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10500000002

第2章 绪论(2)

最后,本文结尾对当前开幕式的思考中,有关西方媒体对各届开幕式的评价部分,主要参考了诸如约翰·哈格里夫斯(John Hargreaves)对于巴塞罗那奥运会的评论,即《加泰罗尼亚的自由: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西班牙国家身份认同和巴塞罗那奥运会》[25]等详细论及西方媒体对各届开幕式的评价文章;朴世浩(Se HoPark)的《关于进步和谐的全球奥运会新闻报道》[26],以汉城奥运会为个案;伊恩·瓦特(Ian Watts)的《出售澳大利亚:卡西·弗里曼与构建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身份的认同》[27];比阿特丽斯·加西亚(Beatriz Garcia)的《通过文化和艺术活动增强体育运动市场营销:2000年悉尼奥运会艺术节的经验教训》[28]和玛格丽特·麦克尼尔(Margaret MacNeill)的《彼得·康奈利与格雷厄姆·奈特,爱国主义的竞争:加拿大运动员—媒体—赞助商的关系研究与对悉尼奥运会的准备》[29]等均以悉尼奥运会为代表,论及了奥林匹克营销、赞助商、媒体等问题,显示了研究者们的新近研究热点;拉里·R格拉克(LarryR Gerlach)的《摩门教运动会:宗教、媒体、文化政治与盐湖城冬奥会》[30]则从宗教、媒体、文化等几个方面立体化地剖析了盐湖城冬奥会这一被行贿丑闻抛向风口浪尖的奥林匹克运动。值得一提的是,吉姆·蒙代尔(Jim Nendel)的《冷战:浮出水面的1956年科蒂纳丹佩佐冬奥会》[31]、柳比萨·泽切维奇(Ljubisa Zecevic)的《冬奥会对于全球奥林匹克认知的贡献》[32]等文章提供了冬奥会这一崭新的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的切入点,也正是从对这些文章的参考和借鉴中,本文尤其重视冬奥会对开幕式发展的作用。此外,道格拉斯·布斯(Douglas Booth)的《奥运会经济》[33]、史蒂文·W波普(StevenW Pope)的《美国人的灵与肉:1896至1920年早期奥林匹亚德的公开演说与国家身份建立和认同》[34]等阶段性分析文章对本文的历史演进分期都具有参考意义。

对本文给予最直接支持的是对开幕式各个构成要素的研究。其中,伊丽莎白·A汉利(ElizabethA Hanley)的《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舞蹈的角色:为什么比赛变成了节日而艺术变成了政治》[35]论述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的舞蹈表演如何取得了政治效力等问题,本文在论及柏林奥运会如何达到仪式和展演的双重高度时,参考和借鉴了其中关于舞蹈效力的观点。沃尔特·伯格斯(Walter Borgers)的《从工业神殿到奥林匹克体育场:奥运会的展览传统》[36]、菲利普·巴克(Philip Barker)的《温布尔登体育场:奥林匹克1923至2003大事记》[37]、拉里·R格拉克的《教堂与奥运会:摩门教教堂与盐湖城冬奥会》[38]、珍妮弗·霍基(Jennifer Hockey)的《奥林匹克遗址》[39]等文章,虽然落脚点在某一个体育场如温布尔登体育场或悉尼奥运会建筑群、盐湖城冬奥会的教堂等,但总体上却为仪式空间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也使得本文极为关注开幕式所在地的空间设计、布景及其效果。菲利普·巴克的《圣歌——奥林匹克主义最古老的标识》[40]和《回到最初:悉尼奥运会上的奥林匹克圣歌》[41]、汉斯-迪特尔·克雷布斯(Hans Dieter Krebs)的《体育与音乐:不同寻常的关系》[42]和《奥林匹克圣歌》[43]、威廉·古盖德(William Guegold)的《奥林匹克音乐的五环》[44]等关于奥林匹克音乐的研究,对本文尤其是音乐论述部分帮助极大。格兰高·沃龙佐夫(Oleg Vorontsov)的《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圣火传递:不为人知的历史》[45]、科拉多·杜安兹的《奥林匹克圣火传递》[46]、伊丽莎白·A汉利的《奥林匹克圣火传递的审美与运动:1936年到1996年的历史分析》[47]从轶闻趣事、历史由来以及审美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学者们对圣火传递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也是在阅读这些文献的时候,逐步认识到圣火传递与开幕式已经从浑然一体逐渐走向某种程度的分化。此外,卡尔·伦纳茨的《五环的故事》[48]和约翰·罗达(John Rodda)的《辉煌壮丽的奥林匹克标识》[49]论及了五环旗等静态标识的历史和作用。比尔·马伦和伊恩·布坎南(Ian Buchanan)的《不向地球上任何国王行礼……》[50]则论及了1908年伦敦奥运会入场式成为美国和英国斗争舞台等问题。卡雷尔·文德(Karel Wendl)的《奥林匹克宣誓简史》[51]涉及了开幕式宣誓的内容。在论及相关方面时,本文都予以参考。

