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回族婚礼习俗既有浓厚的******色彩,又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固原回族根据对******教教义得理解,认为婚姻是“瓦直卜”(当然),为繁衍子孙而结婚是“逊乃提”(圣行),反对逃避现实去独身或当苦行者。婚姻是组成家庭的先决条件,家庭又是组成社会的基础。固原回族从民俗生活的视角出发认为,婚姻就是男女双主通过“依扎布”(提议、说亲、求婚)和“改布利”(接受、同意),征得双方“卧里”(主婚人、监护人)的认可,再由两个以上的证婚人作证念“尼卡哈”(即证婚词)的过程。当下固原回族社会,除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外,还禁止血亲、近亲婚姻,提倡优生优育和良好的社会风尚。
第一节固原回族婚姻习俗概述
一、固原回族的婚姻观
固原地区是宁夏乃至全国******文化氛围浓厚、信教人数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因此,******教婚姻法规和传统习俗对当地回族有很大的影响。在择偶观上,反对世俗攀“高门”、看“装奁”、争“财礼”等不良行为。有固原回族有识之士总结了回族婚姻观:“清慎即是高门,贤淑乃为佳配,如此可坚两姓之好,永保家门之庆”。所谓“清慎”者,即指信主畏主的教门家庭;所谓“贤淑”者,专指女子的人品修养。这与******教义有关,******认为“顿亚”(人间社会)上的或富或贫或贵或贱,都是暂时的,是真主对人们的种种考验,而在主道上,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贫与富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运动与变化状态中,贫可以富,富也可以贫。嫌贫爱富是违背真主旨意的。
重人品、轻外貌是固原回族婚姻观的主流,如下“花儿”便是例证:
吃葱要吃葱根哩,
吃它的叶叶者咋哩;
我维人要维个好心哩,
维他个好看者咋哩。
固原回族主张合法婚姻,反对非法婚姻,严禁苟合****。******教不主张禁欲、绝欲的“独身主义”,也不主张纵欲,反对并禁止同夫妇以外的人有不正当的两性关系。因此,自古以来固原回族一直保持着纯洁的婚姻习俗。固原回族大多看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农村,回族婚事大多是由父母包办的,回族男女青年的婚姻之事一经商定,双方亲友要各道“五娃格”(即道喜),说小人(男女青年)的“尼卡哈”(婚姻)到了,该结婚了。但在订婚之前,男女双方要在一定的场合彼此相看相看。一方如果见了对方,坚决不同意婚配,也还可以商议,就是订了婚也可退婚。在城市特别是有工作者及在城镇经商、做工的回族男女青年,有许多是自由恋爱或自主婚姻,但一般需先征得父母同意。
固原回族婚礼一般多在隆冬举行,因秋收以后入冬时节,粮丰油足、肉肥价廉、易于储存;同时又是农闲季节,人员齐全,平时出门在外的亲朋好友都会陆续返回家园办喜事,热热闹闹。在选择结婚的喜日上,固原回族既不像汉族那样挑选古代农历的三六九,也不拘泥于现代人的节假日,而是选择“主麻日”(星期五)为婚礼的大喜日子。如下面这首“花儿”所唱的那样:
摸样儿不俊心真哩,
阿哥的肉肉我疼哩;
尕妹妹的心儿比真金,
主麻****娶者迎哩。
这首“花儿”的主人公是一对真心相爱的回族男女,他们选择主麻日结婚,反映出回族的一个普遍婚姻习俗及民族心理。在回族穆斯林看来,星期五“主麻日”是一星期中的最佳之日,“主麻日”为对******来说,有着特殊的宗教意义——它是******的聚礼日。《古兰经》说:“信道的人们啊!当聚礼日召人礼拜的时候,你们应当赶快去记念真主,放下买卖,那对于你们是更好的。”(第62章第9节)因而,回族穆斯林会在这一天共同聚集到清真寺,进行隆重的礼拜。显然,在回族人看来,“主麻日”比其他日子更为重要,是个神圣而美好的日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固原回族同姓一般不通婚。这种惯例在固原回族历史曾被长期恪守,至今西吉、海原回族中的单姓和田姓还在严格的坚持这一传统这一传统。如海原目前回族田姓的辈分排序为大、百、成(增)、风(玉)、进(士)、彦(俊)、海等等。因此在固原回族中,当田姓和单姓只要有人说出自己的名字(双字名)后,人们就可知道他在姓氏里的辈分。
