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运动:多运动防止发胖,可使高尿酸血症得到控制,但运动太过激烈,容易使脂肪等组织分解过快可引起血酮体及乳酸浓度增加,抑制尿酸排泄诱发痛风的发作。
(3)多吃碱性食物: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取,如新鲜蔬果、苏打饼干等。牛奶、胡瓜、胡萝卜、柑子、萝卜、番茄、菠菜、葡萄、葡萄干、黑芝麻、昆布、茶叶、芋、无花果、马铃薯、高丽菜、豌豆、南瓜、莲藕、豆腐、苹果、香蕉、菠萝、樱桃、菇类、青葱、梨、桃。
(4)多吃百合、山药:饮食控制很重要,应避免进食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骨髓、海味、虾蟹、浓汤(浓肉汤、鸡汤)等含嘌呤最丰富;菇类、豆类、菠菜及发酵食物等亦含一定量嘌呤;严格戒烟酒,尤其是啤酒、红酒。多吃百合、山药既保健又有利于尿酸的排泄。另外,不含嘌呤的食物有蔬菜、水果、牛奶、鸡蛋,而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能促进组织内尿酸盐溶解。
(5)苏打片2片,每日2次:苏打片可碱化尿液,在碱性时能提高尿酸盐溶解度,有利于尿酸排出。
(6)发作时用西药:急性发作期治疗,服秋水仙碱治疗后症状可迅速缓解,配合使用吲哚美辛、布洛芬等消炎镇痛药缓解疼痛。
对病情严重而秋水仙碱等治疗无效时,改用ACTH及泼尼松,但停药容易复发,且长期服用激素易致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因此尽量不用。为了预防痛风急性发作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在间隙期及慢性期的阶段仍须积极治疗。排尿酸药目前常用的有:羧苯磺胺(丙磺舒)、磺吡酮、苯溴马隆等;抑制尿酸合成药物至目前有别嘌醇。
避免使用妨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利尿药(呋塞米、噻嗪类利尿药、甘露醇)、水杨酸类、酵母等。
(7)中药治疗:常用来降尿酸的中药包括萆薢、山楂、蚕沙、薏苡仁、金钱草、车前子、山慈菇、秦皮、威灵仙、地龙、土茯苓、淫羊藿等。痛风急性期,常使用的方剂有当归拈痛汤、宣痹汤、四妙散、白虎加桂枝汤、越婢加术汤等,慢性期则强调用补法,对肝脾肾的调补,可使用参苓白术散、独活寄生汤、六味地黄丸等加减,配合降低尿酸的中药,只要运用得当,也能很快收效。
五、卒中
(一)卒中的高危因素
卒中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卒中。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常留有后遗症;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高,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因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
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无法干预的危险因素和可干预的危险因素2种。
(1)无法干预的危险因素﹕
①性别。男性较女性机会高。
②年龄。55岁以后,机会倍增。
③家族病史。家人曾患卒中,发生的机会较高。
(2)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①吸烟;
②高血压;
③高血脂;
④糖尿病;
⑤心脏病;
⑥酗酒;
⑦压力或肥胖;
⑧颈动脉狭窄;
⑨颅内动脉狭窄等。
如果能把高危因素部分或全部消除,人们发生卒中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实践证明,消除高危因素确实可以使部分人免受卒中之苦。
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属本病范畴。西医学将本病主要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2类,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常可导致出血性卒中(中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常形成缺血性卒中(中风)。另外高血糖、高血脂、血液流变学异常及情绪的异常波动与本病发生密切相关。头颅CT、磁共振检查可确诊。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3)临床表现
①视力障碍,肌张力下降,运动丧失,感觉障碍,失语,失聪并随时间加剧;
②偏瘫,感觉障碍,一侧失明;
③平衡失调,恶心呕吐,吞咽困难;
④头痛并意识立即丧失。
(二)干预方法
