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47100000009

第9章 手中“雕龙”,心驰“军国”(2)

确如陈寅恪所说:宋、齐、梁三代,均对“北人”相对较为信任,多以“北人”中的“豪族”和“高门”为文武骨干;“刘裕易晋为宋,依恃的乃是京口楚子集团。”刘穆之、刘秀之不管是否与勰族同宗,但无疑均属京口集团的莒人,与刘勰有新旧乡谊关系。而勰父尚就在刘宋任越骑校尉。此职乃仅次将军的近卫军领军,地位相当高。可见京口刘氏集团,实有武功传统。由勰传“勰早孤”一语推断,可能由于其父尚早亡,才招至家道中落。但彦和对父辈军功辉煌,想必心怀向往。加之,又有齐梁励武现实政策,就必然激起其从武志向。他主张既“习武”又“晓文”,“文武之术,左右惟宜”,“攡文必在纬军国”(《程器》),即为此志的集中表露。在明其心志的《序志》篇中,再一次强调“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证明刘勰决非随便一说。“然将相以位隆特达,文士以职卑多诮”,又表现了他对时俗“唯以居位为贵”(《晋书·卫瑾传》)的不满,和难以重振祖贤军功的不甘。

曹氏父子均好文重文。但这决非仅是一种爱好,而隐含着某种政治战略。曹植《与杨德祖书》,在历数文人后即言:“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紘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这种重文政策,既可广罗人才,强固王纲,又免得文人在外捣乱,何乐而不为?这大约即是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一语的潜台词。刘彦和“攡文必在纬军国”一说,或本自曹丕,但以“军国”相称或另有深意存焉。查“军国”一词,《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和《全汉文》均未见,直到《全后汉文》始现。这或与汉末战乱频仍、以军建国有关。至晋代,本词运用竟数倍增加,盖也战乱时运使然也。此后南朝历代均有“军国”称谓。梁武帝以“军”起家,靠“军”维国,加之其时军事人才奇缺,致有前述武帝激励政策。而刘勰本有恋“武”心态,此情此境拈出此语,也就十分自然。这背后,或许埋伏着一段小小军事思想史呢。至于“兵意”对刘勰身世、心态、出处进退,以及对《文心》辩证立论、布局谋篇的影响,吾友、通人林中明氏述之已详,兹不赘论。

三、《文心雕龙》书成后的政治浮沉

一般说来,文论著作不宜大发政治议论,《文心雕龙》前后文论大都如此。而刘勰何以如此?或因受压太甚,情不自禁。但更可能有意为之,让在上位者,尤其是让延誉、举荐人听到其不平之鸣,以争取仕进。刘勰,作为穷愁潦倒、默默无闻的一介书生,如无人引荐,决不可能轻易“奉朝情”。按照惯例,举荐依据则为“文名”。由现有史料看,有条件担任“伯乐”者,只能是其师僧祐和文坛大老沈约。据牟《谱》考证,约“与定林寺早有联系,刘勰必定在负书取定沈约之前就与之相识”。约“流寓孤贫,笃志好学”,其经历与勰相若,极可能因惺惺相惜而举荐之。当年张华不也曾对穷贱善士“咨嗟称咏,为之延誉”(《晋书·张华传》)吗?而约引“兼记室”,“入居东宫,为步兵校尉,管书记”、“特被亲遇”的经历,竟也与刘勰相似,不知纯属巧合,还是有某种联系。

《梁书·儒林传论》记载:梁初武帝鉴于“魏、晋浮荡,儒教沦歇”,曾以儒术“收士得人”,乃至“怀经负笈者云会京师”。刘勰极可能因此得以“奉朝请”。刘勰的文才,或也投合了好“文”的梁武帝的癖好。勰的佛学背景,也与武帝的亲佛倾向相合。但奇怪的是,其书出却“未为时流所称”。自打魏晋以来,“为时流所推重”便已成为士人身价的重要标志。由“时流清望”(《晋书》卷六十四《列传》第三十)、“时流名辈”(《梁书》卷一《武帝》上)一类提法可知,“时流”乃为“名辈”、“清望”即士族豪门所引领。故而“不为时流所重”,每与“渐失缙绅之望”(《宋书》卷六十《列传》第二十)相提并论。

