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29100000057

第57章 丹道高妙雷法祖师

张继先注定是道教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因为道教的法术和思想发展到他的那个时代,已经走到一个剧变的十字路口。一种别开生面、精微博大的道教法术——雷法出现了。雷法乃是内丹术与传统的符箓法术的完美结合,并将道教的法术体系推向了极致。这一时期,道教雷法宗师辈出,堪称道教发展的“黄金时期”。道教处于急剧的转型与变革的关口:一方面,旧的传统在延续、继承与传承;另一方面,新的道法体系不断被创造出来,又形成新的传统,如火山之喷薄,炫丽而壮观!

张继先的宿植聪慧和博学多才使他在那个炫丽而壮观的时代里成为道教中继承旧传统开创新传统的杰出代表。张继先之前的有关历代天师相关材料中,诸位天师皆精于符箓道法,并无修习内丹和雷法的记载。从张继先开始,天师道道法体系骤然大变,张继先将符箓、内丹和雷法完美地熔于一炉,开创出天师道道法的新传统,并成为一代宗师。那么,张继先以何能完成他的前辈天师看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创举呢?当然,这既跟张继先乃旷世奇才的个人素质相关,又跟当时的时代思潮和历史机遇密不可分。历史的机遇,使得张继先注定要成为融汇各种道法的代表性人物。

宋代以来,内丹思想作为一个普遍的社会思潮,影响遍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中特别描写到两宋内丹思想影响的盛况:“两宋内丹修炼者既有陈抟、张无梦、蓝元道、张继先、王老志、曹文逸等名道士,有王溥、显迥、张中孚、李观、曹国舅等名公巨卿,有种放、李之才等隐士名儒,有张伯端、夏宗禹等幕僚,也有市井百工之流如缝纫为业的石泰、箍桶盘栊为业的陈楠、涤器为业的郭上灶等劳动人民,乃至乞儿、妓女、和尚,无所不有,可谓遍于社会各阶层,而尤以退出官场及仕途失意的知识分子如刘海蟾、陈抟、张伯端、白玉蟾等为骨干。内丹的盛行,使传统的丹鼎道教改变了其贵族专利品的性质,成为社会各阶层人士可以普遍接受的东西,从而产生了内丹派前所未有的群众性教团南宗、全真道,这是丹鼎派道教的一大改革,也是宋元道教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见学习内丹并实践内丹术已经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在各种内丹中尤以钟吕内丹为成熟和主流,因此钟吕内丹思想成为新旧道派纷纷学习的对象。新符箓道派中,神霄派、清微派、净明派等在他们的内炼思想和雷法思想中也大量吸收了钟吕内丹的思想。如南宋净明派周真公弟子方文所撰《净明黄素书释义秘诀》,就声称曾参阅了《钟吕传道集》,并引证吕公、张伯端的丹诗。作为老符箓派的代表人物,正一派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所撰的《金丹诗四十八首》集中体现了他的内丹思想,可以比较肯定的是,张继先的内丹思想亦属钟吕系内丹一系。

钟吕内丹思想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以性命双修为特征,尤其以“炼心”为纲要。为什么修道必须要性命双修呢?钟吕内丹认为唯有人是万物之中最灵、最贵的;唯有人才能穷万物之理,尽一己之性;也唯有人才能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全命、保生以合于道,也才能与天地齐其坚固,而同得长久。因此,修性与修命乃是修道成仙的核心。不过命功和性功必须兼习,不能偏于一端。难怪古人说:“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修性不修命,一点灵光无用处。”

《中和集》说:“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其名虽二,其理一也。嗟乎!今之学徒,缁流道子,以性命为二,各执一边,互相是非。殊不知孤阴寡阳,皆不能成全大事。修命者,不明其性,宁逃劫运;见性者,不知其命,末后何归。”仙师云:“炼金丹,不达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真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诚哉言欤!高上之士,性命兼达。先持戒定慧而虚其心,后炼精气神而保其身。身安泰则命基永固,心虚澄则性本圆明。性圆明则无来无去,命永固则无死无生。至于混成圆顿,直入无为,性命双全,形神俱妙也。”

那么,什么是性?什么是命呢?《性命圭旨》说:“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何为之命?先天至精,一气氤氲是也。”又说:“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陈撄宁则说得比较通俗易懂,他说:“性即是吾人之灵觉,命即是吾人之生机。”性命双修乃是道教内丹修炼的一项基本原则,修道者必须两者并重,方能体道达真。然而,长期以来,道教以命功见长,性功方面则稍逊。有鉴于此,北宋著名道士张伯端不留情面地指出道家和佛家在命功和性功方面各自的优长短劣,他说:“道家以命宗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释氏以性宗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毫不夸张地说,钟吕内丹对性功的强调,乃是道教道法思想的一次深刻变革。道教在继承并保留自身命功强项的基础上,学习并吸收儒释心性方面的资源与长处。自此以后,道教的道法修炼体系宗风大变,日臻精微神奇。

毫无疑问,张继先天师的内丹思想同样继承了性命双修的基本原则,而对心性的强调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张继先天师的内丹心性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心说》、《大道歌》、《休歇歌》、《任从他》和《金丹诗四十八首》中。

张继先内丹心性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对心性重要性的高度赞誉和推崇。在张继先那里,心性已经被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境地,成为“万法之宗,九窍之主,生死之本,善恶之源”。在天师一系的道法体系中,张继先天师的这种修道主张几乎是闻所未闻,不啻是平地惊雷,振聋发聩;可谓得风气之先,开创了龙虎山天师道修道思想的新纪元。由于非常重视心性,张继先甚至还专门创作了《心说》来阐发他的内丹心性思想。

张继先《心说》:

夫心者,万法之宗,九窍之主,生死之本,善恶之源,与天地而并生,为神明之主宰。或曰真君,以其帅长于一体也。或曰真常,以其越古今而不坏也。或曰真如,以其寂然而不动也。用之则弥满六虚,废之则莫知其所。〔其〕大无外,则宇宙在其间,而与太虚同体矣。其小无内,则入秋毫之末,而不可以象求矣。此所谓我之本心,而空劫以前本来之自己也。然则果何物哉?杳兮冥,恍兮惚,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强名曰道,强名曰神,强名曰心,如此而已。由是观之,岂不大乎,岂不贵乎。然而轮回于三界,出入于生死,而不能自已者,何也?盖一念萌动于内,六识流转于外,不超乎善而超乎恶,故有天堂地狱因果之报,六道轮回无有出期。可不痛哉,可不悲哉。若夫达人则不然也。故斋戒以神明其德,一真澄湛,万祸消灭。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所谓常者,越古今而不坏者是也。所谓妄者,一念才起者是也。庄子曰:既以为物矣,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在易也,其为大人乎。自兹以往,慎言语,节饮食,除垢止念,静心守一,虚无恬淡,寂寞无为,收视返听,和光同尘。瞥起是病,不续是药。不怕念起,惟恐觉迟。譬如有发,朝朝思理。有身有心,胡不如是,行住坐外,勿使须臾离也。无何有之乡,华胥氏之国,吾其游焉。

《心说》中明显吸收了佛教的思想,同时又采用了以老庄解心性,并复归于老庄传统的手法。张继先在文中非常熟练地运用了佛教的观念和术语,如:六道、轮回、真如、六识等。张继先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强调心性的重要性,是因为他认为成人成仙成佛,或在六道中生死流浪的关键就是人的心性。人的心中如果生起妄念,就产生了分别心,于是就有了天堂地狱的分别,六道轮回就不可避免了。如果人的心中,一真澄湛,不起妄念,则地狱天堂、六道轮回都统统消失了。因此,消除妄念就变成了心性修炼的重中之重。然而,消除妄念的心性修炼方法,并非佛教独专,在老庄那里有着独特的思想资源。在老子那里叫:“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在庄子那里叫:“静心守一,虚无恬淡,寂寞无为,收视返听”。在老庄看来,人心之所以不停地产生各种妄念,是因为人有肉体,因而就产生了肉体的各种需求。各种欲求的不断骚扰,使得人难以驱除妄念做到一真澄湛。正因如此,道教心性的修炼才显得格外重要。

心性的修炼如此重要,以至于张继先在教导他的弟子时,也运用诗词等各种通俗易懂的方便法门。张继先则用自己的独特领悟,釆用了如:“休歇”、“任从他”、“尽教他”、“莫管他”等颇具个性的术语来进行内丹心性学的教学,打上了张氏内丹心性学的独特烙印。

休歇歌

休休休,歇歇歇,休休歇歇无分别。千般要妙万般玄,只是教人各休歇。

既能休,复能歇,一切情缘皆断绝。饥餐渴饮困时眠,万死千生没交涉。

古圣贤,及明哲,一性绵绵周浩劫。光明相照合真空,休歇之余更无别。

地狱种,作冤业,六识炽然如火热。立我争人昧休歇,甘受碎身并拔舌。

休与歇,真口诀,无愚无智无工拙。从上师真只恁修,不遇知心谁肯泄。

休非休,歇非歇,大用现前无扭捏。主张元化绝形踪,囊括虚空超起灭。

亦无休,亦无歇,歇歇休休皆强说。欲知真歇与真休,一轮皎洁中秋月。

和元规任从他歌

任从他,尽教他,莫管他,他是他非奈我何。

尽日闲同方外友,高吟落笔如悬河。

世上无心结凡累,匣中有剑降阴魔。长生已悟玄关旨,从教乌兔走如梭。

尘劳汨没诚堪恶,孰肯飘荡随蹉跎。静处每思喧处事,到头空自竞嘘呵。

任从他,尽教他,莫管他,但从元气养冲和。

有时恣把丹书读,无事闲寻玉轸歌。我心非石不可动,任从俗论生乖讹。

松簪布褐且自乐,岂恋俘华张绮罗。神炉交媾炼金液,混乎湛湛而日多。

功行圆成共归去,飘飘飞盖拂霄河。任从他,尽教他,莫管他。

临江仙·和元规

蠢动含灵天赋与,逍遥性分元均。莫生异见乱吾真。只今中有主,浑与化为人。那更徽词清彻底,轻埃欲染无因。惟应得此便凝神。百魔咸息战,六道永停轮。

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之开坛法语

惟是解纷挫锐,济物救人,养性安恬,存神静虑。攀绿既断,火必息于心猿;妄想不生,内自停于意马。知身是患,见命为真,阳不煦生,阴不幽死。自是大风不动,劫火难烧,念既绝于三尸,性岂着于五欲。瑶台阆苑,为自己之家乡;爱海恩山,是他人之活计。人生何定,白首难期,日月迅速,下手犹迟,若更蹉跎,空成潦倒。此生幸到宝山,不得回时空手。伏愿皇基永固,圣寿延长,四夷不战,来王万国。无私自化,然后十方三界,六道四生,一切有情,俱登道岸。今则玄坛已就,开度俄临,不敢久立学人。伏惟珍重。

张继先的诗文洒脱高迈、生动活泼,体现了一位得道高人对后学的苦口婆心,殷殷期望与火热心肠。在张继先看来,内丹心性学乃道教修行的至要至秘,得道高人一般不愿泄漏个中关诀,如:休歇、任从他、尽教他、莫管他,这些东西,真正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讲给外行听,不免会遭到嘲笑。要知山多高,除非过来人。的确,非过来人不能道此。

