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567400000002

第2章 中国卷(1)

孔子

名人档案

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曾任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收徒讲学,相传弟子有三千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而“仁”的执行又要以“礼”为规范。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开办私学。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语录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论语》。

名家名言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名人故事

勇挑重任的孔子

孔子很小的时候就没了父亲,靠母亲一人支撑着一个家。有一天,母亲也病倒了。

孔子看着病床上的母亲,他决心不去上学了,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母亲为了他和哥哥这么受罪。身为男孩子,父亲死了,外公也死了,哥哥又有残疾,照顾母亲的责任理应由他来承担,他决不能再静静地坐在私塾里学习,让母亲过这种贫病交加的日子了。

接下来的几天,孔子在照料母亲吃完饭和药后,都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出门,但是他没有和哥哥一起去上学,他要去给村里的孙家放牛,他还央求哥哥不要告诉母亲。他安慰哥哥说:“我功课好,少上几天课没关系,这事儿要是让母亲知道了可不得了,你可千万不能说。”忠厚老实的哥哥虽然也不想让弟弟退学养家,可是他更担心母亲的身体。

就这样,孔子偷偷跑去给孙家放牛了,但是孔子可不是盲目地找活儿干。孙家是当地有名的诗书世家,他在给孙家干活儿前就首先谈好了条件,每天放牛的时候他要借孙家的书来看。孙老爷很喜欢这个爱学习的孩子,便爽快地答应了。这样,孔子每天边放牛边看书,野外安静,空气又好,孔子读书读得很用心。他常常边读边想,还用自己看到的、经历的事情去验证书里面的内容,一旦有不理解的,他就抓住机会向人请教。往往一个问题他会求教多个人,这样不同的人对同样一个问题给了他不同的答案,他总能抓住要点,博采众长,这样他的学业一点儿也没落下。

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久,孔母就知道了儿子没有去上学,却给人家放牛去了。一天晚上,恨铁不成钢的孔母把孔子叫到了面前。她从箱子里取出一个精致的小铜鼎。孔母用双手捧着铜鼎递给了孔子,说道:“你给我读一下上面的铭文。”孔子不解地把铜鼎拿到灯下仔细观看,原来上面真有几行小字:“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孔子刚念完,孔母就说道:“孔门世代贵族,虽然现在落魄了,但是谁敢小瞧我们?如今你忘记自己高贵的出身,去给人家放牛,难道你就这样自甘堕落,不思进取吗?我无论多么辛苦,总盼望你们能够光宗耀祖,可是现在你太让我失望了。

孔子跪在地上不敢起来,他知道母亲的痛苦。一直以来他从不敢忘记自己的使命和母亲的期望,但是现实生活让他觉得他应该活得更脚踏实地一些,眼界更宽广一些,而不仅仅是用贵族的身份束缚住自己去死读书,苦熬日子。另外,他觉得劳动并不低贱,他在劳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比书本里的更鲜活,更实用。但是他没有反驳母亲,他只是坚定地告诉母亲,这个鼎会陪伴他一生,鼎上的铭文一定会鞭策自己一直走下去。

孔子就这样勇敢地承担起了生活给他的重任,并用自己的独特思维判断着自己的道路,所以孔子才会有那么多的收获,才会走得那么从容和坚定。

成长小课堂

孔子小时候家境贫寒,以至于他不得不辍学帮人放牛来养家,但是无论条件怎样艰苦,他从未放弃学习。他的坚强、好学、努力,值得学习条件非常好的我们深思,我们要以孔子为学习的榜样。

庄子

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属河南)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与老子合称为“老庄”。他的哲学思想达到了很高水平,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文章想象丰富,富有表现力,著有《庄子》一书。

名人故事

剑客庄子

战国时期,赵国的惠文王爱看击剑,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以至于根本没时间去管朝堂上的事,这时周围的各个诸侯国可就蠢蠢欲动了。

赵国的太子请来庄子,对他有礼相待,并送给他一千两金子,想让他去劝谏大王。

庄子见太子态度诚恳,他说:“太子如此至诚,我愿冒险一试。”

太子一听,觉得总算有了些希望,就说:“大王平时只接见剑客,您怎么才能见到大王呢?”

