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儿(生卒不详)秦腔演员,工净角。陕西长安县人,清代末年,名震关中。文武皆能,会戏甚多,扮演的常遇春,严世蕃,张翼德,马武。钟馗,陆判,严崇,秦桧,贾似道等角色,真是铜声铁面,暮鼓晨钟。为李金鸣(假葫芦)的师兄,剧坛有真、假葫芦之称。1904年应苏长泰之邀,在西安东关长庆班演出。
李金鸣(1866—1926)秦腔演员,小名六五儿。陕西长安县人。工花脸,认葫芦儿为师兄。故有假葫芦儿之称,又称“一声雷”。拿手戏有《牧虎关》、《绝龙岭》、《斩颜良》、《捉潘璋》、《九龙柱》、《取洛阳》、《鸿门宴》等。他唱音高亢洪亮,吐字清晰有力,精通大花脸的各种硬功,特别是押眉耍眼神,使额头上的“青蛙”舞爪跳跃。活灵活现,烘托出戏剧的气氛,真有“如霹雳环奔。风云叱咤”之势。成功地塑造了王彦章、闻太师,殷纣王,乔国老,包公,金兀术等艺术形象。
民国元年(1912)创办秦中社,自任社长,培养出的演员有毛金荣、史春华、毕玉堂等人,民国四年(1915)将戏箱让给苏长泰,与苏合股创办了长庆社,任教练。
1926年在西安三意社病逝,终年六十岁。
阎全德(生卒不祥)秦腔演员,工净角。陕西省临潼县人。清光绪中叶,在临潼华清班学艺,与陈雨农,刘立杰,白相等同科,出科后,在关中和渭南一带搭班演出。身架异众,黑红文武,无所不精。拿手戏有《芦花荡》、《取洛阳》、《苟家滩》、《绝龙岭》、《敬德洗马》、《艾谦传信》、《收严颜》、《黄忠带箭》、《黑虎拉鞭》等。在东府和西安等地颇有盛名。民国初年,入易俗社当年教练,后离该社,在江湖搭班演出。王绍猷在《秦中六十年来之着名演员》一文中赞道:“声震山谷,气转风云,马嘶芳草,一鸣惊人。”为秦中少有的花脸演员。清末民初,曾在长庆班搭班演出。
曾鉴堂(1871—1933)秦腔演员,工旦角。又名玉桂,艺名一枝花。陕西三原县人。赵杰民的高足。以演花旦出名,后也唱青衣、老旦。嗓子很好,唱作俱佳,唱腔圆润流畅,动作干净利落。善演《慈云庵》、《美人图》、《哭杀场》、《玉堂春》、《富贵图》、《无影簪》等戏,尤其出色的是《游西湖》和《张公背张婆》。他在扮演慧娘救裴生时,动作快速旋转,且无平闪灯照射,但观众眼里好似众多慧娘出现,足见表演之娴熟,动作之干练。《张公背张婆》乃一人要演两个人物,演得自然逼真,深受观众的欢迎。王绍猷在《秦腔记闻》中赞道:“如凤池春色。雅俗共赏。”辛亥革命后入西安榛苓社任教,何振中、常春燕、武振华等得其真传。清末民初,应苏长泰之邀,曾多次在长庆班演出,颇受观众的好评。1933年贫病交加,病逝在三原县破庙中,终年六十二岁。
三斗金(生卒不详)秦腔演员,工青衣。陕西长安县人。清光绪末年驰名以唱工戏见长,会戏很多,尤其以《桑园会》、《三上轿》、《四贤册》、《五家坡》、《青凤亭》等戏最为拿手。他的嗓音清亮,吐字清晰,婉约凄迷,声情并茂,深受观众的欢迎和器重,故有“三斗金”之美称,以致人们忘记了他的真实姓名。王绍猷在《秦腔记闻》中赞道:“如庭前玉树,喜燕争鸣。”
1904年,受苏长泰之聘,在西安东关长庆班演戏数年。
水娃子(生卒不详)秦腔演员,工旦角。清代末年,以闺阁旦驰名三秦。扮相俊美,唱腔委婉清秀,表演逼真细腻,文武不挡。所演剧目有《铁弓缘》、《金钟罩》、《审苏三》、《春秋配》、《拾玉镯》等。王绍猷在《秦腔记闻》里对他的表演赞道:“如黄花晚菊,上林翡翠。”清光绪末年,曾在西安长庆班演出,颇受观众欢迎。
