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55400000002

第2章

【趣解】唐代王维诗云:“到门不敢题几凡,看竹何须问主人?”钱起诗云:“忽看重子扫花处,始愧夕郎题风来。”两诗用了同一个典故:话说吕安与嵇康很要好,想念起来,不远千里走访。一次吕安来,嵇康不在,康兄嵇喜出来迎接。吕安不肯进门,在门上题个风字便走。嵇喜还挺得意。其实目安是在讥嘲他:凤字的繁体写法为“凰”,拆开便是“凡鸟”。

作者谋面略加改动:吕安意存讥消而非叹,嵇喜纵是庸才不为无知。原来,此乃从作者的角度叹息嵇喜浑然不觉。这个小小改动正出于成谜需要。“吕”安上“凤”字去了“叹”,底字“叽”即出。“安”、“题”作为加法的抱合词,“无知”充当减法的暗示语,行文简洁而扣合贴切。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谜只能出现于文字改革之后。面上的凤和叹以及底字叽都是简体,再加上调整笔形后的双口吕;如此这般才让谜人有机可乘。这是机遇,却也需要作者的机敏去捕捉。

一介书生达人知命

谜底:叩

【趣解】自古诗家作诗,多有集句之好。但像此谜集王勃《滕王阁序》不同段落中的文句布面制谜,尚属难能可贵。集句作诗,虽讲究平仄合韵,在句意表达上却往往可以跳得很空。而集文句为谜题,难就难在必须做到上下句文意贯通,一气呵成,且题文所包含的别解义能与谜底相吻,方能成为佳构。

谜面中“一介书生”,本是王勃文中自谦之称;“达人知命”意为“明理达观的人能听天随命”,文中原指冯唐等四位古人的高贵品质。二句集在一起,便因所指对象转换而旋出褒扬读书人美德之意。题意人谜,更是大变特变,其中实际上包含着一个从谜底“叩”字演化到“命”字的推论过程。前句谬义即取“一”笔“介”入,用“书”写形式产“生”;后句则别解为再到“达”“人”字,便“知”可成“命”字。通谜于“命”意中生趣,全仗词性活用之功。

集句是诗词艺术,字谜是大众艺术,虽都属文化范畴,却各自归宿不同。诗词归于文学殿堂,而谜学至今尚在门外徘徊。但不可否认的是,像这则用集句形式制作的“叩”字谜,正足以证明谜学与文学的内在关系。

兀自高卧空山中

谜底:四

【趣解】若挂猜,从此谜面一般可能很难猜破谜底竟是“四”字。因为在谜中“四”常被描述为“横目”或“转眼”之类(这是将整个字作“旋转”):有时也被人借“四化”一词衍化成“只”、或“兄”之类(这是将整个字作“分解”)。然而此谜却硬是与别个不同,作者别出蹊径,将“四”字破裂成“兀”和“凵”两部分,且将“凵”喻为“空山”,即“空”去中间一竖的“山”字。这一破,可谓化工空灵。按“理”,似有悖于汉字结构笔划顺序等常规,可于“情”却也“可原”。何况不无先例(如将“田”拆成由四面“山”交叉组成,射“四围山色中”)。综观此谜,不只是“拆”得奇巧,与众不同,更在谜面的构思意境之不俗,颇有气势。似乎在描写某种特别的景观(寺院?殿宇?或雕像……)“兀自”高高在上卧在风景秀丽的高山空谷。其实在扣底时,作者是为突出那个“兀”,而“自高”二字乃是其释义(“兀”:“高耸特出貌”,如“突兀”)。“卧”则是是关合“兀”与“凵”

的方位词,喻“兀”是横“卧”在“凵”(“空山”)之中。

催书又到离别难

谜底:仙

【趣解】此谜巧用字形的增损离合,直扣谜底。“催”是本谜的母字,“催书又到”别义作:催字中再书写一个“又”字;紧接着以“离别难”舍去“催、又”中之“难”字,一增一减,自可成“仙”。

此谜撰面自然,造底参差迷离,巧在增一“又”,妙在离一“难”,实显造化天成,增减有度。读之意境感人,细品再见其妙!

