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35200000003

第3章 经学(1)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6页

(晋)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郤毂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摘自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45页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余君无所遇,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矣”。西狩获麟,曰“吾道穷矣”。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阬术士,《六艺》从此缺焉。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于是孔甲为陈涉博士,卒与涉俱死。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修其经艺,讲习大射乡饮之礼。叔孙通作汉礼仪,因为太常,诸生弟子共定者咸为选首,于是喟然叹兴于学。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川菑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摘自《史记·儒林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15—3118页

初《书》唯有欧阳,《礼》后,《易》杨,《春秋》公羊而已。至孝宣世,复立大、小夏侯《尚书》,大、小戴《礼》,施孟、梁丘《易》,谷梁《春秋》。至元帝世,复立京氏《易》。平帝时,又立左氏《春秋》、毛《涛》、逸《礼》、古文《尚书》。所以网罗遗失,兼而存之,是在其中矣。摘自《汉书·儒林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620页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盲》、《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鍼《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瓖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摘自《后汉书·郑玄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207-1208页

(章帝)建初中,大会诸儒于白虎观,考详同异,连月乃罢。肃宗亲临称制,如石渠故事,顾命史臣著为通义。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给事近署,所以网罗遗逸,博存众家。孝柑(帝)亦数幸东观,览阅书林。及邓后称制,学者颇懈。时樊懈、徐防并陈敦学之宜,又言儒职多非其人,于是制诏公卿妙简其选,三署郎能通经术者,皆得察举。自安帝览政薄于艺文,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学舍穨敝,鞠为园蔬,牧儿荛竖,至于薪刈其下。顺帝感翟酗之言,乃更修赏宇,凡所壹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试明经下第补弟子,增甲乙之科员各十人,除郡国耆儒皆补郎、舍人。本初元年,梁太后沼曰;“大将军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就学,每岁辄于乡射月一飨会之,以此为常。”自是游学增盛,至三万余生。然章句渐疏,而多以早华相尚,儒者之风盖哀矣。党人既诛,其高名善亡多坐流废,后遂至忿争,更相言告,亦有私行金宏,定兰台桼书经字,以合其私文。熹平四年,灵籽乃诏诸儒正定《五经》,刊于石碑,为古文、篆、耗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使天下咸取则焉。摘自《后汉书·儒林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546—2547页

《春秋》者,鲁史策书之名。昔成周微弱,典章沦废,鲁以周公之故,遗制尚存。仲尼因其旧史,裁而正之,或婉而成章,以存大顺,或直书其事,以示首恶。故有求名而亡,欲盖而彰,乱臣贼子,于是大惧。其所褒贬,不可具书,皆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说,左丘明恐失其真,乃为之传。遭秦灭学,口说尚存。汉初,有公羊、谷梁、邹氏、夹氏,四家并行。王莽之乱,邹氏无师,夹氏亡。初齐人胡毋子都,传《公羊春秋》,授东海赢公。赢公授东海孟卿,孟卿授鲁人眭孟,眭孟授东海严彭祖、鲁人颜安乐。故后汉《公羊》有严氏、颜氏之学,与谷梁三家并立。汉末,何休又作《公羊解说》。而《左氏》,汉初出于张苍之家,本无传者。至文帝时,梁太傅贾谊为训诂,授赵人贯公。其后刘歆典校经籍,考而正之,欲立于学,诸儒莫应。至建武中。尚书令韩歆请立而未行。时陈元最明《左传》,又上书讼之。于是乃以魏郡李封为《左氏》博士,后群儒蔽固者,数廷争之。及封卒,遂罢。然诸儒传《左氏》者甚众。永平中,能为《左氏》者,擢高第为讲郎。其后贾逵,服虔并为训解。至魏,遂行于世。晋时,杜预又为《经传集解》。谷梁范宁注、《公羊》何休注、《左氏》服虔、杜预注,俱立国学。然《公羊》、《谷梁》,但试读文,而不能通其义。后学三传通讲,而《左氏》唯传服义。至隋,杜氏盛行,服义及《公羊》、《谷梁》浸微,今殆无师说。摘自《隋书·经籍志》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932-933

