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34300000028

第28章 “开心日记”和“拼音日记”

目的

您的孩子已经进幼儿园,已经上小学一年级或者更大一些。但是由于教学的旷日持久的毛病,大多数孩子都害怕作文,视作文为畏途。其实,写好作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摄取生活素材的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基础。为了培养孩子初步的写作能力,也许没有比吸引他们写日记更好的办法了。初期的日记,可以是实物组成。当孩子已经学会拼音文字后,就可以开始写正式的日记了。

事例

孩子上幼儿园时,已经喜欢抓一枝笔在纸上涂涂抹抹了,此时,我们为孩子记的日记便告结束,该由孩子们自己写他们自己的历史了。

一天,我正在读一段五线谱乐曲,孩子看见这么些“豆芽菜”很希奇,在不经意间,他抓起一枝笔,在一张废纸上居然把高音谱号给画出来了。

我看到后,非常高兴,给他大概地说了些乐谱知识,表扬了他画得像,并在他颊上吻了一下作为精神奖励。然后把孩子画的那个高音谱号小心剪下来,贴在孩子的日记本上,并标明日期。我对孩子说:“这本是你的‘开心日记’,你还不会写字,没有关系,你可以把有趣的事画下来,把有趣的东西夹进去,只要通过每天的记号,你能够回忆出那天干了什么就行。”

他非常高兴地接受了我的建议。从那时开始,他的“开心日记”中便充满了各种东西。

到“森林”公园去过的那一天,日记中邋遢邋遢地粘了一片树叶;跌跤了,日记中滴了一滴红药水;得到表扬了,日记上有一片红的五角星;第一次看到放风筝,日记里夹着一段细棉线。

复述“开心日记”也是很令人开心的事,任你翻到哪一页,孩子都能根据实物或图画,把那天发生的事原原本本说出来。

当此时,我常常开着录音机,把他叙述的事情录下来,回头再让他自己听,哪些说得好,哪些不好。

有一次,孩子看着“开心日记”中贴上的一张白纸,记载的大概是一段画画的故事,当中还有这么一句话:

我那天画了五张画,爸爸表扬了我,说我画得挺好挺好,然后就把我订起来,挂在墙上。

一个月后,再听这段录音时,孩子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自己发觉了自己的语病。而这种自我发现,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在《开心日记》中,我们还喜欢一起编一些“开心故事”。

譬如在日记中,我们贴了一根鸡毛,大概那天我们观察了大公鸡。于是我问孩子:“你听了这么多故事了,能不能也编一个故事给我们大家听听呢?”

“好哇!我讲一个鸡的故事,好吗?从前哪,有只大公鸡……它……它”他似乎开了头就说不下去了。

我就又把以上的开头写进“日记”,然后问道:“它怎么样?”

“它有很多很多士兵,它有一个军队,叫鸡军队。”他想了想说道。

“噢,一个鸡军队,这军队在干什么呢?”我问。

“他们在训练。”他说。

“怎么训练呢?”我问。

“先排队,然后向右看齐,然后向前看。然后开枪的开枪,丢手榴弹的丢手榴弹,有的在射箭,有的在弹弹弓……”

“他们这么训练干什么来着?”我问。

“他们要跟狐狸打仗,因为狐狸老是要吃鸡。”

“那么,现在有了鸡军队,狐狸还来不来呢?”我问道。

“来的,有一天晚上,狐狸来了,它的肚子饿了。”他说道。

“鸡军队有没有发现狐狸呢?”我问道,并且把以上孩子所说统统记录下来。

“鸡军队的队长,在望远镜里早看见了狐狸的尾巴,但是它不响,等狐狸走近了,它就吹响了哨子‘嘀……’全部的鸡军队冲出来,有的啄狐狸的眼睛、有的拔狐狸的毛、有的用棍子打他、有的用石头丢他,后来,后来,就把狐狸打死了。鸡队长很高兴,就说:‘把蜡烛点起来,让我们大家来庆祝,干杯!’”

