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看去,位于浙江绍兴会稽山顶的龙华寺和兜率天宫酷似西藏布达拉宫,巍峨壮观。龙华寺层层叠叠,殿后有殿,房旁有房,一进紧接一进,层层相连,引人入胜,是目前国内单体最大的皇家风格的佛教寺院。其中,点缀着白墙、木柱、黛瓦组成江南民居风格的人居楼阁群,和红墙琉璃瓦组成的供信众礼佛的殿堂群有着完美的搭配,一步一景,美轮美奂,体现了21世纪皇家寺院的建筑风格。
与龙华寺一水相隔的,就是香水海上在人间首次示现的兜率天宫。在佛教的宇宙观中,兜率天是欲界第四层天,其中的兜率天宫内院,是未来佛弥勒菩萨为天人说法的地方。兜率天意为欢喜天,喜足天,是欲界最为殊胜的净土。这里的兜率天宫由七重宝垣、兜率天内院、紫金莲花三大部分组成。七重宝垣是天宫的基座部分,其宽99米,长180米,高28米。宝垣外围由5000米汉白玉栏杆围合,似七层白云烘托着巨型莲花。七重宝垣的四周雕刻着诸天罗汉菩萨及佛造像,雕刻长度达四千余米,令人叹为观止。宝垣内部为佛教艺术博物馆和佛教八大宗坛水陆内坛等。兜率天宫中间部分是兜率天内院,内供世界最大的室内坐佛——23米高的说法天冠弥勒像。天宫顶部为48瓣直径五十六点七米的巨型紫金莲花,堪称世界之最。莲花是大乘佛教的象征,巨型莲花代表着弥勒菩萨接引持五戒行十善的娑婆世界众生往生兜率净土。巨型莲花也代表着佛菩萨脚踩的莲花,莲花上供奉着巨型无相大佛。礼佛者心有多大,佛就有多大。莲花上的无相大佛也契合了《金刚经》“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之意。花内为金碧辉煌的可容纳千人的善法堂。
夜间的兜率天宫,更是虚无缥缈,如梦如幻。七彩变幻的灯光,让人如入天宫幻境,再现了佛经中“莲华上有无量亿光”迷人景象。
回顾近半个世纪的人生道路,品味兜率天宫建设的艰辛,让潘建国无法忘怀的是老师南怀瑾对他的指点和鼓励。逝去的日子如电影般历历在目。
那是2000年世纪之交,一度生意非常红火的潘建国进入事业的一个低谷,自信心也跌落到谷底,感到前途非常迷惘。那段时间,他不停地出入于名山古刹,拜访高僧大德,企图寻找一个人生的答案,但始终没有寻找到他要的答案。直到一个偶然的机缘,潘建国读完了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似乎才有所感悟。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潘建国废寝忘食地读完所能找到的南怀瑾的著作,懵懂中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在南怀瑾书中寻找答案的同时,潘建国还渴望能当面找南老求证。2002年夏天,潘建国曾带着自己出版的宣纸版佛像图书,专程赴香港寻师。当时他根本不知道南怀瑾住哪儿。经过多方努力,他虽然没有见到南老,但还是托人把自己的书送到南老手中,并出人意料地收到南怀瑾用一个红包包着的书款,获悉年底南老将在义乌双林古寺带领大家打禅七的佳讯。
2002年年底,潘建国提前赶到义乌双林古寺做义工,和师父们一起建禅堂、盖食堂、接送客人。大年初七,他见到了盼望已久的南怀瑾,跟着南师打禅七。这个禅七,可以说彻底改变了他的心性。潘建国认识到过去由成功走向失败的根源就是那一念无明,他知道了佛菩萨不会保佑一个只有自利之心的人,每个人都应放开心量、积极利他,彻底利他才有可能真正的自利,他懂得了菩萨行是一个在家居士的天职。离开双林古寺前,潘建国暗暗发了一个愿:如果有机缘,一定要建一个居士禅修道场,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正信佛法的熏陶。
这个禅七让潘建国重拾了信心。之后,他举家迁往北京,开始新的事业,同时也开启了工作之外的慈善事业。愿力真的是不可思议,机缘就真的不期而至了。
2007年6月27日,潘建国等人与绍兴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建设会稽山弥勒圣境的协议。协议明确圣境的核心建筑就是“兜率天宫”和“会稽山龙华寺”,核心理念是“包容和谐快乐”,圣境性质是慈善公益的,而非商业的,所有股东的出资均不能参与分红,所有利润都用于慈善和文化建设。