张继先的内丹思想同样延续了钟吕丹道对旁门左道批判的余绪。这些思想主要体现在《金丹诗四十八首》中。

金丹诗四十八首

金鼎玄珠夜半功,纷纷五彩满房中。只为日月交加合,却被龟蛇取次攻。

乍见容仪方恍惚,久看相貌即朦胧。殷勤为报阳人道,此个真空不是空。

假法人问有万般,君宜求取紫金丹。昆仑山上楼台耸,北海炉中龙虎攢。

此个药中为贵宝,将来炼就作天官。玉皇数下金玄诏,始信云衢去不难。

流俗纷纷不悟真,不知求己却求人。只贪世上无穷色,忘却人间有限身。

鼎内药成堪益寿,水中金尽化轻尘。北邙山下累累土,总是人间不了民。

不觉年年捻指过,急如催浪转长河。鼎中日月知人少,世上阴阳识者多。

尽为资财损真性,皆因女色逐流波。□□半有归泉路,忍把真元乱鬼魔。

堪笑愚人被色萦,拟将呼吸要留精。神仙清静方为道,男女腥膻本俗情。

秽浊岂堪充上品,还丹方可保长生。房中之术空传世,迷杀寰中多少人。

采阴丹法起何时,后汉刘晟亦自迷。不免轮回归复道,岂将淫欲益愚痴。

狗猪行状称为妙,神鬼阴谋不可欺。争似无为清静道,一炉金就养婴儿。

婴儿头上戴莲花,诈伪迷人乱似麻。不道修行从一鼎,却言般运有三车。

泥丸有路蒸方透,紫府无涯价莫加。为劝尘中迷路者,好寻元本莫咨嗟。

火急寻师指水金,依时用火采浮沉。九回照见如来相,一纪方开处士心。

虚驾辄翻铅易就,龙车推转汞难禁。自从饮着酝酬酒,便觉身居紫府深。

扰扰浮生一梦间,几人回首锁三关。黄婆压定分全易,白虎飞来投下难。

朱雀入炉三亩静,黑龟伏鼎一生闲。昭昭妙理余知得,只欲藏机隐旧山。

莫论仙骨莫求丹,此理玄玄有正门。迷者少能知返本,教人藉此以为根。

龟蛇大小宜频给,日月精华且总吞。只自明师分剖后,难为荒野作丘坟。

神仙妙用最难窥,学道多因欲道迷。向此若能明水火,这回方得识束西。

真铅莫把凡铅杂,真妇休将世妇齐。离坎自交身自泰,恁时方见是夫妻。

黄芽至宝莫轻论,白雪通玄敢谩言。不是野人藏秘诀,大都仙药俗难吞。

浮沉卯酉玄分路,变化龟蛇别有门。万万学徒无一二,浪称道友满乾坤。

存神认取本来身,此理幽玄可学人。无漏实成除有漏,迷津才出是通津。

浮生难保千年寿,仙世轻翻万劫春。堪叹茫茫迷路者,甘将神作北邙尘。

学佛回心又学仙,两头扪摸不能专。大都错路生迷惑,便见迷途易变迁。

得事只烹身上药,痴心莫望火中莲。但能求己兼求命,休说三千与大千。

炁龙津虎不难分,下手须从神定门。白雪炼多齐日月,黄芽服久出乾坤。

四神鼎内堪逃死,五色浆中可返魂。世上蜉蝣能几许,莫将财色败元根。

急认浮沉水内金,若能烹炼鬼神钦。四神守卫神炉固,九转工夫转色深。

龙虎翻施双入路,龟蛇腾焰两边侵。但知五色纷纷起,满室荧煌可照心。

周天火候诳凡人,胎息萦为亦未真。紫府聚金龙火种,昆丘走玉虎泉新。

三莲折处分神力,一子生时出俗尘。为报忙忙求事者,真铅真汞不离真。

昆仑宫里紫金丹,不是仙材不可观。有分得餐延寿命,自然无恋免饥寒。

虎龙铅汞庚辛鼎,大小龟蛇太乙坛。烹炼一丸飞五彩,上天消息不为难。

劳生扰扰去知梭,火急修真逐鬼魔。好把浮沉翻北海,莫将梦幻恋南柯。

甲庚鼎内金非少,卯酉坛中土亦多。只自荧煌光一室,斋心服了脱微疴。

贪着浮名浮利身,不思光景走频频。只贪眼下红颜好,不觉头中白发新。

药鼎坚牢延寿命,情思放恣损天真。劝君求取金丹诀,养个婴儿脱俗尘。

瞥然光景几时休,出入轮回去复收。只为贪痴缘底事,不思清静学真修。

虎龙便是升天驾,铅汞元为出世舟。多少神仙哀俗辈,故留丹诀救凡流。

乘龙驾鹤不须惊,此是金丹一粒灵。五色云龙腾海底,九回风虎到天庭。

琼花合处看壬癸,紫府交时藉丙丁。此理要明非下士,除非名是少微星。

劳生扰扰疾如风,急杀三彭及五虫。不使狐狸侵药灶,须教龙虎守真空。

鼎中宝物时添火,腹内婴儿貌转丰。善女善男寻此语,莫贪花酒堕迷中。

大都奇怪惑人探,一见邪淫便动心。只是欹倾身内宝,何能坚固水中金。

天堂有路无人到,地狱无门众却寻。寄语世间男女道,收踪火宅隐山林。

阿尔多淫上帝慎,罚为狐兽尾随身。只言五百年方变,岂谓三千日化神。

雷火不知何处用,犬牙同此作教亲。冤魔眷属狐狸肖,变化妖容惑几人。

刘晨阮肇事多非,今日凭君子细推。谩使仙宫由色欲,却将紫府贮奸欺。

洞中清净难容杂,穴裹幽冥易变奇。大是世人迷不悟,几人丧命为狐狸。

子真坛下紫微边,深夜风光俗好传。不道求铅堪益寿,却言药物可延年。

仙丹未必离身内,人意何须立户前。或是山精迷弄汝,故将杂色等闲看。

真铅真汞最堪凭,此理昭昭却少行。白虎鼎中成玉液,螣蛇宫里养金精。

坎男离女分三位,日月束西合一程。若向此中寻得路,婴儿相貌自然成。

金丹换骨不相欺,大抵凡流性易迷。若使赤蛇腾海北,自然玉兔走天西。

栽莲使者行真水,种火龙王启大蹊。好向此中寻捣炼,飞腾只在一刀圭。

幸得修真趣理深,勤勤烹炼水中金。若知紫府莲堪种,始信昆仑路可寻。

日月合来光上下,白青交后彩浮沉。自从得此真消息,荣辱人间惣不侵。

少年何事学诗书,争似求真保玉壶。更不劳神游赤水,只知存性养玄珠。

鼎中日月何人有,炉内丹砂世所无。人笑此中多寂寞,此中寂寞与人殊。

既悟今生与后生,何须苦苦强谈禅。华池水号升天药,金鼎莲为出世荃。

下乎始知探妙妙,功成方见理玄玄。自从一得明师指,始信云车出俗廛。

三情门户出无猜,自是凡夫不肯来。月魄日魂为道路,虎泉蛇火作梯媒。

三田勤固元精种,一鼎坚牢后却开。无质自然生有质,真胎能解结灵胎。

绛桥行气总为非,自是凡夫着相迷。北海鼎炉分造化,南瞑宫殿合天倪。

虚无只就还丹力,恍惚身成妙道齐。若向浮生能见得,浮生只可比醯鸡。

尘寰道友万千人,几个虚名几个真。不悟汞铅为至宝,却将炉灶学烧银。

内中采药方端的,外裹求丹谩苦辛。何况迷途有迷者,不为自误误他人。

九真山下有华池,此水延年世不知。金橘生成光色透,弹丸小大彩霞飞。

送归北海深藏密,般上南俱事怪奇。只候此中功力就,黄云片片拥婴儿。

九真山上接楼台,日月浮生紫气堆。北海下生金芍药,南俱宫产玉玫瑰。

三清门户三田奥,九转工夫九辙回。当此炼成无价宝,从教人笑我痴騃。

扰扰寻师苦苦忙,但求神水是仙乡。荧煌一鼎镕金汁,灿烂三田湛玉浆。

夜半只知真火焥,房中不觉彩霞光。超凡一粒真堪重,始信蓬莱去路长。

鼎中大药世难知,日月双投姤不迷。未必妙光方火枣,始思玄理号交梨。

溶溶朱粉飞云远,湛湛神辉满室齐。一纪烹煎才得了,便乘鸾辂上天梯。

隐迹人问数十年,不令众觉种丹田。五行聚会生俄尔,一颗圆明出自然。

湛湛神炉开白雪,依依铅鼎泻红莲。近来不觉浮名起,多被人来叩妙玄。

金丹饵了骨毛轻,便觉蓬莱去有程。澄湛药炉分玉粉,凄凉气海彻三清。

昆仑宫殿年年耸,紫府楼台日日成。只此便乘云鹤驾,笑人笑我学长生。

学道多多少悟真,真成便见自家身。三田有路纵横去,万类无缘变换因。

土内养金金色重,鼎中进火火功新。若于财色全无动,便是蓬莱洞裹人。

忍辱多多日苦辛,闭门又被鬼偷精。不知牢锁丹田固,争奈魂狂紫府倾。

阳气旋衰难保寿,阴邪浸长易消兵。劝君火急寻师去,莫为冤魔破道情。

只见神炉当子夜,岂知火力散阴邪。忽于金鼎凝寒玉,倏尔真身现彩霞。

沆瀣露中分白雪,华池水内养黄芽。此中便见真消息,莫浪驱驰觅鹿车。

人有金丹可返魂,常流迷道不知吞。朱禽若启岩前地,白鹿须投海底门。

欲得必先调气马,由来宜急锁心猿。善男善女寻真诀,莫把形容化土坟。

静坐焚香念念中,念中须见已形容。生成本籍铅中汞,变化端由火裹龙。

二八莫辞频采造,一三还用苦交冲。此中有路通天去,可把尘踪继赤松。

莫嫌野客漏机微,要接仁人至上蹊。悟者便从言下悟,迷途终是意中迷。

甲庚一判龙归左,卯酉双投虎在西。若见玄玄玄裹事,不离真个是夫妻。

我身我命与天齐,只得金丹便出迷。灵质长来居玉殿,圣胎生就步云梯。

蜉蝣世界何须恋,螮蝀衣裳不必携。烹炼虽然劳日月,出尘宜假一刀圭。

钟吕丹道思想在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中均有详尽的阐释,钟吕丹道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对历来道教修炼中旁门左道的批判与破斥。如《钟吕传道集》中就批驳了各种旁门小法:

吕曰:“大道难知、难行之理如何?”

钟曰:“以旁门小法,易为见功,而欲流多得。互相传授,至死不悟,遂成风俗,而败坏大道。有斋戒者、有休粮者、有采气者、有漱咽者、有离妻者、有断味者、有禅定者、有不语者、有存想者、有采阴者、有服气者、有持净者、有息心者、有绝累者、有开顶者、有缩龟者、有绝迹者、有看读者、有烧炼者、有定息者、有导引者、有吐纳者、有采补者、有布施者、有供养者、有救济者、有入山者、有识性者、有不动者、有受持者,……旁门小法不可备陈。至如采日月之华,天地之气,心思意想、望结丹砂,屈体劳形,欲求超脱,多入少出,攻病可也。认为真胎息,绝念忘言,养性可也, 指作太一含真气,金枪不倒,黄河逆流,养命之下法;形如槁木,心若死灰,集神之小术。奈何古今奉道之士,苦苦留心,往往挂意。以咽津为药,如何得造化?聚气为丹,如何得停留?指肝为龙,而肺为虎,如何得交合?认坎为铅,而离为汞,如何得抽添?四时浇灌,望长黄芽。一意不散,欲求大药。差年错月,废日乱时。不识五行根蒂,安知三才造化?寻枝摘叶,迷惑后人。致使大道日远、日疏,异端并起,而成风俗,以失先师之本意者,良由道听途说,口耳之学。而指诀于无知之徒,递相训式,节序而入于泉下,令人寒心。非不欲开陈大道,盖世人孽重福薄,不信天机,重财轻命,愿为鬼。”

张继先的《金丹诗四十八首》同样继承了钟吕丹道所惯用的先破后立的路数。张继先的破,同样批驳了修道中的旁门左道。不仅如此,张继先批判的锋芒还指向了天师承续已久的双修术。双修术在天师道的传统中被称为“黄赤之道”,在上清派中则被称为“隐书之道”,是道门中一种极为隐秘的修道方法。该种修道方法以阴阳学说,天人相副,以及天文中黄道赤道相交的学说为理论根据,以男女相交来法天象地来模拟宇宙的运行规律,从而达到得道的目的。然而,这种修行方法在具体的实践中,流弊甚多,被各种不法小人利用,因而受到教门内外的各界人士的严厉批判。批判双修术进而演变成道门中人重塑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和资源。聪慧如张继先天师同样不能免俗。他深知矫枉必须过正,重症须用猛药,因而他对双修术的批判同样是毫不留情的。张继先在《金丹诗四十八首》中对于“釆阴丹法”、“房中之术”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堪笑愚人被色萦,拟将呼吸要留精。神仙清静方为道,男女腥膻本俗情。秽浊岂堪充上品,还丹方可保长生。房中之术空传世,迷杀寰中多少人。采阴丹法起何时,后汉刘晟亦自迷。不免轮回归复道,岂将淫欲益愚痴。狗猪行状称为妙,神鬼阴谋不可欺。争似无为清静道,一炉金就养婴儿。”在措辞上釆用“猪狗行状”、“男女腥膻”和“淫欲”这样极为严厉的词语,认为丹道修炼的关键是清静无为,而那些“诈伪迷人”却打着修道的旗号,行着淫欲的实质,真是可悲可叹!

道教的修炼发展到宋代仍有不少人痴迷于外丹烧炼,张继先对外丹术亦进行了批判:“尘寰道友万千人,几个虚名几个真。不悟铅汞为至宝,却将炉灶学烧银。内中采药方端的,外里求丹漫苦辛。何况迷途有迷者,不为自误误他人。”内丹家对以往的丹经进行了革命性的解释,认为丹经中所谓的“铅汞”,并非大家熟知的金属物质,而是人身中的药物,铅汞为内药。因此,通过外在的“烧银”去求丹已经大谬。那么铅汞是什么呢?马珏认为:“夫修炼之要,不离神气。神气是性命;性命是龙虎;龙虎铅汞是水火;水火是婴姹;婴姹是真阴真阳;真阴真阳即是神气。种种名相皆不可著,止是神气二字而已。”在清修家理论体系中,铅汞就是神气,而不是物质世界中可触可感的两种物质。内丹家们认为外丹修炼向外求索乃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就好比是南辕北辙,只能是愈错愈远。

此外,钟吕内丹学说认为,逆炼归元须先识取人身所藏的“真铅汞”,也就是真阴真阳。因此,钟吕内丹各门派皆强调“取坎填离”之术。在外行看来,“取坎填离”的术语相当隐晦难懂。所谓“坎离”,乃是《周易》中的坎离两卦,是由乾坤两卦中间一爻互换位置而成。炼丹家认为,人成胎儿后,即由先天八卦的乾坤相对变为后天八卦的坎离相对,则形成火上水下的未济局面,如若经过修炼,则能返还本原的先天八卦图形,使水上火下,坎离既济,使心肾之气相交。 从五行学说的角度来看:心属火,为上行,肾属水,为下行,练功之际要求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互为补益。从卦相看,坎水离火,即坎为水,卦相上下为阴,中间一阳,要从两阴一阳炼为纯阴,即坤卦;离为火,卦相上下为阳,中间一阴,由两阳一阴炼为纯阳,成为乾卦。这种炼实为虚,炼虚为实的修行方法,就是颠倒坎离,取坎而填离位。紫阳真人《金丹四百字》第一句即是“真土擒真铅,真铅制真汞。铅汞归真土,身心寂不动”。彭好古的注解说:人之初生,天一生坎水为肾,肾水沉重像铅,肾生气,气中一点真一之精,是为真铅;地二生离火为心,心火飞扬像汞,心生液,液中一点正阳之气,是为真汞。坎中有戊土,离中有己土,水本阴,而阴中有真阳;火本阳,而阳中有真阴,是为真土。阴交于阳,阳交于阴,全凭真土。

张继先的《金丹诗》也不例外,诗中不少地方集中论述了“取坎填离”以及“真铅真汞”的重要性。如“坎男离女分三位,日月东西合一程”、“鼎中宝物时添火,腹内婴儿貌转丰”、“三田勤固元精种,一鼎坚牢后却开”。除此之外,张继先反复提到真铅、真汞。所谓的“真铅真汞”就是取坎填离的另一种说法。坎卦中的阳爻,是阴中之阳,是真阳,也就是真铅;离卦中的阴爻,是阳中之阴,是真阴,也就是真汞。取坎填离就是把坎卦中的阳爻和离卦中的阴爻互换,两卦则变为乾卦和坤卦,由后天转先天,由坎离相对转为乾坤相对,即道德经所谓的反者道之动。丹经所谓的顺生人,逆则仙,只在中间颠倒颠。《悟真篇》也讲“取将坎内中心实,化点离宫腹里阴;从此变成乾健体,潜藏飞跃总由心”。难怪张继先说:“真铅莫把凡铅杂,真妇休将世妇齐”、“为报忙忙求事者,真铅真汞不离真”、“真铅真汞最堪凭,此理昭昭却少行”等等。

