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生要想顺利就业,就必须充分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找准求职方向和切入点,并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才能有效推荐自己,成功就业。
第一节心理准备
高等教育培养的技能型、应用型高职生能否真正为市场所需,为社会所用,这不仅取决于高职生智商高低和专业技能强弱,而且取决于高职生情商好坏和心理素质的优劣,尤其取决于求职择业心理素质的优劣。下面对高职生择业心理准备的意义、就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自我调试进行分析研究。
一、高职生择业心理准备的重要意义
就业是高职生人生的重大转折,面对目前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给高职生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心理压力,也使部分高职毕业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这既不利于就业,也影响了高职毕业生的工作和学习。
人生有“三求”:求学、求偶和求职。求职对高职生来讲,意义更重要。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职生只有求得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用人、社会人和现代人,否则,将为时代所淘汰。高职生求职择业,是人生道路上面临的一次重大选择,在人才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将会遇到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严肃的问题、更复杂的矛盾、更深层的困惑和更严峻的考验。求职的最大敌人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求职者自己,求职的本质就是自我挑战和自我实现。在知识经济时代,仅拥有知识还远远不够,还不能确保求职择业成功。心理素质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谓心理素质,是指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具体特征及人的个性特性(气质、能力、性格)与个性意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自我意识、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的具体特征。就业心理是指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是影响其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也是毕业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心理素质对高职生求职择业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它对确立求职择业目标起着重要作用。它决定高职生能否客观分析自我与正确认识自我。
其次,它对求职择业目标的实现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它决定高职生能否顺利接受各种考验,如自荐、面试、笔试、竞争等。
第三,它对实现求职择业目标起着重要作用,它决定高职生涯能否挖掘潜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使高职生在求职期间保持健康心态,促进顺利就业,而且使其在择业之后更快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成才成业。
二、高职生就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适
就业是关系到毕业生个人前途和全社会稳定发展的大事,是其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择,也是对其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一方面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挑选更为严格,另一方面,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也更为谨慎。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日益复杂,而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其就业心理更是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一)高职毕业生的一般心理问题
1.就业焦虑心理
就业焦虑是指毕业生在落实工作单位之前表现出来的焦虑不安。个体对多种生活环境的担忧或对现实危险性的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了焦虑。美国心理学家贝克的研究表明:焦虑水平与对伤害的不现实期望和幻想有关,所期望和幻想的伤害越严重,焦虑水平就越高。高职毕业生若个人自我定位不当,面对就业时就会遭到挫折感,精神就会处于一种焦虑状态;有的高职毕业生认为社会是复杂多变的,进入社会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这些人际关系是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少有接触的,他们认为大学校园是一块净土,踏出这块净土,失去了它的荫护,他们没有勇气去面对所谓深不可测、复杂多变的社会。高职毕业生的这种过度或持久的焦虑体验,形成就业焦虑心理,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和就业。
2.自卑、保守型心理
自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不满、鄙视等否定的情感,是对个体的得失、荣辱过于强烈的一种心理体验。具体表现为不喜欢自己、讨厌自己的缺点,常常抱怨和责备自己,希望自己变成另外一种人。当这种自卑心理严重时就可能发展为自暴自弃,甚至失去生活乐趣。高职生刚进大学时大都比较自信,然而在日后的比较中发现自己无论在能力、成就以及特长、素质等方面都很一般,甚至不少方面远远落后于本科学生时,强烈的自卑感就会严重地困扰着他们,在就业时他们受当前就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面对用人单位提出的各种苛刻条件和问题,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争取,而是悲观地认为自不如人,以消极的态度面对,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缺少必要的主动性,往往与许多适当的机会失之交臂。久而久之就形成自卑保守型心理,不敢正面对待就业问题,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不战而败。
3.抑郁、压抑型心理
抑郁是指在长期持续的精神刺激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以情绪低沉、忧郁、沮丧、自责、压抑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状态。由于学历偏低、就业困难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较大等因素的长期困扰而产生抑郁、压抑心理,同时由于抑郁的心理又阻碍了其正常的就业,由此产生的挫败感又将加深抑郁,如此恶性循环长期持续就会产生反应性抑郁症。这类高职毕业生频频向其向往的单位投递求职材料,但往往很少接到回音,在漫长的回音等待中,在希望与失落之间,他们的情绪很低落,心情紧张而压抑,有的甚至对求职失去了信心。此类心理问题更增加了他们就业的难度。
