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87300000010

第10章 农民群众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1)

一、农民基本文化权利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一)公民基本文化权利及其实现的重要意义

公民的文化权利与政治、经济权利一样,都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它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生存权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本世纪初以来,文化权利问题在我国引起广泛的关注,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推动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努力保障人人享有公共文化服务和基本的文化生活,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被视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维护群众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被视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环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进一步强调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多次强调要保障公民权利,要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大力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般说来,公民的文化权利主要包含了以下四个基本层面的内容:

一是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随着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品和文化成果的总量与总类日益增加,社会文化的供给能力也大大增强,这为公民创造了更多的享受文化成果的前提性条件,也构成了实现公民文化权利的最为基本的保障。这其中就包括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博物馆、基层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以及对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等多种多样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供应等。

二是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如果仅仅是享受文化成果,那文化权利还停留在基本的甚至是被动的层面上。因此在提供足够多的文化成果的同时,还要通过开展丰富多样、不同层次的文化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得到充分的文化参与的权利。

自娱自乐的文化广场的普遍形成、业余的民间文艺社团的大量产生,就表明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参与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要实现公民的文化权利,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创造老少皆宜、各得其所的参与文化活动的条件与环境。

三是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最能体现公民文化主体意识的是文化创造活动的开展。只有当全社会的资源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并投入到文化创造活动中去,才能切实形成大规模的文化建设的生动局面,才能使群众的文化创造热情和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与发挥。如果没有一种自由的文化创造的空间和机制,文化权利的实现还将是停留在较低层次上,是不能真正造就具有文化创造力和想像力的现代公民群体的。

四是文化创作成果得到保护的权利。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发明和创作成果,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也是与文化创造权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在制度和法律层面对此给予有效保障,进而形成尊重和保护公民文化创作成果的社会氛围,才能真正爱护和切实保障公民的思想活力和创造热情,否则必然会打击人们进行文化创造的积极性,不利于知识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公民文化创造成果的保护是保证知识经济时代将智力资源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是知识经济实现资产投入无形化的基础。要想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创造热情,政府必须加强对公民文化创造成果的保护,严厉打击各种侵权盗版行为,对群众文艺创作进行扶持、奖励。

实现公民文化权利,将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由温饱型转向发展型,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可以享受到文化发展所带来的丰富成果。但不可否认,文化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依然存在,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大的问题依然突出,而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和最终解决,势必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方针,努力实现公民的文化权利,重视文化的自身价值和功能,使文化工作成为浸润和滋养人的心灵、培养和熏陶人的情操的事业,才能不断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文化基础,充分发挥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实现公民文化权利,有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政府公共行政理念的贯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的治理主要依靠政府的行政命令,法治往往只是政府约束社会成员的手段,却并不对政府行为本身有更多的制约作用。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法治形式取代了官治形式,这就要求政府必须从办文化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弱化其微观管理职能,同时实现政府部分职能向社会组织的转移。通过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增加公共文化产品的数量。同时通过公民对公共文化事务管理的参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由上可见,实现公民文化权利是政府贯彻现代公共行政理念的内在要求。

实现公民文化权利,有利于提升国民总体素质。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发展知识经济将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这种新型经济形态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人具备广博的知识水平、高尚的文化修养和生生不息的创新能力。这就必然要求充分尊重和实现公民应有的文化权利,尽量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文化需求,不断处理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使所有公民都能在文化享受上各得其利,在文化提高上各得其所,在文化创造上各尽其能,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文化享受的需要、文化参与的热情和文化创造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和发挥。因此,实现公民文化权利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促进人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效手段。

公民在文化权利方面的诉求,其表现形态是各种各样的,但人们基本的文化需求的满足,却是文化权利得以实现的主要表现和标志。一个社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的文化需求也是不同的。据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1600美元和3000美元时,人们的文化需求将大幅上升,文化消费支出将大约占个人消费支出的18%、20%和23%。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结构正快速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社会对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公共服务需求急剧增长。与20年前相比,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娱乐活动、出版物的阅读、广播影视服务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对实现自身的文化权利的愿望也更为迫切。

由于文化需求本身的多样性与多层次性,它得以实现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政府在其中必须采取种种措施来满足公民的文化权利,必须为公民权的实现提供根本保障。在此意义上,可以说,直接或间接地运用政府的公共文化资源,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公民的基本公共文化需求,是实现公民文化权利的必要和主要途径。

(二)满足农民基本文化需求是实现农民基本文化权利的重要体现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显着提高,经济社会已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但是,总体上说,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受教育程度、文化生活水平、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水平等各方面都明显落后于城市,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社会和谐。从文化建设方面看,城乡文化建设水平差距大的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据统计,2004年全国文化事业费为113.66亿元,其中,对农村文化经费投入30.11亿元,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6.5%,低于城市文化经费投入47个百分点。

