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军事思想家、战略家和统帅们毫无疑问地受到了以《武经七书》而闻名的中国古代兵书的深刻影响。尽管有人也许觉得这些著作所阐述的原则相当基础甚至过于简单,但在两千年的时间里,它们所阐述的战略战术思想的不断运用和巨大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实际上,即使在今天,它们对东西方的军事指挥所产生的影响仍是公认的。
无论在战略还是在战术层次上,一位军事统帅的成就应当是天生的睿智、气质、决断和洞察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特性,再加上其他一些实际中存在的或理论上的特性,都在《武经七书》中有过探讨。这七本书分别是:《孙子兵法》《六韬》《司马法》《吴子兵法》《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以及《三略》。
无论是对于一个帝国或封国的统治者本人还是他的代理人而言,要任命一名军事统帅,必须要对这些最终会赢得胜利的素质有明确的认识。
在《武经七书》中的最著名的《孙子兵法》中,孙子阐述了战争的9条原则,其中包括机动、目标、进攻、突然性、兵力效用最大、以众击寡、统一指挥、简明、隐蔽性。在探讨机动时,孙子建议说: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他还向统帅提出忠告道:“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征服和统一
在1200~1854年的600余年战争中,东方的统治者与将领们发动的战役和战斗目的各不相同。这些作战所涉及的范围及人数是当时西方世界中的作战行动无法相比的。伟大的成吉思汗(1167~1227年)建立了一个覆盖数以百万平方公里的帝国,创建了一个在他死后依然传承了数代的王朝。德川家康(1542~1616年)则在日本这个岛国发起了一场旨在建立一个统一的日本的战争,并确立德川幕府的统治,而德川幕府也得以延续了200多年。天才的李舜臣(1545~1598年)则为朝鲜海军取得了惊人的胜利,并迫使入侵的日本人撤出朝鲜。
有时候,巨大的欧亚大陆却难以为一支数千人的军队提供必要的生存必需品——除非是用武力掠夺被占领土上的百姓。仅是战争中的后勤保障就令人生畏。如蒙古人的作战范围从东南亚到中国内陆,又从中东到西伯利亚大草原。尽管他们的游牧生活习俗使他们可以轻装跋涉,但是也同样需要粮草来养活数以千计的人口和更大数目的牲畜,还要有最基本的栖身之地。蒙古人在成吉思汗时期所取得的军事成就,证明了生活必需品在一场持久作战中的重要性,以及蒙古人达到各种极限的适应能力。
进军的技巧
在某个将军的战斗计划中,获胜的核心因素就是对技术的有效和高效运用。蒙古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当时绝大部分已知世界的征服者,就源于他们军队的组织,特别是骑在矮小但有耐力的战马上的轻装骑兵,以及射程达到320米并大大超过英国长弓90米距离的强弓。朝鲜李舜臣将军著名龟船的卓越表现,消灭了入侵的日本人,并在闲山岛取得了著名的海战胜利。正是在日本关原战役中的一次火绳枪群射,击溃了西军并把德顺家康推向了胜利。
为了在战场上实施有效的指挥和控制,每在一次主要战斗之前、期间和之后,东方的伟大将领们在组织、部署和联系其所率部队方面都是行家。用信号旗、传令兵、鼓和号角来传递信号,会因为距离、噪音、作战时公认的“迷雾”,还有战斗中的混乱而变得愈加困难。
那些能够始终有效地进行联络,并将命令下达给有能力部下的人,往往会在战斗中取得胜利。成吉思汗著名的“四烈狗”中的速不台(1176~1248年)和者别(卒于1225年),就运用了一项非常高级的、创新的作战原则来指挥着他们所属的部队一路西进,打败了所有的反抗,把蒙古帝国推向更远、更广阔的地方。
数个世纪以来,东方世界所发生的伟大战斗中总结的军事格言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伟大的将领们用细致的计划和勇敢的行动,证明了它们在战术和战略上的价值。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总结了一名善战之将获胜的关键因素: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武经七书》中简单但永恒的真理在当今的影响仍如过去千余年一样。那些期待获得伟大成就的将领必须继续从中汲取建议和忠告。
