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围攻战标志着战争时代和伟大城堡建筑时代的终结。从此,和平存在了超过200年的时间,直到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的到来,才开启了日本一个全新的时代。
朝鲜与壬辰战争
朝鲜位于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位置,正如一句朝鲜谚语说,两头鲸鱼之间的虾——既是祝福也是诅咒。在1592年,诅咒的部分确实是真的:丰臣秀吉决定通过征服朝鲜进而征服中国。丰臣刚刚在一连串血腥内战之后统一了日本,但他的野心似乎还没有满足。
一开始,朝鲜人对于日益增长的威胁一无所知。朝鲜人蔑称为“倭寇”的日本海盗,已断断续续侵扰了朝鲜几个世纪了。在朝鲜人脑海中,日本人是土匪、岛国的野蛮人,连蔑视都不值得。当秀吉宣布他要占领明朝的意图后,朝鲜朝廷把这当做了一个自寻死路的笑话。“日本要攻击天朝帝国(中国)的企图,简直就是一只蜗牛要攻击一块石头一样。”
但是嘲笑很快就停止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泪水和痛苦的叫喊。秀吉纠集了一支15.8万人的远征军,这些都是勇猛的、在武器方面训练有素、经过数年残酷战斗摔打的人。他们还拥有火绳枪,这种引自欧洲的火绳枪将证明要比亚洲出现的所有武器都要先进。日本人总是对外来的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种新武器则有着令人兴奋的潜在价值。它比日本的弓射程更远,而且操作需要的训练更少。日本人还发展了大规模群射的技术。16世纪的火器在装填方面很笨拙,但是通过轮番使用武器(已经装填好的火绳枪手上前,而其他人则退后装填),得以解决这一问题。奇怪的是,日本人并没有竭力隐藏他们的新式“秘密”武器。1590年,一个朝鲜使团从日本返回时,所带的礼物中就包括一杆火绳枪,这是朝鲜第一次看见这种武器。朝鲜人羡慕它、珍惜它,接着就珍藏起来并忘却了。
朝鲜的武器
朝鲜以自己是中国的封国而骄傲,对中央王国的文化和技术,他们都是以一种子女对父母般虔诚的态度照搬过来。中国明太祖称这个国家为“朝鲜”,这个名称一直延续到现代,它的意义就是“早晨新鲜”或是“早晨宁静”。
但在16世纪末,朝鲜的形势一点都不平静。朝鲜军队名义上有20万人,但士兵们的装备和训练水平低下。战争开始时,军中到处都是刚招募的新兵,他们勇敢却对抗不了久经沙场的日本士兵。
朝鲜的城防状况也很糟糕。城墙基本是垂直建造的,材料是小块的平整石头,而且很久以来维护很差。许多都是山城,这些位于高高山顶的堡垒,目的是在危机时保护当地百姓。这些山中的巢穴便于防御,但有时离人口密集地区太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当宣祖国王(1552~1608年)的朝鲜政府终于觉察到危险时才发出命令,要求对城市城墙和其他城防进行修缮。这项工程是在一个强迫劳役的体制下进行的,因而那些仍然不相信日本人就要来了的人对此非常憎恨。修缮的质量差,用的都是“快修”材料。难以置信的是,为了方便,一个山城堡垒居然被重新设置到更低的地方,自然它很快就被日本入侵者夺取了。朝廷里一位阁员柳成龙相信战争很快就要爆发了,而他对所见所闻感到沮丧。一位朋友坦率地说:“建造堡垒不是一个好主意……为什么你必须要骚扰人民,没有任何好理由却让他们修建堡垒呢?”