在张继先的金丹诗中,特别提到“水中金”和“白青相交”。“幸得修真趣理深,勤勤烹炼水中金。 若知紫府莲堪种,始信昆仑路可寻。日月合来光上下,白青交后彩浮沉。 自从得此真消息,荣辱人间物不侵。”“水中金”是丹家所谓的“真铅”,按照五行生克的常理,金生水,而丹家修炼要逆转造化,所以丹家所谓的“铅”,又叫“水中金”,这“铅”乃是“水”返还而生的“金”,也即是紫阳真人所谓的“儿产母”。《悟真篇》称:

震龙汞出自离乡,兑虎金生在北方。二物总因儿产母,五行全要入中央。

这里的二物是指“真铅”(水中金)和“真汞”(火中木),都是“儿产母”。常道金能生水,水为金子,金为母。丹道逆修,水反能生金,水为母,金为子,故曰:“儿产母。”此外,张继先所谓的“青白相交”,即是真铅真汞相交,《悟真篇》称之为“圣胎”:

黑中有白曰丹母,雌里藏雄是圣胎。太乙在炉应慎守,三田宝聚应三台。

“黑中有白”卦相为坎,先天坎水即真一之炁,即真铅,为大丹之母。“雄里藏雌”卦相为离,即真汞,真铅真汞相交为圣胎。由此可见张继先对丹道修行中真铅真汞,以及逆修返本的重视。

张继先除了在内丹方面有着极深的造诣之外,同时也是雷法一代宗师,他开创了正一雷法。张继先雷法思想主要体现在《明真破妄章颂》中。

一、张继先雷法的天师世家源头

(一)张道陵与吁天事帝之科

根据《道法会元》的记载,天师世家早期的法术体系已经跟后世的雷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天师一系的符箓科仪法术,被称为“吁天事帝之科”,这一法术体系在道门中被认为是太上老君创造,祖天师张道陵发扬光大,后经由历代天师和道教理论家的逐渐完善,符箓派的法术广为流行并被人们所接受。事实上,“吁天事帝之科”或“事天请祷之事”在中国古代由于受儒家思想的规制,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天子诸侯的领地,所谓“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普通百姓根本没有资格涉足,如果有人干冒天下之大不韪,涉足“事天请祷之事”,要么被视为荒诞不经,要么被视为“淫祀”,将会受到政府的无情打压。应该说,天师道所提倡和实践的“事天请祷之事”,某种程度上与儒家思想为代表的精英文化的传统相制衡,使得中国文化之流成为活水源流,源远流长。

在早期的“吁天事帝之科”之中已经蕴藏着雷法理论的胚芽。确切说这一理论胚芽就是“感通之理”——天人感应论。按照天人感应的理论,人体是一小宇宙,跟外在的大宇宙同形、同构、同律,皆为道所生,为炁所化,因此也就具有相通相感的可能性。“吁天事帝之科”要通达天听,就必须排除各种妄念和杂念,以纯净无染的状态来感通外在的宇宙。可以说,天人感应论恰恰是道教雷法修炼思想的非常核心的理论基础之一。雷法修炼思想认为人体内的一己之炁是跟天地之炁相互感应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体内的一己之炁,就能把握雷机,招致雷电。“天罡,心也。以心运诸炁,动阳则阳报,动阴则阴报,运转五行,常朝上帝,斡旋造化,颠倒阴阳,随机而应。……七曜者,在天北斗也,在人为眼耳鼻口七窍。若能关闭七窍,则七曜光芒交射,气迸浑身,汗出头脑之上,亦汉炁如云,始合造化。”《道藏》第28册第234页。 对此,虚靖天师张继先有诗云:“元神只捧一封书,一道寒光射太虚。径达玉京金阙去,玄恩星火下天衢。”认为有心感神,神反不应;无心之感,其应如响,若天人合德,则此感彼应。这种天人感应的理论甚至被进一步细化到人体内的器官,认为人体内的器官也会跟天上的天象相感应。如神霄派高道王文卿说道:“当于呼吸上运功夫静定,上验报应。云之出也,其气蒸;雨之至也,其溺急;雨之未至也,其气炎而膀胱之气急;电之动也,其目痒,眼光忽然闪烁;雷之动也,三田沥沥而响,五脏倏忽而鸣。行持之士又当急心火以激之,涌动肾水以冲之,先闭五户,内验五行,此其诀也。”《冲虚通妙侍宸先生家语》,见《道藏》第32册第392页。

这种以人身模拟天地、认为人身为一小天地,跟身外的大宇宙相感相应的思想,一直为道教代代相传的理论内核。雷法理论认为雷霆是天地之枢机,因此雷法修炼就是要通过一己之修炼从而把握天地之枢机,召神出吏,发为雷霆。

(二) 张道陵与各派雷法

无论是依托也好,借重名人也好,还是事实也罢,总之,各派雷法的经籍无不坚称祖天师张道陵为该派雷法的祖师。首先,清微派就认为祖天师张道陵是该派的祖师之一。如《道法会元》卷之二《清微应运》中认为清微元始天王,灵宝西那国王,道德老子,正一祖天师,乃是三派始祖。而介绍清微派渊源、传系、先师事迹的宗谱《清微仙谱》的《正一渊源》,则专门列出了“三天圣师泰玄上相正一真君张道陵”,嗣师太清真人侍中张衡,以及系师太清真人阆中侯张鲁。除此之外,祖天师张道陵还是各种具体的雷法中的“主法”。所谓“主法”,就是“法主”,就是“法”的主体,也就是“道”;而“道”亦是“先天一气”,因而唯有地位崇高之尊神才能充任。在具体的雷法实施的过程中,法师以“主法”统帅“将班”并发号施令,乃是一套雷法中的关键和灵魂。如《道法会元》卷七的“上清洞明协神五应大法”就是以张道陵(祖师正一老祖天师真君)、魏华存(高元宸照法王紫虚元君)和祖舒(清微元上侍宸保仙元君)为主法;“清微灌斗五雷大法”则以张道陵(祖师三天扶教大法天师正一冲玄神化静应显佑真君)、魏华存(祖师清微金阙上保高元宸照法王清真紫虚元君)和祖舒(宗师清微元上侍宸金阙昭凝妙道保仙元君)为师派;在“紫极玄枢奏告大法”中,则有祖天师张道陵的信香符。

其次,神霄派同样认为他们的道法传承自祖天师张道陵。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的记载,神霄派高道林灵素的道法也传承自祖天师张道陵的高徒赵升。据载,林灵素三十岁左右,在洛阳遇到一位姓赵的道人,交游数载后,一日道人突然死去,林灵素安葬了赵道人后,发现“有书三册,细字如珠,间有天篆,人莫能识。分为十九篇,盛以绛纱,题云:‘付与林某。’册上题曰:《神霄天坛玉书》。皆有神仙变化法言,兴云致雨符咒,驱遣下鬼,役使万灵”。令人吃惊的是,第二年,林灵素在岳阳酒店,碰见了死而复活的赵道人。此时,赵道人才告诉他真相,说:“予乃汉天师弟子赵升也。向者所授五雷玉书,谨而行之,不可轻泄。即日为神霄教主雷霆大判官、东华帝君有难,力当救之。”《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五十三。同时,赵与时撰《林灵素传》亦称,林灵素之五雷法,为赵升所传授。

此外,林灵素向宋徽宗谈及祖天师张道陵有雷书和雷印之事。他说:“‘昔汉天师有《神霄雷书》二十卷,并天部霆司八角雷印六颗。至第八代天师,藏十卷,并六印文,并晋火痕印文。国初,张守真遇翊圣真君传赐五卷。’帝欲得《雷书金经》全足,收入《道藏》,求访不得。先生静夜飞神,从玉华天尊奏告上帝,乞赐观看雷文,并霆司等印。帝遣六丁玉女,以印授之,一天坛玉印,一神霄嗣教宗师印,一都管雷公印,一天部霆司印。皆坚如铁石,非金非玉。及以《雷书》五卷,赐灵素看。先生拜谢,怀印而还。省,录《雷书》进奏,遂得全集。”《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五十三。显然,这些都说明神霄派雷法跟天师道传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张雨《玄品录》中称高道留用光的雷法为祖天师张道陵亲自传授。

留用光,信州贵溪人。貌奇古而黔,既壮无所闻。往游南岳,至抚州临川县,路逢一道人,自言是张辅元,与用光偕行。用光行为张负,止为张炊。次长沙,张谓曰:子事吾勤亦至矣,向吾慢子,观子之变,子益加敬吾。今入蜀,有一篇授子,子其秘之。遂去,启视乃《五雷书》。庆元间衢州旱,郡守沈作砺夜梦黑龙燔于城隍庙门,旦视之,乃用光醉卧也。即延命祷雨而雨,郡上其事,复祷雨于朝亦雨。用光年几四十,未得度为道士,至是即御前赐冠服,赐号冲靖先生。宁宗为出内帑钱,撤上清官新而大之。理宗立复召,用光谓使者曰:归奏天子治天下者,道德五千言足矣,山林野人来将奚益。竟解化龙虎山中。向之所遇张辅元,或谓为汉天师也。

还有,天心派亦不例外。北宋天心派道士元妙宗编撰的《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中认为天心正法是“正一之宗”,出自张天师正一道:

臣闻天心之法,北极中斗之法也。北极者,天之中极,万象之所会。北斗者,天之中斗,万炁之所禀。故为天之心,则其法本之于此也,同出于正一之宗,为劾治之枢辖。自昔饶君夙著阴功,简在天意,神付真箓,嗣系递传其法,遂明之于世。《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一,《上清北极天心正法序并驱邪院请治行用格》。

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三同样认为天心雷法就是出自天师道正一宗:“自汉天师宏正一之宗,而天心正法出矣。当其受印剑于玉局,荡妖邪与宸区,法之济时,厥勋盛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唐五代《北梦琐言》记载了“雷公箓”一事,该文声称该箓是传自天师世家:

巴蜀间,于高山顶或洁地,建天公坛。祈水旱。盖开元中上帝所降仪法,以示人也。其坛或羊牛所犯,及预斋者饮酒食肉,多为震死。新繁人王荛,因往别业,村民烹豚待之。有一自天公斋回,乃即席食肉。王谓曰:“尔不惧雷霆耶?”曰:“我与雷为兄弟,何惧之有?”王异之,乃诘其所谓。曰:“我受雷公箓,与雷同职。”因取其箓验之,果如其说。仍有数卷,或画壮夫,以拳扠地为井,号拳扠井。或画一士负薪枿,号一谷柴。或以七手撮山箕之,号七山箕。江陵东村李道士舍,亦有此箓。或云,三洞法箕外,有一百二法,为天师子嗣师所禁。唯许救物,苟邪用,必上帝考责阴诛也。《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九十五,“天公坛”,中华书局,第3157页。

(三)张道陵与雷部神将赵公明

从祖天师张道陵跟赵公明的关系,同样可以看出天师道与雷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赵公明乃雷部神将的重要成员,终南山人,秦时避乱终南山,精修得道,被天帝封为神霄副元帅,人称赵公元帅,能驱雷役电,去病禳灾。据《道法会元》的记载,当初祖天师张道陵在鹤鸣山修炼大丹时,赵公明实际上是张道陵的护法,奉命守护丹炉,被封为正一玄坛元帅。这里所谓的正一的“正”是指万邪不干之义,“一”则为纯一不二之义。因赵公明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坐骑黑虎,故人们又称为“黑虎玄坛”,或“赵玄坛”。祖天师成仙飞升之后,赵公明一直镇守龙虎山。赵公明部下有八员猛将,以应八卦。有六毒大使,以应天煞、地煞、年煞、月煞、日煞、时煞。有五方雷神、五方神兵,以应五行。有二十八将,以应二十八宿。有天合、地合二将,以象征天门地户之阖辟。有水火二营将,以象征春生秋煞之往来变化。此外,由于赵公明神通广大,非常灵验,故上天对他多有加封,号为“高上神雷玉府大都督”、“五方之巡察使”、“九州社令都大提点”、“直殿大将军”等。可见,赵公明拥有策役三界,巡察五方,提点九州的巨大权力。

《道法会元》卷之二百三十二《正一玄坛赵元帅秘法》,对赵公明的广大神通有非常生动的描述:

金轮都总管,龙虎赵将军。神霄急捉将,降伏驱万神。上穹承帝命,下界察凡情。铁索轰天响,铁鞭震地鸣。乘龙游海岳,驾虎遍乾坤。左有元达将,右有仕季神。前有元伯使,后有文业君。八极八王将,四方四集兵。堂堂持法力,赫赫显神灵。《道法会元》卷之二百三十二,正一玄坛赵元帅秘法,赵元帅录。

微妙真空,神霄赵公。驱雷掣电,走火行风。何神不伏。何鬼敢冲。神虎一啖,万鬼灭踪。吾今敕召,速出绛宫。《道法会元》卷之二百三十二,正一玄坛赵元帅秘法,赵元帅录。

神霄副元帅,正一赵公明。金鞭耀星影,铁索镇山鸣。将吏随左右,黑虎现威灵。吾奉帝命召,分明速现形。急急准老祖天师六合无穷高明大帝律令。

以下则是生动描述祖天师跟赵公明的关系,赵元帅听命于祖天师张道陵,广行法术,普救众生。

玄坛誓咒:

