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人奇怪的是,日本人在1592年入侵朝鲜时,却没带几门炮。在开始阶段,他们并不需要攻城的炮,但是并非所有朝鲜的城堡都设计糟糕或是处于绝望之中。在晋州的围攻战中,日本人自己就得到了惨痛的教训——朝鲜人架在城墙上的大炮迫使围攻军队在血泊中撤退。
当杰出的海军将领李舜臣取得了一连串对日本海军压倒性的胜利时,这样的教训仍在重演。日本人通常更喜好在海战中徒手战斗。他们会钩住并登上敌军的船只,用刀和长枪来与敌人交战。这同样也是与武士展示个人勇气的要求相适应的。
李舜臣将军的船只并不需要达到登上敌船足够近的距离。相反,他们用炮弹和射箭来对付日本人。龟船的防御特别有效,因为它们的上层甲板上布满了钉子,或许还有铁片。而一旦登船者在寻找幻想中的荣誉和胜利时就可能会被刺穿。当然,这是假定一艘日本船只能够靠近并试图登船的情况下才会发生。龟船的大炮武力相当大,而且的确把日本船只炸毁了。
日本人确实从中学到了经验。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日本军队是从朝鲜战役开始时使用大炮的,只不过并不像朝鲜人使用的那样好。他们使用的绝大部分炮都是从朝鲜人那儿缴获的。而当战争结束之后,日本人似乎也失去了发展大炮的兴趣。当然,也有例外,但那些仍然钟爱大炮的人通常都更偏爱欧洲式的大炮。
德川家康从来没有在朝鲜作战过,但是他的精明足以让他认识到了欧洲火炮上的优势。一些用青铜铸造的日本大炮开始出现,但德川更偏爱英国和荷兰的炮。有记录提及他的武器库中就有欧洲的“轻型长炮”和“长炮”式样的大炮。
德川于1615年在对大阪城堡的围攻中使用了欧洲炮,在此之后,就没有使用这种大威力大炮的必要。1638年,日本发生了一次基督教徒的叛乱。具有相当重要意义的是,日本当局迫使一艘欧洲船只加入到自己的行列,摧毁了一个叛乱者的要塞。
然而,当最后一点叛乱的火星也被扑灭之后,日本人同时也丧失了对大炮和外部世界的兴趣。1639年,所有的贸易都被禁止,日本人被禁止离开日本,否则将遭到处死的惩罚。造船业消失,军事技术也原地踏步。没有外部的贸易和思想的交流,日本与正在改变世界的西方军事进步割裂开来。
随着时间推移,得到日本人高度赞誉的火绳枪也变得陈旧了,接着彻底过时。但是日本人还保留着它们,就好像它们仍代表着当时最高的技术发展水平一样。即使是传统的武士战争方式,也因为多年的和平而变得松懈了。日本是一个岛国,环绕的大海把它与外部世界隔离并保护起来。可是采用这样的孤立方式却是人为的,而且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
日本城堡
在日本历史上,特别是在16世纪时,城堡起着重要作用。那是一个相互间残酷厮杀司空见惯的时代,以“战国时代”而闻名。名义上,日本是由天皇这个所有人崇拜的半神式的人物在统治,而实际上,天皇只是一个受到尊崇但又是一个有名无实的领袖。
事实上,日本被分为数个大名统治之下的领地,这些封建领主只在名义上服从于天皇,但却抓住每个机会争夺权势。每个领主都觉得有必要构筑一个城堡来防卫和守住自己的土地,并都根据自己的资源和财富程度来建造。
如同欧洲的城堡,日本城堡也是设防的一座或是一串建筑,既有防御也有进攻功能。城镇中的城堡是大名的所在地,从那里他可以在相当安全的条件下来控制周围地区和统治自己的领地。城堡的主要功能是防御,但是它也是一个可以发起进攻作战的绝佳基地。
开始建造城堡时,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址。一旦地址选定,就必须对城堡的规模和构造进行规划,这包括城堡要有多大的面积。在日语里,“地区”的意思就是“放下绳子”,因为那时是用绳子来丈量一个建筑的大小和空间的。
从理论上来讲,一个城堡应当包括3个设防的城郭。最重要的是本丸,即内城郭,这里是领主居住和指挥中枢的地方。本丸中有一个或几个天守阁或塔楼。二之丸是第二道城郭,三之丸是第三道城郭。这两者都由迷宫般的通道、仓库和生活居所组成。这样混乱的设计是有意为之。如果进攻方突破了外城防御,就会在迷宫般的通道和建筑中迷失方向。当他在寻找通向内城大本营的道路时,就会遭到持续重火力的攻击。