但真的要打造兜率天宫,一连串的问题都来了。从古到今,还没有人造过兜率天宫。兜率天宫是什么样的?没人知道!无助中的潘建国去请求南怀瑾。南师笑着说,他也想去兜率天宫,但还没去过呢。南师指点说,你可以依据经典——《弥勒上生经》,参考善财童子参弥勒的描述。在南老的指导下,潘建国带着一班人把兜率天宫的各要素整理了出来:宝宫的形态像须弥山,山下有香水海,宝垣是七重的,莲花是其重要特征,龙王和水是不可或缺的,善法堂和天冠弥勒是核心。这样,潘建国和他的创作团队花了近一年时间,在国内外收集素材,终于创作出兜率天宫的效果图。当他把效果图送呈给南老看时,南老笑得很灿烂,大加赞赏。
建筑的形态确定了,佛教文化又如何定位?如果仅走唯识法相的路线,担心这个法门太深奥,不容易向大众普及。犹疑不定中潘建国又去向南怀瑾求教,南老告诉他,兜率天宫要定位在中华文化的弘扬,儒释道等各宗文化都可宣讲,兜率天宫就是个讲法的地方。佛教文化上,更要包容各宗各派,可以建八大宗坛,让八宗有成就者都到兜率天宫登坛讲法。龙华寺的定位要以禅宗为主,也比较契合现在的人间佛教和居士佛教。南师并告诫他,切不可把当今佛教烧高香、撞头钟那些迷信骗钱的把戏带到龙华寺里来。龙华寺要多搞禅修和佛教文化交流,多做慈善利他的事业。南师的这些话,成为潘建国打造兜率天宫和龙华寺的原则。
经过5年多时间的建设,兜率天宫和龙华寺工程已接近尾声。2012年6月底,潘建国和弘宗法师到太湖大学堂向南老汇报工程建设进度和明年开园的规划。事后,潘建国如释重负般跟南老说:“老师啊,等我把天宫造好了,我就退休,跟在您身边修行好吗?”潘建国本以为南老会满口答应,没想到南老听了哈哈大笑,跟他说:“每个人缘分不一样,建完天宫你的事业才刚刚开始,谈何退休!”说完,起身拉他和弘宗法师到隔壁会客室坐下,指着孙文手书五代贯休和尚的“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的诗句给他们讲解,一再勉励他说:“你现在正当年,要有‘一剑霜寒四十州’的气魄!不要老想着十四州那点小事。虽然我不收学生,但你出去可以说是我的学生,这样做事会方便些……”听完这番话,潘建国由衷地感恩老师的慈悲摄护,也更感受到肩负的重任和南老对他的殷切期望。
潘建国又向南老祈请:“老师,明年天宫开放时,我想请您老人家到兜率天宫莲花内的千人大法堂开堂讲法,好吗?”南师不置可否地笑笑,没有接受也没有拒绝。南老让宏忍法师请出了两座供奉有“三乘同依佛舍利”的水晶舍利塔,让他和弘宗法师请回兜率天宫和华林园供养。
欣喜之余,潘建国不由得有些诧然。更没想到,7月份就得知老师闭关的消息,9月20日,从太湖大学堂公告知道,南师四大违和,正住于禅定。9月29日下午,南师仙逝,潘建国获讯如闻晴天霹雳。第二天下午就赶到太湖大学堂,参加老师的荼毗****,为他送行。在南老的化身炉前,回想南老为弘扬中华文化辛勤耕耘七十余载,还用自己的生命给大家上完最后一堂课,潘建国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在凌晨回绍兴的睡梦中,他梦见了南老,据他回忆我梦见今年陪南老参观兜率天宫。只见南老白衣飘飘,精神矍铄。
2013年9月29日,是南怀瑾往生一周年祭日,现以被潘建国择定为兜率天宫正式建成对外开放的开光之日。潘建国说,弥勒净土建设的文化形态有别于现在的传统寺庙:对香客免费提供清香三支,不卖高香烧高香;不以经忏为寺庙谋生手段;寺庙经济采取基金会管理模式,公开透明,接受功德主监督;寺庙由四众弟子共同建设管理,法务系统由出家众管理,事务系统由在家众管理;佛教文化以讲经说法禅修静修为主;提倡“人间佛教”模式,鼓励信众积极参与到人间净土(小康社会)的建设之中;提倡自力利他,行菩萨道,觉悟众生,服务社会,共同创建美好的人间净土。
这将是南怀瑾又一遗留人间的教化功德。
第六节张跃:老师教我朴实处事
“不论你有多少学问或多大本事,都要能放下自己,像一个最普通的人一样生活,因为你会发现,作为一个人,你所真正需要的东西就只有那么多。”这是在远大集团总裁张跃的记忆里,国学大师南怀瑾对他说过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1960年出生的张跃是中国内地第一个拥有私人飞机的民营企业家,他还有直升机的驾驶执照,常常举动惊人。2010年3月6日,远大集团在上海世博会上仅仅用了24小时,就用完全轻量的钢结构、远离混凝土垃圾和扬尘建成了远大馆;2012年8月,张跃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透露远大集团计划使用预制组件,像堆积木那样在3个月内在长沙建造一座220层、838米的世界最高楼,命名为“天空城市”的构想,又一次引人瞩目。据称,“天空城市”比现有的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还要高10米。
