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93400000024

第24章 生不逢时

公元前49年(宣帝黄龙元年)12月,四十三岁的宣帝病死于未央宫,二十七岁的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

对于元帝,东汉史学家班彪有过这样一段评述:“元帝多才多艺,不仅善长大篆体的书法,而且能弹琴鼓瑟,演奏洞箫,且懂作曲,能歌唱,深得音乐之精妙。元帝从小就喜爱儒学,即位后,起用儒生,委以重任。但由于拘泥于儒学的文义,优柔寡断,致使宣帝创下的大业从此而衰。”

其实,说由于元帝拘泥于儒家的文义、优容寡断而致使宣帝的大业从此而衰,的确是有些冤枉。元帝是生不逢时。

元帝能即位,就颇费了一番周折。刘奭是宣帝流亡民间时所生,其母许氏先是许与他人,但没等成亲,其父就死去了,所以才又嫁与宣帝。许氏生刘奭不到一年,宣帝继位。由于许氏出身微贱,宣帝在即位之初,只封其为婕好,后因念流亡时的患难之情,才改立为皇后,刘奭也因此在八岁时才被立为太子。刘奭当上太子后,因其性格仁柔且喜欢儒学,对宣帝任用酷吏、动辄严刑镇压的统治方法颇有微辞,有一次竟当面指责宣帝说:“陛下持刑太深,应当任用儒生。”宣帝听后,当即怒容满面,指斥说:“汉家自建立制度后,就一直是儒法混用,怎么能纯用儒术呢?何况那些儒生不通事理,喜欢以古非今,喜欢空谈名实关系,并不知道到底应该干什么。这些人怎么能任用呢?”停了一会儿,宣帝仰天长叹,自言自语道:“乱我汉家制度的人,将是太子刘奭啊!”从此便疏远刘奭而有意立张婕好所生的刘钦为太子,只不过顾念自己和许皇后在民间的旧情,哀及许后被霍光的妻子毒死,才没有付诸行动,使刘奭终于得以继承皇位。

元帝即位后,所面临的是相当严重的社会矛盾。

西汉初年,汉高祖为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曾采取过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汉初的农民大都得到了自己的土地,而成为自耕农。这些自耕农的存在,是西汉政权的经济基础。他们要承担国家的兵役、徭役,要向国家交纳口赋、田租。但好景不长,到文帝时,自耕农的破产就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了。当时晁错对自耕农破产原因曾描述说:“现在农夫的一个五口之家,服徭役的不下二个人。全家能耕种一百亩土地,能收获一百石粮食。一年要春耕夏耘,秋获冬藏,还要服徭役。致使春不能避风尘,夏不能避暑热,秋不能避阴雨,冬不能避寒冷,一年到头得不到休息。其中还有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老抚幼等私事。平时就是这么辛苦,假如遇到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夕改,就只能是有东西的半价而卖以付赋税,没有东西的只能临时借高利贷。于是就出现了卖田、卖房子、卖子孙的现象。”从晁错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造成自耕农破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在农民破产的同时,由于土地是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是财富的象征和标志,因而,不断增加土地就成为各类地主刻意追求的目标。凭借政治、经济势力对自耕农进行兼并,就成为他们获得土地的主要手段。在土地兼并中,商人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西汉初年,商人的地位低下,但经商是剥削者重要的治富之道。商人通过贱买贵卖、囤积居奇,可以不劳而获。所以,当时有一句俗语说:“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又不如倚市门。”这些致富的商人,他们有的家资数千万乃至上万万。但是,经商在当时被人视为“末”业,而只有土地、只有农业才是“本”。所以,这些商人大多是“以末致财,用本守之”。进行土地兼并。这种土地兼并,到武帝时就达到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程度。

土地兼并的结果,是使农民大量破产。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除沦为地主的奴婢,依附佃农外,就是大批地变成流民。与此同时,汉的官僚机构却在不断膨胀,国家财政开支在迅速增长。例如,西汉初年,关东地区送往长安的粮食一年不过数十万石,但到武帝时就增加到六百万石。国家开支的增加,只能加在那些还未破产的农民的头上,从而使人民的生活每况愈下,加速了他们的破产过程。

大量自耕农的破产,不仅破坏了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且由于大量流民的存在,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从而严重地危及到统治者的统治。昭、宣时期,尽管采取了一系列“轻徭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但由于没有,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致使流民问题更加严重。元帝即位之初,所面临的是一幅民不聊生的“流民图”:“民众久困,连年流离,离其城郭,相枕席于道路。”

和人祸相伴,元帝即位后,老天爷好像也有意和他过不去,自即位起就是不尽的天灾。即位之初,关东地区因连年被灾,几致颗粒无收;6月,一场大疾疫横行大半个国家;9月,关东十一郡国发生大洪水;第二年2月,陇西地区发生一场大地震,使山崩地裂,四处泉涌;6月,关东地区又是绝收……这些天灾,更使百姓流离,甚至发生了人相食的惨剧。

