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07300000003

第3章 华为执行力法则:再好的计划,没有执行也白搭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我认为年轻人,在生命非常旺盛的时期,勇敢地走向国际市场,多经风雨,多见世面,将受益匪浅。

——任正非

在会议上向领导汇报工作时,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顺利完成任务的员工,没有任何的借口;而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员工,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有的说是资源太少,有的说是工作难度太大,有的说是他人没有配合好,有的说是工作的环境不好,用这些借口来掩饰自己的失败。他们从来不会主动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也不会主动寻找各种方法去努力完成目标。

如果借口成为一种习惯,那么每当遇到困难都会首先习惯性地抱怨,而不会主动思考解决的办法,渐渐地就会失去信心,失败也就越来越多。性格决定命运,当一个人习惯于抱怨时,他的未来已经注定与成功无缘。没有哪一个成功的人,是只会抱怨而不积极改变现状的。

在华为,大多数员工不会为自己找借口,虽然很多工作真的很有难度。面对有难度的工作,华为人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分解,然后制订多套可行性的方案,最后坚定地一个个去完成。这也是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华为都能安全化解的原因。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危险,但是对华为来说却是一次机遇,解决了就又获得了一次机会。

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华为人总是带着自发的、主动的精神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一些华为的老员工,在多年的工作后,总结出两点经验:第一,公司下达的任何工作任务,都是经过科学分析后才下达的,所以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第二,方法总比问题多,有找借口的时间还不如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华为一个海外项目正在冲刺阶段时,突然因诸多问题被卡住了:分包商与工人的付款出现了问题;工人已经连续几周没有好好休息,大家都很疲惫;机械设备也出现了问题,项目组之前租赁的机械设备已经被运走了。工人也在收拾工具准备回家,但是项目交付的日期马上就要到了,如果不能按时交付,那么前期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项目组没有抱怨,没有给自己找借口,而是积极行动起来,想尽一切办法去努力兑现对客户的承诺。项目组的成员每个人负责一项,联系机械设备的,确认本地分包商的,留住工人的。

但是,坏消息一个个传来,“对不起,我们的机械手已经回家了。”“不好意思,现在太晚了。”没有机械设备,留下的工人也只能回家,不过还好那些工人同意只要机械设备到位,他们就会马上回来。

但是机械设备到底在哪里呢?项目组的人和当地的华为员工,一起出动,发动所有能找到的资源,但是得到的答案都是“对不起”。时间过得真快,天已经暗了下来。但是没有人选择放弃,他们继续寻找机械设备。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天快黑的时候,他们找到了机械设备。

夜幕降临的时候,项目终于重新开始运作了。大家进行最后的抢通任务:测量、开挖、穿管、倒盘。经过共同努力,华为人最后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兑现了对客户的承诺。

面对困难,华为员工首先想的是无论如何都要完成任务,正是因为这样的信念,遇到问题时,他们会积极地想办法,尽一切可能努力达到目标。

任何工作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只会一味地抱怨,一味地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而不去想办法克服困难,那么最后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在华为,从上到下,很少有人会找借口推脱,大家都是硬着头皮去努力做。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当初的那些困难都被克服了,当初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目标也都一个个实现了。

一流的员工喜欢找方法,而末流的员工喜欢找借口。很多工作不是真的做不好,而是缺乏责任感。那些喜欢找借口的员工,总是回避问题,总是想办法减轻自己要为失败承担的各种压力。这样的员工,又有几个领导会喜欢呢?哪个领导会重用总把问题推出去的员工呢?领导喜欢那些能帮自己解决问题的员工,不是那些总得自己去救火的员工。

不要找任何借口,不给自己留下任何退路,不顾一切地去完成目标,一个人的潜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从而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可以创造奇迹的。用这样的心态鼓舞自己,你会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成功也在不远处等着你。

拖延是执行力的毒药

时光不能倒流,如果人能够从80岁开始倒过来活的话,人生一定会更加精彩。

——任正非

想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充电,但是一直没有付诸行动;想看一些资料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但是也没有付诸行动;想去健身,锻炼身体,但是还是没有行动。一个人在头脑中做了很多美好的计划,但是最后一件都没去做。没有执行的计划,就是空想。我们中的很多人,喜欢嘴上说说,却从来不付诸行动,最后错失了良机。

1876年2月14日,贝尔和格雷在同一天向美国专利局递交了电话的专利申请书,但是因为贝尔递交的时间比格雷早了几个小时,于是电话的专利权属于了贝尔,而格雷最终失去了这个伟大的荣耀。更令人惋惜的是,其实格雷是最有机会获得这项专利的,不过他在研究成功后并没有立即申请,而是在家待了一段时间才去申请,结果错失了这份殊荣。