公明公明,显迹青城。太上敕下,天师令行。师若负我,日月无精。我若负师,雷霆灭形。与师立誓,普救群生。天神地祇,人鬼咸听。急急如玄坛口誓律令。同上。

仰启龙虎玄坛将,金轮元帅赵将军。三十六员大神王,天伤五雷无量兵。

移山拔树惊宇宙,驱雷掣电耀乾坤。飞符破庙搜邪鬼,急捉速缚妖魔精。

腾魂附体传事意,持鞭执索惊鬼神。捉贼呈形散冢讼,赏善罚恶禁谗言。

人有万病治即痊,叩求发愿随心应。八王猛将当先锋,四方大力如云拥。

天师有旨速尊依,发兵布阵列旌旗。听吾命令即报应,功成果满升天墀。

急急如正一老祖天师真君律令。《道法会元》卷之二百四十“正一玄坛元帅六阴草野舞袖雷法”。

(四)张道陵与雷函天书

所谓“雷函”,实际上就是天书云篆的另一种形式,不同于世俗之人所书之文字。雷函天书不是任何时候都会显现,一般是在发生雷击之后才会出现。在道教看来,发生雷击时,不管击中宫观、寺院、房屋,树木、器皿,还是击中人类以及动物,都是偶然的事件,而是这些宫观、寺院、房屋有妖孽凭附,或者树木、器皿下有毒虫隐藏,或者人或动物不忠不孝,恶贯满盈,才会招致雷击。雷击之后,这些雷函天书或出现于锅底,或现于屋壁,或者现于被击中人或动物的身体。对这些雷函天书,普通人是无法识别的,唯有那些博识洽闻之士或高道才能辨认。认得这些雷函天书,对后期的禳谢醮祭具有重大意义。一般来说,雷击之后,如果找不到雷击的真正原因,还会有持续的灾祸发生。因此,雷击之后,一定要请高功法师辨认雷函天书,及时加以禳解,就可以避免后续的灾祸。

据《历代真仙体道通鉴》的记载,林灵素认为祖天师张道陵有《神霄雷书》二十卷,到第八代天师张迥还藏有十卷雷书,到第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传给翊圣真君五卷雷书。后来,林灵素则将四枚雷印和他所获得的《雷书》献给了徽宗,并录入了宋代编纂的《道藏》。

《道法会元》卷七十三和卷七十四,专门论述了“天书雷篆”,其中收录了祖天师张道陵搜集的雷函天书(出汉天师雷函),虽然不清楚该雷书是否是林灵素献给徽宗雷书五卷中的一卷,但这也是天师道跟雷法有着密切联系的佐证。祖天师张道陵的《雷函天书》如下:

云 飞 急 走 动, 即 界 火 急 合。

玄 雷 龙 通 雨, 及 物 水 足 民。

心 地 秋 何 有, 雨 顺 申 不 思。

奏 何 有 上 无, 君 帝 在 昔 日。

月 星 州 邑 灾, 作 斩 鬼 下 急。

百 怪 择 物 洪, 精 急 敕 艳 谢。

仙 火 急 今 奉, 天 帝 敕 急 急。

不 孝 父 母 火, 天 今 起 宿 行,

债 未 还 火 急。

(五)后世天师使用雷法情况

除了上述提到的祖天师张道陵跟雷法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之外,后世天师则以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为精通并传习雷法的最为显赫的天师。此后,第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亦以雷法著称,据《天师世家》记载,乾道六年(1170),在毗陵(即今天江苏常州一带),有一棵老树出现妖异,给当地百姓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皇上令张守真天师,前往治妖,张守真天师抵达之后,即运用雷法,一时雷霆轰鸣,将该树击毁,妖异随之消失。皇上特召张守真天师赴京城,赐号“正应先生”。第三十四代天师张庆先,于南宋嘉泰辛酉(1201)袭教,性慈俭周贫,道法精湛,并留下了劾治张公洞井龙王的故事。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十二岁即承袭天师位,天师道在张可大的手里得到发扬光大。张可大天师曾多次奉诏赴京城进行斋醮之事,后来,奉命以雷法劾治鄱阳湖水灾、钱塘江潮患。据记载,在劾治鄱阳湖水怪时,张可大“以符投江,雷震殛死大白蛇,水遂复故”。并用雷法禳治蝗灾。嘉熙三年(1239),赐号“观妙先生”,命提举三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数门公事,主领杭州龙朔宫。从此以后,正一派正式成为江南诸派道教的统领。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亦以道术名世。据《道法会元》卷之一百一十一《帝令宝珠五雷祈祷大法》的记载,张宗演天师精通一种秘传的雷法叫“宝珠雷法”。“宝珠雷法”乃世间罕见的一种雷法,被认为是众法之祖。该雷法的传承也十分隐秘,“自前宋枢密宣使李闲云先生,得传于驾前承应法师集贤院学士朱梅靖先生,后朱入蜀,于青城山羽化之时,止传之三人。一乃新淦州郭提举。二乃三十六代天师张真人,三乃闲云李先生也。”《道法会元》卷之一百一十一,“帝令宝珠五雷祈祷大法”,序法。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于大德二年(1298),因浙江海宁郡海潮为患,奉诏于杭州佑圣观建醮,张与材天师运用雷法,投铁符于河,于是雷电大作,将水妖击毙,潮患立止。第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亦精于雷法,不仅治潮水,还为百姓祈雪、求雨、祈晴,无所不能。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亦精通雷法,善于祷雨。第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书铁符治浙江潮患。第四十六代天师张元吉,于朝天宫建祈晴醮,檄召雷神时,有一只蓝爪红翅的巨鹰,挟大风呼啸而至,抓檄文奋力飞上云霄,众人为之震惊,足见张元吉天师道法高强。乙亥春,皇上于文华殿召见张元吉天师,问诸雷秘法,命作符,大悦曰:“神明之冑,代不乏人,可谓善继矣。”第四十八代天师张彦頨,于牛首山后湖各有妖,奉召前往除妖,张彦頨天师使用雷法磔死一妖,皇上大悦。由此可见,天师世家从张道陵始,与雷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自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以降,精通雷法者更是代不乏人。

二、张继先与雷法理论

正是张继先在道法理论上的创造性阐述,一举奠定了雷法理论的基础,使得宋元各派雷法走向成熟,千姿百态,蔚为大观。

此外,张继先《明真破妄章颂》 被认为系统地阐述了神霄雷法的理论,全文如下:

道生天地

混沌未分先有道,道无形色亦无情。自然化育生天地,天道轻清地道宁。

天地生人

道生天地始无名,分判阴阳立五行。人位其中灵万物,人从天地道生成。

人禀阴阳

三才天地人同炁,人禀先天一炁灵。一炁具身名曰道,感通天地及神明。

一炁生三

一真真外更无真,祖炁通灵具此身。道一生三生妙用,元精元气与元神。

人身三宝

元精元气与元神,三者无形亦有形。运用得传真可见,光明无极是分明。

一炁相关

雷乃先天炁化成,诸天仙圣总同真。我身一炁相关召,同祖同宗贴骨亲。

以心合神

真心动处是雷机,神合神兮妙更奇。只此更无差别处,如磁吸铁不相违。

法即是心

此心心外元无法,咒诀符图少合真。心真将何为妙用,灵光一点运元神。

神可通天

元神直捧一封书,一道寒光射太虚。径达玉京金阙去,玄恩星火下天衢。

呼天叱咤

叱咤望空将令打,不识元神召使者。天高星远岂能闻,从便之乎并也者。

金光召雷

金光灼灼照雷城,百万雷兵禀令行。不用符图并咒诀,旱天能雨雨能晴。

妄想行持

不悟阴阳阖辟机,想存作用总成痴。雷符烧尽千千道,雨泽何曾一点施。

真念降魔

降魔何处是工夫,中有元神静定居。慧剑挥时神鬼伏,便教祸害自然除。

心妄鬼欺

妄念纷纷且失真,符图咒诀费精神。鬼神一见嘻嘻笑,打石抛砖更害人。

神炁阳晶

先天祖炁至阳晶,炼尽阴魂一性灵。九转玄功成顷刻,阴阳交姤结胎婴。

辨真阴阳

真阴真阳既不识,水可浴兮火可炙。灵光一点不分明,受度亡魂有何益。

南昌非心

玄关一窍有阴阳,心肾元非水火乡。寄语炼师高着眼,莫将心府作南昌。

普度有法

普度工夫又不同,金光灼灼照罗酆。黍珠一颗空悬处,太极还归无极中。

取炁不同

昧却自家元气主,妄想天罡对空取。恰似骑牛去觅牛,此等之人何足语。

不识元神

召将先轰令一声,令声惊起我元神。缘何不见元神面,只为时人昧本真。

印须心印

心印相传付有缘,今人印木不知玄。祖师心印相同处,颗颗光明彻九天。

灵光一点

书符道妙起工夫,委聚毫端篆作符。着相想存行咒诀,将来只是墨和朱。

先天字号

号头用处须天篆,元是皇人按笔书。仓颉后天尘世字,用之总是惑迷愚。

妄想阴阳

阴阳吞啖运符中,心肾盈亏黑与红。一个乾坤如许大,这些伎俩岂能通。

肾中一点

两肾中间一点明,痴人守此欲通灵。谁知此处皆阴气,若此阳晶隔万程。

心下元神

人言心下一包空,精气元神聚此中。何似痴人容易惑,蓋缘不识主人翁。

胆非雷府

妄将藏腑作雷霆,怒气膨膨起震惊。击破琉璃瓶子后,何曾闻得有雷声。

误指雷霆

一阳生处地雷复,外肾应非雷所居。秽浊圣贤难忏悔,将来必定被雷诛。

不辨真阳

心肝脾肺肾胆府,嘘呵呬嘻呼吹取。父母后天阴阳气,如何可以祈晴雨。

七事纯阴

涕唾津精气血液,七件皆阴总无益。身中只有一阴阳,江湖多少无人识。

秽气触真

有言脐下寸三分,作用金光此处存。岂识此中阴浊气,运成秽浊不堪闻。

似是而非

妄言一窍在眉心,直入三分可许深。误杀世人真可笑,如将石俞石作黄金。

错认后天

脐轮后与肾相连,两处空空总后天。若问先天玄妙处,除非得遇至人传。

雷动无时

动雷有用雷霆煞,又算停星日月时。如此天机容易测,雨旸何用法来祈。

邪能惑正

几多道眼不曾明,役将祛神辄现形。只为身中无主宰,阴魂假托姓名灵。

当明真要

一员神将数家法,多是宗师撰造成。更过几年多是假,行符咒水岂能灵。

作用两全

道法难忘咒与符,必须道妙两相扶。先天玄妙工夫到,咒诀符图可有无。

道本法体

法行大道合先天,咒诀符图总是玄。至道杳然无所得,符图咒诀也徒然。

万法归一

道生于一复何疑,可以无为可有为。万法本来归一处,何分正一与清微。

造化在我

本质虽殊炁不殊,当于亲处下工夫。人身大抵同天地,造化阴阳总属吾。

兀坐顽空

无心兀兀坐多年,将谓神仙已有缘。不解龙吟并虎啸,但知空坐也徒然。

阴阳互根

顽石中空藏白玉,纵饶见得光生目。太阴元受太阳精,初八上弦圆十六。

因法生谤

本为同门共指迷,上根一览悟玄微。若将此向愚痴说,生谤生瞋总是非。

雷法是宋代以来最有影响的符箓和内丹相结合的道法体系,是对以往的道教法术体系的一次总结。雷法兴起于北宋,兴盛于南宋、金、元。张继先乃是北宋雷法之集大成者,他的雷法理论可归纳为天人感应、道体法用、内炼、外用四大特点。

天人感应:虚靖天师张继先在《明真破妄章》就蕴含了天人感应的理论,认为“人身大抵同天地”。他在“造化在我”章说:

本质虽殊炁不殊,当于亲处下功夫。

人身大抵同天地,造化阴阳总属吾。《中华道藏》第二十六册,第129页。

为什么天人能相互感应呢?张继先认为这是人、天地以及雷都是一炁化成的,所以人和雷才有相关相召的可能性。他在“一炁相关”章说:

雷乃先天炁化成,诸天先圣总同真。

我身一炁相关召,同祖同宗贴骨亲。《中华道藏》第二十六册,第128页。

人和雷有相关相召的可能性,但是要把这一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则要求修道者必须有一颗无染的至诚之心,唯此才能通天,才能合于雷机。张继先天师在“以心合道”讲到了这种转化:

真心动处合雷机,神合神兮妙更奇。

只此更无差别处,如磁如铁不相违。《中华道藏》第二十六册,第128页。

道体法用:如前所述,张继先在徽宗的第二次召见时的对话中,提出了“道体法用”雷法理论。据《汉天师世家》的记载,北宋崇宁四年(1105)“五月,召见赐坐,问道法同异。对曰:道本无为而无不为。体即道也,用即法也,体用一源,本无同异。若一者不立,二者强名,何同异之有?上曰:然,若有同异,便于言为三矣”。《汉天师世家》卷三,《道藏》第34册,第827页。 应该说道体法用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宋代以来的道教雷法的理论基础。张继先道法关系的论述实际上是脱胎于道教道术关系的理论,属于道教教理教义中的核心理论。

较早的有关道与术的论述可追溯到《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这段话:“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第245页,巴蜀书社1996年版。这里虽然没提到“道”,不过“法于阴阳”中的“阴阳”大体上与“道”所包含的自然规律的含义相当。此外,汉代的贾谊则说得很明白:“道者,所以接物也。其本者谓之虚,其末者谓之术。虚者,言其精微也,平素而无设储也。术也者,所以制物也,动静之数也。凡此皆道也。”贾谊:《新书·道术篇》,《贾谊新书、杨子法言》第5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后来的道教理论基础在论及道和术关系时基本上循此思路。杜光庭有关道与术的论断可以看作是道教道术关系论的总纲。杜光庭在《仙传拾遗》中借张殖之口说:

术之与道,相须而行。道非术无以自致,术非道无以延长;若得术而不得道,亦如适万里而足不行也。术者虽万端隐见,夫除死箓,因当栖心妙域,注念丹华;立功以助其外,炼魄以存其内;内外齐一,然后可以适道,可以长存也。杜光庭:《仙传拾遗》,见《太平广记·神仙二十四》第1卷《张殖》第342-343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该论断认为道与术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要做到术与道相须而行,就必须做到内炼和外炼齐一,也只有内炼和外炼齐一才能够登真成仙。首先,“术”是抵达“道”的阶梯,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杜光庭认为因为“大道好生”,所以才向人们展示了千门万法通往“道”的途径,因此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因悟乃修,因修乃证。他列举了各种各样的修行方法。他说:“修证之理,泛举其纲则有:吐纳元和,咽漱云液,茹松食柏,绝粒饵芝;或隐朝上清,密伺玄斗;或五金八石,或水玉流珠,阴鼎阳炉,五华九转;或素文丹箓,檄召鬼神,金纽青丝,质盟天地,则有正一道德、升玄洞神、灵宝明真、三清众法,并革凡登道,证品升真;又有奔二景,朝五辰,据极攀魁,骛纲飞纪,吞日咽月,制魄拘魂,八道望云,九真受事,升玄卧斗,方诸洞房,左右灵飞,阴阳六甲,三部八景,二十四真,存服三元,注想三一,紫房黄阙,绛景朱婴,紫虚南岳之篇,青童东海之诀;内视五脏,下制六天,导引吞符,御风养气,腾举之道,溢于真经;或修励一门,便可得道,遂能拔玄祖于长夜,飞我身于太虚。”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道藏要籍选刊》第2册第77页。虽然有很多法术可供修炼,但同时,杜光庭也认为面对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千门万法,如果选择不当,广修博炼,往往会不得要领反而去道愈远。人修道应该精修,多修则无益。因此他又说:“理身不欲多其事,修道不欲多其门。多其事者,万虑营营以害一生,生能无伤乎?万人弯弧以射一鹄,鹄能无中乎?多其门者,玄教万途,丹经万卷,以一人之心兼累圣之道,形疲于外,神乱于内,故去道愈远矣。”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道藏要籍选刊》第2册第100页。此外,陶弘景也认为如果没有法术作为桥梁,要想修道求仙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在《真诰》说道:“无妙术以自导,修道以求仙,贪荣慕贵,多垂成而败。”《道藏》第20册第536页。

当然,只凭“术”来修道还是远远不够的。“道”才是使“术”不至于偏离的保证。司马承祯认识到只有心与道同才能无法而不通故经云:“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又云:“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日求以得,有罪以免耶!山有玉,草木因之不凋;人怀道,形体得之永固。资薰日久,变质同神,练神入微,与道冥一。散一身为万法,混万法为一身,智照无边,形超有际,总色空以为用,合造化以为功,真应无方,信惟道德。”故《西升经》云:“与天同心而无知,与道同身而无体,然后大道盛矣。而言盛者,谓征得其极。”又云:“神不出身,与道同久。且身与道同,则无时而不存;心与道同,则无法而不通。”司马承祯:《坐忘论》,《道藏要籍选刊》第1册第649-650页。 这种相须而行,相辅相成的道术观,后来被进一步发展为道体法用、道本法末的思想。

《太清玉碑子》云:

又问道术之旨何如?曰:道隐无名,术彰有实。术彰有实,其术可行;道隐无名,而道可成。道成而神自全,术行而形自延。《道藏》第19册第311页。

《云笈七签》卷之四十五秘要诀法《修真旨要序事》中的这段话算得上是道教论述道与术关系的经典表述:

道者,虚无之至真也;术者,变化之玄伎也。道无形,因术以济人;人有灵,因修而会道。人能学道,则变化自然。道之要者,深简而易知也;术之秘者,唯符与气、药也。符者,三光之灵文,天真之信也;气者,阴阳之太和,万物之灵爽也;药者,五行之华英,天地之精液也。妙于一事,则无不应矣。《道藏》第22册第317页。又参见《道藏要籍选刊》第1册第319页。

从上述有关道与术的论断中,我们可以归纳出道与术关系的几个基本要点:首先,“道”无形无像,看不见摸不着,是虚无之至真,是根本。其次,“术”有形有像、可感可知,相对于道本体是末、是用。再次,道虽然无形无像,却可以通过术由隐而显;术虽然为末、为用,却是修炼者体玄入微的必然阶梯。由于道和术的相通相兼的思想,为道教由术达道、由末趋本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和保障。按照这个理论,修道成仙完全是可以经由具体可见的术,达到玄妙莫测的道的境地。反过来“至道”作为最高的理想和追求,并非是空傍无依的,而是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才有可能达成。总之,在既往的道教道术理论中,道以术为用,术以道为体,道与术相辅相成,二者互含互摄、相须而行。

到了有宋一代,由于道教法术体系的发展,特别是雷法的出现,张继先天师首先对道术理论作出了创造性的阐释,提出了“体即道也,用即法也,体用一源,本无同异”的理念,神霄派高道王文卿在《高上神霄玉枢斩勘五雷大法》中亦称:“以道为体,以法为用。”《道法会元》卷六十一,《道藏》第29册第165页。 清微派祖师赵宜真在《玉宸经法炼度内旨》中亦承续了“道法一致”的理念,称:“体用相须,道法一致,唯操存施用之不同耳。”《道藏》第28册第773页。 著名的雷法著述《道法会元》中也有类似的表达,亦承续了这种理论余绪:

道者,通灵之至真;法者,变化之玄微。道因法以济人,人因法以会道,则变化无穷矣。《道藏》第28册第637页。

道体法用,道无法有,道微法显。《道藏》第28册第675页。

内炼:雷法理论认为内养则成金丹,外用则为雷霆。雷法修炼是以内丹为根基的,内炼即炼一己之精气神。张继先的词《满庭芳》特别讲到了内炼内丹对雷法的重要性。他说:“闲里工夫,无中妙用,切休拟议参详。龙降虎伏,真土自中黄。行动起居寝食,随缘度,莫动真阳。归根处,神凝脉住,玉界发天光。 风,高鹏翼远,水深舟运物,理昭彰。但明心是道,专役天罡。信口呼神召鬼,旸不是颠狂。痴迷者,风霆在手,应用反乖张。”该词认为唯有达到“明心是道”的境界才有可能召唤神鬼,祈雨祷晴。张继先雷法思想中对内炼功夫的强调亦为后来的高道陈楠、白玉蟾所继承。白玉蟾亦说:“《天坛玉格》云:不行修炼,将不附身。不漱华池,形还灭坏。火师又曰:凡受五雷大法,非上品仙宫之职,不能悟此玄机。内则修炼自己还丹,故外则馘邪治病。”《道藏》第29册第262页。参见《道法会元》卷七十六所载《火师汪真君雷霆奥旨》,本系王文卿传,朱执中注。此外,雷法的内丹修持,以定息静定为下手功夫,次存想水火交媾,金光运转,存神召将。张继先在《明真破妄章》“金光召雷”章中称:“金光灼灼照雷城,百万雷兵禀令行。不用符图并咒诀,旱天能雨雨能晴。”就描绘了金光运转,存神召将的情形。另外,张继先还主张以自己内炼功夫为本,使精气神返归先天,只有运用元神(一点灵光),才能通神,役使雷霆,进而达到那些人力所不能达到的目的。正如张继先在《明真破妄章》“神可通天”章中所说的那样:“元神只捧一封书,一道寒光射太虚。径达玉京金阙去,玄恩星火下天衢。”

外用:体现了雷法体天行化、阴功济物、悲悯度人的大乘精神。是对内丹修炼思想只求一己之完满的超越。祷旱驱龙,降魔伏妖、掌心握印,笔下飞符,役使风霆,区别人鬼,济生度死,辅正除邪,内炼刀圭,外储功行,体天行化,佐国救民,馘邪治病。张继先在《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开坛法语”中表达了天师道道法济世度人的大乘精神,他说:“君不见千丈梯,倚于峻岭,蹑之可至颠峰,临于陆地,则数尺墙不可越。梯非不及,所立者非。万斛之舟,安于大川,济之可涉江海,委于漱水,则数步溪不可渡。舟非不能,所安者非。吾家法录,上可以动天地,下可以撼山川,明可以役龙虎,幽可以摄鬼神,功可以起朽骸,修可以脱生死,大可以镇邦家,小可以却灾祸。”外用,乃是雷法之所以能别开生面地展开,并登上道教的法术之巅的关键。正如王文卿指出的那样:“凡求真慕道之士,不炼内丹,形还败坏。不积功行,难达玄境。不济疾苦,道果难成。不漱华池,神不清悦。欲求仙道功行为先,必资治病祛邪,祈晴祷雨;济人利物,广积阴德;精勤香火,正直无私,何虑不获超升,但恐今人未能精思内炼,所学肤浅,符咒不真,诀法谬误,吾甚悯焉。”《道藏》第29册第274页。朱执中亦认为雷法:“内则超出三界,外则救济万灵,祈祷雨阳,消弭灾祸,制蛟蜃,救危笃,斩妖精,致风雨于目前,运雷霆于掌上,解九玄七祖之罪,消千生万劫之愆,得之者固守,遇之者夙缘,若能禀戒行持,则三界鬼神拱手听命。”《道藏》第29册第274-275页。

都指出了雷法的外用(即济人利物)的重要性。

雷法理论是道教修炼思想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说它重要是因为雷法理论找到了一条统摄个人圆满与安民济世的有效途径,从而将道教的各种修炼法术融为一体。正如有学者总结的那样:“雷法是以自然界的雷电为力量源泉,以役使雷部诸神为特征,以内炼精气神为根本,以符箓咒法为外用,融合道教传统的方术符箓、咒术、手印、禹步、气功、存神、内丹等为一体,并采纳吸收了儒学‘正心诚意’之学、禅宗‘止观双运’之道以及密教的‘修本尊法’、‘真言密咒’,从而构建了一个包容百家众术精华的新型道法。道教中人运用雷法,为人治病除邪,救难解厄,安民济世,弘扬道法,充分显示了道教慈悲度人的‘大乘’精神。”李远国:《南宗内丹学与雷法》道韵第五辑。总之,雷法理论对法术的社会功能的重视,也极大地提升了道教修炼思想的品质,使得只求一己升仙的小乘理论,不可与之同日而语。

三、张继先与神霄雷法

谈到张继先跟神霄雷法的关系,就不得不引用张宇初天师《道门十规》中第五规之“道法传绪”:

清微始于元始天尊,神霄始于玉清真王。自历代传绪以来,清微自魏祖二师而下,则有朱、李、南、黄诸师,传衍犹盛,凡符章、经道、斋法、雷法之文,率多黄师所衍。神霄自汪、王二师而下,则有张、李、白、萨、潘、杨、唐、莫诸师,恢弘犹至。张宇初:《道门十规》第五规“道法传绪”。

张宇初《道门十规》“道法传绪”分别论述了清微雷法和神霄雷法的传承情况。其中,清微派的传承为:“魏”,是指魏华存魏夫人;“祖”,指祖舒;“朱”,朱洞元;“李”,李少微;“南”,指南毕道;“黄”,指黄舜申。神霄派的传承为:“汪”,是指火师汪君,即汪子华;“王”,指王文卿;“张”,指张继先;“李”,是李亚;“白”,是白玉蟾;“萨”,指萨守坚;“潘”,可能指潘常吉,或者潘无涯,潘无涯则是莫月鼎的学生,是神霄派系统的人物;“杨”,指茅山杨披云;“唐”,指唐中一;“莫”,指莫月鼎。这段文字,乃是张继先为神霄派雷法宗师的一项证据。

张继先不但被认为是神霄派的宗师,而且还跟当时的神霄派高道林灵素、王文卿交游十分密切。由于这几位神霄派高道同时得到徽宗的恩宠,他们之间的交流亦非常频繁,相关的文献也留下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五十三“林灵蘁”中称:“先生顷在京时,虽宰执亲王,不与交谈,亦不接见。宾客惟虚靖天师至,即开门对话,终日终宵。”《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五十三“林灵蘁”。此外,《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中还收录了张继先跟当时权倾朝野的林灵素的书信往来:

答林灵素书

瓢笠无情,云烟奚取。金门红雾,漫为天上之游。白石清泉,方保山中之适。萍梗偶成于会合,云泥各致其逍遥。一隔江山,屡移寒暑,闲名日起,浪迹时睽。靖惟道本自然,神非别有,明月周流碧汉,光本无形;白云来去青山,色非有迹。蚕入茧而蛾去,雀赴水而蛤生。变化斯须,循环影响,趋向不干于模拟,浮沉自得于方圆。万象有杀有生,春花秋落;一气互消互息,夜露朝晞。五湖放浪于扁舟,三岛翱翔于玄鹤。升高须远,就下无难,不昧先机,方为达者。远承梅驿,径复华笺,幸阀冲和,适符欵记。

信中对林灵素颇有规劝之义,认为修道之人应该不慕富贵、淡泊名利,可谓一语中的。林灵素恃宠骄横受到后人的广泛批评,如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就对此发出了感叹,他说:“至若赵归真、林灵素之徒,偶为世主之所崇尚敬礼,即为富贵所骄,有失君臣之分,过设夸诞之辞,不以慈俭自守,亦取议当时后世矣,是切为后戒。”张宇初:《道门十规》。

此外,《汉天师世家》中则提到了张继先跟王文卿的交往。张继先本传中称“王文卿皆以道术同显于朝,既还山,亦常往还。”

王文卿在朝时,与第三十代天师继先和“金门羽客”、冲和殿侍宸林灵素一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首先王文卿的受宠,得益于林灵素的举荐,故而关系密切。但相比之下,王文卿与张继先的关系则显得更为亲密。在张继先给王文卿的一封信中,就有“幸勿告知林灵素”这样的语句。张继先只比王文卿长一岁,但出道比王文卿早,崇宁四年(1104)便应诏赴阙。大概因地缘的关系(南丰与龙虎山毗邻),张继先与王文卿、石自芳(旴江高道)经常“相与往来酬唱”(见《龙虎山志》)。一日,在与王文卿等人的唱和中,张继先忽题壁于倏然亭:“赤帝御龙行未伏,嫦娥分月入深山”,众皆莫测其意,适靖康之变,徽宗、钦宗二帝被掳,其言始应。

