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60900000003

第3章 追寻教育的本真

一、教育研究什么

教育研究什么?当我把多年的教育困惑与思考归结为这样一个问题时,我真的大吃一惊,因为这个问题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教师说: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研究教育就要研究课堂,研究教学设计,研究教法与学法。

校长说:学校教育的重点是管理。研究教育就要研究学校管理,研究学校的建设与规划,研究学校制度文化。

专家说:教育是一门科学。研究教育就要研究教育的规律,研究教育的方式与方法,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

……

面对如此种种言说,我无法评判与选择。因为角度不同,观念就不一样;视角不同,看法就不一样。

那么,在这众多的教育研究对象中,究竟有没有最贴近教育本身的研究对象呢?

让我们来探佚一下吧。

从“教”字来看,左边是“孝”,右边是“文”,从“文”从“孝”意即用“文”来促“孝”。文:文化或文明,文与武相对,选择人文而舍弃武功。这可从古老的兵家辩证法中得知,如《孙子兵法》的经世致用,主要就是由于它是历史经验的理性凝聚。残酷的战争,血淋淋的事实,呼唤着人文。孝:孝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内容之一,“忠”与“孝”相连,意指孝敬父母忠于国家。因为中华之传统,一言以蔽之,实乃“家国天下”也。古代《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与现代的“保家卫国”一脉相承。“育”字,《说文解字》解释为“养子使作善也。”于是,把“教”与“育”合起来,教育可理解为用文化或文明来教化子女忠孝的生成并代代延续。

关于教育的这个本源性解释可以从典籍中找到佐证。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这样说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斅,觉悟也。”而且把“学”字放在“教”部里。清代的段玉裁把二字放在一起来作注:“学所以自觉,下之效也;教人所以觉人,上之施也,故古统谓之斅也。”并进一步解释说,古时写作“斅”从“教”,主于觉人,秦以来,去“攴”作“学”,主于自觉。

由此观之,“斅”有两个行为实施者。“上所施”的实施者可称之为教师;“下所效”的实施者可称之为学生。所以教师与学生是构成教育的两个最基本的元素。

当然,要使教育成为可能,仅有教师与学生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一些中介,如教材、教学媒体、教学场地等教学影响。教师、学生、教学影响构成了教育的全集合。在教育的这三个元素中,教师与学生是人的因素,表现出复杂多变、变动不居的特征;教学影响是物的因素,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征。因此,研究教育就要研究教师、学生和教学影响,但相比之下,对学生的研究更为重要,所以,在我看来,对学生的研究最能贴近教育的本真。

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古往今来,人们对学生这个研究对象作了许多精彩的论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矗

……

学生是教育研究的对象。那么学生的哪些方面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呢?

“白马非马”“坚白同异”。我个人认为,既要研究学生的个性,也要研究学生的共性。也就是说一方面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个人文化背景、认知差异、思维差异等,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学生的共性特征,如心理特征、年龄特征和精神性需求等。教育者(教师)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只有让个体觉悟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二、不同的学生观不同的教育收获

“古月老师进师德进修班了。”国庆节假后到校,我听到了这个不好的消息。

师德进修班是上级部门每学年举办一次的培训班。受训的主要是本学年度师德表现不好或教学质量特差的老师。

古月老师是我的同事,我们很熟悉。他为人正派,工作认真,同事关系好,怎么会进师德进修班呢?我暗自思忖着,一定是教学质量出了问题。

于是,我来到教导处,查看了古月老师上学年度的教学业绩。果不出我所料,上学年度古老师所教班级的教学成绩位居于全县同类学校的最后一名!

作为同事,作为朋友,看看他,说说话,也算是一种安慰吧。于是,吃过晚饭,我和爱人一起,敲开了古老师的家门。

“进师德进修班也不算是什么丢人的事,培训就培训吧,没什么大不了的。况且又不是生活作风问题,怕什么哟。”我开起了玩笑,“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哪个老师敢保证他一辈子都不会考最后一名?”我继续宽慰着。

“谢谢你,张老师1古老师一边给我沏茶,一边说,“其实,我教书还是挺认真的,学校每次的教学六认真检查,我都是良好。从平时学生的作业来看都还是可以的嘛,怎么会在最后一次考试中出大问题呢。我真有点儿冤哟。”古老师苦笑了起来。

“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比如学生方面,或课堂教学的效率方面。”我试着帮助分析原由。

“嗯!也许问题就出在这儿。”古老师沉思起来。

说实话,古老师虽然没有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但他的一些教学基本情况我还是了解的。记得有一次,都晚上十点多钟了,我见办公室还亮着灯,想上去看看,看谁还在玩电脑。可推开办公室的门一看,是古老师在备课。他告诉我,为了上好一节课,解读教材、备课、写教案,常常都要花上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由于明天的课是演示实验,为了让课堂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正在赶制一个教具。仅此一件事情,也许还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古老师课前的充分准备,在同事中都是有目共睹的。

“问题一定出在学生那儿了!说说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语气坚决。

“班上今年春季从外地转来了两个学生,我上课时,他们总是在下面扰乱我的课堂纪律。说话、扔纸团打别的同学,甚至离开座位……”

“怎么不制止呢?”

