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摄影记者陈娟美跟随毛泽东外出执行摄影任务。当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把陈娟美引到会客室等待的时候,她的心怦怦地急跳。这时,毛泽东健步来到会客室。陈娟美立即举起挂在胸前的相机,按动快门,抢了一个镜头。随着闪光,毛泽东发现有人照相,而且是一个陌生人,便微笑着朝陈娟美走来,跟她握手,问她叫什么名字。陈娟美回答后,毛主席诙谐地笑着说:“一听就是一个女的名字。”[李树谦:《毛泽东的文艺世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64页。]
“孟锦云。跟孟夫子同姓”
1960年4月,空政文工团新招的学员孟锦云,第一次到中南海春藕斋陪毛泽东跳舞。毛泽东问她:“你是新来的?”孟锦云回答:“我第一次来。”毛泽东微笑着说:“怪不得没见过你。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小孟说:“孟锦云。”毛泽东依旧对小孟微笑:“噢,孟锦云,跟孟夫子同姓。这个名字好听,锦上添云,比锦上添花还美呢!”[郭金荣:《毛泽东的晚年生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8页。]
据《毛泽东的读书生涯》载:孟锦云,在中南海初次见到毛泽东时,毛泽东见她是湖北人,便称她为“半个同乡”;又因为她姓孟,又称呼她为“孟夫子”;还同她讨论了《资治通鉴》,把她当成“孟子”,一起研究古籍,切磋学问。[孙宝义:《毛泽东的读书生涯》,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231页。]
“天赐,有点封建的残余”
1960年5月14日,毛泽东在武汉东湖湖北省委招待所的后花园草坪散步。
毛泽东看到苏天赐站在旁边,就走过来和他拉家常。
“叫什么名字?”毛泽东问。
“警卫团一中队,名叫苏天赐。”
毛泽东听他说话的口音说:“你是小广东。”
苏天赐小声地说:“我不是广东人,我是福建南安人。”
“福建闽南,说的是客家话,也算是小广东……”接着,毛泽东又研究了苏天赐的名字,说,“天赐——有点封建的残余……”
后来苏天赐得到启示,便将名字改为苏勤,以示自己不靠天赐而靠辛勤的愿望。[孙雷、孙宝义:《毛泽东衍名艺术》,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70页。]
“你姐姐是叫金花吗”
1960年7月,毛泽东在中南海晚会上,和在中央办公厅工作的农村姑娘刘银花跳舞。据刘银花回忆:
毛泽东问:“你叫什么名字?”我说:“叫刘银花。”主席说:“好哇,银花是药材,能给人治病。谁给你取的名字?你姐姐是叫金花吗?”我说:“俺爹妈都是农民,不识字,名字是乡政府给起的。大姐叫淑贞,二姐叫淑花,把我取名叫银花。”[《在毛泽东身边》,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237页。]
“沙和尚是不是你的本家”
在20世纪60年代的一次国庆观礼会上,毛泽东见到了沙千里,风趣地问候他:“沙僧,你好!沙僧,你好!沙和尚是不是你的本家?”[李树谦:《毛泽东的文艺世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99页。]
“这个姓名很好记。四方光明”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问陪同的中国教育工会负责人叫什么名字。他说叫方明。毛泽东说:这个名字很好记,四方光明。[《新民晚报》2002年9月7日。]
七律《答友人》
一九六一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支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一从大地起风雷,
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恕,
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
1962年
“你的先人孔夫子不是早就定下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吗”
1960年2月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南京炮兵工程学院院长孔从洲。据孔从洲回忆:
我对毛主席说,上次见面我就说过,我的水平低,数学基础不行,怕担负不了院长这个重任。主席风趣地说,不会可以学嘛!你的先人孔夫子不是早就定下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吗?要学孔夫子不耻下问,向老教授学习,拜他们为师。不学习,和他们就没有共同语言。多学多问,不会影响威信。相反,内行话多了,就不致闹笑话。[胡小鸥:《中将交往录》,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页。]
“‘开明’。但就是‘胡’开明”
1960年8月。北戴河会议即将召开。毛泽东接到河北省张家口地委第一书记胡开明提出推行“三包”到组的生产责任制建议的信。他在8月16日作了批示:印发各同志讨论。为时不久,毛泽东就在会议上说:“河北胡开明,有这么一个人,‘开明’,但就是‘胡’开明,是个副省长。听了批评‘一片黑暗’的论调的传达,感到压力。你压了那么久,从1960年以来,讲2年多了,我也可以压你一下嘛!”胡开明经毛泽东点名后,回到张家口做检查,受批判。[《华夏纵横》1997年创刊号。]
谈给外孙取名
1962年10月,毛泽东女儿李敏的儿子出生了。毛泽东说:“你娃娃起名,不要用我的字,也不要叫什么豹哇、虎哇之类的。娃是国家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是来接我们的班嘛。接班就要继承事业,跟着我们走嘛。不过,具体该叫什么名,还是要他爷爷来定。”[幽燕:《中南海的红娇娃》,中国妇女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168页。]
“那么你的爱人可能是姓张了”
1962年12月,在中南海一个周末晚会上,当时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工作的崔英,见毛泽东正坐在沙发上休息,立即走过去,向毛泽东伸出了手,自我介绍说:“我是新调来的,在秘书室工作。”毛泽东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告诉毛泽东:“我叫崔英。”毛泽东微笑着对她说:“那么你的爱人可能是姓张了?”问得崔英茫然不知所措。还没等她答话,毛泽东又面带笑容地问她:“你读过《西厢记》吗?”崔英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毛泽东说她的爱人可能姓张的来由。她告诉毛泽东,读过《西厢记》。毛泽东说:“你应该再读读董解元写的《西厢记》诸宫调。那本写得好,文词写得美,文字精练细腻,读两遍不嫌多。”[郭思敏:《我眼中的毛泽东》,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04页。]