王文卿与张继先关系密切的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二人都擅长雷法,在宋元形成的雷法体系中,张继先、王文卿、陈楠、萨守坚、白玉蟾等都作出过杰出贡献,可以说是那个时期的一代精英;另一方面,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张、王二人在政治观点上有相通之处,他二人虽然都是“方外”之人,却有一种忧国忧民之心。张继先屡屡上书朝廷,希望宋徽宗“宏建皇极,无偏无党,以苍生为念”,并密奏“赤马红羊之兆”,请皇上修德。王文卿也是同样,在徽宗末年,“数以修政练兵事为请,徽宗不纳,乃拂袖回南丰”(见《中华道藏·道教门派人物卷》)。在这一点上,张、王二人与林灵素就有不同,林灵素一味地以方伎取宠,最终落败,张、王二人功成身退,归隐自保。

由于王文卿与张继先的关系密切,可以说龙虎山是他常来常往之地,因而在龙虎山也就留下了王文卿众多的诗篇。仅在清娄近垣主编的《龙虎山志》中,就载有王文卿诗六首,现摘录其二首:

仙机岩

织就霓裳御冷风,王梭随手化成龙。天孙归去星河畔,满洞白云机杼空。

龙虎岩

龙虎丹成紫气开,空遗高石踞崔嵬。何人长笑孤峰顶,引得风云动地来。

另外,张继先跟神霄派另一位传人萨守坚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被认为是师徒关系。这也是张继先为神霄派雷法宗师的另一个旁证。根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的记载,萨守坚曾经前往江西龙虎山向张继先天师学习道法,无奈途中盘缠用尽,此时,恰好遇到三位道人,其中一位授他“咒枣之术”,并托他带一封信给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后证明授他“咒枣之术”的道人正是已经羽化的第三十代天师张虚靖。而另外两位道人则是林灵素和王文卿。由于得到真仙的传授,从此以后,萨守坚道法大显。

有关张继先传授萨守坚咒枣术原文如下:

出蜀至陕,行囊已尽。方坐石闷,忽见三道人来。萨问此去信州远近,道人问所欲,萨云:“欲访虚静天师,参学道法。”道人曰:“天师羽化矣。”萨方怅恨,一道人云:“今天师道法亦高,吾与之有旧。当为作字,可往访之。吾有一法相授,日间可以自给。”遂授以咒枣之术,曰:“咒一枣可取七文。一日但咒十枣,得七十文,则有一日之资矣。”一道人云:“吾亦有一法相授。”与之棕扇一柄,曰:“有病者则扇之,即愈。”一道人云:“吾亦有一法相授,乃雷法也。”萨拜而受之,用之皆验。一日凡咒百余枣,止取七十文为日用,余者复以济贫。及到信州见天师,投信,举家恸哭,乃三十代天师亲笔也。信中言吾与林侍宸、王侍宸遇萨某,各以一法授之矣。可授以未尽之文。萨由是道法大显。《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四,见《道藏》第 5 册,第 436 页。

《道法会元》卷第一百五十七,录有《咒枣诀》,具体如下:

左右手斗印丁罡,左手心盛枣,右手斗印指之,面东叩齿,存元帅念:

天蓬敕斩鬼,摄,取青炁吹,再取罡炁三口,布枣上念:含元太虚天蓬敕。存元帅领青衣黑衣将吏,吸黑炁入枣,次念:魁鬿魓魒。面北存七元星像,念七遍,取炁七口,吹入枣中,与患者头边,至夜自有报应,次日早,以金钱同枣核,当门焚之。《咒枣诀》,见《道法会元》卷157,《道藏》第29册第837页。

咒枣治病咒

吸吸日月,太阳食血。阴阳劈破,天地崩裂。急急如律令。《太上三洞神咒》。

此后,绍兴辛酉年(1141),萨守坚游青城山时,在青城山峡口,再次遇到已经仙去的虚靖天师。虚靖天师,再次传授萨守坚符法,并做《水调歌头》一阕,一封家信,一只鞋,再次托他带到江西龙虎山现任天师处。现任天师张时修收到书信后大为惊异,令人打开张继先在泗州的坟墓,发现张继先天师已经尸解,坟墓空空如也,只留下一只鞋。其中《水调歌》一阕,在《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卷六中收录有其全文如下:

师于四州尸解,后化身青城,作付萨守坚真人。

高真留妙诀,达士济群迷。心清行洁,天人凡圣尽皈依。不在般精运气,不在飞罡蹑斗,心乱转狐疑。但要除邪妄,心地合神祇。悟真空,离世网,绝关机。养吾浩气,驱雷役电震天威。混合百神归一,一念通天彻地,方始了无为。叱咤生风雨,挟世佐明时。《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卷六,见《道藏》第 32 册,第 386—387 页。

可见,萨守坚不仅得到了虚靖天师的真传,还得到了林灵素、王文卿的真传。此外,虚靖天师还向时任第三十一代天师张时修引荐萨守坚,使得萨守坚进一步得到天师世家道法的真传,从而法术大显,声名远播,被明成祖封为“崇恩真君”,与张道陵、葛玄、许逊一道被信徒尊为四大天师。

此外,张宇初认为归属于“酆岳派”的卢养浩,乃是一位兼习多种大法的高道,他不仅从林灵素一系习得神霄雷法,从杜光庭一系继承了《北阴酆都太玄制魔黑律灵书》,还直接从张继先天师那里得到地祇大法和“朱将军考附大法”的真传。《道法会元》卷之二百二十七“太一火犀雷府朱将军考附大法”之“雷奥序”称:

上世宗师保而敬之,不肯轻传江湖,嗣法者罕知其玄。昨因六阴洞微仙卿卢先生字伯善,游青城山,遇虚靖天师,传诸阶之法;自婺州来至洪州,寓于丰城清都白鹤观,往来居止。卢名野,号养浩,行六阴洞微诸阶之法,无不灵验,凡符法一至,立时而愈。盖虚靖天师一流人耳。葛巾布服,不爱装束,惟好清静。夫此将即北斗天罡大圣,其形威猛无极,天上地下神祇悉听其令。马胜乃南斗六星化现,朱彦乃北斗天罡化现。斗杓一动,南斗一移。所以马胜为灵官,朱将军为灵官属将,身居坎位,职处离宫,主管雷神,乃曰火犀雷府。

此后,卢养浩又将地祇大法和神霄雷法传授给徐必大和刘玉。可见张继先和当时的各位高道,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转益多师、兼收并蓄,将各种道法融汇一炉,极大地推动了道教雷法法术和理论的发展。

另外,《道法会元》卷之一百三十九还记载了张继先天师在四川青城山修道时,感太一十地灵官献出了“太一天章阳雷霹雳大法”。此后,该法便从张继先天师处流传出来。

夫太一十星帅之法,自开辟以来,惟轩辕黄帝得之。后大禹治水,遇太一十真君,授以此法,分决江河,驱逐水怪,使地平天成。太一祖师虚靖真人于西蜀青城山修炼,感太一十地灵官献白莲之函,启赤书之篆,此文遂出,永镇福庭,流传至今,神异尤着。轻泄漏慢,长役鬼官。后学其慎之哉。《道法会元》卷之一百三十九,“太一天章阳雷霹雳大法”。

四、张继先与天心正法

天心正法派认为他们的符箓咒诀都出自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之手:

已上九符诀目作用,及后面议论奥文,并无一字外来添撰,并系三十代天师虚静(靖)先生亲编,斯文实为紧要,威禁至重。《上清天心正法》卷三“上清无极隐文”后记。

《上清北极天心正法》:

夫天心法者,自太上降鹤鸣山,日授天师指东北极之书,辟斥邪魔,救民是务。……虚靖先生云:有两印,一系“北极驱邪院印”,又名“都天统摄三界鬼神之印”,二系“都天大法主印”,简而不繁,留付奇人,流传于世。《上清北极天心正法》,《道藏》第10册第645页。

《上清北极天心正法》后有“嗣汉虚靖天师指迷歌”:

罡在西方面在东,兑取罡气已还同。一吸天罡如云雨,再吸天罡万丈红。

呵笔上,纳心中,行神遣将有英雄。若能识得天罡法,治病驱邪立见功。《上清北极天心正法》“嗣汉虚靖天师指迷歌”,《道藏》第10册第654页。

此外,尚有一些道人亦宣称他们是张虚靖的门徒。元代的碑记云:

本观住持提点刘玄正、提点张得林、宗门提点缑德宁等,拜诺之,因稽颡曰:我祖师韩真人,初与同志萧、路、杜三真人浮江而南,拜三十代天师,受天心正一法。得法而归北方,学者遂共立萧、韩、路、杜四真人之教。自是厥后,韩真人传法于沙堡元命王真人,元命传洪崖和光刘真人,和光传本观祖师正真王真人,正真传孚真大师本宗提点王善明,孚真传崇和灵静大师王道善,洎抱元安素明真大师孙道继,崇和即玄正师也。《元易州龙兴观宗支恒产记》,参见陈垣编、陈智超、曾庆瑛补《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986页。

资料记载,易州玉泉观住持亦曾向张虚靖学天心正法。以上种种例证反映了张虚靖对南宋以来道教的深远影响。

五、 张继先天师与北帝派地祇宗

北帝派为初唐道士邓紫阳开创,崇拜北极紫微大帝——北帝。北帝派在唐朝时盛极一时,在全国范围内不少人习练北帝派“天蓬咒”。唐末五代的高道杜光庭修习过北帝派道法,而此后的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亦精通北帝派道法,并开创了其中的“地祇宗”。“地祇宗”遣用的神将乃是温琼,而温琼则是东岳大帝的下属,将之归入北帝派的依据是什么呢?《藏外道书》“地祇诸阶秘法”中提及了其中的关联:“北帝有命下岳府,万将千兵听指挥。北帝玄武诰岳台,众将尽皆惊,专将温某承帝命,九州十地,扫妖精,挕邪招伏,分人鬼。若违吾命下酆营,急急如玄天上帝律令。”《藏外道书》第29册,第81页。“地祇诸阶秘法”。《道教灵验记》卷十亦称北帝为“太帝”:“太帝是北斗之中紫微上官玄卿太帝君也,上理斗极,下统酆都,阴境帝君乃太帝之所部,天蓬上将即太帝之元帅也。”由于北帝权力极大,天上地下无所不管,因此主理人亡魂的酆都和泰岳之神,自然亦隶属于北帝的统辖,故把以温琼为主将的“地祇宗”归入北帝派也并没什么不妥。

刘玉在《道法会元》卷之二百五十三“地祇法”中明确指出,张继先就是“地祇宗”的开派者。

地祇一司之法,实起教于虚靖天师,次显化于天宝洞主王宗敬真官,青城吴道显真官,青州柳伯奇仙官,果州威惠钟明真人,相继而为宗师,其后如江浙闽蜀湖广,嗣法者何限?姓名昭揭,宁几人?其书始则,有石碑本。继则有铁林府地祇,原公夫人庙地祇,五雷地祇,五虎地祇,索子地祇,十字地祇,四凶地祇,圣府地祇。后则有苏道济派,温州正派,李蓬头派,过曜卿派,玄灵续派,如此等类,数之不尽,千蹊万径,源析支分,使学者莫之适从。刘玉《道法会元》卷之二百五十三“地祇法”。

此外,《道藏》第18册的《地祇上将温太保传》亦称“地祇一司之法”实际上是从虚靖天师才开始流传的。

虚靖曰:此温琼乎?帝曰:是也。虚靖曰:向者温州百姓保奏汝于天庭,云有救旱之功,不以庙食国封为荣,而有归依正道,扶持宗师之志。吾面对岳帝为汝作地祇一司,正法符篆咒诀。谓琼曰:汝化于三月十五日寅时,此为木老火初之节,故木生火,火旺于丙丁。鬼为万物之灵者,故只此篆为汝真形足矣。虚靖作其符为丙丁生鬼四字,以应其时,而成真篆。然后又以云篆而书画诸符,地祇一司之法盖始于此。《道藏》第18册第90页。《地祇上将温太保传》。

上述两段引文包含了如下重要信息:

首先,都提到了张继先是“地祇宗”的创始人。据《道法会元》第二百五十三卷“地祇法”,第二百五十六卷“地祇温元帅大法”。

另外,因张继先天师的大力举荐,温琼被东岳大帝提拔为地祇上将。此后,温琼成为“地祇宗”至关重要的神将,听命于张继先天师。

最后,提到张继先专门为温琼制作的“丙丁符”,亦称“丙丁生鬼”符。地祇法诸符,如“丙丁生鬼”符,急捉符,治病符,都是虚靖天师所传。在这些符中,“丙丁生鬼”符的运用至为关键。

“地祇宗”的地祇二字,本义乃是指大地之神,而在这里则指神将温琼。早在《周礼》之中就已把祭祀对象分为天神、地祇、人鬼等三类。由于地祇在这个序列中并非处于最高的阶位,因此,当时的人们对“地祇宗”的道法,存在普遍的误解和轻视。故而“地祇宗”的传人对这种看低地祇大法的现象大加批判:“末学之士,专务贪高,每卑地祇之法,谓人间之神不足治强邪荡凶祟。殊不思地祇乃灵宝侍卫之官,受命上清,护玄帝教,神通至大,岂轻易可言耶?盖不知其趣耳。奈其派多而杂,其书久而讹,不得其全,私意妄议,获谴招愆,而不自知也。”《地祇上将温太保传》亦发出感叹:“自后太保及十地祇之书散流天下,崇其法甚多。而人人以为地祇为正法之下品,乃人间之神,奉法者必兼他司之法,自此而不闻应矣。且末学亦知其为捷诸司,而不能专心敬崇者十有八九。太保在岳府尝谓铁胜曰:吾欲立功护持宗教,奈今天下修法者甚多,而并无此仙骨,可谓恶毒之世矣。”《地祇上将温太保传》,《道藏》第18册第90页。

“地祇宗”的师承情况:“地祇宗”一派的师承非常复杂,有好几个版本。版本一:张继先→ 王宗敬→ 吴道显 → 柳伯奇 → 钟明。版本二:《藏外道书》“温帅血脉家传”提供的则是一份更为详细,却颇为不同的传承系统——张继先、钟威惠、吴道显、洪一庵、卢养浩、陈宗用、尹本心、赵澄心、朱春谷、朱凤庭、蒋术直、蒋雷谷、黄鹤巢、程明真、曹冲玄。《藏外道书》第29册,“温帅血脉家传”,第98页。此外,刘玉,字清卿, 认为“地祇法”共有好几十种,自己从不同的老师那里学到不同的地祇法,传授他的高道有:盛椿、李真守道、卢野(字养浩)、时真官、闻天祐、吕希真,其中,他最推崇吕希真传授的地祇法。《道法会元》卷二百五十三“地祇法”,参见《道藏》第30册,第555页。由此可见,张继先天师首创的地祇大法在宋元之际已经广为流传,并为众多的修道者所修习。

