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44300000020

第20章 修持篇(1)

修持就是修行持之以恒。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与念头,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道之人。不注意修饰,言行像一般人一样,却能注意修心养性者,才是真正的有道者。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百丈怀海禅师是唐朝的一位名僧,他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自己每天除了领众修行之外,必定会亲手去劳作,勤苦工作,对生活中的自食其力,极其认真,对于平常的琐事尤不肯假借他人。

在他年老的时候,仍然每日跟随弟子们上山担柴,下田种地。弟子们见了,十分不忍心。于是,大家都恳请他不要再随众出去劳作了,但禅师却回答得十分坚决:“我无德劳人,人生在世,若不亲自劳动,岂不成了废人!”

弟子们眼看不能打动禅师坚持劳作的决心,便把他所用的工具全都藏了起来,不让他做工。

禅师备感无奈,便以绝食来抗议,弟子们非常焦急,便去请示师父,禅师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作答。弟子们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将工具又还给他,让他随众劳作。从此,禅师的这种精神也流芳于后世。

有人认为修禅就是在摒绝尘缘基础上,纯粹地坐禅,甚至因此抛弃了工作。禅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所悟知的禅学才算是禅的至高境界。那些口口声声由于参禅念佛而不做工作的人,只是为懒惰而找了修行作为借口罢了。

放下屠刀

殃崛摩罗尊者曾经一度想成为国君,并从一个外道那里得知,只要能有一千个大拇指做成花冠,便可如愿。

于是,他就四处收集,终于收集到了九百九十九个大姆指,只差一个就能成功了。成功的喜悦充斥着他的头脑,甚至使他冲动得想杀掉自己的母亲,从而达成心愿。

佛祖在灵山上观照到了这个国家,便想度化他。随即化成了一个比丘出现在殃崛摩罗面前。

殃崛摩罗见状,立即去追杀比丘。一前一后,比丘在前面慢慢地走啊走,殃崛摩罗在后面急步地追啊追,但二者之间总是差着那么点距离。他便高声地对着比丘叫“停”。

佛祖却轻轻地说道:“我已经停下许久了,是你自己停不住。”

殃崛摩罗顿时觉醒,继而放下屠刀,出家为佛了。

如何才能让自己烦恼不休的心得以止歇呢?必须学会在世间纷繁的事务中停下来,静静地去思考,多给自己一些思考的时间,在不断的思考和参悟中,使自己的心逐渐安宁下来。

自心不静难寻静

崛多禅师为印度人士,他总是四处游走参禅。

一日,他来到了太原定襄县历村,见到神秀大师的弟子用草结成了个庵,独自坐在里面参禅。禅师便走上前去,寻问他在做甚,那弟子回答是在探寻清静。

“探寻清静,清静为何物?为什么不探寻自己的本心,以让自己的心得以清静?”那名弟子无言作答。禅师见他根性迟钝,接着又从他那里知晓他的师父是神秀和尚,并问他是否还有其他什么方法,得到的却是否定的回答。

禅师听了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这种修行方法实在是误人不浅啊!于是介绍那弟子到自己的老师六祖那里去参悟真正的禅法。

那弟子在听完禅师的训导和提醒后,立即去参见六祖慧能,并将整个过程叙述了一遍。六祖沉默了一会,说道:“你应该先探寻自心,只有自己才能让自心清静下来。”

这个弟子听了之后,方才有所觉悟。

真正的清静是“心静”,而不是所谓的“无音便是静”。只有在长期的修行中,从探寻自心做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心清静。

因缘际会

药山惟俨禅师曾在石头希迁禅师座下密证心法,后在马祖道一禅师座下彻悟。

一日,有一学僧请示药山惟俨禅师道:“弟子生死大事未明,乞老师慈悲开示!”

药山禅师说道:“我对你讲一句不难,如果你能体会那就好。如果在言下让你思量,却是我的罪过。不如彼此都不要开口,免得互相拖累。”

学僧仍然问道:“达摩未到中国时,我们这里有祖意吗?”

药山禅师点了点头。

学僧便问:“这里既有祖意,达摩来此又做什么?”

药山答道:“只为有,所以来。”

宝藏人人本有,只憾无人点明。达摩不远千里,只为发掘众人宝藏而来。而我们自身更应在很好地认知自我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自身所蕴含的无限潜能,并且发挥自己的潜能,成就一番事业。

喝茶

有一天,赵州从谂禅师问新来的僧人:“你以前到过这里吗?”

僧人回答:“到过。”

从谂禅师便说:“喝茶去吧!”然后转过头问另一个僧人:“你以前到过这里吗?”

那僧人说:“回师父,没来过。”

从谂禅师也说了一句:“喝茶去吧!”

