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在北平太守公孙瓒处认识赵云的,当时刘备兵少势弱,官不过平原相,属于公孙瓒所管,而赵子龙却弃较有权势的公孙瓒去投一个平原相小官刘备,是因他和刘备志趣相投。子龙是个忠汉派,他择主是以是否忠于汉而定。他“因见绍无忠君救国之心”,乃弃之投公孙瓒。他原来以为公孙瓒是个英雄,后来见其所为,亦不过是袁绍一流人物,故甚感后悔。他一见刘备,与话甚投机,因刘备是汉室后裔,是忠于汉室的。刘备对他也很敬爱,一见便有不舍之心。正因子龙和刘备有共同的目标,故能从刘备于患难之际。也因此子龙“心如铁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始终忠于刘备。
所谓信任员工,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信任员工会尽力做事,也会正确地做完,而员工通常不会辜负管理者的期望。但是,在处处指挥、控制、监视的工作环境里,是不太可能激发信任和尊重的。
还有一点我们须知道的是:员工不愿做一个看起来无能的人的下属。信任来源于公正大方,但要想长久维系信任,只有依赖于人们对有能力的领导者的崇拜和尊重。
刀间用人
刀间是西汉时期齐地的大商人。齐地背靠泰山,濒临渤海,土地肥沃,不仅盛产鱼盐,而且适宜种植桑麻,所以从姜太公被封在齐地时起,鱼盐和纺织品生产就很发达。到了汉代,齐地的鱼盐和纺织品已行销全国各地,从事商业经营的人更加增多。
西汉时期,富贵人家做买卖仍和古代一样,大多是在家中坐等,而由专门从事商业经营的奴隶外出去经营。商业奴隶的地位十分卑下,根本没有人身自由,更不要谈自作主张、任意经营了。齐地的风俗更是贱视奴隶,主人对待奴隶不如牛马,经常随意打骂和刑罚,所以外出经营的奴隶故意丢失财物,或携带货款逃跑的事屡有发生。因此,当地的商人多喜欢挑选那些老实、胆小、唯主人的命令是听的人做奴隶,而对于那些心眼灵活、不易驾驭的奴隶,则不愿使用。
和多数商人相反,刀间喜欢聪明、伶俐的奴隶,尤其喜欢那些善于思考、有主见的奴隶,即使他们的脾气很暴躁,性格比较倔强,他也乐于使用。当时,奴隶在外面经营,是丝毫不能违背主人旨意的,否则就会被视作大逆不道和胆大妄为;而刀间对于奴隶在经营活动中的自作主张,不但常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有时还会给以奖励。所以齐地的人都认为刀间性格古怪,并嘲笑他软弱无能,因为他无力管束自己的奴隶,反而听从他们的摆布。
一次,一个外出经营的奴隶不但没有按原定的时间返回齐地,交上赚得的盈利和贩运回指定的商货,反而让人捎来消息说,所带钱货已全部用完,要求再追加货款。刀间认为做买卖亏损是常事,就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去追究这个奴隶的责任,而是准备按照他的要求追加货款,让他继续去经营。后来有人向刀间报告说,那个奴隶做买卖并没有亏损,而是赚了不少钱。他之所以把钱花光,是因为他替自己购买了高贵的马车和华丽的服饰,并经常像阔人那样宴请当地的官吏和向他们赠送厚礼,以致当地的地方长官都和那个奴隶称兄道弟起来。
听报告人这样一说,刀间十分恼火,心想,别人说得很对,看来自己对于奴隶是过于放纵了,否则他们决不能如此胆大妄为!于是命人立即召回那个奴隶,想狠狠教训他一番,好让所有的奴隶都明白,自己并不是一个软弱可欺的主人。
当那个奴隶按照刀间的命令如期地站在刀间的面前时,刀间已经冷静了下来。他思忖,根据这个奴隶的平时表现,他是不会像报告人说的那样随意挥霍金钱的。即使果真如此,也不要随便发火,应该先问清原因,然后再根据情况给以惩罚不迟。果然,经那个奴隶一解释,刀间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给了他重赏。