因为拖延,现在提起电话的发明者,人们只记得贝尔,却很少有人知道格雷。因为拖延,很多历史被改写,很多天才因为拖延变成了平庸的人。拖延让人们的执行力变得低效,让人们变得越来越懒散,越来越没有上进心。

有很多公司,在会议上大家会提出很多奇思妙想,会有很多出色且富有创意的规划,有很多利于公司发展的制度,不过会议结束之后就不了了之,因为没有人去执行。好的想法再多,不执行又有什么用呢?在企业中,拖延往往是阻碍计划实施的最大隐患,是执行力的毒药。

通常计划是有时效性的,只有在特定时间内,计划实施后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一件事情拖久后,大家都会失去最初的热情,最后取得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此外,拖延还会让人犹豫不决,最后导致计划流产。哈佛大学曾发现,超过80%的优秀计划和点子因为没能及时实施,最终胎死腹中。

一家企业,如果员工做事拖拖拉拉,对于领导安排的工作也不好好执行,那么这家企业的效率肯定低下,低效率会相应地增加企业的成本和风险,降低企业的竞争力。

华为一直努力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在华为,只要目标确定下来,所有人都不能拖延,要马上去执行。任正非说,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了,谁能更快地制订科学的规划,谁能更快地将规划顺利地执行下去,谁就能掌握先机,获得竞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华为一直崇尚西点军校的做法。在西点军校,只要教官规定了任务和动作,学员必须第一时间执行下去,不能有一点拖延。所以在华为,只要上级下达任务,下级都会在第一时间付诸实践,从不拖延。华为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经常把竞争对手打的措手不及。

华为超强的执行力不仅表现在对外上,公司内部事情的处理,华为也坚持这样的原则,并且任正非本人也坚持这一理念。

有一次,华为几个年轻的财务人员在电梯里聊天,他们埋怨公司为什么不在研发基地设立一套账务系统,这样他们就不必再为结账报销的事情,在基地和总部两头跑而浪费大量的时间了。当时任正非就在电梯里,不过那几个年轻人没有注意到。几天过后,研发基地就新建了一套账务系统。

在华为,只要认定是对的事情,就要立即去做。这里没有拖延,没有借口,一切用结果去说话。我们怎么才能像华为人那样,做事不再拖延而是马上执行呢?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具体而言,做事拖延有六种情况。

第一,当觉得一项任务不重要时,就会拖拖拉拉地去做。

解决办法:如果这项任务真的不重要,那么就立刻取消它,不要一边拖延一边后悔,让自己处在焦虑的边缘。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只有合理分配时间,把乱糟糟的东西从日程表中清除,才能更加集中精力去做重要的事情。

第二,有的任务,自己做也能完成,但是自己不喜欢做,于是就一直拖着。

解决办法:这时何不把任务委托给一个比自己更适合做、更乐意做的人呢?这样双方就都成了赢家。

第三,因为看不到完成这项任务有什么好处,所以才犹豫不决、拖拖拉拉。

解决办法:从目标与理想的角度来分析这个任务,挖掘出拖延这项任务的潜在害处,这样就会拿出干劲去完成这个任务了。

第四,一些完美主义者,做事情要尽善尽美,所以不愿匆忙开始。

解决办法:允许不完美的存在。每个人不可能不犯任何错误,因此不必要求自己达到完美。

第五,有人容易颓废,这个任务太难了,明天再做吧,明日复明日,一拖再拖。

解决办法:把任务分成若干容易完成的小块,化整为零,降低任务难度,每天尽可能多地完成任务。

第六,一些人的拖延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解决办法:对于这种人,只能重新训练自己,用好习惯来取代拖延的坏习惯。每次在执行任务之前,给自己定一个最后期限,然后努力地遵守,渐渐地,工作模式才会发生变化。

有人说,一个人的想法是0,执行力是1,如果没有1,那么0将永远是0,只有有了执行力1,才有可能从1到10,再到100。

很多时候,未来是平庸或者卓越,从一个人的行动中就能看出。不行动,梦想只是水中花、镜中月;不执行,目标只是空中阁楼。只有对目标坚决地执行下去,才会有所收获。

学会时间管理,打造高效执行力

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空谈!