最后一段,孩子一口气说了出来,我也一口气把这个故事记下来,取名就叫《鸡军队》。

我们常常在一起编故事,经常是开了一个头后,说到哪里是哪里。

孩子对自己编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当我将记录的故事读给他听后,他还喜欢作一些修改,然后到幼儿园去把这些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

因为我们夫妻俩都是教师,每天晚上少不了都要看书、写作、批作业。所以孩子从小看到最多的就是我们一到晚上都要拿着钢笔在纸头上写写画画。很多的时候,如果还不到他睡觉的时间,因为怕他在一旁吵闹,我们也多数是丢一枝彩色笔和一些纸张给他,随他去乱涂乱画。

有次周末的晚上,我们照例还是做我们自己的工作,让孩子自己在纸上涂抹。一般的时候,到8点钟我们就要请他上床睡觉的。但是那天晚上,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拿着一枝笔,找到一张练习本的纸,按照练习本上印好的横线,一行行地写个不停。

我凑过脸去,看到他写的“字”确实比较整齐,笔画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就是不能理解他写的是什么文字。我们并不在意,只是表扬了他一番。

谁知他越写越来劲,到了8点,却不肯上床。并且声明:“请你们不要吵我,好不好?我在写文章呢!”

为了不妨碍他“写文章”,我把上床睡觉的时间推迟到8点半。然而到了8点半,任你怎样催他休息,他还是不肯。我又推迟到了9点。但是到了9点,他仍然大言不惭地宣布:“我的大脑里有很多东西,不写出来明天会忘记的!”同时依旧手不停笔。

因为是周末,第二天可以不上班,我也没有太理会他。心想,就让他写到和我们一起睡觉吧!

不料到了10点,他还是兴致勃勃。完全没有睡意。

“凯凯,时间不早了,该睡觉了。”我们是苦口婆心。

“不行,我必须把文章写完才能睡觉——你们,还是你们先睡吧,放心,我会早睡的。”想不到,这些我平时说的话,都“录”进他的小脑袋里去了。

因为考虑到他做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写文章。我们不敢打扰他,于是就躺在床上饶有兴趣地看着他像煞介事地“写文章”。

最后我们只能用假装大打呼噜来表示我们已经早睡熟了。呼噜声此起彼伏。大概已经10点20分了。他才伸一个懒腰,把笔丢下,准备睡觉了。

我们连忙爬起来,帮他脱了衣裤,一塞进被窝,他就睡着了。

我则拿起他写的文章,端详起来。确实是好文章啊!就这样的练习本纸,他就这样一行行地写了十多页!而且是一丝不苟,整整齐齐的书写!谁能说,这不是他在用他发明的特殊的语言符号,在表达着他的特殊的感情呢?

看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孩子读一年级后,仅仅几个星期的时间,已经学会了拼音。既然会拼音了,就意味着可以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了。因为他在平时,已经会用大量的语言表达许多思想感情甚至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了。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让他真的用拼音文字写他自己的感情和生活呢?

为了使他对写作感到兴趣,我特地到文具店买了一本非常好看的日记本和一枝很漂亮的圆珠笔,交给他说:“你既然已经会写拼音了,那么,就可以真正地把自己看到、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了。从今天开始,请你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写一写日记好吗?随你写什么都成!”

从那天晚上开始,他就开始了日记的写作。

每天他的日记完成后,我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大声地朗读,让他的爷爷奶奶和妈妈都做听众。刚开始,日记写得并不好,经常是乱七八糟地什么都写,什么都有。渐渐地,随着他观察力的加强和汉字量的增加,他的日记写得好起来了。

当他把日记递给我时,我总要大声宣布:“各位注意了,我开始朗读凯凯的日记了!”而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会像一只小老鼠似的找一个门角躲藏起来,在门后面吃吃地笑。

是的,他非常喜欢我朗诵他的作品,只是有些难为情罢了。例如:

今天我zai学校yao大便,dan是我mei有草zhi,

(在)(要)(但)(没)(纸)