庄子淡淡地回答说:“我会使剑。”

太子疑惑地说:“我看见父亲找来的那些剑客都蓬头垢面的,样子很吓人。您穿着宽袍儒服,恐怕不行。”

庄子笑着说:“那就麻烦您给我准备好剑客的衣服吧。”

三天后,庄子穿上太子准备好的服装,在太子的引见下拜见赵惠文王。赵王一见面就问道:“你会击剑,本领如何?”

庄子桀骜不驯地说:“说起我的剑法,十步以内随随便便就能击倒一人。”

赵王一听高兴了,急忙说道:“那不是天下无敌了吗?我马上派人和你一比高下。那你要用什么样的剑呢?”庄子答道:“我这里有三种无敌的剑,可以献给大王使用,不知大王喜欢哪种剑?”

赵王一听来了兴趣,说道:“好吧!都是哪三种剑?”庄子回答说:“我的三种剑分别是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庶人之剑。”

赵王好奇地问道:“天子之剑是什么?”

庄子说:“天子之剑用燕国的石城作为剑尖,用齐国的岱山作为剑刃,用韩魏作为剑把,它依据五行的道理来支配天和地。谁要是启用此剑,可以镇抚诸侯,得到整个天下。”

赵王听了早已神游万里了,他接着问道:“那诸侯之剑又是什么呢?”

庄子神态悠然地说:“诸侯之剑是用勇士作为剑锋,用廉洁之士作为剑刃,贤良之士作为剑脊,忠圣之士作为剑环,豪杰之士作为剑把。若用此剑,那诸侯各自相安无事,天下太平。”

赵王听了,心里有所醒悟,问道:“庶人之剑呢?”庄子冷冷地回答道:“庶人之剑便是蓬头垢面,只会搏杀,是对国家没有多大用处的剑。现在,大王身处天子之位,不用天子之剑,却用庶人之剑,有些不当啊。”

赵王听完,惭愧万分,他走到庄子跟前,深施一礼。此后,赵王专心于朝政,再也不请剑客玩剑了。

成长小课堂

赵王玩物丧志,庄子为了让他清醒过来,故意以剑客身份去接近他,最后成功地让赵王醒悟。庄子有勇有谋、刚毅果断的行事作风让人深深叹服。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也要多动脑筋、讲究策略,既要让事情圆满解决,还要让相关人员心服口服。

孙膑

名人档案

孙膑,战国时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武的后代,著有《孙膑兵法》。孙膑曾与庞涓是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为齐国实现霸业奠定了基础。

名家名言

1.故善战者,见敌之所长,则知其所短;见敌之所不足,则知其所有余。

2.见胜如见日月。其错胜也,如以水胜火。

名人故事

智斗庞涓的孙膑

魏惠王想要寻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于是他花了好些金钱招揽天下豪杰。当时有个叫庞涓的魏国人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

庞涓的确有些真本领。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被他打败了。从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

庞涓自以为是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知道,他的同窗孙膑,本领比他强。魏惠王也知道他,有一次就跟庞涓说起孙膑。庞涓便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谁知庞涓心存邪念,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治了罪,在他的脸上刺了字,还对他使用膑刑,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孙膑”这个名字也正是由此而来。

此时,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于是孙膑借机求助。使者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

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就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也正在改革图强。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对孙膑的才能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儿见面。

公元前341年,魏国派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那时候,齐威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国。孙膑又使出他的老法子,不去救韩国,却直接去攻打魏国。

庞涓收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此时齐国的兵马已经攻进魏国了。

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这时候,齐军佯装败退。庞涓察看了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10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又数了数炉灶,只剩下供5万人吃饭用的了。

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仅剩2万人吃饭用的了。庞涓这才放了心,得意地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10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于是,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

一直追到马陵,马陵道十分狭窄,路旁边有很多障碍物。庞涓恨不得立刻赶上齐国的军队,就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的路被树堵住啦!”

