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34400000023

第23章 一种属于土地的归去来——莫言的生平(16)

王登科就不一样,他曾经教过“私塾”,有板有眼,说起书来基本上照本宣科,而“本”就是“话本”。“话本”本来就有其精妙之处,所以即便是这个人语调少变化,身上没动作,与听众也没有交流,场子冷冷清清,除了十几个固定的听众基本没什么人,也值得一听。此时的书场已经变成说书人的自娱自乐和听众的自我满足,莫言也不用费劲挤进“大破罗”那密不透风的场子,而是轻轻松松就能听到连贯的故事。在王登科这里,他可以更好地感觉到传统话本的艺术性,以及故事与人物的命运。

就是这些充满“起承转合”,“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欲知结局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故事,教给莫言什么是情节,也让这个孩子在书本匮乏的时候,得到了听觉的补充。

莫言在很多演讲中都会提及或被人提问关于读书的事情,莫言也都一一作答,但就是不给别人列一个书单,他认为书单这种东西,列错了是要负责任的。他是个骨子里有《聊斋志异》的人,蒲松龄给了他骨头和鲜血;他还是一个路过地摊,从《南朝鲜小说集》上得到启示的人;是一个读斯特林堡被他那团火烧灼到灵魂的人;是从《劳伦斯短篇小说集》里看到爱情,从《鱼王》里成就小说的人……

此外,过了童年,莫言已经没有那种读书的心境了,他在散文《北京秋天下午的我》里提到:

喝着茶抽着烟我开始翻书,乱翻书,因为我下午不写作。我从来也没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拿起一本书,有时候竟然从后边往前看,感到有趣,再从头往后看。从过了四十岁后,我再也没有耐心把一本书从头看到尾了,无论是多么精彩的书。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我知道,但要改正也难了。看一会儿书,我就站起来,心中感到有些烦,也可以叫无聊,就在屋里转圈,像一头关在笼子里的懦弱的野兽。

看来他的确没有那被蚊虫叮咬也要看完一本书的心境了。莫言提及狄更斯的《双城记》,开篇有云,“这是最好的时候,也是最坏的时候”。现在的莫言,究竟是好是坏呢?莫言在看书之余,找找时间,读读写写,就是在“好坏”之外,保持一个作家冷静的时候。

农民工莫言

1966年,因为家庭成分和口没遮拦得罪了郑红英老师,11岁的莫言辍学了,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小社员。因为年纪小,被委派了放牛羊,放牧是件很孤独的事情,莫言很希望进入成人的队伍,跟着大人去劳动,田里干活很热闹,还可以跟大人们增长很多知识,而且生产劳动也不认真,做会儿活,歇一会儿,个把小时抽袋烟,就这样一天混完了,休息的时候,村里的老人们会讲各种各样的传奇、鬼怪、妖狐,这对于写作都很有用。莫言那时候还听单姓邻居说,“三名三高”,“刘绍棠‘为三万元奋斗’,丁玲的‘一本书主义’等等”,这就造成了莫言认为作家很了不起,写出一本书来更是了不起的事情,至少一天三顿可以吃饺子。可以说,怀揣着这样的作家梦,莫言开始了他的农民工生活。

1

1973年,18岁的他在胶莱河水利工程劳动,成为一名挖河道的农民工。胶莱河的工程在昌邑县,冰天雪地里,有民工几十万,播放的是湖南民歌《浏阳河》。白天,风吹日晒,脸上脱去一层皮,自我感觉像是脱胎换骨。夜里,躺在地窖里,就想写小说,他找母亲要了五毛钱,或者那五毛钱就是挖河的补助,买了一瓶墨水和笔记本,往床上一趴,模仿当时流行的题材和创作方法开始写小说——《胶莱河畔》。只是,因为劳动太累,精疲力尽,吃着饭都会打呼噜,所以没有完成。幸好没有完成,莫言那时候很想发表文章,而后一般会进入一个写作组,比如“四人帮”、“帮派文学”,倘他真的进入,说不定就是他一生的污点,他也不会走现在这样自由的写作道路。莫言那时候可没有那么清醒的头脑,跟大多数百姓一样是墙头草。