蒙古人的侵略
那些遭遇到蒙古人的许多欧洲人称前者为“鞑靼人”,也许是把这些横扫而来的亚洲游牧士兵当作是来自地狱之门的危险(拉丁语中的“地狱”一词就是“鞑靼”)。而实际上,蒙古人的巨大摧毁力量是整个世界自亚历山大大帝军事征服以来从未有过的。
在两个世纪里,在绝大部分已知世界中,蒙古帝国卓尔不群。在鼎盛时期,帝国的疆域达到了30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亿。蒙古帝国的主要缔造者就是传奇般的成吉思汗,他在蒙古内部数年的部族内乱后成为了统一的蒙古的领导者。传说这位大汗的父亲是一只灰狼,母亲是一头白鹿(在《蒙古秘史》中,苍狼、白鹿指的是蒙古人的共同祖先,而非是成吉思汗的父母。——译注)。据说他降生时,手里攥着一团凝固的血块,预示着有一天他会成为一位伟大的征服者。
虽然成吉思汗的早年生活笼罩在神话和传说中,但是人们知道他在1206年成为蒙古人的领袖并创建帝国。随后,他用了3年在中国西北和西藏作战。到1216年时,他的目光转向了中亚、中东和俄罗斯,包括今天的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在内的花剌子模。蒙古帝国与花剌子模之间的关系恶劣,而当蒙古派去的使者被暗杀之后,公开的战争已不可避免。
虽然此时在中国北方的战争尚未结束,但是成吉思汗于1220年率领一支强大的军队西征。这次战斗中,坚决的蒙古人从数个方向向前开进,一路上成功地攻破了主要城市。花剌子模的统治者逃到了里海的一座岛上,但还是被找到并处死。成吉思汗返回到蒙古,发动了另一场针对中国的战役。但是,他因病死于1227年夏,此时也是他权力和声誉处于巅峰状态。
卓有成效的部属
在成吉思汗的作战过程中,他有一群忠心耿耿为他效力的将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速不台和者别。速不台在蒙古军中提拔很快,并在针对中原的战争中赢得了声誉。在年仅25岁时,他就统领了一支蒙古骑兵。他在向成吉思汗效忠时发誓:“我会像秋风扫落叶般的消灭敌人。”他的体形曾经很健硕,但是据说后来他体重增加,以至于到了在作战时必须用车来拉的地步了。
者别在成吉思汗手下并没有好的开头。据记述成吉思汗生平及其蒙古游牧民族战争史的《蒙古秘史》记载,当成吉思汗进攻者别所属的泰亦赤兀特部落时,者别才碰见他这位后来的主人。据说,那时还叫“只儿豁阿歹”的者别要么是杀死了成吉思汗的坐骑,要么就伤了成吉思汗的脸部,也许两者都有。者别在战斗中被俘后,被带到了大汗的面前,并承认是自己干的。
在可能被处死时,者别说用处死他来进行惩罚的选择权在成吉思汗手中,但是如果后者能留他一命的话,他将忠心效命。成吉思汗欣赏者别当时表现出来的勇敢,并赐他名为“者别”,在蒙古语中意为“箭”。
速不台和者别在花剌子模取得大胜后,共同指挥一支蒙古军队进入了阿塞拜疆。1221年,为了执行一次侦察任务,他们第一次进入了俄罗斯地界,并在那里有了辉煌的战果。在劫掠并摧毁了无数居民点后,蒙古人获得了大笔纳贡并让第比利斯保留了下来。在大布里士,蒙古人打败了“光辉王”阔儿吉三世率领的一支格鲁吉亚军,接着于1221年打到了亚美尼亚。打败了第二支格鲁吉亚军后,蒙古人攻克了俄罗斯南部的阿斯特拉罕。1222年冬天,蒙古军进至黑海沿岸,第二年春天又渡过了顿河,进入了克里米亚和乌克兰。
向西进军
蒙古人向西进军,遇上了当时居住在第聂伯河地区的钦察人。对于来自东方对俄罗斯和乌克兰地区的威胁,最早发出警告的是钦察人的统治者忽滩汗。忽滩汗来到了他的女婿即被称为“大胆”密赤思老的罗斯加利奇公国并警告说:“今天他们屠杀的是我们。明天屠杀的就是你们。”
尽管俄罗斯诸公国之间相互防备,而且不时还觊觎对方的领土,但是很显然,此时有必要为了自保而结成一个同盟。基辅的密赤思老大公(卒于1223年)在基辅召集了一次大公会议,“大胆”密赤思老和切尔尼柯夫公国的密赤思老都参会。仿佛命中注定一般,他们决定要组成一支联军向东进军并迎击即将到来的蒙古人。
历史学家认为,当蒙古人已经取得了数场胜利后,他们自己的军队也有所消耗。因此,速不台和者别决定用派使者这招来试探一下,如果和谈成功,这样可以腾出手来,对钦察人进攻。这些使者提出可以让基辅罗斯公国免于战争的蹂躏的条件,“大胆”密赤思老当即拒绝这个和平建议,并做了一件让自己永远后悔的事——杀了蒙古使者。