地祇大法乃是至灵至验、简单易行、反应迅捷、威力巨大的雷法。故而虚靖先生无不赞誉地说:“法中至灵,无如温琼。”《道法会元》卷之二百五十三,“地祇法”,五雷经箓火铃仙官刘玉述。刘玉称:“万法易动莫如地祇,地祇勇猛无越温将。”又说:“威猛捷疾,莫出琼右,英武灵异莫如巡应,寻声听察则去疾也。”《道法会元》卷之二百五十三,“地祇法”。谚语亦称:“能捉西天释迦佛,难挡东岳温都巡。”《道藏》第18册第90页,“地祇上将温太保传”。那么,为何温琼如此威猛捷疾呢?这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首先,跟其他的雷法相比,召天神、召雷神和召酆都都没有召地祇来得迅捷。因为,召天神时,天神必须从天门而降;召雷神时,雷神必自中天而来巽户而至;而召酆都时,酆都必须自地户而出;这些都来得比较慢,唯有召地祇帅将时只,他们马上出现在眼前,因为他们本来就在阳间,平步而来,毫无障碍,其应如响,极为迅捷。其次,因为温琼,不以庙食国封为荣,皈依正道,扶持张继先天师,得到张继先天师专为他设计的正法符篆咒诀,故而道法高强。此外,温琼还得到了道显天蓬咒所炼之功,六通备足,神功大增,能升天入地,上中下三界神祇对他都十分敬畏。对此,张继先天师专门为温琼写了诗诀:

虚靖天师诗诀

东岳幽阴出地祇,个中玄妙少人知。丁壬癸巽阴阳窍,希帝兰陀神鬼机。

无斗对冲山不破,有符勘合令相随。若然遇得明师旨,摄召生童一霎时。

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若要温帅灵,拆破黄婆屋。《道法会元》卷之二百五十五,“地祇温元帅大法”。

此外,《道法会元》中还描绘了温琼的威猛捷疾的神功,以及他跟张继先天师的关系:

岳府雷神,号曰温琼。有求皆应,有叩即灵。

太保闻召,速降速临。速至坛前,有事指挥。

吾奉虚靖天师真君律令疾。

青灵青灵,丙丁之君。发生万物,草木同荣。

水火交会,温帅合形。三千将吏,速附吾身。

丕承敕命,闻召齐临。如违命令,天律难容。

吾奉东岳大生天齐仁圣帝敕,虚靖天师律令,谨召太保温玉,随呼立至,遇召即临。万咒万灵,不得违令。敢有违令,罪在雷霆。急急如北极紫微大帝律令敕。“太一天章阳雷霹雳大法”,见《道法会元》卷之一百四十五。

《温天君收温降福宝忏》则对温琼的身世、功绩、封号,以及跟张继先天师的关系都做了高度的总结:

地祇上将,天下正神。岳府威灵,建奇功而朝北帝。泰山谪将,遇虚靖而升昊天。青面秉承木德,生气阳和;琼花禀命玄穹,金真纯粹。扫除妖孽,持铁棒而禁鬼神;斋奉天书,握玉环而入霄汉。催生保产,治病驱邪,大悲大愿,大圣大威。部辖地祇,提举宫庙,助法翊灵,昭武雄烈太保;紫发魔王,铁面大判官,掌地府急取人案典者。四海都巡,九州鉴察使,铁甲飞雄元帅,提点天下神祇。敕封显德大将军,铁面无私温天君,威权自在天尊。《三洞拾遗》第11册第464页。

如张继先天师所创的地祇大法中,“丙丁生鬼符”的影响最大,几乎成为召遣温琼元帅一派的地祇大法的标志。

丙丁生鬼符一:《道藏》第30册第573页,参见《道法会元》卷二百五十六,“地祇温元帅大法”。

丙丁生鬼符二:“东岳温太保考召秘法”,参见《道法会元》卷二百五十四,《道藏》第30册第563页。

“丙丁生鬼符”是张继先天师根据温琼的出生日期来制作的,该符为温琼之真形。温琼出生于三月十五日寅时,为木老火初之节,故木生火,火旺于丙丁,鬼为万物之灵者。为什么“丙丁生鬼符”有如此巨大的威力? 刘玉认为这是因为“丙丁生鬼符”展示了温琼乃东苍之精,肝腑之真,胆宫之灵的变化无穷的威力。他说:“惟温琼一将超乎其上者,乃东苍之精,肝腑之真,胆宫之灵,吸九炁于东华而运之于胆,想五灵真炁于身中而藏于肾,清炁上腾,浊炁下降,自然和合,龙虎交战,会同而成胆中之神。胆为一身之雄,肾为一身之根,肝乃青灵九炁之所聚,火则火旺于丙丁,肾主水,水能生金,金水会木,则能生能克,生克全,则能变化,变化无穷,则胆之神全矣。”

地祇大法中遣召温元帅的关键,就是要知道二十四字“万劫天书”和十六字“追魔召役”。这二十四字和十六字乃是温琼一出生就分别出现在他左肋和右肋上的天书云篆,乃是道门不传之秘,历代高道口口相传,不见于文字。唯有分别掌握了二十四字和十六字才算真正把握了地祇大法遣召温元帅的钥匙,才能做到其响如应。

刘玉认为《四目老翁地祇赞》,是真正掌握了地祇法的人所做,后人在行使地祇法时,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四目老翁地祇赞》全文如下:

五炁玄元真,演法度迷津。像外无法相,真中求至真。迷悟在心悟,心灵法自灵。神本无所法,生神心自生。我心若专一,神明随心行。至理本无说,至道本无言。有像皆为伪,神灵须我灵。欲透妙中妙,寂静观内心。内外无豪滞,透洞心无心。心已无名相,自然朝仙廷。抱一成真一,逍遥登太清。“三洞赞颂灵章”卷下之《四目老翁地祇赞》,见《中华道藏》第44册第560页。

四目老翁的思想跟张继先天师的《心说》、《大道歌》、《金丹诗四十八首》和《明真破妄章颂》中的思想并无不同,强调雷法的关键乃是“心悟”,不能执著于雷法的表象,所谓“心灵法自灵”,即此之谓。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道法会元》卷之二百五十九之“地祇馘魔关元帅秘法”,该法乃是地祇法的另一种形式,跟上述召遣温琼元帅不同的是,该秘法虽同样认三十代天师虚靖弘悟真君——张继先为祖师,但召遣的将班却是“东岳独体地祇”——义勇武安英济关羽元帅。其中特别提到张继先天师将通过专门为关羽造符的方式,将关羽收编之张天师麾下,听其召遣。具体的做法就是在关羽的“關”字内,加上六丁,成为一符。在前述的张继先天师于解州盐池斩妖就是成功运用“地祇馘魔关元帅秘法”的经典案例,并据此而名动天下。“地祇馘魔关元帅秘法”的具体内容如下:

主法

祖师三十代天师虚靖弘悟真君张,讳继先。

将班

东岳独体地祇义勇武安英济关元帅,讳羽。

面红紫色,红袍,金甲,长髯,手执大刀,乘火云自南而来。

秘咒(一炁七遍)

一炁合得,水火摄精。阴动阳应,万神化生。赤书徘徊,黑烟育英。令我洞彻,精达玄明。召之立应,受命上清。急急如律令。

存用

瞑目,用剑诀虚书唵吽吒唎四字,存于一星之中。以剑诀劈开,见帅红抱金甲绿靴玉带,乘火云自南方来,吸入中宫混合,嘘出坛前,任意遣之。

遣咒

坤神坤神,火急通灵。北帝有勑,佑圣叮咛。谨召关羽,定于今夜子时中,翻天覆地,内外速要响应。叱摄速去疾。(下令,噀水遣去。)

事实

昔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于崇宁年间奉诏,旨云:“万里召卿,因盐池被蛟作孽,卿能与朕图之乎?”于是真君即篆符文,行香至东岳廊下,见关羽像,问左右:“此是何神?”有弟子答曰:“是汉将关羽。此神忠义之神。”师曰:“何不就用之。”于是就作用关字,内加六丁,书铁符投之池内。即时风云四起,雷电交轰,斩绞首于池上。师覆奏曰:“斩蛟已竟。”帝曰:“何神?”师曰:“汉将关羽。”帝曰:“可见乎?”师曰:“惟恐上惊。”帝命召之,师遂叩令三下,将乃现形于殿下,拽大刀执蛟首,于前。不退。帝掷崇宁钱,就封之为崇宁真君。师责之,要君非礼,罚下酆都五百年。故为酆都将。此法乃斩蛟龙馘魔祖法始也。故书其首末,以示后之嗣法之士。《道法会元》卷之二百五十九之“地祇馘魔关元帅秘法”。

总之,张继先天师所创的地祇一法,不仅用于祈雨祈晴、催产保胎、治病驱祟,还用于伐庙馘邪等。前三者功用主要在于为民驱害、为民造福,而“伐庙馘邪”功用则主要在于维护道教信仰的正统性。

六、张继先与八卦洞神天医五雷大法

张继先不仅被“混元一炁八卦洞神天医五雷大法”尊为“主法宗派”,还亲自为该经文写后序,可见张继先天师跟该派的关系亦十分密切。

“混元一炁八卦洞神天医五雷大法”《洞神后序》:

夫八卦自然之法,乃乾坤奠位,坎离生焉。结郁于太虚,而成龙章凤篆,散于八隅,以应八卦。是以伏羲画八卦爻象,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八卦自然之法也。夫八卦洞神自然如意之法,乃观天之道。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才定而生四象,四象定而具五行,五行具而八卦生焉,八卦备而设九宫,九宫既备列其神而司之。故八将直其八卦乃八天丁也。二帅镇据中宫谓之主帅,故运使八卦大神。其神各守宫,分所主之职,亦各有兵将从吏。盖意者,不出乎八卦四象五行也,乃包含万象,通幽玄之理。达造化之机,探鬼神不测之妙,幽微显奥,有脱死超生之要道,祛邪守正、自然变化之妙门,运动自然。故有目前报应。历代神仙修炼金丹,祛遣内外之魔障,至于脱质升仙。摄邪皈正,禹步超神,安危定乱,亦无出于斯文也。吾家大法,上可以动天地,下可以撼山河,明可以伏龙虎,晦可以伏鬼神,大可以助国家,小可以驱灾患。此灵验难量。亘古亘今以来,虽出斯文,未尝有人得继先之显著者,今子既得斯文,切宜珍惜之!苟或妄授非人,轻泄漏慢,自有八卦大神日夜随身抄录功过。子宜敬之。经云:保之者福隆,修之者神仙。倘能保而修之岂不伟欤。嗣汉三十代天师虚靖先生张继先后序。“混元一炁八卦洞神天医五雷大法”,见《道法会元》卷之一百九十六。

该派以八卦九宫设职,以庞灵为主法大元帅,刘通为副元帅,坐镇中宫,下辖张、黄、丘、李、赵、徐、吕、余八宫天丁。

七、张虚靖璇玑法

林灵素《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之三百二十提到了“张虚靖璇玑法”中共有三百六十圣位,自己修的则是一百二十位的璇玑法。

诸璇玑醮坛,只张虚靖璇玑法中有三百六十圣位,第一位拘一人,亦未尽善。余尝修百二十圣位,以二帝九皇居中,左班则一七晨元君,二至十九夫人,十一天罡,十二中台二白星君,三五星灵应真君,十四至二十七曜;二十一左丞相通真君,二十二斗中九省丞相真人,二十三至三十九,道源官君十七位;四十天蓬元应真君,四十一黑煞元照真君,四十二三天大法师元素真君,四十三解二十四厄灵官,四十四掌七星灯灵官,四十五擎羊陀罗使者,四十六中天承受玉女,四十七南陵三千使者,四十八度生益算行药治病玉童君,四十九传言宝香 捧香行印玉女,五十却祸护身力士,五十一十二宫大神,五十二八卦大神,五十三捷疾使者,五十四威剑万丈大神王,五十五精骑大神卫灵大神,五十六斗击斗敌斗伐诸大将军,五十七黑煞威烈行罡统兵大将军,五十八本靖经箓法科所部官君仙吏,五十九监醮香官玄坛感应神祇,六十地分传奉神祇,六十甲子诸官君。右班则一八景元君,二至十九纪;十一上台一黄星君,十二下台三青星君,十三紫景灵兰七星童君,十四至二十,二十八宿星君,每宫四宿。如太上宫则室壁奎娄,以次顺行。二十一右丞相护灵君,二十二玄曹枢相真人,二十三至三十、 三十九,道德官君十七位;四十天猷元景真君,四十一真武元和真君,四十二中天大法师元惠真君,四十三掌天符宝式灵官,四十四九皇上 奏灵官,四十五左右绣衣使者通事舍人,四十六四直玉文功曹,四十七北斗七千神将,四十八注生主印延生上仙玉童君,四十九广灵太和典乐通光玉女,五十斩邪煞鬼金刚,五十一九宫大神,五十二五丁大神,五十三炎炉使者,五十四黑煞万丈大神王,五十五玄斗大神、元精大神,五十六斗刺斗煞七元豁落大将军,五十七三十二天大将军,五十八本靖诸省府院司官君仙吏,五十九玄坛守护四灵神君,六十当境里域近远庙貌,本家司命六神。其圣位皆本之璇玑法,谩录于此。《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之三百二十,《道藏》第8册第824页。参见《中华道藏》第41册第370页。