在天灾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怪异现象:公元前43年(元帝永光元年)9月,天上竟在盛夏之中降霜以致冻死大片庄稼;公元前40年(元帝永光二年)3月,日食(古代人认为日食也是一种灾异现象);公元前40年4月,太阳青白色,无影,这年夏天,天气冷的出奇,直至9月太阳才重现光芒……

按照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解释,只有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不力的时候,上天才会降下灾异,以示警告。所以,当儒生京房问元帝当今是不是治世时,元帝无可奈何地回答说:“都乱到极点了,哪能谈得上什么治呢?”

尽管是面对着如此一副烂摊子,元帝还是想尽自己的力量去扭转汉天下的颓势。

元帝即位时,听说琅邪的贡禹精通儒家经典,德行敦厚,便派特使把贡禹接到长安,任命其为谏大夫,为自己出谋划策,谏议得失。贡禹到长安后,元帝几次谦恭地向他请教如何治理国家,贡禹说:“古时候,帝王们都崇尚节约,因而用度很有限。对百姓除了征收十分之一的赋税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干预了。所以百姓家家户户都能保持自给自足的生活。高祖、文帝、景帝时,宫女不过十几人,御马不过百余匹。但后继者却专恣享乐,以致上行下效。

“臣以为,完全效法上古,当然是不可能的,但至少也应效法先祖们的事迹。现在,宫殿已建成,是无可奈何了。但其他开支,还是能够减少的。从前设在齐国专为皇宫制作服装的三服官,每年为皇室织造的衣物,不过十余箱。而现在,三服官有织工数千人,每年耗资以亿万计。御马现在也已达万余匹。武帝时,收取民间美女数千人,充斥宫中,其死后陪葬品仅动物就达一百九十余种,而且还把所有的美女都送到墓园,看守坟墓。宣帝也是如此。由于陛下考虑到身为人子,不便更改。但朝廷官员,却乐于援照前例,以至于王侯的姬妾多达数百人,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官吏,也可以拥有数十名歌女。

“臣建议陛下,循古人故事,一切尚俭。减少御车、衣服、器物的开支,三分去其二;皇宫宫女,只留下二十人,其余全部放归回家;御马不过十匹;只留下御花园、上林苑的南部作为陛下狩猎之用,其余全部发还给农民。现在,天下陷于严重的饥馑荒年,是该缩小开支,拯救困苦百姓,以回报上天的谴告了。上天设立君主,是要其为人民谋利益,不是为他一个人自己享受。”

对于贡禹的建议,宋代的司马光说:“忠臣侍奉君主,应要求君主去做较为困难的事,那么,较容易的事,用不着费多大的气力,便可纳入正轨;补其所短,则其过分之处,也就自然得到修正。元帝刚刚即位,向贡禹虚心求教,贡禹应该首先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着手,而把次要的事情留到第二步。优柔寡断、邪恶之辈掌柄,这是当时的忧患。恭谨节俭,正是元帝所固有的品质。而贡禹对忧患不发表意见,对元帝已在做的事情却言之不休,不知道他安得是什么心?”

实际上,贡禹的建议是什么内容,对元帝来说,倒不显得特别的重要,元帝笃信儒术和那温柔善长的性格,从他上台之时起就决定了他的政治方向。

元帝对自己是比较节俭的,所以史书上说他是“温恭少欲”;他也是能听从臣下的谏议的,对贡禹的建议,元帝就下诏:凡是皇帝很少前往的宫殿,以后就不再维修,负责皇帝驾驭的太仆减少御用马匹,负责管理皇苑的水衡减少供应皇帝观赏和打猎用的野兽。一次,元帝在甘泉宫举行过郊祀后,想进行一次狩猎活动,大臣薛广德进谏说,人君不应当在人民流离、关东穷困的情况下寻欢作乐,否则,就是“撞亡秦之钟,听郑卫之乐”,元帝听到此言后便马上回宫去了。公元前33年(元帝竟宁元年),少府上奏元帝,建议减少官馆、兵弩、什器、倡优诸戏和温室蔬果,元帝也接受了。一下子就节省了几千万钱。元帝对百姓的疾苦也是关心的,每当灾情严重,元帝就要下诏宫中减省膳食,少用苑马,撤减乐府,以赈贫救困。元帝继位仅几个月,关东地区有十一个郡国遭到大水灾,流民饥困,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元帝马上下诏附近郡县以钱谷救济,并在诏书中责备自己德行浅薄,才造成百姓的不幸。还命宫中节省开支、少吃肉食。元帝在位期间,只要听到哪里发生灾荒,他往往是夙夜不宁,对灾民满怀悲悯之心,并免除租赋、放粮救济。公元前47年(元帝初元二年),元帝在一次诏书中说:“由于连年灾荒,使百姓脸有菜色,使朕十分难过。朕已下诏让有关官吏拿出所有粮食和衣物赈济灾民。但今年秋收又将面临绝收。一年之中还发生了二次地震,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南)又发生小灾,这种阴阳不和到底是因为什么?朝臣们有什么想法?请你们都面陈于朕,不必忌讳。”元帝在位期间,像这类悲天悯人的诏书,前后下了十七道之多,确实是达到了“战战栗栗,夙夜思过失,不敢荒宁”的地步。