可以看出,固原回族对婚姻的认识、态度和择偶理念等诸多问题的认识,构成了颇具民族、地域特色的婚姻观,这种观念既受到了******教的影响,蕴含着浓厚的宗教内容,又结合了当地的传统文化。
二、固原回族的主要婚姻形式
历史和现今的固原地区回族的婚姻形式主要有族内婚、教内婚、族外婚、表亲婚、交换婚、招养婚等形式。
族内婚,就是男女双方都是回族成员,共同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饮食习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原因,这种形式是固原各地回族婚姻中最流行、最普遍、最主要、最基本的婚姻形式。
教内婚,这是一种从族内婚衍生出来的次级婚姻形式,它的婚姻要求必须是信仰同一宗教派系的男女******。这种婚姻范围比较狭窄,如在过去的一段历史中,虎夫耶、嘎德忍耶、哲赫忍耶、库不忍耶四大门宦一般不与伊合瓦尼派通婚,各教派之间也不提倡相互通婚。现在随着交往面的逐步扩大和认识的不断提高,这种婚姻形式已经越来越少。
族外婚,在固原地区族外婚主要指回族与汉族及其他外族人之间结婚。其实,回族是在中国土壤上,经由境内、外多个族群不断区分、认同、涵化、整合而成的一个特殊的民族。固原回族在历史上便是境外的阿拉伯、波斯、中亚诸民族与境内的汉族、蒙古族、维吾尔等民族通婚繁衍而来。在历史上回族并不排斥族外婚,现今回汉通婚婚在西海固地区越来越多。
表亲婚,也称姑表亲或姑舅亲,即兄弟的子女与姐妹的子女之间可互相结婚。这种婚姻形式在封建社会中占有一定比例,尤其在偏僻和边远地方较为盛行。历史上回族从传统姻亲视角出发,认为姑表亲(姑舅亲)是“亲上加亲”,例如在固原回族传统“花儿”中就有很多赞颂这一婚姻形式的内容:
铁匠铺里的花刀子,
青丝线绾了个穗穗;
你搁下“花儿”人梢梢,
抵不过我姑表妹子。
但依现代医学看,表亲婚实际是一种血缘、亚血缘的落后婚姻形式。随着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婚姻法》的颁布实施,该婚姻形式已经越来越少。
交换婚,俗称叫“换头亲”,就是在家庭条件均等的情况下,用自家的女儿换他家的女儿,互不送聘礼和物品,只买一些衣服和日常生活用品。现在,该婚姻形式基本没有。
招养婚,俗称“招女婿”或“倒插门”,就是男方“倒嫁”到女方家,男方不再付聘金、送物品,一切婚姻费用由女方家承担。这一婚姻存在的前提条件就是女方家没有男孩,老人膝下要有人养老送终,或被招之人家庭生活困难,不得已而为之。
过去在固原还存在其它婚姻形式,但所占比例较小,有的已基本消失(如童养婚等),此不赘述。
第二节固原回族的婚礼程序
回儒大师刘智在《天方典礼》中说:“婚姻为人道之大端,古今圣凡,皆不能越其礼而废其事也。废此,则近异端矣。”因此,回族男女长到一定年龄,亲人们必须为其张罗婚姻大事,视“完婚”为长辈及其兄长的责任。在固原回族中,除嘎德忍耶的道祖们及其自愿出家修行者外,绝大多数******终身不娶不嫁者极少,他们认为结婚是一种善功。固原回族社会非常重视婚姻,并有一套完整婚姻过程和礼仪,其礼仪过程主要包括提亲、定亲、完婚等几个主要环节。