原来,皇帝祭祀泰山时,将在那个奴隶经商的地方停留。那个奴隶考虑,不久该地就会大兴土木和购置货物,因为地方官为博取皇帝的好感,是肯于花钱的。他断定,这里将有一笔大买卖可做,为了战胜同行,把买卖及时抢到自己的手中,所以来不及请示,就把不太适销对路的咸鱼和食盐等货物全部卖掉。因为要换成金钱和丝绸珠宝等货物去宴请官吏和向他们送礼,所以才花掉了盈余和成本。至于为自己添置车马和服饰,他承认这都是事实,并承认目的在于抬高自己的身价。他的理由是:如果他穿着寒酸,以一个奴隶的身份去宴请地方官吏,他们就不会屈驾光临,因为他们认为有损自己的尊严。地方官吏不但不屑于和一个奴隶谈生意,而且也不会相信一个奴隶能做得了主,那时这笔买卖就可能被别的商人夺走。为了能及时抓住买卖的时机,他来不及向主人禀告,就自作主张采取了上述行动。
听那个奴隶如此一说,刀间很庆幸自己没有轻率地采取惩罚行动。他明白,那样做不但会冤枉那个奴隶,挫伤他经营的积极性,也会使其他积极主动替自己办事的奴隶感到寒心。这件事对他的启发很大,为此他作了新规定:外出经商的奴隶,可视经营情况乘车、骑马,也可以根据情况去结交达官贵人。这说明,刀间不仅善于用人,而且在两千多年以前的西汉初年,就已经认识到“公关”在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了。
因为替刀间跑买卖的奴隶不但能自主经营,而且衣着华丽,举止阔绰,齐地之人便编了这样一段顺口溜:“与其外出求官,不如替刀间为奴有好吃好穿!”刀间因为信任自己的奴隶,并放手让他们去经营鱼盐业或做别的买卖,也从中发了大财。据司马迁的《史记》说,依靠奴隶们的努力,刀间积累的家产有数千斤黄金之多。
马超多疑被离间
马超与曹操大战于潼关,杀得曹操“割须弃袍”。曹操在渭水边筑起土城的同时,暗中派大将徐晃领兵偷渡河西,绕到西凉兵背后,扎下营寨,前后夹攻。
马超大惊,便与韩遂商量,说:“曹兵乘我后方空虚,已渡到河西,我军前后受敌,形势危急,如何是好?”一位部将说:“不如去向曹操求和,两家各自罢兵。等过了冬天,到春暖时再进兵不迟。”
韩遂认为这个主意最好,但马超犹豫不决。其他将官都劝求和,于是韩遂就派出使者,到曹操寨中送信,谈讲和的事情。曹操对使者说:“你先回去,我明天派人来回报。”使者走后,贾诩问曹操的主意。
曹操说:“我想装作跟他讲和,然后使用反间计,叫韩遂、马超互相猜疑,引起内讧,然后一举将他消灭。这就叫做‘兵不厌诈’!”于是,派人给韩遂送去回信,说:“等我慢慢退兵,归还你河西的土地。”一面派人在渭河上搭起浮桥,装作退兵的模样。
马超看到曹操的信,对韩遂说:“曹操虽然答应讲和,但他诡计多端,难以猜测,若不提防,反受其害。我与太守可以轮流调兵,今天你对付曹操,我对付徐晃;明天我对付曹操,你对付徐晃。分头防备,以保安全。”
韩遂同意照此办理。
已经有人把这情况报告了曹操。曹操大喜,问:“明天是谁对着我这边?”有人报告是韩遂。曹操说:“我的计谋可以成功了!”第二天,曹操带领众将出营,分列两边,他一个人突出在中央。
他叫人去对韩遂说:“丞相恭请韩将军会话。”韩遂立即出阵。他看到曹操穿着便服,不带卫士,一个人骑着马突出队前,便把衣甲卸下,独自上前会见曹操。
他们二人,马头相交,互相行礼,交谈起来。
曹操只说往日的旧事,并不提起军情,边说边哈哈大笑。二人谈了一个时辰,方才分别,各自回营。
早有人把这事告诉了马超。马超慌忙来问韩遂:“今天曹操在阵前谈了些什么?”
韩遂说:“说的都是当年在京城时的旧事。”马超问:“怎么会不谈军务呢?”
韩遂说:“他不提起,我怎么好说呢?”
马超非常怀疑,没有再说,就退出了。
曹操回到寨中,又给韩遂写信。当写到紧要的地方,就故意进行涂改,弄得字迹模糊不清。然后将信封严实,故意多派几个人送到韩遂寨中。
果然有人将这事报告了马超。马超更加疑心,就直接来到韩遂那里,要看曹操这封信。韩遂并不在意,就将信交给马超。马超见信上有几处经过涂改,字迹朦胧,就问:“为什么信上都改得糊糊涂涂的?”
