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动物界,因此每个人的心灵世界中既有人性的成份也有兽性的因素。人类在不断进化这一事实,又决定了人心灵中人性的成分会越来越发展,占主导地位,占绝对优势。教师的责任在于顺乎这一趋势,发展学生的人性,而不是像文化大革命那样,迫使人们恢复残忍的你死我活的人整人、人害人的兽性。”“学生自然的人性越是得到发展,班集体民主的气氛就越浓厚。”这里,魏书生所说的“人性”,就指的是学生身上固有的真诚、善良、勤劳、尊重人等许多美好的品质,这“人性”是和“兽性”相对立区别的,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学生的人性。这是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一以贯之,概莫能外的,应该成为教育最根本的目标。这也就是今天有些教育家所说的,“我们首先要培养合格的人。”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根本点,我们还谈何培养目标。魏书生在这里用了“发展”、“因势利导”、“顺乎这一趋势”等词语,显然是教育的思想方法,就是说,教师要发扬民主,要尊重学生,要研究学生的心灵世界,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发展“人性”。
关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魏书生说:“丰富多彩的世界,培养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我们社会主义祖国也不需要每个学生都成为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实际上,国家需要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80%以上将来成为高素质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劳动者。这样想来,我们就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就不用逼着100%的学生都去按统一的模式去进行高难度的训练了。”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事物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人也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可见,魏书生提出的“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是有着深刻哲学意义的,是符合事物规律,符合教育规律的。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中几乎不提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提一个统一的、笼统的、高而又高的培养目标,用一个模式教育培养千千万万千差万别的学生,用一个标准衡量各种各样的学生,这怎能不扼杀学生的个性,怎能不使许许多多的富有个性的学生遭到否定,遭到不明原因的失败。同时,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中,培养目标中,也从来不提发展学生的“人性”,只提一些政治色彩很强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道德情操”、“优良品质”之类的话。这些当然都是很正确的,但我们似乎应该从发展学生的人性——培养学生真诚、善良、爱心、同情心这些基本的好品质做起,才会真正培养起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道德情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孩子们认为,玩具汽车的车轮坏了,就会像遍体鳞伤的小鸟那样疼痛难熬,这并非心肠过软,而是富有同情心的表现,是善良美德的基础。”所以,魏书生提出的“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是值得我们大力倡导的。
魏书生认为,注意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我们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而成了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责任,以至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他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这里我们应该认识到,要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必须贯彻民主的教育思想;否则,我们良好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只能是事与愿违。
三科学的教育思想
(一)实行科学的管理
在我们今天看来,管理也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我们今天提出要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其中也提出要进行“管理的创新”,要进行“制度的创新”。我们终于将科学管理提到了议事日程,非常重视起来了。然而,我们又曾经是怎样地、长时期地不重视管理和管理的科学化。
魏书生是较早地认识到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并把科学管理引入教育教学中,提出了一整套的科学管理的方法和思想,并躬行实践,取得了很大成功,创造了“科学的教育思想”,也为我国各个领域实行科学管理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早在1984年,魏书生在《我的指导思想》一文中这样谈道:
我在工厂那年,也想过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经常写一些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所以我想一个企业如果管理科学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就会充分挖掘潜力,使每个工人都没有无效劳动。这样做,企业产值利润就会成倍增长。当我进入学校大门时,特别是我教语文以后,感到语文教学与管理学有很大关系,有些就属于管理方面的问题。如学生一天当中投入学习的时间是多少?效率比较高的有多少?这个数字对中差生来说是很可怜的。中差生,表面上看来每天也学六七个小时,但按实际效率来计算,背多少,接受多少新概念,做了多少题,一般也就是用一半时间就行了。其余那些时间哪去了?很多学生跟我讲,这段时间是消耗了,属于空负荷。
这原因常在管理不当。学习定额管理不科学,多数学生是按共同定额完成的。定额学习与人的心理也是很相称的。如果是定额合理,那么每个学生管理起来,学习起来就很愉快,进步也会很大。除了定额合理之外,还有学习程序的管理。
一个产品质量高必须遵循哪样的程序。在我们语文教学中这个程序就不太清晰。如果清晰的话,那么学生掌握知识之后,理解也好,记忆也好,效率就会有很大提高。
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魏书生对科学管理,对管理的重要性是作了深入思考的。我们也可以想象,他一定也读了不少的科学管理方面的书籍,对科学管理是有了很深刻认识的。于是他就大讲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他常常跟学生们说:“科学管理是了不得的。同样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稍加管理、改变,使之纳入科学的轨道,就会发挥出比昨天数倍的效益。”他以汽车驾驶作比喻,说道:
我多次在全校大会上讲,我们全校1516名学生的大脑就像1516台汽车,而这汽车的驾驶员便是我们自己。有了好的汽车没有好的驾驶技术,还是不能安全正点到达目的地。每位同学都该想方设法提高驾驶技术,即管理自己的能力。要提高管理自己的能力,办法之一就是要建立三个系统,即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总结反馈系统。
我们现在明白了,科学管理很重要,然而,怎样进行科学管理呢?怎样的管理才是科学的管理呢?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很复杂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许多领导干部,许多企业的经理们,担负着实在的管理职能的人们,也很少有人去认真地研究管理的问题,更很少有人研究出管理的好方法、好思想。而魏书生认真思考科学管理问题,认真实行科学管理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一位普通的班主任。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成功地将科学管理引入语文教学,引入小小的班级管理。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科学管理是个很大的概念,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但这个很复杂的问题,经过魏书生的深入研究和躬行实践,却又变得很清晰,很简洁,很便于实践操作。这就是他提出的科学管理的“三个系统”,即“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总结反馈系统”。他把这“三个系统”的科学管理理论成功地运用于语文教学、班级管理、学校管理以及教育行政管理的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惊奇的成就。
魏书生科学管理的“三个系统”分为语文教学、班级管理、学校管理等三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有非常具体实在的内容和方法。简要地说,所谓“计划系统”,就是把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要做的事情通过民主协商确定下来后,用计划的形式规定下来,严格执行,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计划又分为三类:(1)按时间范畴订的计划,叫做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如把和语文教学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34件事分成六类,制定日、周、月等常规,使学生明确到什么时间该做啥事。(2)按空间范畴订的计划,叫做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使学生明确哪件事由谁具体负责。(3)对偶然接受的学习任务及其他各项任务,也制定计划,制定程序,以提高效率。
“监督检查系统”,也就是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系统。要将计划落到实处,就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系统,如在语文学习方面就建立了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集体检查、教师检查五道关口,并规定了各道关口具体的检查办法与补救措施。
“反馈系统”,也就是对“计划系统”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完善的系统。因为任何计划、制度都只适合于一定的时空范畴,一旦时空条件发生了变化,仍按老规矩办事,就免不了要犯错误。
为使语文学习和班级管理适应变化了的时空条件,就要建立反馈系统。
科学管理的“三个系统”不仅是写在纸上的,而且是经过长期实践运用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在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功的,因而无疑是正确的、科学的。它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呢?
