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74600000020

第20章 佛寺与人生

一、从生到死的佛缘

在泰国,上至国王下至村民都信仰佛教,整个社会都浸透了佛家的思想和精神,普通民众每天都跟佛寺以及佛寺中的僧人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泰国城乡,随处都可见到身披袈裟的和尚。在路途上,在集镇或在村寨里,僧人与俗人熙来攘往,给人以一种“有缘无处不相逢”之感。

按照泰国的风俗,凡小孩出世,首先要请僧人取名字。待小孩长到11至15岁,无论男女,都必须举行正式的剃头礼。这种剃头礼对于男童来说,因日后还要剃发成为小和尚,所以不一定很隆重。女孩子举行剃头礼,即表示其成人时期的开始,因此其隆重程度,与男子为僧差不多,届时必须延请高僧主持。主人家在堂屋中须陈设礼佛和奉佛的器物,用芭蕉叶之类做成五六层小花佛塔,中盛鸡蛋一枚,外披彩丝一方,供于堂屋正中,高僧合掌诵经后,接着剃头施法水;由高僧带领主家众人围绕佛塔走三圈,主人即宴客作乐。贫穷人家无力担负剃头礼费,可以等待“行脚僧”路过家门时,斋僧后请求剃度。“行脚僧”是泰国一种不住寺院的僧人,平时手携白布大伞和饭钵,四处出游化缘;晚上就张开大伞作帐,席地而卧。这些行脚僧多通晓“贡头术”,他们在泰国也有被称为弄巴和尚的。女子一旦举行过剃头礼,便可婚配了,否则认为婚嫁不利。故在泰国佛教风俗中,如发生奸淫未行剃头礼的女子的行为,其罪恶极重。

泰国男孩通常从小就要学习浅显的佛教经文,赞颂佛祖的尊严和神圣,以使佛教思想深入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泰族男子一生中,通常都要进佛寺过一段寺院生活,即前面所说的“短期剃度”。凡未当过和尚和预备和尚的男子,是得不到人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的。所以泰人家庭,不论贫富都以孩子能到佛寺当和尚为荣。男孩20岁左右就可以正式入寺当和尚,在此前可以先当预备和尚。当预备和尚也需举行受戒仪式,孩子的父母必须筹备袈裟等物,向亲友发出请帖,并请一位亲友做男孩的义父。义父的责任主要在于承担预备和尚的生活费,这就保证了贫穷的孩子也能当和尚。受戒的当天,男孩剃去头发后,由一个当过和尚的老人给孩子的双手拴线,并用巴利语向他祝福。

一般说来,年青人剃度为僧,主要并不是为了让自己进入涅,而是为父母积功德,剃度为僧也可以看作是还自己对父母欠下的债,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旦结婚以后,按照过去的习俗,男的就要搬到女方家居住,就没有机会报答自己父母了。因此,在结婚之前剃度是很有必要的。这一点对于他们的母亲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在泰国,妇女不是能受戒剃度的,这样她们的功德只有靠儿子来修取,她们的儿子受戒剃度后,她们死后也才能够进入西方极乐世界,以免受生死轮回之苦。另一方面,泰人认为,好的品德和行为都是从寺庙里培养出来的。凡是到寺庙里剃度学习的人,都被大家视为懂得礼貌规矩的人。男子必须在为僧还俗以后,才可娶妻成家。少女们都认为当过和尚的男子德性善良,是较理想的婚配对象。男女结婚,除男家要请僧人参加仪式外,女家同样也要邀请高僧诵经,由僧人用符水酒洒新郎新娘的头面,据说这样可以除去魔鬼,增进夫妻和好。只有经过僧人念经诵佛之后,男女才算正式成亲,开始家庭生活。

在泰国,人们把死看得比生还要重。按照佛教的说法,人死后灵魂升天或转世。所以,丧葬仪式也特别隆重。按佛教规矩,人死后都实行火葬。丧事之初,首先要请高僧为死者诵经超度。贫穷人家,初丧就可以举行葬礼,送柩到寺,行过诵经和法水洗礼以后,便可举火焚葬。焚尸后三日,将骨灰收拾回家,藏在铜制的小佛塔内,便于祭祀。高贵人家,将死者装入殓,贴金箔于面部或全身,并将棺停在宫或寺中,若干年后,待尸体已经干燥时,再举行火葬。届时,周围名僧都来会葬。火葬后,将一部分骨灰分给佛寺,以便纳于“舍利塔”,一部分则跟遗像俱存在家中。除举行火葬外,还有天葬,行天葬者,被认为与佛无缘。

总之,在泰国,可以说人人都有佛缘,一切都离不开佛教。每个人的生老病死都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家”与“寺”