武帝虽“思阐治纲,每敦儒术”(《梁书·武帝纪中》),但其信仰之“道”,实乃为佛。天监三年即敕曰:“道有九十六种,唯佛一道,是为正道,其余九十五种,皆是外道。朕舍外道,以事如来……公卿百官,侯王宗室,宜反伪就真,舍邪入正。”(《敕舍道事佛》,《全梁文》卷四)以此衡文,《文心雕龙》之儒“道”,显系其所“舍”之“外(邪)道”。《文心雕龙》主旨乃抨击士族轻靡文风,并时或表露对豪族特权的怨愤,其政治、文艺倾向,都不可能获得士族文坛的接纳与欢心。由武帝本传可知,他所好之“文”,实乃歌功颂德之时文,而不是《文心雕龙》这种读起来很费劲的学术“文”。所以,不管沈约怎样“大重之”,武帝也决不会喜欢它,就象他不喜欢沈约的“四声”论一样。这种“上意”,自然又会强化“时流”的排斥。

所以,刘勰只能起任基层微官,或担任宗室记室,做点文字工作。但中军临川王和仁威南康王均握重权,有“将军”名号。勰任东宫通事舍人,既可能由于“好士爱文”(《梁书·刘孝绰传》)的昭明太子征召,也可能为宗室所荐。而其转迁步兵校慰,更可能得力于位居将官的宗室。前职多为兼领,位列末班;后职或是虚衔,并不带兵。但前者已属“清选”,可参机要;后者位居六品,已接近“官居五品以上”的士族标准。作为一介寒士,能有此地位,已属难得。牟先生称此时“正是刘勰一生幸运之际”,当为确论。

齐、梁诸帝为迎合“时流”,弥合与文化士族的距离,每附庸风雅,好文乐赋。但作为“马上得天下”的武人,他们又打骨子里瞧不起文人。齐武帝就曾不屑地讲:“学士辈不堪经国,唯大读书耳。经国,一刘系宗足矣。沈约、王融数百人,于事何用!”(《南史·刘系宗传》)对于梁武帝而言,沈约乃开国功臣,却终因文人本色,加之知悉篡齐内幕,也只予高位厚禄而不授重权,致使约几度请辞,最后惊郁而亡(《梁书·沈约传》)。因此,小有文名、政绩的刘勰,决不会入武帝之眼。即使昭明之“爱接”,也无非是“讨论篇籍”、“商榷古今”(《梁书》卷八《列传》二),最多引为文友。牟《谱》称“昭明之‘爱接’,实为冷落”,抑或稍过,但未视勰为将来助其登基的重臣则确。勰在东宫的两个职衔,也只是清选高位罢了,决非他所想望的“栋梁”之任。

尽管寒门势力有所上升,但士族毕竟仍占优势。出身塞微的权臣朱异就分明感受到士族贱视的压力,愤慨于“诸贵皆恃枯骨见轻,我下之则为蔑尤甚”(《南史·朱异传》)。又如陈寅恪所论:齐、梁二萧乃“寒微士族中的豪家将种”,“虽非高门”,“亦非微族”,因而特重维持士庶平衡。梁普通二年,就曾有“明辩士庶”之议,“武帝以是留意谱籍”(《南史·王僧孺传》),清理门户。刘勰虽未入士籍,但东宫两职因属清选,当会承受一定压力。加之勰时已年届“天命”,早迈建功立业最佳时段,只能退居二线了。由此足可想见,刘勰心情该是何等怅惘。

刘勰的真正优势,不过是熟悉典籍,尤其是佛经。以此而论,武帝敕其“于定林寺撰经”,可谓人尽其才,用人得当。但他却志不在此。眼见宏图难展,晋升无望,所依昭明又逝,真乃绝望之极。适逢帝礼三宝,佛风昌炽,因便“启求出家”、“燔发自誓”。武帝也乐得顺水推舟,随即“敕许”。按说,彦和恰可依托清静园林,“傲岸泉石,咀嚼文义”(《序志》),但他却无“圣贤之素心”(《养气》)。“达政”而不可得,“雕龙”又非所愿,思来想去,悲愤何如!其郁结致疾,“未期而卒”,也就在人意中了。