——任正非

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员工的执行力。员工的执行力,就是指贯彻公司战略意图,严格按照公司的要求,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执行力是把企业的战略、规划等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了完成任务的意愿、能力和程度。就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把想做的事做成功的能力。

为什么很多公司都有伟大的战略,但是只有少数公司才能成功?其实大多数企业就是失败在缺乏执行上,缺乏把领导的思想转化为行动上,尤其是基层的执行力上。想要打造基层员工高效的执行力,就要做好时间管理。在这一方面,华为做得非常好。

华为在时间管理的培训课上会举个生动的例子:如果银行每天早晨向你的账户打入8.64万元。这一天你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用都可以,只要在这个限度内,你想用多少都行。不过,剩余的钱不会累计到第二天,也不能留下归自己所有,那么你将怎么用这笔钱才能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就像银行拨款一样。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一样的,24小时,算成秒就是8.64万秒。这样一笔财富,我们将怎样才能让它获得最大的收益呢?既然大家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想要获得更多的成果,只能提高我们的效率。

华为的时间管理培训课,首先不是告诉员工方法,而是让员工清楚认识到“时间管理”中的两大误区。

误区一是工作缺乏计划。

因为工作缺乏计划,就不会去考虑工作的可行性,导致并行的工作以串行的形式进行;因为工作缺乏计划,就不会去考虑工作的后续性,结果工作到一半时,发现工作根本无法继续;因为工作缺乏计划,就不会选择最适合的工作方法,结果长期使用低消耗、高耗时的工作方法。这些都将导致时间的大量浪费。

误区二是不会说“不”。

一些新人为了表现自己,往往对他人的请求不假思索地接受下来。因为不会拒绝,不懂量力而行,接受了不能胜任的工作,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延误自己的工作,还延误了委托人的工作进度,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针对时间管理的两大误区,华为人在时间管理上有四大法宝。

法宝一:以SMART为导向的目标原则。

当然,华为人的目标原则不是单纯地有工作目标,而是这个目标必须达到SMART标准。我们来看看SMART标准主要包括什么内容。

SMART中的“S”指具体性(Specific)。这里指你定的目标必须是清晰的,是可产生行为导向的。比如,“我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华为人’”,这个目标就不符合SMART标准,因为太笼统,在华为这样的目标是不允许出现的。你可以定下“我要获得今年的华为最佳员工奖”这个目标,这是清晰的、具体的。

SMART中的“M”指可衡量性(Measurable)。在华为你的目标必须可以用指标量化来表达,就像上例中“我要获得今年的最佳员工奖”这个目标,它有许多明确的量化的指标,如出勤率、业务量等。

SMART中的“A”指可行性(Attainable)。华为的可行性有两个含义:一是目标应该在能力范围内;二是目标应该有一定的难度。

SMART中的“R”指相关性(Relevant)。目标要与现实生活相关,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而不是简单的“白日梦”。

SMART中的“T”指及时性(Time-based)。在制定目标时必须确定完成的日期。华为员工做得更加超前,华为人不但要确定目标完成的时间,还会把目标分解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设定完成时间,这样方便工作进度的监控。

法宝二:关注第二象限的华为四象限原则。

根据事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所有的事件分成四类,对应着四个象限。第一象限是重要并且紧急的事;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像长期规划、问题的发掘和预防、定期参加培训、向上级提出处理问题的建议等;第三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第四象限是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

根据时间管理方式,第三象限最好采取收缩方式,第四象限最好采取舍弃方式,但是对于第一象限与第二象限,很多人常常更加关注第一象限的事件,尤其是一些新员工。这样将导致人们长期处于高压力的工作状态,常常疲于收拾残局和处理危机。如果长时间保持这个状态,既不利于个人也不利于工作。

其实第一象限与第二象限的事是互通的,如果多投入一些时间在第二象限,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扩大第二象限的范围,进而减少第一象限的事情。第一象限的事情减少后,时间会更加充足,这样就会良性循环,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法宝三:赶跑时间第一大盗的华为韵律原则。

研究数据表明:“人们一般每8分钟会受到1次打扰,每小时大约7次,或者说每天50-60次。平均每次打扰大约是5分钟,每天大约4小时,也就是约50%的工作时间(按每日工作8小时计),这其中80%(约3小时)的打扰是没有意义或者极少有价值的。同时人被打扰后重拾起原来的思路平均需要3分钟,每天大约2.5小时。这样算下来每天因打扰而产生的时间损失约为5.5小时,占了工作时间的68.75%。”

看来“打扰是第一时间大盗”,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无法有高效的执行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华为提出了韵律原则,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保持自己的韵律。要学会礼貌地挂断那些无意义的打扰电话,多用干扰性不强的沟通方式(如电子邮件),沟通要适当,减少不必要的打扰。

二是要与别人的韵律相协调,具体的方法是:不唐突地拜访对方,拜访前要了解对方的行为习惯等。

法宝四:执着于流程优化的华为精简原则。

华为要求员工“能省就省”,并且制定“分析工作流程的网络图”,每一次简化一个多余的环节,这意味着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在华为,时间管理不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种成为习惯的工具。正是把这些变成了习惯,华为员工才有如此高效的执行力。华为副董事长徐直军曾经说过:“一个给自己高度评价的人会高效地使用自己的时间,因为他知道自己时间的价值!”