战略性佯装撤退
蒙古人最喜爱运用的战术之一就是进行战略性的佯装撤退,在面对那些过分自信地认为蒙古军队在全速逃跑的对手时经常使用。与蒙古人作战的统帅们经常都会发现,对手会选择有利地形并等待着,以逸待劳,而他自己将会成为这种聪明计谋的牺牲品。
一位欧洲的观察家警告他的同胞们,要防止上当受骗。“即使是鞑靼人撤退了,我们的人也不应该分开或是分散开来,因为鞑靼人后撤就是为了把我们的军队分散开,然后他们就可以在没有任何阻碍或阻拦的情况下向我们进攻并毁坏整片地区。”
当听到自己的使者被杀的消息后,怒不可遏的速不台和者别确实下令,决定实施这样一种撤退。基辅罗斯人和他们的盟军自信可以取得胜利,于是在第聂伯河的克尔斯特瓦集结起来,开始追击。一开始他们只遭遇到了轻装蒙古小股部队并很快就予以扫平。位于河东岸的蒙古人迅速后撤,但是他们的统帅哈马贝则被俘并立刻被处死。第二支蒙古部队也受到了沃伦公国一支部队的袭击。基辅罗斯人在轻易地取得了这些其实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后,开始继续向前推进,而速不台和者别则诱惑对手向着迦勒迦河(现名加勒密勿思河)河岸即今天靠近乌克兰顿涅茨克的地方前进。莫里斯·罗萨比在他的著作《可汗的战马》中是这样描述蒙古人撤退的战略和他们那无处不在的战马的重要作用的:
“成吉思汗和他的统帅们进行的军事远征,是以机动性和突袭性为特点的,而战马则是实现这种战术和战略的关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战马就可以比作是13世纪的洲际弹道导弹。有关成吉思汗扩张领土,以及战马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发生在俄罗斯南部的迦勒迦河战役就是一个好例子。成吉思汗在1219~1220年对中亚的征服相对容易,之后他派出了最善战的两名统帅者别和速不台,率领大约3万人出发开始对西方进行了刺探性的劫掠。在一开始的交战中,蒙古人佯装撤退,诱使一支人数比他们还多的格鲁吉亚骑兵进行追击。而当蒙古人感觉到格鲁吉亚人的战马体力耗尽时,他们就回到后备战马集结的地方,迅速换乘后,对已经疲惫不堪的格鲁吉亚人发起了冲锋。和后备战马一起隐藏的弓箭手们此时射出阵阵密集的利箭支援骑兵,击溃格鲁吉亚人。”
在持久作战中,蒙古士兵更喜欢骑母马,而且通常备上3匹甚至4匹战马。这样,当一匹战马跑累的时候,就可以换乘。这些战马吃的是北方大草原上的短草,这样就没有必要运输草料;反过来,蒙古人还可以部分地依靠母马的马奶,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靠它们的血活下来。在蒙古人的思想中,那些和主人一起经历了疆场的战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被杀掉作为食物的。在它们不能再在战场上驰骋的情况下,这些战马会返回牧场。而当一名士兵死去之后,他的战马就会被杀死,共同埋葬。这样即使到了天国,主人还可以骑它。
迦勒迦河战役(1223年)
蒙古人入侵俄罗斯的意图一开始并不是征服或是占领土地。根据绝大多数历史学家的观点,它实际上只是一次武装侦察行动。速不台和者别所率领的蒙古军队人数最多的时候也不超过4万人,大大低于两倍于它的俄罗斯军队。基辅罗斯的各个公国更喜欢内部争斗,无法统一行动,而这也为蒙古人所利用。各个公国无法实现统一的指挥,每个将领都有着自己消灭入侵者的战略。而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更为糟糕的是,只有四分之一的部队受到过适当的军事训练。而那些受过训或者有过作战经历的人,也只经历过西方模式的作战。事实将证明,蒙古人的战术与他们之前经历的任何战术都大为不同。蒙古人连着9天后撤,使已经分开了的俄罗斯人的军队变得更加分散,使他们具有决定性的人数优势越来越丧失。最后,在1223年5月31日,由沃沦人和波罗维茨人组成的俄军前锋部队,逼近了迦勒迦河沿岸。
在得到了预定信号后,蒙古轻装骑兵发起了进攻。一交锋,蒙古人便从跨越迦勒迦河上的一座桥上有序后撤,情况似乎有利于俄罗斯人。然而,俄罗斯人却无法再利用他们已有的暂时优势,在追击中停滞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