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35200000003

第3章 中医诊疗绝技

名医扁鹊的神奇望诊术

中医的诊断方法有四诊:望、闻、问、切。古人也将医生的诊断水平分为四等:“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就是将能够通过望诊即观察病人而做出准确诊断的医生,定为最高水平的医生(“神医”)。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就是这样一位“神医”。汉朝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扁鹊的神奇望诊术有详细的记载:

一天,扁鹊路过齐国,齐国国君齐桓公知道他是一位名医,便把他当作贵客接待,并在王宫召见他。扁鹊见到齐桓公,看了看他的面色,就很直率地说:“您得病了,不过现在病在皮肉之间,还很容易治疗。如果不治,病将会加重。”齐桓公觉得自己身体很好,没有任何不适,于是并不把扁鹊的话当真,他毫不在意地回答说:“寡人素来身体很好,从无一点不适的感觉。”

几天之后,扁鹊又见到齐桓公,他又说:“您的病已发展到血脉了,如果不治的话,病情还要加重。”齐桓公听后仍不理会。扁鹊走后,他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医生就是这样喜欢故弄玄虚,以抬高自己的身价。还想把健康的人当病人治,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

又过了几天,扁鹊再次见到齐桓公,又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之间,如果再不抓紧治疗,将有生命危险。”齐桓公听后很不高兴,不再理睬扁鹊了。

又过了几天后,扁鹊见到齐桓公,一句话也没有说,掉头就走。齐桓公觉得很奇怪,就马上派人去追问缘由。扁鹊直言相告:“齐桓公的病已经很重了!如果病在皮肉之间,我可以用汤药或热熨的方法来治疗;如果病在血脉,我可以用针石来治疗;如果病在肠胃,还可以用药酒治疗;如果病在骨髓里,我就束手无策了,就算神仙下凡也无济于事了!现在齐桓公的病已在骨髓了,因此我只能回避了。”

几天之后,齐桓公果然发病不能起床,急速派人去请扁鹊,但扁鹊已经离开了齐国。齐桓公的病越来越重,最终无法医治而死亡。

这个故事也引申出一个成语——“讳疾忌医”,即有病拒绝医生的忠告,最终导致恶果。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中医望诊术的高超与神奇。

当代中医话望诊

我国已故著名新闻学专家、曾任新华通讯社社长的穆青同志,是中国新闻界人所共知的老前辈,穆老对中医的关注,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2002年3月,著名中医专家唐大夫应邀到穆青家中为其夫人诊病,唐大夫一进门,就看见穆青坐在沙发上,面色黧黑、目暗睛迷、双眼失神、精神萎靡,职业的习惯使唐大夫心中掠过一丝不祥之兆,因为唐大夫从中医望诊判断,穆青的身体肯定有问题,而且病情不容乐观。在为其夫人诊完病后,唐大夫建议穆青去医院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

穆青听从中医大夫的建议,第二天就去北京一家大医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体检结果却未发现穆青身体有任何异常。唐大夫得知这一消息,虽然感到高兴,但仍不免对医院的检查结果感到疑惑。

当年11月的一天,唐大夫又被穆青请到北京,才得知穆青因肺癌晚期已做了手术,仍在住院。唐大夫的心情非常沉重。病床前,穆青握住唐大夫的手说:“唐大夫,你看出来的病,他们给我体检时却没有检查出来。我很想知道,当初你是怎样知道我身体有病的呢?”

唐大夫回答说:“我当初做出的判断,运用的就是中医的‘望诊’。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属‘望、闻、问、切’四诊之首。清代名医林之翰曾说过:‘四诊为岐黄(中医)之首务,而望大为切紧。’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内五脏六腑气血的盛衰都能反映在面上。面部的色泽、形态可反映出内脏及全身的生理病理状况,正如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所说:‘有诸内必形诸外’。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望神可以了解体内精气的盈亏。神的表现突出于目光,眼睛是心灵之窗,人的精神活动,往往无意中流露于目光,所以眼睛是可以传神的。中医认为,神来源于先天之精,又靠后天之精滋养,精能生神,神能御精,精足则形健,形健则神旺;反之,精衰则体弱,体弱则神疲。您老当时双目失神,目暗睛迷,即是精损气衰,说明脏腑功能已有衰败的表现。再则面色黧黑,也是病色的表现。古代中医学家根据大量临床经验,发现青、黄、赤、白、黑,多预有病。面色与内脏具有内在联系,故望面部色泽可以了解脏腑气血之盛衰以及邪气之所在。黑为阴寒气盛之色,主肾虚、寒症、痛症、水饮和瘀血,凡肾阳虚衰,水饮不化,阴寒内盛,经脉拘急,气血不畅,均可导致面色黧黑。”

穆青听后点点头,感慨地说:“原来‘望诊’有这么大的学问,中医真是博大精深啊!”

史书记载的脉诊奇案

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史学专著。《史记》中对古代名医的一些脉诊病案,有十分详细的记载。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汉文帝时有一位名噪一时的医学大师,名叫淳于意,又称仓公。仓公年幼时受业于阳庆,从那里得到了脉书、五色诊、奇咳术等许多秘籍,学成之后行医天下,留下许多有关脉诊的神奇故事。有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有个人头痛,仓公为他把脉之后说:“你的病情十分险恶,无法言状。”病人走后,他对病人的弟弟说:“你哥哥患的是疽病,不久将在肠胃之间发病,5天之后开始浮肿,8天之后吐脓而死。”后来发生的一切都一一应验了。还有一次,一个人患腹痛,仓公切脉后说:“你是吃了不熟的狗、鸟或鱼肉,在腹内成疾,已无法治疗,30日之内必死。”结果20多天病人就病发而亡了。

听说仓公的脉诊很准,济北王特请仓公到王宫为他的侍女们把脉。其中有一位侍女身体十分健壮,仓公把脉后说:“这个女子的脾脏有病,不能过分劳累,否则春天会吐血而死。”济北王不相信,结果到了春天,这位侍女在一次劳作之后,突然倒地,呕血而亡。

在中国古代医生中,切脉高手实在不乏其人。据《后汉书·郭玉传》记载,汉和帝时,著名医生郭玉也擅长脉诊。有一次,汉和帝想试一试郭玉切脉的本领,就叫一位手腕秀美如玉的男宠与一些宫女混杂在一起,躲在帷幕后面,然后让她们依次伸出手腕,请郭玉把脉。诊完脉后,郭玉对汉和帝说:“左阳右阴,其中的脉象有男女之别,好像有怪异的人混杂在宫女里面,我认为刚才接受切脉的人不全是女子。”汉和帝听后不禁赞叹其脉法之精湛。