“开初,我也批评了几次,课后我也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来教育,可谁知,越教育课堂纪律越乱。后来,我不管了,课堂反而还能勉强过得去。”古老师满脸委屈。

我知道,这是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作怪。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如磁场,教育若不得法,教育力越大,反弹力也越大。

“你怎么不给班主任老师反映,或给学生的家长反映呢?”我知道,教育学生需要形成合力。

“我在班上也说过这事儿。可就在我说要反映给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第二天,上课时我发现讲台上有一张条子,写的是‘事情要是让班主任或家长知道了,我会报复的。’末尾虽然没有写名字和日期,但我知道,这是在警告我,况且其他科任老师上课时也没有这么严重,我就只好放弃了。”古老师几乎在哭泣着。

“班干部呢?班上其他同学的态度呢?难道整个班集体就没有一点儿正义感1我有点激动起来。

“刚开始时,这两个同学的表现大部分同学还是看不惯的。但后来都变了,或和他们串通一气,或听之任之。好在我的课后来还是基本能维持下去,于是我也就忍气吞声了。”

谈到这里,我不想再谈下去了,因为再谈下去,只有徒增古老师的烦恼与忧伤。好在古老师今年换了一个班,情况应该好多了。于是我们站起身来,劝慰了几句之后就回家了。

回到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也想了很多很多。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研究的第一因素。古老师呀,你怎么就忘记了呢?很多教育的失败,就失败在没有深入地研究我们的学生!

研究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在这个现代社会,在这个以异化和功利为征候的社会。

平心而论,现在的学生,较之六七十年代的学生,真的不可同日而语。家庭物质生活丰厚了,学习的条件与环境优越了,但学生的勤奋、刻苦、节俭等个性品质却下降了;文化信息渠道多了,信息量大了,但学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却下降了,拜金主义、贪图荣华的不良心理却在滋生蔓延;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英雄形象在学生那里变了味,替而代之的是歌星、影星,老师甚至家长在他们的眼里简直就是形象猥琐,谈吐穷酸的人物……

尽管如此,但我还是坚持认为,研究学生、教育学生、转变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变,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观念也要变,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也要变。唯有如此,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才能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才不会被社会和时代所淘汰。

冷静地想一想,中途转学的学生,为何转到这儿来?这两个学生的转学背景与转学原因,你了解吗?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个人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式,你熟悉吗?他们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你知道吗?若尽知详情,作为教育者,你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呢?若全不知情,我还能说什么呢?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教师,确实不易:教学质量、安全责任,已经够教师忙活了,还要深入细致地关心学生、研究学生、转变学生,这不对教师太苛求了吗?这不是对教师太不人性化了吗?

是的,我也是一个一线教师,我也知道现在做个教师真的不易,我理解教师。关于这一点,我曾在《老师,请别在哭泣》一文中这样写道:“平心而论,现在的教师真的很不容易。传统伦理的“义利之辨”,并没有很好地在教师心灵深处得到整合,特别是功利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与教师的文化良知构成的矛盾,常常交织在绝大多数教师的脑中。一方面是市场经济下的商品大潮的冲击,物价的波动、行业价值的对比,让教师囊中羞涩,仅能维持生计,知识经济的经商赚钱欲望时时在心底滋生;另一方面,几千年传统文化熏陶成长起来的教师又恪守着自己正人正己、为人师表的职业格言。可以说,能站稳讲台而不动摇的教师已属不易,更不用说放弃繁华而甘于清贫,为乡村教育守望的教师了。”

但若换个角度看,如果做教师这个事实不能改变的话,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客观待之,事在人为,因为教师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是与学生一起生活的。改变自己,顺情达性,假以时日,也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快乐的教师。所以与其毫无希望地怨,还不如心怀希望地做。在我们身边,在我们这个社会,不是也有一大批在“教书育人”中体验到了极大幸福的教师吗。李镇西、钱梦龙、魏书生……

