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359700000025

第25章 不断纠偏的过程——《颜渊》讲读(下)

12.10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徙义:追求道义。徙,趋也。

本章的本质在谈“仁”与“智”的外用。崇德即为“仁”,能够辨惑即为“智”。

何为崇德?提升品德。以忠信作为一条主线,在做事的航向上靠近义、追求义,品德自然就提高。

何为惑?朱熹云:“爱恶人之常情,人之生死有命,非可得而欲。”爱和恨都是人的本能,不用学就会。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生死非可得而欲,怎么能是人的力量所能掌控?所以,空想以个人的爱恶来决策由天命决定的生死,掌握情感的变化,惑就产生了。而在有些时候,对于一个人、一件物、一项事往往是既爱又恨。爱之深、恨之切,既欲其生,又欲其死,则惑之甚矣。

本章末言“诚不以富,亦祗以异”,出于《诗·小雅·我行其野》。该诗是描写弃妇之怨,其本意是说,你之所以抛弃我,其实并不是因为自家比我家富,而只是因为你变了心。古时人们喜欢赋诗言志,引诗往往断章取义,只采用诗句表面的意思。联系本章,看一名弃妇的情感,实在是“爱之深,恨之切”的典型代表。纵然知晓不以事理明辨是非,而只靠感情用事明其好恶,这样做对自己没有好处,只会让别人感到奇怪。但是,在理智与情感间把握一个度,的确是需要修行,需要对“偏”、对“惑”保持觉知。

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就是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念,有人认为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理论依据,进而成为统治社会、整治人伦、维护和强化封建社会等级的政治伦理工具,孔子是“罪魁祸首”。这实在是后人对孔子的误读。

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表达的是“应该像君那样去为君,像臣那样去为臣,像父那样去为父,像子那样去为子”。内在的深刻意义就在于君臣父子各自有着不同的职责、素养要求,贵在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重点在于对不同的社会政治伦理关系、角色认知提出不同的道德要求和规范。

新近出土的郭店楚简中有《六德》篇,谈的正是夫妇、父子、君臣的关系以及各自应有的德行,不同于后人所附会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不对等关系。《六德》篇中对三大关系的六个方面都提出了对等的要求,不但要求妇德,而且要求夫德;不但要求子德,而且要求父德;不但要求臣德,而且要求君德;这才是儒家的传统。孔子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是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的意思。每个人都能以道德自律,各安其位,各行其职,方能实现国之大治。

秦汉以来,儒学出现过一个显著变化,即原始儒学(先秦时代的儒学)具有明显的“德性色彩”,而汉代以后的儒学则具有明显的“威权色彩”。原始儒学的代表人物如孔子等强调“正名”,主张“修己安人”和“仁政”“德治”;汉代以后的儒学适应封建****制度的需要,逐渐片面强调君权、父权和夫权,儒学慢慢蜕变,呈现出为后人诟病的“缺乏平等意识和自由理念”等特征,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对于这一点,我们如将有关文献相互比较,就能够清晰地看出来。比如,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学》云“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强调君臣父子各尽其本分,后来才逐渐演变为对“君权、父权、夫权”的片面强调。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而应更加关注原始儒学,分清“真孔子”和“假孔子”,澄清误解、明辨是非,弘扬原始儒学的真精神。

做到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克己复礼”。反之,若“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齐景公讲到“虽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吗”的情况是轻,重则君主荒淫,臣子渎职,民声载怨,事务勤乏,财力匮竭。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12.12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片言:一面之词。古代打官司,原告和被告叫“两造”,听讼必须兼听两造之辞,一面之词被称为“片言”或“单辞”。片,犹偏。

折狱:断案。

无宿诺:宿,有久留的意思。许慎《说文》:“宿,止也。”引申为久义。无宿诺,说明子路对于许诺之事没有不抓紧去做的,因此受到人们的信任,人们不欺于他,故“片言可以折狱”。

本章为孔子通过赞扬子路率直、信守承诺的性格,来表达在实现克己复礼的过程中,需要无宿诺,需要雷厉风行。

12.13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听讼:听取诉讼,审理官司。

犹人:同一般人一样。

无讼:没有官司,没有争端。

孔子在鲁定公时,曾为大司寇。司寇为掌司法、刑狱之官,此语大概是孔子做司寇时所说。上章,孔子还在表扬子路可以做到“片言折狱”,信守承诺,雷厉风行。本章孔子却又讲听受讼诉,自己和其他人一样,没有什么高招,最好是没有官司来审理。作为一名法官,他的职责理应在于有理有据地公平断案,为何追求无讼?这涉及政治治理的最高追求。

