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54500000016

第16章 哲学·思想(6)

在哲学上,王守仁可谓是中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之集大成者,其学深受南宋陆学和禅学的影响,但比陆学精致完整和广泛得多。王守仁之学,经历了“学凡三变”的历程。在记载他最重要的哲学思想的《传习录》中,王守仁叙述了自己早先格竹子之理这件事。

一次,王守仁和他的朋友们一起讨论通过格物致知来做圣贤,大家决定先从自家花园亭子前的竹子格起。王守仁的朋友先格,结果用尽心思,不但理没格到,反倒劳累成疾。于是王守仁又去格,坚持了七天,结果同样是理没有格出来,自己反生了一场大病。当时,他还以为自己和朋友没有做圣人的能力。后来才知道,他们从认识的对象、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方法上就搞错了。

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王守仁又被派总督两广军事,后因肺病加重,上疏乞归,病逝于江西南安舟中。其一生著作有《王文成公全书》(一称《阳明全书》)38卷。其中《传习录》、《大学问》为重要哲学著作。

总括王氏一生,其上马治军,下马治民,以文官掌兵符,集文韬武略于一身,可谓难得的全才。其政绩,其论述(发展为姚江学派)对明代及后世都影响甚巨。

022李贽何以称自己为“异端”

李贽(公元1527年~公元1602年),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原名林载贽,中举后改姓李,又因避明穆宗朱载重讳而改名贽;号卓吾、笃吾,字宏甫,别号温陵居士。

李贽为福建晋江人,出身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族。李贽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其性格倔犟,善于独立思考,不信回教,不受儒学传统观念束缚。

12岁时,在李贽的作文中,就提出了一些比较异类的看法,他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26岁时,李贽中举,30岁至45岁为官,历任县教谕、国子监博士、礼部司务等职。

为官期间。李贽曾与王守仁弟子王畿及泰州学派的罗汝芳相识,并师事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之子王襞。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言行上多有“狂诞不经”之处。他53岁时曾任云南姚安知府,因像和尚一样光头履职而被上官“勒令解任”,愤而去职。

离职后的李贽寄居在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同大官僚耿定向的二弟耿定理探究学问,并于“天窝书院”讲学论道,他“日引士人讲学,杂以妇女”,颇为引人注目。

耿定理死后,耿定向屡次来信指责李贽,二人后来发展为公开的激烈论战。李贽只好移居黄安邻县的座城,过着半僧半俗的“流寓”生活,后来干脆把妻女送回原籍,自己在座城龙湖芝佛院落发,同友人周友山等知己在青灯古佛下讲学论道。

李贽的《焚书》即是这时在座城刻行的。书中收入了几封与耿定向论战的书信。耿定向得知,一口咬定是李贽对他的“诽谤”,并以此为借口,指示其门徒烧毁了该院,并驱逐75岁高龄的李贽出境。

随后李贽住在通州好友马经纶家,当地官员闻讯上疏万历皇帝,声称通州距京城仅40里,若李氏一旦进入都门,将惑乱人心,后果严重。万历帝亲拟圣旨,缉拿李氏,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下狱;不久,李贽在狱中自杀。

在思想上,李贽对宋朝以来理学家吹捧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宣传不以为然。针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他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的观点。对尊孔言论和理学的批判,是对封建卫道士的有力鞭挞。

此外,李贽也很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他公开为商人辩护,说“商贾亦何可鄙之有?”主张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李贽的这些主张,在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新兴市民阶层自由发展的愿望和要求。当然,在封建统治思想占绝对优势的时代,它无疑像一把利剑刺到了封建思想的痛处,这亦是李贽之死的必然。

023王夫之是怎样的一位哲学家

王夫之(公元1619年~公元169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学问家。字而农,号薹斋,别号卖薹翁、一壶(瓠)道人。晚年隐居湘西石船山麓,世称“船山先生”。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清三大学者”。

王夫之为湖南衡阳人,自幼熟读经史,14岁入县学。崇祯年间,王夫之求学岳麓书院。师从吴道行。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肄业。在书院期间,吴道行教以湖湘家学,传授朱张之道,对王夫之的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

明亡后,清兵大举南下,王夫之曾在衡阳举兵抗清,阻击清军南下,兵败后投奔广东肇庆南明永历政权。后因弹劾权奸几遭不测,被迫反里。后曾转徙、往来于湘江之间,并在衡阳金兰乡和湘西船山隐居,课徒授业,潜心著述,至死不仕清廷。

王夫之学识极其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经学、史学、文学等均有研究。在哲学上,他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以“气”为物质实体,以“理”为客观规律。在知行关系上,他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反对陆王“以知为行”及禅学家“知有是事便休”的观点。

