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82100000008

第8章 无地的农民与无农的村庄(2)

对于“城中村”改造这一棘手的问题,笔者咨询了江南区政府的有关领导。据当地政府部门介绍,随着南宁市城市区域的扩张和规划建设进程及136目标工程的不断开展,江南区政府争取在2005年年底全面把平西村改造完毕,将建立与大城市规划相协调的“农民公寓”式住宅搂,改变农民的住房习惯和观念,把低矮破旧、布局杂乱的“火柴盒”变为整齐漂亮的都市居民楼。考虑到“城中村”农民的收入大多数是靠出租住宅房,大量的素质较低的流动人口混杂在农民中间,给社会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因此,江南区在试点中将集中宅基地,划出一部分建没流动人口公寓,由村成立的股份公司管理经营,农民按“股”参与分配。

三、生存方式的变迁

--由种菜到租房

传统的平西人以农业为主要生存方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还经营着传统的稻作农业,而且其他的平话族群一样,非常善于种植蔬菜,基本上稻、菜各半1957年,平西村成立了人民公社,走集体化的道路,从1985年开始实行包产到户,一直到现在。20世纪60年代,平西成为南宁市蔬菜基地,粮油则由国家调配,改革开放以前,平西人的食物以大米为主,以玉米、木薯等杂粮为辅,米不够吃,食用油以花生油、猪油为主。

1963年以前,平西村以种植蔬菜和稻谷为主,1963年以后则大面积地种植甘蔗和蔬菜。到70年代,平西村就主要种植蔬菜了。60年代的平西蔬菜种植业实行计划经济模式,当时成立了“四清工作组”,市里的蔬菜公司和农业局开始比较重视蔬菜的种植。每年按计划给平西蔬菜基地定任务,大品种的蔬菜都是由当时的南宁市蔬菜公司供应良种给菜农,并规划种植。例如,一月份种白菜10亩、芥菜10亩,然后才可以种香葱、香菜、大蒜等长期作物。菜农们必须完成计划种植面积,才能种植其他品种的蔬菜。为了更好地完成计划,组织生产,当时平西大队选派了两个人去蔬菜公司做计划。当蔬菜收获后,蔬菜公司予以回收,然后由蔬菜公司统一调配,分配到机关、学校、医院、报社等事业单位的餐厅和饭堂。保证这些部门的足够供应以后,剩余的才可以拿到“和平菜市”(今南宁市和平商场附近)去卖。由于当时平西是蔬菜队(当时有“蔬菜队”和“稻田队”的区分),不自己生产大米,所以米是由国家统一分配的,正劳动力43斤一个月,半劳动力26斤一个月,小学生23斤一个月,中学生26斤一个月,规定每人每月3两油,半个月吃一次猪肉。日用品消费每个劳动力每月可以向队里预支5-20块钱,最多可预支30块。因为当时种菜收入不是很高,所以经常出现超支现象。

据当地的一位利姓老人说,当时他儿子结婚盖房子,连续四个月共向大队预支了120块钱,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款项,由于当时收入有限,他们还了一年也没还清。老人无奈地说:“慢慢还吧,我还不完,还有儿子继续还,儿子后面还有孙子。”这话听起来真让人有些无奈和心酸。

除了种集体的菜地,每户都有一点自留地,种些稻谷、花生,还有一些果树,如番桃、柚子、龙眼等。当时每人自留地不超过2厘,所以农民自由支配的土地非常之少,而且政策规定自留地的产出只能自家吃,不能拿到市场上卖。因此,当时的平西人生活非常拮据,只有到过春节时每人才能分配到2斤上好的大米。据当地人说五、六十年代的孩子,周末要步行到15公里外的良凤江去割草、拾柴火。一般是星期六早上三、四点就出发了,人拉着板车,带着午饭,步行两个小时到达良凤江,然后开始打草、砍柴,一直到下午三、四点钟把板车装满了,拉着板车步行回家。

当年在南宁周边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平西人是菜子(善于种菜),长沙人是果子(善于种果树),亭子人是面子(好面子)。”虽然有调侃的意味,但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平西人种菜远近闻名。一直到现在,南宁市的蔬菜供应都很大一部分上依赖于平西。长期以来,平西人种菜采用传统的方法,主要靠人力、很少应用现代的机械设备,这种种植蔬菜的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到了1978年以后才采用了喷淋机,喷雾器等一些简便的设备。在土地没有被征用完之前,传统平西人有着一套完整而独特的种菜、制菜工艺。1983年,平西实行包产到户,把为数不多的菜地分开,包产到户。

1958年以后,平西曾经引种过甜菜,种了三年,最终因为环境条件不适应,而且收成不理想等市场因素而放弃了,然后陆续引进了空心菜、包菜、芥菜、香芹、大蒜、苦瓜、豆角、茄子、西红柿等蔬菜品种。平西人的蔬菜品种很多,一年四季劳作不息。夏天种生菜、菜花、空心菜、豆角、小白菜、芥菜、葱、大蒜、冬瓜,冬天种芥菜、大白菜、芹菜等等。就生菜来说,其耕种也很有讲究。当地产一种称为“玻璃”生菜的品种,外形很像“意大利”生菜(当地人对一种生菜品种的叫法),叶色发白,但比“意大利”生菜叶片更薄、更透明。

