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681500000005

第5章 小基因改变大世界——生物科技的危害

为什么我们的相貌及言谈举止像我们的父母?这个问题迷惑了人类很长一段时间。经过人类不断探索发现,原来是“基因”这个小东西在支配着这一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掌握了调控基因的技术:基因克隆、重组基因、让基因发生突变等。这些技术的实现,产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神奇现象:死人可以复活、可以制造与你模样相同的人、牛身上能长马头、南瓜直径会有一米多……这些生物技术实现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危害。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神秘的基因世界。

能让死人复活吗?——克隆技术的危害

在恐怖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死去的人会从地下爬出的情节,这些电影情节都是导演的臆想。但在现实科技中,让死人“复活”是可以实现的。这种让死人“复活”的科技就是生物技术中的克隆技术。我国已用克隆技术“克隆”了老鼠、兔子、山羊、牛、猪等哺乳动物。但克隆技术自问世以来就不断地受到人们的质疑,从早期的关于伦理话题的讨论,到现在对食品安全的忧虑,但一直没有定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任何新兴技术的发明对人类有益处也有害处。克隆技术有什么害处呢?

认识基因

前面我们讲过,基因决定了我们的相貌像我们的父母。基因是何方神圣?为什么它能支配着人类的生存繁衍?我们来认识一下基因。

我们的相貌及行为举止像我们的父母,这种现象叫做遗传。要把父母的特征遗传到我们身上,就要靠“基因”这种物质了。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人类大约有几万个基因,储存着生命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通过复制、表达、修复,完成生命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同时也决定着人体健康的内在因素,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人们对基因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19世纪60年代,遗传学家孟德尔就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观点,但这仅仅是一种逻辑推理。20世纪初,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认识到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是呈线性排列,从而得出了染色体是基因载体的结论。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尤其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才真正认识了基因的本质,即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基因是DNA(脫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克隆技术

我们知道,生命延续都要靠繁殖,把上代的特征遗传给下一代。但这些繁殖都是各种自发进行。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于是打乱了生物的自发繁殖的规律,利用各种科技诱导生物进行繁殖。克隆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

克隆是英文cl On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植物的繁殖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克隆技术的设想是由德国胚胎学家于1938年首次提出的,1952年,科学家首先用青蛙开展克隆实验,之后不断有人利用各种动物进行克隆技术研究。1996年7月5日,英国科学家伊恩·维尔穆特用成年羊体细胞克隆出一只活产羊“多利”,给克隆技术研究带来了重大突破。

克隆的基本过程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

克隆技术的成果

1996年7月5日,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伊恩·维尔穆特领导的一个科研小组,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一只小绵羊“多利”。这是世界上第一只用已经分化的成熟的体细胞克隆出的羊。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关于动物克隆技术的热烈争论。它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第一项,也是当年最引人注目的国际新闻之一。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多利的诞生标志着生物技术新时代来临。

继“多利”出现后,“克隆”这个以前只在科学研究领域出现的术语变得广为人知。克隆猪、克隆猴、克隆牛等纷纷问世。

2000年6月,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利用成年山羊体细胞克隆出两只“克隆羊”,所采用的克隆技术与克隆“多利”的技术完全不同。

奇妙的克隆技术已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大致有四个方面: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生产转基因动物;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

“多利”的诞生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体细胞,产生出与这个动物完全相同的生命体,打破了千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它突破了以往只能用胚胎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技术难关,首次实现了用体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目标,实现了更高意义上的动物复制。

克隆技术的危害

“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各国引起了震惊。它说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当然,“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也就是说把克隆技术用来“复制”人。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当然,克隆技术的这种用途是对人类有益的。

但试想,如果克隆技术被用于“复制”像希特勒之类的战争狂人,那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呢?即使是用于“复制”普通的人,也会带来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克隆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剑柄掌握在人类手中。人类应该采取联合行动,避免“克隆人”的出现,应使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社会。

2005年2月18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以71票赞成、35票反对、43票弃权的表决结果,以决议的形式通过了《联合国关于人的克隆宣言》,要求各国禁止有违人类尊严的任何形式的克隆人。

