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27000000015

第15章 厦门市群众文化事业 保障体系建设概况

◎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厦门市群众文化事业以“坚持公益,文化惠民”的理念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为目标,在构建服务网络、健全人才队伍、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活动品牌、创新服务内容等方面,整体推进,卓有成效。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实施文化惠民活动,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基本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群众文化服务和人才队伍网络日益健全

厦门市按照工作重心下移、服务水准上升的思路,使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向农村和基层延伸,基本建立起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人才网络。

(一)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初步建成全市、区文化馆、镇(街)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和村(居)文化活动室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前,全市1个市级文化馆、6个区级文化馆均为独立建制的达标文化馆,除新建的翔安区文化馆为二级文化馆外,其余为国家一级文化馆。39个镇(街)设有综合文化站,482个村(居)设有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

全市还有市工人文化宫、市区两级7个青少年宫、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市老年活动中心等群众文化服务网络,为全市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二)四级文化机构人才队伍

市区两级文化馆、各镇(街)文化站工作人员,各村(居)文化协管员作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人才队伍,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力量。

厦门市文化馆现有工作人员55人(在编28人,非在编27人),平均年龄39岁;大专以上41人,占总人数75%;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有47人,占总人数85%,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22人;全市6个区文化馆工作人员68人,各区文化馆均在10人以上,群众文化专业技术人员达60%;全市39个镇(街)的工作人员150人,其中编内104人、编外49人。

文化协管员队伍采取“严格选聘、加强培训、重视考核”的管理机制,实行聘用制,全市482个村(居)配置文化协管员493名。其中思明区98名、湖里区59名、海沧区36名、集美区58名、同安区130名、翔安区112名。

二、群众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均衡合理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前提和保障。厦门市坚持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区、街(镇)和居(村)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以文化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目标,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较为完备先进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完善和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坚实的“硬支撑”。

文化馆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主要阵地。市文化馆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有各类排练厅、展示厅、培训教室、琴房等。6个区新建的文化馆规模为5000平方米到23000平方米,两级文化馆总面积达到76782平方米。

各镇(街)综合站面积均在500平方米以上,场馆室内总面积37601.9平方米,平均面积964.15平方米。文化站功能完备,均按《厦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体活动室设备配置标准》中的要求,设置了书报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厅、综合展示厅、教育培训室、棋牌室、体育健身室等,均配置书报阅览设备、电子阅览室及信息共享工程设备、健身娱乐设备。此外,各镇(街)均辟有室外活动场地,有民俗表演、民间戏曲示范点、基层文化活动基地(示范点)55个。

全市6个区482个村(居)委会均设置村(居)文化活动室。各文化室面积均在200平方米以上,文化活动室设置率达100%,达标率95.4%。

近年来,厦门市陆续新建改扩建了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文化艺术中心、小白鹭金荣剧场、闽南大戏院、经济特区纪念馆、五缘音乐厅等相继建成或投入使用,其中2013年落成的闽南大戏院是福建省演出功能最齐全、档次最高的公共文化演艺设施。在岛外新城建设中,优先规划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新建的集美新城岛外公共文化设施群已近完工,该设施群包含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大剧院等,总面积32万平方米,总投资7.6亿元;岛外各区也建成了含图书馆、文化馆等在内的文体中心,为市民创造更加优质舒适的文化活动空间。

三、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实行免费开放服务

自2011年起,根据文化部和财政部的有关精神,厦门市文广新局和厦门市财政局下发《关于推进我市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免费开放。市区两级文化馆、市美术馆、市博物馆、华侨博物院、陈嘉庚纪念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各馆的多功能厅、展览厅(陈列厅)、宣传廊、培训教室、计算机与网络教室、排练室、娱乐活动室等空间免费提供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时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培训、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指导等基本文化服务以及数字化信息服务、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和流动服务、青少年校外活动等。最高开放时间为70小时/周,最低为42小时/周,平均开放时间为45.7小时/周。39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开放时间均为42小时/周。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基本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每年接受文化服务和参与培训的群众达200多万人次。

四、群众文艺创作呈现繁荣之势

近年来,厦门市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的热情,基层群众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创作出了一批获得全国各类奖项的优秀作品,仅2013年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的就有:

第一,厦门市文化馆艺术扶贫基地和翔安区内厝中心小学选送的儿童木偶剧《小圣斗巨蟒》、思明区文化馆选送的当代舞《鼓神》和小品《等》3件作品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市南乐团选送的南音《相约在厦门》获“优秀表演奖”。为厦门市历年参加全国“群星奖”比赛获奖门类最广、获奖数量最多的一年。

第二,海沧区文化馆创作的小品《夜深人不静》参加“第五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全国总决赛,获剧目奖,这也是福建省唯一获奖的小品类节目。

第三,五缘湾合唱团参加“百年合唱中华梦想”第十二届中国合唱节合唱比赛,演唱的《七月的阳光》、《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我爱我恨》3首经典作品获得银奖。

五、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异彩纷呈

厦门市群众文化以闽南文化为根基,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市级主导、培植项目、扎根基层、创建品牌,形成遍地开花的地域特色。主要文化活动有:

“厦门市群众文化艺术节”自1999年启动,每3年举办一届,是全市性的综合文化艺术活动。该活动以推进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基层文化为重点,以各区、各系统、各级各类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为主体,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摄影、外来务工人员才艺比赛、农民歌手赛等多个项目,成为厦门市公共文化服务集中展示、群众文化成果全民共享的平台。该项活动荣获全国首届“群文品牌”称号。

“温馨厦门”广场文化活动是每年5月到11月的周末在全市近百个社区广场同时推出的公益演出活动。该活动以戏曲、音乐、舞蹈、合唱、卡拉OK、服饰展演等形式多样的表演为主,满足了广大群众多样化的艺术需求。

同时,“企业文化艺术节”、“老年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歌手赛”、“农民腰鼓大赛”、“进城务工人员才艺比赛”、“民间职业剧团展演”、“书香鹭岛”读书活动等针对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举办的多种形式的文化品牌数不胜数。

创建“镇镇有品牌”、“村村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涌现出莲花褒歌、金炳拍胸舞、新圩女合唱团、洪塘腰鼓、内厝南音演唱等特色项目,成为特色文化创建工程的典型。

还有深入乡村、社区开展演出、展览、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送”出了“流动文化大篷车”、“基层文化辅导中心”等服务项目。推动城乡文化活动互动互补,变城市“送文化下乡”的单向流动模式,为城市“送文化下乡”和农村“迎文化进城”的双向交流模式,以城区的优势资源带动农村文化活动开展,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城乡文化活动互动互补、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生动局面。

六、群众文艺团队各领风骚

基层文艺队伍是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厦门市以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推动基层文艺队伍的发展。目前,厦门市共有基层文艺队伍1225支,民间职业艺术表演团体20个。全市基层每个社区(村)至少有1支业余文艺团队,不但有歌仔戏、高甲戏、木偶戏、皮影戏、越剧、芗剧等地方戏曲剧种,还有交响乐、民乐、舞蹈、民俗表演等团体。每年演出3000多场,演出剧(节)目1000余个。主要团队有:

1.厦门青年民族乐团

厦门青年民族乐团创建于2001年,是厦门市文化馆的一支优秀的群众文化团队。历经13年,由最初的14名团员发展至现在的70名团员。乐团主要由厦门各艺术院校的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的民乐爱好者组成,致力于推广、普及民族音乐。该乐团不仅承担了厦门市重大的演出活动,还活跃在社区、学校、乡村、厂矿、军营的文艺舞台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特别是2004年起乐团开展的“民族音乐进校园”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乐团文化志愿者们用音乐与学生交流互动,增强了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爱。乐团还积极开展对外对台文化交流活动,曾赴保加利亚、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成为传播、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2.厦门市职工艺术团民乐团

厦门市职工艺术团民乐团成立于2004年,民乐团成员来自五湖四海,由厦门市各阶层的民乐演奏家、爱乐者组成,其中有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传承人,不乏80后、90后的优秀青年职工。民乐团继承、发扬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努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里的魅力元素,积极开展与港澳台及海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10年来,先后参加了“情系兄弟姐妹音乐会”、福建省“海峡西岸民乐精英音乐会”、“国际海洋城市论坛民乐专场音乐会”、台湾的“两岸同根·两岸情深”音乐会、香港的“两岸三地情深音乐会”、新加坡的“花好月圆”狮城中秋晚会等重要活动。