四、刘勰人生模式的评价与启示

在中国,作为知识生产者和应用者的“士”,始自春秋时代。其基本规定,为“士志于道”(《论语·里仁》)。此之“道”,非一般哲理之“道”,而指治世之“道”。阐扬、捍卫、践行这种道义,乃士人基本职责。因而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开始,就不是如西方那种以传播个人思想为职业的人。就此而言,刘勰的“原道”、“达政”不管具体内容如何,毕竟是先儒“志道”的余响,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有值得肯定一面。而况从两晋始,“博学”并“达于从政”(《晋书·荀勖传》),堪任“治国之器”(《世说新语·赏誉》),就一直传为美谈呢。

历来史论对魏晋南朝士族多有否定。但其主持的田庄经营,促进了经济繁荣;其个性张扬、清谈好文,又激发了思想解放和文艺情采。凡此,均功不可没。但其拥兵自重,纵情声色,重家轻国,又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和国家统一。《晋书》就指王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王衍传》)。《梁书·褚渊、王俭传》史臣论也批评,士族地主“殉国之感无因,保家之念宜切”。后来王夫之也抨击士族头领王导“以庇其宗族为重”,“不足以为晋之纯臣”(《读通鉴论》卷十三)。齐梁士族因袭此风而更甚之。凡此,又均过不可恕。在此情势下,刘勰力主“达政”,关切“军国”,实具历史进步意义,不可轻率判为“落后”、“反动”。

但又不宜对彦和政治关怀评价过高。他虽高调标榜“原道”、“征圣”、“宗经”,而实则已与先儒“志道”大异。儒道“民本”精华已无处寻觅,“从道不从君”(《荀子·子道》)浩气不见踪影,也看不到汉末贤士的“澄清天下之志”(《世说新语·德行》),和过江名士“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世说新浯·言语》)的豪情。勰传称其任太末令“政有清绩”,不详确指。但由下文“表言宜于七庙同改”推断,恐也无非礼仪变通之类,不会是亲民“仁政”佳绩。相反,《文心雕龙》对历代帝王每超实褒赞,评论近代文坛也多所顾忌。本来宋代乃“讹滥”文风渊薮,他却以“近世易明,无劳甄序”(《才略》)一语带过。究其根底,无非顾忌仍居要津的文坛大老如沈约辈等。登庸之后,此弊尤甚,对皇廷和宗室的吹捧几近令人作呕(见《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本传称“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虽文多失传,但其风格恐也去《石像碑》未远。《日知录·两汉风俗》评东京之末蔡邕等人文集“滥作碑颂,则平日之为人可知矣”。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刘彦和的“滥作碑颂”呢?

综观彦和一生行止,其道义关怀实含甚多功利,这自与寒族窘迫经济地位有关。当时,只有士族文人才有西方古代知识分子那种“高贵而光荣的闲散”。确如有人所说,寒门子弟童年就依附寺院,大都是为了避穷,而无关信仰。勰依僧祐,恐也如是。这也是他依僧祐十余年而未变服的根本原因。由《文心》“动极神源,其般若之绝境”(《论说》)观之,他所重者乃是佛理。即使其“栋梁”之志,也并无远大目标,而深怀进入“时流”的热望。当然,这也是当时士人普遍心态,自有可予宽谅之处。晋代却诜即慨叹:“有人事则通,无人事则塞,安得不求爵乎?”(《晋书·却诜传》)武帝也对此了如指掌,曾渭“学以从政,殷勤往哲,禄在其中”,从而借“每敦儒术”(《梁书·武帝纪中》)招才纳士。士人对信仰的这种功利心态,与王权意识形态整合的左顾右盼相应,遂酿成鲁迅所讥讽之士人“无特操”信仰特色。

不过,尽管时风如此,难以独违,也不应无限宽容刘勰功利心态。即在当时,也并非只有这一种选择。差不多与他同时,就有“性质直”、决不“卖论取官”的范缜,违忤圣意发“神灭”之论(《南史·范缜传》),其真理之勇,足令彦和汗颜。时还有司文郎兼中书舍人虞荔,在“左右之任,多参机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的官境中,却能“淡然靖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见知,当时号为清白”(《陈书·虞荔传》)。可见只要志趣有异,仍可有不同选择。

