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76100000004

第4章 绘画理论(1)

人物画和山水画的笔法

在中国画的各种技法中,作为最基本的一法便是“骨法用笔”,它在谢赫的“六法”论中被摆在第二条。但我们知道,“六法”中的第一条“气韵生动”,并不是一个技法问题,而是当画家在先天的或后天的修养、技法各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之后所创作的作品中反映出来的意境问题;因此,作为“六法”第二条的“骨法用笔”其实正是中国画技法的第一条。

所谓“骨法用笔”,主要指用笔的方法问题,所以又称“笔法”。论其速度,有快有慢,论其力量,有轻有重,再加上各种提、按、顿、挫、转、折的节奏变化,来形成各种粗的或细的、长的或短的、方的或圆的笔触,用以表现客体的结构、质感、量感或主体的情感。

这些笔触,一般都是蘸了墨然后在画面上显现出来的,而在早期绘画、尤其是人物画创作中,笔触的作用主要是以线描的形态建立起造型的骨架,所以又称“骨法用笔”;在不同的线描所构成的范围内,还需要填染不同的色彩或水墨,这种填染又是不见笔触的,所以又称之为“肉”,骨肉兼济,一幅作品才算完成。线描仅起到构形的作用。而不讲求用笔的速度和力量,不讲求提、按、顿、挫、转、折的节奏变化,然后填染色彩或水墨,最终掩去构形的线描,则称之为“没骨画”,不属于用笔的技法,而是属于用色、用墨的技法了。

“骨法用笔”反映在人物、山水、花鸟不同的画科,或反映在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不同的画体各有不同的技法特点,其要义,不外乎点、线、面三种形态,其中又以线为根本,点不妨看作是缩短的线,面不妨看作是粗肥的线。

人物画的笔法,通常归之为“十八描”。其中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曹衣描、蚯蚓描为一类,大都中锋用笔,速度、力量均匀,线形精细圆劲,多用于工笔画风的创作,尤以高古游丝描(简称游丝描)为典型。如东晋顾恺之的线描紧劲连绵,循环超忽,格调飘逸,笔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一种春蚕吐丝般的婉约温润,生动地描绘出了人物轻软潇洒、宁静典雅的衣饰质感和精神气韵。其他几种线描不过在此基础上稍加变易,如琴弦描略有颤掣之意,铁线描更见挺健硬利,曹衣描紧贴肌体,蚯蚓描益显濡润。

行云流水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混描、撅头钉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兰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枯柴描是另外一类笔法,大都中侧锋并用,用笔的速度有快慢,力量有轻重,从而形成粗细有变化的线形,除用于工笔画风的创作外,更多地被用于兼工带写或写意画风的创作。而追根溯源,这些描法又都是从唐代吴道子的兰叶描中变化出来的。

史载吴道子画人物不取静态,以气势飞动迫人心目,施笔绝踪,冠带迎风,下笔磊落,挥霍自如,富于粗细、轻重、快慢、顿挫、转折的多样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其线形类似于迎风摇曳的兰叶,所以称为兰叶描;又似水中浮动的莼菜,所以称为莼菜条。而行云流水描等,大都可以顾名思义,不过与兰叶描在线形上有所不同而已;而论笔性,撅头钉描、折芦描、枯柴描等又稍稍倾向于刚硬,与兰叶描的柔软意趣有别。至于减笔描,则属于一种大写意的人物画法,五代的石恪、南宋的梁楷多用此法,其线形实际上已经扩大变肥而成为面了。

总之,人物画的笔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锋用笔而速度、力量均匀的,其中游丝描等偏向于柔性,铁线描等偏向于刚性,一种中侧锋并用而速度、力量不均匀的,其中兰叶描等偏向于柔性,折芦描等偏向于刚性。

人物画虽为中国画传统中最早出现的画科,但从宋代以后,渐次衰颓,山水画一跃而居于画苑大宗的地位。因此,山水画的笔法也远比人物画丰富,历来推为中国画笔法之首。如陆俨少曾比较山水画与花鸟画的异同,认为花鸟画家偶作山水多不入流,而山水画家偶作花鸟都往往能别出新意,原因何在呢?对此,陆俨少这么解释:“山水画用笔变化最多,点线上有了功夫,用在花卉上,好比有了5000兵,只用3000,自能指挥如意,绰绰有余。花卉画上点线用笔变化较少,用来画山水,好比只有3000兵,却要当5000用,以少用多,当然捉襟见肘,使转不灵”。这一比较,同样适用于人物画,因为人物画的笔法比花鸟还要来得少。

