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73100000003

第3章 中国宦官史(2)

公元189年,灵帝死,皇子辩即位,年14岁,是为少帝,何太后临朝。早先,灵帝何皇后生子辩,王美人生子协。何后鸩杀了王美人,协养于灵帝生母董太后宫中。董太后欲立协为太子,灵帝也同意,中常侍蹇硕奏:“若欲立协,必先诛何进,以绝后患。”何进是何后兄,为大将军。帝召何进入宫,至宫门口,司马潘隐告之:“帝欲杀你。”何进急归内宅。潘隐随后至,对何进讲:“御驾已崩,蹇硕矫旨,欲杀你,赶快想办法吧!”何进忙屯兵以待。刘辩即位后,何太后掌大权。司隶校尉袁绍带兵5000人入宫,要抓蹇硕,硕慌忙避入御花园,为中常侍郭胜所杀。袁绍又劝说何进,杀尽宦官。何进入宫说何太后,何太后说:“中官统领禁省,乃是汉家故事,何必尽除?”张让、赵忠闻讯,又使人贿赂何太后的母亲和弟弟,使之为他们在太后面前说项。何进无法,又找袁绍出主意。袁绍说,可召四方英雄,统率大军来京,尽诛阉竖。号令一下,地方军阀董卓等均领兵前宋。张让知之,与同伙议曰:“此何进之谋,我等若不先下手,皆灭族矣!”于是,在长乐宫嘉德门内埋伏刀斧手,然后请太后下诏召何进进宫议事。袁绍说,这是宦官们的阴谋,劝何进不要进宫。何进不听,袁绍只好选精兵千余,令弟袁术引兵布于青琐门外。何进至嘉德殿门,袁绍等被留在门外。张让、段珪迎出,围住何进。张让历数何进罪行,何进想退,宫门已闭,伏甲齐出,将何进斩为两段。袁绍久等不见何进出,在门外大叫。张让将何进头从墙上抛出来,说:“何进谋反,已伏诛!”袁绍大叫:“阉官谋杀大臣!”何进部将吴匡在门外放起火来,袁术引兵攻入宫廷,见宦官就杀。张让、段珪、曹节等劫太后、少帝、陈留王走北宫,被大臣卢植撞见,大叫:“段珪逆贼,安敢动太后!”段硅回身就走,与张让拥少帝及陈留王奔北邙山。后面大队人马追赶,张让走投无路,投水而死,段硅被杀。洛阳小儿唱歌谣:“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说的就是这件事。袁绍领兵宫内外追杀宦官,凡无须者,不分老少,均杀之,有些是误杀。至此,朋比为奸的张让、赵忠、曹节、侯览等“十常侍”均被杀死。袁绍尽杀宦官,汉代也随之灭亡,代之以三足鼎立的三国时代。

“党锢之祸”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宦官最为猖獗的时期之一,而且其特点相当明显,即宦官在皇帝与外戚斗争的夹缝中逐步增强自身的势力进而把持朝政。东汉宦官专权开始于十岁即位的汉和帝时期。此后的历代东汉皇帝都是年幼即位,其中最小的殇帝即位时刚满百日,桓帝即位时年龄较大,但也不过十五岁。每当小皇帝上台,因其年幼无知,国政往往操之于母后之手,而母后当权又往往依赖于外戚,从而造成外戚专权的局面。当皇帝长大成人后,自然想亲政收权,而这必然形成与外戚之间的利益冲突。在皇帝与外戚的斗争中,皇帝因幼长深宫,势单力孤,所能依靠的大致也就是朝夕相处的宦官,而宦官一旦帮助皇帝取得大权,又会居功自傲,进而专权擅政。东汉宦官势力较为猖獗的时期是汉桓帝消灭外戚梁冀集团之后。由此而直至东汉灭亡,宦官专权擅政,排除异己,并制造一次次党锢事件,不仅败坏了朝政,而且加深了政治的黑暗。

