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桂礼抹把泪,指着土岗说:“书记,我这点委屈算个屁。您看那里,新添的坟一大片,还要饿死多少人啊。”
县委第一书记杨守绩异常沉重地说:“这才半个多月,全县已经倒下三四万人。眼看就到春节了,不知有多少人家门口不贴春联贴丧联。就这种紧要关头,我给地委打电话反映情况,他们竟然不让上报成饿死人,要报成疫情。这也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他娘的憋气!”
县委第一书记杨守绩发现慕桂礼脸色泛青,分明是饿的,便吩咐司机拿出车里的红薯窝头。
司机对慕桂礼说:“书记每天下乡自带食物,就三个窝头,自己只吃一个,一个给我,剩下一个说不定给谁吃。”
县委第一书记杨守绩走后,慕桂礼拿着红薯窝头返回村子,直奔村支书家。村支书的父亲已经饿得奄奄一息,慕桂礼指望这个红薯窝头救老人一命。慕桂礼离开村支书家后,支书的老父亲并未吃下这只“救命窝头”,悄悄把窝头给了4岁的孙子……
慕桂礼朝公社走去,步幅越来越小,双腿渐渐沉重,不知不觉浑身浸满虚汗。已经三天粒米未沾了,铁打的汉子有气无力,路过公社粮站门口时,两眼一黑,全身瘫软,靠着墙根昏过去。
粮站站长发现了慕桂礼,一看就知道他是饿昏过去的,急忙把他抱进屋,放在床上。
深夜,慕桂礼渐渐醒来,站长马上递上一只砂锅。头脑仍处在混沌之中的慕桂礼闻到一股米香,顾不得辨清眼前是谁,捧起砂锅一阵狼吞虎咽,顷刻之间吃得干干净净。站长又递上一碗水,头脑已经清醒的慕桂礼定睛一看,这才发现面前是粮站站长。
我吃了米饭?慕桂礼怔怔地望着站长问。
站长笑眯眯地答道:“嗯,满满一砂锅,搁平时咋吃也吃不下。”
慕桂礼又问:是不是粮库的米?
站长点点头。
慕桂礼说:“麻烦了,你惹下了大祸,知道吗?”
站长平静地说:“知道。没有上级指示,粮库的粮食一粒也不能动,作为站长私自用粮,是监守自盗。”
慕桂礼说:“明明白白的事,咋犯起糊涂?”
这时站长激动起来,说:“俺没糊涂。您没听说有句顺口溜?‘俺社出个好书记,大名鼎鼎慕桂礼,宁愿不要乌纱帽,也把群众放心里’。书记啊,您为保护群众丢了官,群众为救您还怕惹祸吗?”
听了这番话,慕桂礼只觉得全身热血沸腾。他紧紧握住站长的手,含着眼泪,想说什么却一句也说不出来,最后转身离去。
巡夜的治安队发现了粮站站长的房里飘出一阵烟,怀疑有问题,第二天夜里便潜伏在附近暗中观察。夜半,站长的房里又现烟火,三个治安队员破门而入,果然看到三块砖头架着一只砂锅,站长正在添柴加火。治安队员揭开砂锅盖子,没想到煮的是两只老鼠,于是满眼疑惑地看着站长。
站长对几位不速之客说:“俺爹快饿死了,煮两只老鼠救爹的命。”
治安队员大惑不解,问:“您守着粮仓给老爹煮老鼠?”
站长明白他们的意思,嘿嘿笑道:“你们以为看粮库的人就不缺饭吃?国库的粮食不是俺自家的,凭啥动?饿死也不能动一粒!要是没这个觉悟,俺还能当这个站长?”
第二天,这件事首先在公社院内传开了,粮站站长顿时成为忠于职守的典型。公社代理书记说:亲爹啊,快饿死了,抓几把粮食谁知道?可人家宁愿煮老鼠,也不动国家一粒粮,这人觉悟高、事迹突出,要上报县委广泛宣传!
慕桂礼闻之动容。晚饭时,公社代理书记约慕桂礼和其他几位领导前往粮站看望站长,慕桂礼托词未应。他悄悄找到公社伙房的炊事员,又预领了自己两天的食物,当夜顶风冒寒前往几公里外的村庄看望粮站站长的老爹。
一间昏暗的草房内,慕桂礼坐在粮站站长老爹的床前,掰碎窝头慢慢喂着老人。老人已经没有力气问眼前这位陌生人是谁,眼泪却不停地流。这泪水是无言的感激,可慕桂礼越看越心酸,心中说道:老人家,您眼前坐的,曾是共产党的公社书记,您被饿成这样,他也有责任、有罪!您不用感激他给的这几口粗面渣,应该骂他为啥夺走了您的好面馍!