佛寺,在泰国人民的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和佛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村民离不开寺庙,寺庙也离不开村民,可以说,每个村民从生到死都与寺庙联系在一起。寺院对泰国百姓来说并非仅仅是作为宗教生活的中心,而且也是重大的村落政治、社会中心。村里的重大事情,都是在佛寺讨论决定的。村落的选举一般都是在寺院里举行,遇到紧急情况时,也是在寺院里打鼓报警,通知村人。甚至到各村巡回放映的电影常常也在寺院里举行。

同时佛寺也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会面、交流的社交场所,人们有事无事都喜欢到寺里坐坐,聊聊天。村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或多或少与佛寺有关,和尚参与讨论解决也很自然。和尚大多数是本村人,对村里的情况十分熟悉,与村民有着共同的利害得失,他们在很多事上都愿意给予村民以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村民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还根据实际需要,帮助村子修订发展计划。村里建房修路,和尚也参与动手。他们还常为村民们治病、看相,以及充当诉讼的裁决人。村民之间发生了纠纷,也很乐意请和尚当裁决人,因为他们认为和尚办事公正。

一般家庭的男孩待到稍微懂事,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他们的父母一定要送他们到寺里当和尚,以便让他们有机会读书识字和初步学习一些佛门戒律。佛寺就是青少年的学校。学问渊博而受人尊敬的老者,是孩子们最合适的老师。孩子的学习情况如何,这取决于担任教师的和尚的学识和能力,以及孩子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但一般说来,大多数孩子只能马马虎虎地识些字,更主要的是使他懂得做人的规矩。和尚一般都是有文化的人,除了自己修行外,还要在各方面为村民们作出良好的榜样,包括对村民进行一些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有的和尚比较重视向村民宣讲佛教的戒律和教规,即侧重于佛教经典的学习;有的和尚则教人面壁打坐,即侧重于默思内省的功夫。剩下的时间,他就会自愿担负起教孩子们读书的任务。

在泰国农村,跟随和尚读书的小孩们,多数都是这个和尚的侄、孙或其他远近亲戚,所以他们称和尚为“銮泼”(和尚爸爸),“銮布”(和尚爷爷)或“銮达”(和尚公公)。村里的和尚也多半是本村人,跟这个村里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亲戚关系。有的和尚一生都在佛寺中度过,从未还俗结婚。也有一些是重归佛门的老人,当儿女们都长大成人,婚嫁完毕后,他们自己也开始衰老了,干不了什么活,在家里闲着也闷得慌,于是干脆到寺庙里听和尚诵经说法。其中有的可能就大彻大悟,甘愿落发为僧永不还俗。这样,他们也就成了儿孙满堂的“銮布”“銮达”。

泰语里有“盖寺庙供孩子玩”的说法。在村里,有能力帮助修建佛寺的人为数并不多,多为村里的富豪。他们修佛寺的目的是为了积功德和显示自己的体面,附带的结果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宽敞、可供玩耍的地方。除了富家子弟的孩子,他们仆人的孩子,以及村里其他人家的孩子,都可以去寺院里玩耍。所以,佛寺除了有其宗教方面的功能外,还是孩童们的游乐场。父母们要忙着干活,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便让他们到寺庙里玩耍,这里比别的地方安全得多。孩子们喜欢到寺里的院子里玩,除了有空间外,还因为那里有跟他们年龄相仿的小沙弥和他们一起玩。在寺庙里,孩子们对和尚存在着一种敬畏心理,即使发生了争吵,也不敢当着和尚的面,往往到佛堂后面或和尚看不见的地方去吵。因此,泰国孩子们中间流行着一句口头语:“到佛堂后面去。”意思就是说到佛堂后面去比拳头。

泰国佛寺还是民间音乐、舞蹈和艺术的发源地和保护地,和尚们是民间艺术的创造者和继承者。但凡寺庙举行盛大的庆典,往往配有音乐、舞蹈演出。一些佛寺,还免费给孩子们提供音乐、舞蹈方面的指导培训。此外,和尚们常用闲余时间制作零星的生产生活用具和民间工艺品,分发给乡亲们使用。如农村妇女们使用的做工精细的扁担和划船用的桨,节日里用的祭祀器皿等。和尚们制作的用于喜庆时节燃放的烟花,也是很有名的,几乎每个寺庙的和尚都会做,而且各自都有自己拿手的品种。有的寺庙擅长做火箭,有的寺擅长做搭莱,有的擅长做帕喃,有的擅长制作帕努(都是不同种类的烟花火炮)。各寺间还搞评比竞争,做得好的寺可以夺锦旗。

三、寺庙、学校

在泰国,学校和佛教也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国家的教育体系中,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乃至军校,都设有佛学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佛教的基本教义,有的学校还安排学生参加坐禅训练。而在民间,到寺院短期出家,接受正规的佛教教育与僧团生活的训练,更是从国王至平民,每一个男子在年轻时都必须经受的教育。