梁冀是东汉后期著名的外戚。他的两个妹妹都曾先后被立为皇后,冲帝、质帝、桓帝也皆由梁冀策立为帝。梁冀把持朝政,一手遮天,其跋扈之气焰无以言表,皇帝反而成了无权的傀儡。汉桓帝即位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极力想摆脱其尴尬的境地,并与唐衡、单超、徐璜等五个宦官歃血为盟,决心除掉梁冀。唐衡、单超等五人在皇帝的支持下,经过周密策划,调动羽林军千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梁冀的住宅。梁冀与其妻畏罪自杀,其家族成员及党羽宾客大多被杀。单超、唐衡、徐璜、具瑗等五人因诛杀梁冀有功,在一日之内同被封侯,食邑自二万户到一万三千户不等,时人并称“五侯”,朝政也随之为其垄断。

在以后的几年中,“五侯”任人唯亲,其亲属族人不仅多数升官,而且依仗其权势,排斥异己,为所欲为。如徐璜之侄看上了李氏女子,遭拒后竟然率官吏闯入李家,抢走此女戏射杀之。东海相黄浮依法处理,反而受到了桓帝的刑责。“五侯”权势日大,骄横日甚,进而对皇权构成威胁。汉桓帝趁具瑗之兄犯罪之机,痛加裁抑,下诏贬具瑗为都乡侯,单超、唐衡等人也因此受到牵连,纷纷遭贬,五侯专权告一段落。

“五侯”失势后,侯览、苏康、管霸等又成为新的一轮炙手可热的宦官。他们与五侯一样把持朝政、盘剥百姓、任人唯亲。宦官们的亲属及其党羽占据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职,而大多数太学生及地方儒生的仕进之路由此被堵塞,朝政日趋黑暗,时人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面对宦官专权的局面,以正直官员李膺、陈蕃为首,形成了一股讨论时政、品评人物的“清议”潮流,并与宦官集团展开斗争。李膺时任司隶校尉。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贪残无道,以杀孕妇取乐,李膺将其逮捕后处死。宦官们因为惧于李膺的威势,行为收敛了不少,连休假时也不敢走出宫门。但心狠手辣的宦官自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而是时刻寻找除掉李膺这个眼中钉的机会。延熹九年(166),河南术士张成纵子杀人,李膺将其处死。张成曾给桓帝占过卦,与宦官也颇有来往。张成的弟子与宦官勾结,诬告李膺与太学生串通一气,诽谤朝廷。盛怒中的桓帝下令逮捕了李膺等二百令人,并在全国各地悬赏捉拿李膺的党人。宦官们趁机公报私仇,乱捕良民,一时间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但有些“党人”自请入狱,声援李膺等人。太尉陈蕃因为上书为李膺鸣不平,而被皇帝罢官。城门都尉窦武及尚书等人也上书为李膺喊冤。桓帝迫于压力,于公元167年赦免了李膺等二百余人,但终生禁锢乡里,不得为官。这就是东汉时期的第一次党锢。

永康元年(167),汉桓帝死后,窦太后及其父窦武迎立汉灵帝即位。当时灵帝年仅13岁,窦太后临朝称制,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扶持左右。窦武与陈蕃都对宦官专权深恶痛绝,因而密谋铲除宦官。在窦太后的支持下,他们杀死了在朝中专权宦官管霸、苏康二人。窦武还曾计划除掉大宦官曹节等人,但因事机不密被宦官们知悉。曹节等人见势不妙,急忙率人入宫劫持汉灵帝和窦太后,并假传圣旨,派兵捉拿窦武。窦武慌忙避入军营。宦官曹节、王甫等人纠集千余兵马围攻窦武,最终斩杀窦武及其宗亲、宾客,窦太后随之被囚禁。陈蕃得知曹节等宦官矫诏捕杀窦武的消息后,不顾年老体弱,召集属吏和学生八十令人持刀冲入承明门,正被捕杀窦武回宫的宦官王甫遇到。陈蕃因寡不敌众而遭杀害。

窦武、陈蕃被害后,宦官自行封赏、加官晋爵,完全控制了东汉的朝政。灵帝即位之初年少无知,重任宦官。成人后又耽于享乐与敛财,宦官们投其所好,朝政之混乱与腐败可以想见。宦官侯览的母亲及其家人在其家乡山东无恶不作,山东名士张俭上书弹劾。气急败坏的侯览指使无赖朱并诬告张俭与同郡二十四人结党,图谋造反。不明所以的灵帝下诏追捕张俭等人。张俭逃亡途中受到了多人的收留然后成功出塞。宦官们借此大肆捉拿张俭党人,凡是帮助张俭逃跑的人都被列入党人的行列,受牵连者甚众。