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大都倒在了路中央,只留下一棵最大的。细细瞧去,那棵树的一面还被刮去了树皮,上面影影绰绰地写着几个大字。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几个兵士点起了火把。趁着火光一瞧,那树上面写的是:

庞涓死于此树下。

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但已经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支箭像飞蝗似的冲魏军射来,到处是齐国的兵士。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

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每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他算准了魏兵会在这个时辰到达马陵,于是预先埋伏好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

齐军乘胜大破魏军,甚至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

从此以后,孙膑的名气传遍了各诸侯国。他写的《孙膑兵法》一直流传到现在。

屈原

名人档案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名平,字原。初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推行“美政”,改革政治。后遭旧贵族谗言攻击,被迫辞官。楚襄王时,被放逐沅湘流域,终因国家遭难,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自杀。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篇,开创了“楚辞”这一诗歌体裁,对后世文学具有极大影响。

名家名言

1.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名人故事

醉心民谣的屈原

屈原从小就谦虚而有礼貌,不仅聪明,而且非常勤奋。他每天放学后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如果天黑了他还不回家,他的姐姐就会到学堂去找他。

有一天,天色已经很晚了,可还是不见屈原的踪影,姐姐跑到学堂找他,他竟然不在学堂。最后姐姐连村外的小河边也找了,还是没有找到屈原。直到后半夜,屈原才自己回了家。家人连声追问他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了,他却只是摇头不说,气得姐姐连打他的心都有了。

第二天,姐姐要看看屈原放学后到底要去干什么,于是她躲到学堂的附近。放学后,屈原果然没向家的方向走。姐姐就一直远远地跟着他,看他进了小溪旁的一个岩洞里。

姐姐在洞口听了半天才发现屈原读的都是楚国的民歌。姐姐安心了,原来弟弟每天放学后并没有到处游玩,而是怕别人打扰,自己躲到岩洞里来学习了。

这一天,屈原来到了岩洞里。他时而低声吟咏,时而举目四顾。这样诵读了一段时间后,他那澎湃的思绪逐渐安定了下来,开始静静地闭目遐想。

恍惚之中,他看见一个人来到了他面前,此人双手捧着一卷泛黄的竹简,然后郑重地交付给他。屈原接过竹简一看,原来是一部《楚声》,书里面竟然都是楚地民谣。

屈原吃惊地问道:“地上发生的事情,神仙怎么会都知道?”他再抬头寻找给他竹简的人,却什么也没看到,这是怎么回事呢?他茫然地问道:“好诗难求,仙人何处?”

话音刚落,屈原发现自己手里的竹简也没有了。这时屈原听到了一个温婉的女子的声音:“真诗人间处处有!”屈原茫然四顾。“仙姑你别走!”屈原急切地喊道,却听不到任何回答。

屈原一惊,从梦里醒了过来,原来他竟然睡着了,这时他发现姐姐站在了他的身边。姐姐一边责备弟弟,一边收拾他掉在地上的书,然后拉着他的手朝洞外走去。

来到洞外,远处山上传来悠扬的山歌和叮叮当当的伐木声。屈原忍不住央求姐姐说:“咱们听一会儿山歌再回去吧!”

姐姐记挂着家里的事,山歌虽然好听,吃饭才是最要紧的事,她催促着弟弟,终于把他拉回了家。

屈原太喜欢往山里跑了,几乎每天放学都去,山里面的樵夫、猎户、渔翁、蚕女,甚至巫师和庙祝,都成了他的朋友,都成了他的歌手。他广泛地搜集民间歌谣,然后来到独属于他的岩洞内开始整理、归纳。此时你明白了吧,屈原的诗歌为什么那么受欢迎?这是因为他的诗歌本身就来自于劳苦大众,反映的都是最朴素的民生问题。

成长小课堂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的高洁人品、爱国主义精神也深受大家的敬仰。他创造了一种文学体裁,他的文章千古流芳。这一切的荣誉,并非天生的,而是屈原认真努力、博采众长、废寝忘食的结果。

秦始皇

秦始皇,即嬴政,公元前246-公元前210年在位。十三岁时继承王位。亲政后,任用李斯为相,并派王翦等大将进行统一战争。灭六国后,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自称为“始皇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筑长城,修驰道,同时“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

名人故事

刚毅果断的秦始皇

嬴政十三岁时继位成为秦王,相国吕不韦开始掌握重权。到二十岁的时候,吕不韦不肯放权,嬴政依然是个傀儡王。

当秦王嬴政的胞弟成蛟因为率军攻打赵国中计被困屯留后,吕不韦不但不奏报军情,反而软禁了报急的军使,只让成蛟他们固守。

成蛟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苦苦坚守着。他知道朝中有人拦截了自己的告急文书。于是,他派自己的亲信想方设法与秦王取得了联系,并将前方的实情禀告了秦王。

在前线将士被困多日就要被活活饿死的情况下,吕相依然称前线无战事,这是多么大的谎言啊!秦王打发来使秘密回程,并告知弟弟:援军即到。

这天夜里,他一夜未眠,弟弟在外捍卫疆土遇到困境,却得不到救援,该是解决国事国权的时候了。

第二天,在朝堂上,秦王面向吕不韦问道:“前方战事如何?”

