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朝鲜人曾经筑坝从南江河引水,原来的一条干壕沟就变成了一条蓄满水的护城河。日本人第一次进攻于7月21日开始,主要目标是毁破堤坝让护城河干涸。虽然可以肯定,日军先头部队在从城墙上射来的朝鲜火力下遭受了损失,但是他们还是设法毁坏了堤坝。
护城河一干涸,日军就开始往里面填树枝、土和石头。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日本攻击部队在用竹捆做成的巨大防护墙的保护下向前移动,其中一些防护墙可能还装在可移动的支架上。朝鲜守军向这些防护墙发射火箭和重炮弹丸,而这些防护墙并不像日本人所想象的那么有效。防护墙被击碎,那些躲在后面的日本人可能有许多阵亡或受伤。火绳枪弹雨点般落到日本士兵身上,而朝鲜弓箭手用箭射倒了许多敌人。这次进攻,还有后来几天里的其他进攻,都以日本失败告终。
日本人再次建立起一个“火绳枪塔”,但再一次被证明没什么效果。一次,金千镒将军察觉到有些日本军官(朝鲜资料记载的是将军)正在城池东面的一座山上观察围攻情况。他命令大炮开火,结果“把这些将军打翻在地”。宇喜多秀家给金千镒送去一条消息,要求他投降,并补充说如果投降,就可以挽救1万名朝鲜农民的生命。这个要求被拒绝了。日本人加紧了围攻,而所有朝鲜增援的努力都失败了,晋州只能独自支撑。
日本人决定试试用龟壳车来取得胜利。说到底,这是一辆有轮子有顶可推动并靠到城墙上的机动棚子。一旦就位,挖地道的日本人就会在城墙下挖掘地道,以破坏城墙甚至让它倒塌。当他们在挖掘时,车子厚重的顶棚可以保护他们免受从上面投来的投掷物的伤害。但是最初,龟壳车的战术也失败了。朝鲜人投下浸了油或肥肉的可燃物,让龟壳车的顶棚着火。着了火的松木也可以点燃周围的草地。
日本人重新制造了龟壳车,用牛皮作为防火保护材料,接着又恢复了进攻。在堡垒的西北角,进攻取得了进展,而一场大雨则帮助日本人完成了剩下的事情。晋州城的一段城墙最终还是倒塌了,日本人蜂拥而入。朝鲜人在弹药耗尽时用木棒和棍子继续战斗。据说当弓弦因频繁使用而绷断时,朝鲜妇女们就用自己的头发来替代。
当金将军看到一切都无可挽回时,他平静地从一个塔楼上下来,向北面(国王所在的方向)鞠了一躬,然后跳入河中。屠杀极为恐怖,因为武士以收集头颅来赢得声誉是一个惯例。至少有2.5万朝鲜人在屠杀中丧命,也许更多。上千具无头尸体在河中漂浮,此外,还有那些自杀或试图逃跑时溺亡的人的尸体。
日本人赢了,但是也付出了惨痛代价。对晋州的围攻给人一个发人深省的启示,那就是壬辰战争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每个朝鲜城市与堡垒都用大炮和火绳枪来防守,日本人前进的脚步可能早就停止了。以釜山这个朝鲜国门的大港口为例,如果它有密集的大炮和挥舞着火绳枪的士兵,也许日本这次重大的入侵行动连登陆都完成不了。
亚洲军事技术的衰落
中国、日本和朝鲜对于西方军事技术的兴趣似乎在17世纪早期达到了顶峰。此后,三个国家都开始闭关锁国,排斥贸易和文化交流,使之降低到了几乎断绝的程度。它们在军事方面变得“化石”化:欧洲在前进,它们却停留在17世纪的水平上。
曾经如此具有创新力并教导了世界的中国军事技术,却随着时间推移而衰落。创造能力被洋洋自得所取代,开放的思想被自满的民族优越感所取代。在17世纪早期,明朝人还对西方科学和技术表示出了些许兴趣,他们欢迎耶稣传教团学者到北京的朝廷,他们有时甚至还允许铸造这些“红头发的野蛮人”的大炮。但这种兴趣只是暂时的。
尽管如此,在17世纪早期时,中国仍然在科学技术方面领先世界,而且可以成为一个塑造世界,甚至是征服世界的大国。1404~1433年郑和(1371~1433年)进行的一系列著名航行就说明了这一点。郑和下西洋航行共有7次,最远到达了阿拉伯半岛,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实力。但是最令人难忘的是航行中的船只。郑和的“宝船”有113~143米长,排水量可能达到了3050吨,中国人也知道水密隔舱的概念。50年之后,哥伦布的旗舰“圣玛利亚”号的排水量大约有102吨,而按照欧洲的标准,这已经是巨大了。
