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34400000040

第40章 一个高密东北乡农民的叛逆——莫言的作品(5)

1

酒对于莫言来说,是一段亲情也是他对于行年渐长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有好也有差。莫言喝酒的历史,被记录在他的散文《我与酒》,当中,多年来,我一直搜集莫言的散文小说,似乎怎么也搜集不完全,一个多产的作家实在让人耗费精力,怎么就写那么多东西呢?所以当我得到这一篇《我与酒》的时候,觉得《酒国》有救了,或者《酒国》在探讨政治面前,还隐现着莫言的一种情节,就是每个作家在面对自己作品时,都想在其中找到一个影子,莫言多半也是看着儿时的影子来写作的。小时候偷酒喝,第一次尝到了微醺的乐趣,偷喝兽医堂叔消毒用的酒精,搞得自己头晕眼花了好久,还不敢和家人提起。最后发现,其实不仅仅是他在偷喝,聪明的二哥也在用水来兑酒,而糊涂的酒徒们谁也没有发现。唯一发现莫言秘密的是母亲。

酒离不开莫言的小说,就像他的名作《红高粱》也是一部和酒坊相关的故事,就像很多年后他依然忘不了酒和酒的故事,还想着如果那个能喝的大学生找到一个能喝的老婆,再生一个能喝的儿子,不吃奶,只喝酒的婴孩,再加上自己听过的关于酒的传说和自己喝酒的经历,所以推出他的《酒国》。

《酒国》里有很多隐喻,最大的隐喻莫过于酒国市本身就是一个“失乐园”,再好的人在酒国市里也会变了模样。比如李一斗在小说的前半段是个正义青年,到了莫言到酒国之后,见到这位“酒博士”,才发现不过是个利欲熏心的小人,而莫言也在酒国落入了同流合污的泥潭,至于丁沟儿早就一步步吃了“婴孩宴”喝了迷情酒,这些人都成为“食人者”的同案犯。这让我想到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小说中的贾雨村就是从一个“才干优长、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大礼不拘小节”大好青年在官场中慢慢蜕变成“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以至于成为害人不眨眼的恶魔。其实作家都想通过荒谬而又残酷的小说来唤起早已伤痕累累的现实,只是太浮浅的叙述是激不起涟漪的。

或者因为莫言的叙事实在太过先锋,所以北京的几家刊物都没有发表,余华把这小说背到了浙江,也不能发表。1993年,被湖南文艺出版社“当代著名青年作家”丛书吸收进去,很久之后,才墙内开花墙外香,李陀从国外看到,认为《酒国》就是“六四”后中国的好长篇,美国的杨小滨、上海的张闳……评论家们纷纷注意起来,才有了南海出版社的再版。同时,莫言的长篇小说命运也开始走时代的下坡路,《十三步》就已经颇多怨尤,到了《丰乳肥臀》已经革了责编的职,也让莫言经历了军队的审查,写了信让出版社把已经出版的书销毁。直到很多年后,莫言的这些小说才重新红起来。他,经得起等待,就像我们等待了百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2

《酒国》里试图用“酒的世界”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酒国市,其中有全新的官与民。莫言对于官场在很多小说里都有毫不留情的批判和讽刺,他提到一个民间传说“做牛要做印度牛,当官要当中国官”,中国的官员贪污点不算什么,只要在贪污的时候有个度,工作的时候办点事,就真的很“人民公仆”了。莫言对官场的叙述毫不避讳,他说,在中国,做官做到正县级以上(有实权的),就不用和人民币打交道了。住房、用车、大到生病住院,小到吃饭穿衣、抽烟喝酒,都不用再自掏腰包了,你看过一个地委书记或者一个县委书记自己去商店买烟买酒么?他的家人拿出家里的名烟名酒放在商店里代买倒是常有的。以至于,官员们免费吃吃喝喝、泡个免费的妞,根本不是腐败,是常态。况且,这种官员的待遇还不是用钱可以买的,到那里都前呼后应,讲个排场,享受特别待遇,所以有钱人往往会花钱买个政协委员、人民代表当当,这样真的可以挡风遮雨。比如真要是因为个把小事被公安逮个正着,只要说老子是什么官,通常还是管用的。所以在没有微博的时代,太正常了,有了微博的时代,多少要忌讳点,但即使曝光了,不过是这边下马,那边找个地方又上马,很难说会从此不再为官,因为在中国,只要不是死人了,都是关系。

当官好,当官可以鸡犬升天,的确找不到一个县委书记的老婆下岗,也找不到一个在工地上搬砖头的县长公子,别说老婆儿子了,就连孙子、孙女,稍微带点关系的亲戚,也因此沾着光呢?想到这里,觉得中国真的没救了,即便是那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上公务员的人,也不过是开始了新的一轮福荫子孙,我甚至担心,公务员一开考,会不会扩大了官员的关系范围,而人民更要多多受苦难了。