山水画中最重要的笔法是皴法。所谓皴法,是指山石轮廓既成之后,再用笔墨去描写、刻画其纹理凹凸、阴阳向背的形状,使之具有“石分三面”的立体感。隋唐的山水画,大多沿用人物画的勾勒填彩法,空勾而无皴,所以被认为不太成熟,其实也可以看作是用人物画法画山水的捉襟见肘,使转不灵。从五代以后,皴法确立,此后更日趋丰富、完备,山水画的成就,也就越来越高了。

皴法有许多种,古人所列名目繁多,如披麻皴、卷云皴、落茄点皴、雨点皴、米点皴、斧劈皴、泥里拔钉皴、雨淋墙头皴、马牙皴、解索皴、牛毛皴、鬼面皴、骷髅皴、乱柴皴、芝麻皴、玉屑皴、弹窝皴、矾头皴、金碧皴、没骨皴、荷叶皴、游丝裹空皴、折带皴等等。约而分之,则可归为3类。

一类为点子皴,如落茄点皴、雨点皴、芝麻皴、米点皴等,笔性或刚或柔,笔形或大或小,或方或圆,除米点皴侧锋横卧之外,一般都是中锋用笔,从空垂直落下,稍作顿挫成形。其中落茄点皴的典型是董源,他以密密层层的圆润柔和的小点子点出江南平缓的山形,给人以满山杂木葱茏的感觉,景物灿然,幽情杳远。后来米芾、米友仁将之演化为侧锋横卧的粗阔点形,便是米点皴,用于表现江南春雨迷蒙的云山意象,属于一种“墨戏”的写意画法。雨点皴的典型是范宽,他用坚实的笔触像石艋雕一样地点出方硬刚健的点子,又称豆瓣皴或枪笔,对于关中山水石质坚凝、峰峦浑厚、势状雄强的意境再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将雨点皴稍加细密,便成了芝麻皴。

第二类为线皴,以披麻皴为主,又分为长(大)披麻、短(小)披麻,皴纹呈线形,中锋用笔,但有轻重、快慢、粗细的变化,笔性柔和如披麻条。其他如解索皴、牛毛皴、荷叶皴、折带皴等,都是由此演化而来的,因其线形组织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命名。

披麻皴的典型是董源和巨然,董源用小披麻皴,巨然用长披麻皴,仅是线形的长短不同,笔法、笔性、笔势都是一样的,适合于描写江南土山的纹理质感。王蒙将小披麻皴进一步变短,并将线形扭转交织,便成为解索皴和牛毛皴。赵孟帄则将长披麻皴结构成荷叶筋脉的形状,又成为荷叶皴。倪瓒以卧笔中锋横拖,转折处侧锋直斫而下,柔中带刚,线中有面,形如折带,所以称为折带皴。其他如鬼面、骷髅、弹窝、矾头、游丝诸皴均可归于线皴,只是因其线形组织的特殊性而给予特别的命名。

线皴之中又有卷云皴,或称云头皴,代表画家是李成、郭熙。其笔法的特点是中侧锋兼用,作大幅度的顿挫圆环,状如云涌故名,笔性较刚而扁,所以线形已有些接近于面了。

第三类为面皴,以斧劈皴为主,又分为小斧劈皴和大斧劈皴。

其他如泥里拔钉皴、雨淋墙头皴、马牙皴、乱柴皴等,都是由此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以侧锋为主,不作旋转回环,直落而下,形成苍劲而方硬的面形皴纹,而据面形大小、粗细、长短、组织的不同分别命名,尤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典型。李唐的画派源自范宽,他把范宽的雨点皴略加变化,使用笔变阔、变长,形如斧劈,从而成为小斧劈朗在小斧劈皴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笔变阔、变长,便成了水墨苍劲、淋漓刚健的大斧劈皴。稍后的刘松年好用小斧劈皴,而马远、夏圭则专擅大斧劈。

