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14400000004

第4章 宁夏回族民俗(3)

回族清真食品。因伊斯兰教在我国历史亦称清真教,故名。通常除清真菜系外,主要指清真蛋糕,月饼,饼干,芝麻酥饼,夹心面包,清真牛、羊、鸡、兔、鱼肉罐头,肉干以及豆制品、奶制品、糖果及面食等。传统面点如油香、馓子、麻花、干粮馍、糖酥馍、锅盔、馄馍、千层饼等,以炸、烙、烤、蒸见长,具有咸甜酥脆软、色泽分明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宁夏各种清真食品已达200余种。

凡回族饮食摊点、饭馆、茶馆等店铺门口都挂清真牌。有木制和玻璃的两种。长约0.5米,宽约0.3米,四角写有“清真回回”,正中绘有汤瓶壶和盖碗盅子,牌子上端或下端书有阿拉伯短文,其意为:这里是穆斯林的食品。有的在店前屋檐下挂着蓝色横幅,书写阿汉两种文字,以表示清真。

盖碗茶盖碗茶是回族传统饮茶风俗。因盛水的盖碗由托盘、喇叭口茶碗和碗盖三部分组成,故称“盖碗”或“三泡台”。相传始于唐朝贞观年间。此茶因配料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一般有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三香茶(茶叶、冰糖、桂圆)、五香茶(冰糖、茶叶、枸杞、葡萄干、杏干)、八宝茶(红枣、枸杞、核桃仁、枸杞、芝麻、葡萄干、白糖、茶叶)等。回族讲究沏茶,认为用雪水、泉水沏茶最佳。若待客泡茶时,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用开水烫一下碗,放入糖、茶及其他原料,然后注入开水加盖,双手捧递,一则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二则表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剩的茶。除待客外,还用于自己保健。一般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自己的身体状况配出不同的茶。夏天多饮茉莉花茶、绿茶,冬天多饮陕青茶。驱寒和胃,饮红糖砖茶;消积化食,饮白糖清茶;清热泻火,饮冰糖窝窝茶;提神补气、明目益思、强身健胃、延年益寿,饮八宝茶。喝盖碗茶时,用托盘托起茶碗,用盖子刮几下,使之浓酽。然后把盖子盖得有点倾斜度,用嘴吸着喝。

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去吹漂着的茶叶,不能接连吞饮。要一口一口慢慢地饮。当喝完一盅还想喝时,碗底要留一点水,不能喝干。

面食最普遍的是面类,其种类很多,如冷面、汤面、炒面、浇汁面、肉末面、生汆面、臊子面、揪面、削面、豆淀粉面。此外,还有饺子、馄饨、馒头、羊肉包子等。回族宴席通常先上四至八道干果碟子,再上八盘或十、十三、十五盘热菜,且有不同的名称,如十五月儿圆等。回族宴席以肉为主,讲究实惠。吃宴席有两种习惯:一种是边上菜边吃,吃完收盘;另一种是上一道菜,吃一道,收一道,最后一盘不收,待全桌人放下筷子收盘。

油香油香是回族在节日和日常生活中喜爱的食品之一。这种食品是用温开水和面,并加盐,然后把面做成饼状放入油锅炸制而成的。

馓子回族传统食品。形似细绳呈马蹄形回环缠绕。馓子的制作,一般要在面粉里放适量碱水,并加入用红糖、蜂蜜、花椒、葱皮等原料熬成的水,再加入鸡蛋、香油和面,反复揉压,醒匀,再揪成小块,抹上香油醒一会儿后,用手掌搓成粗细均匀的细条,缠上七圈左右,套在一种专用于炸馓子的长筷子上下锅,并在油锅内来回摆动,故回族又把炸馓子叫做“摆馓子”。待炸成深黄色时出锅。

严格教义的回族禁忌习俗

回族的禁忌习俗,主要有三大类:在饮食方面,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禽兽,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诵非真主之名宰的牲畜,禁止抽烟、喝酒等;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等;在社会行为等方面,禁止放高利贷、玩赌等。