有理有据地公平断案是一名法官的职责所在,却不是一名法官的最高追求。一名法官的追求和理想就是实现“无讼”才好,最好是“设法而不用”。“无讼”“设法而不用”就说明百姓们对于所处的生活状态认为是公正的、可以接受的,没有怨结,无为非作歹之事、无奸诈刁蛮之民。这就是政治治理的最高境界,是克己复礼的至高追求。

12.14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所谓天下归仁焉,就是要做事,就是要为政,需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还要不倦懈。就是“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诗经·国风》中有首诗,名叫《小星》,全文如下: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实命不同。

嘒彼小星,唯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实命不犹。

于是眼前就浮现出这样一幅场景,在天即将蒙蒙亮之时,大部分的星星都要下班休息了,还有三四颗星星,好像是参星和昴星还在坚持。顶着这晚夜的深沉与宁静,只见路上开始出现急匆匆的身影,抱着衣衾,奔波劳碌。此诗原为感叹小吏不如人的命运,却也是对为政者“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写照。

12.15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博学于文:广泛地学习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艺之文。

实现“克己复礼”,向外寻,需要广泛地学习,提升认知问题的能力,就是“博学于文”。向内求,需要自我约束,不停地纠偏,归于中,实现礼的要求,就是“约之以礼”。做到这些,也就不至于离经叛道了。

12.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仁者当爱人,自觉者当觉他。所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的表现则相反。

12.1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实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核心要素在于为政者。对于为政者的要求,就是树立表率作用。孔子认为,为政者自己做好了,百姓就会很自然地受到熏陶,也就是所谓的“上行下效”。孔子类似的话很多,如《论语·子路》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话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12.18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为政者贵在“为政以正”。但是,真的能够做到吗?老子认为,有一种为政者,他们的朝政腐败透顶,农田一片荒芜,国库十分空虚。穿着锦绣的衣裳,佩带锋利的宝剑,饱足精美的饮食,搜刮大量的钱财。这不是大道行于天下,这实实在在是个强盗头子。这强盗头子不自知,竟然还在为盗贼猖獗而忧患。他实在是不知道百姓若非无奈,若不是苛政猛于虎,若不是为政者的贪得无厌,他们若能够安居乐业,甘其食,美其服,又怎会愿意去当强盗呢?即使奖励偷盗,也不会有人干的。

12.1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季康子欲成就“有道”,奉行正道,亲近有道之人。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将“无道”之人“杀掉”,何如?以今天的语义来理解,看到“杀”字,就禁不住打个寒颤。虽然对于“无道”之人,人人恨之,可若是人的言行稍有出格,就要被“抹脖子”,这处罚是不是重了点?看来,要理解何为“杀无道”,还要回到孔子那个时期,同一个汉字,语义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原来,在先秦时期的古汉语中,“杀”当然有剥夺生命的意义,但其常见的却不是今天所谓的“杀死”。《说文》曰:“杀,戮也。”所谓“戮”,有“处罚”“羞辱”“灭损”的意思,这反而是“杀”字的基本含义。季康子所言“杀无道”,也就是处罚那些无道之人,以此来“就有道”。

即便“杀无道”的本质是处罚那些无道之人,以成就正道,亲近有道,孔子并不投赞成票。在孔子心中,对于为政来讲,“杀”永远不是第一选择。贵在教化,即为“子欲善而民善矣”,即为“克己复礼”。因为,为政者之德像风,老百姓之德像草,风吹在草上,草必然会顺风倒伏。也就是上行下效。

在《孔子家语·刑政》篇,孔子谈到圣人之治,贵在教化。他说:

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言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

用刑永远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

12.20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前三章通过季康子问政,孔子表述了卿大夫这个阶层对于为政应有的素养和要求。本章,由子张问“士”这个阶层如何做能算得上是“达”,展开了关于“闻人”和“达人”的话题。