我jiu wen人jia jie,可是人jia mai有

(就)(问)(家)(借)(家)(没)

我jiu dao老师na r去jie lao shi jei gei我一张

(就)(到)(那儿)(借)(老)(师)(借)(给)

这种日记写出来后,我们大加表扬,我并且还大声朗诵了三遍。这时,孩子已经完全躲到门背后去了,只能听到门后传出的更为放肆的笑声。

因为他在这段日记的最后一句话中未点逗号,我就故意读成,“我就到老师那里去借老师,借给我一张。”孩子听后,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我想,他应该已经理解断句的重要性了吧!

夹杂拼音的日记阶段很快就过去了,大概到一年级下,孩子就能少用或者不用拼音文字写日记了。如下面的一则,除了很好地记叙了突发事件,孩子还在日记一旁画了插图,十分有趣:

今天上课时候,因为小朋友上课比较吵闹,把徐老师给气坏了。她就大骂捣蛋的叶勇。骂着骂着,她的假门牙突然掉了出来,她连忙用手又把它塞进嘴里去。

假牙掉出、塞进不过一两秒钟的过程,就被孩子敏锐地捕捉到,而且记录在案了。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即时观察能力!

写日记,要使孩子觉得是开心的事,有趣的事,不能让他觉得是苦差事。任何事件,乐意为之的,再苦也是乐,不高兴为之的,再好也是苦的。古人说的“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大概是教育的重要真谛。

我从来不指责孩子的日记写得不好,只要是交给我看的,总是放开嗓子,纵情朗诵。当然,每次都躲起来听读日记的他,完全能从我朗诵的语气、语调以及夸张的表情中,感受到我对这篇日记的评价。

因袭幼儿园的习惯,孩子到二年级时还喜欢在日记中夹实物、画图画,甚至于乱写乱涂,但这都被认为是正确而可以得到鼓励的。

孩子到二年级时,已经能在日记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意见了。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有关“隐私权”的知识,日记不太愿意给我看了。当然,我不能强迫看他的“作品”,不过在他不知道时,我也会偶尔偷看一下,以了解孩子思想的发展状况而已。但到孩子进“预备班”后,确实不曾“偷看”过他的日记。

下面是他二年级时的一篇日记。

吃过午饭,本来应该上楼进教室睡午觉的,可是我在草坪看见一条死蚯蚓。我跟姚鸿燕说:“人死了要埋起来,不能污染了空气,蚯蚓死了也应该埋起来。”说着我们就找了一个空火柴盒当关才(棺材),再找一块地方挖一个洞,然后把盒子放进去,把泥土盖好,这就算是蚯蚓的“坟”了。

回到教室,同学们都在睡觉。老师走过来,骂了我们一顿。老师说:“你们干什么去了?”我们说:“我们埋死蚯蚓去了,因为死蚯蚓要污染空气的。”

“但是我要你们睡觉的!蚯蚓不关你们的事,赶快睡觉去!”

我们就去睡觉了。

我想,污染环境的蚯蚓怎么“不关你们的事”呢?要是老师把孩子们这种天真可爱的热情都保护起来,发扬光大,那该多好啊!

后来,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孩子的作文一直没有什么问题。我想,第一是他从小就打好了写作表情达意的基础。第二,不断的写日记,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因为从日记中,他既学会了采撷生活素材的能力,又使他的大脑构成了从生活到文字的纽带。

提示

日记,记下了一个人前进的足迹,奋斗的历程。回过头去,无论是读孩子的日记,或者是孩子读自己充满童趣的记录,无不感到一种淳朴的童贞的美感,这是写日记的一个方面,也是从日记的实质来说的方面。另一方面,写日记能提高孩子的观察、思考和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能力,确实是不可否认的。