回族的禁猪习俗回族为什么禁食猪肉呢?这得从古阿拉伯的习俗说起。犹太教、伊斯兰教创立之前,在阿拉伯半岛就已经有禁食猪肉的习俗,因为阿拉伯半岛气候炎热,且多为沙漠,不利于猪的生长和发展,猪的传染病很多。所以当时阿拉伯半岛上的闪米特人以牧羊、驼为主,不养猪。古埃及人也视猪是不洁和厌恶之物。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一书中记载埃及、中东的所见所闻:“在埃及人的眼里,豚是一种不洁的畜类,如果一个人走路时偶然触着了一只豚,他立刻要赶到河边,穿着衣服跳到河里去,即使牧豚人是土著的埃及人,也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说明古埃及人当时禁猪很严格,不但不吃猪肉,连摸、碰猪都不行,而且对牧猪人也讨厌。犹太教创立后,为了适应当时阿拉伯地区禁养猪的习俗,把禁食猪肉当做戒律写进圣经《旧约全书》中的《未利篇》第十一章中:“凡蹄分两半,倒嚼走兽,你们都可以吃……猪因为蹄分两半,却不反刍,就于你们不洁净。这些兽的肉你们不可吃,死的你们不可摸,都于你们不洁净。”这里强调的戒律,已不是一般的卫生清洁,而具有浓厚的宗教的圣洁观念。

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为了消除频繁的战争,促进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统一,顺应了当时阿拉伯地区禁食猪肉的习惯,吸收了犹太教《旧约全书》中有关禁食猪肉的戒律,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列入《古兰经》中,先后四次反复强调。如《古兰经》第三章一百七十二节中指出:“他(指安拉)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古兰经》在强调禁食猪肉的时候,也说明了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活命适当吃一点,真主是宽恕的。这些禁令都是以安拉的名义颁布的,穆斯林必须无条件接受和遵守,不能有半点怀疑。由于伊斯兰教的这些规定适应了当时人民的生活习惯,顺应了当时阿拉伯地区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使伊斯兰教逐步扩大,传播于亚、非广大地区。我国唐人杜环在《经行记》中讲到:“大食法不食猪、狗、驴、马等肉。”

回族对伊斯兰教的戒律特别重视,严格遵守其规定,并逐步发展成一种风俗习惯,回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对猪的禁止更加严格。

现在我国回族群众不仅禁吃猪肉,而且还禁养猪,甚至从思想意识和感情上反感和见不得猪。有些回民见了猪,碰到卖猪肉的铺子、饭馆,就主动避开。凡是做过猪肉的锅、碗、盆、筷、案板等一律不用,也不去接触。在不得已用时,要用火烧锅,用滚开水烫碗、盆等。宁夏、甘肃等地的回族连“猪”字提也不提,把猪称作“狠宰惹”,把猪肉称作“孩代丝肉”或“大肉”,猪油称作“大油”。对猪和猪皮制作的系列产品也很少用。如不用猪鬃、猪毛刷子,不用猪毛牙刷,不用猪油制作的肥皂、香皂。宁夏泾源、西吉、同心、吴忠等许多回民聚居地的回民连猪皮鞋、猪皮夹克也不穿,甚至有些属猪相的回族自称为属黑的,姓朱的因与猪谐音,也改为姓黑的。这一切已成为我国回族人民一项重要的风俗习惯。

回族禁食自死物及其他习俗回族在饮食方面,除了禁食猪肉外,还禁食狗、驴、骡等不反刍动物的肉,禁食凶猛禽兽和自死的牛、驼、羊等牲畜,禁食一切动物与飞禽、家禽的血,禁食非穆斯林和诵非真主之名屠宰的动物等。

回族这种严格的禁食习俗,也与伊斯兰教有很大的关系,《古兰经》第五章第三节中强调指出:“对你们列为禁戒的是自死物、血、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牴死的、野兽吃剩下的动物,但宰后才吃的仍然可以,禁止你们吃神石上宰的……凡为势所迫,而无意犯罪的(虽吃禁物,毫无罪过),因为真主确实是至赦的,确实是至慈的。”