吕不韦一惊,但很快就冷静地回答道:“屯留被困。臣正要救援。”

看到吕不韦一改往日措辞,秦王知道自己昨夜秘密接见来使的事情他还是知道了。“吕不韦的耳目真多!”秦王内心冷冷一笑。看看大殿之上,吕不韦的心腹虽然把持着各个重要部门,但拥护自己的宗室大臣人数也不少,还是能够一搏的。

秦王提高了嗓门儿问道:“你已知屯留被困,为何还不发兵相救?”

吕不韦说:“我也是刚刚得到战报,正要和太后商议发兵救援。”

“太后还在雍地,救兵如救火,令符即刻作废……”

“可是,这不合礼制……”吕不韦的心腹吕执出列阻止道。

“住口!”秦王猛喝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国君既然有权发放令符,当然有权废除。”秦王一改往日软弱之态,不容置疑地说道,其无比威严的神态震慑了所有人。

“国尉!”秦王喊道。

“老臣在。”年迈的国尉出列领旨。

“限你两天之内制出新的令符,我要亲自出征。”这个决定太突然了,满朝文武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对。

“这个万万使不得,按照秦律,除非国家危急,否则,国君是不能亲征的。再说……”

还没等吕不韦说完,秦王就笑着说:“相国不必担心,成蛟是我手足,我定不能辜负了前方将士。”此话说得斩钉截铁,不容反驳。

“长吏。”不等吕不韦再说话,秦王的下一道命令又发出了。

“臣在。”血气方刚的蒙武出列答道。

“令尊是先王托孤重臣,常年征战,积劳成疾,过早离世,卿秉承父志,勤勉有加,今任命你为仆射,今后凡是政令施行之事,必须你和相国共同签署才能生效。”

“遵命。”蒙武高声应道。吕不韦气得青筋暴跳,但是现在的情势已非他能掌控。

“寡人再宣布最后一件事,从现在开始,寡人正式亲政,行冠礼之事待到回师之日再议,退朝!”

就这样,三言两语间,吕不韦权倾朝野的时代就结束了。遇事不慌张,当断则断,努力培养自己的决断能力,这应该是我们从这则故事中获得的启发吧。

韩信

名人档案

韩信,西汉军事家。淮阴人。早年家贫,常寄食他家,曾受胯下之辱。秦末参加项羽部队,因不受重用,改投刘邦,被拜为大将军。楚汉战争中,刘邦采纳他的建议,攻占关中。刘邦、项羽在荥阳相持时,他率军袭击项羽侧翼,占据了黄河下游地区,后被刘邦封为齐王。公元前202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击败项羽。楚汉战争结束后,他被解除兵权,后被吕后设计诱杀。

名人故事

屈伸自如的韩信

韩信小时候,父母双亡,远房的哥嫂收留了他。哥嫂名义上是看他可怜,实际上却是为了把他当成免费的用人,整天让他干活儿。邻居老婆婆看他可怜,有时会拿些饭菜给他。

待到年纪稍长,韩信已经学有所成,他开始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这天,一个泼皮无赖正在街上舞枪弄棒,这个无赖上前一把拽住韩信说:“你站住!就你这柴棒般的小身体还佩剑,趁早把剑扔了吧,别丢人了!”

韩信最不屑和这种人打交道,没理他,只是挣脱了,想走。

见韩信好像有些怕他,此人立刻来了精神。他挑衅道:“你是个男的吗?还没打就想溜,别在世上丢人了。如果想活命,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大爷我就开恩放你走。”

此时的韩信早已熟读兵书,文韬武略已非寻常人可比,别说这么一个无赖,就是十个八个也不是他的对手。但是,想到自己正在寻找真正的豪杰共谋大事,如果因为这种泼皮无赖而惹祸上身,岂不是耽误了正事?此人虽然可恶,毕竟不足以让他费神。他环顾四周,看到人群中还有几个吊儿郎当的人,恐怕是他的同伙。若是在大街上出手教训了这个无赖,恐怕一时难以脱身,闹不好还会惹上人命官司,他岂能因鲁莽而生出事端?