种生菜一般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前后撒籽。首先清除地里的杂草,然后用牛把地犁平,晒上一两天,地比较干了,就把积攒了多天的粪水,用桶挑到田间洒匀,等晒干以后,用一把木制的泥锤打碎泥块儿,把土块打成手指大小,然后才可以种蔬菜,并铺上稻草,以防止太阳的暴晒。地要精耕细作,耙平整,而且泥土松软湿润,撒籽要匀,成行并且行间距控制在一尺五左右。撒籽后,两三天左右,开始发芽,为了防止太阳的暴晒,在晌午之前必须将芭蕉叶破开,沿着垄盖在幼苗上,下午则拿开,每天如此。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精心维护,大约农历六月,生菜的秧苗开始长成了。由于植株太密必须把秧苗移植到宽阔的地里,一巴掌远一棵稀疏开来,然后继续用芭蕉叶盖好,早晚浇水。等植株的根固定下来,就开始浇肥。生菜不能用大粪作肥料,只能浇人的小便,一般情况下,一勺大约3斤小便,要用60斤清水来稀释,浓度太低效果不好,浓度太高则会灼伤植株。浇肥一般选在下午,一来防止蒸腾作用太强烈灼伤叶片,二来怕挥发太快,肥力降低。大约一周浇一次肥,每次浇肥后的第二天早晨都要浇清水,早晚各一次。这种工作大约要持续40多天,出于卫生的要求,最后两周只浇清水,不再浇肥。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菜农还受到虫害的困扰。一种黑色或者黄色的毛毛虫喜欢吃生菜的根,对菜农危害极大,还有一种菜青虫吃生菜的叶片。传统的菜农不习惯使用农药,而是以捕捉的方法。那种毛毛虫白天会钻到土里去,所以必须晚上点着火油灯去找。在害虫的繁殖高峰期,菜农则会在田间地头点起火把或者稻草堆,吸引飞蛾,进行扑杀。经过50天左右的辛苦劳作,在农历7月份前后终于可以收获了。

然而,正如前文所述,由于城市化过程中的不断“征地”,人均农业耕地的不断减少,平西人传统的生存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地来种植蔬菜了。使得平西人不得不丢弃其“菜子”身份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传统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的收益比较低,使平西人逐渐意识到务农不如务工、经商、出租等非浓生产。用他们自己的理解就是“菜农的年轻仔不好讨老婆!”这就是造成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其中既包括农村的“过剩劳动力”,又包括“非过剩劳动力”)纷纷转向非农活动和非农职业的强大的市场因素。现在的平西除了极少数人(主要是第七和第八村民小组的近二十户人)仍然依靠仅有的土地种菜为生外,大部分人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他们有的在附近的企业或单位上班,有的靠外出打工,有的靠做生意为生,修单车、开店铺,经营烟、酒、糖、茶等小生意。而除这些营生外,平西人一个很大的经济来源就是租赁房屋。

从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平西人才陆续地向外人出租房屋。当时主要的求租户是一群来南宁的农民。当时一间单房的租金是30块钱/月,现在则是150块钱/月。1985年以后,平西人为了出租,建房子的多了起来。1973和1974年体育馆连续征收平西的土地,许多居民房被迫拆迁。当时的政策是“拆迁一个平方,政府建房补偿一个平方”,所以经过首次拆迁以后,一些人有了“经验”,他们买煤渣砖(一种烧制得质量不好的砖,一般价钱比较便宜)砌成简易房,占地盘。当政府征到他们的地时,就按照建筑面积予以回建赔偿。等到政府建好房子,搬迁进新房以后,他们就积攒钱,在原有平房的基础上加盖,以获得更多的房间面积来出租赚钱。90年代以前,村民还可以向政府申请要地建房。“只要打个报告上去,村委会同意盖章后,就可以建了。”但后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城市占地面积的增长,平西村可以利用的闲散地十分有限,2000年以后,平西新建房屋的地,政府已经不批了,但允许在原有的房子的基础上加盖。为了有效的管理平西这一类城中村,政府决定从2002年起,加盖的房屋限不允许超过三层。

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群人来南宁做生意(其中以玉林人居多),住在东沟岭一带,最早的以杀猪为生,当时被称为“非洲村”。后来做生意的人逐渐增多,1984年南宁市航道公司征地建房,并把平西路这条泥巴路铺成水泥路。90年代初,平西路、体育路才形成马路市场和夜市,开始繁华起来。