另据《北史》记载,南北朝时马嗣明也是一位切脉高手。有一位18岁的贵族少年邢大宝患了伤寒病,马嗣明为他把脉后,对在场的一位官史杨愔说:“这个孩子的伤寒病并不严重,不必治疗就会痊愈。但他的脉象中却有死亡的征兆,发病之时如不及时抢救,就会丧生。”不久,皇帝在一次宴会上对邢大宝的父亲邢子才说:“听说你的儿子很有才华,我想让他跟我出游一段时间。”杨愔听到后上奏皇帝说:“马嗣明说邢大宝的脉象很恶,一年之内恐怕会生暴病,如果让他跟陛下出游,万一他突然发病,会因为治疗不及时而丧生的。”但是,皇帝与邢子才等大臣都认为邢大宝这样年轻,身体看上去也很健康,马嗣明的诊断未必准确。结果不到一年,邢大宝果然在随皇帝出游途中暴病身亡。

曹雪芹与中医脉诊

中国古代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不仅擅长写作,对中医脉诊也有很深的造诣。

清朝中期,北京城里有一个官家夫人,两个月没来月经,精神倦怠,头目眩晕,不思饮食,四肢酸软,胁下胀痛,夜间失眠。官家大人先后请了京城的几位医生诊治,均不见效,大人十分焦急。听说曹雪芹是写书的,也精通治病,便派人请来为夫人看病。同时又多花钱再请一位名医来,让他们共同诊治,也好有个比较。

名医和曹雪芹都被官家请到家中。那名医把脉后,面带笑容,连声道喜,说夫人怀孕了,曹雪芹接着把脉后,却说:“我看夫人不是怀孕,而是得了病。”

名医听后一怔,随即轻蔑一笑,问道:“你说是病有何依据?”

曹雪芹回答说:“夫人左寸脉沉数,左关脉沉伏;右寸脉细而无力,右关脉虚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脏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气太虚;右关虚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故见月经不调,夜间失眠;肝血亏气滞,故见胁下胀痛,月经过期,心中发热;肺气太虚,故见头目眩晕,如坐舟中,自汗。脾土被肝木所克,所以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这些症状及脉象都说明,夫人是病不是孕。”

名医听后却傲慢地说:“我出生于医学世家,名声京城众人皆知,难道还不如你这个半路出家的行医者?是孕是病,不久自可见分晓。”

官家大人听信名医的诊断,不再给夫人服药治疗。然而3个月过去了,夫人的肚子不仅没有鼓起来,症状反而更加严重,以致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后来曹雪芹假借“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将这个病例写入《红楼梦》中。

中医脉诊的奥妙

2008年6月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中欧中医药大会上,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在会上致词时披露:“中医不但能够通过脉搏诊断妇女是否怀孕,而且能够判断男女。这是系统生物学最好的一种应用与实践。”

大约一个月后,有些对中医持怀疑态度、要求取消中医的人士公开质疑尚勇副部长的说法,认为是在宣扬“伪科学”。究竟谁对谁错呢?

这一争议使笔者想起了发生在20多年前的一段经历。当时笔者正在一家省级大医院的妇产科实习,带教老师是一位60多岁的中医妇科专家王先生。王老师出身中医世家,在基层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已数十年,“文革”后调到省城大医院工作。王老师医术高明,对诊治各种妇科病、产后病及用中药保胎疗效极佳,且平易近人,对病人态度十分和蔼亲切,对我们这些到医院实习求学的中医大学生也乐于指教。在门诊实习过程中,笔者发现,除了许多前来求治的患妇科疾病的病人外,经常有一些孕妇专门挂王老师的号请他把脉,王老师细心把脉后,除了叮嘱孕妇需要注意的事项外,还告知其所怀胎儿的性别,并同时记录在自己的一个小本子里。孕妇分娩后就会将新生儿的性别通知王老师,王老师再翻开小本子与所记录的性别相核对,结果都很准确。

一传十,十传百。许多孕妇都到门诊请王老师把脉。当时国家尚未实施独生子女政策,没有人因为知道怀女胎而去做人流,而且大部分孕妇都是在预产期前的两三个月才来请医生把脉,已不可能堕胎,所以孕妇们只是想通过脉诊早知腹中胎儿的性别而已,王老师也从中总结出了丰富的妇产科脉诊经验。

“有没有测不准的?”笔者冒昧地问王老师。王老师说,也有个别测不准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孕早期来的,把脉准确率就比较低,越接近临产把脉的准确率就越高;二是孕妇原来患有心脏病的,因为中医认为脉为心所主,所以这类孕妇脉象较为复杂,判断难度较大。

中医诊脉为何能判断男女?如何根据不同的脉象进行判断?王老师对学生的提问总是不厌其烦地用中医理论耐心讲解与示教,并指导学生体验不同的脉象变化,使学生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和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一个月的妇产科实习时间虽短,但王老师的精湛医术与音容笑貌却令笔者永久难忘。

奇怪的是,据媒体报道,某省有几位“名中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说此事“不可能”。自己不了解却说“不可能”,这只能说明中医脉诊的精髓已被许多当代中医所抛弃。随着许多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的相继离世,当代中医为了经济利益,正在放弃脉诊,转而借助CT等收费高昂的西医手段进行诊断,许多中医院以拥有现代诊疗设备为荣,“中医西化”、“不中不西”的结果使病人检查、诊疗与药费开支越来越大,而中医由于抛弃了收费低、疗效好的经典诊疗技术,丧失了自我,导致临床疗效越来越差。这就难怪连“名中医”都不知中医脉诊奥妙之所在了。在不久的将来,病人该去哪里才能找到真正的中医看病呢?

