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17500000004

第4章 短暂停顿后的空前繁荣(二)

理想国。

一个国家也面临着三个与生俱来的任务:保障人民的基本营养,保护国家不受外敌侵犯,理性的领导。与此相适应,也存在三个自然的社会阶层:劳动者、战士以及统治者,在这里也一样,只有当三者的关系和谐一致,国家才能实现公道。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欲望、意志和理性,只有当三者处于一种合理的关系中,公道才能得以实现。就如同在个人那里一样,国家也必须由理性来统治,这种理性是由统治者来体现的。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柏拉图的回答是:通过选择。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它必须为每个儿童提供同样的受教育机会,不管他是什么出身。体育和音乐是儿童期最基本的教育内容。

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人的体魄,能够赋予人以勇气和坚强的意志。音乐可以塑造人的灵魂,能够使人性情温和宽厚。两者相结合就会塑造出和谐均衡的个性来。随后就是要学习算术、数学以及初级的辩证法,也就是要学习正确的思维,此外,他还要经受疲劳与匮乏之苦,间或接受一些诱惑的考验,目的是锻炼和巩固他的坚强品格。到了20岁时,他们要经过最高当局的严格选拔,留下来的人还要继续接受10年的教育,然后再进行一次筛选。然后,被选中的人再接受为期5年的哲学方面的智力教育。经历过所有这些考验的人到了35岁时还缺少一种东西,它对于他们将来执掌政权至关重要:这就是在实际生活中和生存斗争中的经验。在这方面他们还要接受15年的锻炼,与过去所经历的思维训练不同,这时他们要经受冷酷的现实的考验。然后,他们到了50岁,这时他们经过生活的洗礼而变得沉着冷静和意志坚定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他们经过精心全面的培养而成为非常成熟的人,所以他们这时就可以进入领导阶层去担当要职了,而且这也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用再经过选拔,因为他们已经被确定为是最优秀的了。他们将成为柏拉图梦寐以求的“哲学王”或君王式的哲学家,集权力与智慧于一身,这是多么美妙的理想啊!

他的国家理想是一种字面意义上的贵族统治:一种最优秀者的统治。但是这也是一种完全民主的统治制度,因为不存在世袭的优先权,大家都有均等的机会上升到最高地位。如果民主的特征就是大家机会均等,所有人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那么这种民主并不会顺理成章地得以实现。设若这样一个国家能够冲破种种艰难险阻终于得以成功建立,那么这个国家在其内部也会面临众多的危机。通过上述方式选拔出来的统治者肯定都是一些强者而非弱者,他们身上也会存在一般人性中都存在的本能欲望,其欲望的强度至少也不会低于其他人的平均水平。他们在国家之内拥有无限的权力,虽然已经接受过各种考验和教育,但是他们也无法抵制各种人生的诱惑,因此,在他们眼里,自己的利益比大众的利益更为重要。其欲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金钱和财产,女人和家庭——因为“食与色”乃人之本性。

“首先,倘使能够避免,他们就不应该占据私有财产;他们的房屋也不能带有门锁或门闩,这样,当有人想进入他的房子时就不会觉得受到阻拦。他们只能得到作为一个武士所必需的物品,国民为他们提供的生活必需品刚好够他们一年四季的所需,而不会为下一年剩下结余。他们就像兵营里的士兵一样一同进餐,一同居住。我们将会对他们说,他们会从上帝那里得到足够的金银,因此他们就不再需要尘世的金子。他们不应该拿尘世的金子去玷污上帝给他们的恩赐……他们不允许接触金银或与这种合金有什么瓜葛,他们居住的房屋上也不应该有这种合金制作的东西,他们的衣服上也不能佩戴这种东西,而且他们也不能用由这种东西制成的器皿喝酒。这不仅对他们自己有好处,而且对国家也有益……但是,假如他们在某个时候拥有了自己的房屋、土地和金钱,那么他们就变成了房主和地主,而不再是国家的护卫者,就变成了粗暴的发号施令者,而不再是其他公民的同盟者;他们就会憎恨他人并且虎视眈眈地窥视他人,同样,他们自己也变成了被别人憎恨和窥视的对象,他们的生活也处于恐惧之中,比外敌当前时还要恐惧。他们自己的人生面临灾难之时,国家的覆亡也就为期不远了。”——柏拉图提出以上准则抵制诱惑。

“结婚人数的多少由统治者们自由决定,这要考虑到战争和疾病以及其他因素,应尽可能地使男性的数量保持不变……”在护卫者那里的共同性也扩展到妇女身上。护卫者将没有自己的妻子,“妇女是男人所共有的,一个妇女不会固定她与一个男人发生性行为,他们的孩子也是共有的,因此,父亲不会认识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不会认识自己的父亲。”一般来讲,男人选择女人应该遵循如下原则:“最优秀的男人应该与最优秀的女人尽可能多地性交,最劣等的男人与最劣等的女人应该尽可能少地性交。如果想保持种群的优秀,那么最优秀者的下一代就应该抚养成人,而最劣等者的下一代则不予抚养。”广大的从业者允许拥有私人财产和建立个人的家庭,在这方面政府不应插手干涉。

我们注意到,在老年柏拉图的思想中,其早期国家理论中的某些观念的片面性已经有所减弱,他的整个观念与现实生活已经非常贴近。他提出的国家体制实际上是各种不同体制的混合体。

8.评价与批判

柏拉图在希腊思想史上的地位。

柏拉图哲学涉及的范围难以尽数。他不仅吸收了苏格拉底以及智者学派的某些思想成分,还承袭了较早时期的希腊自然哲学,起初他倾向于埃利亚学派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后来他又认为世界是变化多样的,因而他又接近了赫拉克里特的观点,即认为一切皆流,万物皆变。

