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36200000002

第2章

积万金于箧匮,虽俭乏而不用,则未知其有异于贫窭;怀逸藻于胸心,不寄意于翰素,则未知其有别于庸猥。

——《抱朴子·外篇卷三十八·博喻》

如果在箱柜中积存了万两黄金,即使贫困也不使用,那么就不知道这和贫穷有什么不同;如果胸中怀有华丽的辞藻,不把心意寄托在著述上,那么就不知道他和普通鄙陋的人有什么区别。

治其器必求其用。

——《二程外书·卷一》

治办这器具必定要求它发挥作用。

学贵大成,不贵小用。大成者,参于天地之谓也;小用者,谋利计功之谓也。

——《胡子知言·卷三·纷华第九》

治学可贵之处在于有大的成就,不是可贵之处在于有小的效用。大的成就,指的是对天地加以研究;小的效用,指的是谋求利益、功劳。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第一》

对妻子、看重品德,轻视色相;事奉父母,能竭尽自己的力量;事奉君主,能献出自己的生命;和朋友交往,说话讲诚信。(这样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论语·子张第十九》

坚持德行却不弘扬,信仰道义却不够忠实,(这样的人)怎么能算是有用?怎么能算是无(可有可无)用?

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室屋,采草以和方药者,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

——《论衡·超奇第三十九》

进入山里,见到树木,不论高的矮的都知道的;进入田野,见到花草,不论大的小的都认识的。然而不能够伐树木用来建造房屋,采摘花木用来调和药方,这是只认识草木却不能使用的人。

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

——《论衡·超奇第三十九》

倘若只是诵读,读诗诵经,即使能诵读无数篇,也不过是鹦鹉学舌之类的。

实言无多,而华文无寡。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如皆为用,则多者为上,少者为下。

——《论衡·自纪第八十五》

内容充实的文章不忌讳多,华而不实的文章不忌讳少。对社会有用的文章,一百篇也无妨;对社会无用的文章,一篇也没有补益。如果都是对社会有用的,那么就是多数的是上等,少数的是下等。

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围炉夜话》第二条

对于前代圣贤的话语,自己必须在平常照着样子去做,才能算是读书。

士既多读书,必求读书而有用。

——《围炉夜话》第一四九条

读书人既然读了许多书,必须要读了书而有用处。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

下棋是一门小玩艺,如果不专心致志,就不能掌握它。比喻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

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

——《荀子·解蔽》

一心不能两用,因此聪明人总是选择一件事专心致志去做。

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壹于道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

——《荀子·解蔽》

思想分散,就不可能对事物有准确认识;思想动摇,认识就不可能精深;三心二意就会疑惑不解。专心于一点来考察万物,万物才有可能被认识了解。

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

——《荀子·大略》

君子专心致志地教,弟子专心致志地学,这样,就能很快获得成就。

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庄子·大宗师》

如果一个人的嗜好特别广泛,那么他的才能就会大大地丧失。比喻做事应专一。

做事应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达生》

做事应该,用心专注,与神相似。

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则两不成。

——《韩非子·功名》

用左手画圆,同时用右手画方,这样,两个图形都不可能会画好。比喻一心不可二用。

人莫能左画方,而右画圆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没有人能够同时用左手画方形,用右手画圆形。比喻一心不可二用。

有德行之人之于物无所苟而已。

——《谷梁传·僖公十六年》

有德行之人对于该办的事情都会一心一意地去做。

意不并锐,事不两隆。

——汉·刘向《说苑·谈丛》

一心不能二用,不能同时兼顾两件事。

思心爱一至,不闻雷霆。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材理》

思考专心致志,即使有雷声竟也听不见。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一心一意地去努力,即使坚硬的金属和顽石也会被钻开。