后来,提起《胶莱河畔》,莫言说,开始写的第一行就是一行黑体字,引用的毛主席的话: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第一回的回目就是“元宵节支部开大会,老地主阴谋断马腿”,内容据莫言回忆:

元宵节那天早晨,民兵赵卫红吃了两个地瓜,喝了两碗红黏粥,匆匆忙忙去支部开会,研究挖胶莱河的问题。他站在毛主席像前,默默地念叨着:毛主席呀毛主席,您是我们贫下中农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念完了一想,其实红太阳并不热烈,正午时刻的白太阳那才叫厉害呢。正胡思乱想着,开会的人到了。老支书宣布开会,首先学毛主席语录,然后传达公社革委关于挖河的决定。妇女队长铁姑娘高红英请战,老支书不答应,高红英要去找公社革委马主任。高红英与赵卫红是恋爱对象,两家老人想让他们结婚,他们说:为了挖好胶莱河,再把婚期推三年。这一边在开会,那一边阴暗的角落里,一个老地主磨刀霍霍,想把生产队那匹枣红马的后腿砍断,破坏挖胶莱河,破坏备战备荒为人民……

这其实是当时莫言真实的想法,挖河,是多么神圣的事情。

胶河给了莫言如水的孤独,这条河在莫言那里,就是最美丽、最壮观、最神圣的一条河,连他住的小屋都在胶河的怀抱里。莫言说:

“后来,我看到了黄河、长江、珠江、密西西比河、莱茵河、塞纳河等著名的江河,但这些江河留给我的印象都不如胶河留给我的印象深刻。那些都是别人的河,唯有胶河,才是我的河。”

这条河屡屡出现在他的小说中,《罪过》自不用说,那河里淹死了弟弟“小福子”,在小说《白杨树林里的战斗》中,莫言写了河滩白杨树林里的英俊少年,在《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中,学校为了开运动会的操场上撒着胶河底下挖出的白石子……

2

1973年,他也进了高密县第五棉油加工厂成了一名临时工。五叔是主管会计,他也算是合同制工人,就是季节工。所谓季节工,就是棉花收购的季节工作,棉花加工完毕回家。在这里他扛过大篓子、做过司磅员、搞过宣传,看过大门,工作不算太累。在这里每天的工钱是一块三毛五分钱,交给生产队一半,就可以得到整劳力的工分,这样下来,一个月能拿到20块左右,70年代,这也算巨款了。所以去棉花厂做临时工都是有一点后门、背景的,农村青年都向往。

这个工厂就聚集了来自全县各个地方的五六百个青年,还有青岛的知青,这些人会讲一些见闻、电影,打扮得也时髦,加上身上总是沾着棉花绒毛,在外面走,人人都认得。莫言的打扮呢?是一件借来的黄军装上衣,一条的确良蓝裤子,一双白底、带松紧扣的懒汉鞋,留大分头,因为爱美,不到二十天就去公社驻地剪一次头发,加上一个大口罩,就是那个时代的时髦与漂亮。甚至再冷的天也不会脱下尼龙袜和懒汉鞋,即使满脚冻疮也不会穿棉鞋。

莫言从棉油加工厂下夜班回家的时候,要经过一条小石桥,关于这座桥,爷爷给讲过一个“嘿嘿鬼”的故事,就是每当你一个人过桥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人在后面拍你,并发出“嘿嘿”的笑声,是一种冷冷的笑。你一回头,他又会转到你的后背再次“嘿嘿”一笑,这个鬼长什么样,谁也没见过。莫言说,这是他听到的最恐怖的鬼故事,要是没有月亮的夜晚,他就更害怕。所以,每次回家,经过石桥,他就开始引吭高歌,据他自己称,那时候正是变声期,简直就是“鬼哭狼嚎”,唱着歌过了桥,也是一路飞奔。母亲说,他还没进村就听到了他的声音,深更半夜的,为啥子要嚎叫呢?莫言说自己害怕“嘿嘿鬼”,母亲就说,这个世界上,人才是最可怕的。

