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离开博雅公关上海公司期间,相当一部分工作压在了严云青身上。
20世纪70年代初,严云青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的一个普通家庭。那些年,安徽经常遭遇各种自然灾害,所以她从小生活很艰苦,有时能够吃顿饱饭也成了一种奢望。但这也造就了她朴实、肯干、能吃苦的性格特点。她天资聪明,5岁就上了小学,一路埋头苦读,到英语专业本科毕业时,才刚刚20出头。
本科毕业后,严云青决定报考南京大学的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但在主修方向上,她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美国历史。据说,这不是因为她对美国史有什么偏好,而是因为她是在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前3个月才下决心考研的,考前的准备时间非常有限,而她又特别向往能去南京大学深造,所以有点“投机取巧”,选了一个估计报考人数比较少的冷门专业。事实上,从考取南京大学研究生的那一天起,严云青就明白:自己以后决不会去做历史学研究或当历史学老师,自己的兴趣不在这里。
所以,199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严云青就只身来到上海,进了耐克公司,并因此而与金霞相识。只不过金霞在市场部,她在销售部,彼此共事机会并不多。但干了一阵后,严云青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太适合跨国企业那种比较刻板、冷漠的文化氛围,尤其不太适合一线部门的日常工作。她渴望能够做一些比较宏观并带有思考性、策略性的事务。
正巧,严云青有个南京大学的校友在博雅公关上海公司任职,但马上就准备辞职去美国了。她走了以后,有一个职位空了出来,需要尽快有人填补。这位校友把这一消息告诉了严云青。严云青久闻这家美国公共关系公司的大名,不免心中一动,欣然前去应聘。
严云青至今还记得,她第一次跨进博雅公关上海公司大门是1998年2月。面试她的,是当时博雅公关上海公司的外国老总,还有徐俊。令严云青汗颜的是,当时她连什么是新闻稿也搞不清楚。所以,严云青一直觉得不可思议,博雅公关怎么很快就录用了她这样一个既没有相关教育背景又毫无公关实践经验的门外汉,还一上来就给了她一个高级客户主任的职务。要放到现在,恐怕连客户主任也当不了。因此,她上班第一天就追着问徐俊:究竟什么是新闻稿?徐俊笑笑,给了她一篇其他同事为杜邦公司撰写的新闻稿打印件,说,就是这个,你自己看一下就明白了。
那时,博雅公关上海公司人手不多,业务却挺忙。把严云青招进来,本来就是要顶一个岗位的。所以,根本就不可能有时间让严云青去慢慢琢磨,很多事情说干就干了。没几天,公司就让新闻稿还写不好的她参与撰写某个方案。好在严云青胆子也比较大,觉得试一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英语本科毕业加历史学硕士研究生的综合功底,让她在文字表达方面还颇有优势。一些文案方面的工作,就这样对付下来了。
凭着聪明加刻苦,没有多久,严云青就大致摸清了公关咨询的门道,在公司的业务运作中显示出了她的实力,成为徐俊的得力伙伴。
1999年的时候,严云青主要负责两个客户的项目运作,一是杜邦,二是联合利华。杜邦公司是博雅公关的老客户,而联合利华公司则是当年新签的客户。这两个外资大客户的委托项目,侧重点在于战略咨询方面。尤其是联合利华的委托项目,主要是为联合利华如何在中国市场有机地整合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拟定一个战略性的方案。这当然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任务。尤其在徐俊去了新加坡以后,严云青更是为此投入了绝大部分的精力。但在做这些项目的同时,她也有着和徐俊同样的困惑和感慨:在上海市场上,注重公共关系战略咨询的中外企业实在太少了。
就是在联合利华项目的运作中,严云青认识了北京姑娘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