4.浮躁、盲目型心理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这类高职毕业生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才招聘会和求职择业过程中千头万绪的事情,心情浮躁不安,是升本科还是就业,是暂时找个单位上班,以后再调整,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单位就不就业,是选择专业对口的单位还是挑选单位的地理位置等问题使他们难以应对,这类毕业生没有主见、盲目从众、心态浮躁,最终不会顺利升学或就业。
(二)高职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生面对求职择业,心理上主要存在心理冲突、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等问题。
1.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或称心理矛盾,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欲望、动机、目标和反映同时出现而不能一致所引起的心理紧张状态。
(1)心理冲突的主要表现
①“头重脚轻”。理想自我膨胀与现实自我萎缩之间的冲突。高职生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与向往,这种感觉在求职择业中更强烈、更丰富、更远大,这时的“他”羽翼渐丰,风华正茂,急欲在市场经济中搏击一番。如有的高职生一心想成为老板经理、富商巨贾。但是,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高职生自身来讲,毕竟在大学生活学习时间不长,掌握知识不多,理论功底不牢,个性心理特征不完善,与社会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从社会来看,社会对高职生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样,一方面理想自我膨胀,另一方面现实自我萎缩,二者非对称存在,非同向变化。
②眼高手低。自我意识价值高与自我把握能力低之间的冲突。当今,高职生经过丰富的大学生活学习,自我意识与自我价值日趋增强,对自我存在与自我表现特别关注。他在求职择业中,一方面能够意识到作为天之骄子和社会人才,希望服务社会、贡献社会,渴望自我价值为社会所认可;另一方面缺乏驾驭自我能力,求职顺利时自高自大,求职失利时自暴自弃。
③想赢怕输。渴求参与竞争与不善参与竞争之间的冲突。目前,随着市场经济逐渐建立与健全,用人制度不断改革与完善,高职生与“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不期而遇,他们一方面渴望早日参与人才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另一方面却又顾虑重重,怕伤面子,怕掉底子,手足无措,缺乏求职经验、技巧和艺术。
④想甜怕苦。想干一番事业与缺乏艰苦创业之间的冲突。高职生在专业上掌握了一技之长,主观上愿意从专业出发选择职业,发挥专业特长,事业上有所成就。但是,怕吃苦、怕受累,不愿去基层艰苦创业,不想到西部开拓创业,不敢冒风险拼搏创业。
⑤患得患失。讲究实惠与满足需求之间的冲突。高职生在求职择业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左右为难,既要顾及工作性质、发展前景,又要考虑地理位置、经济收入、福利条件等。例如,意识到基层单位与小单位更需要高职生去发挥专业特长,但又担忧单位声誉不高;认为经商收入较高,但又觉得职业不稳,风险较大;公务员待遇稳定,风险较小,但又嫌收入不高;去外地有更大发展空间,但又怕人生地不熟,挑战性大;留原籍天时地利人和,但又以为发展空间较小,缺乏新鲜感等。
(2)出现心理冲突的基本原因。
首先是内在原因。高职生正处于人生心理矛盾凸现的阶段,心理年龄、生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与实际年龄或自然年龄不相称,往往产生各种矛盾。
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未来设计美妙,但社会地位未独立,社会经验很不足。
②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希望摆脱家庭与学校的束缚,独立走入社会,自主求职择业,但稚气未脱,涉世不深,仍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与帮助。
③情感与理智的矛盾。高职生身心发育不成熟,情绪易激动,自控能力差,遇事不冷静,理智程度低。
④开放与封闭的矛盾。愿广交朋友,置身社会,但常以自我为中心,以需求为半径,产生心灵孤寂。
其次是外在原因。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特别是就业心理咨询工作明显落后于高职生求职择业心理需要。
2.心理误区
心理误区,指人在心理上尤其在认识上和人格上陷入无出路又不能自拔,且对此缺乏意识的心理状态。高职生在求职择业中存在诸多心理误区,常见的有:
(1)“前途前途,有钱则图”。一些高职生认为求职“不管专业是否对口,只看有无钱可图”。面试时,关注的是单位经济效益好坏、工资奖金多少、住房面积大小,盯住的是外资企业、高新产业。这种“一切向钱看”的择业观,将使高职生求职择业更难,人才浪费更严重。
(2)“求职不如求关系”。有的高职生认为求职择业竞争,并非人才素质竞争,而是看谁路子广、后台硬。因此某些高职生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素质上,而是通路子、托门子、递条子、送票子。这种不择手段的求职,违背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
(3)“跟随大流没风险”。一部分高职生在求职择业中毫无主见,随波逐流,存在从众心理。这是一种缺乏开拓精神的择业观,只会使求职者埋没自身特长而无所作为。
(4)“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广大高职生提供了难得的择业机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一些人希望无拘无束自由选择职业,不愿受国家就业政策、人事制度、招生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方面限制。这实质上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实践中必然招致挫折失败。
3.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指由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使人失去心理平衡的心理不健康现象或倾向。高职生求职择业标准不同、心理倾向不同,主体和客体矛盾,求职择业目标一旦难以实现,心理将会严重失衡,从而导致心理障碍。
(1)心理障碍的常见表现。
①自躁。它是由心理冲突引起的一种复杂而过度情绪的反应。高职生求职择业中总是担心人生价值能否实现;专业特长是否对口;用人单位可否选中;被拒聘该如何;选择失误怎么办;遭父母反对又怎样决策等。这些焦虑,使高职生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恨时光过得太慢,度日如年,怨用人单位拖得太长,马拉松式。盼望面试一锤定音,希望签约马上搞定。自躁心理常使他们签约匆匆,后悔迭迭。
②自怯。这是一种胆小、脆弱性格特征的心理现象。有的高职生在求职择业中,面试时,怕见主考官,“丑媳怕见公婆”;见人时,面红耳赤,不敢目视;回答时,张口结舌、语无伦次;表演时,“台词”忘光,拙手笨脚;试用时,谨小慎微,怕说错话。这种自怯心理,常见于一些女生或性格内向或抑郁质的学生。
③自傲。这是一种缺乏自我客观评价,心理素质极不成熟的表现。高估自己,低看别人,自以为高人一等,胜人一筹,优势明显,例如,学习成绩优、政治条件好,学校牌子硬,专业需求旺,就业门路广。在求职择业中,好高骛远,期望值高,横看鼻子竖挑眼,一旦未能如愿,则情绪一落千丈,产生孤独、失落、抑郁等不良心理现象。这种自傲心理,多见于一些自身条件较优的学生身上。
④自卑。这是一种与自傲心理相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多见于家境条件差,或自我意识不健全,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的高职生,特别是存在于一部分女生之中。他们低估自己,自惭形秽,遭受挫折后更觉不如人。自卑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沮丧孤寂,忧郁孤僻,不思进取。