木子老师,也是我的同事。看他的教案,真可谓“寥寥几句”;听他的课,虽不说枯燥无味,但肯定不算上乘,可他的教学业绩每年都在中等以上。古老师的事情发生之后,我曾仔细地观察过木老师。你看,下课铃响了,他总会来到操场,和学生一起跳绳、打篮球,看着他笨拙的身影,真的让人啼笑皆非。下午放学之后,他总是在街上转悠,看见学生,或挥挥手,打个招呼;或说一声“明天见1周末,只要没有回县城家里,他总是在这个学生家吃晚饭,又在那个学生家吃中午饭……

就这样一位老师,却经常出现在家长的谈话里、学生的作文中、学生的笑脸上。

三、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的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如钱梦龙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课堂教学模式;自第八次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课堂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就更高了。无论是“三维目标”的实现,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是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无论是各级课堂教学比赛,还是公开课、示范课,都把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程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

课堂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不容质疑的。目前,这一理念已为广大一线教师认同接纳并已转化为了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实践,这是很值得欣慰的,也是第八次课程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

然而我要说的是,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学生的主体精神,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之中,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乃至整个学校生活中,都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学校无小事,处处皆育人。”凡是教育学生的活动,都要充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引领学生,给学生以话语权、自主权和主动发展权。包括沟通交流的时机选择、地点安排、交流的方式与方法。凡是教育学生的场所,都要注意学生主体性氛围的营造,精心设计教育的环境,包括教室的布置、座位的安排、校园文化建设等等诸多方面。

我这样讲,也许有教师会说,“这太偏激了,太过左了,完全丧失了教师的教育地位1

如此质疑,我能理解,但我还想说,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落实得不够,永远不至于过激过左!

为什么?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诠释。

第一,什么是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把学生作为教育的本体或本根。何谓本体?从哲学意义上讲,本体就是事物的本源或本质。若类比于教育,学生就是教育的本源,而教师、教学影响则不是。因为学生是教育的巨大资源,有着巨大的开发潜能,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老子的《道德经》上有这样一段:“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这里的“一”就可理解为本体或本源,意指天回到了它的本体,天就是清澈的;地回到了它的本源,地就会宁静;神回到了它的本源,则神就会灵验。由此推衍,“事得一以顺。”如果教育回到了它的本体,则教育才能顺利进行。

明白了教育的主体,就明白了教育中“谁之事,谁作主”这个根本问题。教育本是儿童自己的事,应该由他们自己去作主,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让他们在过程中体验情感,收获价值,分享幸福,在过程中获得成功与快乐。教师的作用是帮助与服务,是指导与引领,而决不是大包大揽,由教师的“长官意志”去代替学生的“自由意志”。

由此来反观我们的教育,难道我们有的教师会不觉得问心有愧么,会不觉得脸红么?在我们现实的教育中,作为教师,你是不是在真正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们以统一的答案、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我们以“三好学生”“好儿童”来约束学生。只要学生有不同的声音,我们就批评训斥,只要学生有异样的行为,我们就横加干涉。久而久之,学生的童心泯灭了,独特的个性也不再有。只剩下一个个听话的学生,一个个乖孩子,工具般地活着,谈何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精神呀!

第二,从教育的目的来看。

教育的本质说法多多,但无论是上层建筑说(教育直接的功能是影响政治发展)、生产力说(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供受教育者的劳动能力,形成现代经济生活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还是意志替代说(人类文化成果转化为个体意识,为未来的指向提供透视器和显微镜),都有一个共同的内涵,那就是要把教育活动区别于其他任何社会活动,来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包括学生个性化发展和个性的社会化发展。

就拿我国的教育方针来说吧。

先看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方针的演变。

(1)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1961年中共中央召开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教育也相应进行调整。在中共中央先后批准试行的《高教六十条》《中学五十条》《小学四十条》中,重申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1991年李铁映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报告,把教育方针正式完整地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2000年3月5日,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论述:“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实际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解读:教育方针虽几经修改,但其核心都是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个体,另一方面也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前者是个性化教育,后者是社会性教育。要求教育既要培养身心健康、道德高尚、体格健全、充满智慧的个体,又要结合社会的发展,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把个人教育与集体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其实,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狼孩的故事》《白毛女的故事》,无不给我们深刻的启迪。马克思在欧洲工业革命发展时期就指出“人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强调人的社会性,真的意义深远。在我国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传统文化中,仍然注重个体与社会的结合。《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亦如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此等等,说的正是“内圣外王”之道,换成现代的话说,那就是内有素质,外有形象,胸怀智慧,放眼天下的人才。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21世纪的今天,注重于个性化和社会性的复合性人才的培养,既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声。“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1钱学森老教授痛心疾首,“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老的话真是震人心魄!

