大千世界,又可干净透彻?繁荣昌盛下,又是一片异景,总有人,为这个社会的安定,献出一切
  • 她的秘密

    她的秘密

    古画之争,豪门之咒,幕后之人……这一切,都与她无关,她之所求,唯有一席安枕之地。然而,那已经藏好了的秘密,是不眠的夜里翻滚的雪球,总在梦境与现实的交会处向她寻来。抽丝剥茧到最后,错综复杂的谜题,所谓的真相,不过是人性的挣扎与人心的温度……
  • 珠光宝妻:娇妻追捕16年

    珠光宝妻:娇妻追捕16年

    十六年前,12岁的慕容景烨被绑架了,而救了他的却是一个7岁的小女孩,她清澈的眼睛总会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十六年后28岁的慕容景烨已是m国的一方霸主只手遮天,呼风唤雨。十六年后23岁的林萧默是大四毕业生,她的梦想就是去时代集团工作。从一个小小的珠宝设计师到首席设计师中间付出了无限的努力。到最后该遇见的,还是会遇见。等待,是最深情的告白。“我等了你十六年,你知道吗?…………”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秦之好的片段记忆

    秦之好的片段记忆

    我是秦之好!来自宇宙中的地球间的大陆上的一个小小人物,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所以从记事开始,我都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来书写自己的人生,希望能更加了解自己。不过,人的想法是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后来我又用第一人称来写,为的就是在这茫茫人海中不迷失自我而去随着大众的脚步跟风。初中的时候一直喜欢我们班班草,人帅成绩好,主要是,我俩关系还不错,哈哈哈。后来初三的时候他家居然奇迹般的搬来和我家住同一个小区,而且就在我家隔壁那栋楼!我当时简直睡觉都被笑醒。可这世间。每一种相遇大都是欢喜之后的劫难。每一种巧合大都是震惊之后的离别。尽管如此。你依旧要在狂风暴雨,悲欢喜怒,生死离别中勇敢而坚强的告诉自己,要活下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