优秀与否关键看是“做完”还是“做好”

做工作是一种热爱,是一种献身的驱动,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多么难得,应该珍惜它。

——任正非

我们经常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对于一些老员工,公司都会给予一些优待,比如根据工作年限加薪,将一些老员工提拔到管理岗位,对老员工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是很严重就算了。

正是因为这样,常常会有老员工抱怨道:“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兢兢业业,领导安排的工作也都做完了,并且从来没有犯过大的错误,为什么比我晚来的人都升上去了,而我还是一个基层人员?”

这样的抱怨乍一听感觉有些道理,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觉得有问题。根据领导的安排把工作“做完”了,但是把工作“做好”了吗?“做完”和“做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做完”工作是员工对上级负责,而“做好”工作则是对工作、对公司以及对自己负责。做好工作是种职业素养,也是一流执行力的体现,兼顾了工作中的时间、效率、质量与价值。这就是很多看似兢兢业业的人没有受到重用的原因,因为他们只是关注了执行这个动作,没有关注执行之后的效果。

小王和小李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开始他们两个拿着一样的薪水,但是一段时间后,小王升为小李的领导,工资待遇也提高了,而小李还是原地踏步。小李很生气,于是找老板理论。老板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交给他一项任务,让他到附近的农贸市场看看有卖土豆的没有。于是小李很快就回来了,告诉老板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老板接着又让小李问问土豆的价格,小李很郁闷,“为什么不开始就让问?害得我又多跑一趟?”问完价格后,老板又问小李大概有多少斤土豆,于是小李只得一边抱怨一边出去了。

老板把小王叫来了办公室,让小王去看看有没有卖土豆的。很快小王回来了,将土豆的数量、价格、质量等所有信息都做了汇报,还带回了一个土豆,并且跟老板建议道,现在土豆的质量不错还便宜,现在买进一个星期后便可全部卖出,并且全部买入价格还能再优惠,并且自己把那个农民也带了回来,就在门外。

小李没好意思再说什么,就偷偷溜出了老板的办公室。

这就是“做完”与“做好”的区别。如果你是老板,你喜欢什么样的员工呢?如果工作只是做完,就只是被动地服从。而那些把工作做好的员工,则是主动地、发自内心地去工作。他们会为老板着想,为企业利益着想,做事积极主动,考虑问题周到。企业是一个讲效益的地方,如果你的工作没有为公司产生效益,那么公司留下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在华为,有个末位淘汰制,不管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只要不努力工作、不胜任工作都得裁掉。虽然这个制度很残酷,但是这是消除“沉淀层”。让公司始终保持活力的办法。一个有活力、积极进取的公司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

华为的末位淘汰制,使员工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和巨大的动力,使每个人都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和战斗力。末位淘汰制将那些落后、懒惰、绩效差的人淘汰,这也是对优秀员工的一种激励。

华为于1996年提出末位淘汰这个概念,1999年开始真正实行末位淘汰制,华为的绩效考核分为A、B、C、D、E五个等级,分别对应优秀、良好、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除了奖金跟等级挂钩,晋升也与等级挂钩,优秀的人可以晋升两级,普通员工可以晋升一级,那些不称职的人根本就没有晋升机会。

有当初跟着任正非一起创业的元老级员工,到现在还没有成为领导者。有人说任正非铁面无私,对这些老员工都不提拔一下,但是对任正非而言,工作绩效决定了一切。对于那些做得多、做得好的员工,公司一定会重用;而那些工作只讲做完、不讲做好的员工,注定很难获得晋升的机会。

很多人抱怨说:“我们领导管理能力有问题,经常安排我做这做那,最可恶的是很多工作都是重复的,真是快被烦死了。”难道真的是领导的问题吗?你有没有想过,老板为什么会让你反复去做同一件事呢?是不是因为你没有做好,没有达到老板的要求?

在抱怨的时候,多反省一下自己,虽然自己每天都在忙,但是最后的效果如何呢?多关注一下结果,以结果为导向。

华为在创建初期,大家每天都很忙,天天加班,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员工的工作效率很低。后来分析发现,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就是虽然员工努力把工作做完了,但是并没有把工作做好,大多只是求数量而不追求质量,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虽然,“做完”和“做好”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的本质却大相径庭。“做完”是执行了但并不到位,只是走过场或者纯粹为了应付;而“做好”不但执行了,而且做到位了,代表着对自我目标负责、对上级组织负责、对公司利益负责。

所以,工作要一步做到位,要“做好”而不仅仅是“做完”。

在老板发现问题之前就解决它

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目光远大,胸怀开阔,富有责任心,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任正非