此外,洛德·菲利普·诺埃尔-贝克(Lord Philip Noel Baker)关于奥林匹克仪式的研究《奥林匹克仪式》[52]和时任国家奥委会主席的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的《礼仪与奥林匹克主义》[53]、1984年开幕式总导演戴维·沃尔珀(David Wolper)的《1984年奥运会的仪式》[54]等一线相关人员的文章以及让-路易斯·默瑞特(Jean LouisMeuret)、罗伯塔·J帕克(RobertaJ Park)、威廉·J摩根(WilliamJ Morgan)的文章《维护庄严》[55]、《细胞还是翱翔?从身体、体育运动和现代奥林匹克主义的视角进行的历史反思》[56]、《顾拜旦关于奥林匹克国际主义的理论》[57],阐述了开幕式可能涉及到的奥林匹克主义、国家认同和国际主义等,颇具参考价值。

以典礼(ceremony)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搜索结果为62篇,去除与上文重复的开幕式内容以及闭幕式和颁奖仪式等内容,剩余2篇。其中尼古拉·格尔吉耶夫(Nicholai Guerguiev)的《传统与仪式庆典》[58]阐述了传统仪式的程序;德国柏林大学的两位博士生托马斯·埃克迈耶(Thomas Alkemeyer)和艾尔弗雷德·理查兹(Alfred Richartz)共同完成的《奥运会:从仪式到展演》[59]从审美、仪式效力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仪式和文艺表演的构架及其进行过程以及1988年汉城奥运会如何激动韩国民心,探讨了开幕式如何帮助奥运会达到其他文化事件和景观所不能企及的狂热,是极具代表性的个案分析。

书籍方面,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在1996年出版过《奥林匹克遗失:历史的连续性和文化交流》[60]一书,但只是作为论文集概述了1994年之前的奥林匹克仪式发展,尚未形成专门的研究体系,缺乏全面、具体的研究;《东方/西方和南方/北方:奥运会和文化交流》[61]一书也是论文集的形式,但由于此书是汉城奥运会时进行的有关文化交流的会议文字资料的结集出版,所以其中提供的某些文化交流观点,尤其是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对涉及跨文化研究的议题都颇具参考价值。

国际奥委会的2002到2003年度的研究生计划(Postgraduate ResearchGrant Programme)中,获得资助的题目之一是澳大利亚的迈克尔·科恩(MichaelCohen)做的题为《开幕式:1980至2000年间的文化表演动力》的研究,但未找到研究成果。

(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对奥运会开幕式这一领域关注较少。任海编著的《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以及在迎接北京奥运会的热潮下出版的诸多书籍中,多对开幕式有所介绍,但大概由于书籍的重点不在于此,所以大多只是一带而过。王军的博士论文《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历史研究》[62]对视觉形象进行了非常系统地梳理,其中的静态标识部分以及各阶段的历史背景对本文帮助极大。

以“开幕式”作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搜索,搜索结果为457篇,其中体育有关的为76篇,除去新闻选项,涉及开幕式的文章大约50篇左右。除去涉及其他诸如亚运会、全运会、大学生运动会等的论文和专门介绍开幕式程序的文章如《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与闭幕式》《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与闭幕式》,《中国翻译》2004年第5期,第96页。等,马岳良《雅典奥运会开幕式文化特点及启示》[63]、张颖《当代艺术中的“冷抽象”风格对团体操设计的影响——解读雅典奥运会开幕式》[64]等涉及开幕式个案,大概是与我国奥林匹克研究开展较晚有关,这类研究仅限于晚近的几届奥运会,对之前开幕式的研究近乎空白。部分论文涉及对开幕式某方面的论述,如林惠芬等《奥运会开幕式音乐编排和效果分析》[65]等,虽然填补了一些研究空白,但是总体数量极少,即使综合起来看,也难以概括起开幕式各结构要素的总体风貌。此外,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诸多学者对其开幕式献计献策,比如邵慧芳《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对现代大型团体操设计的影响——试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设计》邵慧芳:《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对现代大型团体操设计的影响——试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设计》、《体育与科学》2006年第6期,第27—30页。、杨宾等《创编设计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应考虑因素的研究》杨宾、陈晶晶:《创编设计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应考虑因素的研究》,《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第5期,第511—513页。、门志平《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背景大屏幕数字化刍议》门志平:《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背景大屏幕数字化刍议》,《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35—36页。、吴声光《雅典归来问北京——关于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畅想》吴声光:《雅典归来问北京——关于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畅想》,《辽宁体育科技》2006年第2期,第17—18页。等,但是这些文章都缺乏对历史的研究和梳理,恐有一厢情愿之嫌。