像柏拉图那样认真严肃地对待永恒性问题的人并不多见。他首次将迄今为止的希腊理性哲学与神秘教派和毕达哥拉斯派那里就已经出现的对灵魂转世、净化以及解脱的信仰结合在了一起。在他的伦理考察中,他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假如人占有了整个世界,而他的灵魂却遭到损害,这对于人来说有何益处呢?因此,必然就会产生贬低感性生活的思想,如我们在印度奥义书中所看到的那样。这种来自东方的人生观被认为是“敌人希腊血液里的陌生血滴”。在这方面,弗里德里希·尼采对柏拉图展开了攻击,他称柏拉图是“败坏道德的、前基督教的骗人高手”,“这个雅典人在埃及人那里学到了一些东西,为此我们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柏拉图的著作是对迄今为止的希腊哲学的总结也是对它的发展打破了迄今为止的希腊传统。那么,他与古希腊文化中的几个基本因素发生冲突,不承认那些雅典的大政治家是能够使人民过上合乎道德的生活的真正的教育者,指责古希腊历史上的伟大艺术和文学成就,那些感觉敏锐的艺术家和美的爱好者也是应该得到赞赏的。当他在道德上必须做出二者择一的选择时,便忍痛割爱。

柏拉图与后世。

“柏拉图永远都是所有时代的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者,是生活中的精神先锋,是人类行为的道德标准的宣告者,因此也是人类的最伟大的教育者。”

他对后世哲学的影响难以估量,在新柏拉图主义那里经历了第一次复兴,而新柏拉图主义在古典后期的几个世纪中是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柏拉图哲学还成为上升时期的基督教神学以及中世纪哲学的坚强同盟者,在近代初期,它又真正经历了一次复兴。在当代,哲学的兴趣重又转向了柏拉图哲学。柏拉图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在心理学方面的深刻见解——他已经预先认识到了某些现代精神分析的思想——和他的包罗万象的思想以及他那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格。他逝世后不久,他就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起了一个在和谐的精神力量中追求道德完善的开明智者的形象。

“对于这样一个奇特的人,坏人连赞扬他的权利都没有,他们的嘴里道不出他的名字。正是他,第一次用语言和行动证明,有德性的就是幸福的人,我们之中无人能与他媲美。”——亚里士多德这样赞颂他。“柏拉图面对世界表现得像个圣灵,他只是乐于在这个世界上暂时停留……他潜入世界的纵深之处,与其说是要研究它,倒不如说是要完成他的使命。他向高处飞升,怀着渴望,意欲重新分享他的本源。他所表述的一切都关涉一种永恒的、善的、真的和美的东西,他所追求的就是唤起人们心中的这种东西。”——歌德。

这多少是把柏拉图理想化了,太过于把他看做是超出常人的威严崇高之人。可是,他的雕像向我们显示的倒是“一幅思想深邃的面容,上面有他那跌宕起伏、奋斗不息的一生留下的痕迹”。

关于理念论。

柏拉图本人曾经把希腊语中的idea亦即图像与其他许多术语交替使用,显然,只是当西塞罗开始向罗马读者阐释柏拉图的时候,他才使Idea这个概念获得了它通常的意义。“理念”这个概念作为一个关键词始终贯穿在两千多年的西方思想史中,从柏拉图所赋予它的鲜明意义上看,我们或许可以用“原型”或“真正的实在”来翻译它。

今天具有批判头脑的读者可能对柏拉图提出质疑:为我们所能感知到的一个广义上的对象设定一个与之相应的对应物,一个理念范围内的原型,这到底有何意义?这不是画蛇添足吗?

请注意!如果我们正在想的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比方说一棵树,而是正在想着某种概念性的东西——比方说一个数学中的“对象”,那么事情就会是另一副样子!

1545年,意大利的医生和数学家杰罗拉莫·卡丹诺首次使用了虚数,亦即负数的平方根,它“本来”是不可能存在的。这原本纯粹只是一个为了解开立方方程式而想出来的手段,而在此后的几百年间,它却为人类的许多新的可能性和认识创造了条件,直至本世纪发现的“蒙德勒波罗特集”,这是当初谁也预料不到的事情。

有人会问:从卡丹诺到奥义勒,再到柯西、高斯以及黎曼,这些研究者们是“发明”了某种原先并不存在的新东西呢,还是“发现”了某种新东西呢?在后面一种情况下,那种被发现的东西必须事先就已经存在了,那么是在哪里呢?唯一可能的回答就是:它存在于一种精神的、理念的范围之内,它只是等待着被某位数学家“发现”。

罗杰·彭罗斯,这位当代著名的数学家曾经说过:我执著地坚持第二种观点,也就是说,我信奉数学柏拉图主义,他的原话是:“蒙德勒伯洛特集不是人类思维的发明:它是一个发现。正如喜马拉雅山那样,蒙德勒伯洛特集就在那里!”柏拉图在他的学园的门上安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非数学家不得入内”,他肯定会对彭罗斯的这段话感到高兴。

对国家学说的批判。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就已经带着明显的嘲讽口吻说:“这一些以及其他东西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不断地重新编造出来。”

柏拉图的国家学说中的乌托邦思想是它遭到抛弃的主要原因。有人说,虽然他的国家学说中包含某些正确的成分,但是它却根本不可能付诸实施。其主要原因在于:柏拉图低估了人对物质财富和女人的占有欲望,尽管他认为,在性和私有财产领域内,一种共产主义的状态是勉强可以接受的。再者,如果从母亲手里把孩子拿走,那么母性本能以及其他妇女的自然属性和尊严也将会随之退化。家庭是历史之根源,是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基础,倘若它遭到破坏,那么将必然导致社会的衰败。

柏拉图的拥护者们对于这样一些不容忽视的异议进行了反驳,他们认为,柏拉图只是对精选出来的一小部分人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或许他自己也很清楚,大多数人永远都不会放弃私有财产、金钱、奢华和个人的家庭生活;况且,在思想成熟时期,柏拉图自己就放弃了他的大部分有些偏高的期望。或许柏拉图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他提出了一个很难实现的理想,但是,在他看来,这种理想仍然是必要的和有价值的:“一个城市的典范就这样矗立在天上,谁若是想看就能看到它并且能够以它为榜样。现实中是否存在或者是否曾经存在过一个这样的城市,那是无关紧要的……关键在于他总会拥护这样的城市而非其他类型的城市。”