有一些公司为了强化员工的纪律性和服从精神,达到好的执行力,常常压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事事先等待上级的授权,只有上级下达了命令才动手做,要不就不行动。这就养成了员工按部就班的习惯,即使遇到紧急情况,也不知道变通,最后给公司造成很大的损失。

员工是工作的主体,工作在第一线,很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员工比领导更清楚,也比上级能更早地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甚至发现问题等于解决了一半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然后认真分析,才能更加迅速地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就只能原地踏步。

有的企业过分强调服从和执行,给员工套上了种种枷锁,导致员工的自主性被遏制,员工不愿意指出问题,就等着领导自己发现,安排了才去解决。在这个充满变化的信息时代,员工如果成为不会思考、只会执行的机器是十分危险的。

在华为,员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就可以主动予以解决,而不是等待老板发现问题然后下达命令。华为提倡对事负责制,只要有问题,员工就可以着手解决。

任正非认为,员工是公司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也有责任和义务去解决这些问题,这种责任和义务不是被动地等待授权,而是积极和主动的。

好的员工,总是想上级之所想,帮助上级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任正非多次在华为的会议上强调员工的自主性,强调不用事事都向上级请示,对一些已经有明确规定和习惯的事情可以直接处理。

任正非的这个规定缩减了汇报和等待授权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进而提升了公司的运作效率。并且让员工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能够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员工的执行力提高后,能够提前发现那些潜在的问题,并且还会自动解决,这样减少了公司的损失,增加了公司的竞争力。

华为一直提倡对事负责制,只要有问题,员工都可以动手解决,一般只要问题不太严重,员工都可以在老板发现之前解决掉。当然,对事负责不是没有任何监控的授权,而是依据一种流程的授权,并且还有有效的监督,是一种让员工具有处理问题权利的管理体系,它能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执行力。

在华为,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公司的常态,一些好的解决方案经过多方验证后,可以写进工作流程,全公司都采纳。

不过大多数企业一般是下面这样的场景:

主管布置任务时,下属对工作目标或方式有异议,跟领导反馈了,但结果是什么呢?意见你可以保留,但计划却不会改变。部门开会时,上级领导侃侃而谈,下级员工都保持沉默,最后,领导问:“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吗?必须要畅所欲言。”不过大家只是附和几句,表明自己已经完全领会领导的意图,会坚决贯彻执行。领导找员工沟通,问对未来发展有什么打算,员工一脸茫然:“没想过,听公司的吧。”跟同事说起对某个项目的担忧,同事却信心满满地说:“有领导呢,你担心啥,这些事情领导会看着办的,没有领导解决不了的问题。”

当然,因为领导的能力、资历、岗位信息等原因,大多数情况下,领导会比下属对问题看得更深远、更透彻,但是领导也不是万能的,领导的精力和时间也是有限的。如果事事都依赖领导,什么问题都等领导去解决,相信没有几个领导能受得了。如果整个公司的运作,仅仅依靠领导的脑袋去思考和决策,而普通员工没有自主应变的意识和能力,那么遇到变化和挑战时,“末端肢体”不能灵活地做出准确的配合,这个公司就危险了。

发现问题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在老板发现之前就把问题解决掉更加重要。任正非曾说:“我发现很多主管在讨论存在的问题时,洋洋洒洒,可以说出具体的问题来,但是却从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无论是规则还是流程,或是现在政策执行上存在的问题,他们都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作为主管,如果把授权范围内的问题全部解决掉,那很多问题其实就不存在了。”

对于你解决不了的,若你想要主动推动解决,那怎么处理呢?

首先深入基层,了解公司的现状,找到造成现状的原因。每一个公司都有一套运行体系,在适应并了解之后,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会清楚这样做的目的。然后以公司现有的资源和技术,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既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又能节约成本和提升速度。

虽然公司需要忠诚的执行者,但绝对不是那种只会被动执行任务的“机器人”式的员工。经营企业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员工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工作者,一个人就应该有主观能动性。

一个优秀的员工想的是“我会为公司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公司要我解决什么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要多观察、多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主动帮老板解决工作上的问题,做老板得力的好帮手。

华为的“匠人精神”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其实,“工匠”意味深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关。

——任正非

关于华为的“匠人精神”,任正非这样说:“华为没那么伟大,华为的成功也没什么秘密!华为就是最典型的阿甘,阿甘精神就是目标坚定、专注执着、默默奉献、埋头苦干!华为就是阿甘,认准方向,朝着目标,傻干、傻付出、傻投入。”“傻傻”地坚持,不断追求极致,这就是华为人的“匠人精神”。

任正非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是全球最多的;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

“匠人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精神。在任正非看来,“工匠精神”是一种修行,更是一种品质,一种价值坚守;工匠精神依靠的是信仰和内心的信念,这个过程有痛苦也有享受。

在日本神户有一个修复旧书的小工匠——冈野信雄,他30多年来只专注于一件事情,那就是做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但是冈野信雄却做得兴致盎然。几十年的坚持终于做到了让人惊叹的地步: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经过冈野信雄的手,都可以光复如新,简直就像被施了魔法,让人惊叹不已。

对于日本人这种用一生的时间钻研、做好一件事的“匠人精神”,任正非很推崇,他始终认为品质才是产品的品牌。为了学习日本的这种精神,任正非先后9次去日本考察调研。

在任正非看来,“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还要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华为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曾经被美国国际信誉研究院评选为“十大中国消费者最尊敬企业”之一。华为凭借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品质把控,荣获了“中国质量奖”。华为是怎样做到这一切的呢?