基因上的舞者——转基因技术

在电视或者网络上,我们经常看到关于转基因水稻、转基因小麦、转基因玉米等转基因食品的报道。自从转基因食品出现以来,人类对转基因技术的争论就没有停歇过。转基因技术是指人类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他生物体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转基因技术对人类有没有坏处?应该不应该发展转基因技术?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我们必须先认识转基因技术,再作客观的评判。

转基因技术

自从人类耕种作物、饲养家畜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对作物的遗传改良。

1993年,我国农业科学家成功地培育出了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及家畜的遗传改良。抗虫的基因来自苏云金杆菌。苏云金杆菌形成的伴胞晶体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蛋白质晶体,能使棉铃虫的鳞翅目害虫瘫痪致死。

过去的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则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而实现遗传改良。

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不受生物体之间亲缘关系的限制,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

人类现在可以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物质。这种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

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例如转基因水稻、转基因牛就是利用这一技术实现的。

转基因技术的成果

转基因技术一般用在植物和动物培育方面。

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从而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作物新品种。而且可用转基因植物或离体培养的细胞,来生产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如人的生长素、胰岛素、干扰素、白介素、表皮生长因子、乙型肝炎疫苗等基因已在转基因植物中得到表达。

转基因动物是按照预先的设计,通过细胞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再以生殖工程技术,从而育成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技术可以育成生长周期短,产崽、生蛋多和泌乳量高的家畜。转基因技术生产的肉类、皮毛品质与加工性能好,并具有抗病性,已在牛、羊、猪、鸡、鱼等家养动物中取得一定成果。

转基因技术的危害

转基因作物因为是人工制造的品种,我们可以把这些品种看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外来品种。一般说来,外来品种对环境或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或危险会有一段较长的时间,有时需10年或更长的时间。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种植至今最长也就是5~6年的时间,一些潜在风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一定能表现出来。如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以通过基因流在一次杂交、一次回交的过程已转到其野生近缘种中。

根据2001年8月的报道,在加拿大主要的转基因作物是耐除草剂的油菜,但它们正在变成杂草。农民们正在与他们农田里的一种新的有害植物作斗争,因为在他们农田里已出现了未种植过的油菜,而这种植物能抗常规使用的除草剂,要杀死它们还较困难。

逐渐孤寂的人类——物种灭绝

在纽约动物园的大型草地上,有一个特殊的墓地,人们每年10月份的最后一天都会竖起一排墓碑。在这个“濒于灭绝物种公墓”中,每块石碑都写上了一种濒于灭绝的物种。每年都有新的墓碑出现。同样,在北京南池子麋鹿苑也有这样的一个公墓。进化生物学家安德鲁·多布森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也许有一天回首往事时我们会这样认为,所有这些物种的消失是比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的事情。”众多物种在如此短的时间內从地球上消失,这在过去几乎是没有过的。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英国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心的托马斯领导的一支科研团队在最近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英国野生动物调查报告称,在过去40年中,英国本土的鸟类种类减少了54%,野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8%,而蝴蝶的种类更是惊人地减少了71%。

生物物种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这一点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自然状态下,一种物种消亡了,新的物种又会产生,从而使地球上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但是,据统计发现,1600-1800年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25种,1800-1950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了78种。在过去的100年地球上的湿地减少了一半,因此,众多的动物和植物便失去了生存空间。大约20%的淡水鱼类、9%的树种消亡或者面临消亡的危险。现在,在整个地球上,年均每天就有1~3种物种灭绝,这个速度是令人震惊的。生物的产生和消失不再平衡,更多的是走向消失。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动物学家卢布琴科在一次专业会议上曾经这样说过,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物种灭绝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原来在自然进化过程中死亡的速度。

物种灭绝的原因

随着现代考古学的进展和放射性同位素測定年代的技术应用于考古学,人们发现,在过去的六亿年中,地球上至少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绝灭,但前五次都是因自然灾害而引起的。自工业革命开始,全球已进入第六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时代,而这次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与地球史上前五次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的大灭绝所不同的是,人类在这场过早到来的第六次危机里,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人类自身的活动,把其他物种的自然灭绝速度提高了100至1000倍。

