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展职业体验实践活动
职业生涯规划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进行的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教育活动涉及很多方面,不能只依赖于学校的力量,不能仅从课堂中获得。职业生涯规划所传授学生的不是系统科学知识,而是锻炼学生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是培养学生在某一学科上的技能和能力,而是综合性的能力与本领,这种能力需要有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与学习方式,需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和社会宣传,如参观访问、社会职业调查、主题班队会、职业技术训练、社会服务等。按照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学习、训练、体验、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职业兴趣与能力,增加学生对社会职业的了解,增强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磨炼意志,学会合作,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发展自己的一技之长,明确自己的职业意向,为今后的择业、就业打下基础。
(四)开展职业心理咨询和辅导
任何意识、精神、素质及能力的培养都不会一蹴而就。为使学生毕业后做好就业意识、技能,就业能力和心理方面的充分准备,增强离校后的社会适应性,就必须及早对学生实施职业心理教育。通过全面了解“职业与生活”、“职业与社会”的一般常识和职场的实际工作状况,认识各职业生活的基本要求;通过全面了解“职业与人生”、“职业与创业”基本知识和相关实践体验,形成走向社会自强发展的信心与能力,树立服务社会的职业理想与创业意识。开展职业咨询和团体辅导活动,解决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许多职业发展困惑,帮助他们科学认知,明确方向,减轻学生的焦虑和无安全感,通过职业心理辅导,支持他们走好职业发展之路……
第二节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这就要求我们高等院校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性,同时,要更加强调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使高校的毕业生不只是为了就业,还要创业,创造更多的岗位使更多的人能够就业。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就会发挥重大的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试点阶段。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了首届“创业计划”大赛。教育部在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首次明确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同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2001年7月在上海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及管理研讨会。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等院校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
“创业教育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贯穿于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意识与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自主创业,教育学生学会自我发展的能力,关键是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教育虽然有各自的侧重点,但二者也存在很多的交叉点,这就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创造了条件。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同性
(一)教育对象方面
正确认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了解和掌握教育对象的客观实际状况,是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教育都以青年大学生为教育对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注他们的成长就是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因此,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教育对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只有科学地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才能够确立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第二,只有科学把握教育对象的特点,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第三,只有科学把握教育对象的特点,才能启发教育对象提高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二)教育目标方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作了这样的表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样的表述是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角度得出的,因而可以认为《意见》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本内涵。
为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意识与能力。
重视独立性,敢为性,适应性,合作性等心理品质的塑造,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意识,更要培养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大学生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事业;形成社会义务感、社会道德感、社会责任感,并使之树立起为集体、为国家、为社会主义事业艰苦创业,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远大理想和宏伟志向。
因此,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教育都是以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规范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二者的目标是较为一致的。
(三)教育内容方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具体地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等五方面的教育。这五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其中,道德观教育是基础,政治观、法制观教育是主导,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是根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成功的必要因素。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创业意识教育、创业能力教育、创业心理素质教育等。创业意识教育主要包括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形成与培养。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定上,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不畏艰难困苦,勇于开拓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上,要教育学生刻苦学习,奋力拼搏;在生活方式和生活作风上,要教育学生艰苦朴素,克勤克俭,不铺张,不浪费。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和各种专业竞赛活动,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等。虽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各有侧重点,但它们在一定的范围内还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相互补充又相互渗透。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弥补了大学生在创业意识上的不足
从近三年发表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的情况来看,关于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的文章有四篇,分别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南昌大学,西北大学和广东梅州嘉应学院对本校或本地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综合他们的调查情况,将现状分析如下:
1.大学生虽有一定的创业欲求,但缺乏主动的创业意识
对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表明,约有70%以上的大学生会考虑或认同创业,但这种创业的动机来源于大众传媒的影响,存在着“创业泡沫”现象。缺乏主动创业意识,主要表现:一是享乐思想严重。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就业时追求职业的舒适稳定,不愿承受创业的艰辛与风险。在就业行为的价值取向上具有较强的功利色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个人利益的稳定获取作为自己择业的准则。二是依赖心理较强。不少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表现出过分地依赖自己的家庭和关系网,坚持“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就业的主动性,缺乏创业的心理准备。三是抗挫折能力不强。一部分大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开拓进取意识不足,思想比较单纯,对社会问题认识不到位,往往处于理想化状态。一旦理想与现实出现差距,就会情绪低落或者丧失信心。
2.大学生虽有一定的创业市场导向,但缺乏创新的创业意识
对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数据说明,市场主导的作用明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决定因素。没有市场,即使最完美的创业计划也将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统计也显示他们没有重视自身的知识资本和创新能力,因为创业就是要以创新来创造市场,如果大学生以拥有的知识优势和年轻创新能力,进行知识创新,就更有利于开辟和占据市场。否则一味迎合或追随市场其结果很可能被市场抛弃。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注重传统知识和应试技巧,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上都是被动接受,课下死记硬背,为了应试而学习,严重抑制了创新意识的发展。杨振宁教授在比较中美教育时曾明确指出:“美国的教育比较重视启发式,中国的教育比较重视灌输式,这个名词也许不太好,不过实际是这样的。”这种灌输式教学虽然较好地开发了人的记忆力,但它却忽视和阻碍了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导致了创新能力发展的低水平。
3.大学生虽有一定的创业行动,但缺乏创业风险意识
在创业风险的认识上,认为创业风险“大”的学生为15%,认为创业风险“小”的学生为20%,创业风险“一般”的学生为65%,这放映出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是肤浅的。缺乏创业风险意识,缺乏敢闯敢试创业意识。现在,有很多大学生的父母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给子女安排好一切,以使孩子达到理想中人才的目标——上大学、出国或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孩子一出生,就被家长推上理想的轨道,加以严格的控制,丝毫不允许有出轨的可能。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知识”,父母包做了生活中的一切事,一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事,也成了家长专利,“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过分的包办使学生丧失了许多敢闯敢试创业意识形成的大好时机,缺乏创业风险意识。
4.大学生虽有创业的心理准备,但缺乏艰苦奋斗的创业意识
由于独生子女增多,现在的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的创业意识,具体表现在:在生活上,盲目追求高消费;在学习上,一些学生怕吃苦,考试时费尽心机;在心理上,挫折承受力差;在观念上,艰苦创业意识淡薄。据某学校所做的一项有关学生经济状况的调查统计显示:有90%学生带有手机,每月生活费有600元以上,甚至有些高达2000元。特别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特困生一边贷款上学,一边却交女朋友,潇洒花钱。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观念淡薄,养尊处优的生活心态较普遍。
5.大学生虽能认识团队的重要,但缺乏凝聚团队的能力
团队精神是大学生最喜欢提到的话题,也是在创业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大多数学生倾向于“志同道合的伙伴”。虽能认识团队的重要,但缺乏团队形成的氛围,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曾面临一系列竞争。残酷的升学竞争、未来预期的巨大就业压力也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一些大学生甚至为了奖学金、先进、入党一类的荣誉,相互间展开不正当的竞争。当竞争被再三强化时,团队意识相应的削弱、淡化了,从而造成合作精神不足的现状。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意见》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本内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各种载体来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无疑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载体,把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将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