于是,韩信慢慢跪了下去,缓缓从那人裆下钻了过去。这可是天大的耻辱啊!在场的人皆瞠目结舌,不一会儿嘲笑声、指责声就响了起来。当然,这样的结果韩信早已预料到了,他站起身后,拨开众人就忙着寻找赏识自己的人去了。

不久,韩信投奔了项梁的军队,只是他在军营里是个无名小卒。项梁死后他又跟随项羽,尽管有些谋士已经发现了他的才能并向项羽推荐,但他还是没被重用。直到遇到萧何,韩信才算真正开始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后来,他投奔了刘邦,协助刘邦制定平定天下的方略,并率军开辟北方的战场,先后击破魏、赵、齐、楚,为汉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成长小课堂

为人做事,当以大局为重,有时候放下个人的“颜面”,会让你在短时间内感觉难堪,但是它能给你带来长远的好处。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后果,不能头脑发热,冲动行事。

司马迁

名人档案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汉将李陵与匈奴作战失败,率军投降。司马迁因为之申辩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即《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中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其书传记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对后世史学和文学均有深远影响。

名家名言

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名人故事

巧训小偷的司马迁

夜色渐深,司马迁放下手中的竹简,想活动下酸麻的四肢。就在他试着抬腿四处走动时,忽然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他警觉地抬头向梁上望了一眼,心想:看来今夜加班的不止他一人啊。

世事艰难,连年的征战让老百姓的生活更为艰辛,自己家也好不到哪儿去,又有什么可偷的呢?司马迁站在窗口深深吸了一口气。他慢慢地转过身走进了内室,把正在熟睡的妻子叫醒,让她把孩子们都叫起来,说他要检查孩子们的功课。

不久,妻子就把三个孩子都叫了起来,孩子们睡眼蒙眬的,都闹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来到外屋,只见司马迁早已经把油灯拨亮了些,书案边还放了一把铜质的戒尺,脸色十分凝重。妻子望着司马迁的脸,想从上面探寻出一些端倪,孩子们近日并没有什么大的过错,今天是怎么回事呢?

“一郎,背一下‘子曰:富与贵……’这一段话。”司马迁严肃地对大儿子说。

“是,父亲。”老大司马临望望严肃的父亲,忙打起精神认真地背了起来。“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

“不错!”司马迁点了点头,转向老二司马观说道:“观儿,你也背诵一遍!”

老二司马观平时有些贪玩,最怕的就是背书,刚才听到母亲说父亲要检查他们的功课,他心里就有些打鼓,现在见父亲真的让他们背书,他一下子就蒙了,一句也想不起来了。

只见司马迁用戒尺重重地拍了一下桌案,说道:“平时就数你不努力,今后如何做人?一郎,你给他提个醒儿,让他好好听听。”

司马观本来还有些迷迷糊糊,此刻,戒尺的拍打声一下子让他惊醒了。哥哥司马临赶紧低声地提醒道:“子曰:富与贵……”

司马观结结巴巴地复述道:“子曰:富与贵……”“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就这样哥哥背一句,弟弟复述一句,终于背完了,司马观出了一身的冷汗。

司马迁看了看孩子们,问道:“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吗?”孩子们点了点头。“我今晚叫你们起来,就是要你们一辈子都要记住这段话。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一定要分清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即使是世道艰难,也绝不可做梁上君子,记住了吗?”孩子们认真地点了点头。就在这时,从梁上跳下来一个人,他伏在地上就对司马迁磕头,并且呜咽着说:“谢谢大人教诲,小人一定改过自新,绝不再做这样的事情了。”

原来司马迁让孩子们背书是给这位梁上君子听的呀!司马迁没有把他送到官府,反而让妻子去取了一些衣物和吃的送给了这个人。

成长小课堂

司马迁是仁慈而明智的。他的仁慈之心不仅体现在他对小偷的宽容,更体现在他对小偷的教育之上。他不耳提面命,而是用迂回的方式,通过言传身教告诉他,这样做是错误的。他的明智体现在他不以暴制暴,而是从心灵上让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诸葛亮