在乡村,寺庙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学便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因为在旧时,乡村中没有什么正规的学校,只有寺庙是儿童们接受教育的惟一场所。事实上,泰国大多数早期的学校都是和尚们开办的。接受寺庙教育的既有正式剃度出家的小沙弥(小和尚),也有没有剃度过的俗家儿童。上课的地方一般在饭厅或走廊里,一个和尚同时教好几个学生,也不分班。寺庙学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基本都是这样的景象:

一清早和尚吃过早餐后,就开始上课,到将近中午和尚要吃午饭时才休息。学生们先去为和尚收拾吃饭的地方和准备饭菜。吃完午饭后,和尚去打坐,让学生们各自去写字、背书。下午寺庙里一般都很静,没有什么人来拜访,因为大家都知道和尚要打坐。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不管是当了学生还是没当学生,只要让他们单独在一起,没有老师管束,就免不了要淘气。和尚打坐的时候,就是孩子们的好时光了,因为终于有了玩耍的机会。他们在一起玩陀螺、打弹子或踢皮球,调皮的孩子则去捉寺里的鸡。他们用一根长绳子结成活套,在周围洒点米,当鸡脚踩进绳套里的时候,赶快拉绳套把鸡拴住。鸡的叫声和挣扎,使和尚闻声而出,要用戒尺来收拾顽童,孩子们四散奔逃,躲藏起来。

下午四点,和尚已打坐完毕,洗个澡后,又开始为孩子们上课。他先检查孩子们背诵和抄写的作业,达到要求后才接着往下讲。到了傍晚,在孩子们放学回家以前,和尚还布置一些晚上的功课,往往要求他们背诵五戒、八戒和七本经书。凡在寺庙里寄宿的学生,都要被剃度成小和尚。放学后,小和尚还要去担水,找柴来烧开水,或去村里化缘。干完这些事情后,天色已晚。待和尚念完晚经,小和尚就去为师父按摩。师父便乘空教他一些念咒、治病的本领。到了晚上,有些新入寺的孩子不习惯不吃晚饭,肚子饿得难受,但又必须忍耐。有的孩子家在附近,便溜回家里吃点东西,吃完后才返回佛寺。晚上大家各自去背书,有的在佛堂前,有的在凉亭里。这时寺庙里充满了一片读书声。读了一阵后,孩子们又开始嬉戏玩耍了。这就是典型的泰国农村佛寺教育。

在城市,佛寺教育比农村要更加规范一些。僧人们以佛教的慈悲、谦恭、孝敬、助人为乐等道德观念来教育孩子,教导幼童先认“佛陀、三宝”之类的字。以尊崇三宝、守五戒、孝敬父母师长。在这样的教育下,五六岁的小孩看到僧人时,马上就会合掌敬礼说:“师父好”“阿弥陀佛”等,从小就崇敬和信仰三宝。泰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达目努博士说:“一旦你信仰佛教,它就会引导你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不管你要做什么,往哪儿去,佛法都将给你智慧,让你以最好的方式来行动和思考。这样一来不仅使你自己,而且也使你周围的世界变得吉祥安乐。”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而人们一生之计无疑是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因为在童年时代,人们所受的教育,很容易成为一生中所秉持的道德观、人生价值观等基本生活观。如果在儿童时代,受到了慈爱和智慧的熏陶,长大后就容易善良而正直,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若没有慈爱、智慧的佛教精神教育,儿童们的思想就会变得模糊迷茫,就容易产生一些极端的观念。泰国的这种寺庙教育对其人民思想和生活的影响是巨大、深刻和长久的。佛教认为人生短暂,物质有限,转眼皆空,所以人活着就要轻松、随意,积极而不走极端。这种思想对泰国人的影响很深,使他们具有一种随遇而安、平和温顺的民族性格。诸如紧张、崩溃、溃疡等现代常见的精神疾病在泰国人中间是很少的,这其中佛教精神的影响功不可没。

佛教不仅深深扎根于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深入到贵族王室和达官显贵的精神和生活之中。泰国宪法规定:佛教是泰国的国教,国王必须是佛教徒,这样他才能作为佛教的保护者。在一般情况下,国王在未登王位前,也都要先入寺过一段时期僧侣的修行生活,贵族和官吏往往也需要经过一段黄袍托钵的寺院生活。王公贵族尚且如此,一般百姓就更不用说了。不少泰国国王都出家当过和尚,曼谷王朝拉玛四世王昭华蒙谷(1851—1868)在登基前已作了27年的和尚,其时间之久,是其他国王所不及的。他还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精通小乘佛教的巴利语言;他曾发起过宗教改革运动,旨在摒除那些与小乘佛教正典不一致的东西,努力改变僧团生活和编修藏经。当今的拉玛九世国王普密蓬年轻时也入寺做过和尚。