此时,慕桂礼又联想到自己的爹娘,心中在想,送给爹娘的食物该用尽了,往后的日子咋熬过?想着想着,慕桂礼潸然泪下,暗叹道:这代老人,苦水里泡到头发白,终于熬到当家做主人,好日子才开头,就抬头见棺材……唉,天之灾?人之祸?天灾加“人祸”啊。
县委第一书记杨守绩看到郭陆滩公社粮站站长的事迹材料,立刻带领一干人马赶往郭陆滩公社粮站。粮站站长忠于职守的事迹的确让他感动,而他更看重粮站站长“饿死不动国库粮”这种做人的骨气!他在想,大难临头之时,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命悬一线,却不偷不抢,为什么?是老百姓没胆量?绝不是。命将不保,还有什么可怕的!是因为老百姓有骨气,决不做被人小瞧的事。杨守绩敬佩有骨气的人,他觉得极有必要在全县大力宣传这种“骨气”,让大家长长精神。
见到了粮站站长,县委第一书记杨守绩发现了比“骨气”还要令人长精神的情况,这就是粮站站长夜救慕桂礼、慕桂礼夜探站长老父的感人事迹。他大大被感动了,放开嗓门对在场的人说:“知道什么是鱼水关系吗?给自己老爹煮老鼠,却冒着风险蒸米饭救共产党的干部,这就是鱼水关系!知道什么是爱护群众吗?自己已经饿昏了,还要拿出口粮救老人,这就是爱护群众!从粮站站长和慕桂礼身上我们还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党和群众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信心!同志们,不就是一场大饥荒嘛,有什么大不了?要是迈不过这道坎,还叫什么中国人,还叫什么中国共产党!”
杨守绩扭头问粮站站长:“是党员吗?”
粮站站长摇摇头说:“咱还不够格。”
杨守绩说:“你不够入党资格谁还够?你写份入党申请,我和慕桂礼做你的入党介绍人。”
县委宣传部组织力量连夜赶写出一篇通讯,第二天呈杨守绩审阅。杨守绩看后问:咋满篇不提慕桂礼?
宣传部的人提醒道:慕桂礼犯过“右倾错误”,还在停职检查,宣传他不合适。
杨守绩说:“扯淡!说几句实话就给人家扣上‘右倾帽子’,人家做了好事还不许宣传,哪有这个道理?把慕桂礼的事迹加上!”
稿件按杨守绩的意见修改后,一份送县广播站立刻广播,一份寄往省报。
寄给省报的那份稿件几天后被退回,上面还附有编辑的一段话:粮站站长精神可嘉,但私自动用国库粮食毕竟违反规定,不宜宣传。
宣传部部长拿着省报退回的稿件向县委第一书记杨守绩汇报情况,说:“当时我也犯过犹豫,既觉得稿件涉及站长‘私自动粮’是个敏感问题,又觉得删除这一细节会大大降低感人度。还是省报政策水平高,咱县广播站也别再播了吧?”
杨守绩说:“他拿国库粮食蒸米饭没吃到自己嘴里,而是救了共产党的干部,毛主席看到也感动,你担心什么?要是共产党的干部遇到危险,老百姓装着没看见,那才叫人担心。让广播站继续广播,每天多广播几遍。我还真不信我的政策水平比他们低!”
粮站站长与慕桂礼的事迹在全县被广泛宣传部后,反响强烈。县委宣传部部长向杨守绩汇报说:效果颇佳呀,既进一步密切了干部群众之间的关系,又增强了干部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
杨守绩自然希望有这种效果,心中却想:密切关系、增强信心,最有效的还是粮食啊。
施恩百姓危有善顾
公社书记慕桂礼饿昏在街头被百姓救起,因为他有恩于百姓。联想到战争年代,被百姓救起的共产党人何止千万,百姓又何尝不是共产党的“恩人”!百姓对共产党知恩图报,共产党人也应该明白投桃报李的道理。
共产党进城了,坐拥天下了,是否对老百姓仍怀报恩之心?50年代的大饥饿令百姓大失所望,所幸有慕桂礼这样一批共产党人存在,使“滴水之恩”不枯民心。正因如此,慕桂礼得救了,这不仅是个人的幸运,更是共产党的幸运。
由此感慨:得之甚微,视若天恩,百姓不贪婪;得之滴水,报之涌泉,百姓不小气。当今共产党人须为“慕桂礼”,施恩百姓危有善顾;莫为“齐奥塞斯库”(前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忘恩负民难中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