其实,华为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坚持着以质量立命、以品质代言的企业宗旨,一直崇尚“工匠精神”。我们可以从华为的手机上一窥究竟。

华为手机坚持走精品路线,始终把产品的质量放在首位,对产品的每个模具、每款设计、每个零件、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精心打磨、仔细雕琢。华为人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为了让华为的手机配上“莱卡”镜头,华为经过一年的沟通,最终打动了莱卡公司,双方联合开发了第一代莱卡双镜头,成功应用于华为P9系列的产品上。

这款莱卡镜头涉及800多个元器件和1000多种一级原料,涉及数百个供应商。华为公司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一直在同整个产业链合作,不断提升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产品质量。为了做到精益求精,他们在每一个环节上都下功夫,并建立质量管理系统。

正是因为华为的执着和严格把关,才让华为的手机最终获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华为手机销量已经位列世界前三。

进入通信行业后,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华为选择了聚焦,集中所有资源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如果用战术来形容,就是选择集中优势兵力“打市场”,先撕开一个口子,然后两翼的部队再蜂拥而上,不断蚕食市场。

华为发展起来后,有人曾经建议任正非进入信息服务行业,因为这个行业的市场和利润很大。但是任正非觉得,在自己主营业务尚不精的情况下,盲目进入其他行业风险太大,还不如专心做好主营业务,这样才能将自己的业务做大做强。为了让华为人能专注地工作,华为特意在《华为基本法》的第一条规定:“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

在华为,不仅公司战略讲究“匠人精神”,员工也讲究“匠人精神”。在工作时,他们从来不贪多、贪杂,而是讲究“一次只做一件事”。无论领导有什么命令,无论自己有多忙,都要坚持一件事一件事地去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好,做到精益求精才算结束。

“现代制造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竞争中获得成功。”任正非感叹,“时代在变,这个时代,企业只有把产品做到极致,才能赢得行业领先和消费者信赖。仅仅是‘过得去’的产品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制造要‘走出去’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过硬的品质。”

30多年来,华为始终崇尚“工匠精神”,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努力让客户得到最好的体验。这样可能开始走得比较艰难,比别人慢,但是事实证明这样的坚持才是最快、最稳的。

就像竹子,开始4天只长3厘米,但是5天后,每天都能长30厘米,6周后就能长到15米。经过30多年的坚持和发展,华为从当初一个年产值几百万、只有几十人的公司,成长到年产6000多亿元、拥有18万员工的公司,这就是厚积薄发的力量。

欲求“匠人精神”,首先要拥有“匠心”,这是华为不可动摇的信念。正如任正非所说:“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是安静、安定的。”华为人的这种耐得住寂寞的“匠人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

执行时不做“差不多”先生

我们不是靠人来领导这个公司,我们用规则的确定性来对付结果的不确定。

——任正非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常常听见有人说:“差不多就行了,你那么较真干什么?”“你累不累啊?这么较真,老板又不给你额外的奖励!”“差不多”先生就指那些缺乏准则和固定的标准,做事马马虎虎,只要差不多就行的人。

很多企业都存在着这种“差不多”先生。“差不多”先生在工作时,常常不会严格执行各项工作程序,也缺乏明确的流程和目标,凡事都以“差不多”作为行为标准。上级安排他做的事,他不认真完成,觉得只要差不多就行了,即使他可以做得更好,也不愿意再花时间和精力去做;工作中明明有更好的方法,但他觉得现有的方法也还“差不多”,没有必要去改进,于是还是用这个“差不多”的方法。对这类“差不多”先生来说,好一点和坏一点都是差不多的,多一点和少一点,也都无所谓,没有必要追求完美。很多人觉得“差不多”和正常的标准相差不远,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差不多”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规范和标准,很容易造成工作中的误差,往往为企业埋下很多隐患。