奇妙的中医心理疗法

古语云:“心病还需心药医”。就是说,许多心理异常引起的疾病,服药往往难以奏效,正确采用心理疗法,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关心理疗法的医案,在中医古籍中常有记载。

清代名医徐灵胎在其所著的《徊溪医书》中记载了一个医案:一位年轻的书生,家境贫寒,却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终于上京城考中了状元。然而在获悉自己中状元后,书生喜不自禁,得了个嬉笑不休的毛病,整天嘻哈狂笑不止。于是求一位名医诊治。名医在问清发病的原因后,对这位状元说:“你得的是不治之症,无药能治,请赶快起程返乡,否则将死在外地。”状元听了名医的话,十分沮丧,立即星夜兼程返回家乡,路上提心吊胆,情绪低落。没想到7天后回到家乡,嬉笑不止的毛病已不治自愈。状元正要讥讽名医几句,此时书童呈上名医的一封信,信中写道:“先生中状元后,大喜伤心,非药力所能治愈,故以死来恐吓之,所以治病也,今无妨矣。”状元阅后钦佩不已。

古籍《续名医类案》也记载有这样一则病案:明朝有个农家弟子,名叫李大谏,自幼勤奋好学,头一年考上了秀才,第二年又中了举人,第三年会试,又中了进士。儿子的喜讯连年不断传来,务农的父亲十分高兴,逢人便夸自己的儿子有出息,每次夸赞儿子时便大笑不已,久而久之,不能自主,得了狂笑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均无效果。李大谏只好上京向一位御医求治,御医思考了很久,对李大谏说:“你父亲的病可以治疗,不过有失敬之处,还请多加原谅。”李大谏说:“谨遵医命,不敢有违。”御医随即派人到李大谏的家乡报丧,对他父亲说:“李大谏在京城患了急病,不幸去世了。”李大谏的父亲听到噩耗后,哭得死去活来,由于悲痛过度,狂笑病也就自愈了。不久,御医又派人告诉李父说:“你的儿子死后,幸遇名医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被救活了。”李大谏的父亲听后又止住了悲痛。就这样,历时10年之久的狂笑病竟然不用服药就治愈了。

中医认为,悲哀属于阴性的消极情绪,但在一定条件下,悲哀却可以使人平息激动,控制喜悦,忘却思虑,从而转化为积极的治疗作用。以上两个病案就是用极度的悲哀治疗狂笑病的中医心理疗法的成功范例。

“心病”与“心药”

大明万历三十二年,在远离京城的西北地区的一个偏远小县,久旱无雨,千万亩农田无水灌溉,田里的禾苗即将枯萎……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粮食的绝收将意味着当地百姓无粮充饥,无法生存。随着旱情的加重,知县大人的病情也在加重,只见他躺在床上,神情憔悴,面色枯黄,一双无神的眼睛看着窗外如火的烈日与干旱的农田。他的夫人此刻正在熬药,几天前她已请过几位名医上门为知县诊治,服了几天的中药,知县的病情仍无好转的迹象。

一天,一位名医再次被请到县衙为知县诊治,知县夫人问道:“大夫,为什么他吃了这么多的药仍不见效?难道真的不可治了吗?”医生无奈地摇了摇头,留下一条药方就离开了。

正巧,门外一位年轻的民间郎中求见。“你能治病?”知县夫人不信任的心态溢于言表。这位青年郎中却不顾这些,只是冷静又娴熟地给知县把脉看舌。一会儿,郎中站起来,胸有成竹地说:“夫人,今晚你家大人的病就会好转,明日就会痊愈。”

“此话当真?”知县夫人认为他在胡扯,又问:“先生开的什么药?”

“知县大人的病不用吃药!”青年郎中微微一笑,彬彬有礼地走了。

知县夫人并不相信,她嘱咐仆人按名医的药方买回中药,准备晚上再给知县服药试试。

天刚入夜,一阵惊雷把昏昏沉沉的知县从床上惊醒。

“打雷了,下雨了?”知县听到雷声后竟神差鬼使般地向门外跑去,夫人和仆人都以为他中邪了,一个个向他跪下:“大人,您怎么了?”

门外大雨倾盆而下,知县站在雨中抹着脸上的雨水,高兴地笑了起来……

大雨下了一整夜。第二天,知县的病真的好了,大家都觉得很奇怪,这么重的病为什么淋淋雨就好了呢?原来,青年郎中通晓气象,又深知知县病因。知县也就在他的正确“诊断”下,“不药而愈”了。

中医认为,疾病是人体阴阳失去平衡所致,而健康,就意味着人体内的阴阳及人体与外界之间都保持着平衡。“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医称之为“七情”,而“七情”的过度,都可能使人体的阴阳失调而导致疾病,因此,对于“七情”所致的心理疾病,用药往往治标不治本,只要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病情就会不药而愈。正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

擅长治疗心病的清代名医

清朝初年,有一位名医叫傅青主,他擅长治疗各种妇科病及心理疾病,每日上门求医者络绎不绝。

一天,一位男子上门找到傅青主,诉说他与妻子李某相亲相爱,感情一直很好,但最近他们因小事发生争执后,妻子感觉委屈而闷闷不乐,几天不吃不喝后,便一病不起,整天病卧床上,虽请了多位医生上门治疗,但服药后均无效果,故请傅青主开一剂药方治疗。

傅青主听完陈述后,便告诉这位男子,速到河滩找一块鹅卵石,回家洗干净后放入锅里,加水煎煮,待石头煮软后作为药引使用,便可治愈妻子的病。并告诉他,煮石时,要不断往锅里加水,而且人不可离开。

男子回家后,便马上如法炮制。他日夜不停地熬煮石头,不断地往锅里加水,不断地往灶中添柴。几天下来,他眼睛被火烟熏得红肿了,人也消瘦了。虽然疲惫不堪,但他仍然牢记傅青主医生的话,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妻子看见丈夫这样辛劳地为自己煮石,非常感动,不禁化怨为爱,转怒为喜,于是强撑病体下床,主动帮丈夫看火煮石,并嘱他再去问问傅医生,这石头为什么煮了这么多天,都还煮不软呢?

男子向傅青主提出这一疑问时,傅青主便笑了。他告诉这位男子,他妻子的病已经好了,没有大碍了,他可以放心了。傅青主说,鹅卵石虽然煮不软,但你对妻子的一番至诚已经将她的心肠煮软了,所以她的病也就自然而然地好了。

这就是名医傅青主针对心理疾病而用的“煮石息怨”的故事。后来,这一用心理疗法治病救人的佳话,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以身殉医”的名医文挚

春秋战国时,齐国的国王患了忧郁症,整天躺在床上闷闷不乐,沉默寡言,经常无故叹气。请过许多医生治疗,都不见好转,齐王的儿子(太子)及众位大臣对此十分焦急。

后来,听说邻近的宋国有一位名叫文挚的名医,医术十分高明,太子急忙派人将文挚请到齐国为齐王治病。文挚到王宫详细询问了齐王的病情,太子问:“父王的病有治好的希望吗?”文挚说:“齐王的病我是能治好的。但是,齐王病好后,必然要杀死我。”太子吃惊地问:“这是什么缘故?”文挚说:“齐王的病必须用激怒的方法治疗,但如果我激怒了他,我的性命也难保全了。”太子向文挚磕头恳求说:“如果先生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亲拼死也要保住您,父王平时最听我和母亲的话,先生不必顾虑,放心治吧。”看到太子再三恳求,文挚只好痛苦地说:“那我就把这条命送给齐王了。”

