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微型小说,人物往往只有一、二个,故事极其简单,甚至没有故事。线索单纯,笔墨极其简洁,常常抓住生活中一个小片断去勾勒。微型小说的难度是在结尾处,在那样凝结的时空内,描写一次生活的闪现,一个人物的形像特写,没有爆竹似的出人意料的“轰响”,往往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微型小说,一般不超过千字,鲁迅的《一件小事》便是典型的例子。上面提到的《半张纸》,也可以看成是微型佳作。
第三节 结构的形态
事物的内部结构不是静止凝固,而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这种运动变化必将引起各种因素之间的调整,促使事物内部结构发生变异。小说结构也是如此。飞速发展的时代,永不停息的生活激流,不断更新的思想意识,传统的结构已无力包容。小说的结构形态也就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向着多样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古今中外的小说,结构形态到底有哪些形式?由于所采取的标准不同,至今众说纷纭。有的着眼于内容,分为故事结构,人物结构和心理印像或环境结构;有的着眼于叙述方式,分为纵向结构或横向结构;有的着眼于骨干、脉络,分为单线结构,复线结构,网状结构,连环结构,立体交叉结构,开放性结构等等。
一、以内容为标准的机构划分
文学是历史的映照。小说的发展史同样打着鲜明的历史印记,沿着故事讲述,人物塑造、心理印像和环境探讨的轨迹发展前进。同时,文学是人学。文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审美主体的人(小说家)对审美客体的人群的认识程度。高尔基说:“文学艺术家是这样一个人,它善于提炼自己个人的——主观的——印像,从其中找出具有着普遍意义的——客观的——东西,他并且善于用自己的形式表现自己的观念。”(《给康·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小说结构形态的变化,体现着人的认识程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另一方面,同一时代的作家,面对同样的题材,由于审美观的不同,在“表现自己的观念”时,也要采用“自己的形式”,从而出现不同的结构方式。
1、以故事为结构线。
这类小说基本以事件为中心来进行结构。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即故事线,就是作品的结构线,大都采用纵剖面叙述的结构方式。我国的唐宋传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聊斋志异》、《林海雪原》,外国小说如《巨人传》,《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三剑客》等都属于故事小说范畴。故事小说的结构特征,特别注重作品故事情节的完整与生动,情节的联缀与穿插。既要清晰地体现时间与空间感,又力求将必然寓于偶然之中,收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故事做到首尾呼应,主从、虚实、疾徐得体,矛盾冲突尖锐,悬念强烈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结构手法。
2、以人物性格为结构线。
十八世纪以后,故事小说虽然继续发展,但性格小说开始崛起,涌现了一大批艺术巨匠。性格小说是以塑造典型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独特的个性作为结构的中心。情节与环境开始退居次要地位。情节是展现人物性格的历史,环境成为人物性格展现的舞台。同时,纵剖面不在作为主要结构线,横断面开始受到作家的重视。即是在情节的纵向进展中,横向的延伸也增强了。《红与黑》、《高老头》、《一颗简单的心》、《红楼梦》、《祝福》等都是这方面的杰作。性格小说改变了故事小说重事轻人,单纯追求情节离奇以及忽视场景、细节描绘等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的倾向。
3、以心理印像为结构。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虽然故事小说已成强弩之末,但性格小说仍保持着蓬勃发展的局面。在性格小说的基础上,兴起了注重人物心理解剖和感官印像的心理印像小说。在这类小说中,环境成为结构的中心,人物与事件反倒退居次要地位。作品的主题不再是靠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完整生动的故事去完成,而主要借助心理和环境去完成。因此,作品的结构线主要依从于人物的心理印像流程和环境。它的产生,反映了作家对“人”的审美视野的扩大,不仅注意到人的复杂个性及外在表现,而且还深入到人的意识深层,甚至潜入意识之中,探索人与社会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意识流小说,就是这种小说的典型代表。这种小说的结构技巧,突出表现在环境的运用上,人的现实行动,过去的回忆,未来的想像,都通过环境紧紧粘结在一起。这种结构方法,至今仍为不少作家所采用。法国作家克洛德·西蒙的《弗兰德之路》再现了1940年5月法国战败的情况。小说以作者亲身经历为主要脉络,并无明显的故事,只是汇融了战场上人与物的琐屑的画面,具有悲喜剧的格调。它的结构,建筑在两个原则上:(1)作者一贯追求的绘画技法;(2)对称技巧。这种形式后来发展成“三折面”格式。小说一方面描写敌我双方的血腥冲突,同事有描写了主人公乔治与一个女人的粗野的性行为,两者又在主人公的意识中重叠。小说的另一特色是同步描写。
二、以形式为依据的结构划分