所谓“璇玑”,乃是北斗七星的代称。《天原发微》卷之九称:“北斗七星在太微,北魁四星为璇玑,杓三星为玉衡。”《天原发微》卷之九,见《道藏》第27册第653页。认为北斗七星,一至四为魁,五至七为杓。第一颗星为天枢,第二为璇,第三为玑,第四为权,第五为玉衡,第六为开阳,第七为摇光。《尚书大传》云:“璇玑者,何也?传曰:璇者,还也,玑者,几也,微也,其变微微,而所动者大,谓之璇玑。是故璇玑谓之北极。”可见,张虚靖璇玑法跟北斗崇拜有关。此外,《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之三百一十七《文檄发放品》中还提到了“玄灵三五璇玑大法”和“玉清神霄玄一混成三五璇玑七九飞化长生护命秘法”《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之三百一十七,见《道藏》第8册第786页。。《道法会元》卷之六十七《雷霆玄论》称:“夫灵宝、神霄、璇玑、清微、洞玄、太极、斩勘诸阶雷法,至于诸阶考召正法,各有家数,宗派不同。”《道法会元》卷六十七,见《道藏》第29册211页。认为璇玑法乃是诸阶雷法中的一种。

南宋金允中在《上清灵宝大法》中认为璇玑法是由天台杜达真所创。北宋宣和年间宝箓宫已经开始授“高上神霄元一六阳璇玑秘箓”一阶,但此时有阶无法,亦无法印。后来杜达真编灵宝法时,不仅新创了璇玑法,而且创造了“玄灵璇玑府印”与之配套,原来的灵宝古斋法上并没有璇玑法的法和印。金允中、杜达真和林灵素皆是东华派传人,由此可以推断“张虚靖璇玑法”亦跟东华派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八、张继先与《灵砂大丹秘诀》

《灵砂大丹秘诀》中提到张继先乃是内外兼修的高道,并认为张继先是“抱一灵砂”的传人。其传承为:老子传葛仙公,葛仙公传郑思远,郑思远传葛洪真人,葛洪真人传张虚靖天师,张虚靖天师传张侍中,张侍中传于鬼眼禅师。兹录该文如下:

灵砂大丹秘诀

抱一圣胎灵砂

夫遗体换壳,坐脱立亡,龙盘金鼎,虎绕丹田,此法内也。赤白铅汞,真金至宝,烹之不走,煅之不飞,此法外也。世之学道而不能答者,盖能修内而不能修外也,能炼内而不能炼外也。所以事不两全,则道难成。世人分浅福薄,不遇两全师匠。唯有抱一灵砂,外可以富家国,内可以成大道,乃长生不死之大药也。鸦食成鸾,鸡食成凤,犬饵成龙,若人服之,可为圣功,成上仙矣。俗士老者,服之少年。枯骸死骨,得之再生。修道行功上士,得此即跻仙域,乃圣胎灵砂之内景也。假隐名之草,取易得之药,修炼不繁,成功甚大,养汞成宝,养药成丹,以宝济用,以丹升道,乃圣胎灵砂之外景也。世人以铅汞变色不正,以阴阳取与不理,所以汞体不死。兼以下银为母,以金石贴身,入匮食母,致不虚者,非圣胎也。乃得法不真也。却怨神仙谩语,此亦轻为轻修之所招也。

圣人授之,或演于密宝,或书于玉版,或收于金匮,非斋沐不可看,非上贤不可闻。其法自老子传之于葛仙公,仙公传之于郑思远,郑思远传之于葛洪真人,葛洪真人传之于张虚靖天师,天师于建中靖国元年三月内入朝,次宣张待中到禁位,言种子之术。皇帝与天师,传之张侍中。因侍中之后入东川之任,传与鬼眼禅师,今则本末备矣,首尾全矣。获之者七祖超升,修之者必登云路,用之大富国安民,用之小肥家润己。作匮浇淋,九转造化,琼林生而高士钦仰,玉笋长而天仙敬礼,合天地玄理,夺阴阳正气。《道德经》云:视之不见名日希,听之不闻名曰夷。故丹千变万化,为之灵砂。钟离公曰:金丹一粒定长生。即此丹是也。历代圣贤,皆修于此,万卷仙经,不离不说。

夫灵砂者,丹灶之统辖,修养之领袖,大药之祖,金丹之宗,硫黄本太阳之精,水银本太阴之气,阳魂死而阴魄亡,乃夫妇之合情,阴阳之顺气。无功无行,吝财弃命,不贤不礼之人,秘之不可闻视。为法用二八硫汞砂,成青金十两。其青砂子,用胆矾半两,乌梅三两,砂锅内米醋浸,将青金头胎煮一伏时,不用水火鼎打,便入真死硫黄匮中,用砂合铺底,盖头,安轻灰炉内,养火二十一日。取出研细,作匮,脱养白体灵砂。火候法,一日早晚,各用熟火二两半。第三日早晚,各火二两。第七日早晚,各火四两。第十日早晚,各火五两。第十五日早晚,各火五两。第十六日早晚,各火六两。第十七日早晚,各火七两。第十八日早晚,各火半斤。十九日早晚,各火十两。二十日早晚,各火一斤。二十一日早,火一斤半,晚,火二斤。候寒炉取出,便要作银用过,铅池煎之,要作圣胎匮,可为末,脱养白体灵砂。

诗曰:

太一灵砂少有闻,阴阳交感上升腾。天地造化分明旨,大道须还内外同。《灵砂大丹秘诀》,见《中华道藏》第18册第333页。

此外,《庚道集》卷之三《太上灵砂大丹》则称该派的传承为:太上授之徐真人,徐真人授之葛仙翁,仙翁授之抱朴子,抱朴子授之西华真人吕先生,西华真人吕先生授之张侍中,侍中授之任宝区。这一系传承则没有提到张继先。

另外,《道法会元》中以张继先为祖师或主法的雷法还不少。如《道法会元》卷之八十六《先天雷品隐书》、卷之一百四十二《太一天章阳雷霹雳大法行遣部》、卷之一百五十五《混元六天如意大法》、卷之二百五十八《东平张元帅专司考召法》均以张继先为祖师。由此可见,张继先道法高妙,兼收并蓄,造诣深厚,不仅精通各种雷法,且后继有人,影响极大。因此,学者们很难将张继先归入神霄、天心、清微、混元、北帝中之唯一一派,似乎派雷法都跟张继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难怪王驰在《天师张继先与龙虎山正一雷法》一文中结合整个道教思想史的发展来看,对张继先作出极高的评价。他认为“唐宋以后的中国思想世界,愈来愈达成普遍性的认识:宇宙全体的本质,完全可以通过主体内在心性的省悟来把握。此种把握绝非纸上玄谈,乃是与儒释道诸家之修养功夫、人生境界的紧密结合。道教作为注重生命履践的宗教,正是在此 ‘宇宙—人心’的哲学模式下,实现了其道法的全面提升和突破。从这个角度看,张继先无疑是站在了宋代思想发展的前沿,以内丹心性之学去完善雷法的构建,从而代表道教发出了历史的声音”。称张继先的道法理论与实践已经站在了他的那个时代——宋代的最前沿,这个评价应该说是比较中肯的。

同类推荐
  • 品中国文人.2

    品中国文人.2

    中国历史漫长而丰富。中国很早就有记载自己民族历史的优秀传统。本书尝试着从中国历代大文人的角度来勾画历史与文化的脉动,以这些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相关联的单个生命的演进,还原历史与文化发展的真况。所有文章融文史哲于一炉,同时也注入了作者作为一个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文化人的见解和情感。本书的作者原为小说家,在对这些文人和历史的讲述中也融入了文学的笔法,展现出作家雄厚的笔力、丰富的艺术再现力和广博的人生阅历。刘小川,1960年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县。供职于四川省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苏曼殊》、《汉刘邦》、《暖昧》、《色醉》、《老夫少妻》。主要论著:《苏轼:叙述一种》、《来到汉语中的德国大师》。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巴金郭沫若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巴金郭沫若

    影响人类文明史的中外名人成功以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鲜为人知。本书对巴金和郭沫若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进行详细的描述,他对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企业领袖一锅煮

    企业领袖一锅煮

    一个男人要成功需打10场以上的大仗、恶仗。他自称“走野路子”;他尊崇毛泽东战略、战术;他最能玩广告,比吃饭更熟练;他情场失意,商场得意;他被人鄙视后,又被人景仰;他打赢了人生的关键几仗。他就是中国营销史上的一代宗师一史玉柱。高举“兴农”大旗,地方政府纷纷无偿支援他;高举“大胜靠德”大旗,追捧者死心塌地追随他;高举“资本”大旗,顶级资本看好他;高举“央视”大旗,媒体宣传他,这个人就是牛根生,中国最生猛的男人,蒙派营销的一代宗师。这个男人当过老师,这个男人见义勇为,这个男人当过不受欢迎的推销员。就是这个男人,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中小企业的命运和前途,改变着中国的商业生态,这个男人叫马云。
  • 导演冯小刚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

    导演冯小刚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

    本书是导演冯小刚唯一的自传,也是迄今为止演艺界人士中最为成功的一部自传。书中呈现了一个执著于理想的“苦孩子”步履维艰的奋斗史。作者冯小刚既不作任何姿态也不戴任何面具,坦诚写下对青春往事的回忆,对中国电影的坚守与反思,对母亲妻女的感情。《编辑部的故事》《甲方乙方》《一声叹息》《手机》,这些牵动着全国人民记忆的影视作品,冯小刚亦原原本本记录了它们不为人知的诞生历程。而他与王朔、刘震云、姜文、葛优、陈凯歌、陈道明等大腕儿的独特交情,也带着强烈的冯氏风格,连珠妙语跃然纸上,甚是精彩。
  • 裴艳玲传

    裴艳玲传

    她是裴艳玲,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五岁登台、九岁挑梁、十三岁唱红。她转艺多师,戏路宽广,文武皆备,唱、念、做、打俱佳,京、梆、昆、乱不挡。娇娇女儿身,却擅演一身正气、铁骨铮铮的血性男儿。高亢嘹亮的嗓音,行云流水的行腔,干净利落的动作令人拍案叫绝。有人说,梅兰芳演女人演得最好,而裴艳玲,演男人演得最好!如果你知道梅兰芳,那你同样应该知道裴艳玲。她与共和国共同经历了梨园的风雨飘摇,她悲欣交集的多半生亦歌亦泣。尽管传统艺术的式微和京剧的沦落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有裴艳玲在,有裴艳玲这样一代卓越的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就有继续顶天立地地留存人间。她,注定是一个传奇。
热门推荐
  • 关于年少的记忆

    关于年少的记忆

    年少无知时的相遇却败给了时间,如果这次是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你,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一直一起走下去。以前过得不好,以后就和我一起过吧。
  • 情商归零运动

    情商归零运动

    作者零在人类的历史和社会中,我只是一个小人物,甚至连个小人物都算不上。所有人都将融入社会中。大部分人可以适应这个社会。一部分人如鱼得水。一部分人会有困惑和苦恼。有困惑苦恼的人中,一部分会改变自己去适应社会。另一部分拒绝改变。
  • 从明日方舟的小岛开始

    从明日方舟的小岛开始

    PS(穿越游戏和动漫)有这样一群再正常不过的青年,身上却担负着各式各样与之有些不搭边的“职业”,而其中某个人,不仅仅担负这这样的职业,而是亲启……而这一切,大概从一个名叫泰拉类末世世界开始……在你为了拯救其他人而化成灰烬之前,还是让我来承担一些吧——来自于各玩家的宣言……不过,某卿表示——开局就被进击的巨人饱腹,这种感觉很不爽啊!
  • 至尊战神奶爸

    至尊战神奶爸

    一代战神秦尘退役归来,而心爱的女人坠崖而死,只为他留下一个女儿。从此,秦尘搅动风云,誓要踏破一切不平!
  • 被转移到异世界的那些事儿

    被转移到异世界的那些事儿

    因为新型潜入式游戏的开发成功和盛行,运营了12年的MMORPG《传说-剑之所向》的宣布关服,毕胜在最后一天登录游戏怀念的这款给自己带来许多快乐的游戏,意想不到的事就在这一天发生了……
  • 天外大佬有点甜

    天外大佬有点甜

    “那个您看我家里穷困,我爸妈绝对是村里的老好人啊,亏心事啥的肯定从来都没有做过,我这么多年,一年到头连块肉都看不到两次……行行好,去别家啊。”炎夏双手合拢,对着那个椅子,小心翼翼的开口。虽然看不见,但她就是确定,那玩意就坐在那里,还看着她。就在她以为不会有回应的时候……“这里有你。”依旧是那低沉的声音。
  • 爆笑种田:报告王爷,绑错了

    爆笑种田:报告王爷,绑错了

    她本是高材生,却穿越到了一个偏僻的渔村,手贱捡回了一个帅哥。“那个帅哥,就是你,别东张西望了,晚上跟我一起进洞房呗。”几个月后,“报告王爷,你要的妞给你绑来了!”俊美的男人扫了一眼,摇摇手指,“绑错了,我要的那个身材要比这个好很多,哪里这样水桶腰。”某女振臂怒吼,尼玛,老子肚子里面还有个小的,腰自然粗很多啊……
  • 疯人修仙系统

    疯人修仙系统

    总之怎么疯狂怎么来,这是两个疯子搅乱整个世界的故事,我们虽然疯,但要疯的有内涵!
  • 元承宫谋

    元承宫谋

    本作品无签约,作者来这里练笔,所以可以免费观看范飞旋,周玉珠,虞子萱,三位世家大族的女子,因为皇帝和丞相的一场政治需要,而选拔进入宫廷,她们凭借美貌和才华在角逐中胜出成为淑妃,但是,她们即将面对的,并不只是情爱之间的角逐,更是一场国家政治改革,世家势力和中央集权势力下的剧烈政治对抗范氏,周氏,虞氏成为了淑妃,她们代表着天下三种不同的势力,范氏成为了以当年陈郡谢氏和新崛起的豫州长孙氏,冀州林氏为主的北方士族所拉拢的皇后争夺人,企图以后宫干政的方式拉拢建康范氏和建康同僚,而周氏成为了对抗国家均田制,货币制度改革的荆襄,川蜀,丹阳士族所拉拢的皇后争夺人,虞氏知书达礼,能笔作画,她是则是天下舆论的代表。三个女人,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情敌,她们都忠于自己心爱的男人,但又不得不为国家的未来作出选择
  • 白剑辰

    白剑辰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一段段离奇怪诞的旅程,请根随本书且看白剑辰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