另一个重要的不同意见认为,柏拉图没有注意到政治与经济力量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统治者掌握着一种没有经济基础的政治权力。历史证明,社会的政治权力总是会随着经济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最后一种批评意见也是最为尖锐的,它以一种极端的形式在我们的20世纪里表达了出来,它主要来自卡尔·波普。两种极权主义的国家体系——共产主义和希特勒政权——给人类造成了最为悲痛的经历,而卡尔·波普的犹太血统更使他深受其害。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并吞之后,他被迫流亡。他的著作《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首先于1945年出了英文版,后于1957年出了德文版,其中的整个第1卷题目是“柏拉图的魔力”,都是用来抨击柏拉图的;第2卷主要讨论黑格尔和马克思。抨击的核心问题是:由于害怕民主权利和思想自由可能会受到滥用——这也是柏拉图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总结出的经验,柏拉图要求建立一种全能的国家,主要以斯巴达为榜样,在这样的国家里,一个人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从一出生就被决定了,并且将终生不再改变,甚至统治者将有权决定,谁应该和谁在一起生儿育女。这个国家里的一切都应该按照统治者的原则来安排。军事纪律高于一切,宗教的“异端邪说”应该禁绝,艺术和音乐应该受到严格地审查。柏拉图甚至走得更远,他将他的民族的最美和最伟大的创造——如荷马史诗——坚决地予以摒弃,因为它们不适于作他的理想国的教育材料。于是,对柏拉图的伟大和意义并非视而不见的卡尔·波普就问道,难道柏拉图不是极权主义国家体制的精神先祖吗?这种体制在我们这个世纪里不是制造出了一种新的野蛮行径吗?

4.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及学说

1.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84年出生在色雷斯的斯塔吉拉。17岁时,他来到雅典学园,师从柏拉图长达20年之久。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最伟大的学生和对手。当柏拉图60岁的时候,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也已过不惑之年,就像在两个天才人物之间经常发生的那样,那时他们两人之间好像也已经出现了思想的对立。

柏拉图死后,亚里士多德去了小亚细亚,他在他以前的同学的府上逗留了一段时间,他的这位同学当时已经成为独裁统治者,亚里士多德与这位同学的养女结了婚。后来,使用武力统一了希腊的马其顿国王菲力浦邀请亚里士多德入官,让他做王太子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这位王太子就是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之后.亚里士多德就返回雅典并开办了一个自己的学校,被称为吕克昂学园。在雅典,他开展了范围广泛的研究和教学活动。或许除了他自己的财产之外,他还从亚历山大那里获得了丰富的资金用于办学和研究。他给自己修建了一个规模较大的私人图书馆,里面收藏着当时的整个已知世界里的动植物标本以便于他的自然科学研究。据说,亚历山大曾经嘱咐他的园丁、猎手和渔夫,让他们把收集到的所有动植物标本给亚里士多德送去。为了做比较研究,亚里士多德也让人为他搜集了所有已知的国家体制,共计180种。

在亚里士多德领导他的学园将要届满12年之际,他身陷政治困境之中,因为一方面,他与亚历山大的关系开始变得冷淡起来,另一方面,他在雅典仍然被认为是亚历山大和马其顿政权的盟友,而在雅典人眼里,是他们剥夺了雅典人的自由,因此,亚里士多德遭到了雅典的反马其顿党派的激烈攻击。当亚历山大病死之后,雅典就突然爆发了仇恨“马其顿党”的风暴,和苏格拉底一样,亚里士多德也被控以不敬神明之罪,但是他逃脱了将要面临的死刑判决,如他自己所言,目的是不再给雅典人亵渎哲学的第二次机会。次年,即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在流亡中孤独地死去。最优秀的人物遭到国家的放逐,这在历史上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2.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在教学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在一个较高级别的小圈子里举办各种讲座,除此之外,他还在一个更大的圈子里做通俗性的演讲。他的著作部分也是这样,有些是写给普通大众看的,另一些则是写给纯粹的专业人士看的,主要用于学园内的教学。在古代,人们曾经把他的属于第一种情况的著作与柏拉图的对话集等同起来看待,但是这一部分著作都已经遗失了。他的一部分专业性较强的著作被保留下来,而且其规模仍然是那么大,内容仍然是那么丰富,因而人们可以借助于它来想象亚里士多德全部著作的规模之巨。这些著作的大部分也只是被凑合着编排在一起,阅读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也不像柏拉图的著作那样适合于较长段地逐句引用。

研究古希腊哲学的学者们都知道,亚里士多德曾经写过几百部著作。若想把亚里士多德遗留下来的著作按照写作年代编排起来似乎是不可能的。经过研究者们的艰苦努力,人们终于去伪存真地挑选出了他的真实著作,我们可以按照其涉及的内容大致划分为下列几组:

(1)逻辑学著作:包括《范畴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解释篇》、《论题篇》和《辨谬篇》,这些逻辑学著作在古代被合起来称为(《工具篇》。

(2)自然科学著作:包括《物理学》(八篇)、《论天》、《论生成与毁灭》、《论灵魂》、《气象学》、《动物志》、《动物分类学》、《论动物的行进》、《论动物的起源》。

(3)形而上学著作:一位古代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编者。将他的不同时期的讲演稿汇编到一起,其中主要讨论事物本源诸问题,因为它们排在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科学即物理学著作之后,因而被称为me tA tA physika,意思是“物理学之后”。这个本来只是标志它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的位置而无其他含义的词在哲学发展的过程中被引申为“关于自然之上的思辨学问”。从此以后,人们就把形而上学理解为一种哲学原则,它不讨论个别事物,而是讨论物的存在,即“作为存在的存在”。