心不两用,则手不并运也。

——北齐·刘昼《刘子》

一心不能两用,一手也不能同时做两件事。

心驻于目,必忘其耳,则听不闻;心驻于耳,必遗其目,则视不见也。

——北齐·刘昼《刘子·专学》

注意力专注在所看的东西上,必然会忘记耳朵的作用,从而听不见声音;注意力专注在听觉方面,就会丧失眼睛的作用,从而视而不见。

爱博而情不专。

——唐·韩愈《与陈给事书》

爱好广泛感情就不会专一。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黟。

——宋·苏轼《和子由论书》

爱好广泛,终究会一事无成;事事不精,再多也没有用处。

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

——宋·欧阳修《苏子美论书》

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没有思想专一却力量达不到的事。

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宋·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泰山在面前却看不见,疾雷轰破石柱心也不受惊。比喻心神专注。

用心专者,不闻雷霆之震惊,寒暑之切肤。

——宋·林逋《省心录》

思想专一的人,听不见震耳的雷声,感觉不到严寒和酷暑。

未有外貌不庄,心能一者。

——明·胡居仁《居业录》

外貌轻浮的人心志不能专一。

人能一其心,何不如之有哉?

——明·刘基《郁离子·一志》

人能专心致志,一定会获得成功。

明生于一。

——明·刘基《郁离子·省敌》

对事物能认知是因为思想的专注。

怀之专一,鬼神可通。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葛巾》

人若专心一意,鬼神也可以帮助你。

聋者目善视,瞽者耳善闻;缺一得专一,用志斯不分。

——清·刘岩《病中杂诗》

聋子的眼睛非常敏锐,盲人的耳朵特别灵敏。由于他们生理上有了缺陷,因此在另一方面能特别专心。

履霜,坚冰至。

——《易经·坤》

踩在霜地上,就明白结冰的季节要来了。比喻见微知著。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易经·系辞下》

君子见到事情的微小端倪,就立刻去防止它,不会拖延到终结的那一天。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易经·系辞上》

仁者见了就用仁的见解去评论它,智者见了就用智的见解去评论它。比喻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

如彼雨雪,先集维霰。

——《寺经·小雅·弁》

如同下雪一样,必先落冰霰。比喻事情的发生事先都会有苗头。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

——《论语·子张》

贤能的人就能认识事情的大的方面,没有才识的人只能认识事情的小的方面。

闻一以知十。

——《论语·公冶长》

了解一方面的情况就可以推知其他方面的情况。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登上东山后就会看到鲁国很小,登上泰山后就会看到天下太小。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孟子·尽心上》

擅长观察水的人总是要看它壮阔的波浪。比喻看事物要看其主要方面。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孟子·梁惠王上》

眼睛明亮是可以看到秋毫的末端,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

——《荀子·王制》

善于选择的人能够控制别人,不善于选择的人被别人控制。

所谓庸人者,口不能道善言,心不知邑邑。

——《荀子·哀公》

庸人就是嘴里说不出有价值的话,心里也不懂得谦虚。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

——《荀子·非相》

由知近可以推知远,由知一可以推知万,由知隐微可以推知明显。

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

——《荀子·非相》

要想知千年的事,就审察今日;要想知亿和万,就研究一和二。

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荀子·解蔽》

对事物的认识了解,这是人的本性,可以被认识,这是事物本身的道理。

以所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

——《荀子·解蔽》

用对事物能有所认识的本性,去研究事物可以被认识的道理,如果没有什么限制,那么终身也不能穷尽对外界事物的认识。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荀子·解蔽》

人们一般都有的缺点,是被片面的认识所蒙蔽,而不明白大局的大道理。

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

——《荀子·解蔽》

万物都有差异,没有不相互受蒙蔽的,这是人们思想方法上的通病。

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

——《荀子·解蔽》

虚心而宁静,就是认识达到了极端明晰的境界。

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

——《荀子·解蔽》

精通某一事物的人,只能了解某一事物;精通于道的人,却能掌握了解一切事物。

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

——《荀子·天论》

各种事物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一种事物又是各种事物的一部分。愚蠢的人只认识一种事物的一部分,却自认为认识了自然界的规律,这是无知的体现。

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能有所合谓之才。

——《荀子·正名》

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称之为知。认识能力与客观世界相一致称之为智。人本来就有的掌握事物的本能叫做能。这种功能和客观世界接触后所形成的能力叫才能。