夫孝者,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自天子达于庶人,虽尊卑有差,及乎行孝,其义一也。先王因之治国家,化天下,故能不严而顺,不肃而成。斯实生灵之至德,王者之要道。孔子自叙六经,题目不同,指意差别,恐斯道离散,故作《孝经》,以总会之,明其枝流虽分本萌于孝者也。遭秦焚书,为河间人颜芝所藏。汉初,芝子贞出之,凡十八章,而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苍、谏议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皆名其学。又有《古文孝经》,与《古文尚书》同出,而长孙有闺门一章,其余经文,大较相似,篇简缺解,又有衍出三章,并前合为二十二章,孔安国为之传。至刘向典校经籍,以颜本比古文,除其繁惑,以十八章为定。郑众、马融,并为之注。又有郑氏注,相传或云郑玄,其立义与所注余书不同,故疑之。梁代,安国及郑氏二家,并立国学,而安国之本,亡国梁乱。陈及周、齐,唯传郑氏。至隋,秘书监王劭于京师访得《孔传》,送至河间刘炫。炫因序其得丧,述其议疏,讲于人间,渐闻朝廷,后遂著令与郑氏并立。儒者喧喧,皆云炫自作之,非孔旧本,而秘府又先无其书。又云魏氏迁洛,未达华浯,孝文帝命侯伏侯可悉陵,以夷言译《孝经》之旨,教于国人,谓之《国语孝经》。摘自《隋书·经籍志》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934—935页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则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摘自《新唐书·儒学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643—5644页

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六情静于中,百物荡于外。情缘物动,物感情迁。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时当惨黩,亦怨刺形于泳歌。作之者所以畅怀舒愤。闻之者足以塞违从正。发诸情性,谐于律吕,故曰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于诗,此乃诗之为用,其利大矣。摘自《全唐文》卷一四六孔颖达《毛诗正义序》中华书局1983年影印本

古之学经者,皆有大传。今书、礼之传尚存,此所谓《系辞》者,汉初谓之《易》大传也。至后汉,已为《系辞》矣。《语》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也。《系辞》者,谓之《易》大传,则优于书、礼之传远矣。谓之圣人之作,则僭伪之书也。盖夫使学者知大传为诸儒之作,而敢取其是而舍其非,则三代之末,去圣未远,老师名家之世学,长者先生之余论,杂于其间者在焉,未必无益于学也。使以为圣人之作,不敢有所择而尽信之,则害经惑世者多矣,此不可以不辨也。吾岂好辨者哉!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易童子问》卷三国学基本丛书本

天子诸侯当大治之世,不得有风。风之生,天下无王矣。故曰:诸侯无正风。然则周、召可为正乎?曰:可与不可。非圣人,不能断其疑。当文王与纣之时,可疑也。二南之诗,正变之间可疑也。可疑之际,天下虽恶纣而主文王,然文王不得全有天下尔,亦曰服事于纣焉?则二南之诗,作于事纣之时,号令征伐,不止于受命之后尔,岂所谓周室衰而《关雎》始作乎?史氏之失也。推而别之,二十五篇之诗,在商不得为正,在周不得为变焉。上无明天子,号令由己出,岂可谓之正乎?二南起王业,文王正天下,其可谓之变乎?此不得不疑而轻其与夺也。学诗者多推于周而不辨于商,故正变不分焉。以治乱本之二南之诗,在商为变,而在周为正乎?或曰:未喻。曰:推治乱而迹之,当不诬矣。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居士集》卷一○《二南为正风解》国学基本丛书本

事有不幸出于久远而传乎二说,则奚从?曰:从其一之可信者。然则安知可信者而从之?曰:从其人而信之,可也。众人之说如彼,君子之说如此,则舍众人而从君子,君子博学而多闻矣,然其传不能无失也。君子之说如彼,圣人之说如此,则舍君子而从圣人,此举世之人皆知其然,而学《春秋》者独异乎是?孔子圣人也,万世取信一人而已。若公羊高、谷粱赤,左氏三子者,博学而多闻矣,其传不能无失者也。孔子之于经,三子之于传,有所不同,则学者宁舍经而从传,不信孔子而信二三子,甚哉,其惑也。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居士集》卷一八《春秋论上》国学基本丛书本