3.翔安的“汉子拍胸舞队”、“嫂子合唱团”和“孩子竖笛演出队”的“三子”文化

汉子拍胸舞队是由新圩镇金柄村30位农民组建起来的,他们白天劳动,夜晚和农闲时节训练。这支农民拍胸舞队将拍胸舞演绎得古朴粗犷、幽默诙谐、热情奔放。他们从新圩镇的乡间走出,一直走到中央电视台的舞台,走到了第三届国际(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舞台上,向世界各地的外宾展示了闽南拍胸舞的艺术魅力。

嫂子合唱团由清一色的农家大嫂组成,平均年龄35岁。这些质朴的嫂子绝大多数不会识谱,更不懂现代歌唱技巧,但她们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她们以闽南语原生态的独特韵味和特殊风情,征服了广大观众,荣获福建省第三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比赛的最高奖——优秀演出奖和创作奖、第六届世界合唱节比赛民谣组银奖。还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合唱节“和谐之声”合唱比赛获得铜茉莉奖,是此次参赛队伍中唯一的一支农民业余合唱团。

孩子竖笛演奏队。新圩镇古宅村古宅小学竖笛演奏队全部由农家孩子组成,2012年春节,参加“全国第七届文艺演出暨第十二届校园春晚”,在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中夺得金奖。

4.厦门五缘湾合唱团

厦门五缘湾合唱团是湖里区组建的一支业余合唱团队,几年来,凭借“业余团队,专业道路”的发展思路,五缘湾合唱团屡创佳绩,先后获得第八届中国(深圳)合唱节混声合唱组银奖、福建省第十届音乐舞蹈节合唱比赛演唱金奖、优秀指挥奖、厦门市“颂歌献给党”合唱比赛一等奖等。

5.湖里区外来青年艺术团

湖里区外来青年艺术团成立于2004年12月,是福建省第一支以进城务工青年为主体的业余文艺团队。先后创作排练了100多个声乐、舞蹈节目,获得国家、省、市级各级比赛奖项30多个,其中女声表演唱的《咱的故乡》获得第十四届“群星创作奖”。

七、文化志愿者队伍蓬勃发展

近年来,市、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全面启动,文化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全市文化志愿者队伍已有一万余人,成为厦门公共文化服务的有生力量。市、区两级文化馆均建立了文化志愿者组织机构和“文化志愿者之家”。镇(街)、村(居)设有文化志愿者工作负责人。2013年厦门市政府表彰了16个文化志愿者工作先进单位和45个优秀文化志愿者。

八、社会力量与公共文化服务有机结合

厦门市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由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资金赞助的“金桥·厦门市假日文艺舞台”定点、定期公益性系列演出活动已连续开展5年,成为厦门市的一项品牌公益文化活动。仅2011年,厦门烟草公司赞助的“金桥·厦门市假日文艺舞台”、“国际剧协第33届世界代表大会”、“第三届中国诗歌节”等重大艺术活动经费累计达1035万元。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成果丰硕。文化类社会团体组织蓬勃发展,成立了厦门中华文化联谊会、厦门市群众文化学会、鼓浪屿钢琴艺术研究会等13家文化类社会团体,厦门市爱乐乐团、中华儿女美术馆、天福兴高甲戏传习中心、福金春歌仔戏传习中心、承云南音传习中心等21家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全市涌现出各类民间文艺团体50个,这些群众性团体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使全市文化活动呈现多元化发展,在丰富和繁荣公共文化服务、引导文化消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厦门爱乐乐团长期举办公益性“周末交响”演出,达500多场。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宏泰艺术中心、筼筜书院、中华儿女美术馆等具有一定规模并颇具知名度的民办文化机构,常年活跃在文化服务的舞台,成为厦门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厦门市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举办一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全市不同年龄段、各个层次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九、数字化文化服务模式逐步形成

市区两级文化馆及全市482个村(居)文化室,均设置公共电子阅览室和共享工程服务点。各服务点均按文化部、财政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和《厦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体活动室设备配置标准》要求配置电子阅览室设备。其中,管理用机和终端计算机总数为5473台,平均每个电子阅览室有11.4台,高于《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