文挚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但时间到了文挚却未赴约;又约定了第二次,文挚再次失约;连续失约3次,使得齐王非常恼怒。最后一次,文挚终于来了,但他连礼也不行就径直走到齐王的病床前,不脱鞋就上了病床,还踩着齐王的衣服问病情,气得齐王咬牙切齿,不答理文挚。文挚更是得寸进尺,用粗话刺激齐王。齐王再也按捺不住,从病床上翻身起来大骂不休。没想到这样一来,齐王的忧郁症竟然真的痊愈了。

齐王病虽愈却怒气未消,他派兵捉拿文挚,准备将他杀死以解恨。太子和王后闻讯急忙赶来向齐王解释,请求齐王宽赦文挚。但齐王不听,最后文挚终于被杀害了。

文挚根据中医学“怒胜思”的原理,采用激怒病人的心理治疗手段,治愈了齐王的忧郁症,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了一个心理疗法的成功的典型范例,也谱写了一曲以身殉医的悲歌。

孙思邈“妙手回春”

唐朝贞观年间,国家政局稳定,天下太平,唐太宗李世民常在处理朝政之余,离开长安城到各地巡视。一天,太宗皇帝与众大臣游览名胜锦屏山,中午时分,路过山间一潭清泉旁,太宗忽觉得口干舌燥,见泉水十分清凉,便弯腰伸手,捧起清泉一阵痛饮,顿时一阵清凉舒适之感传遍全身。正欲离开之时,突见泉水中有一条小蛇在游动,心中顿觉不快,吐已吐不出,只好怏怏回宫。

回到皇宫,唐太宗便一病不起。皇上病了,可忙坏了众御医,御医们每天为皇上把脉诊治,不断开药方,珍奇贵重药服了不少,病却不见好,皇上日渐消瘦。看到皇帝病情严重,满朝文武大臣也急得团团转,却也无计可施。丞相魏征急切之中忽然想起有“药王”之称的名医孙思邈善治怪病,有妙手回春之能,于是忙派人请孙思邈进宫为皇上治病。

孙思邈为唐太宗“四诊”即望、闻、问、切之后,便知病因和病位之所在了。他奏道:“皇上龙体欠安,心病也,只因腹中有一条小蛇在作怪。臣开一方,再上山采回一种特效药,服下之后,龙体安康矣。”奏毕,呈上药方,立即出宫上山采回草药,并煎好药汤,请皇上服下。唐太宗服药汤后,感到逆气上升,腹中翻腾,胸口发闷,忍不住呕吐起来。孙思邈见状,顺手拿起一个盆子接下呕吐之物。唐太宗吐毕,心中舒服多了。孙思邈忙把盆子端给太宗看,又奏道:“皇上请看,您腹中的小蛇已吐出来了,瞧,就在这儿,它还在游动呢!”太宗仔细一看,盆里的呕吐物中果然有一条小蛇在游动,时隐时现,一见此物,太宗的病十去其九,第二天一起床,太宗觉得浑身舒坦,病已痊愈,便满心欢喜地上朝理政,他称赞孙思邈是“神医圣手”,并下旨予以重赏。

其实,孙思邈为唐太宗把脉后便知其并没有患什么病,又细问魏征得知唐太宗得病前后的情况,于是开出一剂催吐药方,又以上山采特效药为名捕回一条小蛇藏于衣袖中,趁机将小蛇放入盛装呕吐物的盆中,从而治好了唐太宗的“心病”。

名医张子和的心理疗法

南宋末年,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各种疾病也随之流行。当时也产生了许多中医名家,张子和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医家,他不仅善用汗、吐、下三法治各种疑难怪病,还擅长运用中医情志相克的理论以心理疗法治疗各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

一天,一位姓赵的人来到张子和的诊所,说他的妻子和别人吵架后,得了一种怪病,只觉得腹中饥饿,却不想吃饭菜,整天大喊大叫,怒骂无常,看过许多医生,吃了许多药,都无济于事。张子和听后,认为此病服药难以奏效,就告诉病人家属,找来两名演戏的丑角,在病人面前做出许多滑稽的动作,果然令病人心情好了起来。病人一高兴,病就减轻了。接着,张子和又叫病人家属请来两位食欲旺盛的妇女,在病人面前狼吞虎咽地吃东西,病人看着看着,也跟着不知不觉地吃了起来。就这样,张子和运用怡悦引导之法,使病人心情逐渐平和稳定,最后终于不药而愈。

有一次,一名苏姓将军的妻子因遭贼人偷盗受到惊吓而不省人事,抢救苏醒后,遗留下了易受惊吓的毛病,凡稍有异动声响,即心跳惊悸不已,甚至昏倒不省人事。以致家中仆人一切行动皆非常小心,蹑手蹑脚,生怕弄出半点响声。苏将军请了许多医生诊治,治了一年多都不见有任何改善,最后请来张子和。张子和没有开任何药,只是安排两位侍女,一左一右扶着病人的双臂,在病人的面前摆放着一张小茶几,张子和趁病人不注意,举起木棍连击茶几数下,病人大受惊吓,战栗不已。张子和笑着对病人说:“我只是击打茶几而已,你为何害怕?”病人才慢慢平定下来。随后,张子和又连击茶几数次,病人的惊吓慢慢有所减轻。张子和又令仆人夜间频敲门窗。经过几个晚上,病人也从惊吓至习惯以至能安睡,病患渐渐消除。苏将军向张子和致谢并问其治疗原理,张子和解释说:“医书上说‘惊者平之’,所谓平,就是平常的意思。习以为常,就不为怪了。”

张子和不愧为一位中医心理治疗大师,在他的医学专著《儒门事亲》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用心理疗法治愈的案例。

巧用“心药”治愈心病

清朝时期,一些家境富裕的官宦之家很重视礼教,对子女的教育十分严格,往往要求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时江阴县有一位姓张的县官,其儿子20岁,平素沉默寡言,整日埋头读书学习,父母十分满意。一天,这位张公子在同学处得到一部《西厢记》,浏览之后,爱不释手,因正值青春之年,情窦初开,对《西厢记》中的爱情描述产生遐想,但囿于师训与家规,秘不敢言。从此精神恍惚,想入非非,梦魂颠倒,饮食也日渐减少,衣宽人瘦,十分憔悴。其父母忧心忡忡,请了许多名医诊治,但都忽略了他起病的缘由,只是投以人参、白术、茯苓等有补气健脾养心功用的中药,张公子服后病情丝毫不见好转。最后慕名请到江苏兴化名医赵海仙上门为其治疗。