(4)伦理学著作:共10篇,被称为《尼各马可伦理学》,是由亚里士多德的儿子尼格马可在父亲死后编辑而成的,其名由此而来。

(5)政治学著作:共8篇。

(6)美学与修辞学著作:《修辞学》和《诗学》。

和柏拉图迥然有别,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是理性的,以严格的逻辑求证为原则,他对所有现存事物加以分门别类地整理和考察;而柏拉图的思想则充满了诗意的、美的和理想化的幻想。若将他们的著作加以对比,其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一位自然科学家,而且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自然科学家:他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了所有自然科学的认识领域,他的著作是在思想上对世界的征服,与他的征服世界的学生亚历山大所取得的胜利相比,他在思想上取得的成就对于人类历史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正是由于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我们当今世界的科学正在日益走向一种危险的“过分科学化”。

对于应该如何正确地整理和阐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这个问题,人们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某些争论一直持续至今。

3.逻辑学

逻辑学是关于正确思维的学问。心理学同样也是研究人的思维,但是逻辑学与心理学的区别在于,心理学考察人的思维的真实过程,而逻辑学是教导人们应该如何去正确思维,以便于人们获得科学的认识。确切地说是关于正确思维的形式和方法——而并非关于其内容。它并不能表示人必须思想什么,而只能表示人从任何一个既有的事物出发必须如何思想,以便于最终获得正确的结论。这就使得作为形式的逻辑学与实在的科学区别开来。按照亚里士多德划分的次序,逻辑学的要素分别是:

只有运用正确的概念,才能够达到正确的思维。如何才能获得清晰的有益于科学思想的概念呢?这就要通过定义。每一种定义都包含两个方面。首先,必须把需要定义的对象列入一个种类,这个种类的一般特征与被定义的对象的特征必须相一致:人是什么?人是一种动物。其次,还必须指出这个对象与同种类的其他对象有何区别:人是天生具有理智的动物。

。也就是说,定义既要给出对象之间的共同特征,也要给出对象之间相区别的特征。

动物是个一般性概念,人和狗都是动物,此外还有其他动物也属于这个概念。人们可以从一个具有较高普遍性的概念——种概念出发,不断地找出其“特殊性”,从而过渡到较狭义的概念——属概念,再继续划分,直到不能再划分种属为止,而只能在同类之间找出区别:动物一哺乳动物一狗一猎獾狗一长毛猎獾狗一棕色长毛猎獾狗一“这个”棕色长毛猎獾狗。亚里士多德的概念理论特别重视的一点就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自上而下的划分,或者由特殊到一般的自下而上的划分,都不能跨越相邻的级别,而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概念的普遍性也有高低之分。

范畴这个术语是亚里士多德首次采用的。亚里士多德首先毫无选择地列举出概念,然后他再检查这些概念是否还能够导向上一级的种概念,通过这种方式,他从中得出了十个范畴,他认为这十个范畴不再有共同的上位概念,也就是说,它们是所有其他概念的原始或基本概念。这些范畴似乎能够表示各种不同的观察角度,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事物。亚里士多德的十个范畴分别是: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态、活动、遭受。

后来,亚里士多德又把列出的这十个范畴中的几个减去了,对他来说,这些范畴也并不具有同等的价值。前面的四个范畴最为重要,而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实体。显然,关于这一点存在一些争议,而且引起的争议也是足够多的,对此我们后面还要进一步加以讨论。在近代,伊曼努尔·康德就曾经尝试列出了一个“范畴表”。

判断概念和判断是联系在一起的 。在每一个判断中至少有两个概念彼此相连。概念是主词,它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也就是谓项,它是陈述主词的 。

亚里士多德试图将判断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有肯定判断:这一朵丁香花是红色的;有否定判断:这一朵丁香花不是红色的;有一般判断:所有丁香花都会凋谢;有特殊判断:这几朵丁香花没有芳香。此外,还有直陈判断:这一朵丁香花开花了;有必然判断:这一朵丁香花今天肯定会开花;以及或然判断:这一朵丁香花今天可能会开花。推论判断和推论是联系在一起的。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中,推论占据着核心地位。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思维发展到最后就是得出结论。结论就是“从某种前提中得出新的判断的语词”。结论就是从另一个判断中推导出新的判断,它总是由前提和从前提中推导出的结论构成的。

推论由三部分构成:大前提:凡人都有死;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因此苏格拉底有死。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所谓的三段论法或称演绎推理。亚里士多德还列举出了许多这样的结论。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对此提出自己的批评意见,也就是说,这个三段论式中存在一个弱点,即结论中所指的事情“苏格拉底有死”实际上已经包含在大前提之中了。因为如果苏格拉底不会死,那么大前提“凡人都有死”就是错误的了。

在思维的四个基本规律中,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第一个规律,其余的三个规律是在后来的哲学发展过程中才被提出来的,它们分别是同一律:a=a,排中律:一个命题是真的或不是真的,此外没有其他可能性,和充足理由律。论证推论最终又是与论证联系在一起的。论证是借助于不断地推论从其他定律中推导出在逻辑上的有说服力的定律。一个必须被证明的命题当然也必须得到确证。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从上一级的定律出发来重新证实它。如果一直这样继续下去,那么我们必然会达到一个界限,达到最一般特征的定律,这些定律在它们那方面将不能再继续被证实。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的理智中拥有一种能够直接无误地把握这种一般定律的能力。其最高的定律就是矛盾律: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既是A又不是A。

归纳法。

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心里非常清楚,若想从一般推论出特殊,仅仅借助于论证永远都不可能获得充分的认识能力。在实践中,我们通常要走一条正好与之相反的道路,也就是首先要进行个别观察,然后再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归纳,之后才能逐渐地得出一般结论。因此亚里士多德也对这样的一条途径即归纳法做了解释。

