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报纸和杂志先后披露过,胎儿在孕妇子宫内嘤嘤啼泣。例如,上海某报曾报道过,某孕妇怀孕7个半月时,从自己耳朵内传出体内胎儿的微弱哭声,时长时短,持续了1~2分钟。医生为了验证此事,还收她入院,结果值班的医务人员从孕妇右耳听到了胎儿哭声。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生理仪器研究室的科研人员,还将孕妇宫内的胎儿哭声用仪器记录下来,并拍了照片,曾轰动一时。
第二军医大学于1985年报道过一例,系某产妇双胎儿中第二个胎儿,在第一个胎儿娩出后不久在宫内啼哭,哭声中等响度,同正常婴儿哭声无异,持续两分钟。即对产妇做阴道检查,发现胎膜已破,做臀牵引术娩出胎儿,呈苍白窒息状,急救后婴儿正常。
胎儿在子宫内真会哭吗?大多数医学专家认为:胎儿生活在母体羊膜腔的羊水内,肺内充满液体,不能进行自主呼吸,它的呼吸是依靠胎盘进行气体交换,不可能哭出声来,那么孕妇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呢?专家们认为,这可能是某些患过中耳炎或耳鸣的孕妇,由于鼓膜松弛或听骨链松动等原因,致使鼓膜振动而发出的某种音响所造成的错觉。
但持相反意见的专家则认为,胎儿在宫内啼哭并非罕见。在古代医学中,很早就有这类记载,并依据胎儿在宫内所发出的声音特点不同,分别称为腹内钟鸣、子鸣、子啼等。公元9世纪,唐代妇科医学家殷咎,在《经效产宝》一书中,就解释了宫内儿啼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治疗方法,他说:“腹中脐带上疙瘩。儿含口中,因孕妇登高举臂,脱出几口,以此作声。”此时可让孕妇“曲腰就地,如拾物状”,使脐带上疙瘩复入儿口,其声即可停止。后人又进一步完善了“曲腰就地”的治法,如清代医学家沈尧封说:“腹内钟鸣,即是儿哭。今人治此,撒豆一把在地,令孕妇细细拾完,即愈。”专家认为,古医籍所载并非怪诞不经的传说,可用现代科学方法解释,认为宫内儿啼可能与宫膜破口,空气逸入宫腔,刺激胎儿声带有关。并认为胎儿在宫内的哭声有两种类型:一是轻柔的呜咽,多发生在临产前及临产早期,胎儿无窒息,对胎儿无害;另一种是大声喘息的哭声,多见于生产晚期,常伴有胎儿窒息。
胎儿在宫内到底会不会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谜一定会揭开的。不过有心的孕妇,可自己去检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