王夫之著述多达近百种(传世23种),401卷。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诗广传》、《思问录》、《老子衍》、《庄子通》、《春秋世论》、《读通鉴论》,全部收入《船山遗书》。

024戴震在哲学上有什么贡献

戴震(公元1724年~公元1777年),清代思想家、经学家。字东原,安徽休宁人。

戴震早年是音韵学家江永的弟子。在江永的熏陶下,戴震学问大进,后携所著书北上京城,被纪昀、王鸣盛、钱大昕、朱筠等赞为“天下奇才”,声名大著。中举后屡次参加会试均落第,后被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曾入四库全书馆任纂修官,校订历算、地理等书。

在哲学上,戴震认为物质的气是宇宙本原,阴阳、五行、道都是物质性的气。认为理是事物的条理,是事物的规律,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理就在事物之中,“理化气中”。他还认为,宇宙是气化流行的总过程,并把这个运动变化的过程,称之为“道”。“天地之气化流行不已,生生不息”,即认为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的。但在发展观上,戴震认为道是运动变化的,而具体事物(器)却是一成不变的,这又具有形而上学的因素。

在认识论方面,他提出“血气心知”说,“血气”指活的身体,是人的认识能力得以产生的基础。他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天地之化”,通过耳目鼻口之官接触外物,心就能发现外物的规则,致知格物就是对事物进行考察研究,只有经过观察和分析,才能认识事物的道理。

他还提出“光照说”,认为心之认识如同火光照物,光小照得近,光大照得远,这实质上是一种朴素直观的反映论。在伦理思想方面,认为人“有欲、有情、有知”,这是人的本性,否定情欲,也就否定了“人之为人”。他主张要区别欲与私的界限,认为私是“欲之失”,不能“因私而咎欲”。要“理存乎欲”,使人的自然情欲得到合理的满足,而不能只“存理灭欲”。他还提出“以情洁情”的主张,反对道学家“以理杀人”的伪善。

戴震一生著述甚多,包括算学、天文、地理、训诂、声韵、哲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他去世不久,曲阜孔继涵将其著作统编为《戴氏遗书》。此后,段玉裁又编定《戴东原集》刊行于世。今有通行本《戴震集》、《戴震文集》。

哲学名著

001“群经之首”《周易》

《周易》是儒家重要典籍,又称《易》、《易经》,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周有二义:一指周朝、周文王;一指周遍、周密;易有三义:一是变易;二是不易,三是简易。合起来,即指周朝探讨宇宙人生变易法则的书。

《周易》原本是一种占筮用书,古代用蓍草行筮,须经十八次反复演变才能形成一个卦象,所以,《易经》最初又称作《易象》。实际上,《易经》是一部披着神秘的占筮外衣的哲学奇著,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神奇的明珠。

《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是狭义上的《易经》,共记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并有卦辞、爻辞作说明。传即《易传》,是对经的解释,共十篇,亦称“十翼”,以示辅助之义,传为孔子所作。

《周易》的思想价值,体现在它神秘的形式中蕴涵着较为丰富的逻辑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体现了朴素的哲学思想,如吉凶、得失、祸福等的对立统一,以及否极泰来、亢龙有悔的物极则反等。表达了宇宙万物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统治者的管理和人生的把握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除了哲学,《周易》还涉及天文、地理、历数、乐律、兵法、炼丹、医卜、堪舆(风水)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不乏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认识,甚至现代科学也汲取了《周易》的营养。

由于周人占筮的范围很广,包括祭祀、战争、生产、商旅、婚姻、水旱等,所以,《周易》所录存的旧筮辞,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不可忽视的史料价值。

汉代以来,《周易》被儒家奉为经典,对《周易》的众多阐释研究,形成了“易学”的诸多流派,如象数派、义理派等。宇宙和社会充满着神秘,而人生也需要神秘,所以,《周易》就成为人们进入神秘、破解神秘、享受神秘的金钥匙。

002《大学》,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大学》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四书”之一。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古人的教学,设立有小学和大学。小学指的是小人之学,教儿童识文断字;大学指的是大人之学,教成童经籍和六艺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

《大学》论及的内容较广泛,《大学》经一章、传十章,主要论述个人的道德修养及其功用。《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已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

《大学》认为统治者治理国家,要在修明天赋之德,要使臣民日新其德,要在行为方面达到至善。这是大学的“三大纲领”。

《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即探索事物的道理,获得真正的智慧,真诚意念,端正内心,修养自身,管好家族,治理国家,平定天下。这是古人的人生必修课。

因为我们老祖先的思维模式是觉悟,所以,认识世界的方法千差万别。宋明时代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论争之焦点,就在于“致知”与“格物”,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哲学思想和认识途径,意义深远。