问管仲

谜底:他

【趣解】据现代谜界撰史者推考,此谜是“第一个从《论语》、《孟子》

上摘句制谜”的明代文学家徐渭的二则字谜之一。

“问管仲”句出《论语·宪问》,译作今语,即“有人向孔子问管仲的人品”,属典型的古汉语省略句式。孔子回答“人也”。“人也”义即“仁也”,这里用的是训诂学中“人”训“仁”,即“仁者人也”的倒例。从创作手法来看,此谜并未深究传统经典中韵深奥文意,仅以原文的问答形式为基础,用“他”这个俗字在字形上的巧合替代了孔子的回答。

然而,如果从人文意义上去进行剖析,便可以发现,徐渭的创作动机非但无意去担当文以载道的传统文人应负的使命与责任,相反采用了一种极其荒诞的手法曲解了传统的经典。他只是从经典中拈取了一个表象的躯壳,而舍弃了内涵的灵魂,取而代之的是于戏谑中寄愤慨的狂傲情感。此谜正是他不为儒缚,反传统思想的体现。

纵然白首也相随

谜底:他

【趣解】此谜面取“独脚虎”形式,自撰七言诗句描绘出一对恩爱夫妻,相亲相伴到白头。读之平仄协律,琅琅上口,意境尤佳。

谜作者耗费心血构思意境,撰写谜面,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刻。

意锤炼每一个字,以铺设出隽永的谜味。不难看出,作者乃是从剖析底字谋面的。“他”字可拆成“丿、丨也”三部分,而“丿”又可视作“白”字首个笔划,至于“丨”即“纵”,于是巧用抱合字,将各部分与“白首”连成文,这样,一个“纵然自首也相随”的谜面便应运而生。

此谜由拆底萌意构题,而起纽带桥梁作用的“然”和“相随”之关联尤为妙绝,尽显作者遣词造句,离合调拨的功力。令人读之骤生“何须故作惊人语,法正心灵面目工”之感。

务为改革尽全力

谜底:冬

【趣解】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澎湃,席卷中华大地。为改变以往贫穷落后的面貌,全国人民都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之中。“务为改革尽全力”正道出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谜面明写现实生活,暗运离合之法,将谜底“冬”字剖析得淋漓尽致。此谜以极为隐蔽的手法,以副词“务为”为中心词,再以“改革”说明“务为”二字有变化,“尽”为摒弃之词,作“去掉”之义,“全力”用得很妙,说明去掉之“力”

不止一个,凡“力”字要全部去掉。至此“务为”二字各去掉“力”部,仅存“殳,与“冫”,最后组成“冬”字。

此谜亦明亦隐,扣合精当,自然合理。有时代气息,富健康情趣;技巧上虽少变化,却费经营剪裁。老舍先生在《戏剧语言》中曾说:“既有意思,又有响声,还有光彩。”此谜正合此话。

对人要真心不二

谜底:丛

【趣解】怎样的作品才算得上真正的灯谜艺术品,各家有各家的理论,各派有各派的宗旨,就好像绝大多数其他文艺门类一样,这样的争执永无休止。作为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灯谜,它又必须能够射底,这根本就含有一定的形式内容。问题是怎样在谜面更多地表达一种除了扣底以外的东西,于是便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即“雅俗之争”。若是以为用成面或自撰类同古典诗词的谜面就是“雅”,以白话文为题就是“俗”,那就错了。我认为雅和俗,应该在谜作的境界上进行比较和划分,而不是在谜面的载文上。王念此谜就是发自肺腑的一句“白话”,但其在质朴之中所深含的内容,境界之高、余味之无穷,远远地超然于寥寥的七个字以外。

至于扣底,“对”义犹言双,在此表示“两个人字”;“真”字之内(心)为三横,今“不二”,即减去“二”字,余一横;“要”作联缀抱词用。

此谜面看似简简单单一句话,而此间所蕴含的哲理,岂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做到和做好的。这似乎已经升华到一个严肃的社会大问题,如果大家都能以真心待人,“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变化的结果不就是大家所向往的美好愿望吗?

云鬓梳难通珊瑚玉手中垂柳栖鸦稳斜帘揭东风

谜底:勿

【趣解】这是一首描写闺情的五言绝句。韵用一东。除了“梳”字该用仄声,尽合近体诗格律。体味其意境,当是一位闺中少妇,云鬓蓬松,手中拿着玉梳(珊瑚当是梳的代称),弄妆梳洗迟。咦,闺中何来柳、鸦?