归纳法就是这样一种推理方法,它不是从一般理论中推导出特殊规律即所谓的演绎法,而是从个别现象中得出一般规律。譬如,“金属比水重”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方式加以证实,我们首先要相继证明:金比水重,银比水重,铁也比水重,以此类推,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绝对的确定性,因为即使我们已经检验了所有已知的金属,我们仍然有可能发现一种比重与众不同的新型金属。在发现一种比水更轻的金属之前,以上的这个定律就被认为是正确的。在我们没有发现比归纳法更好的方法之前,归纳法仍然是科学研究的必不可少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也非常清楚,若想通过观察去掌握所有的个别现象,并利用归纳法合乎逻辑地证实一个定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他试图寻找一条能够使归纳法获得更高确定性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为了证明某个定律的正确性,他要考察在他之前究竟有多少学者曾经认为这个定律是正确的,而且同时还要考虑到这些学者的权威性。当然,这个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因为这些学者在某个问题上可能都对也可能都错。不言自明,归纳法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只有对那些确信自己的感官经验的人才有价值。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不同,他对于研究事物的细节可谓情有独钟,所以他也极力为人的感官认识的确定性做辩护。他甚至说,感官永远都不会欺骗我们,感官是负责向我们的大脑中提供信息的,而所有错误的根源就在于,我们在思维过程中对这些信息做了错误处理,这正好也说明,学习正确的思维(即逻辑学)是多么重要。

4.自然

物理学。

亚里士多德所理解的物理学一部分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形而上学,一部分至少是一种理论物理学。他对普通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做了研究:空间、时间、物质、原因、运动。他为宇宙及其组成部分描绘出了一幅图画。在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科学著作中,对其前辈思想家们的观点的陈述和批判占据了很大的篇幅,而且亚里士多德在其中的处理方法也常常有失公允。不过,我们无论如何还要感谢亚里士多德所作出的贡献,因为他们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人类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在这里只想强调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一个基本思想,它对于后来的自然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我们会发现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即大自然都具有一种合目的性。从最大的到最小的,一切都是合乎目的地安排在一起的。由于一切有规律地出现的事物都不是偶然发生的,所以,对于大自然中普遍的合目的性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解释,即事物的真正原因寓于其最终原因或最终目的之内。我们将这样一种对自然的解释称为目的论。

生物的阶梯王国。

亚里士多德是否写过关于植物的著作,对此我们不甚了解。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他曾经研究过植物学,而且不管怎么说他也是系统和比较动物学的主要创始人。生物的特征就是具有自我活动的能力。如他在形而上学中所阐述的那样,运动发生的条件就在于,运动的物体背后必然还存在一个使之运动的东西,所以,凡是自我运动的东西,它既包含运动的物体本身即被推动者又包含使之运动的东西即推动者。如果肉体是被推动者,那么灵魂就是推动者。肉体与灵魂的关系就如同物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因为肉体是物质,而灵魂则是形式。亚里士多德将这种使肉体运动并赋予其形式的灵魂称为隐德来西。

就像形式是物质的目的,灵魂也是肉体的目的,并且肉体也是灵魂的工具。器官、有机体和有机的这样一些概念便是由此而来的。

植物构成了有机物的最低等形式,其生命功能就是营养与繁殖。在动物身上除此之外还表现为具备感觉和活动的能力,而人除了具备上述所有能力之外还具有思维的能力。也就是说,存在三种形式的灵魂,一种是营养灵魂或植物灵魂,一种是感觉灵魂或动物灵魂,一种是思维灵魂或人的灵魂。若没有较低级的灵魂,那么较高级的灵魂也就不可能存在。现代心理学中的人格划分的思想那时就已经产生了。

我们略过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学研究所得出的具体结论。一方面,那些结论有些是错误的,并且也是不确切的。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的观察方法非常落后,而且也缺乏必要的工具。另一方面,那些结论中有些部分是全新的,而且观点也正确,比如他关于胚胎学方面的思想。总而言之,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是后来所有科学研究的基础——这样的功绩本身就足以能够使亚里士多德名垂青史了。在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中,前述的功绩只是一个片断而已。

5.形而上学

特殊与一般。

特殊的或者一般的,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呢?柏拉图曾经说过:只有一般的理念才是真实的,个别事物都只是理念的产物,是理念的不完整的复制品。在这一点上,亚里士多德并没有追随柏拉图,在他看来,一般事物并不是一种理念的或超越现实的原型,当我们说到某种一般事物时,我们所指的基本上也总是存在于时空中的个别事物:我们的所有判断都与此相关。不过亚里士多德并没有走得太远,没有像中世纪的“唯名论”思想家们那样极力反对柏拉图的观点,他们认为,仅仅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一般概念都是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概念只是人们用以规定个别对象的名称,因而只有个别的实体存在。与他们不同,亚里士多德在如下一点上与他的老师意见一致:一般来说,我们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的东西。当我们在头脑中形成“人”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所能感知到的只是人的某些相似的个别特征而非绝对相同的个别特征,面对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个别现象,我们并没有一筹莫展,我们能够把握它们的一些共同点,也就是说能够把握个别特征或个别现象的本质。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都确信,在存在物与我们的认识能力之间存在着一致性,我们能够用我们的认识能力把握存在物的结构并用言语将其表达出来这似乎与本体论和逻辑学的目的相一致,或者至少也可以把它们归人一类。

在后面对中世纪哲学的考察中我们将会看到,这个问题又成了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而且他们表达的方式也更为极端。

物质与形式。

和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也认识到,有无数的“树”会消失,而作为一般概念的“树”却不受个别现象变化的影响而持久长存。如果我们想知道得更确切一些,那么就可以说,这与偶然的和可变的个别现象无关,而只与必然的和恒定不变的东西有关。亚里士多德在形式中发现了这种恒定不变的东西。

为了说明什么是形式,我们首先必须假定一种为形式所塑造的东西。这是一种尚未被塑造的和不确定的东西,形式借助于它而显现自身,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物质”。撇开所有的形式不谈,物质本身并没有现实性。但是由于它在形式的作用下具有变为现实的能力,因而它具有可能性。从形式方面来讲,由于它能够帮助物质变为现实,所以它不仅仅(如柏拉图的理念)是物质的永恒的原型,而且同时还是物质的目的和能够使原始物质变为现实的力量。