心有征知。征知,则缘耳而知声也,缘目而知形可也。然而征知必将待天官之当薄其类然后可也。

——《荀子·正名》

心可以对事物感知。这些感知,要借助耳朵才可知道声音,借助眼睛才可知道形象。但是感知一定要等感官接触到外界事物后才能发挥作用。

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能自己看清事物称之为眼光明亮,能自己听到各种情况称之为耳朵灵敏。

圣人见微以知明,见端以知末。

——《韩非子·说林上》

有智慧的人见到微小的征兆就能知道明显的情形,见到一点儿端倪就能知道未来的结局。

不能兆其端者菑及之。

——《管子·侈靡》

不能及时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征兆的人,灾难必然来临。

专于意,一于心,耳目端,知远之证。

——《管子·心术》

专心一意,思虑集中,耳目端正,这是远见卓识的保障。

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

——《管子·牧民》

只有了解了事物发展规律的人,才能在祸患发生之前就有所提防。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老子》

不出家门,就可知道天下事情;不看窗外,就可发现自然规律。比喻不可能的认识。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耻辱,知道适当程度就停下来就不会有危险。

知常曰明,益生曰祥。

——《老子》

明白事物运行的规律叫做明智,过分贪求生活享受便成祸患。

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凶。

——《老子》

知道了事物运动的规律叫做明智。不知道事物运动的规律,轻举妄动就会遭殃。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庄子·逍遥游》

知识少的人不如知识多的人有远见,年岁小的人不如年龄长的人阅历丰富。

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庄子·秋水》

从小的出发点去看大的事物会看不全面,从大的出发点去看小的事物会看不分明。比喻认识事物容易失于片面。

夫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

——《庄子·外物》

土地不能说不广大,人所利用的仅仅是脚踩着的那一点。假若把脚踩以外的土地都挖去,并且一直挖到土地深处的黄泉,这仅有的小块儿土地还存在且有用吗?比喻遇事应该眼界开阔,目光远大。

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墨子·非攻中》

谋划却没有成功,就应该借助过去的来认识未来的,借助明显的来认识不明显的。

穷巷多怪,曲学多辩。

——《商君书·更法》

贫穷偏僻巷子里的人少见多怪,认识片面的人喜欢争辩。

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

——《商君书·更法》

具有高于一般人品行的人,当然会被当代人所排斥具有真知灼见的人,必然要被人们当作是个桀骜不驯的人。

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

——《管子·戒》

听到一句准确的话就能对万物融会贯通,这就是认识了事物的规律。

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

——《尚书·无逸》

只有先知道生产粮食艰辛困难的人,才会有安乐和享受。

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尚书·太甲中》

只有眼光明亮的人才能看得远,也只有听力敏锐的人才能听进有关道德的言论。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战国·楚·屈原《渔父》

有智慧的人对事物的认识不固执己见,而能随着时世的改变而改变。

目在足下,不可以视近,虽明何益。

——战国·鲁·尸佼《尸子》

眼睛长在脚底下,连很近处都看不见,即使再明亮又有何用呢!比喻目光短浅就不能看清事物。

井中视星,所见不过数星。

——战国·鲁·尸佼《尸子》

从井底向上观看天上的星星,所见到的不过是几颗星星。

见骥一毛,不知其状;见画一色,不知其美。

——战国·鲁·尸佼《尸子》

只看见好马的一根毛,是不会知道好马形状的;只看见一种颜色,是没有办法知道图画的精美的。比喻见识狭窄。

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

——《国语·吴语》

谋划一件事一定要预见到必然能成功,然后才去实行。

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

——《谷梁传·桓公十四年》

站在远处望,只能看见概貌而不能了解它的容色。

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别类》

有过失人的毛病,就在于不了解而自以为是。

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去尤》

面向东看的人看不见西边的墙,面朝南看的人看不到北方。

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察今》

审看堂下的阴影,可以知道日月的运转规律,自然界的变化;看见瓶子里的水结了冰,可以知道气候的寒冷变化,鱼鳖深藏水中;尝一块煮好的肉吃后,可以知道一锅汤菜的味道。比喻举一反三。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察今》