(1)高血压是发生卒中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卒中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血管缺血发作(即一过性偏肢麻木、无力或眩晕、复视、吞咽困难、走路不稳等症状)是预防卒中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旦小卒中发作,须立即抓紧予以系统治疗,就有可能避免发生完全性卒中。
(3)重视卒中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时,就应采取治疗措施,避免卒中的发生。
(4)消除卒中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应自我控制和避免。
(5)及时治疗可能引起卒中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黏滞血症、肥胖病、颈椎病等。
(6)饮食要有合理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应忌烟,少酒。定期有针对性地检查血糖和血脂。
(7)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能促进胆固醇分解从而降低血脂,降低血小板的凝集性,并能解除精神紧张和疲劳。
(8)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疾病。
卒中患者在气候变化时应当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不要用脑过度;平时外出时多加小心,防止跌跤;起床、低头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太长;注意治疗原发病,防止再发脑血管疾病。根据不同病因,坚持治疗,定期复查必要的项目。为防止再发,以上注意事项均应予以足够重视。
(9)如果你担心卒中,就必须立刻做到下面4件事:
①多吃蔬菜和水果。每天至少吃5种或更多,其中一定要有胡萝卜才行。每周吃5次或5次以上胡萝卜的人,比每个月只吃1次或不到1次胡萝卜的人,要少68%罹患卒中的危险!这是哈佛大学追踪90000位女护士长达8年之后,所得到的结果。另外,菠菜也是很有效的预防中风的食物。胡萝卜和菠菜的保护功效是因为它们富含β-胡萝卜素的缘故。据研究指出,每天摄取15~20毫克β-胡萝卜素的人,和每天只摄取6毫克的人相比,二者的中风概率相差得很明显。像胡萝卜、菠菜和其他各种富含β-胡萝卜素的蔬菜之所以能预防中风,是因为胡萝卜素能够防止胆固醇被氧化成有害的形态,进而堆积在血管内,造成血液凝块。更重要的是,血液中若含有大量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可以帮助你免于卒中而死亡,或减少卒中所造成的神经伤害,并且加速身体复原!这是布鲁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检验了80位卒中病人病发后24小时内的血液之后,所得到的结论。这是因为当你患卒中,也就是脑部缺氧的时候,你的脑部细胞功能开始发生障碍,最严重的情况就是脑神经细胞受伤。但是如果你血液中含有许多维生素A,它就能够在各种细胞病变发生的时候加以阻止,因而减轻脑部受损的程度或死亡的机会。
②每周至少吃3次鱼,尤其是富含omega-3脂肪的鱼。如果你的血液中含有大量omega-3脂肪酸,你卒中的机会就比较少一点;而且即使卒中,伤害也会比较小。荷兰最近的研究发现,年龄在60~69岁,每周至少吃1次鱼的人,较那些不吃鱼的人,在往后15年内卒中的机会要少50%。日本所进行的一连串研究也发现,每天吃9盎司鱼肉的渔民,比每天只吃3盎司鱼肉的农夫,因中风而致死亡的机会要少25%~40%。这是因为神奇的omega-3脂肪酸能够调节血液的状态,使血液较不容易形成凝块,进而防止大脑血管阻塞。如果你的年龄已大到会令你担心自己的血管阻塞,你不妨想象一下这种情况:当你服下鱼油以后,它就会在你的细胞膜内停留。这种充满鱼油的细胞较富弹性,有如液体般的柔软。
也就是说,像这种柔软形态的细胞比较容易挤过狭窄收缩的血管,把氧气运送给脑部和心脏的细胞。这种巧妙的变化可以救你一命,特别是当你的血管已经老化和受阻塞的时候。顺便一提的是,吃饱和动物性脂肪的作用恰恰相反,会使细胞膜变得更僵硬。因此,为了预防卒中和心脏血管疾病,最好别吃这一类的脂肪。
③控制盐的摄取量。即使盐不会使你的血压上升,它也可能对脑部组织有害,引起微小的卒中。曾有人用老鼠做实验,分别喂给它们高盐和低盐的饮食。吃高盐饮食的老鼠在15周内,竟然全部卒中死掉,虽然它们的血压并没有升高;而吃低盐饮食的老鼠只有12%因卒中而死掉。吃高盐饮食致死的老鼠,则因一连串轻微卒中,最后导致脑部组织坏死和动脉受损。
④不妨考虑喝茶,尤其是喝绿茶。
六、脂肪肝
(一)脂肪肝的表现、分类与检查
1.脂肪肝的表现
约1/4以上的脂肪肝患者临床上可以无症状。有的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中重度脂肪肝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大、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少数病人可有脾大和肝掌。