朝鲜没有多少应对的办法,但在火炮方面却表现出众,大炮可谓是朝鲜拥有的一张王牌。那个时代的许多大炮都笨重而且难以运输,特别是在路况差的地区。但是它们在其他方面却很完美,比如用于城防和战舰上。而且在由一个像李舜臣这样的军事天才手中时,它们就能够改变战争的进程。
一个名叫崔茂宣的朝廷小官员让火药在14世纪晚期出现在了朝鲜。那时,中国人正在竭力防止这方面的知识流传,但是崔茂宣还是通过拜访到过中国的朝鲜商人,成功地得到了配方的关键部分。
作为奖励,崔茂宣于1377年成为火药武器总监。据说他在职期间制造出了许多大炮。但是,制造大炮这项工作成为要务却是在世宗李祹国王(1379~1450年)统治时期。1445年,国王进行了一次重要规划来改良朝鲜的军械。
朝鲜人先研究了先进的中国炮,并对其加以改进。这项规划十分成功,按照国王的命令,一本详细记载了如何铸造优质大炮和制造火药的书被秘密保存了下来。这本秘密手册《重投石》使得新技术得以流传到后世。
朝鲜大炮显然要比日本人所拥有的任何一种都先进。16世纪末期时,朝鲜炮有四类:天、地、玄、黄。名字其实并没有特别的意义,它们是从一本叫做《千字文》的汉语学习辅导简明读本中来的。似乎“地”和“玄”字炮是最常见的,前者是由铜制成,而后者由铁制成。“天”字炮也由铜制成,是这四类中最长的,炮膛长度达到了165厘米。不管大小如何,所有的朝鲜大炮都能发射石头或铁制弹丸,但大炮发射的箭用的都是铁镞和皮“羽”。
在朝鲜武器中,不能不提及一种不寻常的武器“火车”:它是一辆可以由两人或四人移动的有轮推车,木架上布满了隔间,可以发射总计100支小火箭,或可以从小的铁管中发射100支箭。
日本对朝鲜的入侵最终于1592年5月23日开始,一支由大约700艘船只组成的庞大舰队出现在釜山外。这是一支由一名武士将领宗义智(1568~1615年)率领的5000人先头部队。釜山是位于朝鲜南海岸的一个主要港口,有完备的城防。但不幸的是,入侵是在当地政权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始的。当日军统帅宗义智向釜山发动攻击时,他的同伴小西行长(1555~1600年)同时在大浦对邻近的港口进行了攻击。但奇怪的是,朝鲜的优势武器大炮此时似乎完全没有了踪影。朝鲜防御者对日本人射出了阵阵利箭,但是却被对手集中起来的火绳枪火力赶下了胸墙。
除去运用火绳枪之外,日本人在进攻时根本没有表现出策略性,他们更喜欢粗鲁的暴力而非精妙的攻城技术。也许这是因为他们迫切想战斗,也许是对他们朝鲜敌手的蔑视。似乎他们主要的战术就是用石头和木材填塞壕沟,然后再用云梯爬上4.3米高的城墙。
朝鲜人战斗勇敢,但是他们却不是这些老练的日本士兵的对手。釜山陷落了,日本在占领之后就是无情的屠杀。在很短时间内,日本主力登陆,三路大军向北横扫。堡垒一个接一个陷落,朝鲜人在野战中一次又一次被击败。
但是在1592年秋天,晋州城堡击退了入侵者。这次战役之所以能够获胜,是因为朝鲜人用大炮和火绳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结果。但是,日本人却在1592年6月12日不战而占领了汉城。朝鲜国王和他的朝廷,不用说还有许多百姓,均早已弃城而去了。
但事情很快就发生变化。日本人的暴行激起了人民有力的反抗运动,他们是被称为“义军”的游击战士。但是不管如何,李舜臣将军在南方赢得了一连串的海战胜利。1592年7月8日,在闲山岛战役中,朝鲜人的胜利达到了顶点。
当明朝前来帮助朝鲜之后,战争陷入了僵持状态。在短暂的停战后,战火于1597年重新燃起。但这一次,朝鲜的抵抗却不像是5年之前那样走过场似的了。丰臣秀吉死于1598年,日本人最终也全部撤出了他们的部队。
晋州围攻战(1592~1593年)
在整个日本入侵期间,晋州的几次围攻战是最为血腥和激烈的。第一次围攻战中,获胜的是朝鲜人。最后一次围攻战,则是一次英雄般的失利。但在今天,这两次战斗都被当做是面对巨大困境时展现民族勇气和爱国主义的典范而为人缅怀。
晋州是朝鲜南方一个俯瞰南江河的堡垒,它拱卫着前往全罗道的通道。到1592年秋天时,日本人已经占领了汉城及朝鲜的绝大多数主要地区,但是日本人的胜利远未完成。武士统帅细川忠兴(1563~1646年)出于两个原因要占领这个堡垒:一是打开前往全罗道的通道,二是协助镇压已经在南方成燎原之势的朝鲜游击队的活动。
而此时李将军从全罗道出发进攻日本人,取得了一次海战胜利。此外,一个真名叫郭再佑的游击队领导者也在这一地区展开游击战争,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日本一旦要占领了晋州,那么那里就可以作为对抗游击队活动的基地。