当今社会,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国际竞争,技能性人才、创新性人才的严重缺失,一个个艰深的人才命题,沉沉地摆在了教育者的面前。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唯有改变我们不合理的教育机制,改变我们“一刀切”的教育模式,改变我们每个教师的传统的定势教育思维,才能培养出创新性的人才,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的祖国立于世界之林。殊不知,如此改革的起点却在学校,却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之中。改变传统的学生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构建个体智慧的主人,成为创新的主人,已迫在眉睫。

同类推荐
  • 快乐心灵和成长故事

    快乐心灵和成长故事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呼啸山庄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呼啸山庄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语文新课标必读-中外古今寓言故事

    语文新课标必读-中外古今寓言故事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它往往用一种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一些意味深长的道理。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们大都篇幅短小而形象鲜明,在浅显简单的故事中阐述某种道理,给人以启示。
  • 有趣的课外活动:课外实验活动指南

    有趣的课外活动:课外实验活动指南

    《有趣的课外活动:课外实验活动指南》收编了200余个课外小实验,其内容既包括物理中的热学、力学、光学和电学等知识,也包括化学和生物知识。本书收编的小实验,可操作性非常强,简单易行,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能见到的。但是其中的知识却是深刻的!作者谢芾把课堂里学到的知识与课外从事的各项活动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涉猎物理、化学、地理、数学等学科,用一个个有益的小实验,小发明创造加深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以提升所学知识的印象。
  • 作文故事与趣味

    作文故事与趣味

    这套丛书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和培养这些兴趣的方式方法,并详细讲解了各个学科的名人成才故事,涉及到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热门推荐
  • 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老子是傻子

    老子是傻子

    作为傻子和婊子的儿子,别人都叫我傻杂种,哪怕如此,我也从不低头。
  • 我的在动漫世界

    我的在动漫世界

    当一个无敌的戏精穿越二次元会有怎样的故事,本人诚邀各位大大一起欣赏(前面可能写的不咋地,我相信越写越好。)
  • 快穿之男神快到碗里来

    快穿之男神快到碗里来

    她从异世界而来,来回穿梭在每个不同的世界里,在这里她遇见了许多人,将军,黑客,冷酷少爷等等。她渐渐的累了,来回穿梭在这些世界里,她也想找一个能够陪自己永远的另一半,最后才发现,其实每个界面的男主都是同一个人。“你,你是?!”“至始至终,一直都是我……”
  • 绯弹之寂静时刻

    绯弹之寂静时刻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绯弹,以另外一种视角观看这个危险的世界,前期按原文写,后期以自己来写,谁让赤城最后放飞自我。
  • 恶魔校草殿下:萌萌哒女神

    恶魔校草殿下:萌萌哒女神

    这是F.W.S组合回国,转学到重庆南开中学后与叶燃,冷陌轩,夜洛昊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原本团结的组合,如今却变得四分五裂,苏清落在飞机上第一眼看到叶燃对林紫萱的微笑就知道他喜欢的是林紫萱....................
  • 微笑假装不悲伤

    微笑假装不悲伤

    在外人面前,苏景殿永远是一副生人莫近的模样,就算有再多的仰慕之情,都不得不在十米开外停下脚步。对于慕微来说,男神的出现,却没有带来灰姑娘的故事?公主与王子的故事,主角却不是她。熟悉的感觉,陌生的名字,到底梦里的话,是真是假?
  • 逢时年

    逢时年

    “身存痛苦请呐喊,心存不甘则向前。”滕庆成这么说道。这里是黄金盛世,在这里人杰汇聚。天骄奇才,层出不穷。而属于他们的故事始终铿锵回荡。
  • 从斗罗开始的称帝

    从斗罗开始的称帝

    天斗帝国,星罗帝国,都很强?劳资迟早让你成为两个小县城。萧天魂穿斗罗,成为巴拉克王国国王唯一直系血脉,还附带了帝王系统,且看萧天如何称霸大陆。
  • 强缚的爱情

    强缚的爱情

    他洛奈奈的青春就像一场阴沉的暴雨,偶尔会被太阳那灿烂的光芒刺穿,可是那三个阴魂不散噩梦般的男人却如那惊雷和闪电,给他的人生造成种种严重的破坏。那三个男人给予的,从来就不是他想要的,生来就有着畸形的身体的他,拼命的用完美来掩盖自己自卑的心,可是那三个男人偏偏要残忍地把它一层一层的撕去,摧毁他的骄傲,碾碎他的尊严,埋藏他所有的星光璀璨,只留给他伤痕累累血流成河,终于他在希望和失望交替的恶性循环中绝望了,麻木了,把心放在了岁月的棺木里,下藏在时光的墓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