竞争是个好东西。战国时代,由于列国竞争,知识市场相对广阔。故而出现君主“以士为轻重”(《日知录·士何事》)的局面。但这只是昙花一现。时至秦汉,王权垄断知识市场和道义话语权,“士志于道”就十分艰难。从此,士子就始终处于进退每犹疑、“贫富常交战”的心理冲撞之中。而南朝的复杂政治形势,更使这种冲突益发紧张,刘勰悲剧即为一例。彦和轻视陶潜,但靖节却能以“道胜无戚颜”而予化解,而勰却至死在“进退交战”中煎熬。

近年多有论家指责“割断传统”,似乎传统象件旧衣衫可丢可穿。殊不知传统硬核割而难断,每以“割断”形式绵延不绝。诸如生产资料国有名义的贵族集体私有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士人之“毛”附在权力之“皮”上,均是古今为然。因此之故,当代学子迄未挣脱“进退交战”的梦魇。所异者,乃在政治压力之外,又添学院化、专业化和商业化压迫。知识者究竟魂归何处?至今仍前路迷茫。遍观士林,或热衷仕途,或醉心职衔,或追逐时尚,或困守书斋;等而下者,既无文德之勇,又乏职业规范,攀龙附凤,鼠窃狗偷;而鲜有人文关怀,和道义承担;那类既具学术忠诚,又能为公义执言者为数了了。吾邦本有“士志于道”、“不治而议论”优良传统。西哲渭,“知识分子必须是独立的观察者,有节制感地履行自己作为公民和舆论领袖的角色”。时贤也主张“以出世心态,作入世文章”,“既不俯仰媚时,又保持人间情怀”。这或只是知识分子的理想类型,但不值得学人心向往之,起而效之吗?

“嗟夫!身与时舛,志共道申,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载之下,金石靡矣,声其销乎!”(《诸子》)尽管《文心雕龙》为政治关切的副产品,却给刘勰带来千古声名,其永恒价值也远超东宫显职和“政有清绩”。文人立志,能不慎乎?新儒家重镇徐复观,生前曾为自己预拟墓志铭曰:“这里埋的,是曾经尝试过政治,却十分痛恨政治的一个农村的儿子”。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又将如何为自己预拟墓志铭呢?刘勰的镜鉴,可否使人们更加谨慎措词?这大约就是研究刘勰人生道路的当代意义吧。

(原载《文心雕龙研究》第八辑)

注释:

[1]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6页。

[2]钱锺书:《管锥编》第二册《张湛注列子》。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67页。

[3]丹尼斯·朗:《权力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6页。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19页。

[5]吴思:《血酬定律》自序。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版。

[6]詹锳:《文心雕龙义证》下册引王元化、刘永济、饶宗颐等人论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1892页至1893页。

[7]贺昌群:《魏晋清谈思想初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8页。

[8]万绳南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1987年版,第174页。

[9]周一良:《〈南齐书·丘灵鞠传〉试释兼论南朝文武官位及清浊》。载《周一良学术论著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同类推荐
  • 北大国学课

    北大国学课

    《北大国学课》是一本轻松、好玩、全面而又渊博的书,它带领你穿越时间的阻隔,走入中国文化的深处,领略她优美而深厚的人文风光;它带领你跨越地域的障碍,随时随地都能走入北大课堂,聆听国学大师们充满智慧的声音。史、儒、佛、道、法、兵、中医、易经、礼节、饮食等等,这里无所不包,等待你的探索。
  • 强体健身(上)

    强体健身(上)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红色文丛-解读红色精神(下)

    红色文丛-解读红色精神(下)

    本书撷取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具时代特征、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红色经典故事,向青少年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苦的斗争中克服艰难险阻,奋斗不息,在内忧外患的多重压力下突破险境,绝处逢生,在道道关隘和重重考验面前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
  • 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

    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

    本书介绍了北京城市发展史、京杭大运河开通及漕运史、北京著名风景区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关联、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地区保护、建设、管理的成效。
  •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本书共八部分,叙述了古代体育习俗的形成、军事色彩浓厚的春秋战国体育习俗、粗具规模的两汉体育习俗、大起大落的两晋南北朝的体育习俗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小小星球计