这与农村人口所占比例相比差距甚大。另外,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也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全国还有部分乡镇没有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部分农民无法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有些实现了村村通的地区,只能收看到几个频道的节目;有些地区的农牧民甚至几年也看不上一场电影;村一级文化设施更是严重不足或者残损失修,贫困地区和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更加突出。再有,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这些现实情况,严重阻碍了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无法真正实现。

满足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实现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要靠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而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真正满足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真正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就必须关注和重视农民文化需求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农民群体的文化需求。

作为农村社区居民的主体部分,农民群众由于年龄的差异、收入水平的差异、文化程度的差异、性别的差异、地理区域及其区域经济条件的差异、区域文化传统的差异等,其文化需求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迁移和分化,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差异就更加明显。

20世纪90年代初,有学者曾将中国农民分成以下十个阶层:农村干部、集体企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个体劳动者、智力型职业者、乡镇企业职工、农业劳动者、雇工、外聘工人、无职业者。而同一时期,有人对中国农民在十种类型中各自所占的比重作了统计调查,其中:农业劳动者占全体劳动者的63.4%,农民工占12.2%,乡村集体企业管理者占0.9%,个体或合伙工商业者占6.5%,私营企业经营者占0.8%,受雇劳动者(以农民工为主体)占3%,乡村干部占0.6%,科教文卫工作者占1.1%,家务劳动者占8.1%,其他占3.3%。另据2004年对江、浙、冀、赣、川五省近1200份农民问卷调查显示,我国的纯农业劳动者已从十多年前的63.4%下降到34.9%,个体或合伙工商业者则从当时的6.5%上升到20.2%,私营企业经营者从0.8%上升到2.1%,受雇劳动者从当时的3%上升到12%。

以农民工为例,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农村近5亿的从业人员中已转移的为2亿~2.3亿人,主要是向城镇迁移,占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总量的比重至少在70%~80%以上。目前已计入城镇的5.5亿人中,有约1.6亿的农村户籍人口,其中转移到大城市的占30%以上。另外,1978—2003年的25年,全国吸纳非农就业最多的按序分别为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建筑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社会服务业。这六个行业占新增非农就业总量的91.75%。全国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分别占57.69%和52%。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采掘业占近80%,服务业占50%以上。事实上,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他们既与传统的“农民”有天壤之别,又与传统的工人阶级和现代城市居民有重大差别,实际上是现代二元社会结构中的“两栖公民”。这种变化必然会导致其文化生活需求的重大差异。如对浙江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太平鸟集团、帅康集团等15家大型民营企业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在每天的文化生活所用平均时间中,农民工除了看电视外(73.8分钟),上网时间已达到52分钟,大大超过看报纸的38.3分钟。至于他们上网的目的,看新闻的最多,占50.74%,其他依次为:聊天占38.5%,查询资料占37.9%,游戏占21.2%,收发邮件占20.5%,下载资料占19.3%,商务活动占14.4%,网上购物占6.5%。

仅从这一点看,当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需求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同时丝毫也不亚于城市居民。

这一现状表明,传统的“农民”概念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后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绝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农民范畴,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范围也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乡村概念,这既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挑战,也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建设具有浓厚时代特征和符合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农村社区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用先进文化引导农民文化需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真正满足不同农民群体的基本文化需求,促进不同农民群体的身心都能够得到健康、向上、和谐的发展,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农民基本文化权利实现的重要体现。

二、新型农民的培养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一)“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保证,是新农村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不仅明确提出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同时强调,要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和目标,就是以人为本,不断构建中国农村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就中国农村新型农民,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新型农民的出现,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保证,更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标志。

新型农民内涵丰富,其基本内涵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有文化”既是新型农民综合素质中应具备的基本内涵,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新型农民的基本要求。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知识资本成为最重要的资本,谁拥有了知识,谁就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在知识经济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在于发展农村的生产力,建设农村的新环境、新设施、新的服务和保障体系,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发展农村的新文化,培育和造就一代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而且也直接影响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进程。“有文化”既要求农民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更要求农民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与时代精神相符合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崇尚科学、自信自强、奉献拼搏、诚信友爱、知法守法、敬老爱幼、移风易俗。只有用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现代科学文化武装起来的农民,才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体。

同类推荐
  • 寻龙点穴:中国古代堪舆术

    寻龙点穴:中国古代堪舆术

    堪舆是博大精深的学问,也是中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书作者试图从历史文献解读风水,探寻古代原初形态的风水文化。堪舆并不等同于一些乱七八糟的江湖风水,读者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要全盘否定,也不宜拔高。作者更是希望通过参与对堪舆的研究,还堪舆真面目,给予其科学的评价。
  • 成语故事·第三辑