平西路与繁华的江南路相隔只有几十米,在这条近一华里的道路上,每天都象赶集一样,热闹非凡,摆摊的、摩托车拉客的、盖房子的把这条本不宽敞的道路塞得满满当当。路上随处可见垃圾,小贩叫卖的吆喝声不绝于耳,过往车辆无不减慢速度或无奈的猛按喇叭。白天的景象如此,平西的夜市也是热闹非凡。华灯初上,整条平西路灯火通明,小生意者早已经摆好摊位,开始他们这天的生意。苹果、雪梨、葡萄、香蕉、哈密瓜等等,各种水果陈列两旁;米粉、田螺、烫菜、烧烤、凉皮、水饺等各种特色小吃可以让你大快朵颐;许多小的饰品,各种服饰,琳琅满目。街上行人川流不息,吃烧烤,喝凉茶,熙熙攘攘一直持续到午夜十二点以后。

平西以日用小商品、饮食业、服务业、文娱业为主的社区经济相当发达,但奇怪的是,其中从事商业的平西人并不多,大部分业主来自外地,其中大部分来自广西(当地人称以玉林人居多),还有湖南的、河南的、福建的、江浙等地的。由于平西商业比较发达,生活便利;与市中心只有“一箭之隔”,交通方便;房租价格比外面的便宜,所以除了做生意的,在附近上班的、上学的人也过来租房子,也导致当地的流动人口特别复杂。

同类推荐
  •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下)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下)

    本书共收集肃州区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七十多篇,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来自肃州人民的口头、集体创作,千百年来依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 取名宝典

    取名宝典

    本书介绍了名姓常识,古今取名方法,诀窍禁忌,以人名为主体兼顾公司产品商标命名,把人们常用的男名、女名、小名、学名、笔名、艺名、改名、印章、名片等知识作了说明。
  • 斯文在兹:《论语》讲读

    斯文在兹:《论语》讲读

    如果找一位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人,自然就是孔子;如果找一本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书,自然就是《论语》。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倾情奉献,带你一起品读《论语》,与孔子一起同行,深入性情,长养生命!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 伟大的西北

    伟大的西北

    《伟大的西北》是抗战期间蒋经国游历考察大西北的见闻。对西北的开发和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思考,提出了要种树蓄水、改善交通、治理风沙、振兴农业、发展教育等主张,并鼓励青年到西北去进行开发建设。今天重读书中对“开发西北”的积极倡导,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蒋经国“一个中国”观念的形成脉络。
热门推荐
  • 我才不是那位大人

    我才不是那位大人

    吴睿的一生里,有很多心愿没有完成。他的女人,他的孩子,他的挚友,全部都因他而死。在他死后,一次莫名其妙的穿越,让他回到了过去。再次重现当年情形,他会用什么办法,去保护他心爱的女人,可爱的孩子,和衷心的挚友呢......(点进来看看,总不会吃亏。)
  • 萌妃驾到:王爷靠边站

    萌妃驾到:王爷靠边站

    一朝穿越,她穿着大红色的嫁妆,好不容易进到洞房,却被赶去书房睡。。。。(???д???)!!!好吧,无所谓,反正她楚离歌也只想安安静静过日子,但是。。真的可以么?
  • 30天精通社交心理学

    30天精通社交心理学

    人与人的交往就是心与心的碰撞,心理学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卜分重要的作用。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会让你明白很多社交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心理动因。阅读《30天精通社交心理学》,只要通过短短的30天,你就能精通社交心理学,在社交中游刃有余!
  • 地球管理员的日常生活

    地球管理员的日常生活

    “成为地球管理员,从此走上你的人生巅峰吧!”大白帽子如是说道。从此,高歌过上了月薪一千五,经营一家莫名其妙的事务所,每天和奇奇怪怪生物打交道的生活。简而言之,这就是一个人形自走外挂,遇事不吐不快,以嘴炮致胜的故事。
  • 星之魔兽纪

    星之魔兽纪

    相传,任何的一切都是在创世神——奥利诺斯的18种力量下诞生的,这18种力量都有一只神兽来掌管,每只神兽都掌管各自的领域,互不侵犯,最高的权利就是奥利诺斯。奥利诺斯创造了魔物之后就创造了人类,神兽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创世神要创造两种文明。
  • 荒古道神纪

    荒古道神纪

    天命自古难为!世间的安定,终是因人一直守护!上古三皇血统虽没落,可却自古至今牢记使命!蹉跎半生梦一场,浮世沉沦心未央。一纸七诀魔心变,唯有情字千秋伤!家中的秘密,古老的传承,一代又一代人的使命!成仙的契机,自现代小伙创业失败后,其一步步走上了使命之路!看主角如何从人变魔、又如何由魔成神!而后又是怎么样踏上巅峰,成为宇宙主宰!
  • 异世独爱

    异世独爱

    美少女冯静依,十八岁生日狂欢,和小伙伴一起穿越,开始了一场华丽的异世冒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燃魂传说

    燃魂传说

    当被仇恨和贪婪所占据时,越看似“伟大”,就越“罪恶”
  • 焚尸

    焚尸

    大家好我是目光应为我准备去从军了,所以以后的小说有可能更新不成了,大家多多原谅,我在这里给大家陪个不是,对不起啊
  • 鼠疫时代

    鼠疫时代

    在瘟疫流行的时代,人性才是最可怕的,本文讲述了两个骑士接受了一个替人送信的委托在路途中,又将经历什么样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