市区两级文化馆均建有独立网站。厦门市文化馆建有并开放“厦门市文化馆”、“厦门市美术馆”、“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三个网站和三个资源数据库,如今已有137万余人次登录网站浏览过,并通过对资源数字化的整合,开放“远程辅导”平台,市民能随时随地点播,享受文化大餐。还可以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通官方微博“厦门文化馆_厦门美术馆”和微信公众平台等,启动免费培训网上报名系统、手机客户端、APP等数字化建设工程,形成了现代化、均等化、全天候的服务和供给方式。数字平台的建立,使得文化真正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军营、走进企业、走进机关、走进家中。

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成果显著

2005年起,厦门市着手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工作,2007年6月,文化部批准设立我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08年1月,成立“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网络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保护体制及运行机制。

1.开展厦门市非遗保护工作

再次对全市16个门类、7903个项目线索进行调查,共记录文字286万字、录音录像109小时、汇编文字资料51册。建立了“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采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媒体等多种手段进行了全面、真实、系统的记录、保存和再现。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体系。目前,我市共有6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其中世界级名录1项、国家级名录10项、省级名录17项、市级名录36项。市级以上传承人121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0人、省级传承人45人、市级传承人66人。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活动。从1997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南音唱腔比赛”,对普及、推广厦门南音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从2006年起,一年一度的“莲花褒歌(山歌)比赛”已成为闽南地区盛大的节日,吸引了台北、澎湖、金门民间音乐人士前来观摩、对歌、交流;从2007年开始举办的“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曲、歌手大赛”,发掘和推出了一批闽南语歌曲原创作品和新人,成为闽南语歌坛的权威平台。同时,厦门还对漆线雕、漆艺、惠和影雕、珠绣、青草药等项目开展生产性保护。

2.加快重点区域建设

厦门依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规划,既对无形的非遗进行有效保护,也重视对有形的民居、古建筑等重要文物的保护,兼顾自然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保护。依托或建立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及重点保护区域等,在“文化空间”上实施整体与活态保护。《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认定的区域:(1)历史文化街区有思明区中山路;(2)历史文化村、古村落有翔安区吕塘村;(3)民间信俗保护区域有海沧区青礁村、集美区灌口镇、翔安区马巷镇、同安区北辰山周边社区;(4)民俗保护区域有同安区吕厝村、湖里区殿前街道;(5)传统体育、舞蹈、游艺保护区域有海沧区新垵村、同安区造水村;(6)传统音乐、曲艺保护区域有同安区小坪村、思明区梧村街道、翔安区金柄村;(7)闽南文化遗产展示区域有鼓浪屿建筑展示区、集美学村嘉庚建筑展示区等。

3.加强文化生态环境保护

利用“文化遗产日”、“海峡两岸文博会”等活动和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及新媒体对闽南文化进行广泛宣传。组建“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团”,开展进社区、进农村和对台演出活动,并建立各类民俗博物馆、非遗展示馆。编印出版《厦门市公民文化手册》、《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闽南文化丛书》、《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等典册书籍,全面提高市民的文化自觉性。

厦门积极推进“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工程”。在市教师进修学院开展师资培训,组织编写了幼儿园、小学低年级、中年级三本《闽南方言与文化》乡土教材及教师参考用书,参加活动的学校扩展到100所。

举办“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艺术节创办于2004年,从最早的以歌仔戏、南音为主的单项主题展示,逐步发展成为集戏剧、舞蹈、音乐和美术等多种艺术门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交流项目,成为两岸共同珍惜和呵护的重要艺术品牌。

着力营造“一区一节”民俗环境。海沧区的“保生慈济文化节”,由厦门、漳州和台湾三方轮流承办,每届都有近十万人参加;集美区主打“端午龙舟文化节”,“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邀请赛成为参赛人数最多、配套活动最丰富、最具活力的两岸龙舟文化活动;湖里区“福德文化节”,已历六届,形成厦门、台湾、东南亚轮流举办的模式;思明区“郑成功文化节”则由厦门、台南联手举办;同安区“孔子文化节”、翔安区“池王爷文化节”也已成为两岸颇具影响力的民俗节日。

执笔人:陈 娟、庄敏莹、曾纪鑫等

2013年12月

同类推荐
  • 爱国奉献(上)

