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公元233—297年),西晋史学家。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年轻时好学,拜同郡人谯周为师,曾任蜀汉观阁令史。入晋后,张华爱其才,举为孝廉,除著作郎、治书待御史,出补阳平令。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其中,《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共65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60年的历史。
原文
魏文帝以俭治丧
黄初三年冬十月甲子,表首阳山东为寿陵①,作终制②曰:“礼,国君即位为椑③,存不忘亡也。昔尧葬谷林④,禹葬会稽,农不易亩,故葬于山林,则合乎山林。封树⑤之制,非上古也,吾无取焉。寿陵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⑥,造园邑⑦,通神道⑧。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世。骨无痛痒之知,冢⑨非栖神之宅,礼不墓祭,欲存亡之不黩⑩也,为棺椁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已。故吾营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合古涂车、刍灵之义。棺但漆际会三过,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诸愚俗所为也。季孙以玙璠敛,孔子历级而救之,譬之暴骸中原。宋公厚葬,君子谓华元、乐莒不臣,以为弃君于恶。汉文帝之不发,霸陵无求也;光武之掘,原陵封树也。霸陵之完,功在释之;原陵之掘,罪在明帝。是释之忠以利君,明帝爱以害亲也。忠臣孝子,思仲尼、丘明、释之之言,鉴华元、乐莒、明帝之戒,存于所以安君定亲,使魂灵万载无危,斯则贤圣之忠孝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甲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于厚葬封树。‘桑、霍为我戒’,不亦明乎?其皇后及贵人以下,不随王之国者,有终没皆葬涧西,前又以丧其处矣。盖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延陵葬子,远在嬴、博,魂而有灵,无不之也。一涧之间,不足为远。若违今诏,妄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将不福汝。其以此诏藏之宗庙,副在尚书、秘书、三府。”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第二》
注释
①寿陵:生前营造的陵墓。
②终制:帝王关于丧葬的文告。
③椑:最里面的一层棺。古制,皇帝初即位,即制内棺,每年加漆,表示“存不忘亡”;外出时用车载内棺随行。
④谷林:地名,即成阳,今山东省荷泽县东有尧陵。
⑤封树:聚土为坟叫封,种植松柏叫树。
⑥寝殿:帝王陵墓的正殿。
⑦园邑:守护陵园者的生活区。
⑧神道:陵墓前的通道。意为神行之道,故名。
⑨冢:坟墓。
⑩黩:玷污;蒙辱。
丘墟:坟墓。
苇炭:烧苇为炭,填塞墓穴。
瓦器:陶器。
涂车:即遣车,古代送葬用的器物。涂,用宗色涂饰,以像金玉。
刍灵:亦为送葬之物,即用茅草扎成的人马。
际会:交接,会合。
饭含:用珠玉贝米之类纳于死者口中。
珠襦:用珠子缀串成的短衣。玉匣:汉代帝、王侯的葬服。
历级:登上台阶。
中原:原野中。
宋公:指宋文公。
华元:人名,春秋时宋国大夫。
霸陵:县名。本名芷阳县。汉文帝于此筑霸陵,因改县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汉文帝葬此。
释之:人名,即张释之。西汉初法律学家。曾建议文帝薄葬。
丘明:即左丘明,春秋时期史学家,鲁国人。著《左传》,又说《国语》亦出其手。
焚如:焚然。指火焰猛烈。
桑、霍:指西汉大臣桑弘羊、霍禹。二人皆因骄奢致祸。
贵人:女官名,东汉光武帝时置。其位次于皇后。魏晋以后沿置。
之:到。
终没:死。
苍梧:山名,即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
二妃:娥皇与女英,为尧的两个女儿。相传舜死于苍梧后,娥皇、女英追寻至湘水,他们死后成为湘水之神,故又称“湘君”、“湘夫人”、“湘妃”。
延陵:延陵季子,人名。
嬴、博:齐国地名,在今山东泰山县。据《礼记》记载:延陵季子去齐国,他返回时,长子死了,葬于嬴、博之间。
蔑:无视。
译文
黄初三年冬十月甲子日,文帝确定在首阳山东为自己营造陵墓,作了关于丧葬的文告:“礼,国君即位就制作内棺,这是活着不忘死亡的意思。从前唐尧葬在谷林,普遍种树,大禹葬在会稽山,农夫不改移田亩,因此埋葬在山林中,就与山林合在一起。聚土为坟,种植松柏,不是上古的制度,我不效法这种做法。寿陵随着山势成体,不要聚高坟,种松柏,不要修建寝殿,建造守陵的园邑,开神道。所谓葬,就是藏,使人看不见而已。骨头没有痛痒的知觉,坟墓不是栖宿神灵的地方,礼制规定不筑墓设祭,为了使生者、死者都不蒙受污辱,作棺椁是使骨头枯朽,作衣被是使肌肉腐烂而已。所以我在这贫瘠的地方营建坟墓,想使改朝换代之后人们不知道这个地方。不要烧苇炭填塞,不要藏金银铜铁,一律用瓦器,以符合古代涂色像金玉、用茅草扎人马的意思。棺椁只在交接处涂三遍漆。口中所含不要用珠玉,不要加珠缀短衣、玉石匣子,含珠玉、施珠襦玉匣,这些都是愚昧凡俗之人的做法。季孙氏用玙璠等宝玉装殓,孔子登上台阶制止这样做,把这比为暴尸原野。宋文公厚葬,有德之士认为华元、乐莒没有尽到臣职,认为是把君主置之于坏人列。汉武帝的陵寝未被掘挖,因为霸陵无宝物可寻;光武帝的墓被挖开,因为原陵聚有高坟,植有松柏。霸陵能完好无损,是张释之的功劳;原陵被掘挖,是明帝的罪过。这是张释之的忠有利于君,明帝的爱正所以害亲啊。忠臣孝子,应该思考孔子、左丘明、张释之的话,以华元、东莒、明帝为戒。思念安定君主亲人的方法,使他们的灵魂千秋万代没有危险,这就是贤人圣哲的忠孝。古往今来,没有不灭亡的国家,也没有不被挖掘的坟墓。天下大乱以来,汉朝的陵墓没有不被挖掘的,以至烧取玉匣器、金缕衣,尸骨也一并烧尽,这种焚烧的刑法,难道不沉痛吗?祸来于用贵重物品陪葬,聚土为坟,种植松柏。‘桑弘羊、霍禹是我的鉴戒’,不是很明白吗?皇后以及贵人以下的妃子,不随从诸侯王到国的,死后都埋葬在涧西,以前曾经标明这些地方了。舜埋葬在苍梧山,二位妃子不随葬,延陵季子埋葬儿子,远在嬴、博之间,魂魄真的有灵,没有哪里不能去的,一条小涧相隔,不算很远。如果违反了现在的诏令,随便改变制作兴建,那就是我在地下被斩戮尸体,戮了又再戮,死了又再死。大臣、儿子无视死去的君主、父亲,不忠不孝,假使死者有知,他们是不会得到好处的。这个诏书保存在宗庙中,副本放在尚书府、秘书府、三公府。”
绝妙佳句
骨无痛痒之知,冢非栖神之宅,礼不墓祭,欲存亡之不黩也,为棺椁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