在第一次党锢事件中幸存的李膺在张俭事发后,没有接受亲朋的劝告而坦然受难,被捕后死于狱中,其子弟、亲戚全部削职为民。此外,杜密、虞放等百余官员及名人被诬杀,受牵连而被流放、禁锢、处死者多达六七百人。其后,宦官们又几次兴风作浪追捕党人,党人之狱遍及全国,形成了东汉时期的第二次党锢之祸。

其后,宦官把持下的东汉统治更加黑暗。朝臣上书指责宦官图谋不轨,昏庸的汉灵帝竟不知何为“不轨”。在灵帝身边随时侍从左右的中常侍有张让、赵忠等十二人,举其大数称“十常侍”。他们参预览阅朝臣章奏,把持朝政,而灵帝却心甘情愿地受制于宦官,公然觍颜称:“张常侍(张让)乃我公,赵常侍(赵忠)乃我母。”皇帝与宦官一道盘剥百姓、卖官鬻爵,朝政日益腐败,最终酿成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

唐代宦官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历史上宦官擅权,与王室骄奢成正比。东汉、唐、明三代皆是。西汉与宋代之王室,皆能制节谨度。东晋南朝王室不像样,故均无宦寺擅权。”

魏征说:“阉竖虽微,狎近左右,有时言语,轻而易信,浸润之谮为患特深。”唐太宗深以为然,因而定制,所设内侍省不置三品官,内侍长官,阶四品。直到高宗永淳年间(682~683),计70余年,宦官尚无权,仅守卫宫门、打扫宫殿、侍奉皇家衣食等。武则天时,宦官人数稍有增加。到唐中宗嗣圣年间(684),宦官已有3000人,授七品以上官阶的达千余人,衣紫者尚少(唐制三品以上服紫色,四品服绯,五品服浅绯)。到唐玄宗时,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皇子十宅院、皇孙百孙院、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大约有宫嫔4万人。从当时的诗词中,也可见一斑,白乐天《长恨歌》有“后宫佳丽三千人”,杜甫《剑器行》有“先帝侍女八千人”句。后宫妃嫔、宫女人数的增多,为她们服务的宦官,自然也就多起来,加之玄宗重视宫禁,宦官稍称职者,即授三品左右监门将军。故当时宦官黄衣以上3000人,衣紫者千余。唐代开始,又称宦官为太监,明代称宦官衙门的长官为太监,清代均称太监了。

范文澜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唐代部分指出:“唐玄宗在士族阶层外,扶植起宦官阶层作为行施统治术的核心,这是唐政治上最大一个变动。”唐玄宗认为,宦官多幼年被阉入宫,无亲属家族,这种人可靠,对皇室最忠实、最顺从,将权力交给这些人不会发生什么危险。唐玄宗对宦官的信用为唐后期宦官操纵朝政奠定了基础。

玄宗中后期,宦官预政现象已曰益突出。军事上,宦官握有实权,常常率兵出征。如宦官杨思勗,多次奉诏讨伐叛乱的南方少数民族,杀戮无数,因“军功”封为“辅国大将军”(正二品)。后又加封“骠骑大将军”(正一品)称号,封虢国公。唐玄宗最信任的宦官要数高力士了。高力士自幼被阉入宫,开元加左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统管所有宦官。玄宗后期,政治腐败,生活糜烂,不理政事,于是外间进秦文表,均由高力士拆阅,小事便直接处理,大事才请示玄宗。一时权倾朝野,俨然成了皇权的化身。

安史之乱后,宦官更广泛地跻足政坛,逐渐形成左右朝政的势力。肃宗和代宗执政期间,掌大权的三个宦官是李辅国、程元振和鱼朝恩。

安史之乱中,玄宗仓皇奔蜀,李辅国随太子李亨到灵武,劝其即位,以系民心,以利平叛。李亨即位为肃宗,擢李辅国为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事,御前符印军号,均由他掌管。安史之乱后,又封李辅国许多重要官职,权势愈甚。肃宗又怕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功高盖主,派宦官鱼朝恩为监军、封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管九节度军事。762年,李辅国与另一宦官程元振,杀害肃宗皇后张良娣,拥立太子李豫,惊死肃宗。

