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74~337
人物
.君斯坦丁
.李基尼乌斯
戴克里先退位后,几个继承者之间开始了18年的混战,最后君士坦丁大帝重新统一了帝国。他废除了“四帝共治制”,进一步使帝国行政体制官僚化,将君主专制制度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另外,君士坦丁还是罗马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对于基督教的传播推广颇有功绩。
克敌致胜
弗拉维乌斯·瓦列里乌斯·奥列里乌斯·君士坦丁(274~337)出生于上麦西亚省的内索斯,据说是他父亲康士坦提乌斯与其第一个妻子赫莲娜所生,少年时期是在戴克里先皇帝的宫廷所在地尼科米底亚度过的。公元293年,康士坦提乌斯被任命为西方奥古斯都马克西米安的恺撒。在康士坦提乌斯与马克西米安的女儿提奥多拉的婚礼之后,君士坦丁继续在埃及和对波斯的战争中为东方奥古斯都“多米努斯”戴克里先麾下效劳。
公元305年,康士坦提乌斯递补为西方奥古斯都,而他自己没有被任命为恺撒。事情的缘由是马克西米安和康士坦提乌斯都各有自己的儿子马克森提乌斯和君士坦丁,父子之情压倒了选举制度的权威。东方奥古斯都加列里乌斯试图把君士坦丁和他父亲分开,但君士坦丁终于在不列颠与他父亲会合。公元306年夏,康士坦提乌斯死于约克,君士坦丁被军队宣布为西方奥古斯都,而加列里乌斯被迫授予他恺撒称号。这时在西方,君士坦丁最大的敌人是自称恺撒的马克森提乌斯。公元312年,马克森提乌斯在意大利罗马郊区的米尔番桥边一役战败,君士坦丁胜利地进入罗马,并占有了原属马克森提乌斯的意大利、非洲和西班牙,成了名副其实的西方奥古斯都。据说在米尔番大桥战役的前夕,君士坦丁看到了上帝显灵(最通常的一种说法是,君士坦丁看到天空上闪耀着十字架样的火舌与这样的话:“这是你克敌的迹象”),因而决定改信基督教。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同具有巴尔干半岛和伊利里亚的奥古斯都李基尼乌斯在米兰会晤。米兰会晤肯定了双方的联盟,李基尼乌斯娶君士坦丁之姊康士坦提娅为妻。双方还共同签署了一个著名的宗教宽容敕令——米兰敕令:所有人都享有信奉宗教的自由;罗马神庙和它的祭司、大祭司都维持旧制,皇帝还保留“大祭司长”的尊号;凡先前没收的基督徒的集会场所和教会财产一概发还。这是罗马法律上第一次承认基督教会可拥有财产。与此同时,君士坦丁又诏令阿非利加行省总督归还教会的一切房产和其他财产,承认主教在教会中的领导地位;诏令迦太基主教从国库中支取神职人员的一切开支。
此后不久,李基尼乌斯在小亚细亚击败了据有埃及和帝国亚洲部分的奥古斯都马克西米·达扎,东方各省承认了李基尼乌斯的政权。这样,在全部罗马世界,就只剩下两个奥古斯都了。李基尼乌斯和君士坦丁的和平并立局面维持了不到一年,双方由于边界问题和李基尼乌斯阴谋怂恿君士坦丁任命的恺撒反对君士坦丁,于公元314年,爆发了战争,但没有决定性的结果,只是彼此缔结和约了事。公元323年,战事再起,君士坦丁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占领了巴尔干和小亚细亚,在尼科米底亚包围了李基尼乌斯。李基尼乌斯通过妻子康士坦提娅的斡旋,在君士坦丁发誓保证他性命的条件下投降,但在次年(324年)以阴谋叛变和私通蛮族的罪名被杀了。君士坦丁从此成了帝国的独裁统治者。
独裁统治
君士坦丁废除了“四帝共治制”,但是这并不代表帝国分裂的因素消失了或减弱了。在330年他正式迁都前,他总是终年巡行各地,视察各省的情况和整顿驻扎在各地的军团。帝国局势的复杂和不稳定性使他实际上仍然奉行共治的制度,不过改为分封自己的子侄的方法来代替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即分封同姓王代替分封异姓王。他的三个儿子被任命为恺撒:君士坦丁二世掌管西班牙、高卢和不列颠;康士坦提乌斯二世掌管亚洲行省和埃及;康士坦斯掌管意大利、西伊利里亚和非洲;他的两个侄儿分别统辖北部边区和里海一带。君士坦丁本人只是直接统治巴尔干、色雷斯和小亚细亚,主要注意力放在多瑙河边境上。
君士坦丁继续推行由戴克里先开始的把军队分为边防军和巡防军的军事改革以及在各行省中使军权和政权分立的政策。在戴克里先时代,虽然实行了行省军政和民政的划分,但领导着由好几个省份组成的行政区的副近卫军长官仍然把政权和军权集中到手里。为了避免这种缺点,君士坦丁取消了近卫军,用宫廷亲卫队代替它,从而使军事权力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里。
