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间,除了爱情之外,友谊也是同样重要的。一段美好、真挚的友情,能让你找到继续前行的动力,能让你在风雨交加之中找到一盏指引着方向的明灯。所以,那些存在于你我身边的用心交织的、真挚的友谊是最为珍贵,也是最为美好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一生赞颂、一世珍惜。
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圈子
社交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女人形象的尺度之一。每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与其他人接触、交往、合作,这肯定是少不了的事情。现代社会之中,人们事事追求高质量,无论是工作、情感还是生活,因此也需要人与人之间更加的透明、真诚、理解以及和睦相处。
所以说,现代女人,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圈子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那种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往往是一个成功的现代女人不可或缺的东西。
你或许认为社交其实不算多难,也不过就是双方之间单纯的打打电话、聊聊天、喝喝下午茶这样简单的事情。其实不是的,更深层地来说,社交就是在交往双方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和友谊。如果你拥有了一个关系牢固的社交圈子,不仅能帮助你的事业发展,还能让你多方位地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
关于这一点,林徽因是做得非常完美的。
早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的时候,从一开始只是一个建筑系的旁听生,到成为建筑设计的业余助教到最后荣升该专业的业余教师,她的成功不仅仅依靠勤奋和天赋,同时还因为她懂得应该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要知道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头,要做到这一点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个时候,美国的学生总戏称中国来的留学生为“拳匪学生”,因为他们总是带给大家一种刻板和死硬的感觉,整日只是埋头读书,极少交际,这样的人在美国那个开放、活跃的国度之中,必然显得处处格格不入。
可唯有林徽因是个例外,因为她不仅拥有靓丽的外表,而且还能讲一嘴翻唱流利标准的英文,活泼健谈,走到哪儿都是吸引人眼球的焦点所在。大家很自然的都愿意和她做朋友。
也许是因为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缘故所致,林徽因那过早成熟、压抑的童年让她在宾大自由的环境里感受到了更大的快乐和放松。在这里有她向往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阳光,有明朗开阔的氛围以及同样爽朗友好的同窗好友,朝气且爽朗的笑声让她真正感到了青春的活力。她大声地讲笑话,开心地玩闹,没有人会指责她、限制她、干涉她。不苟言笑的父亲,忧心忡忡、愤愤不平的母亲这一刻正慢慢地淡出她的记忆,多年纠缠着她的束缚此时此刻终于解开了。
展现在林徽因面前的是一个美丽新世界,每个人都心无芥蒂地喜欢她、接纳她。这样的感觉真好。虽然功课繁重,可是丝毫没有影响林徽因和同学好友一起看戏、跳舞、聚会的各项活动,她还加入了“中华戏剧改进社”,这一段时光,无疑是林徽因一生之中最为开心的光景之一。
总是对林徽因的这个时期心怀羡慕的。从点点滴滴地文字记载之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志同道合又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群体,能从一定角度上促进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上的交流,能使人们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有了这些力量和勇气,人们在碰到挫折、困难的时候也能及时得到别人的帮助,并且通过交流达到互相理解的作用。
所谓“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处在一种舒畅、快慰、奔放的精神状态之中”,让人自此不再感觉自己是孤单无助的。
好人缘让别人永远记住了你
总是听到别人说好的人缘是一个人一辈子里可遇而不可求的一笔财富。有了它,在事业上你会更加顺利,在生活上你会更加如意;有了它,你仿佛就像提前拿到了一把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
只不过好人缘并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你我为之不停地辛勤努力,它不会从天而降,它同样需要一个人用一辈子的时间辛勤地开拓与耕耘。
有时候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很难融入人群之中去,你觉得孤独,你觉得自己好像在某一个时刻被别人遗弃了,甚至你会因此感到愤怒。
面对这样的时刻,其实你更应该做的是,好好地让自己安静下来,想一想你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你身边的好友、同事、同学的呢?尊重、礼貌、友好、诚实、关心、信守诺言……等等的方方面面你都一一做到了吗?