003《中庸》对古代教育有什么影响

《中庸》原来也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经宋儒抽出后,成为“四书”中的一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关于《中庸》的作者,司马迁、郑玄、程氏兄弟和朱熹等人士均认为出自孔子的孙子子思之手。但书中有秦统一后增补的文字。据考证应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

《中庸》重点阐发孔子的中庸思想。中,中正,中和,不偏不倚;庸,平常,常道,日用。首见于《论语·雍也》孔子:“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中庸》强调“以诚为本”,把“诚”说成是世界的本体,是一种完美的“至善”境界。子思说:“诚者,天之道也。”

“尊德性、自诚明”是《中庸》提倡的又一种美德。即如果要切实了解一切事物,必须通过学习,把“诚”体现出来。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必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后来的宋明理学家把它简称为“学、问、思、辨、行”五字。

中庸之道作为中国思维或者模式的标志,对于缓和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日益恶化的矛盾,推进和谐社会早日来到的当今社会来说,仍然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004《论语》为什么是“四书之首”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结集工作是由孔子的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为儒家经典“四书”之首,现存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

《论语》的成书经历了记录和编定的过程。记录的时间相对较早,而且是杂出众手。其中一些记录可能是孔子的弟子所作,大部分则出于其再传弟子。编定的时间当在孔子去世70余年的战国初期,参与者以曾参门人为主。

《论语》在汉代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古论语》其书为古文,出自孔子家壁中,有二十一篇,《齐论语》是齐国学者所传,有二十二篇。以上两本早已亡佚。《鲁论语》是鲁国学者所传,共二十篇,就是现在通行的《论语》。

《论语》一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中心是讲做人的道理。他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认为人要爱人,统治者要爱百姓就是仁政、仁德,否则我们人类就跟禽兽没有差别;为了实现仁爱、仁德,天下就必须建立或者恢复周公所建立的礼制,叫做克己复礼。因为如果大家都自私,就不会爱别人,社会就充满了战争和动荡;要实现克己复礼,就得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该做的就是义,义的意思是适、合礼,不义就是不该做的;那要怎么知道什么是义什么是不义呢?就得靠教化,教化最好的手段就是音乐。通过音乐的熏陶和感染,便能知道什么合义不合义,这就是乐或者乐教。仁义礼乐四字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仁义是目的,礼乐是手段。礼辅助仁,乐成就义。

《论语》的思想融政治、道德与教育为一体,而中心是做人的道理,其中许多名言至今仍受到广泛认同和推崇,充分展示了东方哲人特有的识见和智慧。

005《孟子》如何“拟圣而作”

《孟子》是记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著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全书共7篇,3万余字,在这有限的篇幅中,却提炼了孟子儒家思想的精华,言简意赅,形象生动。

关于《孟子》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门人弟子。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称,孟子游说诸侯不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南宋孝宗时,朱熹将《孟子》编入《四书》。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东汉赵岐的《孟子注》和宋代朱熹的《孟子集注》以及清代焦循所撰《孟子正义》,都是研究和学习《孟子》的重要资料。

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则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

《孟子》“拟圣而作”,它既吸收了《论语》中的精华,也接受了《大学》、《中庸》的一些特点。在《孟子》一书中,反映最突出的是仁义思想。仁是儒家学说的中心,孔子常讲仁很少讲义,孟子则仁义并重,他有句名言,即“舍生取义”,即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可放弃道德原则。他认为,通过长期的道德实践,可以培养出一种坚定的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浩然之气”。这种气“至大至刚”,能够主动扩张,充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还总结了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神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同类推荐
  • 粽叶飘香:端午节

    粽叶飘香: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锦绣回乡——吴忠

    锦绣回乡——吴忠

    《走进宁夏丛书·锦绣回乡(吴忠)》的主编是朱昌平。《走进宁夏丛书·锦绣回乡(吴忠)》图文并茂,以中、英、阿三种文字对照的形式,介绍吴忠的社会文化,包括吴忠概况、风俗习惯、饮食文化、旅游观光、回族风情、教育科技等,为中外游客畅游宁夏提供一个融系统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参考工具书。
  • 宜兴历史上的今天

    宜兴历史上的今天

    古老而年轻的宜兴,位于江苏省的最南端,距沪宁杭三大都市各约160千米,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中心腹地。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居住在这块2038平方千米上的世代宜兴人,写就了令人称奇的华美篇章。在百万宜兴人豪迈地行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中,市档案局编纂出版了《宜兴历史上的今天》一书,这对于鉴古知今、继往开来、激励斗志、开拓创新,创造宜兴更加美好的未来,有很大裨益。
  • 最经典的文化常识