至于玉屑、金碧、没骨诸皴,则是因借以显现笔触的媒质不是用水墨而是用其他各种色彩的缘故,而给予不同的名称。

山水画的皴法虽有三种,但从笔性来看,实际上仍不外乎两种,一种中锋用笔而偏向于柔性,如落茄点皴、披麻皴等;另一种中侧锋并用而偏向于刚性,如雨点皴、斧劈皴等。柔性者归于南宗,刚性者归于北宗。

山水画中又一重要的笔法是点法,包括树叶的点法和苔草的点法,也像线描和皴法一样具有多种形象的名目。如介字点、个字点、菊花点、胡椒点、梅花点、垂藤点、鼠足点、小混点、大混点、松叶点、水藻点、尖头点、柏叶点、藻丝点、梧桐点、椿叶点、攒三点、垂头点、平头点、仰头点、刺松点、杉叶点;仰叶点、垂叶点,等等,不一而足。

点叶之外,兼用夹叶,名目大体相同。不同的点法,撇开其组织的形象不论,仅从用笔的角度,大体上如古人所说:“圆多用攒,侧多用叠,秃锋用衄,皴笔用松,掷笔者芒,按笔者锐,含润若滴,带渴为焦,细等纤尘,粗同坠石,淡以破浓,聚而随散,繁简恰有定形,整乱因乎兴会”。或浓或淡、或疏或密、或纵或横,虽有法而无法,以无法为有法。所以,前人认为,画山水者,皴法一家有一家之门径,尤其是南北二宗,不可相通;至于树法实际上也就是点法则不然,李成、董源、范宽、郭熙、赵大年、赵千里、马夏、李唐,上自荆关,下到黄子久、吴仲圭辈,皆可通用。

据郭熙《林泉高致》“画诀”论山水画的笔法,淡墨重叠旋旋而取之称为“斡淡”;以锐笔横卧而画则称为“皴擦”;以水墨再三而淋之称为“渲”;以水墨滚同而泽之称为“刷”;以笔头直往而指之称为“碎”;以笔头持下而指之称为“揉”;以笔端而注之称为“点”,点施于人物亦施于木叶;以笔引而去之称为“画”。

实际上斡淡、擦、渲、刷法都是为了使皴法的表现更加周密结实;而碎、揉、画法又都是点法的变异。

花鸟画的笔法,开始时与山水画一样,也是从人物画中借鉴过来的,即用线条勾出轮廓后在轮廓内渲染颜色,以笔线为骨,以染色为肉。如果笔线细而淡,仅起到界定轮廓的作用而本身并没有速度、力量的体现,渲染色彩后又把它掩去,便称作没骨法。

所以,迄止宋代之前的工笔花鸟,所讲究的技法大多以色彩的渲染为尚,在笔法上并没有太多的创造。即使名为“双勾法”或“勾勒填彩法”,其笔线的成就也并不是十分突出的。到了明清的画院工笔花鸟,比之宋人更加强调笔线的勾勒,但又沦为刻板僵死。可见对于工笔的花鸟画体,勾线的笔法是很难加以强调的,而终究以色彩渲染的没骨法更能为花传神。

倒是陈老莲的变形花鸟,虽属工笔,却颇能适合于用骨线去加以描绘。但论其笔法的成就,实际上还是来自于他的人物画,而并不是专属于花鸟画的创意。近人张大千则从面壁敦煌中受到启示,作工笔花鸟以细淡的墨线起稿,渲染色彩后起稿线若隐若现,然后再以深墨或重色沿起稿线复勾,称为定稿线,二者又不完全重合,而是若即若离,笔法超妙入神,别有生动之意。但其高华雍容的气象,同样来自于人物画,而并不是专属于花鸟画的创意。

作为花鸟画所专属的笔法创造,约可追溯到五代徐熙的落墨法,所画花鸟落笔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细碎为功,而是直接蘸了浓淡不同的墨色连勾带染地画成,傅以杂彩,笔触与颜色不相掩映。可见他所强调的正是笔法,而不是色彩的渲染法。后世衍为点垛法,又称点簇法,便成为写意的画体,明清之后盛行不衰。