1926年1月17日,林徽因在宾大的一位名叫比林斯的美国同学在为她家乡的报刊《蒙塔纳报》写的一篇访问记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记录林徽因在宾大的学习生活的:
她坐在靠近窗户能够俯视校园中一条小径的椅子上,俯身向一张绘图桌,她那瘦弱的身影匍匐在那巨大的建筑习题上,当它同其他三十到四十张习题一起挂在巨大的判分室的墙上时,将会获得很高的奖赏。这样说并非捕风捉影,因为她的作业总是得到最高的分数或是偶尔得第二。她不苟言笑,幽默而谦逊,从不把自己的成就挂在嘴边。
“我曾跟着父亲走遍了欧洲。在旅途中我第一次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现代西方的古典建筑启发了我,使我充满了要带一些回国的欲望。我们需要一种能使建筑物数百年不朽的建筑理论。”
“然后我就在英国上了中学。英国女孩子并不像美国女孩子那样一上来就这么友好,她们的传统似乎使得她们变得那么不自然和矜持。”
“对于美国女孩子——那些小野鸭子们你怎么看?”
回答是轻轻一笑。她的面颊上显现出一对美妙的、浅浅的酒窝,细细的眉毛指向她那严格按照女学生式梳成的云鬓。
“开始我的姑姑阿姨们不肯让我到美国来。她们怕那些小野鸭子,怕我受她们的影响,也变成像她们一样。我得承认,刚开始的时候我认为她们很傻,但是后来当你已看透了表面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她们是世界上最好的伴侣。在中国,一个女孩子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她的家庭,而在这里,有一种我所喜欢的民主精神。”
不难看出,林徽因那种不苟言笑,幽默谦逊、从不把自己的成就挂在嘴边的行为,深深地感染、吸引了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大家都愿意接近她,敞开心扉的和她交往。
由此可见,尊重别人是一个人建立好人缘最基础也最关键的一点。试想一下,如果当年的林徽因,扮演的是一个自命不凡的角色,凡事总喜欢标榜自己的成绩、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成就,那么必然没有谁愿意接近她,愿意接受她。
毕竟任何人都不愿意和一个人虚伪、冷漠、不负责任的人交往的。哪怕一个人的处世技巧再高明、说话措辞再动听,没有半点内在充实的内涵,想要轻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
你喜欢为别人安排一条你认为合适的道路并且认为别人肯定需要你为之这么做吗?你喜欢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要求或者指导别人吗?很多时候你看到的总是别人身上的缺点引发了自己的不快,却从没有回头想想、找找自己本身存在的原因吗?
如果你有以上的这些情况,那么我要告诉你,这样是不行的。
一个人只有多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多多替别人着想,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快乐更多的友谊。
其实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多多替别人着想,其实也是帮助别人的一种前提。因为这个纷纷扰扰的红尘世界实在是太孤单、太残酷了,人置身于其中,总是需要付之于更多一些的关怀和在适当的时候得到一些帮助的。
当然,帮助别人不一定必须是物质上的帮助,举手之劳乃至几句嘘寒问暖的关怀话语,也同样能如三月春风一样微醺人心。
1927年,林徽因在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帕克教授的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的时候,同样也是深受教授和同学们喜爱的。宾大三年的学习生活,为她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基础功底,她的绘图能力甚至远远高出学习舞美设计的其他同学,每当该交作业或者临近考试的时候,许多的美国同学就会向林徽因求救。思第华特·切尼是同学中年龄最小的女孩子,她聪明又带任性,常常为了一点点小时和同学们争执、怄气。多数同学都表示不愿意与这样的人为伍。
不过在切尼这个小妹妹的问题上,林徽因并没有选择和别人一样的疏离,而是像个大姐姐一样,时刻平息、排解着这些小女孩之间的纷争,甚至还常常耐心地百般安抚切尼,教她如何选择一种安然的态度面对朋友、面对同学,和她一起分析剧本,帮助她出色地完成作业。
一直到十年之后,林徽因在北京的家中偶然翻开一本戏剧月报,发现了思第华特·切尼的名字,她既惊喜又兴奋地说:“我的思第华特·切尼成了百老汇一位有名的设计师!想想看,那个同谁都合不来,老是需要我的母亲般保护的小淘气鬼,现在成了百老汇有名的设计师,一次就有四部剧目同时上演。”
这样的一段美谈,是对林徽因的一种赞美。在她的身上,真诚是极为美丽的,它是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的一种基础,是值得每一个女人参考、深思的。
任何人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只有真诚地对待他人,多替对方着想,多帮助他人,才能为自己赢得一段极好的人缘。
在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友谊
你试过和身边的某一位异性走得很近吗?你试过和身边的某一位异性成为朋友吗?