这时,身旁侍立的院主非常不解,就问“禅师,为什么来过这里您让他去喝茶,没来过这里您也让他去喝茶呀?”

从谂禅师便叫了一声:“院主!”院主应声答到,从谂说:“你也去喝茶吧!”

“喝茶去”三个字,看似简单,但对一个禅者而言,那却是一生修持和解悟的主题。殊不知,禅是茶的升华,茶是禅的契合,禅与茶的共融,是人生的感悟,是生命的协调;参禅与喝茶的最高境界是物我同一,平常心是道。

割舍

从前,庐州城里的法庆禅师对兰花十分钟爱,禅寺的庭院里摆放着他栽种的数百盆兰花,品种各异,非常漂亮。在讲经说法之余,他都会精心去培育那些花,似乎兰花已经成为禅师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有一次,禅师因事外出了,把给花浇水之事嘱咐给一个沙弥。那沙弥在给花浇水时,一不小心将花架碰倒,整架的花盆都给打翻了。他真就吓呆了,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心里料想着禅师回来必会被骂得狗血淋头。

但出人意料的是,禅师回来后,却丝毫没有责怪之意,反而心平气和地与沙弥说:“我喜爱兰花的原因是要用香花供佛和美化寺院环境。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因此不要执著于心爱的杂物而难以割舍。”

听完之后,那沙弥体会到了禅师的良苦用心,并从中有所觉悟,于是,将整个心思花在了修持上,最终成为一代名师。

人生在世,最难做的莫过于放得下,让爱憎之念霸占整个心房的人,难以真正得到快乐与自由。只有将世间万物看得淡一些,并适当的割舍,自己的生活才能愈发轻松,而且可以从轻松的生活中感受幸福和美满。

珠在何处

一日,觉能向元征禅师请教佛法。

觉能说道:“在修行过程中,觉知心与妄想心就如两条龙在争斗。假如双龙抢珠,珠落谁手呢?”

元征禅师听后不悦,要求觉能应该先去除自己身上的妄想心和不良习气,如此自然就能知道最终珠落谁手了。

而觉能却感觉自己的妄想心已经基本去除了,但还是不能明晰事理,心中倍感困惑。

元征禅师似乎看出了他的不解,于是反问道:“如果你确实已去除了妄想心,难道还能看到宝珠的所在?”

觉能一下子无言以对。

作为禅者,在修行过程中必须去除心中的妄想心与不良习气,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修成正果。

不淋一人

从前,一位禅师让弟子们去参悟两句话: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

弟子们听到后就纷纷议论起来,各抒己见,异常热闹。

甲说:“二人行于雨中,天不淋一人,是由于那人身披雨衣。”

乙说:“那一定是阵雨吧。就像有时下雨马背上还一边湿一边干呢?”

丙听完前两位的发言后,异常得意地说道:“你们都错了,明明是绵绵细雨呢,一定是其中一人走在屋檐下。”

大家在议论中似乎都觉得自己有理,但就是不能说服别人,倍感无耐。

此时,禅师抓住时机,朗声说道:“所谓‘不淋一人’,便是两个人都在淋雨啊!”

弟子们听后恍然大悟,殊不知自己都是执著于那“不淋一人”的说法,彼此争论不休,但是在争论中却不能探究出真理来,实属遗憾。因此,在研习事物时,不能“死钻牛角尖”,必须在抓住事物本质的基础上灵活行事。

一堆牛粪

佛印禅师是东坡居士的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打坐参禅。

一次,二位又在一起打坐。东坡自以为修行已经达到一定境界了,便问禅师自己坐着像什么。

在听到禅师称赞自己像一尊佛后,东坡心里十分得意。

此时,佛印禅师又反过来问他坐在那里像什么。

东坡却故意打趣禅师道:“我觉得你的样子像一堆牛粪!”满以为佛印听后会不高兴。可是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嘻嘻的,东坡觉得自己占便宜了,于是,在回到家后,得意洋洋地将整个过程向苏小妹叙述了一遍。小妹听后即笑东坡输给了禅师。禅师心中有佛,所以万物均被他视为佛;东坡修行没到家,才可能从禅师想到牛粪。

一个人修行造诣的高低从他的言行上便可体现出来。心有所想,方有所言。要想在修行上有所成,必须从修心做起。

心无外物

从前,印度的一位神僧自以为神通广大,能够了人的心迹,便去了祖心禅师那里,要求他予以验证。

禅师听完之后,立即于心中想到一件事,询问他自己的心处何处。

那神僧利用神通进行了一番查看,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

禅师面露喜许之色,马上将心念一转,再让神僧察知,在经过一番考察后,他又回答得十分准确。

一会儿,禅师逐渐进入禅定的境界,无我相、无人相、无世界相、无动静相。继而问道:“请看老僧现在什么地方?”