禁食血液在伊斯兰教还未产生之前,古阿拉伯人就把血液作为一种宗教禁忌。他们认为人的灵魂存在于血液之中,吃血是渎神行为。

禁食自死物是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一种经验,怕食物中毒,后来被写进《古兰经》,带上了宗教色彩。中国伊斯兰教学者刘智在解释禁食自死物等规定时说:“自死物不可食的原因有二:一是凡物自死必有毒。二是一切生物均有二性,本然之性和气质之性。本然之性对人身有益,而气质之性是由血气而生,为贪恶嗜欲之性,有累于人心者也,所以生物必宰而后食,这是为了去其血气。”回族由于受伊斯兰教的影响,经过长期发展,非常注意饮食的选择。清代我国回族学者刘智在他的《天方至圣实录》中指出:“六畜中可以驱使而不可食者三,马、骡、驴也;可以驱使而复可以食者二,驼与牛也;只可供食不可驱使者,羊也。”这就逐步养成了回族不吃自死物、血液的习惯,也养成了不吃马、骡、驴肉的习惯。现在回族对那些性情恶劣,喜吃污秽,形状怪异、暴目、锯牙、钩爪、吃生肉者皆不吃。如虎、狼、豹、狸、狮、猿、猴、猫、鹰、鹞、鸷、刺猬、熊、蛇、田鸡等等,对这些东西一律不吃,除非在万般无奈,保全生命时,可以少吃一点维持生命,但不能吃饱。

回族对可以食的牛、羊、骆驼、鹿、鸡、鸭、鹅、鸽、鹌鹑、兔等畜禽,也要请阿訇或懂得宰牲规戒的穆斯林来宰,形成了宰牲定制,即宰前,阿訇或懂得宰牲规戒的穆斯林要洗大净和小净。如宰牛、羊、驼时,须用绳子捆绑其两条前腿和一条后腿。并将这些可食畜禽摆成头南、尾北、面西的姿势,宰牲时必须先念诵真主名,然后切断畜禽的食管、血管、气管,待控净血液之后方可剥皮或拔毛收拾,禁止用滚水烫皮、烫毛。回族不吃非穆斯林宰杀的牛、羊、鸡等畜禽。

回族这种特别讲究的宰牲习惯,从古至今一直没有改变过。在元代,成吉思汗开始制定一条重要的禁令,严格禁止用断喉法宰羊,凡宰羊必须按蒙古族的破腹法宰之,违者要处以死刑。到了元太宗窝阔台和元世祖忽必烈时仍然坚持这条禁令。由于这条禁令有悖于回族宰牲的风俗习惯,所以,遭到了回族的抵制和反对。他们不向朝廷献贡物,迫使统治者收回了这条禁令。

回族对食海里的动物也有很多讲究,不吃形状不端的水族鳞介、螃蟹、鲂鲨、鲸等,不吃那些食小鱼的大鱼。要吃有头有尾、脊与腹下有鳍、身上有鳞的鱼。如鲤、鲫、草、鲢等鱼。对这些鱼类吃时也不屠宰,认为鱼的血气在水,离开水,血气之性即无,更重要的是穆罕默德曾说过:“我们可以食用两种非屠宰动物:鱼和蚂蚱。”回族一般不多吃鸽子肉,传说鸽子保护过穆罕默德,所以回族当中有“吃鸽子肉要用金刀来宰”的说法。

回族禁烟酒习俗。回族不喝酒,在家里也不备酒具,家里来客人一律不摆酒,有时为了接待客人,在参加宴会时,别人敬酒和碰杯时,回族多以水、橘子汁等饮料代替。

简朴神圣的回族葬仪

回族的丧葬习俗,是回族民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回族群众认为,生是死的起点,死是生的结果。世界上无论什么人,他的地位再高,钱财再多,寿命再长,都会有死亡这样一个不可抗拒和避免的日子。但是,作为在世的人,对于死亡,不讲贵贱,不论贫富,不管是子孙满堂,还是鳏寡孤独的人,一律要尽埋葬的责任,并要葬之以礼。回族的丧葬习俗,既有回回民族的习俗特点,又有伊斯兰教处理亡者的信仰性质。

宁夏回族的丧葬民俗,总起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实行土葬,忌火葬。第二,主张速葬。第三,从俭节约。第四,无论贫富贵贱、老少尊卑,葬仪一律平等。