物种灭绝,主要原因是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环境的污染和外来物种的引入。地球上的物种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因为它们总是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生物相互联系,共同生活的。物种灭绝是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防止物种灭绝已成为全球性的紧迫任务。

恐龙灭绝之谜

恐龙这个庞大的占统治地位的家族,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了?1977年,美国地理学家阿瓦兹与其父亲路易斯,提出了恐龙绝灭与白垩纪末期的陨石雨有关的假说,认为可能有一颗小行星碰撞地球导致恐龙绝灭。

美国生物学者曾对地球上物种绝灭情况作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过去的2.5亿年中,生物灭绝似乎有一定的规律:约每隔2600万年出现一次绝灭高峰期。人们根据生物灾难期,对地面大陨石坑形成年代进行了考察,发现在生物灾难期间形成的陨石坑,比其他年份多得多。这可能是由于彗星周期性地撞击地球而引起的。因为,在银河系平面中,宇宙尘埃比较密集,当太阳带领太阳系全体成员经过此平面时,宇宙尘埃就会扰动彗星云,引起彗星撞击地球,导致生物的大规模绝灭,这其中就包括恐龙。

小贴士——2050年地球百万物种灭绝来自欧洲、澳大利亚、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科学家们在对占地球表面面积20%的全球6个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之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初步结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在未来50年中,地球陆地上四分之一的动物和植物将遭到灭顸之灾。他们预计,在2050年地球上将有100万个物种灭绝。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由于气候变暖已经是既成事实,因此在将要灭绝的物种中,有十分之一的物种的灭绝将是不可逆转的。

“非典”、“HlNl”——新兴病菌不断出现

大家对“HlNl”、“禽流感”、“非典”这些名词应该不会陌生吧?2009年,“HlNl”成为了全球性的热词。每个人的生命都受它的威胁,人们每天都在讨论这个话题,并且谈“HlNl”而令人色变。2009年3至4月,墨西哥暴发HlNl疫潮,导致过百人感染。疫情之后传播到全世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截至2009年10月23日,全球就有大约5000人死于新出现的甲型HlNl流感。同一天,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也估计,该国死于这种新流感的人数突破了1000人。

近些年,由于人类对所生存的地球进行大肆的攫取,靠破坏环境来获取自身利益,于是一些新兴病菌开始出现,并威胁人类的生存。

甲型HlNI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HlNl,原来是一种只在猪群中感染的疾病,属于甲型流感病毒。一些HlNl的种类可以在人类间传播,另一些可在雀鸟和猪之间传播。甲型流感病毒HlNl是由人、猪和禽流感的遗传物质组成,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它主要是由猪流感的基因组成的。HlNl新型流感(猪流感)原是一种只在猪中感染的疾病,属于甲型流感病毒。2009年3至4月,墨西哥暴发HlNl疫潮,导致百人感染,其后传播到全世界。

HlNl流感病毒的群间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感染。微量病毒可留存在桌面、电话机或其他平面上,再通过手指与眼、鼻、口的接触来传播。

“非典”病毒

2003年以来全球发生了一类由冠状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病症。它是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染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人们把这种症状称为“非典型肺炎”。造成这次全球“非典”灾难的病毒为冠状病毒,该类病毒感染脊椎动物,与人和动物的许多疾病有关,具有胃肠道、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的嗜性。感染非典型肺炎的病人会发高烧、干咳,痰中带血丝,出现呼吸急促的现象,个别病人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此病死亡率接近11%。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

点击——抗生素的历史

1928年英国人弗莱明爵士发现了能杀死致命的细菌的青霉菌,开启了抗生素时代。

1936年,磺胺的临床应用开创了现代抗微生物化疗的新纪元。

1944年,在新泽西大学分离出来第二种抗生素链霉素,它有效治愈了另一种可怕的传染病:结核。

1947年出现氯霉素,它主要针对痢疾、炭疽病菌,治疗轻度感染。

1948年,四环素出现,这是最早的“广谱”抗生素。1956年,礼来公司发明了万古霉素,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武器。

病菌的发现

1865年,法国蔓延着一种可怕的蚕病,这种病让生长得很好的蚕大量死亡,蚕业面临着一场危机,法国南方的丝绸工业遭到了严重打击。人们联名写信给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教授,恳求他能找出这种疾病的原因。犹豫中的巴斯德在老师杜马的鼓励下,接受了蚕农们的请求。

在显微镜下,巴斯德发现病蚕和桑叶上都显现出了椭圆形的微粒。他发现这些微粒是活的,能很快地繁殖后代。就是因为它,蚕才会得病死去。巴斯德为人类首次发现了致病的微生物,并称之为“病菌”。“病菌”被发现了,但是如何消灭这种“病菌”,又如何控制这种病菌的蔓延呢?