写日记,同样必须引起孩子们的兴味才行。

第一,日记本最好是新买的、漂亮的,这样孩子会感到你的郑重其事。

第二,大人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之时,小孩亦然,因此不得不经常督促。督促的方式不能是:“为什么不写日记?”或者“赶快补写起来!”的指责式的,而应该是:“跟同学打架了吧,我看这件事写出来蛮有劲的。”或者:“你最喜爱的手枪断掉了,心里一定难过吧?这可是一件大事,应该记下来才对”的启发、规劝和诱导。

第三,不能指责孩子日记写得不好,更不能用“狗屁不通”等伤人自尊心的字眼。只有带着欣赏意味地朗诵孩子的日记、饶有兴趣地听孩子介绍日记中的故事、适当地为孩子修改日记,才是帮助孩子坚持将日记写下去的保障。

今天,孩子的作文,从小学到高中似乎都成了问题。教师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教作文,书店里关于教作文的书叠床架屋,但是孩子们仿佛还是写不好作文。问题出在哪里呢?

其实,语言和文字,只不过是表达个人思维感情的不同形式。因此,原则上,会用语言表达的孩子,只要会写字,就已经具有了文字表达的能力。只不过一种是用语言,另一种是用文字罢了。今天许多教师和家长都在为作文而尴尬,其实,这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我以为,一是我们不应该把作文看成了一种似乎是特别的课程。其实作文只是文字的语言表达而已。从本质上看,一个会讲话、又会写字的人,就一定会写作文。

二是孩子们写作文需要两个决定的条件,有生活和采撷生活素材的能力;有写作的激情。写日记是最能够帮助孩子们获得以上条件的途径。

三是从生理和心理上来看,孩子们往往最重视“现在进行时”的生活而比较忽视“过去完成时”的事情。这是我们许多命题作文写不好而请孩子们回家写“随笔”却比较成功的道理。而日记要写的正是孩子们的“现在进行时”,所以也比较容易成功。

可能有家长会说,孩子们“现在进行时”的文章比较容易写好,的确有道理。但是请不要忘记了考试的“指挥棒”。平时写惯了“现在进行时”的作文、做惯了随心所欲的文章,考试怎么办?

是的,我们总是记着考试的可怕的事实。但是我要说,写日记的方法,是帮助孩子们学会作文的最好方法。也就是说,通过长期写日记的习惯,孩子们将在摄取生活素材、积累作文资料和运用感情等方面得到锻炼,也就是说,通过日记能从一个方面帮助孩子们学会作文。一旦他们已经学会作文了,还怕什么考试呢?

猜题、押题、背诵所谓优秀应试文章、大量阅读那些不知道从哪里抄来的作文技巧、大量练习那些教辅书上的题目等等,这一切,都是建筑在你的孩子不会写作的基础上的!

《西游记》最后一回写孙悟空成正果后,对唐僧道:“我已成佛,难道还要戴这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不成?趁早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唐僧道:“你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不翼而飞了!

是的,当孩子们真正学会了写作——孩子们终于“成佛”的时候,那可恶的考试的紧箍咒,也必将从他们的脑袋上永远消失!

同类推荐
  • 我的第一本育儿书

    我的第一本育儿书

    这些情况在80后父母中是非常普遍的。虽然他们通过书本、网络或是孕前培训,掌握了一定的育儿知识,但从产后住院期间看,大部分父母都不会照顾婴儿。
  • 孩子素质教育——情操篇

    孩子素质教育——情操篇

    气节是我国固有的道德标准,现代还用着这个标准来衡量人们的行为,主要的是所谓读书人或士人的立身处世之道。但这似乎只在中年一代如此,青年时代倒像不大理会这种传统的标准,他们在用着正在建立的新的标准,也可以叫作新的尺度。中年时代一般的接受这传统,青年时代却不理会它,这种脱节的现象是这种变的时代或动乱时代常有的。因此就引不起什么讨论。直到近年,冯雪峰先生才将这标准这传统作为问题提出,加以分析和批判:这是在他的《乡风与市风》那本杂文集里。
  • 读懂孩子“说明书”:如何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读懂孩子“说明书”:如何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本书收录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以及真正了解和解决孩子所存在问题的方法方案。全书分为:言传身教、有效的惩罚方式、培养与成长三部分。
  • 孩子健康成长的100个细节