孔子何为而修《春秋》?正名以定分,求情而责实,别是非,明善恶,此《春秋》之所以作也。自周衰以来,臣弑君,子弑父,诸侯之国相屠戮而争为君者,天下皆是也。当是之时,有一人焉,能好廉而知让,立乎争国之乱世,而怀让国之高节,孔子得之于经,宜如何而别白之,宜如何而褒显之,其肯没其摄位之实,而雷同众君,诬以为公乎?所谓摄者,臣行君事之名也。伊尹周公,共和之臣,尝摄矣。不闻商周之人谓之王也。使息姑实摄,而称号无异于正君,则名分不正而是非不别。夫摄者,心不欲为君而身假行君事,虽行君事,而其实非君也。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居士集》卷一八《春秋论中》国学基本丛书本

五经之书,世人号为难通者,《易》与《春秋》,夫岂然乎?经皆圣人之言,固无难易,系人之所得有深浅。今考于《诗》,其难亦不让二经,然世人反不难而易之,用是通者亦罕,使其存心一,则人人皆明而经无不通矣。大抵谓《诗》为不足通者,有三:曰章句之书也,曰淫繁之辞也,曰猥细之记也。若然,孔子为泛儒矣。非唯今人《易》而不习之,考于先儒,亦无几人。是果不足通欤?唐韩文公最为知道之笃者,然亦不过议其序之是否,岂是明圣人本意乎?《易》《书》《礼》《乐》《春秋》,道所存也。《诗》关此五者,而明圣人之用焉。习其道,不知其用之与夺,犹不辨其物之曲直而欲制其方园,是果于其成乎?故“二南”牵于圣贤,“国风”惑于先后,“豳”居变风之末。惑者溺于私见而谓之兼上下,二“雅”混于大小而不明,三“颂”昧于商鲁而无辨,此一经大概之体,皆所未正者。先儒既无所取舍,后人因不得其详,由是难易之说兴焉。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居士外集》卷一○《诗解统序》国学基本丛书本

或曰:《易》之为书也,其不可学邪?何其微而不显也。曰:学者之过也。圣人作《易》,本以教人,而世之鄙儒忽其常道,竞习异端。有曰:我明其象,则卜筮之书未为泥也。有曰:我通其意,则释老之学未为荒也。昼读夜思,疲心于无用之说,其以惑也,不亦宜乎?摘自李觏《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三《易论第一》四部丛刊本

或曰:“扬子之谄也,以王莽为可以继周公,轶阿衡。”迂夫曰:“得已哉,扬子之为书也。品藻当世,蜀庄子直仲元靡不及焉。莽宰天下,而自况于伊、周,敢遗诸乎?何鲍之死不可不畏也。虽然,莽自况伊、周则与之,况黄虞则不与也。其志将曰:为伊、周而止斯可矣,不止而至于篡伊、周,岂然哉?”摘自司马光《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卷七四《辩扬》万有文库本

熙宁二年,臣安石以尚书入侍,遂与政。而于雱实嗣讲事。有旨为之说以献。八年,下其说太学,班焉。惟虞、夏、商之遗文,更秦而几亡,遭汉而仅存,赖学士大夫诵说,以故不泯,而世主莫或知其可用。天纵皇帝大智,实始操之以验物,考之以决事。又命训其义,兼明天下后世,而臣父子以区区所闻,承乏与荣焉。然言之渊懿,而释以浅陋,命之重大,而承以轻眇,兹荣也,祗所以为愧欤!谨序。摘自王安石《王文公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28页

天下之理具于《易》,治道之本末著之《洪范》,而《诗》之喜怒哀乐盖学者所以用功于平时,举而措之之大端,而当时之学者载而为《论语》。后世之群儒终日讲论而不到其地,则未免于争者也。帝王继世之用,《书》载之明矣。而三王之损益,夏商文献之不足,而周道独详焉。夫子之所深叹,而《春秋》所以备四王之制,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人才短长高下之不齐,而学力浅深中否之或异,岂能出规矩准绳之外哉!摘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40页

同类推荐
  • 史前再现:半坡遗址(文化之美)

    史前再现:半坡遗址(文化之美)

