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84100000024

第24章 姓名文化篇(三)(3)

1960年4月,摄影记者陈娟美跟随毛泽东外出执行摄影任务。当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把陈娟美引到会客室等待的时候,她的心怦怦地急跳。这时,毛泽东健步来到会客室。陈娟美立即举起挂在胸前的相机,按动快门,抢了一个镜头。随着闪光,毛泽东发现有人照相,而且是一个陌生人,便微笑着朝陈娟美走来,跟她握手,问她叫什么名字。陈娟美回答后,毛主席诙谐地笑着说:“一听就是一个女的名字。”[李树谦:《毛泽东的文艺世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64页。]

“孟锦云。跟孟夫子同姓”

1960年4月,空政文工团新招的学员孟锦云,第一次到中南海春藕斋陪毛泽东跳舞。毛泽东问她:“你是新来的?”孟锦云回答:“我第一次来。”毛泽东微笑着说:“怪不得没见过你。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小孟说:“孟锦云。”毛泽东依旧对小孟微笑:“噢,孟锦云,跟孟夫子同姓。这个名字好听,锦上添云,比锦上添花还美呢!”[郭金荣:《毛泽东的晚年生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8页。]

据《毛泽东的读书生涯》载:孟锦云,在中南海初次见到毛泽东时,毛泽东见她是湖北人,便称她为“半个同乡”;又因为她姓孟,又称呼她为“孟夫子”;还同她讨论了《资治通鉴》,把她当成“孟子”,一起研究古籍,切磋学问。[孙宝义:《毛泽东的读书生涯》,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231页。]

“天赐,有点封建的残余”

1960年5月14日,毛泽东在武汉东湖湖北省委招待所的后花园草坪散步。

毛泽东看到苏天赐站在旁边,就走过来和他拉家常。

“叫什么名字?”毛泽东问。

“警卫团一中队,名叫苏天赐。”

毛泽东听他说话的口音说:“你是小广东。”

苏天赐小声地说:“我不是广东人,我是福建南安人。”

“福建闽南,说的是客家话,也算是小广东……”接着,毛泽东又研究了苏天赐的名字,说,“天赐——有点封建的残余……”

后来苏天赐得到启示,便将名字改为苏勤,以示自己不靠天赐而靠辛勤的愿望。[孙雷、孙宝义:《毛泽东衍名艺术》,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70页。]

“你姐姐是叫金花吗”

1960年7月,毛泽东在中南海晚会上,和在中央办公厅工作的农村姑娘刘银花跳舞。据刘银花回忆:

毛泽东问:“你叫什么名字?”我说:“叫刘银花。”主席说:“好哇,银花是药材,能给人治病。谁给你取的名字?你姐姐是叫金花吗?”我说:“俺爹妈都是农民,不识字,名字是乡政府给起的。大姐叫淑贞,二姐叫淑花,把我取名叫银花。”[《在毛泽东身边》,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237页。]

“沙和尚是不是你的本家”

在20世纪60年代的一次国庆观礼会上,毛泽东见到了沙千里,风趣地问候他:“沙僧,你好!沙僧,你好!沙和尚是不是你的本家?”[李树谦:《毛泽东的文艺世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99页。]

“这个姓名很好记。四方光明”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问陪同的中国教育工会负责人叫什么名字。他说叫方明。毛泽东说:这个名字很好记,四方光明。[《新民晚报》2002年9月7日。]

七律《答友人》

一九六一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支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一从大地起风雷,

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恕,

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

1962年

“你的先人孔夫子不是早就定下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吗”

1960年2月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南京炮兵工程学院院长孔从洲。据孔从洲回忆:

我对毛主席说,上次见面我就说过,我的水平低,数学基础不行,怕担负不了院长这个重任。主席风趣地说,不会可以学嘛!你的先人孔夫子不是早就定下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吗?要学孔夫子不耻下问,向老教授学习,拜他们为师。不学习,和他们就没有共同语言。多学多问,不会影响威信。相反,内行话多了,就不致闹笑话。[胡小鸥:《中将交往录》,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页。]

“‘开明’。但就是‘胡’开明”