    成语故事·第三辑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它是历史的积淀。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在让人们了解历史的同时,又获得了现实的收益。
  •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历史沿革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历史沿革

    《兰州历史文化》的编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全面系统地记述兰州历史文化各时期、各层面的发展成就和地域特色,注意反映文化生态的变化和文化发展的规律,为建设先进文化、推进“文化兰州”建设服务。
  • 大荒四经

    大荒四经

    长达30年的《山海经》文化精研,汇聚最丰富、最深入、最有趣的远古文明信息,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中华文明的伟大与辉煌,再现数千年前华夏大地生态环境和人文活动盛况,既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宝典,亦是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 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

    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

    本书从宏观的视野对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而且区别于日本、朝鲜和韩国学者,将其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联系起来进行了系统的比较,阐明了一些当孤立地、静态地分析朝鲜半岛古代建筑及其发展过程时难以说明的问题,对其都城体系、斗棋系统、历史发展阶段等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本书亦尝试超越古代建筑文化本身,从地缘、政治、佛教、儒学诸方面对朝鲜半岛建筑文化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阐释。
热门推荐
  • 乱世笙歌

    乱世笙歌

    初见,红烛摇曳,帘帐低垂,她着一袭大红嫁衣,隔着朦胧的喜帕,看向那个同样大红华服,目光里有着几分猜度几分试探几分冷漠的他。那时,他杀招紧逼,她悉数奉还。再见,她是崛起于朝廷,闻名于天下的月笙公子,而他,浴火重生,是如出鞘宝剑般锋芒在侧的皇子。她金科夺魁,立足朝堂,揽尽风华。他挟势而来,绝情遗爱,誓要将天下都算尽。七国乱,狼烟起,民生凋,沧海覆。谁在九重宝塔之上,听刀剑喑哑,绽相思如花。谁的锦瑟弄流年,谁的青丝化琴弦。这一路,又是谁执了谁的手,共谱这一曲乱世芳华。新书《娇女谋》已经上传,请小伙伴们多多支持O(∩_∩)O~。
  • 特长是很倒霉还有救吗

    特长是很倒霉还有救吗

    莫名,男,20岁,高中学历,长相一般。特点是一直很倒霉。
  •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化常识

    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化常识

    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越来越被重视。本书全方位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分支和发展,尤其是对于一些青少年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更是做了比较详细的解释说明。
  • 影帝今天公布恋情了吗

    影帝今天公布恋情了吗

    [甜宠1v1双洁]某影帝自从某天雨夜里在自家门口捡了一只“小白兔”之后,身上的绯闻就从来没有停过!狗仔:从来不迟到不早退的劳模影帝,从某天开始,迟到早退居然成日常了?某男:不好意思,家里捡了一只兔子,要好吃好喝的养着狗仔:某影帝似乎已和某女同居?某男:那就是买菜送饭的!(日常只敢负责买菜送饭的某女:……)狗仔:某影帝探班某剧组,疑似探班女友?两人疑似出入同一间房!某男:那个电影我投资的,另外那件事,我们不过是在探讨演技而已!后来,大家发现,这几次绯闻的女主好像是一个人?后来,大家发现,这个某影帝和某女主身边好像还跟着过同一个小团子?再后来全网都成了这两个人的cp粉,结果正主还是没有一点表示?——某女:你看微博了吗?他们都快要扒个底朝天了?某男:没事,让他们慢慢翻去,不着急,来,吃东西某cp粉:不,我们很着急,我们需要正名,请拿狗粮来砸我们吧!
  • 辣妹在校园

    辣妹在校园

    一个新入校的极品辣妹,打乱了主角谌子豪的一切,从此,一次次暧昧的故事就此上演。温柔可人的俏护士,精灵古怪的小箩莉,大胆成熟的魅力女人张琳,以及女主角雯静。为了得到男主角的心,她们开始了怎样的爱情争夺战?
  • 仙途邪君

    仙途邪君

    新书《我真是大妖王》已在起点连载。神奇黑塔,极道不死,神功无敌,碾压万界!少年杜安身负血海深仇拜入仙门,从此踏上逆天之路,拳破山河,脚踏星空,君临九天!
  • 倒酒

    倒酒

    李寻山一人一剑镇北疆,卫嘉禾一剑一式可斩仙陈与舟半醉半醒闯武阁,江四海报恩十年钓一鱼愿一不渡众生只渡佛,辛南御剑三千斩魔头顾南天为情断剑不复出,徐擎戎有一酒只敬天地
  • 涅槃传奇

    涅槃传奇

    天厥劫难,有谁来破?天道疯狂,谁来制衡?四个地球上的特殊少年,又如何一步步超脱众生之外,攀上宇宙之巅,甚至跳出这片宇宙……
  • 异世之虚空而立

    异世之虚空而立

    是顺从命运的玩笑?还是自己执起人生的刻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