    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征程中,有一个极重要的时代——新石器时代。陕西半坡遗址,则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的典型代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本书从半坡遗址的各方面,探讨中国黄河流域原始氏族社会的性质、聚落布局、经济发展与文化生活,为我们展现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的繁荣昌盛,以至向父系氏族制过渡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 胶东半岛鸟文化

    胶东半岛鸟文化

    城市,可以被称为是一本“可读”的历史。一个城市的文化个性,只能从地域文化的亮点中寻找。胶东文化有着自己的特性和独立性,是一支原生态独立起源的文化,胶东文化偏重于齐文化,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结合得非常紧密。
  • 城中小村的“前世今生”

    城中小村的“前世今生”

    书稿的写作终于完成了,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但却丝毫没有放松的感觉。也许,是我还无法在短时间里从写作的兴奋抑或思维的快乐中解脱出来;也许,这薄薄的纸页根本承受不起太多的希望和期待,因为过程远比结果更复杂,更精彩,也更值得缅怀。每当想起在平西生活的平淡而不平凡的日日夜夜,想起在宿舍里在那台破旧的“笔记本”上写作的每时每刻,我的内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
  • 和记者谈心:记者的访问记(汤一介集)

    和记者谈心:记者的访问记(汤一介集)

    本书收入的是记者们对作者的访谈、报道,以及学界对作者研究的相关论文等,由此可从生动活泼的口语或他人的视角等来了解作者及其思想。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勇于实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勇于实践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绝世特工:废材六小姐

    绝世特工:废材六小姐

    前世,她为组织而活,却被最爱的人抛尸大海;这次,老天给了她一个机会,让她重生,却穿越到了一个废柴小姐身上。他是大陆灵力的巅峰,也是帝国的晋王殿下,世人只知他不言苟笑,冷酷无比,俊美无双,并钟情于她,但却不知他也有嬉皮笑脸的无赖样儿。终于……“冷非然,我们成亲吧!”可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增顺

    天增顺

    清末,旗人姑娘令仪远嫁吉林,在丈夫和爷爷的引导下开阔眼界。她十六岁守寡,步步为营,用智慧、勇气和手段在乱世中经营商号,顺时图强,逆时保本,终使“天增顺”成为关东第一商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温柔王子的拽丫头

    温柔王子的拽丫头

    “媳妇你都亲了怎么能不负责呢?”“关我屁事!”“没关系的媳妇,你不对我负责,我对你负责就好了。”“呵呵…………不用!”干脆利落的对话,你们看到了啥?|????)っ?喜欢你?
  • 耽美,快穿之女王修炼进行时

    耽美,快穿之女王修炼进行时

    兜兜转转又是一个轮回,我还是只有那句话:“我不在乎你是否贫穷,是否富裕;我不在乎你是否善良,是否残暴;我不在乎你下一次是什么样,我只知道,我爱你,这就足够了”
  • 半人马可汗

    半人马可汗

    赫拉克勒斯用浸泡过九头蛇许德拉毒血的弓箭误伤了自己的老师半人马喀戎,喀戎为了解救被锁在高加索山上的普罗米修斯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并放弃永生。死后被宙斯升到天空成为了手持弓箭的人马座。——《希腊神话》然而无所不能的皮力温——喀戎的神话没有断绝,在升星时喀戎感知到熟悉而又陌生的召唤,魂灵降临在另一个世界……这次他不会和善软弱,他要成为狂暴的可汗,带领半人马种族走向复兴和辉煌!(贤者圣师半人马喀戎神话的再续——祭奠伟大的众神导师)
  • 时间玫瑰她

    时间玫瑰她

    时间玫瑰和她,你会选择什么和你度过余生?
  • 不科学的机甲少女

    不科学的机甲少女

    人如果不思考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咸鱼王我当定了那么这个就是讲述一条咸鱼在食宿全免水电全包还有的学院里卷入主线任务的故事顺便和妹子一起拯救世界(作者是个变态萝莉控,所以……
  • 梁晓声文集·长篇小说1

    梁晓声文集·长篇小说1

    梁晓声先生以直面现实的态度进行深邃的哲学思考和精致的文学创作,在这些作品中,他真诚而又爱憎分明地记述历史,深入剖析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其中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他的作品因此被称为“史性与诗性的综合体”,承载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