当是“画屏金鹧鸪”之类。唯其是画中物,所以才栖止失其时,人来鸟不惊。蓦地一阵风来,斜帘被掀起一角……就谜而论,纯用象形手法:“云鬓”,像“勿”字般斜拖于一侧,梳子夹于其中。像斜点。“珊瑚”代“梳”,仍是描述斜点,“勿”又成了春葱般的玉手。斜风拂垂柳,竟有一点栖鸦静止其间,底字形象呼之欲出。那么,东风揭起斜帘,又何来异物?别忘了,此前已是“手卷真珠上玉钩”

了,所以才成为斜帘。一个“揭”字,连小钩都有所交代。真是传神尽致。

作者也许是瞬间灵感,读者慎勿匆匆掠过。

白头鸳鸯失伴飞

谜底:鸟

【赏析】“雌去雄飞万里天,云罗满眼泪潸然。不须长结风波愿,锁向金笼始两全。”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鸳鸯》诗。该诗以鸳鸯的失伴飞,暗喻夫妻分离的悲痛情节,自然叫人“满眼泪潸然”。

“白头鸳鸯失伴飞”是谜作者导演的一出灯谜剧,他不是在写夫妻分离,而是借用“鸳鸯”来扣合谜底那贝“乌”呢。“白头”原指老年,今别义作“鸳鸯”两字上部(头)作空自弃去,这样“鸳鸯”便剩下“鸟鸟”,作者进一步用“失伴飞”示意两“鸟”失伴而飞,只留下一“鸟”成为谜底。扣合熨贴,思显工巧。

芳心无主空对月

谜底:册

【趣解】面句乃谜作者自撰七言诗,描写有一位姑娘,正陷入极度迷悯烦乱之中,连主宰芳心的神灵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她惟有徒然地望着皎洁的月亮在发呆。姑娘的凄楚心境,无疑是令人怜悯的。

乍看谜底‘册”似乎与谜面题意牛头不对马嘴。其实,如果仔细地将谜面条分缕析,便可看出谜作者的良苦用心。在本谜中,“芳”与“月”

是关键字眼。“芳心”别解为“芳”字的中“心”,即“一”,这一点比较好理解;但“无主”却是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机关。原来,按篆书写法,“主”就是一点(、),因而“芳心无主”余下来的便是“一”了。而“空对月”应别解为:一对“月”字的里面“空”了。于是便引出,与“一”组合,“册”字不就脱笔而出了么!

本谜充满诗情画意,音调流畅,琅琅上口,表现了谜作者古诗同根基相当厚实。谜中将拆字与会意手法融于一炉,其中又揉合有书法知识,因而只有那些既懂灯谜又通书法的人方可破其疑阵。

误笔成蝇见纸下

谜底:氐

【趣解】“误笔成蝇”典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三国时吴兴人曹不兴,是当时很着名的画家。吴主孙权慕其名召他入宫,为其一屏风作画。但在作画时,曹不兴一不小心将墨滴落在画纸上,他灵机一动,将墨点巧妙地画成一只苍蝇,孙权来观画时也分辨不出真假,竟用手去弹拭,方知其画工之巧。唐代王维有诗为证:“屏风误点惑孙郎。”但“误墨虎形何足奇”(宋·朱淑真诗)。谜作者更巧妙地将误笔成蝇用在灯谜之中,他用象形法将“、”看成是误墨成形之蝇。但此蝇不在屏风画中,而是“见纸下”。下者,后也。“见纸下”即纸之后部“氏”者,“氏”加“、”,谜底“氐”便跃然纸上。

全谜用典生动,点蝇逼真,歪打正着自有其奥妙所在,墨“点”成蝇之妙笔也可与曹不兴之画相媲美。

水没尾生犹抱柱

谜底:汁

【趣解】谜面写战国时期鲁国有一位最守信的人名叫尾生,他与一位女子约会在桥下,而女子未来,可水却上涨,尾生还不离开,结果抱桥柱而淹死的故事,使人读之无限感慨。

乍看谜面,不免使人徘徊在“信”与“义”的两个死胡同中而理不出头绪来。有人认为尾生因女人而死应该猜“姻”字,从面意看,亦勉强解释得通。余曰:善谜者措面一字一划总要紧扣谜底,“勉强解释得通”是不行的。原来,作者把“水没”视为多水而得“氵”;将“尾生”视为“生”字之尾而得“一”;“柱”字却用象形之法变成“丨”形;“犹抱”两字作为抱合词把“一”与“丨”,合成“十”,于是“氵、十”组成了“汁”字。此谜面句运用典故,实则运用离合、象形之法。故余谓作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以典实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最后以离合、象形暗扣“汁”字,此乃有典化无典之范例,正符合谜禅所谓“用字如用兵”之理。