《酒国》的主人公是丁沟儿,他本是高级检察院的特别侦查员,到了酒国之后先是勾搭到了女司机,看到了酒国的种种景象,比如训练有素的带着色彩的女服务——

丁钩儿吐出一些绿色汁液后,一位红色服务小姐喂了他一杯碧绿的龙井茶,另一位红色服务小姐喂他一杯焦黄色的山西老陈醋,党委书记或是矿长塞到他嘴里一片冰糖鲜藕,矿长或是党委书记塞到他鼻子下边那个洞里一片蜜浸雪花梨,一位红色小姐用滴了薄荷清凉油的湿毛巾仔细揩了他的脸,一位红色小姐清扫了地板上的秽物,一位红色小姐用喷过除臭剂的白丝棉拖把揩了秽物的残迹,一位红色小姐撤了狼藉的杯盘,一位红色小姐重新摆了台。(第二章一)

他总是叮嘱自己别喝酒,后来忍不住喝,忍不住醉。后来尽管侦查一步步深入,他的堕落也一步步深入,最后淹死在大茅坑里,这个大茅坑莫言认为是“欲望”的象征。

《酒国》里的传说证明了莫言逃离高密的行动宣告失败,或者他从来也没想过逃离,只是用一座城来装点自己心中的高密东北乡。《酒国》里有一个关于“酒蛾”的传说,故事是李一斗小说中的人物余一尺讲述的,说驴街酒店——

雇了一个又干又瘦、年约十二岁左右的小伙计。这小伙计细长的脖子上挑着一颗大头,两只大眼睛黑洞洞的,一眼看不见底。小伙计很勤快,打水、扫地、抹桌子,样样都干,干得挺好,掌柜的很满意。可紧接着怪事儿就来了:自打这小伙计进店之后,酒缸里的酒就卖不出个数来了。几个大伙计和掌柜的都挺纳闷。(第五章二)

原来,小伙计每天晚上围着每个酒缸喝一圈,第二天酒缸就都下去一尺多,可见小伙计的能喝。这老板见多识广,知道小伙计其实肚子里有个酒虫子,这个酒虫子如果养一个在缸里,就会让缸永远都有酒,而且酒的质量也会提高,于是,老板把小伙子绑起来,直到他的肚子里吐出“一只红脊背、黄肚皮、小蛤蟆形状的东西”,才放开他。这个故事的原型,其实是莫言村里的一个传说,一个人特别能喝,一次喝酒一坛,说他的就肚子里有个酒虫,后来被人骗了出去,关了三天,不让他喝酒,也不让喝水,突然把他拉到一个酒缸边上,他一低头,那酒虫就从嘴里跑进缸里,“红红的,像个小河马一样的东西”。小说中,余一尺每讲一个故事就说这个人是自己,而他诚然有多故事,这些故事太难摆脱高密东北乡。

其实,余一尺本身就是一个传说,在《酒国》里,余一尺作为一个侏儒,是令人害怕的侏儒。无论是丁沟害怕的“四十大盗”,还是李一斗害怕的余一尺,还是烹饪学校带领孩子们起义的“红衣男孩”,这些侏儒成为酒国中那些注定无法长大的婴儿。其实,这些侏儒就是那些已经无法长大的婴儿,他们活着的时候无法让人们害怕,甚至还成为人们的美味,变成侏儒永远长不大的时候实实在在被人们害怕了,这其实是你的行为使我们恐惧,但“你”本身也是“我们”,这样的哲学悖论显然很多。

《红树林》之欲望都市

《红树林》最早由海天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后来,当代世界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在出版莫言文集时,将其收入。这本是个电视剧剧本,现在已经很难找到这部18集的电视剧,可以找到的是这部长篇小说。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是欲望都市,莫言应出版社的要求将剧本改成小说。《红树林》的剧本脱胎于莫言以前创作的《珍珠奇谈》和《马叔的故事》,检察官生活在很多影视剧里已经有所体现,想要把作品写出不同的感觉就要把这种生活放在一个大背景之下,莫言在广西北海、海南等地考察的时候,发现了一片红树林,“在欲火如炽的红树森林,烦躁不安的叙述,犹如东奔西突的马驹。”

莫言对红树林的感觉,正如他想找到的突破口一样,欲望、红马驹,这仿佛是对《食草家族》的回望,亦或是,莫言的作品都会不知不觉地回到他最原始的梦中,或者莫言所认为的原初生命与现实反思。莫言在谈及《红树林》时,认为:

其一,这次写了很多城市生活,以前多写农村生活;其二,小说写回忆和写现代生活部分都占很大比重,在写现代生活时风格是明快的,而写回忆,则连绵不绝。这也是一部被回忆纠缠的小说,叙述本身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

我可不可以单纯地以为一旦转战到城市生活,莫言就累了,写不动了,或者,他仅有的宝贵的回忆就不作数了。

林岚是近年来电视上较为熟悉的人物,她的爱情像陈珍珠一样美丽过,但却比烟花还寂寞,因为初恋情人马叔的离弃而失去爱情,又因为的被喜爱而成为傻子的媳妇,傻子是不中用了,于是和公公扒灰,以至于公公死在她的澡盆里,这个可怜的女人迎来了她的平步青云。她是副市长,而爱情却一塌糊涂。小说从她和公公生的儿子长大成人开始叙述,她的痛苦一步步袭来。酒店里,林岚和一个陌生男子的疯狂做爱,饭店里,儿子大虎和一帮狐朋狗友在享受性感和美食。后来,林岚醒来,开始为自己的疯狂不知所措,儿子呢,则和一帮朋友为了斗蟋蟀聚会、生气、扬言要复仇。小说在各种元素的杂糅中过去了六章,我可以在斗蟋蟀中看到金庸小说般的招式武功,也可以在林岚、大虎的荒唐生活中看到时下流行的网络小说,或者是《成都,今夜请把我遗忘》、《在东莞》,妓女、男妓、美食、奢靡,这哪还有半点土地的影子?

小说的第七章以“琼瑶”的方式开始,一个美丽而又经历困苦的姑娘,偏偏周围的人都不单纯,单纯的渔村遇上奢靡的城市,此处有可能是一个姑娘再也不单纯的蜕变,也可能是单纯和官二代的碰撞,总之,多多少少有着偶像剧的影子,只不过从分级制度上讲,莫言不打算放过欲望,色欲在他那里还是放大了。红树林在一个单纯姑娘进城打工的同时,和欲望读书开始了一连串的对比。高密不靠海,海水所孕育出的采珍珠的行当仿佛《酒国》里的采燕窝行当一样,都在展示一种辛苦,也在展示一种伟大。困苦的卖命和奢靡的享受,莫言都试图用这种迥乎不同的情景来书写底层人的辛劳,往往都是徒劳的呐喊。莫言没有改变作品的核心,作为一个老百姓,莫言一直试图放大渺小,仿佛在那样的渺小中,他才可以到达想要得到的意义彼岸。

第十章莫言采用“我”说给林岚听的方式把故事分段快速概括讲来,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剧集梗概,再用后面的章节细细述来,莫言说,这其实是想把剧情赶紧说完,接茬说《珍珠奇谈》,我认为,这反倒是莫言在其一贯的交叉数说中带来一点分明。可惜,这点分明莫言不喜欢,莫言说:

“至于《红树林》很难说是一部纯粹从小说出发的东西,把电视剧改编成小说是一种商业行为,它作为一部长篇来讲后半部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要我说最喜欢哪部作品,确实挺难说的。只能说我不喜欢的小说,《红树林》是我最不喜欢的一部长篇。”

《红树林》有莫言以往的风格,不是单一的顺序叙述,是两个时空甚至是多个时空的交叉,但基本上是林岚的故事和三个不务正业的男青年“大虎、二虎、三虎”的故事。小说中有个和莫言以往小说不同的女性:陈珍珠。这个女人是小渔村的女人,清纯、善良、正直,和莫言所熟悉的高密东北乡的野性一点边都挨不上。作品中还包括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现代海盗等等,这样一部大杂烩,仿佛是各种电视剧桥段的汇聚,实在有些凌乱。陈珍珠就像是这些凌乱色彩中的白色,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人物性格改变、人物命运转折的一个方式。

珍珠被大虎等人强奸,在毫不知情下嫁给了大虎,这是林岚为了保住儿子免受牢狱之灾的方式,这也是林岚走进监牢的导火索。《红树林》没有泥土的气息,海水无法让一个以泥土为生的人生存,莫言在这场城市生活中被海水吞没了,除了猎奇和可读性,仿佛没有什么值得记忆,唯一让人心痛的地方,就是莫言展示的爱情并不让我们痛恨大虎,反倒觉得那些爱虽然病态,没来由地成为观者喜爱的纠结,我甚至以为,在九十年代,没有泰剧引进的时代莫言就已经抓住泰剧的命脉——虐爱。只是这样实在残酷,因为大虎是个被宠爱伤害的孩子,珍珠是个被现实伤害的孩子,都是孩子,却又为何?