李豫即唐代宗,即位后,虽然利用宦官内部矛盾杀了李辅国,却仍宠信程元振和鱼朝恩,以程元振为元帅府行军司马。程元振因拥立代宗有功,故专制禁军,权势更重于李辅国。这时,宦官虽掌军权,还未制度化,到唐德宗时,情况进一步逆转。建中四年(783),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朝廷,攻打襄阳,逼近东都洛阳,唐德宗急调宣武军助守。泾原(今甘肃、宁夏的六盘山以东、蒲河以西地区)兵5000多人过京师,因无犒赏,兵士哗变。德宗征召禁兵,竟无一人赶到。宦官窦文场、霍仙鸣率100多人保护德宗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叛变平定后,德宗不再信任领兵大将,特置左右护军中尉统帅中央禁军——神策军,并派窦文场、霍仙鸣任左右护军中尉。这支军队迅速发展到15万人,控制了京畿地区。代宗时曾一度取消了宦官监军制度,德宗受兵变刺激,又恢复宦官监军制度,这就使宦官操纵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权制度化了。

代宗朝还启用宦官做枢密使,“承受诏旨,出纳王命”,实际上代替皇帝处理政务。这样一宋,军权和行政要权均落在宦官手中,宦官专权的局面逐渐形成。两中尉、两枢密使成了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

宦官大权在握,于是便操纵了皇帝的废、立、生、杀。从820年唐宪宗被宦官杀死,到903年,唐朝共有8个皇帝: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这8个皇帝除敬宗是以太子继位外,其余都是宦官拥立的。宦官每拥立一个新皇帝,就要废去或杀掉原来的嗣君,罢免杀掉一批朝臣和对立的宦官。皇帝已完全成了宦官手中的傀儡了。

朝廷大臣的进退用舍,也经常受到宦官的操纵把持。李鄘、皇甫镈等勾结宦官吐突承璀而官至宰相;大诗人元稹也是交结崔谭峻、魏引简而当上宰相的。而宦官所不满意的宰相大臣们,也受尽排挤,如文宗时的宰相李石,宦官就派人行刺他,硬把他逼下台去。唐代宦官“自贞元之后,威权曰炽,兰锜将臣,率皆子蓄,藩方戎帅,必以贿成,万机之与夺任情,九重之废立由己。”

同类推荐
  •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0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花是有灵性的,雨是有灵性的,季节是有灵性的,物候是有灵性的,地域也是有灵性的。只有某一种花卉或季节最适合表现某一个地域。“杏花春雨江南”,改为梅花、桃花,便觉不好。虽然梅花、桃花都很美。“人难再得始为佳”。只有难以再得的结合,才是真正的良偶佳侣。江南的姿韵、风情、美学特征、地域性格,有了杏花、春雨的陪伴,就像是宝玉有了晴雯,黛玉有了紫鹃。
  • 中华成语故事(第八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八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察举制度与两汉文学关系之研究

    察举制度与两汉文学关系之研究

    本书概述了与二语动机及二语动机教学策略相关的基本问题,包括理论综述与研究方法两个部分。理论综述部分涵盖了心理学界的主流动机理论研究和应用语言学界的二语学习动机理论研究。研究方法部分围绕二语动机及二语动机教学策略展开,介绍了包括研究范式、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等问题,描述与演示了问卷调查、相关性研究、多变量研究、实验性研究、课堂观察和个案研究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一书把文化象征当作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和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化思维的方式。例如通过美国人对橄榄球的痴迷,意大利人对歌剧的热爱,德国人对交响乐的推崇,西班牙人对斗牛的狂热,巴西人对桑巴舞的陶醉,等等,描述不同国家的特色和这些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思维。这样,文化象征就成了向异或地图,引导我们进行一次探索世界文化的旅行,从而真正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如何运行的。
热门推荐
  • 内科疾病临床诊疗

    内科疾病临床诊疗

    内科学是利用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及护理的一门学科。近年来,内科领域各专业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临床诊断各方面都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临床医师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为了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基层医务人员、各类医科在校生、实习生以及社会各界医学爱好者的迫切需要,笔者结合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参考国内有关书籍和论文文献,详细总结、深入思索并加以汇总、提炼编写了此书。本书内容论述详尽、新颖,科学性与实用性强,有助于临床医师特别是基层医师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和恰当的处理。
  • 请君怜:妖妃步步为谋