所谓“闻人”,也就是为人所知的人,或者美其名曰“名人”。“达人”就是通达的人。称一个人为“达人”,应该是对他品德境界相当高的评价。

孔子对于所谓“闻者”的评价是:“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这样的人,只是表面上装出仁德的样子,而行动上却往往违背仁德,自己还以仁人自居而不疑惑。这样的人在邦为官能骗取名望,在家族乡里间也会骗取名望。不要看他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却大相径庭。这样的人往往自以为是,无所忌惮,不务实而专求名,虚誉隆胜,名声噪起,所以就成了“名人”。但是这般的“名人”多数是“德生病”了,华丽的外表下有一颗腐朽私利之心。

程子就此篇讲道:“学者必是务实,不要近名。有意近名,大本已失,更学何事?为名而学,则是伪也。今之学者,大抵为名。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然其利心则一也。”若是为名而学,都有如此大的祸患,若是为名而教,则祸害更大,误人子弟,迷惑民众,罪不可赦。

对于“达者”,其达在“达天理,达人情”,还明晓“达”的出发点、立足点、目的地都是“爱人”。孔子认为:“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真正的“达者”具有三种高尚的美德:一是质直而好义,品质正直而见义勇为,这是天理所当然;二是察言而观色,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论和观察时势的变化,这是人情所当然;三是虑以下人,谦虚待人,好好爱人,这是出发点、目的地。这样的人,在宗庙朝堂,在宗族乡里都可以通达。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有德之人,和顺积中,英华发外,一言一行自然彰表。但是出口成章、花言巧语、口舌强势的人就未必如此,因而未必有德。这种人常常大言不惭,甚至“巧言乱德”。所以,闻人不一定是达人,达人当时不一定是闻人,但在一个更加宽广的时空领域中将成为更闻的“闻人”,真正的“闻人”。纵然,成为“闻人”也并不是一名“达者”主观的追求。

12.21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修慝:改正邪恶的念头。

攻:批判,攻击。

忿:愤恨,冲动。

及:殃及,连累。

本篇第十章子张也曾请教过关于“崇德,辨惑”的问题。本章樊迟的提问与子张相比加了个新问题,关于“修慝”——如何改正邪恶的念头?孔子认为:

第一,先付出,再有回报,先事后得,品德也就提升了。朱熹云:“为所当为而不计其功,则德日积而不自知矣。”这里的“功”有两层含义:一是工夫,二是功劳。为应该做的事业、事情,不计较付出的工夫,不怕付出;二是付出了很多,还不要自恃有功,不要自己认为很有功劳,一再地表白自己的功劳。只要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解决了,自然德日积而不自知,品德天天提升,还在不知不觉中。有句古话讲“积阴德”,做好事不被别人看见就是阴德。这种德才能积累下来。为什么不讲“积阳德”?自己认为很有功,不断地表功,就易于对所得感到不平衡、不值得,继而不愿意持续付出。这样不仅无功,还会引起别的祸端。人生产生的疑惑、不满意岂不都是因为这两个方面,一是认为付出的太多,二是自认为功劳大而得到的少。能处理好这两个方面,此乃有智有德。

第二,面对错误,专于治己,少责于人,自知自省。如果能清楚地认知自己的错误,修正缺点就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第三,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忿是什么?是愤恨,也是冲动。

影响人类行为的内在因素究竟是什么,是欲望还是冲动?孔子在2500多年前提出冲动对人的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罗素在大洋彼岸也发表了他的看法,与孔子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罗素在《社会改造原理》中,讲出了他通过大战领悟出“人类行为的源泉究竟是什么”这个大道理。自古人们总把人类行为看作是出于欲望,其实欲望远不如冲动之重要有力。如果人类活动不出乎欲望,就人的本性来讲,总是要趋利避害,这是本能,怎会使自己走向毁灭?而实际上,人很可能赴汤蹈火走向毁灭而不辞。战争是如此,冲突也是如此,不管是怒火还是野心,总是都有着强烈的冲动。如果是因为一时的冲动,忘其身又伤亲,乃“惑”也。所以讲,冲动是魔鬼。“惑”在起点的时候一般都比较细微,本来没什么事,但话不投机半句多,三句话没说好,冲动就产生了。因此,如果能辨之于早,则不至于大惑,也不至于大祸。

12.22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知:第一个“知”,通“智”。第二个“知”,知道,了解。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提升正直的人,置于邪曲人之上,能引导邪归正。举,任用、提拔。错,通“措”,放置、置放。枉,邪恶,指邪恶的人。