赵海仙来到张公子的房内,为其诊脉后,出来对其家人说,贵公子似有很大的心事,望将缘由告知,但家人都说他只是读书用功过度所致。这时,一位伴读的书童说,公子发病时,曾对一本书很着迷,常常会在静坐或睡梦中喃喃自语,现在这本书还藏在公子的枕头下呢。赵海仙嘱其家人暗暗将该书取出,一看原来是《西厢记》,赵海仙说:“公子的病由心所致,难怪服药无效,心病还须心药医啊。”

在赵海仙的安排下,3天之后,张公子的父母对他说,目前正值春光明媚,草绿莺飞,不如去郊外踏青,或可消遣解愁。张公子应允,乃坐轿出南城,约行3里路后,见林荫之中红墙隐现,内有一座佛寺。走近一看,乃是“普救禅寺”。张公子立即想起《西厢记》中的普救禅寺,马上下令停轿,叫人扶着入寺内游览。走着走着,《西厢记》中有关美女崔莺莺与红娘的描述又浮现于大脑之中,只觉得心中一片迷惘。缓步行至厢房,只听见里面机声轧轧作响,进门后见两位老太太皓首白发,对坐纺纱。张公子给两位老人施礼后问道:“你们知道崔莺莺、红娘的事情吗?”其中一位老太太起身回答说:“我就是崔莺莺。”又指着对坐的老人说:“她就是我的婢女红娘。”张公子听后十分惊奇。老太太接着又说:“你不信吗?当初我嫁给张生时,正是花容月貌之年,但光阴似箭,转眼已垂垂老矣。如今夫亡家贫,故仍回寺院寄居,纺纱度日。人世变幻无常啊!”张公子凝神静听,如梦中初醒,恍然大悟——崔莺莺与红娘都已不是当年的美貌女子,我何必再去苦想她们呢?由此心中豁然开朗,病去了大半。返家之后,神清气爽,饮食渐进,精神日旺,不久康复如常。

其实,以上的一切都是赵海仙了解张公子的病因后,精心设计布置的,由此可见赵海仙运用心理疗法的娴熟与高明。

中医的特色——“治未病”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广西卫生厅、广西中医学院在南宁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泛中医论坛”的主题是:探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什么是“治未病”呢?本文先从一个典故说起:

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有两个哥哥,三兄弟都擅长医术,但只有扁鹊名震天下,经常被各国国王请去看病,他的两个哥哥却默默无闻。

有一次,魏文王患病请扁鹊来诊治,扁鹊用针灸和中药治愈魏文王的病后,魏文王特设国宴款待扁鹊。席间,魏文王问扁鹊:“听说你们家三兄弟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魏文王觉得很奇怪,又问道:“那为什么你的医术最有名,天下人皆知呢?”

扁鹊回答说:“这是由于我们三兄弟的治病方式不同。我大哥治病,是治于症状发作之前。有些人患了病但症状尚未出现,我大哥就能将其治愈而使其不发病。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能事先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而我的二哥治病,是治于病情刚发之时。患重病的人初起症状大多比较轻,我二哥就能将其治愈使之不发展成为重病。一般人都不知道小病其实是大病的前奏,就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二哥只能在我们村里小有名气。而我治疗的病人,大多都是症状严重甚至已奄奄一息者,所以人们才会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名声也因此传遍天下。”

从扁鹊的话我们可以看出疾病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医生的不同应对方法:当疾病未发时,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使病人无痛苦,少花钱甚至不花钱,是最高明的医生,古代中医称之为“上工”,又名“医家”。而当疾病初发,症状轻微时,用方药将其扑灭于萌芽状态,病人痛苦少,花钱亦少,是聪明的医生,古代中医称之为“中工”,又名“医师”。而当病人病情严重时,才予救治,此时病人已十分痛苦,治疗起来花钱多,风险大,虽能挽救病人的性命,但对病人而言已身心俱损,与前两类医生相比只能称之为中医的入门者——“下工”,又名“医士”。

中医经典明确记载:“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最重要的学术思想。高明的医生应做到提醒人们养成良好的日常养生习惯,将患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使疾病远离人体。如果不幸得病,就应在最初的萌芽阶段及早治愈。

如果不学习保健养生知识,不注重健身防病,当病情严重时才请医生治疗,就犹如“临渴才挖井,战争来临才铸造兵器”一样,悔之晚矣!

中医五行学说的奥妙

已故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先生,是一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理论家,又是一位具有高深理论水平的临床专家。

方药中生于1921年,曾拜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的后裔陈逊斋为师,他不仅侍诊抄方,还系统苦读了中医经典著作,打下了坚实的中医基础。后以中学西的身份,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的第二代中医专家。

1975年,医学界掀起了“批五行”之风,方药中却认为,中医数千年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经验,正是借助于阴阳五行学说作为论理方法进行总结和表述的,“批五行”、“废五行”的最终结果,将是废医存药、医药俱废!于是方药中奋笔疾书,写出《评五行学说及其对中医学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文,文章从五行学说的产生、发展,特别是在中医学中的运用和地位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论述。

方药中先生在中医临床上运用五行学说治病,也取得了出人意料的疗效。

一位患有肝癌的中年女性,肝区剧烈疼痛,身体极度消瘦,病情已十分危重,医生已向其家属交待准备办理后事。由于这位病人处于肝癌晚期因肝痛而十分痛苦,当时医院院长对方药中说:“老方啊,人病成这样也得尽尽人事,你是肝病专家,尽量想办法减轻她的痛苦吧!”

方药中为病人行“望、闻、问、切”四诊后,诊断为肝阴虚,用中医药方“一贯煎”加丹参、鸡血藤、柴胡、薄荷、姜黄、郁金,以增强化瘀和疏肝的作用。然而,病人服中药2个星期,却毫无效果。

是不是中药对肝癌重症病人已无效了呢?方药中再仔细察看了病人,确认原来的辨证没有错,病人确实是肝阴虚,但为什么用“一贯煎”补肝阴却无济于事呢?方药中这时想到了五行学说,在五行中,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于是方药中先生在原来所用的处方中增加了有清肺功效的“竹叶石膏汤”,方药中解释说:“补不上她的肝阴,就要考虑制约肝的脏腑,所以清肺以减轻肺对肝的压力。”这是五行学说在中医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果然,这位肝癌病人加服“竹叶石膏汤”后,病情逐渐稳定并趋向好转。该病人每周服中药5剂,每天1剂,每周停药2天。就这样服中药间断治疗2年多,这个患者后来又活了20年,最后死于心肌梗死。