巴斯德把病蚕带回了巴黎实验室进行研究,两年以后,巴斯德提出了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从而使法国的丝绸工业摆脱了困境。英国科学家赫胥黎在伦敦皇家学会公开演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1871年法国赔偿德国的战债是50万法朗,但是巴斯德一个人的发明,已经能够抵偿这一大笔损失了。”

为了防止病菌传染,他开始向医生们宣传和推广他发现的高温杀菌法。在对葡萄酒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巴斯德发现,酒变酸是由于发酵液体中细菌所起的作用。他试着把酒加温到不同的温度,当他把酒加温到55℃后,发现细菌被消除了,而酒的质量却保持不变,这就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巴斯德消毒法”。现在,医院里使用的医疗器械,都要用高温的水蒸气蒸煮,无菌医疗,完全可靠。这是巴斯德为人类作出的又一伟大贡献。

超级细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轶闻趣事——巴斯德与狂犬病说到狂犬病,人们自然会想到巴斯德。在细菌学说占统治地位的年代,巴斯德并不知道狂犬病是一种病毒病,但从科学实践中他知道有侵染性的物质经过反复传代和干燥,会减少其毒性。

他将含有病原的狂犬病的延髓提取液多次注射给兔子后,再将这些减毒的液体注射给狗,以后,狗就能抵抗正常强度的狂犬病毒的侵染。1885年人们把一个被疯狗咬得很厉害的9岁男孩送到巴斯德那里请求抢救,巴斯德犹豫了一会儿后,就给这个孩子注射了毒性减到很低的上述提取液,然后再逐渐用毒性较强的提取液注射。

巴斯德的想法是希望在狂犬病的潜伏期过去之前,使他产生抵抗力。结果巴斯德成功了,孩子得救了。1886年还救活了另一位在抢救被疯狗袭击的同伴时被严重咬伤的15岁牧童朱皮叶,现在记述着少年的见义勇为和巴斯德丰功伟绩的雕塑就坐落在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外。巴斯德在1889年发明了狂犬病疫苗,他还指出这种病原物是某种可以通过细菌滤器的“过滤性的超微生物”。

“寂静的春天”——除草剂和杀虫剂带来的灾难

蕾切尔·卡逊的作品《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出版,这本书在美国一出版就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书中主要预言了农药对人类环境的危害: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亡。到处是死神的幽灵。农夫们述说着他们家庭的多病。城里的医生也愈来愈为他们病人中出现的新病感到困惑不解。不仅在成人中,而且在孩子中出现了一些突然的、不可解释的死亡现象,这些孩子在玩耍时突然倒下了,并在几小时內死去。

蕾切尔·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并在那儿度过童年。1935年至1952年间在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鱼类及野生生物调查所工作,这就让她有很多机会接触到许多环境问题。

1952年从政府机关中退休了。退休后,卡逊就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中。1962年,她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该书一问世就受到质疑。

她受到了一些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但更多的是这本书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受到本书的影响,之后的报纸或书刊开始出现了“环境保护”这个词。

《寂静的春天》讲述的内容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关注农药对人类的危害,并把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寂静的春天》讲述了DDT等农药和杀虫剂给人类带来的危害。DDT被赞誉为“根绝由害虫传染之疾病的以及帮农民在一夜之间就可战胜田禾虫害的手段”。但“DDT溶于油之后,如其往常一样,肯定是有毒的。如果吞咽下去,它就通过消化道慢慢地被吸收了,还会通过肺部被吸收。它一旦进入人体内,就大量地贮存在富于脂肪质的器官内(因DDT本身是脂溶性的),如肾上腺、睾丸、甲状腺。相当多的一部分留存在肝、肾及包裹着肠子的肥大的、保护性的肠系膜的脂肪里”,大量的DDT就会损害人体组织,导致人类疾病的产生,甚至死亡。“DDT及其同类的药剂的最险恶的特性之一是它们通过食物这一链条上的所有环节由一机体传至另一机体的方式”。