在实施“仁政”的同时,元帝的优柔寡断也放纵宽容了权臣贵戚、地主官僚。对权臣贵戚、地主官僚严加限制,可以说是高祖以来的国策,特别是武帝时,对官僚、地主,尤其是大官僚、大地主、地方上称霸一方的豪强,是采取了严厉的抑制和打击政策。这种抑制和打击,净化了吏治,限制了豪强势力的发展,从而也就有利于阶级矛盾的缓和。但元帝却放弃了对豪强、权臣贵戚的打击限制政策,其在位期间没有下过一个打击豪强、抑制权臣贵戚甚至是贪官污吏的诏书。不仅使武帝时实行的种种措施逐渐地被取消,就是汉初以来所奉行的强干弱枝方针,也被放弃了。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每一个帝王在即位之初就开始修筑自己的陵园。元帝以前,汉各代帝王都要借修建陵园之机,把各地的豪强地主集中于京师附近,以削弱他们的势力。元帝即位后,放弃了这一措施。他在诏书中说:“过去迁徙豪民以奉陵园,使得关东地区有虚耗之害,关中地区有无聊之民。所以这次修陵,不再设立县邑,以安置迁徙之民。为的是使天下都安土乐业,无动摇之心。”但结果是,由于放松了对豪强势力发展的限制,使地方豪强盘根错节地巩固壮大起来。豪强们是“无动摇之心”了,但汉政权的根基却动摇。汉元帝是希望通过对权臣的宽容,让他们和自己一样对百姓施行“仁政”。这当然是无异于与虎谋皮,是不可能的。元帝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他说过这样一番话:“现在朝臣们不懂牧民之术,政令多变,不得民心,甚至有的公卿大臣还贪赃枉法,侵夺百姓,这样怎么能使百姓有活命之时呢?”但这仅仅是认识而已,元帝始终也没有提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对贪官污吏的放纵宽容,实际上就是在指使他们对人民的侵夺。所以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在评论元帝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无帝以柔惰销天下之气节也,自是以后,汉无刚正之士,遂举社稷以奉人,而自诩其敦厚朴让之多福。”可谓是入木三分。

正是由于元帝的优柔寡断,致使汉王室的大权逐渐为外戚和奸佞小人所掌握。

这样,在西汉中期以来的社会矛盾冲击下,在连年不断的天灾的打击下,生不逢时而又“柔仁好儒”的元帝终于使昭、宣时一度“中兴”的汉王朝彻底地衰落下去了。

同类推荐
  • 龙鳞万点金

    龙鳞万点金

    建文四年,靖难大军攻破南京城。混战中,皇宫突起大火,留给朱棣的只有一具被太监称之为建文帝的焦尸。而建文帝本人,在打开了皇祖父朱元璋留给他的一方锦盒后,早已踏上了另一条道路……
  • 乱世二公子

    乱世二公子

    楚江魂穿一位被遗忘的诸侯公子,手握一本《天工开物》,为了在乱世中得以生存,他不得不被卷入一场场权利的阴谋,逐渐找到属于他自己的乱世生存之道。
  • 大乱世志

    大乱世志

    时年乱世,英雄背起,天理昭昭,道义使然,纷乱之道,尽数狂澜之辈。
  • 回到三国做强者

    回到三国做强者

    那是英雄倍出,美女如云的年代,主人公为了百姓的安康,大汉民族的复兴,在北方大草原率领一群热血汉子浴血奋战、金戈铁马,谱写着光辉的篇章……千古才女蔡文姬,四大美女之一貂禅,洛神甄宓,江东二乔等绝世美女,一个都逃不脱主他的魔爪。既有热血沸腾、金戈铁马的杀戮场面,也有非常香艳的戏码。
  • 三国之真无双吕布