1960年8月。北戴河会议即将召开。毛泽东接到河北省张家口地委第一书记胡开明提出推行“三包”到组的生产责任制建议的信。他在8月16日作了批示:印发各同志讨论。为时不久,毛泽东就在会议上说:“河北胡开明,有这么一个人,‘开明’,但就是‘胡’开明,是个副省长。听了批评‘一片黑暗’的论调的传达,感到压力。你压了那么久,从1960年以来,讲2年多了,我也可以压你一下嘛!”胡开明经毛泽东点名后,回到张家口做检查,受批判。[《华夏纵横》1997年创刊号。]

谈给外孙取名

1962年10月,毛泽东女儿李敏的儿子出生了。毛泽东说:“你娃娃起名,不要用我的字,也不要叫什么豹哇、虎哇之类的。娃是国家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是来接我们的班嘛。接班就要继承事业,跟着我们走嘛。不过,具体该叫什么名,还是要他爷爷来定。”[幽燕:《中南海的红娇娃》,中国妇女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168页。]

“那么你的爱人可能是姓张了”

1962年12月,在中南海一个周末晚会上,当时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工作的崔英,见毛泽东正坐在沙发上休息,立即走过去,向毛泽东伸出了手,自我介绍说:“我是新调来的,在秘书室工作。”毛泽东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告诉毛泽东:“我叫崔英。”毛泽东微笑着对她说:“那么你的爱人可能是姓张了?”问得崔英茫然不知所措。还没等她答话,毛泽东又面带笑容地问她:“你读过《西厢记》吗?”崔英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毛泽东说她的爱人可能姓张的来由。她告诉毛泽东,读过《西厢记》。毛泽东说:“你应该再读读董解元写的《西厢记》诸宫调。那本写得好,文词写得美,文字精练细腻,读两遍不嫌多。”[郭思敏:《我眼中的毛泽东》,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04页。]

1963年

对胡乔木3个孩子名字的评论

胡乔木给孩子取名,却是大白话:长女日:“胜利”,生下她时,盼望抗日战争的胜利;长子日:“幸福”。希冀在胜利之后过着幸福生活;次子日:“和平”,企望世界和平。这年夏日,胡乔木带着3个孩子来到中南海游泳池,跟毛泽东一起游泳。毛泽东问起了3个孩子的名字,然后加以一番“评论”:“‘胜利’当然很好,‘幸福’也不错,只是‘和平’不‘和平’!”[叶永烈:《胡乔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2月版,第5页。]

1964年

“陈永贵是哪几个字”

1964年3月28日,毛泽东到南方视察,专列停在河北邯郸车站。在那里,他听取了陶鲁笳和林铁、刘子厚等人汇报山西和河北的工作。当陶鲁笳汇报大寨和陈永贵的情况时,毛泽东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插话。

毛泽东问:“陈永贵是哪几个字?”当陶鲁笳在纸上写了“陈永贵”3个字后,毛泽东用手指点着陈永贵的名字问:“他识不识字?”

陶鲁笳答道:“陈永贵43岁扫盲,今年50岁,现在能读报,还懂得什么叫逻辑。不久前他在太原作报告,赵树理听了很佩服,说陈永贵的讲话没有引经据典,但他的观点完全符合毛泽东思想和辩证法。”听到这里,毛泽东笑了。[《广西党史》1997年第2期,第22页。]

“他为啥叫海洲啊”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专列列车员李凤荣当空军的爱人吴海洲,转业后调到了北京丰台铁路配件厂工作。毛泽东早就知道了李凤荣爱人的情况,曾与李凤荣开玩笑说:“他为啥叫海洲啊?他一定会游泳,不然怎么叫海洲呢?”这次听说李凤荣解决了两地分居的问题,毛泽东很高兴,便在宣纸上用毛笔书赠了一首古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八小时以外》1996年第12期,第69页。]

“荒煤不检查。送到北大荒去挖煤嘛”

1964年秋,文化部整风。据陈荒煤在1986年介绍当时“荒煤挖煤”的故事:

那是1964年文化部整风之后,周扬向中央政治局汇报整风情况时,康生追问:“荒煤检查了没有,他为什么不检查?”复又强调:“荒煤一定要检查。”这时,毛主席发话了:“荒煤不检查,送到北大荒去挖煤嘛!”[《书香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版,第228页。]

“盐城有‘二乔’,你知道吗”

