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约245~313
人物
.戴克里先
.马克西米安
出身卑微的戴克里先在罗马帝国诸帝之中是一个转折性的人物,在其统治时期,他通过一系列改革,正式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君主制的建立
伽里恩努斯在政变中被杀,由骑兵长官克劳狄(268~270年在位)继承皇位,他和他的三位继任者都是伊利里亚人,崛起于行伍,通常被称为伊利里亚诸帝。在伊利里亚诸帝的不懈努力下,帝国逐渐恢复了统一局面,共和国的残留痕迹也越来越少。尤其是士兵出身的皇帝奥列良努斯(270~275年在位),他竭力镇压各地的起义,任意屠杀贵族出身的元老,他自命为“君主和神”,日益强化皇帝的专制统治。
盖乌斯·奥列里乌斯·瓦列里乌斯·戴克里先(约245~313),伊利里亚人,父母原是罗马元老阿努利乌斯家的奴隶,他的名字便是来源于他妈妈的出生地——一个位于达尔马提亚的小镇的名字,大概他父亲在主人家获得了自由,并得到了一个文书工作。戴克里先起初以普通士兵身份服役,逐步提升为高级军官,最后成为皇帝努美里安努斯的亲卫队长。公元284年11月,近卫军长官阿培尔阴谋篡位,杀死了皇帝。同年11月20日(一说17日),戴克里先在尼科米底亚举行的士兵集会上揭发了阿培尔,亲手将其杀死,于是被军队推举为皇帝。大约同时,努美里安努斯的弟弟卡里努斯已在西方宣布自己为皇帝,戴克里先率领大军向西进攻卡里努斯,在马尔古斯河遭遇战中,卡里努斯兵败被杀,戴克里先成为帝国的唯一统治者。
当帝位稳固之后,戴克里先开始着手改革,以防止帝国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状态。他设立新的皇位继承系统,加强中央集权,抛弃了共和国的残留形式。在此之前,元老院还保有一定影响,元首们发布法令和登位形式上要经过元老院批准同意。戴克里先改革后,所有全国性的政治问题不再交元老院讨论,所有与共和制有联系的大小官职都成了荣誉称号。
戴克里先开始仿效东方君主的模式用豪华的宫廷仪式装饰自己,规定所有觐见皇帝的人都必须俯首下拜,他还为自己选取了一个新的正式头衔——“多米努斯”(意为主人)。戴克里先所建立的整套制度,通常称为“多米那特”(君主制),以别于以前的元首制。从此以后,罗马帝国正式进入“君主制”统治时代。
四帝共治制
戴克里先认为,由于帝国过于庞大,而且四周受到蛮族的攻击,一位皇帝很难独自管制。这也是当时的情势使然,各地人民起义不断(巴高达起义和非洲起义),北边有日尔曼诸部族的入侵,东方还要抵御波斯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戴克里先逐步建立起四帝共治制。
戴克里先称帝之后,选择了小亚西北部的尼科米底亚为自己的驻地,以就近监视黑海和海峡,并防范距此不远的多瑙河地区和幼发拉底河地区。公元285年,戴克里先任命农民出身的将领马克西米安为恺撒,次年又提升他为奥古斯都,由其负责镇压巴高达和非洲起义以及组织莱茵河地区和高卢北部的防卫。公元292年,戴克里先正式任命自己为东部帝国主皇帝,马克西米安为西部帝国主皇帝。皇帝权位正式一分为二。两位皇帝分别建立新都,无一人以罗马为都(戴克里先定都尼科米底亚,马克西米安定都米兰)。
两君共治制仍然无法解决纷繁的内外问题,于是公元293年,戴克里先与马克西米安各自都给自己任命一位助手(恺撒),在自己的辖区划分一部分交给恺撒治理。此后便形成了比较确定的“四帝共治制”:即把帝国划分成四个部分,由四个统治者治理。帝国的东西两大部分各设一名“奥古斯都”,分别由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充任,戴克里先管辖亚细亚、埃及、音勒尼、色雷斯和下美西亚;马克西米安分掌意大利、阿非利加、里西亚和诺里克。戴克里先任命加列里乌斯为自己的“恺撒”,由他管辖巴尔干其他行省和多瑙河地区,首府设在西尔米伊;马克西米安任命康士坦提乌斯为自己的“恺撒”,由他掌管西欧各省和毛里塔尼亚,首府设在特里尔。奥古斯都缺位时,由恺撒继任。戴克里先以“多米努斯”的地位拥有最高权力,但帝国实际上已经分为四个部分(这便埋下了分裂的种子,因此戴克里先一退位,帝国很快便再次陷入内战纷争)。
鉴于争夺皇位的混战问题曾困扰了帝国半个多世纪,戴克里先规定了四帝共治制下的皇位继承制度:两位奥古斯都分别把自己的恺撒收为养子,按惯例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恺撒,每个奥古斯都在20年任期届满后必须交卸政权,将权力让给先已指定的恺撒。
四帝共治制明显将会产生一个非常实际的弊端,那就是政府机构分立耗费过多,因而赋税和对人民的压榨也相对加重。在帝国的不同地方建立起了四个宏大的朝廷,同时有四个国王在一味追求虚荣的排场和奢侈,安插在国家机关各部门的大臣、行政官、一般官员和奴隶的数目成倍增加。