回家路上惊吓连连,棉油加工厂却给给莫言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售棉大路》、《白棉花》等小说都出自这次经历,他在加工厂做了三年半,认识了后来的媳妇杜芹兰,还因为叔叔的关系在棉花加工完的闲时,也不会被下放(回村),留下来打扫卫生、保卫工厂安全,还去县城学习棉花检验。

那时候,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转正。因为工厂是集体所有制,转正后永远不会被下放,退休后还可以吃劳保,每个月有33元的工资,和固定的口粮。农村小伙往往在转正后就会抛弃乡下的婚约,找上一个吃国库粮的姑娘,成为双职工,生一个“非农业人口”的孩子,长大了国家还给安排工作。如今,随着城市里的国企改革,“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差别已经不是天壤之别,但差别依然存在。工厂甚至偶有传闻说四届人大一开,莫言这批人就能转正,可等来等去也没个结果。

3

出来混,毕竟总想着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以至于有些事情看起来多少有些虚荣,比如,进棉油加工厂要填写表格,在文化程度那一栏要添学历,莫言小学都没毕业,就撒谎填了初中一年级。

为了虚荣,莫言还馋白面馒头吃,因为正式工们都有,他很想把两个馒头插在筷子上耀武扬威一次。就在回家的时候跟母亲说,人家都吃白面馒头。母亲心疼孩子,就把家里剩下的三斤白面都给了他,他放到伙房里换成粮票,食堂会计还说,这么点白面够干什么啊,他只能面红耳赤地说自己家里就这点白面。到了打饭的时候,再不是地瓜、窝窝头,而是插着两个馒头着急显摆,可想到这是全家人省吃俭用移出来的三斤白面,就忍不住内疚。内疚归内疚,该吃还是要吃,两个不够,又打了一个,一口气吃了六个馒头,“三斤白面”的粮票就此告罄。

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内疚,母亲生病了,进了公社医院,医院里没有饭,三斤白面又被自己吃光了,只能给母亲吃窝窝头,跟母亲同病房的还是一个公社干部的老婆,人家一天变着花样吃,于是莫言更加内疚了。随后,有个亲戚来看母亲,带了三斤月饼,于是母亲天天吃月饼,他心里好受了一点,可母亲得的是胆囊炎,怕油腻,莫言认为的好东西,对母亲来说是毒药。隔了几天,在砖瓦厂工作的表弟来看母亲,问母亲想吃什么,母亲说想吃馒头,他跑回去打了两个馒头回来,母亲吃了,就立即好转了。母亲说,月饼虽好,也不能当饭吃。

莫言在工厂的确受到了应有的肯定。1975、1976年,批林批孔、评《水浒传》、批宋江的时候,他写得一手好字,加上有点文化,就成了一个重要发言人。那时的莫言还不会写什么文章,就在报纸上抄一段,再引下诗歌,比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类的,那时候嗓门大,读起来不磕巴,就水平高,所以莫言一度成为风云人物,威信很高。加上为了不给叔叔丢脸,工作起来也格外卖力,有一次厂里割草,支部书记表扬说,小管一个人顶三个,这是莫言第一次被当众表扬,因为在过去的十八年里,他一直被批评、奚落、不被重视,所以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悸动和幸福,也有种想法,就是在农村没有人表扬你,只有到了外面的单位才有人重视你。在回忆起这段岁月的时候,莫言赋打油诗:

“一柄大镰四面挥,眼前高草立分披。莫言干活不偷懒,受人表扬第一回”。

诗后题注云:

“余七三年入棉花加工厂,与众人一起割草,余手持大镰,四面挥舞,以一当十,引人注目,书记当众表扬我,此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受表扬,三十年不能忘也。莫言,丙戌春三月。”

那时候莫言还兼办黑板报,后来,他在职工学文化的夜校当语文教师,凭着一本语文基础知识,加上上课幽默点,煞有介事一些,就被大家认为在棉油加工厂浪费了,该去教中学。其中还有个小插曲,莫言上课乱举例子,举到他们厂长女儿头上,把她得罪了,多次道歉才得到她的原谅,经历过棉油加工厂的锻炼,莫言敢于在人前讲话了,不像以前见了人就躲,现在知道自己的理想,靠父母是不行的,要一步步实现。他回到乡村,常常就想起郭沫若《凤凰涅槃》里的诗句:

“在这个污秽的环境里,即便是一把金刚石的宝刀,也要生锈。”

他最不愿意面对的就是农村没有前途的黑暗。

莫言常说自己一开始的写作是有目的的,不纯洁,就是为了功利,为了摆脱农村生活,就像他在在棉油加工厂的积极表现,一半是为了出风头,一半是为了前途,要知道,他在“文革”时期被剥夺了学习的权利,加上本就没有地位的富裕中农家庭成分,并且,在棉油加工厂的生活跟乡村生活的巨大反差,使莫言对于乡村的生活到达了忍受的极限:

“在棉花加工厂工作的这段时间,我想离开农村的这种愿望越发强烈,我觉得我一定再不能回到我那个村里去了,不能再跟那一帮人混到一起了,那里毫无前途,一回去前途就断送了,我只有想办法离开这个村,才可能有出路。……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别太大了,完全是大大地超出了我过去所认识的那种阶级关系。我梦寐以求的就是我能够转正,但是后来大家也纷纷传言说四届人大一开,马上要把这批人转正,又有些人说不可能。”

同类推荐
  • 一口气读懂清朝12帝

    一口气读懂清朝12帝

    本书介绍了清朝的12位皇帝的生平趣事:包括:嗜血枭雄努尔哈赤,翩翩多情的权谋天子皇太极,不爱江山爱红颜的悲情帝僧顺治,完美君主康熙,最具争议的清帝雍正,文治武功的十全帝君乾隆,难享太平的嘉庆,苦命天子道光,无力挽狂澜的咸丰,自我放纵的薄命天子同治,傀儡皇帝光绪,西洋化的末代皇帝宣统。通过介绍十二位皇帝的人生经历,揭开尘封的清朝历史。
  • 纵横世界政坛的领袖人物

    纵横世界政坛的领袖人物

    照亮人间的提灯女神,俄罗斯的“守护神”,从死囚到总统,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斗士,女人统治世界,人民的王妃……这些在世界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你了解多少?
  •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今生今世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今生今世

    本书以诗传的形式描写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和浪漫的爱情故事,并对坊间流传的仓央嘉措诗歌进行了解读。作品文笔优美,流畅动人。
  • 良师益友

    良师益友

    本书汇集了袁宝华同志的战友、同事、下级、朋友写的纪念袁老的文章。
  • 她们谋生亦谋爱

    她们谋生亦谋爱

    马湘兰、柳如是、董小宛、陈圆圆……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女子身上,都附丽着一段爱生梦死的传奇,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那些被后人强加上的炫目光环背后,是怎样一幕绝望而挣扎的底色人生?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执教从NCAA开始

    执教从NCAA开始

    2006年的NCAA开局,先从大学篮球的教父做起,接着再去征服NBA!
  • 非你不娶:席少的新娘

    非你不娶:席少的新娘

    前男友的现女友上门挑衅,“林番我现在很幸福,如果你还想跟阿楠在一起,我劝你等下辈子吧!”女人慷慨一笑,“这辈子我送出去的东西就没打算收回来过!”情妇上门挑衅,“席太太,我怀了你老公的孩子!”女人淡笑,小手一招一堆保镖听从待命,“送去打胎!”
  • 将门验尸官:王爷我洗过手了!

    将门验尸官:王爷我洗过手了!