并非是所有的朝鲜城堡都不坚固,或设计拙劣。晋州就是一个建造得很好的堡垒,由自然地貌护卫着部分城池。城池南面为高耸的峭壁和南江河弯曲部所护卫,另外三面是高耸的倾斜城墙和四扇沉重的坚固城门,还有高耸的门楼。所有这些完全都是显著的中国风格,但是,晋州的统帅(而不是战斗本身)才是关键。金时敏(1554~1592年)是一个真正睿智的军人,不像过去那些懦弱无能的统帅。他意识到城防火力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他弄到了先进的火绳枪,并积极地训练手下人使用。这些新制的朝鲜造武器是竭力按照日本式样仿制的。
1592年11月,日本军队抵达了晋州城前,他们完全自信将再次轻易取胜。细川将军手下有3万人,而晋州驻军只有3800人。日本人的自负再次代替了常识,小心谨慎的态度也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武士们尤其感兴趣成为“首登城者”,即第一个进入敌人城防的人。武士们以极快的速度向前推进,“足轻”则紧跟其后。当日本人靠近城墙时,朝鲜守军很快就使出了他们的奇招。在阵阵黑烟之中,喷出了朵朵“火花”,晋州的“玄”字炮向着前来的日本军队喷出了箭支和抛光的石头弹丸。除了炮弹之外,守在城墙上的几十名火绳枪手也射出了风暴般的致命铅弹。
受挫的日本部队后撤,花费了一些时间建造竹牌。竹牌完成之后,日本人又恢复了进攻,火绳枪手则提供火力掩护。这一次,日本人虽冲到了城墙下,但损失惨重。朝鲜人继续用大炮和火绳枪火力猛烈射击,而当日本人靠得足够近时,他们就投下了填满火药的炸弹——一种手雷,造成了可怕的杀伤力。细川贞兴是冲到墙根下的武士之一,他也决心要获得“首登城者”的荣誉。在攀爬城墙之前,他向周围的士兵发出了严令;“在我爬进城墙之前,这个梯子就只能我一个人在爬,要是有其他人,我就砍下他的头。”
在日本士兵欢呼声鼓舞下,贞兴成功地爬上了墙顶,但是他的胜利很短暂。当他试图钻进一个堞口时,被朝鲜守军抓住,并被扔到了城墙下。他的身体落入到了已经布满城墙根的日本人尸体中。日本人似乎不愿意或者是不能够改变战术。在很大程度上,日本人使用的就是“人海”战术,这让人不由得联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人高喊着“万岁”的冲锋。
当日本士兵在苦苦支撑时,兵工正在赶建一个简单的攻城塔。这个塔并不是要向前推进靠在城墙上,而是给日本火绳枪手搭一个高的射击平台。但是似乎它也没有多少效果。围攻又激烈地进行了3天,但是晋州一点也没有显现出要投降的迹象。
增援
朝鲜游击队首领郭再佑带着一小股人马在一天夜里前来增援守军。由于人数少,郭再佑就让每个人拿着5个松枝火把,并大声地喊着杀敌的口号。朝鲜的海螺号角更增加了喧闹的气氛,这让日本人猜想来了一支庞大的援军。日本人绝望了,但不幸的是当金时敏在指挥北门的防御时,一颗火绳枪弹丸击中了他的前额。日本人本以为北门守军会因此丧失勇气,于是在这里实施了主攻。但是朝鲜人证明了自己的坚强,以毁灭性的火力击退了所有的进攻。
朝鲜守军坚守了城池,但是弹药和其他补给已经不足。正当所有的希望都要失去的时候,新火药和弹丸等补给物由船只顺着南江河运来了。这次补给的及时到达,鼓舞了已经疲惫不堪的守军的士气。对于日本人而言,晋州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细川忠兴集合起被击溃的部队撤退了。日本人一连串令人沮丧的失利,成就了朝鲜的一次重大胜利。当丰臣秀吉听说这个坏消息之后,他怒火万丈。这种事怎么会发生在大日本的武士们身上呢?晋州战役成为朝鲜人民抵抗侵略者决心的标志。在后来的时间里,这场胜利的象征性意义和它的战略价值一样变得尤为突出。日本人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占领晋州:这对武士的荣耀来说是一个污点,必须要清除掉。武士将军宇喜多秀家(1573~1655年)拥有9万人的部队,这是有史以来在一次作战行动中集结起来的最大规模的日本军队。
坚强而足智多谋的朝鲜将领金千镒此时成为了晋州堡垒的统帅。这里正常的驻军有4000人,但是他们得到了来自附近地区许多志愿兵的增援。实际上,晋州大约有6万人,这也包括从附近村子里来避难的妇女和儿童。
日本军队于1593年7月到达后,立即开始准备攻城。日军三路分进,对依然可畏的晋州城防实施了全力以赴的攻击。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务,因为城墙上依然架设着多如牛毛的大炮。小西行长将军带领2.5万人驻扎在西面,北面是加藤清正的2.5万人,而最高指挥官宇喜多秀家驻扎在东面,剩余的兵力则以半圆形散开以阻挡任何朝鲜的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