每层城郭都由一道坚固的石头城墙(石垣)围住,这些城墙基本上就是土垒上放上石块。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一些日本城堡更进一步发展,在山坡上开凿建造,把山坡凿成坚固的、可以放置巨大石块的地基。坚固的塔楼就可以建造在这些山坡石墩地基上,楼上有高耸的顶,还有许多让火绳枪手对下面正在前进的敌人射击的堞口。这些石墩上的窗石不用灰泥就可以砌起来,只需要一个宽大的、向外伸展的窗基加大稳定性就可以。这些技术也可以抵御在日本时常发生的地震。
城堡的建筑自身是用木头和灰泥建造的。框架在工匠头的工场里预制好,再在城堡所在地进行组装。木质结构的城堡很容易着火。作为一种防火手段,建筑上涂抹了灰泥,这就让许多城堡有了耀眼的白色外观。即使如此,闪电和内部失火还是烧毁了许多城堡。所以,城堡的屋顶边缘都骑着翘着尾巴的虎、鲸等辟邪物,作为驱散火灾危险的守护者。
塀是用芦苇、竹子和黏土制成的,建有小屋顶的墙,它一般都在石垣上蜿蜒伸展。还有“橹廊”,这是一层用木头和灰泥制成的高高的走廊,上面布孔状枪眼的“狭间”,便于守卫者射箭和火绳枪射击。
主“天守”是所有城堡的核心,是大名及其家庭的住所,是防守的最后堡垒。一般还有次一级的小“天守”,而像大阪城堡这样的要地就有许多这类小“天守”。在最鼎盛时期,大阪城堡有48个大“天守”和76个小“天守”。
城堡的仓库(矢仓、橹)储备有被围困时所需要的食物、武器和其他补给。这个词在日语中来源于“箭”和“仓库”。这样的命名很合适,因为他们可以储藏许多许多的箭以及枪和其他武器。
“天守”上还有穿透的、小的突出斜面,称为“石落”。当攻击者试图爬上城墙或“天守”的侧面时,守卫者就从里面倾泻石头、沸水和滚油。尽管在城堡上的位置有些许不同,但是,其原理与欧洲城堡和一些中国城门门楼甬道上的“暗孔”一样。
一座城堡可能是真正无法攻破的,但是最终还要依靠食物和水的供应情况。在1614年的大阪围攻战的准备中,据说,城堡中储存了如此多的谷物和其他食物,完全可以支撑若干年。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因为大阪的守军人数达到了9万人之多。
大阪还有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它有着丰富的淡水,这也更增加了它的坚固性。在城郭内还有一口井,有着取之不尽的水源。在当地,这口井以“金光闪闪的井水”而闻名,这是一个与塔楼和坚固城墙同等重要的资源。
当德川幕府在日本陆上建立了和平秩序之后,这些如此巨大的堡垒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对中央政权的权威形成了威胁。一些城堡被拆毁,另一些如大阪,则以小得多的规模重建。实际上,今天我们所见的大阪城堡是20世纪混凝土的仿制建筑,但是城堡石头覆盖的墩却是原有的。在日本,还存有原始的城堡,被视为那个是遥远的战争时代的遗迹和宝物。
大阪城堡围攻战(1614~1615年)
大阪围攻战标志着肆虐了日本数十载的内战结束,开启了一段直到19世纪的和平稳定时期。大阪是日本前一任统治者、试图征服朝鲜但失败了的丰臣秀吉的儿子和继承人丰臣秀赖的据点。
1614年,秀赖才20岁出头,他太年轻了还不能在世上建功立业。但他成长得很快,而他的名字对许多记得他父亲的人来说,是一个有力的法宝,这就也使他成为了德川家族继续统治的一个巨大的威胁。在1600年关原战役中打败了所有敌人后,德川家康于1603年自立为幕府将军。他在1605年退位,在名义上把幕府交给了他的儿子秀忠。这是一个骗不过任何人的明显举动,实际上德川家康还要控制日本直到自己生命结束。此时的他仍然关心来自丰臣的威胁。此时,他已经68岁了,在那个时代,这个年龄已经很老了,而秀赖却很年轻。在未来的年代里,德川家仍然能够身居高位吗?最佳的办法就是现在就解决这个问题,一劳永逸地解决。
今天的大阪城堡是一个现代的旅游胜地,与原来的城堡已经没有多少相似之处了。1614年时的大阪城堡是一个由旱壕沟和护城河、塔楼、石墙、门楼组成的多层防御体系。内城的巨大城墙(今天依然存在)有37米高,如果把外层防御都包括进来,城堡的外围边界则伸展到了将近14.5公里。大阪城堡的心脏就是它的内城郭,标志物是一座内部可能有8层或5层“天守”。在绝大多数城堡中,主“天守”是领主和他的家人主要的居所。在大阪,主“天守”主要是一个仓库,近邻的一个塔楼里有秀赖和他的母亲淀姬华丽的居所。大阪城堡不仅是无法攻破的,而且拥有令人羡慕的财富。据说,屋顶是镀金的,而内部也因其前所未有的奢华而闻名。