尽管结构和内容密不可分,但结构是小说建筑的蓝图,是造成建筑形式的内在手段。因此,它的内在的体现,归根结底仍是外表的、形态的。从结构方式即形式入手,更便于把握各种结构形态的差异。
1、单线结构。
这是以主干情节特别是主要人物行动作为结构线。小说情节紧随主人公的足迹进递,像一部主人公的传记似的,其它矛盾却不充分开展。主要人物行动有始有终,故事有头有尾,往往与时间同步展开。如《堂吉诃德》、《鲁滨逊漂流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骆驼祥子》、《阿Q正传》等就是。《西游记》以孙悟空为中心,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历程,也属于单线结构。
2、复线结构。另一类长篇小说,不但中心人物不止一个,矛盾线索也是多元化的,或两条、或三条、甚至四五条,交错进展,呈现出错综复杂、纵横交织的结构态势。《安娜·卡列妮娜》是双线结构,托翁自称为“拱形结构”,以安娜与渥伦斯基的爱情纠葛为主,以列文与吉蒂的爱情及列文的农庄改革为辅,两条线盘旋交错。《战争与和平》表现1812年拿破仑入侵时俄国的卫国战争。作品气势雄伟,卷帙浩繁,从上层贵族、知识分子,到下层农民都有着充分而生动的描写。作品共分五条线索:拿破仑的入侵和库图佐夫的抵抗是主线;彼埃尔伯爵一家,保尔康斯基公爵一家,娜塔莎一家,库拉根一家是四条副线。副线与主线紧密交织,随着主线的变化而变化。这样错综的艺术结构,在世界小说史上,只有《三国演义》、《李自成》等少数作品可以与之媲美。《李自成》写出了明清之际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广阔的生活画面。以李自成为代表的农民革命力量,与以崇祯皇帝为代表的大地主反动力量之间的生死搏斗为主线,以明王朝与关外清朝的矛盾为副线(到第五部后半部主线降为副线,这条副线升为主线)。张献忠与明王朝之间的矛盾,李自成与义军之间的矛盾,明王朝内部的矛盾,是另外三条副线。主线像建筑群中的中轴线,其他建筑物都围绕中轴线,星罗棋布、疏密得体地分布着,每一个小的建筑群落,又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3、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又称网式结构。这种结构虽有主线可寻,但其它线索却很繁复,像一张网似的互相纠结在一起,《红楼梦》写的是贾、薛、王、史,四大家族的生活,中心是描写贾家荣宁两府的兴衰史。结构交互错综,跳跃性地连织起各种人物的生活场面。疏密映衬,浓淡相间,虚虚实实,似断实连,织成一幅五光十色旋转缠绕的网状结构图。虽然从中仍可寻出宝玉和黛玉、宝钗间爱情纠葛这条主线,但通过爱情悲剧再现了封建大家庭的分崩离析,揭示出各种社会矛盾,《红楼梦》的结构,既不像写几个家庭生活的小说那样,有着几条明显的线索,也不像写一个家庭以一、两个主要人物为轴线的结构方法,而是采用广角镜头,作大范围的俯瞰,绘出了一幅全景式的荣宁二府的兴衰图。
4、连环结构。
这种结构是多线纵向扣结,像链条似的,一扣未完又勾出一扣。《水浒》写官逼民反,写宋江等一百单八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其中重点描写的就有几十个人物。这样一幅人物众多、场面浩大的长卷,如采取复线结构,则头绪太繁,如采用网络状结构,则嫌纷纭紊乱。施耐庵巧妙地采取了直线连环结构法:数回之间集中笔墨写一个重点人物,由这一人物引出另一个人物,一个接一个,先后出场,分别而又集中地描绘出一系列典型性格。这许多人物排列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向着起义的大本营——梁山泊奔去。这种结构方法,好像一根链条,每个重点人物都是链条上的一环,一环扣一环,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连环式结构,也有人称作是“直线式山峦起伏式布局”。
《儒林外史》的结构,跟《水浒》有点相似。但相似而不相同。不同之点在于,它不是整体鸟瞰,逐一审视,而是像散点透视似的,撷取儒林众生相,加以点染。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缺乏有机的联系。人物的出现也没有必然性,更多的是或然性的因素。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也是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一人叙写完毕,事件随之中止,与《儒林外史》的结构差不多。
5、框架结构。
有的长篇小说写了很多独立的故事,由于人物和时间互不相干(尽管有的主题性质相同),作者便采用了一种粘连的方法,让一个说故事的人,或数个说故事的人,将故事一个个讲出来。讲故事的人的身世遭遇以及行动,便成了故事之间的粘合剂,从而把许多小故事,连成一个打整体。这种方法被称为“框架结构”。典型的例子有《一千零一夜》、《十日谈》和《坎特伯雷故事集》等。
《一千零一夜》写萨桑国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千千万万的女子”,而自愿嫁给国王的故事。他为了不在次日被杀掉,便夜夜给国王讲故事。当曙光初露,白日将临之际,故事的精彩结尾还未出现,国王为了得知结局,便允许她第二天夜里继续讲。而第二天拂晓,又有了另一个精彩的结尾将出现。这样,她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从一系列的故事中受到启迪而醒悟。二人白头偕老。《十日谈》是写十个在拂罗伦萨郊外躲避瘟疫的青年男女所讲的一百个故事。《坎特伯雷故事集》写的是一批从伦敦到坎特伯雷朝圣的香客,在朝圣路上讲的二十四故事。显然,后者的结构是对前者的模仿。不同的是,这部作品对不同职业的香客的肖像、个性和举止,都有着精彩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多彩的英国社会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