乡:同“向”,刚才。

富:丰富。

皋陶:舜时掌握刑法的大臣。

汤:商代的开国之君,建都于亳。

伊尹:商汤的辅臣。

关于“仁”和“智”的话题,孔子对樊迟讲“仁者爱人”“智者知人”。智者当知什么人?孔子曰“智者莫大乎知贤”,也就是要知贤达之人,知正直之人。知贤的目的是用贤,就是“举直错诸枉”,提拔正直的人,将其置放在邪曲的人之上。这样做能够实现“官能”,使贤达的人尽其所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还能实现“能使枉者直”,让邪恶的人受其熏化、引导,变得正直。因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要随风而摇曳。这样做(举直错诸枉),****服;反之(举枉错诸直),****不服。

但是,孔子的这番话,樊迟并没有听得非常明白。他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认为这句话的内涵太丰富了!他举了个例子。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皋陶,不仁的人就自然远离。汤君临天下,还是要在众人中挑选人才,任用伊尹,不仁的人也自然远离。典型的知贤、用贤,就是智,就是“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本章看似在讨论关于“仁”“智”的话题,实际上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只有价值导向正确,克己复礼,纠偏,才知道最终归于何处。

12.23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本篇的主题是“克己复礼”,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纠偏的过程。对于“偏”保持觉知的核心源于内心的自觉,最大的原动力源于自己,如孔子所言“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作为朋友,相处之道理应在“行道”之路上彼此鼓励,当出现偏差时及时劝勉、纠偏,归于中,归于礼,归于仁。在具体的方法上,就是“忠告而善道之”,尽心来好言相劝,循循善诱。但若是不可,行不通,就要适可而止,不要过于纠缠,否则就会自取其辱,适得其反。《论语·里仁》中“朋友数,斯疏矣”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儒家讲求“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内心的自觉是本,别人的劝谏是末。

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一粒种子的成长,依靠他本身具有的生命力,但不仅仅依于此,也取决于土壤的适宜与肥沃程度。所以,儒家讲求“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反对“舍本求末”,但也没有说“求本”就要“舍末”。“本”与“末”理应兼顾。人的内心与外物,内在的自觉与外在的环境,总是在不停地互动,彼此影响,相互生发。“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都是在强调环境、教化对于实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重要性。君子当慎重地选择自己所居处的环境,审慎地选择所交往的朋友。

在《孔子家语·六本》篇中,有这样的记载:

孔子根据子夏、子贡两人的行动做了个预测,他认为:我死了之后,子夏会一天比一天进步,子贡会一天比一天退步。子夏喜好与比自己贤能的人相处,而子贡经常谈论不如自己的人。如果你不了解这个人的品行,就看看他的父亲,看看他的朋友;不知道一位君主怎样,就看看他所任用的大臣;不知道一块地的土质怎样,就看看有哪些草木在上面生长。所以说,与善人居,就如进入芝兰之室,时间长了就闻不到芝兰芳香。不是芝兰不再芳香,而是自己已与芝兰融为一体,不分你我。相反,与不善人居,就像是进入了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咸鱼之恶臭。不是咸鱼没有恶臭,而是自己已与咸鱼融为一体,不分你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君子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所交往的人要谨慎。

这里讲的都是同一道理。而“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与“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亦形成了一个呼应,互为参赞,交映光辉。

同类推荐
  • 少林圣地:嵩山(文化之美)

    少林圣地:嵩山(文化之美)

    “嵩高惟岳,峻极于天”。地处中原,峻峰林立的少林胜地嵩山,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地质学上称之为世界上罕见的“五代同堂”,即五个时期的地质现象在嵩山表露齐全。嵩山不仅经历了地球40亿年来演变的轨迹,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各朝各代的兴衰。它集山岳文化、民俗文化乃至域外文化于一身,也是儒、释、道三教合一体现最为完美之地。本书带你一起领略嵩山山峰之秀美,历史之厚重。
  • 中华文化常识全读本

