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江南繁华,为了永平公主,身死道消又何妨?
齐墨故意露出蛛丝马迹,被武德司副使贺兴义捉住,假装经受不住酷刑拷打,承认是北汉之密谍。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大宋相信,北汉皇帝刘继元虎视眈眈、居心叵测!当然,齐墨仅是南唐众多死士之一员!
齐墨在“德慧寺”前,原本想劫掠或者刺杀锦绣,而嫁祸于北汉。
当齐墨初见金戈与锦绣之时,就从这两人眼中,看到了浓浓的关怀与情意。当他与金戈搏杀之时,就惊讶于金戈之高超武艺,已经知道劫掠或者刺杀锦绣,已无可能!
而且,在晋王府中,相宜的时候,郡主总是称呼自己为“齐叔父……”他不希望两情相悦的人阴阳相隔!也不想看到郡主为此伤心流泪!
而齐墨认为自己容颜已毁,在李玉寒心中,再也不是那玉树临风的林贤!
齐墨心存死志,并最终放过了刺伤甚至杀死金戈的机会!
金戈脑海中,对齐墨的话语依然记忆犹新:“江湖路短,儿女情长!各自为安,英雄无悔!”
虽然齐墨是自己的敌人,但都是各为其主,无所谓对与错。在金戈心中,齐墨绝对称得上是顶天立地大英雄。
而在见到齐墨之后,金戈才知晓锦绣之真实身份。他原本认为锦绣仪态端庄、优雅智慧,其家世也定然不凡。但却未曾想到锦绣竟然是大宋郡主,金枝玉叶!
在锦绣师父妙缘师太,以及众多王府护卫和精锐禁军,护送锦绣回汴梁晋王府之时,金戈与锦绣也是难舍难分。
在金戈也锦绣分别之后,金戈很是思念锦绣,希望有她的消息,哪怕只言片语,思念的感觉越来越是强烈……
幸好,尹文送来了锦绣的书信,但仅仅有一行隽秀雅致的字:“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墨迹之中,散发淡淡的空灵之美,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到锦绣强烈的思念之情。
虽然金戈会的诗文并不多,但这诗句他却恰好熟悉。这诗句来自于唐代温庭筠的《新添声杨柳枝词》:“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而金戈给锦绣回信之中,也只有一句话:“愿我金戈铁马,许你锦绣繁华!”
“锦绣你可安好?”
现在,金戈已然暗自下定决心,从吴家堡回来之后,就去东京汴梁,去寻找锦绣。无论任何艰难险阻,也无法阻挡他的决心。
“啊!……啊!……”董志突然高昂的啸声,不停的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中回响,拉回了金戈的思绪。
董志感叹说道:“唉!天下英雄真是多矣!我与金兄、吴兄相比,就颇为不如!”董志闯荡江湖越久,越感觉自己如沧海一粟,越来越渺小!
金戈和吴晓相视而笑!金戈说道:“呵呵,哥哥别多愁善感,更不必妄自菲薄,我对哥哥的见识与聪明,可是颇为佩服!”
“呵呵,贤弟倒是会安慰我!”董志笑着说道。
“吴兄,还有多远能够到达吴家堡?”董志虽然久闻吴家堡之大名,但是仅仅知晓其在嵩山之中,而嵩山方圆广阔,群山耸立、层峦叠嶂,具体方位却无从知晓。
吴晓环顾四周,略一思索,回答道:“以我们现在的速度,应该还有大半日路程,就可到达吴家堡。”此时三人,仅是游山玩水,而未曾运起轻功狂奔。
吴晓又感慨道:“终于见到‘金剑门’弟子了,以前仅仅是有所耳闻。那‘金剑门’金黄色的长剑,也真是令人注目。若非实力雄厚的门派,门下弟子也绝不可能用如此价值连城长剑!”
金戈也点了点头说道:“是啊!这‘金剑门’财力也雄厚啊!”
董志怅然道:“现在‘金剑门’,已然有与‘名剑堂’并驾齐驱之势!那文如虹武艺一般,但是那文似锦,可能剑法不在我之下!”名剑堂和金剑门,乃是武林中以剑法扬名天下的两大门派,关系并不太融洽。若非董志的原因,文如虹和文似锦,极有可能与吴晓和金戈结交一番。
金戈和吴晓都点了点头,对董志的话语倒是认可。越是内功深厚、武艺非凡之人,感觉就越是敏锐。
吴晓对着金戈问道:“金兄,你在酒肆中,可曾听到那另外四人言语?”
酒肆中的另外四人,自然是洛阳王氏族人:王谢、王常、王臣、王礼。
当时,吴晓也发现王谢几人,绝非普通人。但是两桌相距甚远,王谢四人言语声音低微,他根本无法听得清楚。
不过,他却是有一种感觉:金戈应该会听到!
他现在对金戈有种捉摸不透的感觉,他也相信金戈是真心诚意与自己结交,但就是觉得金戈远非表现的那么简单,特别是武艺,可能是深不可测。
毕竟,在安顺被“红蝎子”苑红莲掳劫之时,金戈愤然出手,表现的轻功和暗器皆非比寻常。
金戈点了点头:“嗯,我倒是听到了他们只言片语!他们是来自于洛阳王家,那老翁是王谢,他们居然也是去吴家堡!”
“哦!洛阳王家与我们吴家,向来交好!而那王谢?我倒是有所耳闻,其心胸豁达,性情平和,只沉迷于武艺,可惜没有习武天赋,武艺并不出众。他在家族中并没有太高的地位,也不受人重视,甚至也得不到小辈们的尊重。”吴晓对王谢,居然了解很多。
“哦!那洛阳王家,家族也很是庞大,但与吴家相比,当然是远远不如!他们与吴家交好,如此乔装打扮,定然是情非得已,难道是不想让人知道?如此掩人耳目,可能是王家有大事发生!可能向吴家堡寻求帮助……”董志虽然性情有些马马虎虎,但却是极为聪颖,仅仅以王谢等人的打扮,就猜测出了王家之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