同时,以“仪式”和开幕式构成要素如音乐、圣火等为关键词搜索,也鲜见专门论述的文章。总体看来,我国的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缺乏对开幕式历史发展及其原因的全面梳理和探讨。

(三)研究对象

本文以历届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为研究对象。

(四)概念界定

同类推荐
  • 奇特的中国山水名城古迹故事

    奇特的中国山水名城古迹故事

    名山名水藏神奇。中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有大量的优秀故事有待发掘。本书就是一个新的尝试。本书选取20多个中国山水新奇故事,带给你最有益的启示,使你每天都都有进步。它激发你头脑中的探索求知欲望。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青少年。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饮食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饮食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写作指南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写作指南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讲述写作技巧:取材、立意、构思、布局、语言、修改、文面、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 真实的梦幻上

    真实的梦幻上

    本书丛书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回响、发掘生命的秘密、探寻太空的谜团、破解文明的神秘,所揭示的神奇绚丽的壮阔画卷,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将使我们的心灵感震颤.
  • 中华喜事大观

    中华喜事大观

    喜——是百姓生活的福气标志;有喜——就有了生活中的居家之祥气;民间有喜——就有了极力向上的如日中升之瑞气。喜,是民间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标志。喜,是一种好日子、好心情、好时光、好前景。喜,是一种民间传承明光的文化。喜,总是异彩纷呈:大年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五节、清明节等,诸多时节,百姓都会张灯结彩、披红挂绿、歌舞蹁跹。喜,是艺术作品:喜字、喜花、喜联、喜礼仪、喜乐、喜歌、伴嫁情歌、祝颂寿诞、喜寿星座、剪纸泥塑、匾额壁挂、绣品礼花等等。喜,无处不在,是一种吉祥文化。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圣印界——最强灵修

    圣印界——最强灵修

    万千世界,吾等不过只是其中的小小蝼蚁而以!!修行,就是要逆天改命!!若是连自己都改变不了,何谈称霸世界?且看废柴领袖莫恒,如何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 天下之始章

    天下之始章

    灵能爆发,异能突起,传说正在进行,万物皆我所御,在这天下,谁是枭雄而现在请听我讲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能是真实的,当然,也有可能是虚假的,我可能在讲一段历史,也有可能是一段神话。但无论如何,他都有价值被传颂下去。因为,这个世界有着无限可能。欢迎来到,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情是个什么玩意儿

    爱情是个什么玩意儿

    不会吞药,每次生病,要么把胶囊打开,要么就到处找锤子把药片搞碎。戴墨镜,竖衣领,帽子拉下遮住脸,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闪入一家药店。出差了,爆笑私房话少了很多,一个人在家的女人又开始走忧郁路线。你看你,没长相,没身材,没能力,真是典型的“三没老婆”。
  • 涟漪风华

    涟漪风华

    时间不会对任何人留情,生命中的美好也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遥想当年风华无限,悠悠涟漪再心头。
  • 都市之死神掌控者

    都市之死神掌控者

    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却因为命具寄宿,成为了掌控异能的掌控者。面对鬼怪般的噬灵,主角将会如何抉择?面对身边形形色色的美女,主角又将如何抉择?
  • 美国黑人教育发展研究

    美国黑人教育发展研究

    在今天这样一个功利主义盛行、凡事都强调实用的社会里,学术研究也深受其苦、深受其害。有没有直接用途?能否直接为地方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成为许多人判断一项学术研究是否有价值的惟一标准。因此,研究美国黑人教育史给人们带来的疑惑和惊讶可想而知,此书在申请立项资助时几经磨难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幸亏最终有人慧眼识珠,我们才能读到这本倾注了作者近五年心血的力作。
  • 第一龙婿

    第一龙婿

    成长三年,三年后一飞冲天。自此摘掉了废物的名头。自此走向了人生巅峰。我郑秋轩,世界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