第一,“三个系统”的制定和实施是有充分民主基础的,是在充分的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形成和实施的。这样就避免了决策管理中的片面性、主观性以及长官意志等负面的东西。譬如说“计划系统”中规定的每一天要做的事,每个星期、每个学期要做的许多具体事,都是魏书生在和全体学生、全体教职工充分讨论,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大家完全赞成拥护的,这样大家执行起来自觉性就很强。
第二,“三个系统”的管理充分体现了民主管理、全员管理的先进理念。如对班级的管理,从“计划系统”的制定,到“监督检查系统”,到“总结反馈”系统,班级的全体学生都是管理的参与者。
每个学生既是被管理者,又都是管理者。“计划系统”制定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讨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都要举手表决通过。“监督检查系统”中的第一种检查方式便是每个学生的“自查”,这就是每个学生都在执行管理,是自己管理自己;第二种检查方式是“互查”,是同学间自愿组成的互助组互相检查;第三种检查方式是“班干部检查”;第四种检查方式是“班集体检查”;第五种检查方式是“班主任抽查”。魏书生说:“有了以上四种检查监督方式,实际上留给班主任的任务已经微乎其微了。这就是我担任两班班主任、教两班语文课时,一年离校开会四个月零十三天,既不请别的老师带班上课,我也不监督、不检查,两班学生都能秩序井然,各项活动仍照常领先的原因。”第三,“三个系统”求真务实,强调效率,旨在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各种办事效率。譬如语文教学“计划系统”中规定的34件事——每人每天做的6件事;每天按学号轮流做的3件事;每周做一次的3件事;每学期必做的9件事;不定期的6件事;渗透于语文教学中的7件事——总共34件事。每件事都是全班同学和老师充分讨论后确定下来的,都是要必须做的事,因而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没有一件是虚的。把每人每天要做的事,每周要做的事,每学期要做的事,用计划的形式,用“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并把许多事情固定在某个时间段,这就使每个学生心中都明确每天要干什么,每周、每学期都要干什么,每个时间段都应该干什么。这样就养成了自觉地好习惯,就形成了学习的自动化,就进入了学习的“快车道”,学习效率无疑成倍、数倍地提高。魏书生说:
要实现语文教学管理自动化,就应该强调以法治语文教学,就要减少随意性,减少人治的成份。法治就必须立法,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所谓计划系统,就是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了从时间到空间,从大事到小事,从事到人,各个系统都尽可能统筹兼顾的班规班法、计划制度。
制定计划方面,我们努力将事情、时间、人三者落到实处,朝着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的目标努力。
从这段话里,我们不难体会到,“三个系统”是要实现管理的自动化,是要提高效率。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三个系统”体现的是法治管理的思想,是要减少和根除人治的成份。实际上,“计划系统”中所规定的事情就是班规班法,校规校法,是严肃认真的,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是任何人不能违背的。
第四,“三个系统”是精细严密的管理,强调的是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不是简单粗放,不是大而化之,更不是马马虎虎。譬如说“计划系统”中所规定的许多一件件的事情,那都是经过认真反复讨论论证后确定下来的,那是符合实际的、有科学依据的,是兼顾各个方面的,不是随意轻率的,更不是主观片面的,事情都是落得很实的,时间和人都是确定的,每件事用多少时间都是经过认真计算的。计划定下来以后,那就每件事都必须干,必须在规定的时间空间内完成,丝毫不能马虎。魏书生常说的两句话就是:“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计划系统”中规定的事情是严肃的,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是必须要干的;但是人非圣贤,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更是免不了要犯错、要拖拉的。怎么办?这就有“监督检查系统”,有五道检查监督的关口,即自查、互查、班干部检查、班集体检查、班主任抽查。有了这严密地五道监督检查,就能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就使得懒惰、拖拉、不认真等不良情况不能溜掉,不能滋生漫延。发现了问题怎么办?那就要及时补救,有的就要处罚,有的要限期改正。
“计划系统”中规定的事情是认真研究通过的,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但在执行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有没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也肯定是有的。因为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总是有差距的。怎么办?这就要调整“计划系统”,这就有“总结反馈系统”,专门调整“计划系统”中不适合客观情况的事情。“总结反馈系统”一般采取的是四种反馈方式,有“个别讨论反馈”,这是学生们自觉讨论“计划系统”中的事情,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经全班同学讨论,觉得提得正确,就及时修正。“班干部讨论反馈”,这是班干部自觉讨论班级计划、制度等是否合理、是否健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修正。“班集体反馈”,这是召开全班大会,对班级学习计划、制度进行讨论,进行修改调整。“家长反馈”,这是魏书生通过和家长通信、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征求家长对学习计划、班级制度的意见。有了这四种反馈的方式和及时的反馈,就能使“计划系统”中一些不大符合实际的,有缺陷的地方及时修正,保持“计划系统”的科学性,也就始终坚持了管理的科学性。
“三个系统”是一个精细严密的、科学管理的体系,不是那些随便的、松散的、徒有形式的东西,是在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实行科学管理,所以它必然出成绩,必然数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校工作的效率。
(二)实行法治
魏书生科学教育思想的又一方面的重要内容就是“法治”,也可以说是“法治的思想”,也就是以法治语文教学,以法治班,以法治校,以法治教育,也就是根除人治的行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