1964年12月26日,毛泽东宴请参加全国三届人大会议的部分工农代表,出席自己的生日便宴。当时,作为立志务农的盐城籍优秀回乡知青代表董加耕亦应邀入席,并作为头号客人与邢燕子分坐毛泽东的左右。他们由此也成了那个年代最为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席间,毛泽东问董加耕:“你是盐城人,盐城有‘二乔’你知道吗?”毛泽东这里所说的“二乔”,指的便是乔冠华和胡乔木。董加耕心想:我们那里是水乡,桥很多,怎么能说有两座桥呢?一时没弄懂毛主席此话的含义。见董加耕没听懂,毛泽东便提示说:“‘二乔’,他们都很会写文章。”曾经在学校里,董加耕也算是个爱好文学的“小秀才”,所以一下想起来,便高兴地回答说:“我知道,他们是胡乔木、乔冠华,两家相距不过10公里。”毛主席高兴地笑起来了。[茆贵鸣:《乔冠华传:从清华才子到外交部长》,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转引《解放日报》2007年5月1日。]

“你打下了敌机。大家同喜”

1964年12月31日,毛泽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周恩来把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王鸿喜引到毛泽东面前,介绍说:“主席,他叫王鸿喜。他在12月18日打下RF一101侦察机,活捉了国民党空军飞行员。”

毛泽东伸出大手,握着王鸿喜的手,端详了一会儿。他通常喜欢借别人的名字说话,今天也不例外,高兴地说道:“你叫王鸿喜,你打下了敌机,大家同喜!”[杨肇林:《百战将星苏振华》,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239页。]

1965年

“袁林——园林。你要多多造林”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问井冈山管理局党委书记:“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袁林。”

毛泽东望着茨坪宾馆四周绿意盎然的园林,笑着说:“好,这个名字好。袁林——园林。你要多多造林,搞好井冈山的园林建设啊!”[余伯流、陈钢:《喋血井冈山》,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322页。]

“你现在和沫若不睦。和茅盾矛盾”

1965年6月20日,毛泽东在上海西郊,和复旦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作者刘大杰展开了对文学的讨论。

当时刘大杰就蔡琰的《胡笳十八拍》问题,正与郭沫若进行争鸣;又为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问题,与茅盾展开讨论。而毛泽东对这些都注意到了,幽默地对他说:“你现在和沫若不睦,和茅盾矛盾。”

刘大杰不禁笑了。

“你跟前辈的人敢于争鸣,这很好嘛。”毛泽东鼓励道,“你这个战斗精神,希望能继续发扬下去嘛。你参加百家争鸣,不要怕丢掉名誉、地位、身份。”[孙琴安:《毛泽东与名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版,第691页。]

“你名叫程思远,字就叫‘近之’吧”

1965年7月26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周密安排下,程思远成功地帮助李宗仁夫妇回到了祖国。本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毛泽东和程思远一面握手,一面高兴地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毛泽东有个习惯,他初次接触有关人士时,往往喜欢以对方姓名为题,继而发挥、引申,渐人正题。

这次,毛泽东幽默地问程思远:“你的名字为什么叫程思远呢?”

程思远也幽默地回答说:“因为对自己的前程应当想得远一点,所以才回来跟毛主席、共产党。”

毛泽东满意地笑了。他又问:“你有别字吗?”当程思远回答“没有”后,毛泽东风趣地说:“那好,我来给你取个别字。你知道,中国古代有位大散文家叫韩愈,字‘退之’。你名叫程思远,字就叫‘近之’吧。远近的‘近’,之乎者也的‘之’。之者,共产党也;近之,从今而后靠近中国共产党。你看如何?”

毛泽东这一番谈笑风生,一下子使双方“近之”了。程思远笑着表示感谢,高兴地接受了这个“近之”的字。

次日,统战部宴请时,郭沫若就称呼他为“近之先生”。[雷风行:《姓名与人生》,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年3月版,第227页。]

“你的‘国家’早已灭亡了”

20世纪60年代中期,多次担任毛泽东法语译员的吴建民,参加毛泽东与刚果(布)马桑巴·代巴总统夫人、努马扎莱总理的会见。

会见结束以后,毛泽东余兴未尽,问吴建民姓甚名谁。吴建民拘谨地答道:“我姓吴,叫吴建民。”

“你的‘国家’早已灭亡了!”毛泽东伸出食指。朗声一笑。

吴建民听后,老半天才反应过来:原来毛泽东是与自己的姓氏开玩笑,盖指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孙雷、孙宝义:《毛泽东衍名艺术》,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26页。]