那神僧在使尽了浑身解数后,仍不见禅师心迹,一时就呆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殊不知,禅师在进入禅定的境界后,心迹便荡然无存。既然没有了心迹,那就无所谓探查了。即使城府高深莫测,因为存在,别人便能察觉。只有心无外物,人家才无可探知。

佛就是自我

曾经,有一个学僧对于狗马这些动物是否具有佛性十分疑惑。于是,他便带着问题去请教慧忠禅师,得到了禅师肯定的回答。

学僧继而深问原由,禅师回答说那是由于它们都是众生,众生均有佛性。

他心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那禅师也应有佛性,但却遭到了禅师的否认。

这下,可真把学僧闹迷糊了,莫非禅师就是佛,可是也被他否定了。那他又是什么呢?

“我不是一个‘什么’!”禅师回答得异常干脆。

学僧继续问道:“佛性到底是什么?我们是否能够看到想到或感觉到它?”

禅师听后仅以四字作答,“只能悟到”。

真正的佛,是一种澄静的智慧,一种明亮的行为。必须经过自己的一番悟知,方能领略佛性的本源,从而达到处事妙圆,处处空寂的境界,这便是真佛!自我也就是佛,肯定自我才是自我。

谁是禅师

佛光禅师参禅异常用心,以至于经常在参禅中忘记自我。

但是由于他对禅学参悟颇深,每日总会有众多禅者来拜见禅师。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为的是向禅师面请教益。

侍者往往会如此通报,某位学僧想见禅师问禅。可禅师总是自然地反问:“谁是禅师?”

有的时候,禅师正在吃饭,当侍者问他是否吃饱时,他也常会茫然地问:“谁在吃饭呀?”

有一次,禅师下地干活,一天下来都没有休息,弟子们便慰问他说:“禅师,您辛苦了!”

“谁在辛苦?”想不到禅师会如此回答。

禅师往往这样忘我地回答别人,也反问别人。但是不少禅者却能从禅师的这些话中找回了自己,也认识了自我。

从禅者的语言中又体味出了一番深意,禅者的生活作息中也体现着一种崇高的境界。他们的言行有着无穷的奥妙可供回味和咀嚼,他们的警策又是那么的亲切,而又不乏风度。这便是禅师。

差别在于是否用心

从前,有两人跟随一个师父学道,一次,他们俩受师父的差遣,去另外一个国家。

一路上,两人有说有笑,好不开心。突然见到地上有大象的足迹,师兄便要师弟猜大象的一些具体情况。师弟仔细地看了看那大象的脚印及周围的情况,便发话了,“这是一只母象,它已经怀有小象,并且它瞎了一只眼睛,象背上坐了一个妇女,那妇女怀了个女孩。”并且经核实,推断是正确的。

师兄非常不解,两人一起跟师父学道,为何自己不知这些呢。回去后又将事情的整个过程讲给师父听了。

听罢,师父便问另外一个弟子他是怎么知道别的事情的。

他答道:“我是从一些细微的地方推断出来的,比如看象留下的小便痕迹,就知道它一定是只母象,从象足右边很深的脚印可推断它一定怀了小象,看到路边右面的草没有被吃,就不难推断象的右眼是瞎的。如此推断,整件事情就水落石出了。”

师父听完,嘉许地点了点头。

学习必须用心去思考,师父只起领徒进门的作用,修行还是靠个人的。只有善于观察事物,勤于思考,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正确地把握事物本质,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必须多思多虑,才会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否则,在学习中不用心,必然得不到真才实学,也就只能在碌碌无为中耗尽一生。

变与不变

在后唐武宗时候,朝廷毁灭佛法。岩头禅师是那时的一名得道高僧,可他仍然给自己缝制了一套俗装,准备在万不得已时用。过了不久,皇上便下圣旨,强令僧尼还俗,并要逮捕那些有名的高僧。

于是,禅师便穿上了俗装,戴上了低沿帽子,躲住在一个在家修行的师姑的佛堂。当他赶到那里的时候,正逢师姑在斋堂吃饭,便自个走进了厨房,拿起碗筷也吃了起来,但很快就被道童发现了。在道童告知师姑后,师姑拿着棒子过来了,见是岩头禅师,十分惊讶,心想,一名高僧怎能如此打扮。禅师看破了她的心思,大笑一声说道:“形可变,性不可变啊。”

同类推荐
  • 这年头一定要会点易经

    这年头一定要会点易经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部著作能够在跨越三千多年之后,依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并继续焕发出奇异的光彩,使那些可以称之为人类精粹的众多专家、学者为之叹服。《这年头一定要会点易经》密切结合现代人的实际需要,根据笔者的理解,逐一分析和诠释了《易经》六十四卦中所蕴涵的人生智慧。理解《易经》,你将拥有如下高贵的品质:谦恭、热忱、宽恕、公正、稳健、坚定、进取、温雅、欢欣、真诚、深思、创造。
  •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