    孩子健康成长的100个细节

    本书总结了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注意的100个细节,具体为:做人的16个细节、做事的15个细节、学习的26个细节、交往的16个细节、生活的27个细节等。每个细节的开头是点睛之笔,接着用经典故事做导引,并对故事进行深度解析,让孩子能更进一步认识细节的重要性。同时,每个细节后面都有一个“身体力行”板块,为广大的孩子提供了落实细节的具体指导建议,这些建议非常直观、切实可行、极具操作性。在很多细节的最后,还有“智慧背囊”和“小贴士”,不仅能让孩子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更能让孩子感受到每一个细节中所蕴含的不朽的智慧。
  • 孩子,你真棒

    孩子,你真棒

    本书为家长们总结了一套教育方案,帮助造孩子坚韧的性格、关心他人的品质以及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这些优良特质的决心和毅力。一旦开始运用这些真正的养育秘诀,你自己、你的孩子以及你的家庭都将变得更快乐、更幸福!
热门推荐
  • 族之缘

    族之缘

    在茫茫大陆之上,魔、圣、尊三足鼎立,却奴役万灵……直到……
  • 穿越之五胡称雄

    穿越之五胡称雄

    五胡乱华,中华的脊梁被敲碎一次,历尽辛苦,我们终于将这根脊梁找回。蒙元入侵,华夏再一次蒙羞,这一次,我们亦花了几百年洗刷这份耻辱。满清入关,炎黄子孙又一次遭受上天的唾弃,默默忍受着野蛮的屠戮和掠夺。但是,我们依然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因为,无论我们遭受上天怎样的不公,无论异族如此野蛮的将屠刀架在我们的脖子上,我们当中,总有那样一群孜孜以求,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将天下扛于肩上,不甘于这耻辱的命运……
  • 西游世界大破灭

    西游世界大破灭

    这是西游世界为背景的黑暗故事。两个世界的碰撞,人魔相遇的乱世剩下什么?一个人不停的就想做死的故事。
  • 那一名女孩

    那一名女孩

    姚瑶在校园中和青梅竹马朱文豪的发生的种种事情
  • 残眼焚天

    残眼焚天

    他天生右眼无法睁开他是天生经脉阻塞的天弃者。一柄孤剑闯出孤城,是废物还是妖孽。天道不公,命运多变。待到残眼睁开日,心化烈焰,焚烧苍天。且看少年郎,残眼焚天。
  • 我知道黑夜的悲伤(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知道黑夜的悲伤(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是一本随笔集,作者通过自己家庭在矿区生活的展示,揭示了处于黑暗中人性的绝望和反抗,场景和故事不断转换,旨在启迪读者寻找光明的源头。矿区是人类生存困境的一个原型,一个隐喻,一个象征。黑暗、封闭、压抑。要勇于面对,而且看清其中的所有一切,作家的内心必须有光。夏榆是朴素的,不是华美的;是明朗的,不是含蓄的;是掘进式的,不是呈碎片化的。
  • 凤惊九霄

    凤惊九霄

    前世,渴望亲情的她偏偏被自己一心呵护的亲人害死。今生,明明不再相信感情,她却一再被身边的人感动。冷莫翎,一缕来自现实世界的强悍灵魂,当风华绝代,腹黑无情的她,凤临异世后,又会在这个以武为尊的异世大陆,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我和偶像恋爱

    我和偶像恋爱

    “啊,好帅好帅”男主:真的吗?每天在我怀里还没看饱?!!原来你是这样的人咦~
  • 这个老头不是人

    这个老头不是人

    当你走在路上,一个老头突然拉住你跟你说你有血光之灾时,你会怎么想?当你正在疑惑时,这个老头又从怀里凭空变出一块金砖递到了你手里的时候,你又会怎么想?我想我一定是疯了,居然跟一个素不相识的神棍老头跑去捉鬼,抓龙,炼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