(一)提亲固原回族青年男女到婚配年龄阶段时,父母乃至整个家庭、家族都很重视。父母为督促子女成家,会经常性地与他人谈论此事,或自己或委托他人物色合适人选,并将了解到的各种情况不失时机地给子女讲明白,以期征得本人同意。子女听了情况后若有意,男方父母就请媒人前去女方家提亲。媒人择日带上礼品前往女方家向其父母说明来意,会详细解说男方家的情况,包括姓氏、住何处、家庭经济情况、社会影响、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女方家也同样请媒人到男方家观看家庭状况,并反馈给女方父母。男女双方家长若无反对意见,媒人就适时安排小伙子与姑娘非正式见面。若男女双方同意,男方母亲就会高兴地带上儿子和礼品,由媒人陪同前往女方家让未来的“亲家”“验女婿”,并让男女青年正式见面,相互观察。男方见到女方后要赠送见面礼,女方若收下,常常意味着本人接受了这门亲事。因此,“媒妁之言”在回族青年定亲时有着重要作用。如下面这首“花儿”所唱的那样:
天上的咕噜雁向南飞,
要有个头雁者领哩;
咱两个再好白着咧,
要有个红线者扽哩。
这首“花儿”中的“红线”实质就是媒人。在今天,媒人虽说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如无他们的“牵线搭桥”和亲自“证明”,则一门婚姻常给人美中不足之感。
(二)说“色俩目”说“色俩目”,即“定茶”或“道喜”。因固原回族在提亲之后,男女双方父母采用说“色俩目”的形式,商定子女的婚姻大事。说“色俩目”一般有两项内容。一项为简单仪式,就是选择主麻日或其它好日子,由男方本人和父母、媒人等一起带上礼物和“糖份子”与“茶盒子”前往女方家。女方则要设宴席招待,宴席完毕后,双方要面对众亲戚朋友的面,互道一声“色俩目”,表示这件婚事已定,不能有所反悔。另一项内容就是商定女方家索要的聘礼和物品。聘礼,也叫彩礼或财礼,是婚姻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教认为,婚约要有合理聘金,没有是不合法的。聘礼及物品商定后,由男方家筹集齐全,待定亲之日送上。
(三)定亲俗称“插花”,表示给姑娘插上一朵美丽的花,寓意“明花有主”。固原回族对这一仪式非常重视,届时要隆重庆贺。是日,男方家要请一名阿訇来带领,由父母、长辈、兄嫂、姐姐和媒人等组成一班定亲人马,带上聘礼、化妆用品、衣料及其它物品,浩浩荡荡来到女方家。女方家也要请阿訇或长辈人物恭候迎接,见面后互道“色俩目”。男方进到女方家稍微休息后,就要由双方媒人出面,送上聘金,摆出所带礼物并逐一交待。在固原农村,尤其要说的是“四大百”或“五大百”(即大米、小麦、红砂糖或白砂糖、肉四样各百斤,有的另加100斤清油为五种)。之后,女方家设宴款待所有来宾和前来祝贺之人,有的家庭还要过“尔曼力”,请阿訇诵念《古兰经》。在宴席完毕和男方定亲队伍请求返回时,女方家要给男方赠送礼品,包括象征性地退回一部分彩礼和给男方准备的一套服饰(主要有帽子、内外衣裤、袜子和鞋等),有的给男方父母也要回赠衣料。这时,定亲队伍即可告辞。
(四)婚前准备在双方确定结婚吉日后,男方首先要收拾“新房”,房内张贴喜字(因教派不同有异)。其次,要提前几天“会和”人,即召集邻居和亲人,共同商讨完婚期间的各项事宜,安排布置“吃茶”和招待任务,强调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商讨如何招待好送亲人马、如何款待好前来道贺之人等事宜。另外,要在婚礼前几天“动锅灶”,即择日要提前做好蒸馍、炸油香、炸馓子、炸萝卜菜等系列饮食和宰羊、宰牛。结婚前要把肉煮熟,到婚日那天只在锅里烩菜,其余都是吃现成的。女方家在婚前几天,就要接待来道喜的亲戚朋友、乡亲邻里,来宾都要给新娘“填箱”,即送衣料、鞋、袜子、围巾、被面和钱等。
(五)扯脸扯脸也叫“弦脸”或“开脸”、“绞脸”等,即是请有资历、有威望的老年或中年妇女用交叉的丝线绞掉“新娘”脸上的汗毛。一般在出嫁的头一天晚上,弦脸者用准备好的线和鸡蛋(煮熟的)来扯脸:第一步是先用细线绞去姑娘(还不算新娘,等念完“尼卡哈”之后才算)脸上的“汗毛”,绞得越干净越好,表示着由“毛女儿”(俗称未婚的姑娘)向“新媳妇”的转折过渡;第二步就是用煮熟的鸡蛋在脸上“滚”一遍(或剥开皮儿滚一遍),表示新娘的脸由此会更加白白净净、漂漂亮亮,祝福她永远年轻美丽快乐,“新娘”如将“滚完”脸后的鸡蛋吃掉,就会更加吉祥。因地域与习俗不同,有些地方是新娘到婆家之后才扯脸,但基本程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