1992年《寂静的春天》被推选为近50年来最具有影响的书。

DDT不仅作为一种有效的杀虫剂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在防止传染病方面也有相当的作用。二战期间在军队与战区为了防止蚊子、虱子、跳蚤等害虫传播疾病,大量喷洒DDT,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DDT的使用

DDT又名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是一种对害虫有极强杀伤力的化合物。1874年德国科学家就合成出了DDT,但当时人们并没有发现它的杀虫作用。瑞士化学家缪勒从1935年起便开始致力于杀虫剂的研究,1939年他也成功合成了DDT。他用蚊子、昆虫等做实验,发现DDT有很强且持久的杀虫效果,而且这种化合物对人类和牲畜无害。于是,DDT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杀虫剂,被大量推广应用。紧接着DDT又被赞誉为根绝由害虫传染之疾病的以及帮农民在一夜之间就可战胜田禾虫害的手段。瑞士科学家保罗·穆勒作为DDT的发现者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然而,就在仅仅十年后,DDT的负面作用便显现出来了,人们发现DDT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有害昆虫便产生了抗药性,可此时那些害虫的天敌却已被杀死,因而病虫害反而变得更加猖獗。另外,鸟类从吃下的昆虫那里吸收了DDT,蛋壳会变薄易碎,导致幼鸟死亡,因此DDT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十分明显。同时,人类还直接受DDT的危害,经研究,DDT具有与雌性激素相似的作用,可使男性的雄性发生退化,并影响生育。

因以上一系列的危害,各国相继停止了DDT的使用,但由于DDT不溶于水,毒性衰减速度很慢,虽然停止使用已达20多年,但20多年过去后,在鸟类和人类的身体中还时有发现DDT的存在,甚至在遥远的南极企鹅身体中都有发现它的含量。

农药的危害

有害的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或潜在的危险。我国人口众多,耕地不足,农药在解决农作物的自然灾害,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农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从不使用农药的自然农业发展到使用农药的现代农业。但是,农药作为一种有害化学品,随着农药科技和农业的迅速发展,对环境生物安全和人体健康,必将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这就给人们提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在充分肯定农药有利作用的同时,需要充分认识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农药的污染及其产生的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尤其对大气、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与破坏,特别是地下水污染问题已引起广泛重视;农药污染的生态效应十分深远,尤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尤其对生殖能力的影响等。此外,农药污染水体还对鱼类和野生动物造成威胁,特别是那些具有难以降解和高蓄积性的农药的污染危害更为严重。

最早使用的农药有滴滴涕、六六六等,它们能大量消灭害虫。但它们的稳定性好,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在动植物及人体中不断积累,为此被淘汰。后来改用有机磷农药,如敌敌畏等,替代最初的农药。然而它们的毒性太大,对人畜的危害很大。近年来,一批高效低毒的农药出现,现在人们已经找到了具有专一性的农药,即激素类农药。

同类推荐
  • 世界科技百科:宇宙时空

    世界科技百科:宇宙时空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军事天才传奇(世界军事之旅)

    军事天才传奇(世界军事之旅)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不仅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对军事科学充满了强烈的好奇。真实地展现人类军事活动,也许我们无法成为一场军事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但我们可以把军事百科作为模拟战场。本丛书从不同角度阐述军事的相关知识。
  • 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珍藏版)

    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珍藏版)

    本书打破以往枯燥的说教,而是以一种活泼的方式,充分调动学校、家长、孩子三方,在短短21天内就培养一个可以使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除了“21天训练方案”外,还有评估方案,使您科学见证训练效果,每个习惯还都配有“主题延伸阅读”,是一篇篇连续剧般的班级小故事。您的孩子是他,还是她,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她”,相信通过本书您能得到满意的答案。本书是我国中小学实施德育计划的首选方案。
  • 青鸟