可见,用阴阳五行学说来指导处方用药,是中医治疗疾病尤其是疑难病取得良好疗效的奥妙所在。

“辨证论治”古今谈

请中医治病,为什么有的医生疗效好,有的医生疗效差,原因在哪里呢?汉朝中医医圣张仲景有一句名言:治病必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其中,“随证治之”就是通常所说的辨证施治,这是中医疗效的根本所在。一位全国著名的老中医说过:临证处方用药,不但不要固执于西医的病名,有时连中医的病名也无须深究。此话听起来简单,但却是老中医几十年临床实践的经验之谈,也是中医看病能否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

一位糖尿病患者,历经多位中西医医生治疗,血糖仍居高不下,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易出现低血糖昏厥,服用生地、淮山、玄参、天冬等许多“降血糖中药”,毫无降糖效果,该怎么办呢?在请一位老中医诊治时,他发现病人自诉常感“一阵冷一阵热”,而且心烦,想呕又呕不出,老中医立即判断该患者属于中医所说的“少阳证”,采用“小柴胡汤”治疗,病人服药仅2剂,随着“少阳证”症状的消失,上医院多次检测血糖已恢复正常。“小柴胡汤”里并无降血糖的中药,为什么却能取得好的降糖疗效?这就是老中医“不固执于西医病名”,也不“深究”中医病名(消渴病),按病人的症状表现辨证施治才能做到的。否则,固执于糖尿病的病名而用降糖中药,或根据中医病名而用治消渴病的中药,都是没有效果的。

一位65岁的女性便秘患者,已有30年之久的便秘史,1周才大便1次,有时甚至半个月才大便1次,体瘦如柴。上过许多大医院求治,也请过许多中医及民间医生治疗,都以通便之药服用,均无效果。老中医看到病人舌质淡紫,舌苔白,诊脉时其脉弦而虚,而且右尺肾火命门脉虚弱无力,辨证为肾阳虚,命门火衰。给予温补肾阳的“桂附地黄丸”口服,每天早晚各服1丸。患者服药1个月后,每2天大便1次。服药2个月后,每天大便1次。30年的顽症痼疾,竟被小小的药丸治愈。“桂附地黄丸”并无润肠通便作用,为什么却能治愈这位患者30年之久的顽固便秘?这也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神奇魅力之所在。

善用经典出奇制胜

南宋时期,著名中医专家李东垣擅长使用温补脾胃之法治疗各种疾病,他所著的《脾胃论》,至今仍是指导中医临床的重要著作。李东垣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仅擅用补益脾胃之方药,而且在临床上经常联系实际研读中医经典,在经典的指导下用药“出奇制胜”,挽救了许多危重病人。

一次,开封汴京的一位官员王善浦患了严重的尿闭症,开始尿量极少,慢慢渐至小便点滴不通,患者腹胀如鼓,眼珠突出,膝以上皮肤坚硬欲裂,无法进食。家属请来的几位医生,都给其服用甘淡渗泄的利尿药物。利尿药虽服了不少,但尿液依然点滴难排,患者生命已危在旦夕。

眼看病情越来越重,病家慕名请到李东垣上门诊治。李东垣仔细把脉诊察后,又翻阅了以前医生所开的药方,感到对如何用药尚无把握,只好对病人家属说:“这个病太复杂,按一般常法用药不能奏效,须得精思熟虑,让我回家再想想吧。”家属见他说得在理,也就同意了。

李东垣回家后,反复思考病人的脉、症及用过的方药,冥思苦想半天,仍未得其解。夜已很深,李东垣干脆和衣而卧,默诵《黄帝内经》。半夜,他突然从床上跃起,连声自语道:“有办法了!”

李东垣想出了什么办法呢?原来,当他默诵《黄帝内经》中的名句“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时,想到病人小便排不出,是气化不利的缘故。但前面的医生都已用过甘淡渗泄的利尿助阳药,本能促其气化,为什么却无效呢?李东垣这时又想到了唐代医学家王冰注释《黄帝内经》的名句:“无阳者,阴无以生;无阴者,阳无以化。”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气化过程靠阴精与阳气共同作用完成,甘淡渗利药虽能化阳,但病人久病阴液大伤,有阳无阴,气化仍不能正常进行,故病人尿液无法排出。

第二天一早,李东垣又来到病人家中,在甘淡渗利药中加用了大量滋阴中药,使药方助阳与养阴并重。果然,病人服药后尿量渐渐增加,服药5剂后排尿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也随之消失。

中医也能治危重病

8月上旬的一天,一位发高烧长达2周的病人住进了北京一家大医院的ICU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该病人深信中医的疗效,此前曾根据北京市几家报刊及电台的宣传,通过“健康咨询热线电话”购买过不少“特效中药”及“医疗器械”治疗,也根据报道找过几家民营医院专科用“中医疗法”治疗,结果病情反而日渐加重,已神志不清,不得已,家属只好将其紧急转入西医大医院住院。

西医专家给患者做各项详细检查后,确诊为严重的肺部克雷白菌合并霉菌感染而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心、肺、肝及肾功能均已衰竭,并伴有糖尿病昏迷。西医专家用多种药物治疗5天仍未见好转,原来,病人已对药物产生了抗药。多次应用强效抗生素亦告无效,“杀手锏”失灵,西医专家已无计可施。病人的生命靠呼吸机维持,医院已向病人家属签发“病危通知书”,主管医师私下叮嘱病人家属准备办理后事。

难道就此放弃?病人家属并未死心,几经周折,最终找到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张教授,并将病人转入中医科学院的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教授察看病人后,开出一副超大剂量的中药方,每味药的药量均是常规剂量的20倍,药煎好后,通过胃管给病人频频灌服。当晚,教授守候在病房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病人病情也几经反复。第二天,教授所开的中药终于显现效果:病人的持续高热退了,体温已降至正常。第三天,病人苏醒并摘去呼吸机。之后,病人的病情逐渐好转,一个月后痊愈出院。

为什么病人住院前后都用中医中药治疗,疗效却大不一样呢?张教授指出,这就是真伪中医的区别。现在社会上有许多打着“中医”招牌行骗的“医院”及“药品”、“医疗器械”,病人花钱治不好病,反而加重病情,从而败坏了中医的声誉,其实医术高明的中医是无需吹嘘疗效大做宣传的。高水平的中医也能将危重病症治愈,这也是中医的优势与特色。

中医能治癌症吗?