    小小星球计

    每个人都是一个星球,等待别人发现自己。我绕着你的轨迹在运行……
  • 未竟的变革(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未竟的变革(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极端化的左派或者右派的声音,都只能给中国带来毁灭性的破坏。经济改革行进的三十多年里,我们听到了林林总总的经济学家的声音,现在,是到了该认真倾听政治学家声音的时候了!
  • 八景宫灯

    八景宫灯

    古灯长明,可照路,可引人失却掌灯人也怎奈何得浮生飘荡……
  • 偏执少年的心尖宠

    偏执少年的心尖宠

    女主重生,熟知男主身边危险重重,为保活命,决心离男主远远的。任男主如何撩拨也不为所动。女主心硬起来是真的硬,可甜起来是也是真的甜,齁甜齁甜的那种。女主于男主而言,是光,是救赎。他一身冷漠,带着从深渊而来的黑暗,可是手捧星河,把一身温柔心甘情愿奉上。有些女孩子,长得乖乖巧巧,背地里却是个强立高冷人设的憨批?故事的开头,他在阳光正好,风来的凑巧的那一天,看了她一眼。此后,来日方长,暗自计划着把女孩划到自己的怀里。(校园生活里没有很多的轰轰烈烈,更多的是我们自己曾经历过的小平淡。)
  • 网游之代码人生

    网游之代码人生

    一款风靡整个岛屿的游戏,一款让人热血沸腾的游戏,一款完全超越了传统游戏的游戏。太就因为游戏太过真实,却在开放的时候,程序出现了问题,导致五万多名玩家被困在游戏的世界之中,死亡及代表真实的死亡,如何才能从游戏之中走出,回到真正的世界为了活下去,为了回到世界中去,所有的玩家将势必要通关这款游戏,但游戏的强大可怕,却成为了所有玩家的关卡。一个错误的代码,导致出现一个虚拟的人物,和其他玩家一样升级、刷装备,融入了所有玩家之中,甚至开始渐渐明悟作为一个人的道理,但是他毕竟只是个代码,在代码和人生之中纠结,在游戏和真实之间徘徊
  • 末世尸王进化系统

    末世尸王进化系统

    (纯黑暗文,男主暴戾,冷血,残忍)一场突如其来的血雨,使全球开始变异,末世爆发后,王鸣圣母心做崇,被害后获得了尸王进化系统,他是如何手刃仇人?是如何在末世里守护他想守护的人?又是如何一步步的走到人类的对立面的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魔奇缘之血族

    仙魔奇缘之血族

    他是天上仙,她是地下魔,他为她斩断情丝,她为他剖心剜骨;他要她回头是岸,她要他众叛亲离;他怜悯天下苍生,她戮杀血流成河;他悔不当初,她不悔当初。谁的眼角触得了谁的眉,谁的笑容抵得了谁的泪,谁的心脏载得住谁的轮回,谁的掌纹赎得了谁的罪。三千繁华,弹指刹那,一念花开,一念花落,山长水远的人世,万年轮回的风霜,可倾我心,可明我意,笑天地虚妄,泣情思流离。
  • 我爸爸的这些年

    我爸爸的这些年

    姚四勇,一个赶集摆摊卖东西的农村小伙儿,误打误撞当上了兵,没成想新兵连还没结束就碰上了战争,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就一个字:上。一段充满炮火硝烟血与泪的历史谨以此书向那些用生命捍卫祖国荣誉的叔辈们致敬
  • 穿越皇妃避宠记

    穿越皇妃避宠记

    她无意之中穿越到了古代,穿到古代就算了,还在皇宫当妃子,姜洛安想着,皇宫人鱼混杂,被皇上宠爱只有被杀的份,所以。。。还是避宠得了,祭天大典她对皇上视而不见,宫廷宴会她自顾自的吃饭,本想着混吃混喝就这么过了,结果那贵妃非来找茬,不愿出风头的姜洛安被迫上去献了一支舞。皇上却从她上去那一刻就一直盯着她。避宠避宠,反而越避越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