肝担负着消化、解毒、分泌等重要功能,我们一日三餐吃进去的营养物质都必须依靠肝进行加工,才能提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除了物质代谢外,肝还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体内产生的毒物、废物,吃进去的毒物、有损肝的药物等也必须依靠肝解毒。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平均体重增加,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嗜好和饮酒人数的增加以及药物影响等因素与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患者越来越年轻。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人的肝组织中只含有少量的脂肪,如三酰甘油、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其重量为肝重量的4%~5%。但由于某些原因引起肝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脂类物质的动态失衡,肝内脂肪积聚过多,超过肝重量的10%~15%时,或在组织学上有50%以上肝细胞脂肪化,就视为脂肪肝。多数情况下,肝脂肪沉积是可逆的,绝大多数的脂肪肝预后良好。
2.脂肪肝的类型
①酒精性脂肪肝。多数嗜酒者常因营养
失调、能量过剩、活动量少、生活节律性差或滥用药物等综合因素导致脂肪肝。
②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现其诱因可能是肥胖、不良饮食习惯、肝炎、糖尿病、药物中毒以及遗传因素等。包括肥胖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妊娠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高脂血症脂肪肝、中老年脂肪肝、其他类型的脂肪肝。
一般认为每天饮酒80ml以上,可对肝造成损害。每天饮酒160ml的人中,40%有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发生。统计资料显示,脂肪肝发生率在饮酒者中明显高于不饮酒者,且发病率随着酒精消耗量的增加而增高。
3.脂肪肝的检查
检查血浆蛋白、胆红素、转氨酶有或无异常,血脂是否升高;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B超现已作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CT(诊断准确性优于B超,但费用昂贵)、磁共振及肝动脉造影、肝活检(是确诊脂肪肝的主要方法)。
(二)干预方法
1.控制饮食和体重
(1)限制脂肪及糖类摄入量:高血脂、脂肪肝并非都是吃肥肉的结果,饮食不均衡,粗粮、果蔬吃得过少,晚餐吃得过饱和过于油腻,习惯吃夜宵和烧烤、油炸类食品等,血液中的脂肪含量更容易增高,并助长胆固醇在动脉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硬化。也是引发高血脂、脂肪肝的因素。巧克力、糖及各种甜食(如精致蛋糕、奶油、含糖饮料等),一日之内不宜多吃,吃得过多会使胃肠道的酶分泌发生障碍,影响食欲;糖容易发酵,能加重胃肠胀气,并易转化为脂肪,加速肝对脂肪的储存,促进脂肪肝的发生。应控制脂肪、蛋白质及糖类的摄入量。热量控制在1800~2200卡路里,根据自己的食量,营养要均衡,用食物安排要多样化,最好以谷类为主,主食不可太精太细,应适量多吃一些粗粮,如燕麦、玉米、甘薯、豆制品等;多吃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如每天吃的鸡蛋黄不超过2个),不吃动物内脏(即下水、下货)、鸡皮、肥肉及鱼子、蟹黄,每餐吃到八分饱为宜,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2)食用富含纤维素食物:大量实验证明,在消化过程中,肝脏分泌含有大量胆固醇的胆汁酸帮助脂肪吸收,而肠内的可溶性纤维像海绵一样,可吸收大量的胆汁酸,抑制胆汁酸进入血液,迫使肝继续从血液中获取胆固醇,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故应增加葱、蒜、黑芝麻、木耳、菌菇、海带以及花椰菜、芹菜、紫菜等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含高纤维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可增加这类食物的食量,以利于减少脂类的吸收。而如枸杞子、葛根、马兰等有保肝去脂作用。
不吃含防腐剂、添加物、色素的食物、不吃生食,这些皆不利于肝。方便面、香肠和罐头食品常含有对人体不利的食品色素与防腐剂等,经常食用则会增加肝代谢和解毒功能的负担。咖啡、高脂和高胆固醇的肉类、盐、汽水、糖、茶、辣或油煎的食物和加工食品都有碍健康,需避免。垃圾食物和含添加物、防腐剂及化学成分的食品也都应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