世无完人,金无足赤,若以谜艺的玉尺来衡量此谜的艺术,余谓尚未达到精湛的地步。谜禅对离合法有明确的规定:“变则通变,不变则不承不变。”说的是谜面文字倘一字变后,谜底谜面所有文字都要有变。

而“不变则一点都不变”,则是说:谜底文字每划都来自谜面的文字之中,此谓大乘制谜者的火候功力,而此谜有“柱”字象形属于半变,故曰似白玉有瑕。然而无碍整体灯谜艺术大观。

江畔横竿垂钩钓

谜底:汀

【趣解】谜面让我们看到一幅画面:“江畔”(隐“氵”),有人正“横竿(象形“一”)“垂钩钓”(形象“亅”)……这手持“横竿”的人在哪里?谜中未交待,也许正是画中被大树遮住身影的那个蓑笠翁?作者不仅将拆字和象形谜法揉在一起,还使谜与“画”溶为一体,妙趣横生令人浮想联翩。最后一个“钓”字,似更具特殊的谜外味,“钓”什么?“闲钓江鱼不钓名”(唐·崔道融《钓鱼》),只为求得取鱼之乐也。

安敢裙衩易男装

谜底:宁

【趣解】古时女扮男装竟成大事者,武有花木兰,文有孟丽君,待事发时都得到帝王的赏识和谅解。在封建说教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下,一般姑娘安敢有此妄为呢?面句即似一位胆小怕事的姑娘否定了想女扮男装时说的一句话,给人以同情感。谜作者即以此为面,一增一减成谜。“安”为谜之中心词,“裙钗”者,女人也;装为“男”者,丁也。全句便可释作“将安字中之女(裙钗易作丁(男)”,那么“安”便成为“宁”字了。

此谜妙造自然,清新华正。男女有别,作用分明,读来自能会心一笑!

波动舟留求剑痕

谜底:必

【趣解】《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人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谜面从“刻舟求剑”之典,谓波动舟行,惟留求剑之刻痕耳。

是谜取法析字、象形。以“波”为“氵”,“动”作移形用,使之成“;“舟留求剑痕”,以“舟”象形“乙”,“求剑痕”象形“丿”,“留”字提示求剑之刻痕于舟,故留“丿”于“乙”中。面句引典明确,扣底形象生动。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谜底:必

【趣解】“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着名歌曲,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少年成长。谜作者信手拈来此歌词一句为“必”谋面,是地道的“下里巴人”,更易于让普通读者所接受。你看,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轻轻地划着船儿,水面上不时地回荡起欢乐的笑声。其实,人谜则暗藏玄机,“小船儿”象形为“乙”,系从侧面描绘,故“双桨”仅剩惟一的“丿”,再与荡起的水花相融合,则扣“必”无疑,可谓雅俗共赏之佳作也。

锅里炒黄豆铲穿锅底豆儿漏

谜底:必

【趣解】平日读五、七言挂面的字谜多了,总感有些腻了,见了此谜,就像青菜换了萝卜一样,口感便不同了!此谜纯用象形手法人谜,通俗易懂,谜面又十分口语化,“豆”字与“漏”字押韵,读来琅琅上口,就像儿歌一般,即使是幼儿园里的三岁孩童,见了此谜也能理解和猜射。你看那像一个“锅”;“丿”像一把“铲”;那三点又像锅里的“黄豆”,多么惟妙惟肖!妙在谜面之中的第二句,使意境进一步完善,且前后之中的“炒”、“穿”、“漏”一气呵成,动感十足。只因该锅使用年限太久,又用爆火来炒,锅铲一旦用力,穿破锅底完全可能,锅儿一破,豆儿漏出势在必然。本谜还有另一个常识问题不为大家所注意,即那三粒豆竟然代表锅中无数粒的豆儿。“三者成众”,“三鸟成群”,在现实生活之中,以一代万的事例很多。好比台上的一出戏,三个人便成了千军万马。

再回头看那锅中还有豆儿没有漏光呢,竟其原因是主人发现锅破了,用铲把锅的破洞堵了,不信你看“必”字便知。本谜不刻意修饰和雕琢,却流露出自然的美韵,这才是真正的美。艺术要达到此一境界,诚非易事。

星洲辗转报佳音

谜底:加

【趣解】品赏此谜真有“转报天成仗苦功,形音缀合显灵通。欲变奇思成巧构,应向寻常觅不同”之感觉,谜趣逸出,引人遐思。

同类推荐
  •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思想课堂-农业笔记

    思想课堂-农业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中国龙文化中国玉文化(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中国龙文化中国玉文化(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本系列图书介绍了医学,建筑,功夫,汉字文化,军事文化,儒家文化等多种中国元素文化。
  • 察举制度与两汉文学关系之研究