国王和贵族们入寺做和尚不但强化了他们王权的正统性,而且也能使他们认识和了解僧人们的生活,并体会普通人民的感受。此外,无论国家大典、军事出征、新法令的颁布、国王的加冕和官员的晋升,都要按佛法办事,需要得到僧侣的光临。在普通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僧侣的活动更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任何一个家庭的儿童成年、节日喜庆、婚姻、丧葬等,都要举行一定的佛教仪式,并延请高僧前来诵经念咒,滴水点粉。这种丰富的佛教生活习俗,在泰国早已蔚然成风。

同类推荐
  •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密不可分,名字透射着社会秩序、礼节礼仪、价值判断、宗教信仰、群体审美等文化信息。一些人的名字简直就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关键词,透过他们的名字我们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轨迹,体味不同时代的风貌。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人名,包括真实名字、绰号、外号、笔名、庙号、谥号、年号等。通过对名字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精彩纷呈的文化表征。
  • 青山依旧在:明清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青山依旧在:明清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本套书稿是一部按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梳理的历史类普及读物,分为春秋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共4卷。本书是本套书中的一卷,内容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全书体例规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套中国古代文化入门级的读物,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 兵书通览

    兵书通览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兰州历史文化(10)

    兰州历史文化(10)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 北京精神

    北京精神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热门推荐
  • EXO只因南有笙歌

    EXO只因南有笙歌

    *另一部小说《EXO囚系》正在连载中。*只因南有笙歌,北处好光景,所以我义无反顾。只因我太过眷恋你,所以我再没有过理性思考。只因梦中有你,所以我情愿沉在旧梦里,将我以及我的一切,毁于一旦。只因我深爱你。顾南笙,好喜欢你。
  • TFBOYS古代之行

    TFBOYS古代之行

    他们,明明在现代是很火很耀眼的明星。却因为一次奇遇,他们都掉入了时空隧道,他们想回来,还能回来吗?
  • 雨水打湿了车窗

    雨水打湿了车窗

    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贫苦大学生,在家乡的城市打拼多年,以开出租车为生。事业,爱情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 相中神仙媒婆

    相中神仙媒婆

    开!玩!笑!堂堂姻缘神的她会没办法?!给区区小凡人的他!找一段缘定三生的好姻缘?!明明是他太挑剔好不好?!太高太矮太肥太瘦太白太黑太漂亮太丑……总之不顺眼不中意不能海誓不能山盟的都不要!不就是一男一女手拉手就生小宝宝的简单事情吗?!怎么会被他弄得如此复杂——隔三差五就对她做些连神仙都会脸红心跳的事!还害她得了叫“男女之情”的怪病!凡人不都讲究什么授受不亲吗?他怎么能和她越扯越不清呢?!难得她下凡当一回媒婆,还是神仙级别有木有!不给面子啊!故意刁难啊!掐着他脖子他说——是她欠了他千年的债,收点利息给不给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万物道帝

    万物道帝

    这是一个武者的江湖,讲述的是一段奇幻的冒险传说。
  • 万物之声

    万物之声

    因为拥有爱心,被自然力量所眷顾。少年不恋金钱,只爱修武,讴歌青春。迷茫中冒险,只为体验与众不同。
  • 天之孪生

    天之孪生

    沈冬和言宁夏这对孪生互换身份,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 黑灵之舞

    黑灵之舞

    一架曼谷飞往上海的班机。在茫茫无尽的黑夜學遭遇了强大气流。当全机人都因此而惶恐不已时,只有一对头倚着头沉睡的小夫妻丝毫不为所动。飞机安全降落后,机上工作人员却发现这对夫妻竟然已经死亡!更诡异的是,曼谷力面沒确他们的任何出境记录。而法医鉴定的结果是,他们俩在登机的两天前就已死亡……一场情与欲的较量、灵与肉的博弈!人心的沉沦胜过一切未知的恐惧!带着我的灵魂离开,逃离这冰冷的深海。我愿在故土的夜幕下,不停不息地旋舞。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本丛书探讨中国社会文化转型背景下湖北文学发展的现状及与当代中国文坛的联系、荆楚文化文学传统和地域文化意识在世纪转型期湖北文学中的表现、湖北作家队伍的构成与创作质量的关系、湖北小说诗歌散文创作的基本特色与主要成就等问题。既注意到生活和创作在荆楚大地上的作家的某些与地域文化相关的共性,也充分正视其多元繁杂的特点。充分展示近20年湖北文学成就,指出其某些缺失,分析湖北文学未来的走向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