要回答“中医能否治癌症”的问题,请先看一份国家级中医药刊物报道的一个典型病例:

一位30多岁的女性,长期患子宫颈癌却不知晓,等出现症状到省肿瘤医院治疗时,已被确诊为3期子宫颈癌。虽经西医肿瘤专家用放疗、化疗等各种疗法反复治疗,均无好转迹象。癌症已发展至晚期,病情危重,多位权威肿瘤专家会诊后认为已无力救治。

西医已无办法,中医能否治疗?病人家属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请到省中医药大学70多岁的全国名老中医王教授。王教授为患者诊脉时发现,其两手六脉皆沉迟无力,于是根据自己数十年的行医经验,诊断为“阴寒独盛”之证,投以汉代医圣张仲景经典名著《伤寒论》中的“真武汤”。患者服药2剂,病情略有好转。看到药已对症,王教授将方中的附子用量渐加至60克,患者服药20剂后,病症完全消失,康复出院。10年过去了,该患者身体一直健康,自言连感冒都很少。

“真武汤”仅有“白芍、白术、附子、茯苓、生姜”5味药,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并无抗癌作用,为何能治愈这位3期宫颈癌患者?王教授指出,这就是中医经典的魅力所在。学习中医,你必须从中医的四大经典(包括《黄帝内经》与《伤寒论》等)入手,真正掌握中医的基本功。治病要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把握阴阳两大总纲,以脉象为骨干、病候为条件,针对病机辨证施治疗效才好。这位宫颈癌患者就是针对其“阴寒独盛”的病机,用大量炮制附子温煦阳气,扭转乾坤,使其阴平阳秘而愈。如果遇到另一位宫颈癌患者,脉象细数,无阴寒之象,则不能用“真武汤”。临症治疗,因人而异,因证而异,这就是中医的思维,这就是中医的科学性。而许多中医生面对癌症患者时,脱离中医的思维,不去辨证施治,只是想着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抗癌中药”给患者服用,治标不治本,怎么会有好的疗效呢?

对市场上许多大肆宣传能“抗癌”、“抗肿瘤”的中药制品怎么看?王教授认为还是那句话,中医治各种癌症都必须辨证施治,根据每位患者的体质情况来调节其体内的阴阳平衡,阴虚者滋阴降火,阳虚者温阳散寒,这样才能治本。没有一种“抗癌药”能治疗所有癌症,见癌治癌犹如头痛医头,是不符合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的。所谓的“抗癌特效中药”是根本不存在的,患者切勿上当。

中医与中国航天事业

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始于2003年的“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名扬天下。之后,“神舟六号”又载着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环游太空。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震惊世界。可谁能想到,“神舟”上天也有中医学的一份功劳。

在中国航天中心,有一个特殊的机构——航天员医监医保系统。其工作主要是研究在太空环境下人们生理功能发生的异常变化,并设法调节宇航员的身体状况,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太空环境。而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这恰恰是中医学的强项。因此,中国航天医监人员近年来围绕载人航天的中医辨证课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研究,并在运用中医中药解决航天医学的两大难题——心血管功能失调和骨盐丢失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航天员医监医保系统专门为每位航天员建立了中医保健档案。每年的多次体检,中医专家都要运用中医理论对航天员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对他们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并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用中药实施整体调理。虽然航天员的身体条件都非常优越,但是大负荷的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有时会使他们的身体出现某些功能紊乱,如疲劳、失眠、血压波动等。这时,中医中药的调理优势就可以充分发挥。从1998年至今,航天员中心设立的“中药茶房”,专门为每位航天员提供不同的中药保健药,很受航天员的欢迎。

据中国航天员医监医保部门的负责人披露,运用中国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寻找解决航天医学难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是他们的工作重点。他们首次提出载人航天不同时期的中医病机假说,以及分阶段、序贯使用不同方药提高航天员空间耐受力的思路,并成功研制出两种干预方药。“神舟六号”上天前,他们还准备了药浴、药茶、手法按摩、理疗等多种中医药疗法,为返回的航天员“舒筋解乏”。特别是针对平衡功能下降、心血管功能受影响、立位耐力下降这3个航天员返回后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用中药专门研制出了“恢复1号冲剂”。

航天员由于各种训练以及上天后的失重状态,身体很容易出现不适和疾病,被统称为“太空运动病”。外国航天员出现“太空运动病”的比例相当高,达50%。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针对性训练以及中医中药的作用下,中国的3位上天的航天员没有一人发生“太空运动病”,中医在这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也获得了国际航天医学界的高度评价。

中医在地震伤员治疗中显身手

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大地震后,因房屋倒塌、山体滑坡等造成的骨折和软组织损伤在灾区伤员中占较大比例,中医医务人员在抢救伤员中发挥中医特色疗法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四川绵竹灾区的70岁的赵大娘,在逃生时摔倒,左手着地,致左手桡骨远端骨折,来自河南的中医骨科专家为其进行详细检查后,制定了“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的中医治疗方案。赵大娘仰卧在病床上,待行局部麻醉后,中医专家用双手虎口扣住其左手桡骨远端背侧大小鱼际部,两位助手牵拉左前臂中段做对抗牵引,等骨折端顺势牵开后,实施推挤提按手法,骨折迅速复位。在场观看的西医同行们见状赞叹不已:“中医正骨手法太神奇了!”

一位李姓伤员在地震中因房屋倒塌砸伤致左肱骨骨折,由于其身体极度虚弱,若采用手术治疗,会对其身心造成二次创伤,中医骨科专家采用传统的小夹板固定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钱某在地震时遭到飞石袭击,是伤势比较严重的颅脑外伤患者,在成都已接受过4个小时的手术,术后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失语”,说话很不清晰,要急于沟通表达时只能用手比划。中医专家在钱某的“廉泉”穴上施以针灸,针灸这一穴位能开窍,治疗语言不利、吞咽障碍。经过几天的针灸治疗,钱某终于能说话了,其妻子兴奋地感叹:“中医针灸真是神奇!”