尽管如此,张跃对南怀瑾的朴实处世还是十分敬仰,在他的记忆里,南怀瑾的为人比他的学识更令人印象深刻。他曾说,“朴实”是他在南怀瑾那里获得的最大收获。
张跃最早了解南怀瑾是因为他的夫人是南怀瑾老师的铁杆粉丝,很崇拜南怀瑾,只要是南怀瑾的书,她都会买来看。因为事务太忙,张跃根本没有时间去看太多的书,受到夫人的影响,才会偶尔翻一翻南怀瑾的书,最初也仅仅是对其中涉及的比较风趣轻松的内容感兴趣。
张跃第一次与南怀瑾相识是在1998年,他在香港被一位友人带去参加一个饭局。饭局的厨师都是主人家从庙里请来的和尚,而端上来的都是粗茶淡饭,没有哪个菜品是刻意讲究色香的。主人并不为师授道,只作为一位年长的智者,他的睿智都体现在这种闲话家常的过程中。即便用餐,对饭桌上自己喜欢吃的饭菜,也只吃一点点,是全桌吃得最少的人。
张跃第一次拜访南怀瑾的时候,曾掏出一本南怀瑾的著作希望其签名,但被南老拒绝了:“我又不是明星,搞什么签名这种事啊。”在张跃的记忆里,南怀瑾特别怕别人把自己当做老师,或者当做名人。“南老不愿意别人把自己打造成文化明星,他认为文化的本质就是人性的朴素。一旦丧失了朴素后,文化就变成了商业,或者是叫特定阶段特定角度下的文化,这些都不是文化的本意。”
从那次见过南怀瑾之后,张跃就觉得南怀瑾是个风趣的人,和他写的书一样。他的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把深刻的道理用当代人可以理解的话表达出来,而且多有举例阐述,使读者能够触类旁通而加深理解。张跃回忆当年在香港与南怀瑾一起的种种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南老讲述的那些故事。常来南老这里拜访的人,很少平铺直叙地向南老请教书本上的问题,通常都是天南海北地聊天,会讨论文学、宗教,更多的是社会上发生的很多新闻事件,或者自己在人生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南老在谈话中,会将古代和现代结合,可以将每一件事情讲得都很风趣生动。有些人可能对南老有一点不满,认为南老算不得科班的学者。在与南老的交往中,张跃发现,他最大的特点,正是以这种风趣轻松的方法,可以将每种思想讲清楚,朴实无华,而不是玄而又玄。
与南怀瑾接触的时间长了,张跃觉得南老很朴实,生活中只穿简单的布衣,吃着粗茶淡饭,从来不吃营养品。学习上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老师,更不为师授道,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位年长的智者,在向你述说一些他对一件事情的感悟或道理,而这种感悟和道理是升华到古代典籍里的,是有出处的,是有必要亲自去体会和研究的,也是值得相互讨论的。
在远大集团筹办20周年庆典时,张跃希望能请南怀瑾到长沙总部作一次演讲。南怀瑾不愿意别人把自己当成大师或者是明星供奉,他就愿意做一个朴实的人,十分讲究中华古礼,顾及他人面子的南怀瑾,面对张跃的一再请求,不好意思拒绝,于是亲自录制了一个视频给张跃。在给张跃的庆典播放视频中,南怀瑾说,张跃邀请我来祝贺你们20周年,我就打哈哈说,我会来我会来,最后我就给了一个录像,录像来了嘛。
张跃年轻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或哲学基本缺乏研究,崇拜的是西方文化,甚至只读西方的书籍。但在与南老的交流中受到了很大启发,开始明白东方文化和东方智慧是非常高明的。他热爱环保事业,最初一直认为环保理念发端于西方,西方在环保方面要比中国更先进。直到有一次与南老谈环保这个话题的时候,他才知道《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空气质量的关注,有“风者,百病之始也”之说。让他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很多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无知和误解。
反思今日社会和人生,张跃常常感叹南老潜移默化传递给他朴实人生的思想的得益。质朴方能静,静而后定,定方能思。在张跃的眼中,南怀瑾是个朴实完美的人,是南老带他进入人生的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