可以说,“差不多”想法是企业发展和生产的毒瘤,如果企业中一个人觉得“差不多”,那么这个错误就会不断扩大。当一项命令下达后,如果第一个接受命令的人觉得差不多就行了,这样会导致10%的错误。当这个人又往下传达命令后,第二个人也因为“差不多”的思想,出现了10%的偏差,那么就会导致“19%”的错误。随着任务的不断传达,误差就会越来越大,最后执行出来的结果,就与领导的要求相差很大。最让人担心的是,这些人根本意识不到这样做的危害。

所以,工作一定要规范化、标准化,并且尽量做到数据化,这样才能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工作方式以及所达到的效果,而不是凭感觉“差不多”就行。

华为为了杜绝这种“差不多”文化,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1998年,华为制定了《华为基本法》,通过《华为基本法》将公司不同部门的管理原则统一固化下来,这些新的制度代替了以前的旧制度。

华为的改革,让华为走上了“四化”的管理模式,即职业化、规范化、表格化和模板化。任正非认为,职业化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之一,也是企业发展最基本的要求。规范化就是指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流程办事,这样可以构建一个相对规范稳定的管理体系,从而让企业运作得更加协调、高效。表格化是指运用表格和图表来统计信息。其实表格化也就是数据化办公,因为大多数需要填入表格的信息是以数据的形式表现的,比如绩效考核、制定工作目标等。数据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能为企业提供最直接的参考信息,能为企业提供理性化的决策。模板化就是指为经常需要用到的工作制定一个模板。这样方便以后做类似的工作。华为的项目管理中就有项目策划书模板、项目总结会议模板、项目总结表模板、计划进度表模板等。这些模板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华为通过“四化”的管理模式,让员工的工作都严格地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从而提升了华为的管理水平。这样的结果就是,当员工接受任务时,能够准确了解任务的内容和计划,能够明确上级的具体要求,从而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做、做什么、做到何种程度等。

华为通过这种规范化的流程,让每个员工都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进度,了解自己是否正确把握了方法和方向,然后在工作计划上用数字表明自己是否已经顺利完成任务。

当华为在接受新的管理方式、学习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流程管理时,有人认为“华为脚”不适合穿“美国鞋”。但是任正非坚信流程的力量,于是力排众议,坚持执行。最后当IBM的员工看到华为执行的IPD(集成产品开发)时,感叹道:“华为的IPD比我们执行得还要彻底!”因为华为人做事不会“差不多”就行,他们要么不做,要做就严格执行。就是这种每次都要达到100分而不是90分的坚持,华为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在华为手机P8上市时,测试人员发现华为的超窄边框采用的点胶工艺,可能会在手机使用几年后出现问题。按理说这个问题不会对消费者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华为却不惜牺牲利润,坚持把这批产品报废。仅这一项,华为就损失了四个多亿,如果算上其他的经济损失,会更多。

曾经华为投入了数百万元,不断测试一个概率仅为三千分之一的手机摄像头的问题,直到找出问题并解决为止;为了解决一款手机生产中的一个非常小的缺陷,华为曾经关停了生产线,重新整改,即使影响了数十万台手机的原定发货时间也要坚持。

正是华为绝不允许自己的产品质量“差不多”,才能在通信设备市场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华为手机才能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稳居前三,华为的产品才能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为公司打造的严格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杜绝了“差不多”现象,确保工作能符合规定,能用数字直观地去衡量。正因为如此,华为员工的执行力也就变得更加高效,从而保证整个公司高效运转。

同类推荐
  • 营销九略

    营销九略

    本书主要主要从品牌、价格、市场、客户、竞争、广告、创新、应变等九个方面入手来阐明营销的深刻内涵。
  • 领导九略

    领导九略

    《领导九略》就成功领导者的智谋和胆略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分析,共归纳出成功领导者制胜必备的九大智谋和胆略。即修身之功,识人之眼,用人之道,管人之招,沟通之法,激励之术,授权之方,决策之智,奖惩之策,这九大智谋和胆略对大多数领导者而言,似司空见惯,耳熟能详,其实内中大有学问,虽为每位领导者所常闻,却未必为每位领导者所践行;虽为每位领导者所常用,却未必为每位领导者所深玩。举凡成功而卓越的领导者都是这九大智谋和胆略的觉悟者、精修者和践行者。
  • 无忧管理:管理中必须提前堵死的77个漏洞

    无忧管理:管理中必须提前堵死的77个漏洞

    本书内容包括:决策的漏洞、制度的漏洞、执行的漏洞、用人的漏洞、生产的漏洞、营销的漏洞、服务的漏洞等。
  • 人力资源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人力资源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本丛书分为五个分册,分别为《人力资源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行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财务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生产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为读者提供了在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制度范例和工作流程通过最新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将每一个工作流程以清晰、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得到最实用的工具制度规范从现实工作中的细节入手,对每一项工作细节都作了全面、科学的论述,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得到科学的考评依据和培训蓝本我们深知企业管理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但“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应该是昕有成功企业必须研究的第一课题!
  • 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