1963年
对胡乔木3个孩子名字的评论
胡乔木给孩子取名,却是大白话:长女日:“胜利”,生下她时,盼望抗日战争的胜利;长子日:“幸福”。希冀在胜利之后过着幸福生活;次子日:“和平”,企望世界和平。这年夏日,胡乔木带着3个孩子来到中南海游泳池,跟毛泽东一起游泳。毛泽东问起了3个孩子的名字,然后加以一番“评论”:“‘胜利’当然很好,‘幸福’也不错,只是‘和平’不‘和平’!”[叶永烈:《胡乔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2月版,第5页。]
1964年
“陈永贵是哪几个字”
1964年3月28日,毛泽东到南方视察,专列停在河北邯郸车站。在那里,他听取了陶鲁笳和林铁、刘子厚等人汇报山西和河北的工作。当陶鲁笳汇报大寨和陈永贵的情况时,毛泽东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插话。
毛泽东问:“陈永贵是哪几个字?”当陶鲁笳在纸上写了“陈永贵”3个字后,毛泽东用手指点着陈永贵的名字问:“他识不识字?”
陶鲁笳答道:“陈永贵43岁扫盲,今年50岁,现在能读报,还懂得什么叫逻辑。不久前他在太原作报告,赵树理听了很佩服,说陈永贵的讲话没有引经据典,但他的观点完全符合毛泽东思想和辩证法。”听到这里,毛泽东笑了。[《广西党史》1997年第2期,第22页。]
“他为啥叫海洲啊”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专列列车员李凤荣当空军的爱人吴海洲,转业后调到了北京丰台铁路配件厂工作。毛泽东早就知道了李凤荣爱人的情况,曾与李凤荣开玩笑说:“他为啥叫海洲啊?他一定会游泳,不然怎么叫海洲呢?”这次听说李凤荣解决了两地分居的问题,毛泽东很高兴,便在宣纸上用毛笔书赠了一首古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八小时以外》1996年第12期,第69页。]
“荒煤不检查。送到北大荒去挖煤嘛”
1964年秋,文化部整风。据陈荒煤在1986年介绍当时“荒煤挖煤”的故事:
那是1964年文化部整风之后,周扬向中央政治局汇报整风情况时,康生追问:“荒煤检查了没有,他为什么不检查?”复又强调:“荒煤一定要检查。”这时,毛主席发话了:“荒煤不检查,送到北大荒去挖煤嘛!”[《书香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版,第228页。]
“盐城有‘二乔’,你知道吗”
1964年12月26日,毛泽东宴请参加全国三届人大会议的部分工农代表,出席自己的生日便宴。当时,作为立志务农的盐城籍优秀回乡知青代表董加耕亦应邀入席,并作为头号客人与邢燕子分坐毛泽东的左右。他们由此也成了那个年代最为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席间,毛泽东问董加耕:“你是盐城人,盐城有‘二乔’你知道吗?”毛泽东这里所说的“二乔”,指的便是乔冠华和胡乔木。董加耕心想:我们那里是水乡,桥很多,怎么能说有两座桥呢?一时没弄懂毛主席此话的含义。见董加耕没听懂,毛泽东便提示说:“‘二乔’,他们都很会写文章。”曾经在学校里,董加耕也算是个爱好文学的“小秀才”,所以一下想起来,便高兴地回答说:“我知道,他们是胡乔木、乔冠华,两家相距不过10公里。”毛主席高兴地笑起来了。[茆贵鸣:《乔冠华传:从清华才子到外交部长》,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转引《解放日报》2007年5月1日。]
“你打下了敌机。大家同喜”
1964年12月31日,毛泽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周恩来把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王鸿喜引到毛泽东面前,介绍说:“主席,他叫王鸿喜。他在12月18日打下RF一101侦察机,活捉了国民党空军飞行员。”
毛泽东伸出大手,握着王鸿喜的手,端详了一会儿。他通常喜欢借别人的名字说话,今天也不例外,高兴地说道:“你叫王鸿喜,你打下了敌机,大家同喜!”[杨肇林:《百战将星苏振华》,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239页。]
1965年
“袁林——园林。你要多多造林”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问井冈山管理局党委书记:“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袁林。”
毛泽东望着茨坪宾馆四周绿意盎然的园林,笑着说:“好,这个名字好。袁林——园林。你要多多造林,搞好井冈山的园林建设啊!”[余伯流、陈钢:《喋血井冈山》,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322页。]
“你现在和沫若不睦。和茅盾矛盾”
1965年6月20日,毛泽东在上海西郊,和复旦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作者刘大杰展开了对文学的讨论。
当时刘大杰就蔡琰的《胡笳十八拍》问题,正与郭沫若进行争鸣;又为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问题,与茅盾展开讨论。而毛泽东对这些都注意到了,幽默地对他说:“你现在和沫若不睦,和茅盾矛盾。”
刘大杰不禁笑了。
“你跟前辈的人敢于争鸣,这很好嘛。”毛泽东鼓励道,“你这个战斗精神,希望能继续发扬下去嘛。你参加百家争鸣,不要怕丢掉名誉、地位、身份。”[孙琴安:《毛泽东与名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版,第691页。]
“你名叫程思远,字就叫‘近之’吧”
1965年7月26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周密安排下,程思远成功地帮助李宗仁夫妇回到了祖国。本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毛泽东和程思远一面握手,一面高兴地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毛泽东有个习惯,他初次接触有关人士时,往往喜欢以对方姓名为题,继而发挥、引申,渐人正题。
这次,毛泽东幽默地问程思远:“你的名字为什么叫程思远呢?”