    青鸟

    圣诞节前夜,伐木工家简陋的小屋里,男孩蒂蒂和女孩咪蒂下正在眺望着富家孩子过节。仙女扮成又老又丑的驼背老太婆来找他们,请他俩为她生病的女儿去寻找象征幸福的青鸟。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他们找到青鸟了吗?翻开童话事故《青鸟》,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 戴镣铐的超人(人体王国科学奇幻小说第6部)

    戴镣铐的超人(人体王国科学奇幻小说第6部)

    白细胞将军王吟被选中在体外世界培养成白细胞战神即白细胞超人,当他回到人体王国时面临的却是身陷囹圄,而且被人吸食内功。王吟明白了培养超人是一种疯狂,为了拯救人体王国,他和女兵王孙走上了使自己和敌人恢复成普通战士的征程。这条道路远比变成超人更艰难备至、九死一生……
热门推荐
  • 掌剑者——诸天战记

    掌剑者——诸天战记

    大军起兮云飞扬,螭虎之士兮战四方第四次封神之战后,天道崩溃,诸天万界竟起逐鹿,会战于“灭绝之地”。时以妖、虫、神、魔、幽、鬼、怪、蛮、荒、兽数族势最大,皆有席卷寰宇之野望!人族与之角力于宇内,兵不卸甲,战无终日,云彻席卷,沧桑万载!有人族少年,以莫大毅力,重修传说中的诛仙心法,遂与诸天神魔争锋。掌剑者——剑气横越三亿里,以掌中剑,定命运乾坤。
  • 言霁

    言霁

    “报——焚情宫传出消息,落旻上神和那妖女言霁跑了!”消息一出,天下为之震惊。但事实是这样的:某处,某上神一拉,某女便摔倒在了某上神身边。言霁心好累啊,干吗收不住性子去调戏上神。悔,悔啊。言玉陪言霁身边,默默付出。言霁会看到他的爱吗?
  • 由画而生

    由画而生

    一幅名画,它是一种艺术的造诣,同时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在这个世界,画是一种武器。制画师薛宸以“TIF”这个名字在联邦名声四起,他才华横溢却渴望最平凡的生活,当他内心与外界的隔阂撞破后,各种争端与诱惑铺面而来,在这些不断的纷争中,他神秘的生世也逐渐浮出水面。
  • 夏晴川

    夏晴川

    月色临门,不分贵贫。当奶奶告诉他这句话的时候,夏晴川还小,却牢牢的记住了这句话,往后的人生中,他遇到过许多人,历经过许多事,一直将人,放在第一位,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知己还是红颜。人才是最可贵的!***明月的《依灵修仙记》正在更新中,欢迎大家阅读~^_^~
  • 阴霾下的我

    阴霾下的我

    你说的对,我就是一个女混混,我有什么资格站在你身边,你离开了我,你还有别人,你可以什么都不用考虑,而我呢,从始至终都只有自己,我还一度曾认为自己拥有过你,呵,那只不过是我自己的多想罢了…
  • 完全真实事件手册

    完全真实事件手册

    郑川跟猫爷两个人活了一大把年纪了。邓川看着还是二十多岁,猫爷还是一只黑不溜秋的猫。后来他俩在一座小城里安定了下来。再后来,世道就变了。这是一个讲鬼的故事。
  • 一个人的刀

    一个人的刀

    没有简介别开了都说了没有简介了你咋还在呀
  • 奇行录

    奇行录

    我们是猎人,完成任务,拿到酬劳。有位雇主花费一亿元,只为了让我们去一个在传说中的地方,拿回属于他的东西。开始,所有人都在旅途中笑雇主异想天开,可是渐渐地,我们身边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
  • 六道化龙

    六道化龙

    九大龙之血脉,天地玄黄四种修炼方法,无尽灵根,无尽国度,无尽的世界,等你征服,人族修炼以三魂为根基,地魂衍生巫族,天魂控制血脉变化妖族,一身三体的独特打斗方式,更多变,更奇幻,更精彩,并且以抢夺九大龙之血脉成就独一无二的祖龙为主线,主角带着美女兄弟争霸天下的路子,更有灵根的存在代替了炼丹和灵药,使其更加新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