那个男女授受不亲、女人多看男人一眼就被骂做“轻佻”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现代社会,面对越来越大的生存和工作压力,异性效应总是能令人感觉事半功倍、生活格外轻松愉悦的,这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借口,不是某一个人的错觉,它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的,因为异性交往可以在事业上互相帮助、互补不足,正如网络上那句诙谐的调侃:“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关于男女之间的友谊,最经典、最让人向往的莫过于林徽因与她的终生挚友“老金”——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
在如今的很多书籍记载之中来看,老金似乎就是梁家的一位成员,住在梁家院后一座小房子里,梁氏夫妇住宅中的一扇小门便与他家的院落相通。几乎每一次的聚会,老金都是第一个到来,又是最后一个离开的。有时候,这样的聚会也会从梁氏夫妇的院子里挪到老金家去进行。这在当年参与聚会的朋友们眼中,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老金作为一个逻辑学家,他有一份与众不同的独特。有时候林徽因和梁思成小两口因为一些琐事拌嘴斗气,闻声而来的老金自是不用问及青红皂白的,只需端坐堂中,大讲其生活与哲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保准不用半会儿的功夫,就能迅速让互不相让的小两口“和平停战”。
正因为老金与梁家这份彼此维系在一起的关系,让当时甚至后来的人一直都在或明或暗的揣测着老金先生和林徽因之间是否曾经有过一段唯美的情缘。只不过昨日之事早已被遗留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可考究,而金先生一生也终究未曾承认过自己与林徽因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谊。但我们更愿意把他们之间的感情归咎为“友情”,并且是一份真挚的、毫无保留的,彻彻底底的让人由衷羡慕的友情。
老金与林徽因、梁思成一家人的关系,好生让人羡慕。换做现在的流行语言来说,当年的金岳霖先生也可算是一位彻彻底底的“暖男”了。
老金的暖,不仅仅只是在安逸的年代才能感受得到,更让人感动的是就在当年梁家困顿李庄的时候,老金闻讯特地从昆明赶了过去,像当初在北平时一样毫无保留地陪伴在他们身边。
林徽因病重,为了给她滋补身体,老金毫不犹豫地从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拿出一部分,到镇上买了十几只鸡好生饲养着,只盼望它们能早日生蛋,让林徽因能得到更多滋养。无独有偶的是,身为逻辑学家的金岳霖先生养起鸡来也是一点儿都不马虎的,想当年在北平总布胡同的时候,他就曾有过把几只大斗鸡养得虎虎生威的记录。后来的梁从诫先生是这样回忆他们的“金爸”养鸡的:“在李庄的时候,金爸在的时候老是坐在屋子里头写呀写呀的。不写的时候就在院子里用玉米喂他的一大群鸡。有一次说是鸡闹病了,他就把大蒜整瓣地塞进鸡口里,它们吞的时候总是伸长脖子,眼睛瞪得老大,我觉得好可怜。”
老金对朋友是这样的慷慨无私,可是对于他自己却又是另外的一种样子,甚至他对生活的艰难和当时的通货膨胀总是用哲学家的观点来解释与对待。他最常说的理论是:“在这艰难的岁月里,最重要的是,要想一想自己拥有的东西,它们是多么有价值,有时候你就会觉得自己很富有。同时,人最好尽可能不要去想那些非买不可的东西。”
正是这样的金口玉言,让当初包括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在内的一众正处在艰难困苦中的朋友们得到了精神上的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