地势在大阪城堡的防守中也起着作用。大和川、天满川、淀川等河流在北面汇合,形成一片泥泞浅洲、小岛和多水的稻田。大海要比今天还要靠近城堡,在城堡的西面形成了一道缓冲区。平野川和猫间川在东面,生玉运河则在西面环绕着外围防御。到1614年夏天时,家康和秀赖之间爆发战争的形势已经十分明朗,可后者还天真地希望可以和平解决。
与此同时,家康汇集了他能得到的所有火药和欧洲式样的武器。家康施出奇招,购买了5门英国炮。其中:4门是长炮,每门重1815千克,发射的炮弹重8千克;另一门是轻型长炮,炮弹重量为2.3千克。关于大阪城堡的炮兵,有些争论。一些资料称这些炮是先进的,另一些人则坚持认为秀赖只有低档次的中国炮。
当战争最终爆发后,秀赖决定采取单纯的防御战略。他只在大阪城堡内防御,相信城堡是最坚固的防御,他希望家康在试图攻占一个无法攻破的堡垒时浪费掉时间、人员和宝贵的资源。在几周之内,秀赖拥有了9万人马,其中绝大多数都骁勇善战。没有哪个主要的大名响应秀赖的号召,但是他手下确实有一个了不起的武士,名叫真田幸村。真田不仅大胆、不循规蹈矩,有点能造声势,而且还是城堡防御的大师。
尽管大阪城堡是那时日本国内最坚固的要塞,但真田却并不满足。他让数千名士兵卷起袖子拿起铲子,对城堡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一个主要的工程就是用一条巨大的壕沟把生玉运河和猫间川连接起来。最后挖掘的成果就是修建了一条令人惊叹的73米宽、11米深的壕沟,而当水流进来后,水深有3.7~10.4米深。大阪的防御改进正是时候,因为1614年11月时,家康的东路军(之所以这么称呼,是要和丰臣的西部政治集团区分)接近了大阪城。这就是日本历史学家称之为“冬之阵”的开始。
东路军的首要目标是夺取护卫着通往大阪主城堡道路的前哨堡垒。这些城堡相继陷落,但是东路军也遭受了巨大伤亡。家康接着命令对城堡南翼发起主攻,这是一次极为有勇无谋的机动行动。这里是城防最为坚固的地区,而且是由真田幸村亲自指挥的。
1615年1月3日,城堡南面的主攻开始,由1万名最精锐的部队担任先锋。真田有意地放弃了南面的主要防御,诱使敌军产生了即将获胜的错觉。正如真田所料,东路军欢呼雀跃,他们如此自信,结果盲目地走入了一架正在启动的“绞肉机”。家康的人马向前簇拥,等待他们的却只有无情的火绳枪射击。进攻被轻易瓦解,但是东路军部队曾一度占领了城墙下的一块地方。家康的部队沿着梯子向上攀登,并占领了胸墙,接着冲进了外城郭,也冲进了一支机动预备队的火绳枪口下。结果只有极少数(如果还有的话)攻击者生还。
东路军大规模的南面攻击是一次血流成河的惨败。现在除了扎下营来围困城堡外,没有别的好办法。300门炮被调来,而且一进入阵地就开始对大阪城堡进行定期轰炸。家康命令其中一门炮瞄准了秀赖居所的塔楼。一颗6千克重的炮弹击碎塔楼的墙,杀死了淀姬的两名侍女。城堡遭到了一些重击,但是由于设计很好,实际上还是牢不可破的。所以家康就使出诡计,设法说服了对秀赖有影响的淀姬,说可以达成停火。愚蠢的秀赖同意了,尽管绝大部分东路军撤退了,但是剩下的部队却趁机涌入大阪的壕沟中。
秀赖提出抗议,但是他却不能采取行动,不然就会破坏和平协定。家康知道该怎样玩这个游戏,说既然现在和平了,壕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在第一次围攻战6个月之后,战争又爆发了。秀赖在大阪又遭到了围困。鉴于早些时候的谎言发挥了作用,现在,大阪的防御已经不像原来那样令人生畏了。
家康的部队和大炮此时可以推进比以前离城堡更近的距离,而且部分城堡已被炸成了粉末。很快,主“天守”就着火了,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秀赖自杀,他的母亲或自杀身亡或被随从带走了。数千名忠于丰臣家的人也随之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