    察举制度与两汉文学关系之研究

    本书概述了与二语动机及二语动机教学策略相关的基本问题,包括理论综述与研究方法两个部分。理论综述部分涵盖了心理学界的主流动机理论研究和应用语言学界的二语学习动机理论研究。研究方法部分围绕二语动机及二语动机教学策略展开,介绍了包括研究范式、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等问题,描述与演示了问卷调查、相关性研究、多变量研究、实验性研究、课堂观察和个案研究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 历代律令

    历代律令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天人相道

    天人相道

    身怀异法的懵懂少年,被无良师傅诓骗到另一个大陆,加入最强佣兵团。殊不知,等待他的却是大厦将倾,神魔异动的纷乱之时。史上最年轻的剑圣,有什么不能说的秘密?妖娆动人的贵妇,背后又有什么惊天阴谋?励精图治的帝王,却生在一个最差的年代。武学对上斗气,道术碰撞魔法,孰优孰劣?铁与火,剑与血,英雄的挽歌与恶魔的低吟。这,是一个动乱与传奇并存的年代。这,是一个男孩蜕变为男人的成长史……
  • 秘术之太平道

    秘术之太平道

    汉灵帝末年,南华仙人传张角三卷太平要术,普救世人,率众起义,与此同时皇甫嵩盗用鬼玺发号施令,致使太平道教众被鬼军屠戮殆尽,霸业成空。千年之后,一个有着阴阳眼的少年从爷爷的手中莫名其妙地接下了太平要术的残书,走进了那个血雨腥风的鬼怪世界,找寻着太平道的前世今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厚脸皮老公

    厚脸皮老公

    真烦,这人脸皮真厚!都不理他,他还赖在哪里不走……什么?不答应他,他就不去上自习?简直气死了,竟然威胁她……可看他那可怜兮兮的样子,还有些不忍心呢!怎么办,是不是欢上那个“好学生”了?要不然怎么自己老想往她上课的地方跑?不行,不能因为这个就夜不能寐的……雄起……可……可……一天没见到她,他就浑身不对劲啊?自己在这边做春梦,人家还不知道有他这么个-人呢!再说了,即使人家跟了他,他也没那个资本养得起啊?眼睛里都是她的影子,啊,不管了……总算是把老婆给追回家了,可、可……竟然给我带球跑……呜呜……
  • 乱世物语

    乱世物语

    我不是标题党!说了不是!这是一部不萌、不腐、不后宫、不少女、不肉、无恋爱、不虐恋、不热恋(上述皆对于主角而言),总之就是不恋爱的一个团队中全?是男人的冒险小说,你敢看吗?!本小说各种借(chao)鉴(xi)元素众多。好吧其实真的是借鉴。人物素材等来自于热门手游乱斗西游。所以这就是一个乱斗西游的同人小说。仙界,陈塘关李靖的三太子李哪吒为了复仇,明治跳下天界,化作莲花,投胎于凡界,寻找传说中的英雄的魂魄,为了打上天界,随魔军首领魔悟空推翻了天界之神如来佛祖,创建了一个自由秩序的三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画出了一个世界

    我画出了一个世界

    我叫莫言,我是一个画家,直到某一天,我变成了造物主,上帝,万物起源,诸神之父......我所画的画,能变成实人,实景,实物......于是,一个恢弘壮阔的神魔世界,在我笔下慢慢成形......eg。本书灵气复苏流,幕后黑手流......
  • 爱的问卷

    爱的问卷

    2011年两岸文学PK大赛。一个关于少女成长期的一个爱情问卷引起的一系列故事。
  • 槐杨树下的我们

    槐杨树下的我们

    女:唐木辛于希顾吴頔耿雨夕胡筱韵佳宇男:徐晓朋刁子豪南宫云鹤张木白栾广岩王卓周林纪柏寒古灵精怪小丫头【唐木辛】×青梅竹马小知音【张木白】沉默少女【于希顾】×叛逆少年【南宫云鹤】安静小可爱【耿雨夕】×夜店王子【刁子豪】心灵手巧小甜心【胡筱韵】×邻家大男孩【徐晓朋】萌新相声新人【吴頔】×腹黑逗哏前辈【栾广岩】可盐可甜实力学霸【佳宇】×干净白衣少年【纪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