论其用笔的特点,是视所画物象的形神传达需要,不勾轮廓线,直接用毛笔蘸了水墨或颜色随意点垛而成。点垛出来的笔触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方或圆,或浓或淡,每用一笔,就可以解决对象某一部分的形状和体面,某些大的部分,则用两笔以上组合而成。这种用笔技法,不仅是一种“笔法”,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用色法或用墨法,如笔肚先蘸淡墨,笔尖再蘸浓墨,一笔下去,便自然形成浓淡的变化,或笔肚先蘸粉色,笔尖再蘸红色,一笔下去,便自然形成由白而粉红,继而深红的变化,用来表现对象体面的凹凸感或色彩的衔接过渡,极其生动而又简洁。我们看八大山人、“扬州八怪”、任颐、吴昌硕等的花鸟画,就多是用这种笔法描绘出来的。

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种点垛的画法属于“没骨法”,实际上并不正确。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以勾勒法为标准,认为用线描勾出轮廓才算有骨,所以又称“骨线”。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线描都可以称之为“骨线”的,只有具有速度、力量、节奏变化的线描,才可以称之为“骨线”,而没有速度、力量、节奏变化的线描,却是不能称之为“骨线”的。相反,点和面虽然有别于线,但只要它们含有速度、力量、节奏的变化,同样可以称之为“骨”。只有那些用不见笔触的渲染办法所形成的颜色或水墨的痕迹,才不能归之于“骨”而只能归之于“肉”。

所以,不用勾线,而直接用颜色渍染成画的徐崇嗣、恽寿平的画法固然属于没骨法,而某些宋代院体画法,同样属于没骨法;至于明清以来的点垛法,虽然不用线描勾轮廓,但每一点、每一笔,无不具有节奏感,并在画面上形成为所谓“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的笔触,当然也就不能简单化地归之于“没骨法”了。

同类推荐
  •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这本中国两岸三地新老留学生的纪实文集,故事生动、场景广阔、经验丰富、分析客观宛如一册留学小百科,不但为留学美国提供很好的参考,并且为研究中国留学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留学故事多为留美学生含泪的微笑,却为年轻人指出一条通向成功之路。留学学子大多坚韧不拔,勇于拥抱理想、实现理想,奋斗不息,经历不断增加自身实力、成为强者的磨练。读来令人感佩。《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收入来自两岸三地新老赴美留学生及其家属写出留学生涯中种种感人的故事,原生态展现留学北美的苦乐悲欢,是留学经历和经验之作。编入的39篇作品为中国当代留学史留下第一手资料。
  • 2014年厦门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

    2014年厦门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

    本书反映了2013年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的概貌,收入了厦门市宣传文化系统组织的调研成果和其它相关的工作成果,为读者从各个方面了解厦门2013年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情况提供较为详细、全面的信息,为专家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平台,为厦门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提供服务。本书涵盖了2013年度厦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反映了厦门市2013年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提出推动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的规划、策略,对于推动厦门乃至福建文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故事新编》中的越文化精神(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故事新编》中的越文化精神(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鲁迅在《故事新编》中对古越历史上务实、创新、复仇、耿直等精神的演绎。绍兴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这里的山山水水养育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又带给这里的人们一种从远古而来的基因,使这里的人们有着有别于其他地域的精神面貌。
  • 大美中华:传统节日集锦

    大美中华:传统节日集锦

    《大美中华——传统节日集锦》通过对中国各个民族节日的介绍,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对节日的重视。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每一个节日都要过得欢天喜地。岁节与我们人类有着深切的渊源,从驱崇禳灾到祈福娱乐一路走来,人类在流光溢彩中用丰富的情感和愿望装点着动人的多彩节日。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内容简介:世界遗产包含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它们或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或是人类自身的杰出创造。了解这些世界遗产对于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民族风情、社会历史、建筑艺术、价值观念、文化内涵等具有窥斑知豹的作用。
热门推荐
  • 悲壮的挽歌——“11·24”特大海滩纪实

    悲壮的挽歌——“11·24”特大海滩纪实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对“11·24”特大海难进行记述,如实反映了其整个求助过程和事故原因,对教训进行总结,并呼吁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 创造沙盘世界