名人档案

诸葛亮,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谋献策,诸葛亮遂提出联孙抗曹、重兴汉室的建议,即“隆中对”。刘备称帝后,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他任职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重视水利,改善了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还曾先后多次出兵攻魏,争夺中原,后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名人故事

勤学的诸葛亮

诸葛亮从小就是个求知好学的人,总是缠着他的老师司马徽教授他知识。但先生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全用来给他传授知识。这让诸葛亮很烦恼。

古时候用日晷计时,不过必须有太阳才行,如果是阴天或下雨天就比较不方便了。还好水镜先生家喂养的一只公鸡派上了用场:通过定时给公鸡喂食,公鸡的叫声就很有规律。于是,上课的时候,只要公鸡一叫,水镜先生就宣布下课。

诸葛亮可不喜欢听到公鸡叫,要是公鸡能叫得晚些多好。诸葛亮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先生的小书童喂鸡的时间很固定,他就猜想:这是不是和鸡叫的时间有关系呢?

于是他偷偷地带了些粮食,上课前就偷偷地喂一些给公鸡。这招还真管用,公鸡可能吃得太饱了,也就偷懒不叫了,水镜先生的课也就延长了很多,这让诸葛亮的心里乐得开了花。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几天后,水镜先生发现问题了。他问过小书童,知道他是按时喂鸡后,摸着自己的胡子陷入了沉思。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他一脸严肃地问道:“我们读的都是圣贤书,学的是仁义诚信……现在,谁能告诉我,公鸡为什么不准时鸣叫了呢?”

诸葛亮心里很忐忑,但最后他站起来坦诚地承认了错误,说是自己为了多听课才偷偷喂了鸡。

老先生气得当众喝斥道:“你不配在这里读书了,回家去吧!”

诸葛亮没想到会有这样严重的后果,他非常后悔。于是,他恳请师母为自己多说点儿好话。

师母很喜欢诸葛亮,于是欣然答应试试看。然而水镜先生依然固执地说:“他这么小的年纪,不踏踏实实钻研学问,只是一味求快、求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还耍心眼儿欺骗我,这样的孩子心术不正,我怎么还能教他呢?”

夫人恳切地说:“他年纪尚小,虽然欺骗了你,但出发点只是为了多听一会儿你的课,和一般世俗之人所求的截然不同,这么长时间的共处,你难道还看不出这孩子的心地怎么样吗?”

水镜先生后来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了,就又留下了诸葛亮,让他继续跟着自己学习。

诸葛亮有了这一次的教训后,知道凡事不可急进,好学也要讲究方法,所以静下心来更加努力认真地学习了。

成长小课堂

诸葛亮好学是好事,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他为此而“欺骗”老师,可就不对了。对于喜爱的东西,我们往往会有一种急切渴求的心态,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方法,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

王羲之

名人档案

王羲之,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名人故事

勤学苦练的王羲之

王羲之的父亲王旷是淮南太守,收藏了很多书,又酷爱书法。自幼受这种文化的熏陶,王羲之也非常喜爱读书习字。四岁时,他就爬到桌子上,让父亲教他练习写字。七岁时,他的字已经写得很好了。

十岁时,为了让他学习不同的风格和技法,父亲请了当时很有名的女书法家来给他当老师。老师名叫卫铄,年已六十,人们都称她为卫夫人。她待人和气、亲切,但是对学生要求极为严格。卫夫人叫王羲之把他写的字拿来给她看,边看边说:“基础不错嘛,但是,你不要自满,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要继续努力,才能出成绩。”

卫夫人对王羲之十分有耐心,发现他写字的姿势不对,卫夫人就说:“写字的姿势是非常重要的,姿势端正,写的字也会端正;身子歪了,字就会写得不正。”她手把手地教他,还说:“练习写字,心不要浮躁,要平静下来,一笔一画,绝不能马虎,每一笔都要写到位,横就一定要平,竖就一定要直,一点儿都不能歪和斜。这样写出的字才端正。”

在卫夫人的指导下,王羲之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地练习书法,写不好了,就重来,像着了魔似的。他每天要用去大半天的时间在练字上,甚至吃饭、走路或与朋友闲聊,也总是用手指在自己身上横竖撇捺地比画,揣摩字的结构。久而久之,他的衣服都被手指弄破了。王羲之还曾在一个水池边练习书法,久而久之,一池水都被墨染黑了。