    中华文化常识全读本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去传承。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渗进了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根植在自古至今的万物中。它们用其坚韧的存在,证明着文化特有的价值,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追本溯源,知古鉴今,古代文化中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可以开拓视野,升华境界,丰富知识结构,启迪多元思维,引发新的思考、探索和行动。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有趣的永远是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有价值的永远是其内在的文化魅力!本书集纳大量的历史文化细节,精选大量图片和文字,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各类事物精彩的历史文化,真切逼真地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厚重、独特、百态纷呈的生活景观。
  • 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古往今来;多少故事都已尘封,多少城邦都已漂灭,从源远流传说故事到充满争议的古老文明兴起与崩解,那些失落在时间与历史之间的人类文明渐渐演化成了一个个神秘的不解之谜。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真实档案文献,配合大量精彩图片,重读消失的文明。
  • 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大学生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是我党重点培养、发展的对象,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支部建在班上”必然能使大学生党员在广大同学和学校各项重大活动中发挥更显著的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一大批入党积极分子,并有力地推动校风学风建设。然而“支部建在班上”不是一种简单的分割,学生党支部有着自身的特点,高校党委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党支部建设,建立完善“支部建在班上”工作机制,把“支部建在班上”工作真正落在实处。
  • 中华民俗万年历

    中华民俗万年历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些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但是随着洋节日的冲击,国人对于自己传统佳节反而越来越不熟悉了,比如七巧节、鬼节,特别是传统的结婚习俗、生育习俗几乎被我们所淡忘。本书将中华民俗和中华诸神传说融为一体,让你将它们彻底了解清楚!
热门推荐
  •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一物理优秀课例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一物理优秀课例

    为新课程实施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精心编写,选取了大量教案,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 我认定了你

    我认定了你

    一段缘分已尽,一段缘分开始;走到最后,却还是围绕着那份圣洁的爱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果然没有人好好修仙啊

    果然没有人好好修仙啊

    我叫宇文月。是天衍宗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弟子。我现在有点苦恼,因为我发现我生活的世界好像是很多话本世界的集合体。而我的师妹们,是这些话本的女主角。我的二师妹是个温柔贤惠的女人,可突然有一天她突然回来了,然后告诉我她怀孕了,让我替她保守秘密……原来她怀的是魔宗少主戚少商的孩子。我的三师妹是个美艳泼辣的修二代,喜欢各色美丽的华服,唯独对修炼不上心……突然有一天她神色莫名的站在我面前,让我教她修炼。我的四师妹乖巧懵懂,内里却坚强的让人心疼,可惜碰上了一个渣修,天天欺负她,我提着剑去给她找场子才把她从囚牢里救出来。我的“师妹夫”们各个身份神秘,武力值爆破天际,作为大师姐,我感觉心累。这些人……根本没有人好好修仙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梦亦成眹

    梦亦成眹

    失落的人生,当遇见转机会何去何从?不幸少年,心悲意寒,一觉醒来得机缘。从《三国》开启逆天人生,回都市三笑人生,走出自己的心中路!
  • 迟来心动

    迟来心动

    洛奇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晃过去了,但直到遇见倪维才发现,原来生活不止是平静。洛奇:过往此多年,我没能找到你,当我找到你的时候,你却要成为他人妻,我以为我可以放弃的,却还是做了错事,却不后悔。往后多年,没有你,不知道如何走下去。还好,你愿意和我一起犯错。
  • 创世之废材七公主

    创世之废材七公主

    她们一个是顶尖杀手,一个是痴傻废材。但是当二人的灵魂拼在一起修复好的时候,创世神与魔神的女儿帝曦凰归来了。在帝曦凰努力修炼,希望早日回到父母身边的时候,身边不知不觉的多了一只妖孽,整日吃醋,不过还好,最大的优点就是宠宠宠,将帝曦凰宠上了天。片段一“妖孽,你离我远点,我不就是抢了你一回东西、劫了一身衣服、拿你试了一回毒吗,你至于小气成这样?”片段二“妖孽,我来要个东西。”帝曦凰说。“曦儿,你要什么?”皇凌天问道。“要你,我爹娘,要见你,不要你要谁?”帝曦凰没好气道。片段三“曦儿,你干嘛牵他的手?你要牵就只能牵我的手。”皇凌天霸道的说。众人望着上面狂撒狗粮的二人表示表示心好累。
  • 权倾朝野:恶女五小姐

    权倾朝野:恶女五小姐

    谷可可情场失意离奇穿越到丞相府五小姐身上,双目失明的她得到一众美男关心。本想着在做只米虫安心过她的小日子,不料王上打压丞相府,便宜哥哥们随军出行,自己也落得陪嫁侍女的下场。抢了公主,虐了渣男,可身边这时攻时受的,时撒娇卖萌,时高冷不可攀的妖孽美男是怎么回事?说好的“美人姐姐”呢?妖孽美男快走开,只有天下才是我谷可可的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