李云亭(1872—1921)秦腔演员,教练,工须生。乳名修德子,脸上有几颗麻斑,故人称“麻子红”。祖籍陕西户县秦渡镇人,后迁入长安。自小在九盛班学戏,后长期在魁盛班、德胜班、玉庆班演出,均被誉为台柱演员。他是关中名须润润子的得意门生,封至模在《秦腔名艺人考略“麻子红”——李云亭》一文中说:“得其神似窍奥者,李外无第二人焉。”在玉庆班和陈雨农合作演出了《走雪》、《进宫背舌》、《周文送女》、《珍珠衫》、《傅杨争亲》等,有珠联璧合之妙,是秦腔表演艺术上不可多得的精品。1912年被陕西易俗社聘为教练,曾导演了《卜式传》、《将相和》、《马嵬驿》、《陈家谷》、《崖山泪》、《观音堂》、《忠孝谱》、《开国图》、《泗淋湖》等新剧目二十多部。1915年离开易俗社加入西安榛苓社,该社的须生演员和家彦、肖顺和、卢九龄等都受过他的教诲,1917年离开榛苓社加入长庆社(即后来的三意社)担任导演和演员,为三意社培养了阎国斌、王庆民、王宝兰等优秀须生演员。
李云亭是清末民初最富有盛名的秦腔须生表演艺术家,他全面继承了润润子的表演艺术和绝活儿,并有新的创造和发展,达到了形神兼备、以神取胜的艺术境界。封至模对他的表演艺术有较高的评价,他说:“李云亭的戏曲表演法多宗润润子,但也有不少他个人的创造。如作戏的贴切细腻,缠绵爽朗,便更优于张派,还有愤慨时的抖须,只用三个指头拈着须桃,一捏一抖,不偏不倚,不紊不乱,即飞向肩后,真是好看。后来的须生多仿而效之。留传至今。还有心思不定、欲行而又止的脚踏三锤(即走前三步)忽而停止,又大方又飘逸又好看。《拆书》兄弟跪地午时眼巴巴我兄弟就要分散的喝场,向后一个跌坐,倘有不慎,便会将衣服坐破,但他早早的将宝剑插进后靠底下,在喝场时暗用宝剑将后靠肚往开一挑,遂即坐地,既轻便又好看,且不坐衣裳。诸如此类,在表演中找出多少窍门,难怪后辈都向他学习,实足为后世法。至嗓音亢爽,口头有劲,足下利落,身上好看,人谓其天生良才。一对俊眼,两道秀眉,通鼻梁、长脸膛,挂上须子特别起眼。无论靠把、官衣、道袍,箭衣,无论黑胡,白须,官员,平民,均着演之,称天才焉。”王绍猷在《秦腔记闻》一书中赞道:“四场通秀,神妙惊人;扣律传声,落月停云。”
后来,刘毓中在回忆他的教师时,曾经说,李云亭先生演的《拆书》中伍员,一出场就是威风凛凛,收马一抖,直奔台口,观众说“真象一只猛虎。”他的唱腔更是先声夺人,声情并茂,在《拆书》中一开口“大堂口把豪杰气炸肝胆”这一句唱得高昂响亮,很有气势,把人物的愤慨和豪放的性格充分的展现了出来,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在《玉虎坠·探监》一场中,冯彦唱的两句慢齐板:“咱本是罗都庄英雄豪杰,宁落个屈冤鬼死不惧劫。”他唱得既饱满悲壮,又深沉真切,给人一种悲剧审美的满足。在《杀驿》中第一段慢板:“一世间吃亏你性傲气”和《伍员逃国》中的“伍子胥在马上思念先朝”以及《广寒图》中的“想从前受贿赂尽都是你”等唱腔,都唱得极有情致。颇受观众的喜爱。至今在群众中还流传着:“麻子红的《拆书》、《杀驿》,西秦各地数第一”的民谚,人们永远记住这位艺术家创造的功绩。在三意社须生辈出的情况下。他仍是独领风骚的一位。可惜他许多绝活如“踏三锤”、“蹲尻子”、“喝场跌坐”和“抖须”等没有被很好的继承下来,他就与世长辞了。1921年在西安寓所里病故,终年四十九岁。