在“四帝共治制”逐步形成的同时,戴克里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第一,行省改革。为防止行省分裂,戴克里先缩小行省规模,由原先的47个行省扩大到100个(加上成为特别行政区的罗马城共101个),意大利也成为一个行省,每10至12个行省合成一大行政区,由行政区长官管理,军政分治,总督不兼军权。行政制度的改革,不仅便于皇帝控制地方,而且也削弱了地方行政长官僭位的实力。
第二,军事改革。把军队分为边防军和巡防军两种。巡防军是用以镇压人民起义和从事远征的军队;边防军则用以对付外族入侵。大约三分之二的军队为边防军。而其他为巡防军,由奥古斯都与恺撒在其领土里直接控制。因为其与权力核心更为接近,其发动政变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巡防军的待遇较边防军为高。这使得边防军产生怨恨,并使帝国在其后陷入危机。戴克里先还把军团的数目扩大到72个,人数达60万左右,比奥古斯都时代几乎增加了一倍,大大减少了每个军团的人数。由于这个时期军队已经大量征募隶农,吸收蛮族,所以军队的成份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第三,财政改革。戴克里先的行政改革和军事改革造成了重叠的官僚体系与庞大的军队,军政费用巨大膨胀,人民的税额负担当然也随之加重。戴克里先统一税制,并以实物税为主。他把帝国的领土分成若干固定的税区,农村居民一律课征人头税和土地税。城市无地的居民只纳人头税,缴纳货币。一般成年男子纳全税,妇女减半。但官吏、老兵、无产者和奴隶免税。新的税收制度大大增加了税额。正像四世纪的一位基督教作家拉克坦西安斯所说的那样:“租税空前地提高了,收税人的数目超过纳税人的数目,到这样的程度,以至破产的隶农抛弃了土地,而耕地上则长了树林。”
第四,币制和物价改革。鉴于当时货币贬值,他规定每个标准金币的含金量为5.45克,比奥古斯都制造的金币减重三分之一,但比三世纪危机时制造的劣制金币含金量多一些。因黄金和物资缺乏,金币发行后很快就被人收藏起来,物价依然上涨。为抑制物价,他又颁布“物价敕令”,对各种物品和各种工资标准都作了具体的规定。由于脱离实际,国家又无力从物资上进行调剂,所以,不久这个敕令就名存实亡了。
第五,宗教政策。戴克里先一方面主张复兴罗马的古老宗教,另一方面又强调皇帝政权的神性起源,他把罗马旧神朱庇特当成皇帝的主要保护者和世俗最高政权的来源,称自己为朱庇特之子。但是,当时流传很广影响愈深的宗教是基督教,连戴克里先的妻子和女儿也倾心于基督教。基督教徒对官方信仰抱敌视态度,不承认皇帝为神,拒绝向朱庇特献祭品。在军中,基督徒士兵常常拒绝接受皇帝的宗教奖赏,或拒不遵守与基督教义相抵触的某些军规。戴克里先对基督徒进行了大规模迫害,许多基督徒或屈服叛教或被判死刑。
小资料·古罗马
四帝共治前后的人民起义
长期的军事混战和残酷的经济剥削使罗马帝国境内的广大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迫使他们举行起义。3世纪初,一位被奴隶主称作“强盗”的名叫布拉的人曾率领一支600余人的队伍在意大利纵横驰骋,杀富济贫。公元238年,北非掀起奴隶、隶农和当地土著居民(柏柏尔人)的起义。263年,在西西里又发生了大规模奴隶起义。273年罗马造币工人发动起义,自由手工业工人和国家奴隶联合抵抗政府军。公元3世纪中叶,在高卢地区爆发了由农民、牧民、奴隶、隶农等参加的起义,历史上称作巴高达(意为战士)运动。起义者组织军队,推举自己的领袖埃里安和阿曼德为皇帝,自铸货币。他们杀富豪,毁庄园,分田地,沉重地打击了罗马奴隶制的统治。
退位与自杀
公元303年,戴克里先首次访问罗马,在此举行了庆祝他登基20周年的祝捷大会。公元305年,戴克里先55岁,由于长年操劳国事已经疾病缠身、未老先衰。在距离尼科米底亚约3英里的一块开阔的平原上举行了他的退位仪式,之后他赶往早已在家乡达尔马提亚选定的他所喜爱的退隐地。就在同一天,5月1日,马克西米安,按照早已取得的协议,也在米兰辞去了皇帝圣职。关于戴克里先是否自愿实践自己如期退位的诺言有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法,戴克里先是在自己女婿加列里乌斯的威胁下被迫退位的。
在退隐后的九年,戴克里先一直把他的闲暇时间的极大一部分用在建筑、种植和养育花草等等活动之中。马克西米安曾请求他再着皇帝紫袍复出时,他只是淡淡一笑,冷静地回答说,他要是能够让马克西米安看到他亲手在萨洛那种植的白菜,他一定再也不会劝他为了追求权力,放弃享受眼前的欢乐了。
后来,可能由于对他退位后帝国苦难局势的悲痛,可能由于他妻子和女儿的不幸使他受到莫大的伤害,或因受到一些侮辱而深感痛苦,戴克里先自杀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