51岁的伤员邓某,因“地震致胸腰腹双下肢损伤9天,肠穿孔术后8天”转送广东省中医院治疗,这是一位病情较重的患者,入院时情绪十分低落。经过中医专家给予中药内服与外敷相结合的疗法,不仅胸腔积液吸收很快,而且肝功能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邓某的整体情况明显好转,人也变得开朗多了。

许多在灾区第一线从事伤员救治工作的医疗专家认为,地震后由于灾区受到环境消毒、医疗设备等不利因素的制约,用手术治疗骨折伤员受到一定的限制,而手法整复、夹板固定、中药内服外敷等中医传统疗法,则具有明显的优势。

同类推荐
  • 本草纲目花草养颜经

    本草纲目花草养颜经

    自古人们就习惯用花来形容女人的美丽,每个女人也都梦想如花般娇艳。在古代,没有任何的化学方剂,女人养颜之材全部源于天然之物,花草是用得最多的美容材料,历代医家为女人创造了许多美肤养颜的天然本草配方。桃花、红花、芦荟、玫瑰花等被制成香粉、面脂、沐浴香汤等美容用品,用来对付色斑、皮肤粗糙、肤色暗沉、皱纹等各种美容难题。本书集结了历代医家的花草美容养颜妙方,无需担心化学物质对身体的伤害,轻松拥有健康美丽。
  • 告别腰腿痛

    告别腰腿痛

    腰痛可称得上是“大众病”,很少有人没有出现过腰痛的毛病。据资料显示,生活中有70%~80%的人深受腰腿痛之害。在医院的疼痛门诊中腰腿痛患者占半数以上。可以说腰腿痛的原因极其复杂,病程长短不一疼痛维持时间少则几天,多则几十年,对人的日常生活影响甚大,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认为腰腿痛病是小毛病,而不注意防治,待腰腿痛病情发展到严重程度时,才后悔莫及。
  • 美丽食用主义

    美丽食用主义

    本书重点对各种美容难关把脉,对症下药,既介绍了多种美容难关,又介绍了多种天然食材美容品,让你从里到外彻底美容,让食物真正成为你的美容专家。
  • 吃对食物养好肾

    吃对食物养好肾

    养生先养肾,肾的强壮与否是人体盛衰的关键!《吃对食物养好肾》是一本关于养肾的食疗养生书,根据肾脏自身及常见肾病的特点,以图文配合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养肾的饮食原则、适宜的常见食材和相应的菜谱,其中每道菜谱都配有一个二维码,方便读者通过视频了解各菜谱的烹饪方法和营养特点。
热门推荐
  • 天雷一部之春花秋月何时了

    天雷一部之春花秋月何时了

    简介春花秋月何时了,舍弃余生望来生……“小春花,哥哥给你轻薄”“哥哥,对不起,是我太执着于系统,忽略了我的心,重来一世,我定信你,爱你”你我二人本就有缘,终会相遇。花损芳谢,忆昨残红落街。风也清绝,霜也凌烈,独抱浓愁宿月,泪融残粉似雪。
  • 妖孽总裁的甜心

    妖孽总裁的甜心

    季悠然和黎煜城两个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就像两条永不交集的平行线,各自有着既定的生活轨迹。一个想收菜,可是万菜丛中却没有合适的口味;一个不用收菜,一筐筐菜却源源不断,结果就是消化不良外加厌食。当两条平行线因为外力发生碰撞时,两人开始了剪不断、理更乱的情路……
  • 九年级一班不散

    九年级一班不散

    记录青春期的我们点点滴滴,虽然我们已经各奔东西。我们所经历的事都念念不忘!笔尖上奋斗的日子对于我们来说都成了曾经。
  • 重生之大陆混战

    重生之大陆混战

    这是一个平行空间,一个异界的大陆,大陆由兽人国,人类帝国和远古战国所统治,三方常年战争不断,百姓苦不堪言,直到他领导周边受压迫的小国崛起,他可以傻,可以天真,但是他不可以放弃自己心爱的人,意外的得到学自己家族的神龙决,龙族后裔,大陆强者,将带着自己心爱的人一起逍遥大陆,甚至大陆以外……
  • 死神的微笑之人间情多

    死神的微笑之人间情多

    “小染哥哥,在不在?”樊伯染拿起放在书桌上的水晶,里面出现了康七彩的声音,后面的背景有些眼熟,呃,那不是月老的姻缘池吗?小丫头怎么在哪里?算了,算了,不想了,按照她闯祸的本事,一定不是什么好事儿。“小七妹妹,什么事儿?”“哎呀,快救命啊,我打赌又输了,不能怪我啊,都是月老这个家伙耍赖嘛,我不要去阴曹地府还账啊。”“小七妹妹,做仙呢,最重要的是讲信用,做死神也没什么不好的,乖啊,小染哥哥看好你哟。”讲完他立即切断通话,这个小丫头野性难除,不给她点教训,下一次就不是阴曹地府还账了事,唉,自己怎么摊上这么一个不醒事的玩意,哎呀,好像是心甘情愿背上的。
  • 甜妃驾到王爷不好了

    甜妃驾到王爷不好了

    【双洁.男强女强】“王爷不好了,王妃要服毒了”某男一脸冷漠“无碍,把鹤顶红赐给王妃”“王爷不好了,王妃要自尽了”某男一脸淡定“无碍,把白绫赐给王妃”“王爷不好了,王妃要撞墙了”某男一脸无奈“无碍,带王妃去墙最硬的房间”“王爷不好了……”某男“去把王妃给我炖了……”某女瑟瑟发抖“夫君……”ps:本文偏喜剧.无白莲无争斗谨慎入坑
  • 锦衣夜行

    锦衣夜行

    夜行人横空出世,以强横的手段横扫一切……刑警队长,隐秘机关,黑道老大,各国的超能者,还有网络上一只神秘的蝴蝶,纷纷登场他是谁?又为什么要这么做?他最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请看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踏着斑斑血迹崛起的奇异历程。
  • 丧化败俗

    丧化败俗

    在末世,是生存重要,还是人性重要?在末世,是不是就可以为所欲为?一手遮天,横行霸道,唯我独尊?在末世,一切都可以!只要你想,你够本事,就可以称王!《丧化败俗》告诉你,什么是末世,什么是人性,什么才是生存!让你彻彻底底的看到人类,处在丧尸世界的那种伤化败俗!!!
  • 《走失时间的青春》

    《走失时间的青春》

    是我爱和爱我的那个人使我强大,也使我知道我虽弱小却可以无所畏惧。所有的深情,原来是由许多细碎的时光一一串成的,就像一串亮着迷濛微光的小灯泡,静静地俯伏在脚边,照亮着我们彼此相依相伴的身影。当时只道是寻常,直到一天,灯火已阑珊,我们才发现,那些寻常日子是多么美好的祝福。
  • 冷酷少爷煞到爱

    冷酷少爷煞到爱

    金哲枫是来自韩国的新人提琴手,将与内地艺人合作拍一个广告。他入住顶尖酒店SOLO,并在那里奇迹般地邂逅——两人重逢,三人角逐,再加上曾因三年的法国留学之旅,而身心受创的金哲枫姐姐江雪和,曾一夜间人间蒸发的韩国导游尹恩珠的加入,在某个季节里,五人之间究竟会谱写出一首旋律如何的恋曲?一个个未知之谜的揭示又会产生怎样的风波?他们最终又情归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