    请君怜:妖妃步步为谋

    他是人人口中温润如玉的城主大人。只是……“庄楠,死吧,你死了,我还爱你。”男人用冰冷的刀刃抵在她的心口,一字一句,红眸中是无尽的深渊。背叛,囚禁,杀伐,权谋,他的爱血腥杀伐。初相见,有公子如玉,一笑倾城,满世花开。再相见,他红眸墨发,嘴角染着她的鲜血,第一句话就是将她处死。她总说“公子,世间繁华似锦,天地之大,而奴只愿你一人安好。”男人一脸冷漠,睥睨众生,却悄悄的红了耳尖。片段:“他们都说我只是你的通房丫头。”女人瞪着男人,眉眼弯弯,嚣张极了,手不老实的伸进男人的衣领。“那,夫人是你,妾是你,反正我的第一次到最后一次都是你。”男人一本正经。庄楠……说好的高贵出尘呢。你是我刻入骨髓的情深,若不爱,那便毁。
  • 有一种爱叫只要你好

    有一种爱叫只要你好

    她为躲避父亲安排的姻缘,缘分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奇妙,一场车祸,让她瞬间成长
  • 贼尊

    贼尊

    从狂风戈壁一个盗贼团的少当家,到整个戈壁的少主人,到一个公国的王储,到一个帝国的太子,最终成为君临大陆的人主;五岁的大剑师,十五岁的剑圣,十八岁的剑神……他已经成为无上存在,以“贼尊”的称号写进大陆史册受万世敬仰……
  • 权势熏天

    权势熏天

    老陈家祖传一句话:“是个坏人就做个坏人,是个好人就做个好人,逆着人性来生活会把你像相片一样撕得粉碎!”原本注定陈文龙像一只猛虎一样叱咤风云,但是,小时候一位路过村庄的道士改变了他前二十年的命运,卜出一道凶卦,其爷无奈,以命抵命,换取孙儿二十年平安无事。二十年后,二十好几的年轻人原本以为一切尘埃落定,踏踏实实做个良民,熟知,一击炮弹,炸起惊涛怒浪。属于老陈家的道路被重新拉开了序幕......陈文龙感叹:原来不是每个男人都适合平静的生活。
  • 邪王追妻:逆天女

    邪王追妻:逆天女

    简介:她,是一个家庭显赫的少女,爹爹娘亲将她当掌上明珠,唯一的哥哥也宠着她,还有她倾城的容貌和聪明的头脑,频频引来许多的追求者……他,是家中所有人的宝贝,磕不得碰不得,犹如天之骄子一般;在外人面前他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但在她的面前,他是温柔王子,呃(⊙o⊙)…吃醋狂魔……他,原是她的青梅竹马,可为了家族的复兴,他和她错过了许多光阴,甚至可以说是一辈子……这是雪儿第一次写小说,写得不好请多包涵,但可以保证,绝对不会和其他的穿越文一样,绝对让你感觉到不同,不过前期是差不多的,嘻嘻!多多支持雪儿的小说哦!么么哒^3^
  • 幽冥白虎

    幽冥白虎

    无人问津的小乞丐背后隐藏着通天背景,背负着血海深仇,一人独行,只因心魔作祟,亦正亦邪,无人敢与他亲近。看他如何灭心魔,斩群敌,一人一戟杀出通天之路。
  • 晋云录

    晋云录

    一个王侯世子进了道观八年,啥也没有学会,倒是学会了扯皮。本想活的普通一点,倒没想到这江湖却不容他。
  • 极品机甲武神

    极品机甲武神

    一个获得修仙世界大能记忆的宅男正以为能够凭借这个记忆驰骋都市时,却发现自己重生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机甲为尊的世界。作为一个满脑子修仙记忆的宅男,他如何在这个机甲世界缔造自己的传奇?当他凭借肉身和武技打破机甲的传奇时,却发现自己不得不穿上机甲,重新缔造关于机甲的传奇。
  • 何问京雨

    何问京雨

    十五年前,她抱着三哥的尸体跳江而死,十五年后她竟回到这里,被满城敬仰的仙师捉回了京雨堂,她不想回去,不想在那忽鸣山上回忆当时的情景,大家都因她而死,她大概真的是个罪人吧,林潇潇你到底为什么活过来?难道就是为了再一次受到众人唾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