取其姓,用其名

据毛泽东警卫员曲琪玉回忆:

1965年底,我随毛主席在上海视察工作。毛主席在行车途中,对我和周福明的名字颇感兴趣。他形象地取我的姓“曲”,又取周福明的“明”字,认真地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真实的毛泽东——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9月版,第491页。]

“这个名字好呀,长江上的两条龙”

毛泽东游长江。这时,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的两个儿子上来了。毛泽东问他们叫什么名字。两人回答说,一个叫王大龙,一个叫王小龙。毛泽东说:这个名字好呀,长江上的两条龙。他又问警卫员。对方回答:王德修。“哪个德?哪个修?”警卫员想也没想,顺口说道:“德国的德,修正主义的修。”毛泽东一听乐了:“你是老牌的德国修正主义呀!”王德修后改名“王保东”。

1967年7月,毛泽东又见到了王德修,张口就问:“老牌的‘修正主义’,你在干什么?”

王说:“主席,我已经改名了。”

毛泽东忙问:改的什么名?

王回答:“王保东。”

毛泽东眼望着东方,说:“这个名字好,可你能保护得了东方吗?”

“能。”[《毛泽东与山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579页。]

1966年

“这样说。你有3只耳朵啦”

1966年5月的一天。警卫战士耿文喜值勤时,毛泽东走到他身边问:“你叫什么名字呀?”

“报告主席,我姓耿,叫耿文喜!”

毛泽东又问:“是耳朵旁一个火字吗?”

“是。”

毛泽东一听,笑起来说:“这样说,你有3只耳朵啦!你头上长着两只耳朵,姓上还有一只耳朵,不是3只耳朵了吗?”

耿文喜高兴地笑了。他知道,主席这句笑话,是鼓励自己耳聪目明,站好岗、放好哨。[孙宝义:《毛泽东的读书生涯》,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330页。]

“叫彬彬不好。文质彬彬的”

1966年8月,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人民群众。一位北师大附属女子中学的学生宋彬彬,兴冲冲地登上了城楼。她来到了毛泽东身旁,激动得脸颊绯红。毛泽东拉住了她的手,问过她的姓名,笑着说:“叫彬彬不好,文质彬彬的,革命不能那样雅致嘛。我给你取个名字,叫‘要武’,你看如何呀!”[图们等:《共和国最大冤案》,法律出版社1993年8月版。]

“是我身边那盏不灭的灯啊”

1966年12月26日,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吴连登回忆:

同类推荐
  • 中华对联大典

    中华对联大典

    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对联多用来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对联扎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融《诗经》的对偶规范、诸子百家的学说、辞赋的修辞文采、骈文的对仗声律、唐诗的风范格韵以及民间的桃符形式为一体,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对联历经千余年不衰,深受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成为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
  • 文苑奇葩:历史文人那些事儿

    文苑奇葩:历史文人那些事儿

    顽主是一种文化,在世俗人眼里,他们是不务正业的形象代言人,不过他们却未必不学无术。历朝历代,顽主可谓层出不穷,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 ,均有佼佼者脱颖而出,甚而至于在某一门类大放异彩,成为大师级人物。只是很多时候,顽主们的所作所为对社会大环境所不相容,与身份地位大相径庭而惹人非议。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指责上天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赋予他们的过失呢?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他们在某一个领域做出的贡献,或者成绩。
  • 礼仪贺词婚庆一本通

    礼仪贺词婚庆一本通

    身在社会,即使你饱读诗书、智商超群,如果不懂“场面”的学问,不作“人情”的文章,也是很难立足的,你的路会越走越窄。懂得一些社交礼仪,熟读一些经典贺词,通晓一些婚庆常识,身心愉悦地融人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与人关系处好一些,人脉网络扩大一些,自己活得潇洒一些,成功来得容易一些。中国人应该掌握的场面常识和婚庆礼仪。
  • 文化民生论

    文化民生论

    本书围绕文化民生主题,梳理现代汉语文化精神内涵,辨识纷乱的文化现象中对于文化的种种错觉和误解,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难题及其解决路径。全书分为“文化精神论”、“决策咨询篇”、“生活体验说”和“人文随笔录”四个部分,辑录作者近年来参与上海市及部分区县一些重大文化咨询调研的方案策划和经验体会,尤其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剖解社区文化民生建设中的是非与得失努力寻求现代化从作为奋斗目标,到只能作为一种方式手段的转换轨迹,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国家有主张、人民有尊严的文化民生理想。本书融理论辨析于案例分析,接地气,讲人话,文字鲜活生动,理论性、可读性、操作性兼备。
  • 皮影戏