    爱国奉献(上)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 隋唐五代文学名作欣赏

    隋唐五代文学名作欣赏

    周汝昌、叶嘉莹等所著的《隋唐五代文学名作欣赏》所辑篇目,从两万余篇文章中精选而出,名家行文,观点鲜明,功底深厚,语言生动,不拘一格,有很强的阅读性和欣赏性,值得珍藏。
  •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它们是被尘封在地下的美术陈列馆,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神秘高深的艺术,也为我们了解古人打开了一扇窗。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西乐鉴赏手册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西乐鉴赏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阶段的鉴赏讲述西乐的发展: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二十世纪等。
热门推荐
  • 快穿之我家宿主要复仇

    快穿之我家宿主要复仇

    【无cp】【无大纲】#宿主今天更加的凶残了呢!#系统惨兮兮:嘤!宿主,宿主您就放过我吧!凤黎握着刀的手越发兴奋:乖,不疼。系统的声音带有颤音:宿,宿主...,您,您要手下留情啊!把蠢系统抓在手中,凤黎面带‘真心实意’的笑容,安抚系统:安心,我只是改造一下你这蠢系统的功能,你实在是太废了。经过漫长的时间,某统的尖叫声就没断过。某蠢系统:啊啊啊啊啊~啊~舒服...啊?,不是,好痛啊啊啊啊啊。-------系统泪目:不能抹杀宿主,主神大人救命啊。凤黎磨刀霍霍,阴森森的看着某统:幺二~系统炸毛:不,我错了,我不该说那话,求放过!!!!!!!!!#论一个成天只知道改造系统的宿主怎么破#【注:本文无cp,无cp,无cp】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无大纲,无设女主人设,无安排后面剧情,时常卡文##新手作者已上路##——#练手文#说是复仇快穿,但真心好像不是#我写崩了?
  • 星情动

    星情动

    一念之差,铸就了情牵三世,前世,她明明说好来世不再见,今生,为何仍要继续纠缠?是三生石的命中注定还是他未断的执念?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灵神之生与然

    灵神之生与然

    一个神秘项链,开启未知的能力……她是一个异世的孤儿,却无意中发现自己的身份似乎很复杂。他是一个失忆的神,一直保护着她,他冰血冷酷,却唯独对她温柔至极。一个印记,一幅画,都在预示着什么……这,究竟是未来,还是过去……
  • 高平作家丛书:风雨山村

    高平作家丛书:风雨山村

    这是一部描述20世纪90年代后期太行山上一个小山村因煤矿引发的种种矛盾的现实主义乡村小说。
  • 精明小商女:步步祸天下

    精明小商女:步步祸天下

    【未完,慎入!】她,一朝穿越,寄主在一个自闭小罗莉身上,还是那什么窑子里。哈!一不小心,被人识破了。蛊毒,软禁,疾病缠身。变态哥哥,妖孽男银,几番纠缠。好不容易,她终于能翻身了……啥,又穿了!尼玛……直接晋级了有么有,升级成为实实在在的妓女鸟,还已经是被包养的了主……(两次同穿一个朝代,不同地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任务目标是我的

    任务目标是我的

    乔乔一朝身死,绑定系统,攻略任务目标。什么?不能复活?老娘不干了!不干了好啊,省的本系统还得带你,正好你不干了,身死魂消,我就能继续睡觉!xx,老娘干还不行么?老娘正值青春年华不想连投胎都投不了啊【泪流满面】一本快穿文,女主各种穿,当女配,当女主,当炮灰,一切为了任务目标,同时为了任务方便,调教懒虫系统成为第一系统。这些不是npc么?怎么就跟她绑定了?这个任务者怎么见都没见过都对她有敌意?给我个解释啊
  • 从始于你然终于你

    从始于你然终于你

    “如果爱情能够选择让两个人相爱,那它一定不会让我们相遇。”“如果爱情能够选择让两个人相爱,那我希望,从始于你,而终于你。”“岁月磨去了你的稚嫩,却也赋予了成长;而你,带走了我的青春,我也将所有回忆还给你。”——杨一木
  • 又是不想当影后的一天

    又是不想当影后的一天

    能怎么办?师姐弄的什么穿越,成了影后才能回去,苏染辞表示我也不想进娱乐圈啊,爸妈不靠谱,小弟还得养,进圈混呗!大佬,你别过来,小女惹不起,在这娱乐圈,我该何去何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