    创造沙盘世界

    毕业两年的林拓辞掉了工作,返回乡下,试图在这个武道没落的年代里重开武馆,却不想,自家旧屋中摆放着一个神秘沙盘。沙盘中,是一座运转不息的现代都市。仔细观察,他发现,这赫然与他工作生活了好几年的城市一模一样!林拓好奇地俯下身。……地球,某座城市中心。街道上的无数市民惊愕地抬起头,看向天空。“我没看错吧?天上怎么……怎么……出现了一张脸?!”
  • 栩栩予你如生

    栩栩予你如生

    青梅遇竹马,这是最善良的故事。(此书已太监,无结局,不要入坑了)
  • R星恋纪

    R星恋纪

    【本文为多元型女强文,融合了星际、穿越、异族、科幻等多种元素,讲述了R星女孩坠落地球后失去记忆,R星能核也在坠落中被冲击成碎片,散落到地球各地。】坠落地球的普通女孩李开的她,竟遭遇了辜之魔剑的阴谋。拥有魔剑之力百年不死的千绪云东?研究“魔法”超自然现象的疯狂科学家陈奂?本以为干掉这些BOSS就能松口气了,从天而降的R星姐弟却来寻求支援。“将军,你怎么变得这么弱了!”为化解R星危机,李开毅然决然踏上了收集能核碎片之旅。随着碎片的收集,原本残缺的性格得到一步步的完善。找回能量的过程,亦是探寻真相的过程。可是探寻到的,却是一个又一个新的谜团。是真的一步步靠近真相了吗?还是离真相越来越远了?我,到底是谁?面具下的捕梦者诡异的微笑,深蓝梦境中温暖的少年,他们又有着怎样的联系?玻玻碎片融进她体内的一瞬间,对卡其离的爱恋也跟着住进她的心,她感觉心脏快要炸开。原来,内心深处的空间早已被一个人占满,再也容不下任何人。“他”到底是谁?会是梦中的少年吗?R星战舰即将到达地球,背水一战,等待她的命运又会是什么?看R星女孩李开如何一步步靠近真相、逆袭成神,保卫地球吧!【欢迎互动!(作者坚强,可喷)】
  • 复辟录

    复辟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时光洛樱with携手与共

    时光洛樱with携手与共

    主要角色(我的“四大小王子”and“四大小公举”)男一:时溪女一:洛祎and——林樾慕帅何羽江源恬甜虞珊这是一本关于『青春&梦想&约定』大家一起拼搏,为自己加油,为国争光的故事。彼此之间第一次的遇见,第一次的印象,第一次……虽然,起初的他们,都没有那么引人瞩目,但是因为『遇见』,让他们团结一致,手牵手,心连心,朝前走,向前看。他们——在守护中,明白自己原来“多远都可以到达”。就算受过伤,也流过了眼泪,但是他们认为——为了梦想疯狂这一次又会怎样。是的,不会怎样,所以,你看他们来了。军校和体校,跆拳道、拳击、散打的完美碰撞,又会出现怎样的火花?国家&自己,为青春奋斗,为国家搏光的他们正在,逆风翻盘,向阳而生赤子之心,乘风破浪。
  • 花易谢情难戒

    花易谢情难戒

    女人情,男人爱,雾中花,水中月。爱是一种禅,是一种信念,只有一心痴往并坚信她存在的人方有机会一睹真容。我爱你,就这么简单!!!
  • 美好的世界啊

    美好的世界啊

    一人,一念。。。。。。。。。。。。。。。。。。。。。。。。。。。。。。。。。
  • 世上没有人比你更重要

    世上没有人比你更重要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这是华语界知性散文作家苏芩十年来最用心力完成的一部作品。全书以大观园中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为引,尽述世间最浪漫蚀骨又痛彻心扉的情感。这是作者20年研读红楼的心得,饱含深情,柔肠百转,值得反复玩味吟诵,读来满口余香,心静如水。翻遍红楼,阅尽尘世。爱情,只是一瞬间的决定,却缠绕了一世的光阴。情皆因缘,缘亦为劫。爱情最令人宽慰的,不是“相爱”,而是“值得”。无论何时,都要记得:只有自己会陪自己走过一生,有些人,注定是为了分离才相遇。青春,只是一场没有结局的邂逅。
  •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MarkTwain),美国著名作家和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LanghorneClemens)。“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