不过对亚里士多德来说,物质也并非只有在形式的作用下才可获得其现实性的纯粹被动的东西,因为亚里士多德教导说,物质会对形式的力量形成阻力。这也正好说明,为什么一切生成物都是不完善的,并且自然的发展也只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因此,物质就或多或少地成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第二个起作用的原则。

亚里士多德在处理物质这一问题上充满了矛盾,这其中也隐藏着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的不明确性。但是我们在此也不想隐瞒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首先斩钉截铁地把柏拉图的自在自为的普遍理念从他自己的理论体系中排除出去,但是他又让它从后门溜了进来,因为他的形式概念与柏拉图的理念几乎如出一辙。

存在物的四个原因。

亚里士多德讨论物质与形式这一对概念经历了一个思想过程,它对于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里所说的就是关于存在物的四个原因的理论,人们沿袭了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所采用的拉丁文术语并分别称之为:1.物质因;2.形式因 ;3.,动力因 ;4.目的因或终极因 。此外,叔本华的论文《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就是以这种划分为基础的。

神学。

形式与物质相结合就会产生运动。因为不仅形式的力量会对物质产生影响,而且就其本性而言,它还对至善满怀渴望。又由于形式和物质自始至终相互影响,因而运动是无止境的。但是,因为运动总是需要一个推动者和一个被推动者,所以推动必须首先被一个自身不动的推动者发起,而这只有非物质的纯粹形式才能做得到。纯粹形式就是绝对完美之物,而绝对完美之物只能有一个。因此,亚里士多德主张一个纯粹思维和纯粹精神的神的存在。上帝所想的只是至善和完美之物,并且由于上帝就是完美之物本身,因此上帝思想他自己。一位批评者就亚里士多德的上帝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上帝是绝对完美的,因此上帝毫无所求,故而上帝也无所事事……上帝所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自我欣赏。亚里士多德的上帝多么可怜啊!他是一个roifaineant,即无所事事的国王——“国王虽在其位,却不谋其政”。英国人如此喜欢亚里士多德,这也毫不奇怪,显而易见,亚里士多德的上帝与英国人的国王简直就像一对孪生兄弟。”

我们在此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所作的概述已经简略得不能再简略了,这几乎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始终在发展并因而也在始终发生着变化.维尔纳·耶格尔特别指出了这一点。另一个困难在于,该如何翻译和解释亚里士多德所使用的希腊概念。譬如,希腊语中的ousia通常被翻译成拉丁语中的Substanz即实体,尽管在希腊语中这个词还有拉丁语中的essentia即本质之含义。在解释Metaphysik即形而上学这个词上,我们同样也遇到了困难,这里的meta指的是物理学“之后”呢,还是指“超越物理学”呢,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有时还用这个词来指对用以区别对个别存在领域的存在的研究,不过有时他又用这个词来指关于永恒存在物的知识——也就是关于神学的知识。这个概念至今仍然没有完全丧失它的多义性。

6.人类学、伦理学和政治学

人。

就人的肉体功能和较低级的精神活动来说,人是属于动物一类的。但是,人又被赋予了较高级的使命,能够灵活地使用手和语言并且能够直立行走和运用大脑,这就已经说明了上述论点。除了较低级的精神活动之外,人还有心灵活动。

我们已经说过,亚里士多德非常相信人的感官知觉。可是人的各个不同的感官只能从不同的侧面感知事物的个别特征:眼睛可以感觉颜色,耳朵可以感觉声音等等。必须将各个感觉器官所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关于事物的整体形象,这种能够统辖个别感官的特殊功能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理性”。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是位于人心中的。精神是不死的,它不会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消失。但是,纯粹精神在人的生前和死后是如何存在的,并且它在人的肉体里又是如何与人的较低级的生理功能融合到一起的,对此亚里士多德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

德行。

亚里士多德和其他希腊人一样,他们都深信,至善就是人的幸福之所在。对每个人来说,获得至善的途径就在于完善的个人修养。由于人首先是理性动物,所以对他来说,至善就是对他的本性的完美培养,这也就在于人对于自己的德行的培养。与人的双重本性相一致,亚里士多德也把人的德行划分为两种:在伦理德行中,理性统治着感官欲望;在理性德行中,理性本身能够自我上升和自我完善,后者比前者更为高级。

国家。

人是社会政治动物。为了维持和完善生命,人需要与他人协作。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他们都认为,合乎道德的公民社会是以法律和美德为基础的,因而这也是道德的真正最高形式。政治学与应用伦理学并无二致。德行的考察只是伦理学的准备阶段和理论部分,而国家理论则是伦理学的应用和实践部分。

亚里士多德既对现有的国家体制提出了批评,也对理想中的国家体制提出了批评。依照传统的方式,他把国家体制划分为一人统治的君主政体,少数人统治的贵族政体,以及多人统治的“共和”政体。这些形式相对于僭主政治、寡头政治和民主政治来说是一种进步。在这三种形式中,亚里士多德并不认为哪一种更具有绝对的优越性,而是明确指出,国家采用何种体制必须根据相关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的具体需要而定。这样通常便会产生一种较为健康的混合形式,也就是将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中最为有益的因素混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以中间阶级为主体的国家体制。这样的国家体制避免了极端的形式,因而会变得较为牢固持久。亚里士多德并没有最后完成他关于理想国的理论,他在某些方面与柏拉图意见一致,他所能想象的理想国也只能局限于一个希腊式的城市国家,他根本没有考虑到其他可能的形式。显然,亚里士多德在这一点上并没有认识到他那个时代的特征,即庞大的帝国扩张欲,而是仍然一心向往希腊过去的国家形式,虽然他曾经极力支持过马其顿国王。此外,对他来说,奴隶制是自然的制度,在这一点上,他的同乡的大部分也都和他意见一致。他对婚姻、国家和社会都给以很高的评价。他指出,柏拉图要求人们为了国家而宁可牺牲婚姻和私有财产,这不仅在现实中行不通,而且还错误地把由单个的人组成的国家看作是一个统一体,而事实上,国家这个大集体是由利益各不相同的小集体组成的。