张寿全(1873—1938)秦腔演员,工净角。俗称假科儿。陕西长安人,清光绪末年,先在德盛班演出,后搭入陈雨农的王庆班,是秦中老一辈驰名的净角演员,《杀船》、《搜杯》等戏,尤为见长。三意社成立后,即在该社演出数十年,直到逝世。他的戏路很宽,能演以念白为主的《甘露寺》,以唱工为主的《铡美案》、《铡郭槐》,以架子为主的《破宁国》、《玉虎坠》等戏,演出时精神焕发,无美不备,年逾花甲,犹无老态。正如姚鼎铭在回忆时所说:“他演包公,坐在轿里,一出场亮相,一不甩袖,二不整冠,只是用双手拢着带,更显其持重庄严。”王绍猷在《秦腔记闻》中赞曰:“狂风怒吼,雷电交鸣,三峡波涛,河岳声灵。”为秦腔净角一代名师,现留有百代公司录音数盘,其中有《铡美案》、《铡郭槐》等剧目。1938年在西安三意社病故,终年六十五岁。
梁箴(生卒不详)秦腔演员,工青衣。俗名船户娃。陕西长安县人。清末以唱工驰名三秦。其拿手戏有《裙边扫雪》、《断桥》、《观表》、《剪红灯》、《铡美案》、《铁角坟》、《机房识破》、《清风亭》等。他有一副好嗓子,且运用自如,刚柔兼济,唱词越多,声音越美。江南某名士垂青赏音,有书扇长歌相赠。王绍猷在《秦腔记闻》里赞道:“老蚌泣珠,声震层峦。惊心动魄,见重时贤。”辛亥革命后,在榛苓社任教,何振中,武振华等得其真传。1904年,曾应苏长泰之邀,在西安东关长庆班演出,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和赞赏。
雒福生(生卒不详)秦腔演员,工旦角。陕西长安县人,从演花旦,青衣一直演到老旦。后在三意社演戏多年,主演老旦戏,由于年岁已高,扮相酷似老妇,做戏认真卖力,嗓音清亮宽厚,吐字清晰,声情并茂,和安鸿印,王德孝合演的《杀狗》,以及与王文鹏合演的《辕门斩子》、《四郎探母》等戏,在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内心情感上,颇有独特之处,其《打路》、《皇姑辞朝》更为拿手。他还以演彩旦戏见长。在《玉虎坠》中扮演的姚妇和在《辛安驿》中扮演的店婆周氏,演得既诙谐风趣,又泼辣阴险,富有讽喻喜剧的色彩。
陆顺子(生卒不详)秦腔演员,工须生。原名高步云。陕西长安县人。润润子的外甥,学有师承,不失规范。《祭灵》、《赵德胜带箭》等戏得其真传。关中群众口谚有:“陆顺子的《祭灵》带《巡城》,除了他舅谁都不行”的美誉。早年曾在榛苓社任教,后到三意社演唱,为该社须生台柱演员。以演衰派老生见长,其拿手戏《大报仇》更具特色,嗓音不大,但苍凉沉郁,韵味深厚,做工精细老练,面部表情丰富多彩。《祭灵》的一段慢板唱腔,和白须、白袍、白水袖的上下左右摇摆舞动,恰似“满前场白蝴蝶飞舞”创造出悲剧的强烈气氛和效果,被观众誉为“活刘备”。刘毓中经常演完戏后,跑到三意社专心看他的演出。何振中也在《谈谈秦腔的唱腔》一文中,赞赏他的演唱。他的《广寒图》、《日月图》、《烙碗计》、《铁莲花》、《八件衣》、《卖画劈门》等戏,各有千秋,为人称道。
1982年5月15日东关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