通晓事物发展规律的人,贵在能从身边的事物看清远处的事物特征,能从今天了解过去情况。

败莫大于不自知。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自知》

没有比缺乏自知之明而遭受的失败更大了。

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列子·说符》

能看清深潭中的鱼的人肯定会有不祥之事,能够预料到人家隐私的人必定会遭到祸殃。

见出以知人,观往以知来。

——《列子·说符》

见到出去的就能推知要进来的,回顾过去就能推算未来。

微之为著者强。

——《战国策·赵策》

能够见微而知著的人,就会成为强者。

谛毫末者,不见天地之大;审小音者,不闻雷霆之声。

——《关尹子》

专注于细小事情的人,就不可能看到天地的广阔;专心于微小声音的人,就听不到打雷的声音。比喻见识狭小。

处明者不见暗中一物,处暗者能见明中区事。

——《关尹子》

站在明亮处的人看不见黑暗处的每一种东西,而处在黑暗处的人能看得清明亮处每一细小事物。

无一物不可见,则无一物非吾之见;无一物不可闻,则无一物非吾之闻。

——《关尹子》

没有一种有形的物质不能看见,但也没有一种东西是绝对被认识看清楚了;没有一种有声的东西不能听见,但也没有一种东西算是绝对听到了。比喻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但又不能说绝对认识了。

见博则不迷,听聪则不惑。

——《牟子》

见识广泛就不会被迷惑,听觉聪敏就不会受蒙骗。

足所践者少,其不践者多;心所知者寡,其不知者众。以不用而能成其用,不知而能全其知也。

——《文子》

同类推荐
  • 西口在望

    西口在望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池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夭独厚的三晋人文资源,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 旅游时代的文化叙事:闽西的客家化进程和客家符号的建构

    旅游时代的文化叙事:闽西的客家化进程和客家符号的建构

    本书将闽西区域历史置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旅游时代进行观照,引入后现代主义新史学观,运用历史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旅游人类学等研究方法,强调区域历史是一个不断书写的进程。为更好地融入全球化时代旅游市场,凝聚全球客家原生情感,强化客家人归宿感和文化认同,地方政府、民间组织、社会精英通过有选择的、世俗化的、功利性的文化叙事和文化实践,重建客家传统社会,将闽西打造成全球客家祖地、客家核心区。用区域社会小历史丰富国家大历史,塑造了全新的闽西形象,提升了闽西的影响力,对闽西社会经济,尤其是旅游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 古寺之谜

    古寺之谜

    悬空寺作为现存唯一的三教合一的寺庙为什么能悬而不坠?“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古已有之。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博大精深的少林武学究竟源自何方?布达拉宫这一世界屋脊上的“白宫”最初是为女人而建?杭州灵隐寺中是否有那位传说中的济公?雍亲王的府邸被乾隆改成了喇嘛庙,是出于孝心还是另有目的?法门寺何以能使整个大唐帝国疯狂,它的地宫中埋藏了怎样的天机?千年古寺,衍生无限传说:匪夷所思的佛像传奇,珍贵无比的佛家法器,趣味浓郁的佛国典故,神奇诡秘的佛教传说。让我们走进奇妙的世界,探索中国二十座著名古寺。
  • 大众语典谜语(1)

    大众语典谜语(1)

    《大众语典谜语》,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为谜语熟读类工具书。
热门推荐
  • 卡丽快跑

    卡丽快跑

    索尔早就告诉过卡丽,在谍战世界要记住两条法则:一、这个行当行会要了你的命,所以永远都不要相信线人或任何人。二、没有——我再说一遍——没有巧合。2006年,贝鲁特。美国中央情报局情报官卡丽在与代号夜莺的新线人秘密接头时遭遇埋伏,侥幸逃脱。她怀疑贝鲁特站安全受到威胁,于是与贝鲁特站主管对质,陷入激烈的争吵,因而被遣送回到兰利总部。卡丽善于辨别和预料行为模式(她为了保护自己职业生涯而未敢示人的躁郁症,反而让她对这项特长更加精通),因此她益发肯定有人在阴谋策划恐怖袭击。她冒着违抗命令的风险,查出了夜莺与伊拉克基地组织领袖阿布纳齐尔勾结的秘密证据。
  • 我的姐姐不一样