    “本书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场景模拟方式引导教学活动的组织,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和设计。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和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本书内容涵盖了以下多个场景:第三方物流的行业背景、功能分类、组织结构、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再造、运营管理以及文案写作等。”
热门推荐
  • 交错命轨之魔卡公主

    交错命轨之魔卡公主

    重生?不!穿越?一半??系统?或许是。。。
  • 夭夭其灼

    夭夭其灼

    “沈灼,你为什么会喜欢我?”“因为,你长得很对我胃口啊”………“沈灼,对不起”“夭夭,我们该有一个结局的”
  • 宫闺待凰

    宫闺待凰

    她是大齐长公主,皇帝最爱的人所生下的孩麟儿,本该是荣宠一生,被人捧在手心,却偏偏在机关算计中降世,眼看母妃、兄长、弟弟陷入险境,在意的人一个个离开。哪怕成为人人惧怕的杀神,受万人唾骂,也要辅佐年幼的嫡弟上位。“杀神,彗星,阎王,曾有人这么称呼过我,有敬仰,畏惧,唾弃,却偏偏没有我最想要的,回首一生,有些东西错过了,才觉得后悔,如果能重新来过……”她孤寂一生,寿终正寝。却不料一朝重生,该如何扭转乾坤,改变原有不幸的轨迹……
  • 凰令萌妃

    凰令萌妃

    当将军的男神爹爹居然出征失踪?这边靠山刚刚倒下去,她立马就被腹黑王爷利用了,这也就罢了,还被民众当成妖女要火烧?真心想屎有木有!相公不疼,爹爹不爱,加之亲姐在旁处心积虑,姑奶奶不翻身,你们就不知道咸鱼也有春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荒岛求生之生存大佬系统

    荒岛求生之生存大佬系统

    好好的同学海上游轮聚会,却意外地遇上海怪?命大却苦命的夜小曦一脸懵x的从岸边醒来,又懵x地获得了生存大佬系统?“宿主你个战五渣,弟弟!”“宿主你傻x吗?不知道要发财,先撸树吗?”“卧槽,宿主你拿手砍树?弄啥嘞?”“宿主你妹的,您家野猪舌能吃?”生存大佬系统“呕心沥血”辅佐夜小曦,夜小熙和身边的朱胖子,冷逗比,苏大小姐以及林炊事之间的爱恨情仇~呸,荒岛生存,即将开始~
  • 死藏獒也杀人

    死藏獒也杀人

    现场没有搏斗的痕迹,死者趴在一个蹲坐的藏獒标本前面,乍一看是被吓死的。欧阳剑检查了死者的衣服,发现死者叫张势力,是本市一家大型企业的老总。欧阳剑先让人将尸体运往刑警队,由法医作进一步检查,然后,蹲在地上,寻找蛛丝马迹。
  • 史上第一太监

    史上第一太监

    穿越成一名太监,太监也要做个极品太监,能说书唱戏,能平了叛乱,能威震武林,能开疆拓土,能驾着大海船世界遨游。
  • 没人比我更懂运营

    没人比我更懂运营

    信念成兵的世界,成为了星主的王八锤震惊的发现他养成了俩个妖孽妹妹,以至于全盘计划作废后,他不得不走上了一条无敌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年之后的以后

    那年之后的以后

    那年覃晴从俄罗斯留学回来,在展会上邂逅了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伊萨。伊萨被眼前这个说着一口流利俄语的中国女孩所吸引。他开始大胆追求,覃晴渐渐也被他深深吸引。恋爱的两年里,有幸福也有艰辛,伊萨和覃晴讲述了不一样的生活和世界,他描述了自己的家乡土库曼斯坦。一路走来,覃晴一直坚持要认真的爱一次,不管以后会怎样。伊萨毕业后,按照国家的规定,他必须回国服兵役,等待的日子里,因为迪利亚的出现,覃晴和伊萨之间出现矛盾,最后覃晴选择了放弃,伊萨服完兵役回来后,他不肯原谅覃晴的放弃和离开,他开始自暴自弃。这时迪利亚告诉伊萨她怀孕了,同时迪利亚知道伊萨还是爱着覃晴,她想尽办法在覃晴和伊萨之间制造矛盾,最后伊萨选择了和迪利亚结婚。婚后刁蛮的迪利亚和伊萨很难相处,她偶尔一次看到了伊萨保存的相册,和伊萨大吵一架,伊萨打了迪利亚,同时他们的关系也走到了尽头。迪利亚的阴谋也被伊萨全部知道,伊萨选择了离开她。他来到了俄罗斯,做一份普通的工作。偶然再次见到覃晴的时候,他没有上前去说话,只是远远看着覃晴,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好像自己又回到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