    最经典的文化常识

    人类历史的发展成果,有很多的表现形成,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是体现为文化的积累。本书选取了其中经典的一部分,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了各类事物精彩的历史文化。
热门推荐
  • 诗和远方和你

    诗和远方和你

    你们是否跟我一样向往着诗和远方还有那个她呢?
  • 你是我的小眷恋

    你是我的小眷恋

    “钟苑,你是不是喜欢我——”“是。”他的呼吸落在耳畔,嗓音有些沙哑。温热的呼吸近在咫尺,他们好像从没像此刻这样的亲近过。“怕吗?”他喃喃道。许梦熙感到口干舌燥,心跳声仿佛就在耳边。下一秒,她钻进他怀里,小鹿般纯洁的眼一眨不眨地望着他,“不怕。”1v1|双洁|病态偏执深情x天然天真可爱|
  • 异星救赎之布朗德

    异星救赎之布朗德

    未知武装力量阿坦入侵,布朗德星岌岌可危,北斗联邦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 祖愿

    祖愿

    一声悠扬苍老的声源信号空洞的在这片星域中蔓延~回荡~。“我看到了,我看到了!这是颗美丽的星球,他们没骗我,它很蓝。爸妈,你们看到了吗?”却没有一个活着的生命与之分享……一声叹息,一生未果,来世探悉。他是谁?为何叹息以我们的角度看来是异世界的人,也许他根本不能再称得上是人,他为何如此?有着三个月亮的地方,一个充满着未知的世界。一名12岁的孩子,是在危机中苟延残喘还是励志宏图?祖愿,他们这一代到底能不能达成?
  • 我家徒弟总惹祸

    我家徒弟总惹祸

    话说这紫玥山庄的大小姐,可了不得。她师傅是谁,是这离国的国师,忘生门的门主,那是圣人一般的存在。而她亲哥又是谁,是魔族的魔尊。偏偏又捡了缩过的神兽当兽宠。"师傅(^_^)”,某徒弟卖萌当中。话说他这徒弟可真可爱,但是,不能被她的外表所欺骗,"傻徒弟,别告诉我你又惹祸了。”一分钟后,师父的头上冒着青烟,他的徒弟早没影了。
  • 穿成凶残女土匪

    穿成凶残女土匪

    山栀摆地摊时打了个盹儿,一觉醒来就成了古代偏僻深山里凶残的女土匪。成了女土匪好啊,武功高强,一方霸主,坐拥无数金银珠宝,还有一帮忠诚的小弟,十二个被抢上山的俊俏少年,外加一个能文能武,能医会厨的全能二当家………… 【1V1】【双洁】
  • 平凡的我平凡的那些年

    平凡的我平凡的那些年

    我是林峰,放在人群中毫不起眼。我渴望过着平凡的日子,平平安安,简简单单,再不经历那些是是非非。
  • 东方的巨龙

    东方的巨龙

    小时候,听老师总是说:“守护是练气士存在的意义,有一种人叫练气士,他们因守护而生,但也因守护而死。”眼前的景色一晃,阳光洒在身上暖暖的,破旧又熟悉的小木屋是那么让人安心,金色的光芒点点落在木屋旁那青葱的大榕树上,翠绿的叶子被映衬地发亮......“嘿,小子!”“你是谁?”少年猛地回头,顺声音传来的地方看去。“看来你似乎对这次体验不是很满意呀,哈哈哈,那不过是你的未来而已,只是梦罢了,不是吗?哈哈哈,别太在意,那只是梦,你一直都只是只有十岁的孩子.......”那个孩子呆住了,看了看自己的小手,眼里闪着莫名的光:“你是谁?”“我呀,你猜!”
  • 连环策之庸王俗妃

    连环策之庸王俗妃

    那一年,我十三岁,于落花翩跹中向父王献舞。一舞毕,站在父王身侧的俊朗男子浅笑,“令爱聪颖敏慧,本太子甚为倾心,意欲纳为太子妃,不知南王可愿意否?”皇帝更亲自赐婚,赐我天心公主的封号,只待我年满十五,便可嫁为太子妃。然而情势急转直下,奸相祸国,南王灭门。一夜之间,我从凤凰枝头跌落泥土中,任人践踏。时隔六年。我是流落风尘的青楼花魁,他是昏庸无能的北靖王。王妃:王爷,妾就喜欢你一掷千金、色令智昏,一个媚眼就上钩!王爷:爱妃,本王就喜欢你曲意逢迎、邀宠献媚,天天打扮的花枝招展来魅惑本王!
  • 搞笑的一家人

    搞笑的一家人

    家庭情景剧,搞笑氛围之下,家人之间又有温暖的存在,面对挫折,大家一起战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