    我的姐姐不一样

    她的声音清亮而动人,她总是喜欢在午后唱着他最喜欢的歌。“我喜欢上了一个人。”我眯起眼,明明有了喜欢的人是值得开心的,可我却不知道,我会这么难过。心脏有一种压迫感,酸酸的,涩涩的。我喜欢上了喜欢我姐姐的人。我的竹马哥哥。我的姐姐是个白化病患者。活不到20岁。
  • 月逐仙

    月逐仙

    韩月,普通的资质,普通的外貌,特殊的血脉却需要极其苛刻的条件才能触发。最普通最平凡的女子在修真的世界中挣扎生存,远远超越负荷的修行强度,比常人更加细致的谨慎,比身边所有人更用心的探究世界,不过是为了成为一位真正的强者!不过是为了有能力去呵护那些愿意用生命珍爱她的亲人、朋友!天道漫漫,修行艰险,无数人在开始胆怯,在中途夭折,在即将胜利时消陨,可是,对于韩月,这个经历漫长时间磨砺身心的少女却终将成为整个世界最璀璨的存在!
  • 误入七途:鬼王,你轻点

    误入七途:鬼王,你轻点

    她,21世纪金牌杀手。因错信人心一朝惨死。再睁眼,她是龙霜帝国护国将军府七小姐花七七,无颜无才。他,龙霜帝国人人惧怕的鬼王;却宠她入骨,捧她上天。丑女变美女,阴谋一步步揭开,看她如何与他一起笑看天下…
  • 生死罚天录

    生死罚天录

    他是生死罚天录的持有者,拥有可以统领千万妖魔鬼怪的权力,但他的前世宿命却是烈火焚体。今生沉睡的灵魂是否会觉醒?他的宿命又会是怎样的结局?他和另一个他的前世今生又有怎样的羁绊?
  • 婚姻中的危险音符

    婚姻中的危险音符

    27岁的编辑简宁刚刚步入婚姻殿堂,却因为婆婆一句“不生孩子结婚干嘛”困扰。简宁坚持自己的主张,先立业后要孩子,却跟婆婆闹翻,决定丁克,在周围人都有了孩子之后又开始仓促备孕,但事与愿违备孕路上路漫漫。简宁夫妻共同经历了不孕不育的困扰,最终在一名老中医帮助下成功怀孕并在35岁高龄顺产,怀有报复心理的婆婆上演了一出出的“闹剧”,简宁一边为婆婆“擦屁股”,一边帮助身边更多不孕不育病友,最终大家都成功怀孕生子。
  • 我的世界之旅行

    我的世界之旅行

    主角武夷在玩mc时停电穿越到了神奇的我的世界,开始了我的世界之旅
  • 修行一世

    修行一世

    一个自山村中走出的少年,无意中得到的一块黑色石头,闯入精彩纷呈的修行世界,会走出一个怎样的仙路人生。
  • 嗨,狐仙大人

    嗨,狐仙大人

    狐狸有三好,身娇、肉嫩、爱洗澡。身为一只狐仙,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变回狐狸。“学长,乖乖别动,一会见到买主就卖萌,听见没。只要你能卖个好价钱,我以后会经常去看你的。”某女摸着怀里的白狐温柔地说道。一天后,某男再次站在她的面前,冰山瞬间变成了火山爆发。“学,学长,你怎么回来了?别啊,买家还没给全五星好评捏!”“狐狸不发威,你当我是小叮当!回家,繁殖期到了!”
  • 三峡那个桃花村

    三峡那个桃花村

    有位学者说:“中国几千年不散不败,这个凝聚力大概不是靠经济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落后过;也不是靠军事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被侵略过。中国历经艰难而弥坚,靠的是文化的凝聚力。”看看“春节”的强大磁场,你就不会怀疑这话说得很真实。再看看我们的下一代狂热地爱着、过着各种洋节,接受各种外来文化的熏染,而世风迁移,课本和课外读物中民俗文化的缺位,导致年轻一代民俗观念的淡漠和匮乏。因此,本书有意关注并表现中华民族特别是三峡地区的民俗风情,它在书中出现不仅是一个自觉者的努力,更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