王羲之精心钻研书法的体式,对古代书法进行革新,博采众家之长而熔于一炉,终于创造出自己的妍美流丽的独特字体。这也使他在我国书法史上获得了“书圣”的美称。

陶渊明

名人档案

陶渊明,东晋文学家、诗人。字元亮,名潜,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为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后任彭泽令。因不满当时官员的腐败而辞官,归隐田园,至死不仕。其作品以《归去来兮辞》《饮酒》《桃花源记》《咏荆轲》《读〈山海经〉》等为代表,今存《陶渊明集》。

名人故事

不畏强权的陶渊明

陶渊明到彭泽出任县令的时候,很想真正为老百姓做些实事。他的叔父陶逵深知这个侄儿的耿直脾气,劝他做事要圆滑。面对叔父的谆谆教诲,陶渊明陷入了深思:现在从上面当官的到下面主事的衙役,大家都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事态度,只能对软弱的老百姓敲骨取髓,自己真的也要去做这样的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陶渊明一到任,就开始认真地翻看彭泽县的卷宗,他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彭泽县是个人口大县,也应该是个税收大县,可是却收不上税,百姓也反对交税。他把彭泽县的师爷请到了自己的内堂,开始细细询问彭泽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为什么大家会如此反对交税。

师爷看这位新到的县令不但一点官架子都没有,还对自己这么尊重,于是开诚布公地说道:“彭泽县每年每个成年男子都要收地租米五石,这样的税赋实在是太重了,有些土地很贫瘠,再遇上灾荒,根本收不了多少粮食。这样,人们宁可不种也不愿承担地税。为了逃税,人们只得隐匿人口,这才导致了管理混乱,尤其是一些大户人家明明地多人多,更是隐瞒不报,这样官税更加收不上来。最后衙门只能把欠缺的那部分平摊到普通老百姓头上。您说,这彭泽县能不乱吗?”

陶渊明认为天下混乱不堪,自己身单力薄是无力扭转了,但是在这个小小的彭泽县,至少自己还有能力使它发生一些变化。所以,他带人细细调查,掌握了很多实际的数据。下一步就是户主的配合确认。比如说城北的何泰,明明调查的结果是家有良田数百顷,家中成年的奴仆更是达到了几百号人,可是户籍上只写着男丁20人。陶渊明细问了师爷后才明白,何泰的弟弟何隆已经担任浔阳的郡丞多年,而且是太守身边的红人,历任彭泽县令没有一个不小心巴结何家的。“擒贼先擒王”,第二天,陶渊明就带着手下直奔何府。

何府的管家根本没把这样的普查当回事。当陶渊明翻开调查名录开始核对时,管家才傻了眼,又是赔笑,又是递红包,最后把自己东家大靠山的名衔都亮了出来,但是这些都不管用,他只好老老实实地配合。当把何府的人员清点完毕,陶渊明发现他们确确实实隐瞒了200多名成年男丁。

这一下,彭泽县可热闹了,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就查出了当地的豪绅地主隐瞒成年男丁3000多名。初战告捷后,县衙张贴告示,从第二年开始,每个成年男丁所交的税赋由原来的五石降到三石。这让普通的老百姓高兴得眼泪直流,谁能想到彭泽县还真出了一位为老百姓办事的好官。

陶渊明得了民心,却惹恼了郡丞何隆。面对污浊的官场,陶渊明只得归隐田园。

同类推荐
  • 55位名作家的成长历程(二)

    55位名作家的成长历程(二)

    本书介绍了司马迁、蒲松龄、曹雪芹、沈从文、姚雪垠、歌德、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等55位古今中外作家的成长历程。
  • 三国演义(青少年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青少年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它的流传范围、影响程度,都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中独一无二的。
  • 少年奇侠1地宫迷城

    少年奇侠1地宫迷城

    少年侦探林浩浩,少林小子白白和乖乖女秦笑笑组成了少年奇侠三人组,在一次意外之中,龙神王之子酷贝贝因为学业不精,被意外地传送到了林浩浩的家,成为了第四位少年奇侠。在一次集体去北京旅游的过程中,秦笑笑的父亲却突然昏迷不醒,是传说中的生肖诅咒悄然袭来。无尽的地宫,会飞的棺材,复活的尸骨,消失的国宝……
  • 美丽岛