虽然处于成为世界主要大国的边缘,中国却后退了,以一种自以为是的孤立开始闭关锁国。这些闭关孤立的政策得到了传统的中国思想的强化——这种思想认为,中国是处于外来“野蛮人”之中的唯一文明之地。因此,中国没有外事部门,没有外交网络,当然在北京也没有外国代表。不过,却有一个封贡体系,中国宽容地允许低等国家们承认它至高无上并向它进贡礼品。这种封贡体系是数世纪以来唯一允许存在的贸易形式。
当中国自我迷恋于自己永久至高无上之时,欧洲的军事技术却在稳步前进。到了17世纪末期和18世纪早期,一种在击火方式上更为先进的燧发枪取代了火绳枪。火炮也得以改进,到18世纪70年代时,英国人使用燧发装置来发射他们巨大的12磅、24磅、32磅舰炮。欧洲的战舰变成了巨大的浮动的大炮阵地,像“胜利”号这样的一流战舰有3层甲板,装载有104门炮。一门32磅火炮可以把一枚14.5公斤的炮弹射出超过1.7公里的距离,在915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碎或穿过0.8米厚的坚硬橡木。到18世纪时,中国还没有海军,只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平底战帆船”,装备的是过时的大炮。但是中国却拒绝从自大的美梦中惊醒过来。欧洲人也改进了他们在陆上的武器。燧发枪很快就被使用雷帽击发点燃火药的来复步枪所取代。由于膛线炮管保证了更高的精确度,炮的威力也更大。
中国人确实允许一些对外贸易存在,但是只能在广东(广州),而且只能通过授权的中国商人循例进行。到18世纪中叶,英国人逐渐形成了对中国茶叶、丝绸和瓷器的喜好,并开始对中国的限制感到恼火。乔治三世派遣了一个由马戛尔尼率领的使团,试图与中国建立经常性的外交关系。这次任务虽然诚恳而友好,但却完全失败。凑巧的是,英国人是在清朝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乾隆统治时期来到了中国,此时,中国的实力和财富正处于顶峰。
但是从一开始,就存在文化上的误解。绝大多数问题都源于中国不愿意接受其他国家与其平等这样一个事实。对于中国人而言,英国只是另一个要向强大的天朝帝国邀宠的“红头发野蛮人”的国度。当使团到达北京时,伴随着他们的中国旗帜上标识的汉字,说明他们是“红头发野蛮人的进贡使团”。乾隆的招待很完美,但是他清楚地表示出对英国人或他们的礼物没有兴趣,经广东贸易的严格体制不会改变。乾隆给乔治三世写了一封有些屈尊的信,接受英国国王作为一个忠实的封臣,而不是处于平等地位的君主。乾隆皇帝解释说,“原不籍外夷货物”,并建议乔治国王“仰体朕心,永远遵奉”。这样一种傲慢的态度在17世纪是可以理解的,但在19世纪却是危险的,在19世纪50年代肯定是自杀性的。乾隆死后,情况变得越来越糟,一连串虚弱、年轻和无能的统治者先后占据了龙椅,腐败增加,衰退扩散,王朝处于明显的衰落之中。
当1839~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最终迫使中国对外来商品打开大门时,清算时刻终于到了。中国的平底战船几乎轻易就被击沉,而中国军队则被先进的欧洲武器所压倒。然而,传统思维依然在坚守和盛行,中国仍然没有真正现代化。中国军队仍然在使用离成吉思汗那个时代不太远的骑兵,而中国步兵仍然挥舞着各种剑、长枪还有火绳枪。
在1857~1860年的一系列遭受外来侵略的事件中,中国一再被欧洲的火器所压倒,被迫作出更多的让步。那时,也只有在那时,中国人才开始觉醒,意识到应走上了军事现代化的道路。
朝鲜甚至比中国还要封闭。它是中国的一个朝贡国家,没有野心,它成为了“隐士王国”,在这里甚至是沉了船的西方水手们都可能会沦为奴隶。朝鲜就是不想和外部世界发生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