在回族成员临终前,一般要请阿訇念“讨白”,向亲朋邻里讨“口唤”(原谅)。回族实行土葬、简葬,主张速葬。称死亡为“无常”或“归真”,称尸体为“埋体”,夜亡晨埋,早亡午埋,停尸最多不超过3天。葬礼包括“着水”(洗尸)、穿“卡凡”(用白布裹尸)、站“者那孜”(为亡者举行祈祷仪式)、入葬四道程序。墓穴为南北向长方形土坑,埋体头北、脚南、面西平放其中,不用棺木,不放任何陪葬品。成年亡人“入土为安”后,家属一般要定期为之过“乜帖”,进行纪念。不发讣文,不开追悼会,不树碑立传,不招待送葬人员,不披麻戴孝。没有选择葬日的习俗,也没有停尸等待远方亲友送殡的习惯。“归真不分年龄和地点”,“处处有土都埋人”。一般就近速葬,不提倡把尸体从遥远的异地他乡运回家乡。因而回族老年人或在外地差旅经商者若得了重病,都速作归计,以免无常到外地给亲人增加困难。

回族一般以能无常在斋月和主麻日最好,认为只有那些生前行过善,干下好,吃过亏的人,才能去世在斋月和主麻日。人殁后,亲属即抿其目,合其口,顺其手足,然后置遗体于木床或地上,由亲属守候,不得离去。病故在医院者,一般要在未停止呼吸前抬回家中,忌讳停放太平间。

坟有一定规格要求,坟深四五尺(有的深至八尺),长六尺,宽三尺。名坟底一尺依西穿穴,穴宽三尺,长六尺五寸,高二尺,上圆如弓背,下方如弓弦,将遗体安置于内,头北、足南、面向西,坟内不置任何东西,一般也不用砖石木料。如用水泥加固,则尸体必须着土质地。

埋葬前要用净水洗濯埋体,洗后用白布三丈六尺裹之,然后由阿訇率领送葬者在死者前面站“者那孜”(为亡者举行祈祷仪式),做“都阿”(祈祷),事毕埋葬。妇女一般不参加殡礼,不去坟地。埋葬后,由阿訇诵念《古兰经》,葬礼即告完成。送葬前后,亡人家中要给参加送葬的人散钱施舍,富者施舍多,穷者量力而行。

送葬后,亡人亲属要在殁后七日、四十日、百日、周年、三年,请阿訇诵经悼念。

同类推荐
  • 历代散文(下)

    历代散文(下)

    文学艺术卷:分为神话传说、历代诗歌、历代词赋、历代小说、历代散文、文学名著、文学名家、民间文学、书法与篆刻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民间艺术、工艺美术、艺坛典故等36分册来展现中国文学形式的丰富多彩与辉煌成就,描绘古代绚烂多彩的艺术殿堂。
  • 竹影清风

    竹影清风

    《竹影清风》共收入各种风格、题材散文共60余篇。本书中收录的文章多数为自传体散文,回顾了一个农民出身的青年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初登文坛以来的三次文学创作高潮,家庭环境的艰辛和坚持文学创作的决心并决心为之奋斗终生的决心也有抒情杂评和调侃性幽默小品;还有人物传记、土特产品介绍等。
  • 国学泛舟(下)

    国学泛舟(下)

    近代以来,世界文化的挤压、碰撞、交流和融合越演越烈,极大地改变着全球文化地图。在这一前所未有的进程中,包括“民主、科学”在内的西方观念,推动了中国向现代的转变,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同时,西方观念的普遍影响,在客观上也导致中华民族借以安身立命的共同价值也面临失落。文化在逐渐转型,传统须重新定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学”的概念应运而生。
  • 世界民风民俗大全

    世界民风民俗大全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男婚女嫁,生老病死,自古被人尊崇为人生大事,予以隆重庆典,从而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礼仪习俗也成了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 国学知识基本常识

    国学知识基本常识

    本书分为哲学类、史学类、宗教学类、文学类、语言类和自然科学类六大类,并于每类之前介绍该类的“读书经”。全书在各种国学名著中都介绍该书的作者、成书时间、创作背景、主要内容、精彩片段、现实意义以及阅读该书的方法。
热门推荐
  • 爱情回忆录