    美丽岛

    本集所选几十篇新故事全部是海外题材。以海外为背景不仅因为地域的差异、距离的遥远而给人很强的新鲜感和神秘感,而且为故事构思和展开提供了更加广阔自由的舞台。选集中的这些故事情节生动,构思巧妙,想象奇特,悬念十足,即有童真纯情的浪漫,又有真情友爱的感动。
  •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怎么办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怎么办

    古今中外,人人都渴望成功。普天下的父母和老师都希望每一个孩子能拥有幸福的未来。一个6~12岁的孩子,今天在小学校园里读书,就是在为未来创造幸福的人生打基础。良好习惯的养成、自信心的建立、责任感的培养、交往能力的提高都是孩子们迎接各种挑战、克服困难、争取成功、拥有幸福人生的条件。
热门推荐
  • 从零开始的系统君

    从零开始的系统君

    中国,一个神奇的国度;我因生于中国而感到自豪,提起中国那就不得不说说具有种种缤纷神秘色彩的传说——系统!而本文诱因一颗珠子的觉醒而拉开了序幕……
  • 平静的高中生活

    平静的高中生活

    现在的改变,能否抚平过去的伤痛。过去的痛还会持续多久。
  • 妖魂情仇

    妖魂情仇

    它坐落在村当中临街,挨着大路,院子坐北朝南,绝对是个阳宅。但是它的破败和沧桑却令它有呈现给人它不变的阴森和荒凉,仿佛它永远被被阴沉沉的天幕遮盖着,好像太阳也偏了心不朝它晒。它就是柳树村有名的百年老屋——鬼屋。
  • 如果我有来生

    如果我有来生

    如果还有来生,我一定好好爱你,抛下一切的一切,除了你。
  • 琉璃浮世

    琉璃浮世

    她,安琉璃,杀人无数,朋友很少,她一直相信有真情,却因为组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穿越后她决定要为自己而活,于是她遇到了他们。/他,默默为她付出,不求回报,就算所有人都不相信她,他依然相信她。/他,喜欢在她面前表现自己,想要给她最好的一切东西,所作所为不过是希望她眼里有他,在面对她时经常口是心非。/他,霸道冷酷,很少说话,对什么事漠不关心,遇见她后用行动来回复她的每一句话,愿意为她改变。/她这一世究竟是手挽多位美男,还是一生一世一双人,亦或是孤身终老。
  • 快穿7号系统

    快穿7号系统

    女猪脚苏雨沫现实中默默无闻的小白,而她还有另一个身份,快穿系统中的执行者。她与太子拌过嘴,看到过西域血鬼,经历过世界末日,看遍了天下美男。她在另一个界面中,终成长成没有心的人,最终是谁让她拾起左胸处的鲜活。
  • 星座殿:少爷是女生

    星座殿:少爷是女生

    五年前的大火让凤凰浴火重生,贵族的饕餮盛宴诡异地开始,十二个星座家族的十三个人重新齐聚,这是一场不归的盛宴,为了找寻自己的身世,她进入了谜点重重的白洁学院,殊不知这一切都是那可笑的阴谋!冒牌货上门,感情的决裂,悬崖峭壁上,她毅然跳下,这是一切都结束,还是新的开始?【我的整个世界都是黑暗的,而心中的那抹身影却是我唯一的光芒,而现在,唯一的一缕光芒都化为乌有】
  • 天凉三寸雪

    天凉三寸雪

    叶惊鸿缓缓将大夏龙雀归入刀鞘,却让另一把长刀直插白帝城门前:“此刀鸣鸿,此城惊鸿!”这一天起,江湖上少了一座白帝城,多了一个惊鸿山庄。少了一个武评榜第一的老不死,多了一个喜爱带着夫人周游列国的天下第一。
  • 贤者之冠

    贤者之冠

    “”烈日起,古王升,飞龙无影,恶魔遁形;钟声起,王已死,北方袭来,重重黑影。”迷雾之地,冰霜城堡,北方废土,西方绿洲,追寻贤者,正邪对决,捧起象征力量与统治的贤者之冠,书写一片大陆的爱恨情仇!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国爱民(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国爱民(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