韩遂说:“信本来就是这样,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马超说:“哪有拿草稿送给别人的事?必定是太守怕我知道实情,就先涂改了。”
韩遂也感到奇怪,就猜测说:“会不会是他将草稿误封后送来了。”
马超说:“这又叫我不信了!曹操是个精细的人,怎么会发生这种差错?我正与太守并力杀敌,不知为何又产生了异心?”韩遂有口难辩,就焦急地说:“你如果不相信我,我明天出阵找曹操说话,你突然冲出阵前,一枪把他刺死就是了!”马超说:“若是这样,才可看出太守的真心。”两人约定后,第二天,韩遂一马出阵,马超隐蔽在营门里面,只等曹操出来。
韩遂派人到曹操寨前喊话:“韩将军请曹丞相叙谈!”曹操却派了曹洪出来与韩遂相见。马离韩遂几步远,曹洪在马上躬身对韩遂说:“昨夜丞相拜托将军的事,请不要耽误了。”说完,勒转马头就跑。马超听得真切,不禁大怒,挺枪纵马,冲上前要刺韩遂,被将官们拦住,劝回营中。
韩遂觉得无路可走,部将们就劝他投降曹操。韩遂便写了密书,派人送给曹操。这事又被马超知道了,就领兵来攻韩遂。曹操乘机联合韩遂,攻击马超,引起一场混战。
大战结果:马超只剩下30余人,逃往陇西临洮;韩遂被马超砍断一只手,后来被曹操封为西凉侯,韩遂的兵马都投降了曹操。
西凉平定后,曹操免除了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对付刘备、孙权了。
曹操的离间计确毒!但并不深奥,如果是细心人,一验笔迹便知“抹书信”的是何人;适逢马超是个有勇无谋的人,未经思考便断定韩遂与操密谋。后来,韩遂降操也是马超所逼造成的。韩遂原是一心与马超报仇的。因韩遂与马超之父马腾结为兄弟,马腾被操所杀,韩遂深为愤恨,故操派使赍书要其擒马超赴许都,许封其为西凉侯,遂不为封高官所动,便将此事告知马超,并当马超面斩操来使。这说明韩遂大义凛然!马超竟以“抹书信”事而疑之,以至与之火并,使内部分裂,致为曹操所乘。可见一勇之夫难成大事,又不能信任合作之人,马超之败亦是意料中事。
不信任下属是最不实际、最没有效率、最浪费时间的管理方式。在正常的情况下,管理是将工作目标划分成适当的责任范围,使得员工能发挥最大的潜力。但是,许多领导者狂妄自大,他们以为只有自己有能力完成工作,从不信任他人,又对自己有效管理他们的能力没有信心。他们总是事必躬亲,三番两次地检查、作改动,这对生产力大大不利。结果,这种管理作风让他们自食恶果。
朱元璋计杀赵普胜
1357年冬,朱元璋的爱将俞廷玉被陈友谅手下的勇将赵普胜杀害。朱元璋为失爱将痛心不已。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他说:“赵普胜有勇无谋,陈友谅贪而恃功。若用离间计,可借陈友谅之手杀掉赵普胜。”
朱元璋派出一说客,潜入安兴城,结交了赵普胜的门客赵盟。
两个人在一起拉家常、叙乡情,关系十分亲密。一日,说客故意将朱元璋写给赵盟的信交给赵普胜,赵普胜阅罢心中大疑,遂疏远了赵盟。赵盟坐卧不安,与说客一起逃至应天归顺了朱元璋。朱元璋格外优待赵盟,赐给重金,让他回陈友谅军中散布谣言:赵普胜剽悍恃功,根本不把陈友谅放在眼里,有谋反之心。
陈友谅听到传闻,半信半疑,遂派使臣去赵普胜营中探听虚实。赵普胜是个大老粗,对使臣傲慢无礼,夸耀自己的战功,对陈友谅颇有微词。
使臣回报,陈友谅怒火中烧,亲自带重兵到安兴城。赵普胜尚蒙在鼓里,慌忙去迎接,刚登上陈友谅的龙舟便被拿下。赵普胜想要辩解,就被陈友谅的亲兵手起刀落,身首异处。
朱元璋利用陈友谅的多疑,巧妙地在陈友谅和赵普胜之间制造裂痕,使赵普胜在茫然不知的情况下变成了屈死鬼,除掉了朱元璋征服陈友谅的心腹之患。
信任的力量
有一个年轻人,好不容易获得一份销售工作,勤勤恳恳干了大半年,非但毫无起色,反而在几个大项目上接连失败。而他的同事,个个都干出了成绩。他实在忍受不了这种痛苦。在总经理办公室,他惭愧地说,可能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安心工作吧,我会给你足够的时间,直到你成功为止。到那时,你再要走我不留你。”老总的宽容让年轻人很感动。他想,总应该做出一两件像样的事来再走。
于是,他在后来的工作中多了一些冷静和思考。
过了一年,年轻人又走进了老总的办公室。不过,这一次他是轻松的,他已经连续七个月在公司销售排行榜中高居榜首,成了当之无愧的业务骨干。原来,这份工作是那么适合他!他想知道,当初,老总为什么会将一个败军之将继续留用呢?
“因为,我比你更不甘心。”老总的回答完全出乎年轻人的预料。老总解释道:“记得当初招聘时,公司收下100多份应聘材料,我面试了20多人,最后却只录用了你一个。如果接受你的辞职,我无疑是非常失败的。我深信,既然你能在应聘时得到我的认可。也一定有能力在工作中得到客户的认可,你缺少的只是机会和时间。
与其说我对你仍有信心,倒不如说我对自己仍有信心。我相信我没有用错人。”
领导者给别人以宽容,给自己以信心,就能成就一个全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