    皮影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皮影戏》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寸相思

    寸相思

    世间有一份情不见朝朝暮暮,一见终生则误。她有一份执恋,没遇见他时是恨,遇见他时是爱,最后爱恨两难,在羲合殿里待了八万年的光景,她亦不知道若是再见时,心中的淡然是否真的如一汪清泉般淡然无波。_______你我之差不过伯仲之间,却天差地别。她在我身边时我权势倾心,我一次又一次的放弃了她,如今我终得这三界的最高之位,却永远也得不到她……我知道她对我的情,可我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意,而我的意并非她……我从未出过这片天地,我只想一生一世的守在这……守这你容晞姐姐你说,若是行陌走出了那片天地,会不会来魔界看一眼这万里的梨花?我很想用一生的时间去等他,可惜这一生好短……好短
  • 篆玉楼

    篆玉楼

    并不是所有的喜怒哀愁,都会显现出来。有一种情感叫无言!
  • 登天日记

    登天日记

    一张面具,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一个幸运的少年开始了他的登天之旅。
  • 豪门公主错生寻常百姓家

    豪门公主错生寻常百姓家

    这世界,我来了,平淡与精彩,要看机遇。人生能不能有真爱,要看自己的心,要看自己的需求,要看故事中,主人公的际遇,,,真爱会有的,只要坚持!
  • 我用古典的方式爱过你

    我用古典的方式爱过你

    《我用古典的方式爱过你》是美国传奇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经典诗歌集,中英双语版,由知名译者赖杰威、董恒秀倾情翻译,并获得哈佛大学出版社正式授权。此书精选了艾米莉·狄金森毕生珍爱的64首诗歌作品,包括《我为美殉身》《我居住在可能里》《一个钟停了》等,除完整的中英文原诗之外,还对作品进行了深度品评,还原一个真实的艾米莉·狄金森。跨越时间和语言,遇见狄金森其诗其人。
  • 黑魔法师的小跟班

    黑魔法师的小跟班

    江希来到一个没有魔法的魔法学院,刚报道就被学长们抓去祭天?魔法天才又怎样,还不是要沦为跟班?
  • 吾乃女子名唤如笙

    吾乃女子名唤如笙

    青春年华,身患残疾,不敌少女绝色惊华。一袭白衣,遭满门抄杀,红衣蜕变游走世间。风云莫测,千回百转,再次相见已是翩翩少年郎,甩去青涩,眼中无光。她满脸娇笑,歪过头来,对着面前高大的男人,说道:“阿焕,你可知,我已经无法回头了?”
  • 奴娇传:古笙

    奴娇传:古笙

    杜晓晓与生俱来的天赋,是羡慕不来的。机缘巧合下成为大司乐的弟子。捣蛋女孩迈入宫廷音乐的道路。她,活泼与沉静两种性格并存,悠长的宫廷古笙让她名扬天下。只可惜,世人褒贬她不在乎,只想超越他,取代他,成为真正独一无二的大司乐。
  • 走进科学丛书:发明让人类享受生活

    走进科学丛书:发明让人类享受生活

    生活在河边或海边的人们,乘船从事生产劳动,实在是很普通的事情,丝毫也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船这种看似平常的水上交通工具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演变过来的?船这东西的确是很神奇的。古人的许多诗里把船作为抒发豪情或描绘祖国美丽的山水风光的工具,有不少诗词成为千古绝唱。你也可能看过一部电影,叫《泰坦尼克号》。这只被命名为“永不沉没”的巨轮在北大西洋海底沉睡了70多年,直到近些年才被打捞上来。你也可能对南极考察很感兴趣,但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破冰巨轮,我们也就不会有在南极长城站升起五星红旗的自豪。
  • 快穿,宿主快捡你的节操

    快穿,宿主快捡你的节操

    这是本耽美小说:林墨白死也没有想到他居然是为了工作,早知道他就不熬夜了,但好像有个复活机会啥子,要我弯,要我受,想都别想!(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