7.批判与评价

在以上的叙述中我们已经提出了几点针对亚里士多德的批评意见。亚里士多德缺少柏拉图的那种令人折服的口才和大胆而奔放的想象力,但是他沉着冷静,用略带枯燥的方式记录下了当时存在的几乎所有的人类思想,他的思想是对柏拉图思想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科学著作中包含着许多错误,比如他的天文学著作。但是我们也必须考虑到,亚里士多德研究的大部分领域都是尚未被涉足过的全新领域,而且以我们今日的眼光来看,他能够使用的观察工具也少得可怜。他“观察时间而没有钟表,对比温度而没有温度计,观察天象而没有望远镜,观察气象而没有气压计”。与思辨哲学所达到的高度相比,通过实验来证实其正确性的希腊自然科学研究显而易见是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的,这与古希腊的社会制度不无关系,在这种社会制度中,体力劳动是受鄙视的,因而所有的体力劳动都是由奴隶完成的,受过教育的人几乎都不会直接参与技术性的生产活动。在这样一种不利的社会条件下,亚里士多德所取得的成就越发显得突出起来。他首次收集了大量的事实并对这些事实进行了整理。在数百年中,人们都以他作为获取知识的源泉,对他的信任程度是如此之深,以至于人们几乎都忘记了亲自直接去观察自然。整个中世纪哲学都是靠亚里士多德来维持生存的。他的那些在公元后被翻译成叙利亚语、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和拉丁语的著作被认为是不容置疑的。尽管有批评性的意见,但这并不影响他的著作的伟大性。

在德国哲学中,柏拉图受到的偏爱明显地胜过亚里士多德。在盎格鲁-萨克逊的世界中,亚里士多德却受到了更多的偏爱。在上百年的时间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政治学在英国的主要大学里一直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很难说,亚里士多德冷静的、持怀疑态度的和现实的风格在多大程度上特别迎合了英国人的个性;也很难说,英国精神的特性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但丁的《神曲》中了解到,亚里士多德在中世纪受到了何种程度的高度评价。

在中世纪的最初几百年间,当基督教信仰与古希腊罗马哲学彼此相互渗透之时,亚里士多德全部著作的规模仍然不被欧洲人所了解。当亚里士多德哲学大厦的全貌显现于西方世界的面前之时。

,基督教世界就开始对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专心致志地钻研起来,并且从那时起,只要人们说到哲学家,所指的就都是亚里士多德。

5.全盛时期三位哲学家们的后学

为了这部哲学史的完整性起见,这里简略地概述一下在三位伟大的希腊哲学家的身后建立起的各式各样的学派。

1.苏格拉底学派

苏格拉底后学中比较著名的还有以下三个学派。

a)麦加拉学派,这个学派培养出了一批爱钻牛角尖的逻辑学家。其创始人是麦加拉城的欧几里德,麦加拉城距离雅典约有一天的路程。欧几里德与苏格拉底交往甚密,苏格拉底死后,他接纳了柏拉图。这个学派把埃利亚学派的思想和苏格拉底的思想融合到了一起。在柏拉图的《泰阿泰德篇》中,欧几里德曾经作为谈话的参与者出现过。

b)西勒尼学派,其创始人是来自北非西勒尼的亚里斯提卜。在他那里,人生的目的不是德性和完善,而是快乐,是短暂的享乐,理智是人生艺术的手段,理智会教导人们应该如何尽可能地享受生活。

c)犬儒学派,这个学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派,是一些性格独特的人物,崇尚自然素朴的生活。犬儒主义者不从事任何职业,因而他们都很贫穷,贫穷对他们来说是无所谓的,所有其他的流行价值对他们来说也是无所谓的,比如祖国之爱对于他们就是无足轻重的事情,所以,他们是世界公民,是世界主义者。他们鄙夷科学、艺术和抽象思辨之类的东西。犬儒学派的所有思想都简洁明了,就如后来的叔本华所说得那样,一个人拥有多少物质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拥有多少精神财富——因而他们鄙薄诸如财富、官职、国家以及其他一切身外之物。

最著名的犬儒主义者就是西诺布的狄奥根尼,他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同时代人。关于他曾流传过这样一则轶事:当世界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允诺将满足他提出的任意一个愿望时,他回答说:“只要你别挡住我的太阳光!”亚历山大接着说:“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的话,那么我倒很想是狄奥根尼。”据说狄奥根尼住在一个桶里或狗窝里,他唯一的私有财产就是一个用于喝水的葫芦瓢。但是当他看到一条狗不用任何容器也能喝水时,他就把那个葫芦瓢也丢掉了。于是他得到了一个绰号,名之日“狗”,希腊语为kyon,或许犬儒学派这个名字便是由此而来。而且我们的语言中“zyrdsch”即玩世不恭的,这个词也是由此而来的。这使人想起犬儒主义者的粗鲁无礼和肆无忌惮,他们用言词去规劝世人也和他们那样生活,对他们来说,那些世俗之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智者,另一类则是愚人。

2.柏拉图学派

柏拉图死后,柏拉图学园继续由其弟子主持着。在柏拉图的后继者中最初是以他的侄子斯彪西波为头目的,后来瑟诺克拉底接替了他的位子。这一时期的柏拉图学派被称为老学园,主要承袭了柏拉图晚年的哲学思想,而且他们比柏拉图本人更加接近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

约公元前300年时,柏拉图学园成为当时已经传播甚广的怀疑论哲学的主要阵地,在公元前的最后一个世纪里,这里是折中派的主要活动场所,到了公元后,这里就成为新柏拉图主义的活动中心。