    听说了吗,将军府大小姐居然是个仵作!将军府大小姐与靖羽王爷有情况! …… 凌法夏一个现代法医,看她如何在吃人的朝堂立足当下,尸体腐烂查不出?对于她来说不是难事!皑皑白骨?小意思! 龙羽涅一个当朝王爷,对她本不屑一顾,可却在短短数日对她改观让她一同辅助查案!中途巧遇传说中的神医,殊不知那清丽的身影又醉了一颗心~朝堂皇位之争何其激烈,她也不知何时便对他心有好感,对于那吃人的朝堂,她却为了他摒弃一切安宁,为他默默拓开一条路,却不知这并不是他内心真正想要的……也许在当初定下婚约时,她与他便是有解不开的缘分~她何时为了他醉了一颗芳心,他何时对她死心塌地,已经在往日种种中纠结不清…… 几年后,那深谷中一个看似淡落的身影看着一个方向呢喃道:若是你我早相识,你会不会爱上我? …… 听说许多年后,皇后凌氏年二十五殁,从那日起皇上也不知所踪,朝堂一时混乱不宁,晗王奉旨继位,保天下一时太平,民间却依然有着先皇后与先皇的传说,仅凭那验尸之术推翻多少冤狱冤案解救多少百姓于苦难之间,最是震惊的便是先皇与先皇后的情谊,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你生我生,你死我死,上碧落下黄泉,我亦追随你而去……
  • 我在现代投喂陛下的日子

    我在现代投喂陛下的日子

    前世,她是皇宫小御厨,每日战战兢兢绞尽脑汁研究新菜。他却是九五至尊,咸淡之间,便能将她赐死。双双穿越后,来到这个奇怪的世界。薛翘成了摆臭豆腐摊子维持生计的辍学少女。而皇帝陛下,成了无家可归的失忆少年。薛翘:“哈哈哈,真是风水轮流转啊!也有你落到我手上的一天,今天把豆腐都给老娘炸了!要不然别想吃饭了!”然后,一辆亮闪闪的劳斯莱斯停在了她跟前,一个管家模样的人上前,客气道:“小姐,多谢你救了我们家少爷,这是一百万,还望笑纳。”薛翘:“……”为什么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她为什么,又成了齐同舟的私人厨师?每天要为他吃什么而烦恼!而且,他越来越过分了!居然肖想自己!慌得一批的薛翘:“……”不行,她要提锅跑路才是!
  • 心魂之朗朗情空

    心魂之朗朗情空

    君以灵魂换卿魂,匆匆岁月淡拂尘。愿使此卷换伊醒,字字句句皆真心。每个人都有一个与众不同、永生难忘的青春时代,它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一个个跳动的灵魂,他们陪伴了自己走过了那段凶残又难忘的岁月。当然,这其中肯定有最美的一幅画,画中是暗恋多年却一朝情散尽的那个ta!青春,是座最神奇的迷宫,即使每每碰到绝壁也绝不改追寻探索的初衷。只道年少太过天真,泪眼败给迷蒙......可是啊,青春又是场多么美妙的修行,她摇曳着曼妙身姿炫着这个最美的季节最无穷的活力,紫色的年华包含着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一点一滴......竟是如此仔细......
  • 降世浩劫

    降世浩劫

    风云涌动,天降玄雷,魔刹降世,这是帝国大陆的一场浩劫,厄运难逃唯有杀之。
  • 异非寻常

    异非寻常

    凌天,一位遭受天雷烧灼之苦却奇迹般活了下来的异类,从此在他人心中“死”去。存活却奇迹般发现自己成为了人类之中的先驱者,从此加入异能界,成为了见不得人的隐士高人。却因为一次莫名的风暴倒置世界上出现了因为修炼走火入魔,丧心病狂的丧尸使者,他们疯狂的屠杀,掠夺资源,此时,凌天所在的异能界力挽狂澜,强者的对决是难免,只有变强变强再变强!他却不知,这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内幕。
  • 浅浅时光中的我们

    浅浅时光中的我们

    我们只是万千世界中的一粒粟,不求穗穗丰满,只求粒粒饱满。就像我们,不奢望在千千万万人中是最幸福的,但求我们是千千万万人中,我们是最自由的。我们有各自的追求,却也有共同的目标,我们吵吵闹闹,却也甜甜蜜蜜。
  • 长青大英雄

    长青大英雄

    从细胞到呱呱坠地,每一个人都备受呵护,求学问道再立业成家,最后成为耄耋老人。短短三万日夜,我们每个人都一样从被呵护变撑去呵护,独当一面得永远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