    本书的初稿系约翰·塞尔在1984年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里思学术系列广播讲座上的演讲稿,经修改后以《心、脑与科学》书名于当年出版、被西方哲学评论家誉为“比他以往任何著作都更广、更深地表述了他的心的哲学观点”。?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及语言哲学往往拘泥于命题、语词的研究,而忽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使语言哲学也开始回归传统的哲学基本问题,而且,其研究方法富于当代语言哲学的色彩。
  • 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传习录

    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传习录

    王守仁是明代中叶的著名哲学家。他的心学思想,以一种“活泼泼”的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冲破了数百年来中国思想界为程朱理学所垄断的沉闷局面,风靡晚明,启迪近代,影响至今。在《传习录》中,王守仁对程朱理学以外在于主体的“理”为本体的思路进行了抨击,指出:“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谓定理者也。是以吾心而求理于事事物物之中,析‘心’与‘理’而为二矣。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
热门推荐
  • 在神创造的世界里

    在神创造的世界里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本非常正经、打怪升级的文文,那你就错啦≧?≦我们不走正经路线,打怪升级当然有~这是一本集多种族、多文化及不该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怪异事件,偶尔有点小悲伤,小崩坏,但结局一定HE的文文啦°.*\(?o?)/*.°这里有外冷内热的穿越者,专长卖萌博同情的重生者,还有软Q蠢萌的可爱读者和他腹黑无赖的奇葩系统哦~作者:酷爱来看看吧,包吃包住哦^ω^穿越者:表相信楼上所说,来了就走不鸟了→_→重生者:来嘛来嘛~绝对没有那回事哦ヾ(=???=)?喵?~读者:麻麻这个世界好奇怪,我要回火星去QAQ系统:楼上的小哲表想了,酷爱洗洗睡吧啊= ̄ω ̄=读者:嘤嘤嘤~不要嘛~
  • 星陨大帝之超银河传说

    星陨大帝之超银河传说

    当流星划过天际,黑暗笼罩世界。最后一道曙光、会与黑暗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俗套的穿越,不同的风采。林宇会在新的世界焕发怎样的光彩?一人一戟,超脱银河之外。
  • 弃少风流

    弃少风流

    ---看豪门恩怨情仇,读弃子难得风流。叹自古英雄多情,念红颜遍地抱守。道一声兄弟珍重,干一杯情义永久。恨纨绔嚣张跋扈,不忍释手耍风流。萌妹辣妹我都有,想她也不食烟火。特别提醒本书又名:【《狼性本色》】,此处有惊喜。本故事即将荣获起点【最佳风尚奖】、【最佳故事奖】、O(∩_∩)O哈哈~。你还在等什么,还不阅读、推荐收藏!
  • 在世界里有系统

    在世界里有系统

    世界的带领下,在另一个世界的冒险,从而获得成功。无聊的人可以看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此书温柔感慨

    此书温柔感慨

    因为你要做一朵花,才会觉得夏天离开你;如果你是夏天,就没有离开,就永远有花。emmm,这是我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好请见谅,请多多关照喽,拜托拜托????
  • 十年青春,只为他

    十年青春,只为他

    他是当红小鲜肉,而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她爱了他十年,也等了他十年
  • 你的那一回眸

    你的那一回眸

    五年前她被自己的表妹的背叛,害死了她的父母,靠近她只为夺走她家的财产,五年后她霸气回归,自己在世界的顶峰,创造了fc集团,在她报复她的同时遇上了自己的爷爷,从爷爷口中得知自己表妹的未婚夫是自己父母在世时给自己定的家族联姻的未婚夫,一次偶然发现未婚夫是自己的竹马,然后不想未婚夫与她(表妹)在一起,说出了事实,从此展开了一场爱恨情仇,又会为何而逆转……
  • 现代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

    人类是一种群居性的社会动物。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必然有人类的社会活动;人类社会活动的开展必然伴随着管理。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管理就以某种形式开始了萌芽,而管理作为一项活动而独立出来也有了几千年的历史。
  • 我们共同的未来

    我们共同的未来

    先些这个作品的时候,我完全没想到它会成为一本小说,自己以为没有哪方面的天赋,小说的大部分内容采取红色警戒之尤里的复仇与零点行动2.2和心灵终结3.0C与奥特曼的新领域计划和麦克斯动力系统这些都是素材吧!另一方面人物领导是尤里的心灵终结部队.也说说自己的经历大家都知道红色警戒2吧自己上高二课上闲的无聊于是开始小说之旅~红警与超级武器都会在这里出现!请各位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