公元529年,查士丁尼皇帝下令封闭了学园,某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个事件标志着那个时代的终结,我们有些过于武断地称那个时代是“古希腊罗马时代”。

3.逍遥学派

由于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主要活动场所是一个拱顶柱廊,因而这个学派也被称为逍遥学派。在亚里士多德的后继者中主持学园事务的有狄奥弗拉斯图、奥迪莫和亚里斯托塞诺,他们在个别科学领域内,即物理学、数学和音乐学领域内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而对于真正的哲学则不是那么关心。随着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35年创立了自己的学园,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彼此之间的传统关系开始相互脱离。这个学派后来又经过了许多次的转变,并一直维持到公元200年。

同类推荐
  • 普通逻辑学教程

    普通逻辑学教程

    本书内容包括:判断、推理、普通逻辑学的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论证与反驳等。
  • 东方的智慧(荣格精选集)

    东方的智慧(荣格精选集)

    荣格及其分析心理学,与中国和东方文化有着深刻渊源。他本人曾研习汉字,熟读《易经》等中国古代典籍,对于中国文化及其象征有着独到的见解与发挥。《东方的智慧》收录七篇荣格论东方哲学与思想的经典文章,内容涉及中国的阴阳、日本的禅宗、印度的瑜伽等诸多方面。在这些文章中,荣格采用心理学的视角,对东方的智慧进行了重新阐释,强调并升华了东方文化中向内探寻自我、明心见性的倾向。
  • 生命谁做主

    生命谁做主

    生命谁做主?当然是生命境做主!这是一本呼唤全人类正视生命境的书。生命最初是什么?为什么会活?如何理解起源、进化、遗传和发育等重大问题,尽在此书中。现代生命科学把生命规律搞得庞杂而繁复,那是因为把生命现象“看走了眼”。人类再智慧,科学再万能,如果不认识思维是什么,不纠正思维中的动物性缺陷,就很难闯出误区。当今社会,用主观的遗传基因概念解释生命的一切现象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坏习惯。人们为什么不换个视角重新审视生命?请还原生命物质运动的自然规律吧!这本书以生命境为主题,正确认识人体在生命体系中的地位,正确把握人体在生命境中的“雕塑规律”,我们的身体将天然健康,人类的前途将借助“生命境大爆发”跳出灭绝。
  • 二重论

    二重论

    本书分为两大卷共五个部分。第一卷共两部分,是对二重论的逻辑学研究;第二卷共三个部分,是对二重论的哲学研究,并包括几个初步的应用研究。
  • 《庄子》寓言的文化阐释

    《庄子》寓言的文化阐释

    本书对《庄子》寓言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探讨,着重论述了思维文化、学术文化、文学艺术、农工商贾文化、科学技术、养生文化等诸多方面。
热门推荐
  • 夏之审判

    夏之审判

    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案子让夏致接触到了这个世界的核心部分,神秘的'G’,迷雾重重的身世,夏致最终会成为怎样的人呢?
  • 红警争霸异界

    红警争霸异界

    悲催的18岁小宅男林风意外穿越到千灵大陆,哼!我在这什么都不怕,什么天才,神器,神品功法对我来说都是一群垃圾。劳资靠红警助修系统打败天下无敌手,天启坦克,基洛夫飞艇,光凌坦克,镭射幽浮,心灵终结仪.....
  • 明潮来袭

    明潮来袭

    国内最大的鞋贩子郝阿浩操纵着球鞋二级市场的价格,不停的割韭菜。一个意外让他穿越到了明朝,随身的系统居然是潮流系统,于是郝阿浩决定肩负起大明潮流的重任,开始向明朝人推销自己的球鞋。嘿,兄弟,这双乔丹一代可是限量的哦!和太子收藏的是同款哦!要不要来一双?新人新书求支持。
  • 激励人生每一天

    激励人生每一天

    本书内容包括:明确目标,做好事业舵手克服弱点,培养良好习惯充满自信,扮演好“自我”角色豁达乐观,营造积极心态掌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等。
  • 白医生你马甲又掉了

    白医生你马甲又掉了

    【天才医师】vs【霸道总裁】林唯在偶然间买了一本名叫《纵使爱你》的小说,只是睡前故事。读了小说,才发现这个女主是多么的无用。被渣男欺负,却一言不发,忍气吞声还天天幻想着能跟他欢好。睡前看到这里,她都要吐了。生理学上人的睡眠期分了四个,大脑脑电波具有的力量一直很神秘。熟睡期,脑电波频率加快,让林唯穿越到了自己的梦境里。编织的梦居然就是那本狗血的小说,穿书后她智斗白莲花,纵然系统一直的设定都没有变可是她始终相信自己的命运在自己手中。绿茶婊次次设下圈套,她却能够让自己在危险的时候转危为安,能让总裁瞬间体验虐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助手:老板!太太想吃热的板栗酥。明烨:那你还站着干嘛!还不赶快去买!
  • 异界不败天骄

    异界不败天骄

    异界、天才、金手指。女神、萝莉、俏佳人。一个优秀的男人不是一路坦途,而是面对挫折越战越勇。真正的男人,强大的永远不是背景而是心态。
  • 无限小空间

    无限小空间

    在这个无限空间里有的是奇迹,史北驹觉得自己也会成为主角,直到......(这应该算是第三方视角的前传故事,应该很短)
  • 相思令人老

    相思令人老

    她是他的妻子,摄政王妃,她曾助他得到天下。他逼她给他的情人跪下,他逼她放弃她的孩子,他说要把她卖进窑子里去。她心灰意冷,一把火烧了自己。他才惊觉,一直不肯放手的其实不是她,是他。
  • 万道天印

    万道天印

    茫茫天地,诸强争霸!谁能够问鼎至尊无敌?一个少年从卑微崛起,踏着一个个强者,血战诸天!【签约未果,弃坑。】
  • 浮世墟

    浮世墟

    一段又一段奇妙的经历,那些缘分,那些人,他们……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