    三国之真无双吕布

    花开花落间,已是一个小小的轮回,当吕布舞戟于虎牢关前的时候,看到的只是有如蝼蚁般的废柴,战曹操、败刘备、得徐州,每一次的战争,都让世人惊叹他的勇武,但最后他失败了!被曹操缢死在白门楼前,撼世将星就此陨落,爱其者,皆叹之,怕其者,皆庆之。能力十足的吴振源,因失恋,酒后一不留神,出了点意外。论学习,他是K市的文科高考状元,轮竞技,自打出娘胎以后,就没挨过揍,论爱好,三国粉丝中的铁杆吕布迷,论人品,处男一枚。诸葛亮对刘备道:“主公,只要东吴肯与咱们联手抗吕,纵还荆州,也比亡国强啊”孙权皱眉道:“父亲倒是与吕布有些交情,可惜,英年早逝,孙仁,你怎么看?”郭嘉呕血道“告知..主公....先...伐..吕布”一代鬼才,气绝之时,仍双目圆睁!貂蝉依偎在吕布怀中嗔道“我们姐们两个陪你,你只是睡的还好吗?”
热门推荐
  • 奈何桥,轮回路

    奈何桥,轮回路

    一座奈何古桥,一人数千年的等待一百零一世的轮回,究竟为了什么无数的秘密,谁才是真正的幕后人这最终的一世,他又能否兑现往昔的承诺
  • 超能战卡

    超能战卡

    面对疾风吧,哈撒给……超级外姓文明降临,将lol变成了现实,一张战卡,便是一个未知的英雄,你,想要哪个?
  • 大魏剑枭

    大魏剑枭

    大魏皇朝天威下的江湖,皇权与武力之间的较量,天地苍茫,大魏的疆域总算辽阔,四海之滨,莫不臣服。十年功,终所得。江湖仇,恩怨了。持一剑,走天涯。东至渤海,北至草原。南遇苗疆,西遇昆仑。天下豪杰浪荡儿,相聚相散自有缘。武之极致,天外飞仙!
  • 亡国情缘

    亡国情缘

    十年前,她救了一个小乞丐,而小乞丐应此对她恋恋不忘。十年后,她是一个亡国的公主处处被人鄙夷,而他却是一代强国王上,糊里糊涂的进了王宫,却没有料到,王上就是当年自己救过的乞丐……他对自己恋恋不忘转化为爱,自己却因为他攻打了国家,而对他有恨!……造化弄人!
  • 女王为宠

    女王为宠

    竹影疏斜,男子的容颜,比月光更加皎洁无暇。“你是这世上唯一的神族后裔,世间男子任你挑选,但你必须和基因最大强之人诞下子嗣。”男子看向她清澈的眼底。“任何男子,都随我挑选?”她微微一愣,显然是被这强大的信息所震撼了。“是的,任何人。”他冷冷清清的说道。她朝着他,勾唇盈盈一笑:“那么,你呢?”****蠢作者蓦然惊觉从85章直接跳到了87章,86,87已经重新上传~~~·
  • 帝王叹:妖妃惑世

    帝王叹:妖妃惑世

    那年白雪如花,风中飘摇,只选择花前月下。她放不下前世的因果,他断不去万丈红尘,她为了一代江山接近于他,他只为她留守天涯。他说:“为何我总是看不透你。”她轻笑,勾画出倾世容颜,依靠他怀。他一手紧捏她下颚,眼中染满鲜红的怒意“倘若我愿意放弃江山荣华,与你隐居山林,你是否愿意放下仇恨,放下他!”她娇柔推开他,伸出玉指放在他的唇瓣,笑的妩媚妖娆:“嘘,皇上此言差矣,您不会,臣妾亦然不会。
  • 帝师

    帝师

    成长之路,育人先育心,成帝之路,道阻且跻,一人一剑,一个拖油瓶,最终成为万古一帝,雄叱苍穹!
  • 重生之君颜

    重生之君颜

    就是一个现代特工重生到另一个平行空间的故事。
  • 宝藏——夺宝人传奇

    宝藏——夺宝人传奇

    秦桧的后裔秦嵩教授,突然在自己的房间里被杀死,临死前以血写下一句神秘的“满江红”。留在现场的文化记者柳亦文被误认为凶手,遭到警方内的仇敌蒋游竹的穷追不舍。明为文化记者,实为职业夺宝人的柳亦文,在秦嵩弟子孔一清响的协助下展开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事情远远不止凶杀案那么简单。南之盗墓帮派淘宝集团首脑黎叔、北之易趣一派盗墓高手胡乔治、隐藏在阴影下的神秘组织霸府,以及穷追不舍的警方,各方实力纠缠起来。从雷峰塔上白娘子的诡计,到岳飞留存的宝藏,一直到秦桧的坟墓,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 历代词赋(下)

    历代词赋(下)

    词,作为一种诗体,可以远溯到隋唐之际,但留传下来的作品极少,到中唐以后作品渐多,到晚唐五代已经成为和诗相并行发展的新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