程思远也幽默地回答说:“因为对自己的前程应当想得远一点,所以才回来跟毛主席、共产党。”
毛泽东满意地笑了。他又问:“你有别字吗?”当程思远回答“没有”后,毛泽东风趣地说:“那好,我来给你取个别字。你知道,中国古代有位大散文家叫韩愈,字‘退之’。你名叫程思远,字就叫‘近之’吧。远近的‘近’,之乎者也的‘之’。之者,共产党也;近之,从今而后靠近中国共产党。你看如何?”
毛泽东这一番谈笑风生,一下子使双方“近之”了。程思远笑着表示感谢,高兴地接受了这个“近之”的字。
次日,统战部宴请时,郭沫若就称呼他为“近之先生”。[雷风行:《姓名与人生》,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年3月版,第227页。]
“你的‘国家’早已灭亡了”
20世纪60年代中期,多次担任毛泽东法语译员的吴建民,参加毛泽东与刚果(布)马桑巴·代巴总统夫人、努马扎莱总理的会见。
会见结束以后,毛泽东余兴未尽,问吴建民姓甚名谁。吴建民拘谨地答道:“我姓吴,叫吴建民。”
“你的‘国家’早已灭亡了!”毛泽东伸出食指。朗声一笑。
吴建民听后,老半天才反应过来:原来毛泽东是与自己的姓氏开玩笑,盖指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孙雷、孙宝义:《毛泽东衍名艺术》,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26页。]
取其姓,用其名
据毛泽东警卫员曲琪玉回忆:
1965年底,我随毛主席在上海视察工作。毛主席在行车途中,对我和周福明的名字颇感兴趣。他形象地取我的姓“曲”,又取周福明的“明”字,认真地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真实的毛泽东——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9月版,第491页。]
“这个名字好呀,长江上的两条龙”
毛泽东游长江。这时,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的两个儿子上来了。毛泽东问他们叫什么名字。两人回答说,一个叫王大龙,一个叫王小龙。毛泽东说:这个名字好呀,长江上的两条龙。他又问警卫员。对方回答:王德修。“哪个德?哪个修?”警卫员想也没想,顺口说道:“德国的德,修正主义的修。”毛泽东一听乐了:“你是老牌的德国修正主义呀!”王德修后改名“王保东”。
1967年7月,毛泽东又见到了王德修,张口就问:“老牌的‘修正主义’,你在干什么?”
王说:“主席,我已经改名了。”
毛泽东忙问:改的什么名?
王回答:“王保东。”
毛泽东眼望着东方,说:“这个名字好,可你能保护得了东方吗?”
“能。”[《毛泽东与山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579页。]
1966年
“这样说。你有3只耳朵啦”
1966年5月的一天。警卫战士耿文喜值勤时,毛泽东走到他身边问:“你叫什么名字呀?”
“报告主席,我姓耿,叫耿文喜!”
毛泽东又问:“是耳朵旁一个火字吗?”
“是。”
毛泽东一听,笑起来说:“这样说,你有3只耳朵啦!你头上长着两只耳朵,姓上还有一只耳朵,不是3只耳朵了吗?”
耿文喜高兴地笑了。他知道,主席这句笑话,是鼓励自己耳聪目明,站好岗、放好哨。[孙宝义:《毛泽东的读书生涯》,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330页。]
“叫彬彬不好。文质彬彬的”
1966年8月,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人民群众。一位北师大附属女子中学的学生宋彬彬,兴冲冲地登上了城楼。她来到了毛泽东身旁,激动得脸颊绯红。毛泽东拉住了她的手,问过她的姓名,笑着说:“叫彬彬不好,文质彬彬的,革命不能那样雅致嘛。我给你取个名字,叫‘要武’,你看如何呀!”[图们等:《共和国最大冤案》,法律出版社1993年8月版。]
“是我身边那盏不灭的灯啊”
1966年12月26日,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吴连登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