    爱情回忆录

    有人说,每个女孩都是曾经是一个天使,梦想在人间找到自己的真爱。也许当年莫宁心也是这么想的,可是今天的她却是带着自己的女儿独自生活在异国他乡,回想昨天,如果重新来过,她还会不会这样选择,爱情回忆录,我的整个爱情里,却只有你一个人——莫宁心
  • 穿越之空间王妃

    穿越之空间王妃

    讲述不同时空的他们在命运的安排下再度相遇,携带玄幻空间的她为了和平不得不穿梭在两个时空里。华夏国,她的目标是接近他,并杀了他。九州大陆,她的使命就是嫁给她,并辅佐他成为千古圣帝。同一个人,在不同时空里遇到不同的他,选择爱情还是大义且看我们的空间王妃!本文一对一,有多对cp,总有一对的爱恨情仇是你想看的。
  • 龙探水

    龙探水

    我是专门在水中捞宝的水耗子,爱上一个在船屋中带孝的女人,交往以后才知道她身犯白虎煞,犯了水上行当的大忌讳.......
  • 从王者开始的BUG

    从王者开始的BUG

    叶廷穿越到跟地球差不多名为蓝星的星球上,叶廷获得穿越者必备的金手指,在游戏里闯出不一样的风格!简介什么的算了吧!各位读者大大看看再说吧,不好别喷。
  • 九龙九日灭世太阳火

    九龙九日灭世太阳火

    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写小说简介为好,干脆就不写了。
  • 偶像人生

    偶像人生

    我的哥哥是个偶像明星,音像店里,出租车上,公交站牌,甚至学校食堂的桌子上,到处都能看到他的那张脸。他是我最敬佩的人,也是我最讨厌的人。我的梦想也是成为一名偶像,成为和哥哥比肩的存在。因为那样,我就可以不必奋力去追寻他的脚步。我可以充满底气的站在他面前,对他说出当年没有对他说过的那句话。……写给我们的,《偶像人生》。
  • 再见中尉之战士的心

    再见中尉之战士的心

    每一位当过兵的兄弟,都应该曾经有过一段苦逼的经历。这经历是跨越,也是升华。从地方青年到部队战士的跨越,从懵懂无知到牢固思想政治觉悟的升华。从地方青年的弱不禁风到部队战士的千锤百炼,这是铭记于心的内在跨越。从爱自己、唯我独尊到舍己为人、顾全大局,从珍爱集体到爱国、爱党、爱家园,是精神上的升华。
  • 早点说我爱你

    早点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傻事就是“互相暗恋”。而富梓熠和夏枯草偏偏做了这件事。
  • S级绯闻之影帝赖定她

    S级绯闻之影帝赖定她

    宋南妩,二十七世纪第九军团团长,因任务意外穿越二十一世纪,遇上了个十分欠抽的男人。听说他是这儿知名影帝,忠粉千千万,无人敢惹。宋南妩默然。怎么办?她不仅惹了,还将其给睡了!【影帝恋爱前】游戏中:“菜得抠脚,还想杀回来,理想不错。”日常损:“呵,宋南妩,南妩,你咋不叫阿弥陀佛?”日常嘲:“听说你的理想职业是去超市卖菜,呵,真是个伟大的理想,你咋不下地种菜?”日常讽:“看你一马似平川,我给你买了一箱木瓜。”【影帝恋爱后】游戏中:“我媳妇就是厉害,一杀五完虐,技术就是这么牛!”日常夸:“在我眼中,我媳妇最好看,知道我媳妇是谁吗?她叫宋南妩。”日常夸:“不好意思,我看脸,我媳妇最美。”日常夸:“吻戏只考虑跟我媳妇,为什么?因为她美。”【怼媳妇的下场】影帝之前怼天怼地怼媳妇,最后……“睡完不负责的行为都是耍流氓,宋南妩,你是想被雷劈吗?”宋南妩:“……”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撩与被撩的暖宠爱情故事,又名《影帝啪啪打脸记》、《影帝追妻路漫漫》。
  • 护日神王

    护日神王

    混沌初开,万族归来。金乌崛起,火灵统一。异族入侵,金乌断根。护界百年,只为一人。水火同体,铸就金身。九阳入丹,可战神尊!这是在火灵界流传的一段佳话。金飞,一个普通的修士,却走上了一条不平凡的路,他一直牢记一句话“情为根,局为大,使命愿景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