《师傅越来越幽默》之幸福幽魂

《师傅越来越幽默》发表于1999年的《收获》,随后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幸福时光》。电影的颠覆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中国要逃避审查,二是,莫言已经不参与编剧了,此剧的编剧是鬼子。纵使参与了,我觉得也没多大意义,国内对于电影审查本就严格,加上老谋子想法多,并不容易达到精神上的契合,他还说过:

同类推荐
  • 收复新疆第一人左宗棠传

    收复新疆第一人左宗棠传

    本书记载了铁血将军左宗棠波澜壮阔的一生,重点记叙了左宗棠收复新疆这段历史,提出了“犯我中华天威者、妄图分裂我疆土者,虽远必诛之”的爱国理念。
  • 母爱耀皇宫

    母爱耀皇宫

    本书介绍了顾全大局的赵威后、女中豪杰萧太后、影响三代皇帝的窦太后、被妖魔化的慈禧太后、善良的慈安太后等27位皇太后。
  • 世界名人轶事

    世界名人轶事

    本系列书精选英语名著作品,并加上一些生词注释,使读者无须处处翻查词典,影响阅读兴致。同时每篇配上中译文,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原文。此外,还附有题解说明,介绍作品主旨、背景、寓意以及修辞特色等。英语学习部分,选出原文中较实用的词汇和句式,介绍其现代用法。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达到“阅读名著,学好英语”的效果。
  •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松下幸之助(1894—1989),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都由他首创。松下幸之助为人谦和,无论见了谁都点头哈腰,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经营哲学:“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如果你想用最短的时间学习日本式管理的精髓,那么最好的入门书就是阅读松下幸之助的教诲和哲学。松下幸之助一生共出版了60多种著作,累计达数百万字。他的著作被译成英、法、德、中等20多个国家的文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书中那些令亿万人为之倾倒叹服的经营秘诀,为人们打开了一道通往经营成功的大门。
  • 杨慎传

    杨慎传

    “一门七进士,宰相状元家”,杨慎就出生于这样的家族。他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学者,是明朝四川唯一的状元,授翰林修撰、经筵讲官。他自幼有“神童”之称,一生博学多闻,诗文词曲无不擅长,天文地理、医学生物、金石书画无不通晓,是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本书以杨慎出身名门—少年成名—殿试夺魁—被贬云南—戴罪平息叛乱—终老云南的一生为主线,艺术化、形象化地再现了杨慎传奇的一生,以大量翔实的史料为基础,详细梳理了杨慎人生历程中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同时对杨慎的哲学思想、史学思想、文学思想以及他在音韵训诂、文学创作等方面的成就,做了全面的评述。本书不仅是一部全面记录杨慎生平事迹和文化成就的通俗传记,而且涉及明代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民俗等知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文学价值和文献价值。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满级开始的异世界搞事生活

    满级开始的异世界搞事生活

    前格蓝迪砖厂厂长,数据芯片“开发商”,时空石倒卖人,异界征讨者,各大地下城通关记录保持者,拍卖行秩序维持者——风·下水道·神在刷图过程中来到了异世界,开始了他的懵(装)逼生活。
  • 挽着春风行走

    挽着春风行走

    作者为人老实,而诗歌却并不见得“老实”,试想一首以抒情为主的新诗里,无论构思、立意还是语言,倘若没有一点令人怦然心动的东西,缺乏诗意的新鲜感,有谁会乐意味同嚼蜡地读这种诗呢?“文喜看山不喜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本诗集中读者是绝不会有枯燥嚼蜡之感的,因为像“从此老屋成了患风湿病的老人”这样有趣的句子一点都不缺。
  • 步仙踪

    步仙踪

    上古时期,通天路断。从此云中界修士以人仙自居,慰无法成仙之憾。时光流逝,白驹过际。仙踪飘渺,早已无处可寻。一把长生尺,度天量地可转乾坤。方莲执尺问天,何为长生,何为仙道,若通天路再续,仙踪能否再现?这是一个孤女被命运推向仙路,一步步走上顶峰的故事。——————日更。
  • 黑羽翎

    黑羽翎

    每个孩子都该有个家,每个人都该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你曾经遇到过想一生追随的人吗,尽管你们是两个永远不能触碰的极端?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人和人不能一概而论

    人和人不能一概而论

    我希望大家能够理智对待事实,毕竟,人和人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 学生科学世界观的教育(下)

    学生科学世界观的教育(下)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敦煌古代体育文化只不过是一条小溪。但是,月印百川,这溪流照样映射着中华文明之光。千余年来,它以灿烂的形式,被认为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种之一。
  • 虫之心:初醒的搏动

    虫之心:初醒的搏动

    “虫类的历史要追溯到四亿多年前,种群数量更是超过了所有生物种类的50%,无论是从历史、种类、数量,虫类都理应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可是为什么没有呢?”“也许是它们不想。”“如果有一天它们想要做这个世界的主宰呢?”“那要怎么拯救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