帝国军队的素质已经败坏了,军纪也废弛了。为了获得必需的兵源,帝国政府开始采取强制性手段。过去将土地授予退伍士兵,是作为他们长期服役的报酬,现在规定了新的条件,土地由领受者的儿子继承,这个儿子达到成人年龄应当当兵,如果他拒绝,便要受到丧失财产甚至生命的惩罚。当兵这一恐怖职业使帝国各地的许多青年甚至用伤残身体的办法逃避兵役。为了补充兵源,越来越多的蛮族人进入罗马军队,许多蛮族人还担任了高级军职。
帝国的行政制度彻底官僚化了,许多新官职的设立使寄生性的官僚机构十分庞大,这些官僚都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官阶表”)冠以尊贵头衔,并享有一定特权,如免纳租税、免受拷打、只受元首审判等。这些人以效忠君主为最高职责,君主的意志是唯一的法律。
意大利和西方各省愈益衰落,罗马帝国经济文化中心已转到东方。为了便于统治,公元330年,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并改名君士坦丁堡。这个城市具有与尼科米底亚相同的有利条件,在战略上便于巩固叙利亚和多瑙河边防,此外,还直接控制着从黑海通向地中海的海峡,兼且又是亚洲通往欧洲的一个关口桥梁。
米兰敕令公布以后,公元319年,又诏令阿非利加总督豁免神职人员的各种劳役,基督教神职人员可以享受免税特权。323年君士坦丁在战胜李锡尼后,立即颁布法令,在帝国东部扶植基督教。在君士坦丁的扶植下,大批民众纷纷改信基督教。
随着基督教合法地位的确立,基督教内部也产生了教派分裂。其中著名的有阿里乌斯派和“正教”派。阿里乌斯派的奠基人是亚历山大里亚城的长老阿里乌斯,他认为基督(圣子)是圣父(上帝)创造的,因而低于圣父。“正教”派由亚历山大里亚城的主教阿塔纳西乌斯领导。他认为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位一体的。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在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城召集各地基督教会的主教会议。会议决定,基督教必须遵守基督与圣父同体的信条,宣布拒绝接受这个信条的阿里乌斯派为“异端”,并将其开除出教。阿里乌斯本人则被流放到伊利里亚,阿里乌斯派在会议上虽然失利,但以后在埃及、叙利亚和一些日耳曼部落中仍有很大的发展。
君士坦丁还重申主人有权处死奴隶,准许父母出卖子女为奴,加重对逃亡奴隶及其煽动者的刑罚。被释奴隶如有“无礼”行为,奴隶主有权将他重新收为奴隶。君士坦丁把隶农固定在土地上,限制他们的自由,实际上就是把隶农重新降到奴隶的地位。
君士坦丁在对外政策方面继续着戴克里先的活动方向,他于313年和332年曾分别在西方和多瑙河沿岸成功地进行了反击法兰克人和哥特人的战争。但与此同时,蛮族入居帝国边境地区的人数也增多了,萨尔马泰人迁移到多瑙河边界,汪达尔人迁移到潘诺尼亚。
公元337年,君士坦丁患了重病,在病中从阿里乌斯派的教士优赛比乌斯受伤接受了基督教洗礼,几天以后(5月22日)死于尼科米底亚驻地。
延伸阅读
君士坦丁堡
伊斯坦布尔的古称。曾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临博斯普鲁斯海峡,扼黑海门户,当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古希腊的移民城市,称拜占庭,公元前660年为希腊人所建。但是在君士坦丁之前的罗马帝国时代,它却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重建并扩建了拜占庭,并于公元330年宣布迁都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意谓“君士坦丁之城”,别称“新罗马”。从此,这个城市开始了它辉煌的千年历史,君士坦丁的名字与这个城市溶为一体,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1453年被奥斯曼人的军队围困,5月穆罕默德二世的军队攻入城内,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灭亡。君士坦丁堡为奥斯曼帝国占领,并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更名为伊斯坦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